当前位置:首页 » 挖矿知识 » 农村挖矿占地多少钱一亩

农村挖矿占地多少钱一亩

发布时间: 2024-09-21 21:04:32

① 用一亩农田来养鱼,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大家好,在农村稻田大面积挖鱼塘养鱼,需要办理那些手续,有那些注意事项?就这一些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现大很多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水产养殖,由于水产养殖能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大批的人想加入这个领域。然而,由于天然的湖泊,水塘,水库等数量有限,加上这些天然的养鱼场承包费高,交通不变利,生产管理不方便等原因,于是很多的人都热衷于自己新建鱼场。占用稻田搞鱼场的就是最常见的一种。那占用稻田挖鱼塘办理那些手续呢?和注意事项呢?


总之送一个原则就是:选场要合适,建设重安全,生产按规范,诚信守文明。

② 丰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丰城

地理
丰城市居江西省中部,赣江下游地区,鄱阳湖盆地南端,东临进贤,临川,南连崇仁,乐安,新干,西接樟树,高安,北毗新建,南昌。全境南北长70.5公里,东西宽74公里。市域面积2845平方公里。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城区距省城南昌60公里,向塘机场30公里,昌北机场70公里,距九江190公里,浙赣铁路,105国道,京九铁路,赣粤高速公路、赣江穿境而过。

历史沿革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划南昌县南境置富城县。
晋太康六年(280年),改称丰城县,史传丰城为干将,莫邪宝剑藏地。传说晋永平年间,丰城县治(今荣塘墟)曾有“紫气冲斗牛星”县令雷焕挖狱基得春秋干将,莫邪雌雄宝剑。因此,丰城别名“剑邑”。
唐永衙二年,迁县治于赣江东岸(现市城区)。名称时有更改,依次为富城,丰城,广丰,丰城,吴皋,富州,丰城。以“丰城”命名时间最长。
1949年5月,丰城县解放,先归属南昌专署,1958年南昌专署迁设于宜春,1959年更名为宜春专署,丰城归其管辖。2000年8月宜春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宜春市,代管丰城。198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人口
2005年末,丰城市总人口129.77万人(公安年报数),比上年净增加1.55万人,增长1.2%。农业人口99.41万人,比上年增加2.18万人,非农业人口30.36万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76.6%和23.4%。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69.36万人,占总人口的53.4%;女性人口60.41万人,占总人口46.6%。性别比为115:100,到年末,城镇人口为42.24万人,其中居住在市区的人口为30.07万人。2005年城镇化率为32.5%,比上年高0.4个百分点。

气候
丰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期较短,生长期长。

资源
丰城资源富饶,地下蕴藏煤,钨,花岗岩,石灰石,陶土等矿产资源30余种。尤以煤,钨为最。故丰城被称为“煤海粮仓金丰城”"江南煤田"之誉。全市粮食,肉类总产在全国县(市)中居前50位内,水产品,蔬菜,水禽,油料,棉花总产在全省县市居前列。先后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产煤县市,全国商品粮和商品渔基地。丰城林木资源丰富,林地面积达157万亩,主要以松、杉为主,杂木为辅。

风景名胜
孔庙
是全国“三个半孔庙”之一,始建于宋朝嘉兴年间,现仅存大成殿,其余俱废。

洪洲窑遗址
是我国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该窑创建于东晋,极盛于隋唐,渐衰于唐末。连续生产600余年。为我国唐代六大名窑之一。洪州窑中心遗址位于丰城曲江镇罗湖村一带丘陵地区,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地面堆积物达4-5米厚。现已发掘的龙窑遗址两座,长35米,现在原址上建保护房一座。1992年至1996年进行的发掘,出土国家一、二、三级文物137件,参考标本2132件,品种繁多,造型美观,反映了汉唐时代高超的制瓷技艺。

剑匣亭
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亭内有一石剑匣,相传为晋朝县令雷焕掘狱基所得盛“龙泉、太阿”雌雄两宝剑,此乃盛剑之石匣。还有白马寨明清古建筑群,厚板塘古村。建于清雍正年的万寿宫和建于南宋绍兴元年(1436年)的桂林书院。还有风景秀丽的罗山、株山、杨柳湖等自然景观。

白马寨古村
位于丰城市张巷镇南部,丰抚公路中段。白马寨现存古建筑89栋,匾额126块。白马寨古建筑门的形式丰富多彩,有一字门、八字门、拱券门、贴壁垂花门、牌楼式门、复合式门等,门上遍饰石雕、木雕;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在江西首屈一指。古建筑匾额书法的艺术水平也十分高超,有行、楷、隶、篆、魏、草及钟鼎文等。内容取材多在《四书》、《五经》及历史典故。白马寨有集佛、道、俗神于一体的北屏禅林,有树洞可容50余位小学生的千年古樟,有预测人文兴盛的香泉井和全国唯一的地师府,各家文物众多,其中不乏珍品。

厚板塘古村
位于筱塘乡北部,现有古民居建筑30余栋,主要为清代中晚期建筑。厚板塘村古民建筑整齐严整,从西至东分别排列着"侯祚东绵"门楼、大夫第、进士第、文林第门和逊守公祠。该村古民居建筑的特点是形制巨大,造型古朴。其中大夫第宅共有四进十二天井,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各宅之间形成整齐的巷道,古宅侧墙开有侧门,侧门之间以过道廊顶相连,有的甚至是廊屋,形制十分奇特。各宅散落大型汉白玉圆鼓形石凳,石鼓上各刻尖耳衔环兽二只,这种汉白玉石鼓为丰城仅见。因周围环境十分潮湿,整个村落地基高出地面1.5米左右,排水系统也很发达。村前有大片湿地,每年白鹭成群,十分壮观。

罗山
罗山地处丰城南境洛市镇境内,海拔962.5米,总面积约88平方公里,原名池山,山顶有一水池。晋道士罗文通数十年隐居此山,后称罗山,此山风景名胜有名,有三叠泉、百丈瀑布,有香炉碗水如镜,长年不涸,可供饮喝。还有九曲涧、仙人厨、雷公宴、九狮会、十三飞龙山、许逊师娘谌母殿等景点,游人不断。

玉华山
玉华山地处丰城南部山区的荷湖乡境内,海拔1169.9米,为丰城市最高点,奇山环绕,峭立碧空,该山又名着棋峰,似二仙对弈,12个山峰围在旁边观望,十分有趣。在山脚高峰上茶坑村后,有一颗两三百年的杉柏树 ,高三丈多 ,树冠宽两丈余,每年炎热之时,天气久晴,树上便落下雾雨,人立树下顿觉清凉,久立头发衣服沾雨轻湿,当地人称它“落雨树”。

万寿宫
万寿宫,在市东方红大街西路大井头。宫院座北向南,建筑面积780平方米,有一进一殿,内分门庭、正殿、后殿三部分。是丰城现存完好的较大木质结构殿宇建筑之一,布局严谨有致,造形绮丽,具有民族宫殿式建筑风格。1984年列为县重点文物古建单位。现丰城市博物馆设此,陈列和保存大批珍贵文物,其中以唐代著名“洪州窑”址青瓷为富,元至元“青花釉里红瓷楼仓”和“元影青雕戏台式瓷枕”等为罕世珍品。

杨柳湖景区
杨柳湖景区地处丰城新老城区结合部,是我市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主要景观有:景区广场绿化、园林景观、石雕龙柱、文化艺术墙、观景天桥、灯光音响工程、赣东大堤坡面绿化、仿古长城,观景台、铁牛雕塑、入口景观区(即生命源景观和标志牌)、广场休闲区(包括时钟广场、紫玉兰平台、疏林平台、景墙、健康步道、樱花林、旱喷平台、跌水石驳岸、生活雕塑、休息廊、仿木桩驳岸等)、滨水生活区(即码头和飞虹堤岸)、儿童活动区(包括迷宫、组合器械、攀爬木桩)、老人活动区(包括树林广场、器械活动场地、棋廊、垂钓小筑、林荫道等)

历代名人
【邓子龙】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和诗人。爱国名将,民族英雄。
【徐稚】汉代高士,初唐四杰之一,著名的文家王勃在他的名篇《滕王阁序》中有佳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塌。”这里的徐孺就是指徐稚。
【熊佛西】著名戏剧家,为中国现代戏剧界的一代宗师。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南田〔汉〕北熊曾作为现代话剧艺术的代表人物,曾一度引领现代戏剧的新潮流。曾任上海市戏剧电影协会主席等职。
【揭奚斯】大文学家,“元诗四大家”元朝“儒林四杰”之一。
【杨文军】釜山亚运会男子双人划艇500米、1000米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男子双人划艇500米金牌,这是中国选手在皮划艇项目上夺得的首枚奥运金牌。
【夏征农】著名学者,《辞海》、《大辞海》主编,中国大网络全书总编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征农文艺创作集》、《征农文艺散论集》、《征农诗集》、《征农诗词一百首》、《不成调的歌》、《我说了些什么》等。

特产
冻米糖
冻米糖,是丰城食品生产中享有盛名的地方传统名优特产品。相传已有两百多年的生产历史,以“江南小切,而出名。每年中秋一过,农村家家户户把糯米饭凉干,炒成爆花米,用米糖拌粘,切成块块,待客解茶。这种糕点叫做“炒米糖”、“米花糖块”。更讲究者,用上等糯米饭做成冻米“干饭”,再用清茶油煎泡“干饭”,使“干饭,变成爆花米,再用饴糖粘结,冷却后用薄刀切成小块,前后经过半成品和成品共20个工序加工而成,俗称“小切”。

③ (二)河口海岸缓冲带地区三种混交栽培的生态建设模式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提出了三种河口海岸缓冲带地区混交栽培的优化模式:生态景观型混交模式、生态型针阔叶林混交模式、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

1.生态景观型混交模式——河口海岸生态景观的构筑

特点是建筑小品和植被有机结合,通过引入水土保持效果较好的常绿或落叶阔叶树种,改善以往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效益差的针叶纯林分层次结构,提高防护林的综合效益。下面以辛安河入海口为例,说明生态景观型混交模式的设计与建设。

辛安河位于烟台市高新园区东侧。是城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防洪生态廊道,更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山两河”山水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一心两翼”城市发展格局的逐步形成,辛安河流域已划入城市东翼的高新园区,这条原来仅作为莱山、牟平两区的界河也转变成为园区内部的一条重要景观河流。在高新园区“一心四带”的空间格局中,辛安河作为四带之一的“滨河科技文化观光带”,也成为带动园区整体发展和建设高品质园区的重要载体。

由于辛安河的重要作用,结合国内外高新科技园区、城市滨水区、“生态RBD”等各种专题研究,明确了此次辛安河景观规划的主要问题与设计策略,总结出应把握地域性、多样性、可达性和生活品质这几个成功要素,把辛安河规划成为充满活力和凝聚城市纽带的生态带。

(1)设计策略

辛安河应体现宜居、宜商、宜游的多元互动的发展模式,以科技回归人性,文化融入自然为主题。为此,本次规划设计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开放空间的渗透。通过滨海与滨河水系廊道的相互渗透,将水景空间延伸以赢得高品质环境,带动周边土地价值升值。

与旅游、休闲相结合。从烟台大旅游为出发点,充分利用辛安河山、河、海相连的特点,根据不同河段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滨河休闲、滨海度假、科技文化等特色旅游产品。

多层级中心。充分结合高新园区总体规划,强化滨水空间服务城市功能,沿岸建设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科技与文化主题公园,创造亲水宜人和极具人气的城市公共活动走廊。

多样化居住。本着以人为本和经营城市的理念,沿辛安河发展旅游房产、景观房产等多样居住板块。打造理想生态宜居城市。

在自然中生长。优先生态、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地保护原生态的自然山、海、河环境,充分挖掘和利用景观资源,使城市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

(2)景观设计

辛安河的景观设计与高新园区总体规划及两岸城市设计密不可分,为强化景观与城市的纽带作用,我们分别由北向南引入四个主题概念来突出各河段的景观特征与特色:

第一,北部河口,以“城市引领生机活力”为主题,突显具有现代感、标志性和充满活力的河海景观群。

河口右海岸,结合滨海生态林带,建设水岸休闲娱乐设施,充分体现出具有魅力的现代滨海新景观。

河口左海岸,结合辛安河支流的重塑,设置海上观光塔,成为科技商务金融区的轴线端点。左右海岸这些各具特色的标志性设施,将共同谱写辛安河河口的绚烂美景。

河口西岸,结合原有污水处理厂及中水的排放,在宽阔的河滩地建立生态水循环的湿地景观带,并通过设立青少年生态科普基地,寓教于乐,寓教于游。

河口东岸,结合原有黑松林并将其延展到滨河绿地,运用自然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在保护和保持原有生态风貌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整理,为游人设置游览栈道和林中休息设施,形成森林氧吧与城市绿洲。

第二,中北部河段,以“城市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为滨河两岸大量居住社区提供休闲、健身、文娱等生活景观群。

在滨河两岸建设林木茂盛、花镜穿梭等多样明快的绿化环境,并完善游路、休憩设施及各种艺术小品的同时,为丰富市民的活动,还设置音乐广场、滨水庆典广场、市民健身广场和各种文化园地等节点空间,营造一处富有生气的滨水活动空间。

第三,中南部河段,以“城市带动科技创新”为主题,突出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动力,形成科技创意景观群性。

结合与本区段相邻的两个科技研发组团,在滨河西岸布置动漫文化创意园、航天科技广场、IT广场等体现现代科技生活的景观主题园,表现科技发展与市民生活的息息相关。各主题园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和技术先进等手段对园区未来发展的产业进行充分的演绎。东岸配套展示科技文化的艺术长廊、展览馆及商业等设施等。

第四,南部河段。以“城市延展绿色生态”为主题,强调生态城市在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也起到高新园区后花园的重要作用。

结合本区段与山地相依及河滩浅缓等特点,发展科技观光农业园、生态花卉植物园、水塘湿地游憩园等体验田园风情的景观,尤其让市民在节假日尽情体味那花果飘香、阡陌田园、荷塘蛙鸣这些曾经熟悉而亲切的记忆,感受返朴归真的亲切。

(3)生态专项设计

以维护和修复辛安河流域的湿地特征和生物多样性为目标,有效平衡“生态”、“防洪”与“景观建设”之间的利益关系。

海口、河流、湿地向陆地梯度演变的水陆生态格局,为最终实现生境、生物、景观及活动多样性的统一提供了环境基础。

河道整治工程以满足防洪、多层次景观及生态完整作为设计原则,有效的协调好泄洪、景观亲水以及与水上游览之间的矛盾。

结合辛安河综合治理规划,此次设计范围内设置四座橡皮坝。新建橡皮坝与原有橡皮坝一起实施分段蓄水。局部形成不同标高和宽度的常水位水面,满足河道枯水期的景观需求。

我们相信辛安河的规划建设与发展,将为高新园区和烟台市带来勃勃生机和更美好的明天!

2.生态型针阔林混交模式——沿海防护林改善途径

(1)沿海防护林建设现状与问题

沿海防护林,是沿海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沿海防护林在防灾抗灾、护岸固沙、维护生态、美化景观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建设绿色之岛的第一道防线。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340km,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口,范围涉及沿海11个省(市、区)的195个县(市、区)。沿海地区集中70%以上的大城市、50%以上的人口和近60%的GDP,是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但由于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每年均造成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20世纪末的10年间,因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34亿元人民币。为了沿海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1989年,林业部启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该工程东北起自辽宁丹东,西南抵南海的北部湾,包括长山、庙岛、舟山等群岛和海南、台湾及其周边诸岛。

经过近20年的工程建设,沿海地区累计造林381.8万hm2,森林覆盖率由不足25%提高到了现在的34.2%,海岸基干林带总长达1.7万km,初步实现了合龙;营造农田防护林2.2万hm2,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近50万hm2,控制率达80%;沿海地区村镇绿化进一步加快,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初步构建起了以村镇绿化为“点”,以海岸基干林带建设为“线”,以荒山荒滩绿化、农田林网建设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立体配置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基本框架。

森林生态功能逐步恢复,防灾减灾成效初步显现。据调查,沿海防护林带可减弱风速28%~40%,林带内空气相对湿度比空旷地提高10%左右,林内蒸发量比空旷地减少20%,减少枯叶率30%~60%,减少烂秧率37.3%,水稻每亩可减少损失7.5~30kg,风折率可减少37.3%,提高粮食产量5%~15%。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从1988~2000年一期工程营造林249万hm2,建设海岸基干防护林带1.8万hm2。截至1998年,已经累计完成营造林217.8万hm2,建设海岸基干防护林带1.5万hm2,使沿海地区有林地面积从1988年544.3万hm2增加到730.6万hm2,森林覆盖率由实施前的24.9%上升到29.1%,沿海部分地区的生态初步改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烟台市沿海防护林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树种偏少,林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砂岩海岸基干林带组成树种以黑松、刺槐为主,面积比例达90%以上,树种单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潜伏着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的危险。这些树种为20世纪50年代栽植,刺槐已进入衰老期,林木开始枯死,防护功能逐年下降,更新改建工作迫在眉睫;泥质海岸多为21世纪初发展的黑杨,树种单一,结构不尽合理,防护效能不高。

二是基干林带缺口断带较重,部分地段宽度偏窄。烟台市大陆海岸曲线长702km,适宜营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的长度381.4km。其中达到国家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标准的长度298.5km,占适宜营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长度的78.3%;缺口断带长度63.2km,占16.6%;需加宽造林长度19.7km,占5.1%。沿海基干林带缺口及偏窄长度82.9km,占适宜绿化长度的21.7%,严重地影响了防护功能的发挥。

三是人为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个别区段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违反《沿海国家特殊保护林带管理规定》,在基干林带内采沙挖矿、围滩养殖、修建公路、违法建筑等行为时有发生,造成基干林带损坏、林地流失,破坏了基干林带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四是沿海防护林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沿海防护林建设属于生态公益事业,各级政府是建设和投入的主体。最近几年国家每年向烟台沿海防护林投入200万~3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大致相当,农村主要以投工投劳为主。这些投入显然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需求,影响了沿海防护林建设及成果的巩固。

(2)生态型针阔林混交模式改善造林质量

由于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更能有效的发挥种间的互补效应和协调促进的有益影响,促进林分生长和提高森林质量,收到良好的造林效果。但必须注意混交比例的调配,并在林分生育过程中根据种间关系的发展变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适时进行调节,保证混交林分的顺利生长。

由于林分环境影响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单一的黑松纯林必将导致生物群落的减少,使得森林生态系统脆弱。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角度看,改单一树种为多元树种,改单纯林为混交林,为海防林生物群落多样性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改造第二代海防林工程的一项重大的课题,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以维护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改单树种纯林为多元树种混交林,为生物群落多样性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采取各种营林技术和方法,使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稳定,各种有害生物能够长期得到控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典型针叶树有:獐子松、红松、油松、黑松、雪松、白皮松、大阪松、五针松、马尾松、华山松、落叶松、云杉、冷杉等。典型阔叶树有:法桐、鹅掌楸、丝棉木、菜豆树、七叶树、青桐、黄连木、合欢、椴树、栾树、皂角、桷树、枫杨、柳、杨、桃、李、梨、槐、榆、朴、栎等。其中杨、柳、刺槐、泡桐、臭椿是常常栽种的植被。

(3)生态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模式种植与改造的方法

生态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模式种植与改造的方法和原则:树种调整的必要性和树种选择。目前,海防林多为黑松纯林,且为同期林龄,地下水分、养分、地上空间利用形成同步竞争,生态功能弱化。为改变这种状况,改单一树种为多元树种,改单纯林为混交林势在必行。近几年经过实地调查、实验、筛选,我们认为,适宜沿海防护林的树种有:乔木、黑松、刺槐、麻栎、火炬、臭椿、白榆,灌木:单叶蔓荆、牛奶子、簸箕柳、棉槐、酸枣等。这些树种较耐盐碱、耐干旱、耐瘠薄,可以说是胶东营造沿海防护林的先锋树种。

林分改造方式。逐步对黑松纯林实施改造,改黑松纯林为多元树种混交林;变单层林冠结构为主林层、辅佐层和灌草层的立体结构。具体方法:第一,有计划地实施株间间伐,采取留稀去密、留优去劣,适当照顾距离的方法。随即选配黑松、麻栎,黑松、火炬混交造林,麻栎、火炬树与黑松配置形成辅佐层。第二,有计划地实施行间、带间间伐,可根据地形,陵地选配黑松、麻栎混交。沟坡选配黑松、臭椿;黑松、火炬混交。第三,有计划地实施带状、块状皆伐(带状皆伐要结合开防火道进行,伐宽控制在树高10倍以内),带状、块状皆伐可实行松刺混交。第四,实施乔灌混交,无论是株间、行间、带间或块状混交都可选配适当灌木进行混交灌木可采用:单叶蔓荆、牛奶子、酸枣、簸箕柳、棉槐等。棉槐与簸箕柳是条编品原料,与黑松实行带间混交,冬季采收枝条后,既能获得林副产品,又能起到防火道的作用,棉槐有固氮作用,可收到树势旺、条增产、地收良的效果。改造后的混交林分既有利于生物群落多样性,又能提高防护效能。因不同冠层对不同层面的海风产生阻抗作用,林冠上横断面凹凸不平,当海风掠过林冠顶部时形成旋风上升气流,能有力阻抗海风侵蚀强度。

要注意造林密度。密度是影响林分生长和防护效能的主要因子,目前对密度的研究还没有一个最佳的密度值。就防护结构看,如果把海防林带密度分为三部分:前沿林带→中间林带→后方林带,其密度应相应为:稀→较密→密。从流体力学讲,当海风侵入时,这种结构能迅速减少风力静压,减少上升气流,逐级阻抗风力,削弱风的通透性。随着密度的适当增大,树高相对增高,形成一个从前沿林带到后方林带林冠逐渐增高的梯度,当海风掠过林冠顶部时,气流呈斜向上的流向,增大了防护区域。

3.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湿地植被的恢复与建设

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是基于生态经济学基础上的使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发展的一种生态建设模式。围绕着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从综合性、层次性、地域性和战略性的角度考虑,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适合在湿地植被的恢复与建设中推广应用。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作为多种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具有保持水体、蓄洪防涝、净化水质、降解环境污染物等多种功能,是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和重要遗传物质(基因库)的贮存地。

湿地生态系统沿河流廊道分布。主要的湿地类型为浅海滩涂湿地、河口湾湿地、河流湿地、河滩湿地、小型湖泊湿地、库塘湿地、水田湿地等。夹河湿地位于烟台市的中部,是烟台市最大的河流湿地和水库湿地的综合体,夹河湿地水源比较稳定,为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下面以夹河东珠岩生态湿地植被的恢复与建设为例,说明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在湿地恢复工程中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盲目的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加之人为活动比较频繁,导致湿地面积萎缩,湿地植被减少,湿地生态功能明显下降,对湿地保护带来严重威胁。为此,湿地恢复工程通过退耕还湿、芦苇等水生植物种植、草皮护坡、人工造林等措施,恢复湿地植被,提高湿地生态功能。

(1)退耕还湿

东珠岩湿地区面积为760亩。其中450.11亩已被开垦为农用地,16.25建有简易临时性建筑,需对其进行征收、补偿退还为湿地,共计466.36亩。

(2)引水涵洞

为控制勤河和朱岩河汇入夹河的水质,在勤河和朱岩河河口处靠近湿地区一侧分别建设引水涵洞,用于控制湿地区的引水和排水,将勤河和朱岩河河水引入东珠岩湿地区表面流湿地区进行生物净化。新建引水涵洞垂直穿过现有堤坝,为单孔胸墙式涵洞,包括进口段、闸室段、洞身段和出口段等四部分。进口段顺水流长度10.0m,采用八字翼墙与底板形成整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闸室顺水流向长度5.0m,闸门为潜孔式平板钢闸门,孔口尺寸为2.0m×2.0m,闸底板顶高程10.50m;洞身段为钢筋混凝土箱涵,横断面2.0m×2.0m,进口洞底高程10.50m,底坡i=0,洞身长14.0m;出口顺水流长度5.0m,采用八字翼墙连接,钢筋混凝土结构。出口消能采用浆砌石护底。

(3)土方调整

东珠岩湿地区需对工程区现有涝洼地、农用地进行开挖,在湿地区中心开挖滞洪库塘,兼具滞洪、拦蓄和景观综合功能,滞洪库塘占地面积约190亩,设计底部高程为10.00m,水面高程为12.00m。共需进行土方调整152075m3

河道走廊湿地区需要对部分台田及荒地进行开挖,以还原湿地本来面貌约30.0万m3,共需进行土方调整284080m3

为减少挖方运输量,挖方可就近用于湿地围堰、巡护道路等工程。

(4)水生植物种植

基于工程区内整治后的地形,根据不同水深栽植不同水生植物;同时对湿地外侧的耕地实施退耕还湿工程,种植芦竹、杞柳及耐湿林木;并对湿地区内的道路实施绿化工程,种植紫穗槐、白蜡、垂柳等植物,护坡栽植草坪,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来保护东珠岩湿地区的生态环境。

挺水、浮叶植物。在滩地及浅水处(0~1.2m),可选择具较强净化能力的植物:湿生植物(水葱、水芹和千屈菜等)、挺水植物(香蒲、芦苇、茭白);水深较深处(1.0~1.5m),选择具有净化能力和观赏能力的浮叶植物(莲、野菱、睡莲和芡实)。通过构建、修复滩地植被,以提高湿地系统的水质净化能力及生态稳定性。

沉水植物。在湿地系统内的深水区,选种常见的喜温、且具较强净化能力的金鱼藻、苦草、黑藻、红线草及喜凉的菹草,不同植物分片进行种植。水生植物种植工程技术路线如图5-4所示。

图5-4 水生植物种植工程技术路线

(5)人工造林、草皮护坡

在东珠岩湿地区和河道走廊湿地区现存部分涝洼地,现被当地农民种植速生杨,经济和景观效益不大。基于以上现状,在涝洼林地开展生态林业,林地树种主要以湿生杨树、柳树、湿地松、池杉、水杉和落羽杉等,构建湿地区稳定生态系统。其中东珠岩湿地区造林面积230亩,河道走廊湿地区造林面积924亩。

在河道走廊湿地区自然土坡种植草皮,草种选用当地常见草类。常见种类包括耐旱、耐湿灌木和草本:蔷薇、结缕草麦冬、狗牙根、苜蓿等。共计进行草皮护坡1386亩。湿地恢复工程主要建设内容详见表5-20:

表5-20 湿地恢复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6)植物种类

1)植物种类与区系基本情况。区内野生维管植物104科、395属、688种(含24变种、3变型、3亚种),科、属、种分别占山东野生维管植物科、属、种的70.7%、62.0%、43.0%;野生种子植物91科、377属、663种(含23变种、3变型、3亚种),科、属、种分别占山东省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种的74.0%、63.1%和44.2%。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栽培),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种;山东特有植物4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植物3种;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植物3种;“山东省稀有濒危植物”20种;中国特有植物5种。区内维管植物包括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详见表5-21。

表5-21 维管植物各门科、属、种统计表

该区从植物区系分区上属泛北极植物区的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地区中的辽东、山东丘陵亚地区。地处鲁东丘陵,具有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而且地形相对多样,区系具有植物种类丰富、优势现象明显、特有物种有分布、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古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区内种子植物主要科含属、种数,详见表5-22。50种以上的科2个,即禾本科(83种)、菊科(77种);20~40种的科7个,即豆科(36种)、蔷薇科(36种)、莎草科(27种)、十字花科(26种)、唇形科(25种)、百合科(23种)、蓼科(23种);10~19种的科7个,如石竹科(16种)、伞形科(15种)、玄参科(14种)、毛茛科(12种)、大戟科(11种)等。10种以下的科75个,共218种。含10种以上的科16个,共238属、445种,属和种数分别占建设区植物区系属、种的63.1%、67.1%,而科数仅占17.6%,表明上述科构成了区系种子植物的主体。含20种以上的9个科均为世界广布科,其中禾本科和菊科是山东省最大的两个科,常成为各种草地植被(草本层)的建群种或优势种;蔷薇科是被子植物进化中由初级到中级的过渡类型,分布于世界各地,但以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成分最多,常被视为北半球温带的典型科;豆科是在温带和热带都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世界分布科,是人工草场和牧、草地的重要组成科;百合科和莎草科分布区广泛,但温带地区和寒温带地区的种类较多;唇形科等科分布范围相当广泛,从泛热带至温带都有分布,但地中海—中亚地区是它们分布和多样化的中心。由上可以看出,从建设区植物区系优势科的总体来说,是一个温带性质的区系,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同时兼有北温带区系和亚热带区系的过渡成分。

表5-22种子植物主要科含属、种数统计表

建设区种子植物主要属含种数,详见表5-23。10种以上的属3个,分别是蒿属(16种)、蓼属(15种)、薹草属(13种);5~10种的属16个,如鹅绒藤属(8种)、委陵菜属(7种)、堇菜属(7种)、胡枝子属(6种)、大戟属(5种)、野豌豆属(5种)、早熟禾属(5种)、画眉草属(5种)等。19个5种以上的属占本区系总属数的5.0%,而种数共132种,占本区系总种数的19.9%。其中有世界性大属,如蓼属、蒿属、薹草属等;也有十分进化的属,如禾本科中的马唐属、早熟禾属、画眉草属等一些草本属。植物区系优势科、优势属的分析来看,上述优势科、优势属构成了本区系植物的主体,优势现象明显。

表5-23种子植物主要属含种数统计表

特有物种有分布。该区地处山东半岛东部,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良好,周围没有高山相阻,山东特有植物有分布。据调查,建设区有山东特有植物4种,分别是长冬草(Clematis haxapetala var.tchefouensis)、宽蕊地榆(Sanguisorba applanata)、泰山韭(Alli-um taishanense)、泰山前胡(Peucedanum wawrum)。同时,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杜仲(Eucommia ulmoides)、枳(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刚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等5种中国特有植物,在建设区均能正常生长。

2)重点保护植物。根据国家林业局、农业部1999年9月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区内维管植物中,有2种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分别是中华结缕草(Zoysia sinica)、野大豆(Glycine soja)。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植物有3种,分别是黄耆(Astragalus membranaceus)、朝鲜槐(Maackiamurensis)、杜仲(Eucommia ulmoides),(栽培)。根据《山东稀有濒危保护植物》,区内含“建议”中的“山东稀有濒危保护植物”20种,其中渐危种8种,稀有种12种。详见表5-24。

表5-24 区内山东稀有濒危保护植物统计表

④ 为什么苹果华为腾讯,都要把数据中心建在贵州,有什么好处

最近两年大数据非常火爆,跟着大数据一起火爆的是贵州省,每年在贵阳举办的大数据峰会更是吸引来了全球各地商界大佬的参与。

而且目前很多知名企业已经在贵阳建设大数据中心或者计划在贵州建设大数据中心,比如在贵安新区中的电子产业信息园内,目前聚集了三大运营商后,戴尔、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网络、京东、华为等近300数据项目。

目前贵州是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已有大数据企业超过9000家,产值超1100亿元,每年有上万名相关人才流入。

那贵州到底有什么魅力,为何能够吸引这么多知名企业来到贵州建设大数据中心,成为大数据中心的一个重要基地之一呢?这里面有主要有几个原因:

贵州的地理环境是非常适合建大数据中心的,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优势。贵州位于北纬24度至29度之间,贵阳更是被称为避暑胜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平均气温约25℃,冬季平均气温约9℃,温差是比较小的,这种气候非常有利于服务器的维护,减少服务器的能耗。

(2)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境内地貌主要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很少有台风,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有利于大数据中心的稳定。

(3)贵州境内有众多溶洞,洞里面的恒温恒湿,这个非常适合建立大数据中心,所以目前有很多大数据中心都是直接建在贵州省内的溶洞里面。

大家都知道大数据中心是电老虎,大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机房电费、宽带成本、机房建设及摊销、人工成本及机房租金等,其中的机房电费成本约占据总成本的一半以上 。

之前美国有一个机构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一个数据中心的用电功率超过了美国的一个中型城镇,比如谷歌位于全球的数据中心的用电功率达到3亿瓦特,这一数字超过了三万户美国家庭。

正因为如此,建立大数据中心最大的一个成本就是电力,而且必须需要该地区有丰富的电力资源。目前贵州的电力资源是比较丰富的,2018年各省发电量排名当中,贵州排在第15位,发电量不是很靠前,但这个发电量跟贵州的经济体量相比还是相对比较丰富的,所以贵州很多电量都是输送到省外。

除了电力资源丰富之外,贵州的电价还非常便宜,为了吸引各大数据中心到贵州投资,贵州各地方政府协调电网给出了一个比较优惠的电价政策,最低的价格达到每度0.35元,而据工信部统计,目前全国大数据中心平均用电价格为0.87元/千瓦时,而沿海地区用电价格高达1.5元/千瓦时,相当于目前贵州的电价只有其他地区的一半,甚至更低,这也是吸引各大巨头大数据中心落户的直接原因之一。

影响大数据中心布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因为大数据中心不像机房那么简单,随便1栋楼就可以解决问题,大数据中心需要非常大的面积。

比如腾讯贵安七星绿色数据中心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总占地面积约为770亩,隧洞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如果这个大数据中心建立在深圳,按照土地均价1万元/平米计算,那光土地成本就需要50亿左右。而贵州作为欠发达地区,目前经济并不是很发达,所以土地成本相对比较低,这770亩土地价格估计也就几个亿左右,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大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

最近几年贵州的大数据业务之所以发展迅猛,这里面除了国家政策偏重之外,贵州各地方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也是吸引各大企业落户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几年贵州省就出台相关文件大力支持大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这种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优惠。

比如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的大数据企业,从企业投产运营之日起3年内,企业所交纳的省级以下税收地方财政留存增量部分,由企业所在地市、县政府全额补给企业;

投产运营3年以上5年以内的,以减半方式给予支持。 而符合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大数据企业,可享受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2、补贴政策

为降低企业成本,贵州省还给大数据企业补贴宽带费用,大数据企业自用宽带租赁费由所在市、县政府给予50%的补贴,每户企业每年补贴不超过50万元,补贴期可为3年。

此外,从财政上,贵州省整合贵阳市、贵安新区设立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14年起连续3年,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用于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

3、人才政策

大数据本身就是一个高 科技 产业,本身就离不开人才,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来贵州落户以及就业,贵州省推出了很多人才优惠政策。

一是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鼓励大数据产业人才到贵州创业,认定为大数据企业高层次人才的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这种人才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二是给大数据企业的员工在税收和购房方面发“红包”。对大数据企业员工,在贵州工作时间超过1年、年缴纳个人所得税在3万元及以上的,按其个人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第1至5年给予90%的奖励,第6至10年给予60%的奖励。大数据企业高管人员和核心技术人才,在贵阳市和贵安新区购买住房并签订5年以上本地服务协议的,经认定后由所在地政府每人给予10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

三是大数据企业高管人员和核心技术人才,在户籍和就医等方面享受优惠和便利,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可在省内居住地辖区学校就读。

总之,贵州省大数据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吸引那么多世界顶尖企业来落户投资,可以说贵州省综合了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优势,所以目前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贵州被称为中国的大数据“硅谷”,三大运营商、华为、腾讯、苹果纷纷在贵州建立数据中心。为什么这些 科技 巨头纷纷在贵州建立数据中心呢?下文具体说一说。

数据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高能耗” ,电力成本是整个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来自于服务器等设备的供电,另一半来自于机器设备散热的“空调费”。

从气温和能源来说,贵州是公认的中国南方最适合建立数据中心的地方。贵州常年气温保持在14℃到16℃,即便最炎热7月份,平均气温也只有23.7℃,是服务器等设备运行最合适的温度。

根据华为的说法“大数据基地建在北京需要1块钱1度电,贵阳只需要4毛。 我们不需要什么优惠政策,放在贵州,建成运行后一年可以节约上亿的电费 ”。

2013年是中国“大数据元年”,大数据的到来,贵州和北上广的等一线发达地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贵州专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用于支持贵州大数据的发展。2014年开始,贵州鼓励奖政府部分的数据迁移到云端,即“云上贵州”,除了特殊需求,不再自建机房,这个在全国范围内都是超前的。

贵州通过政策上的引导,明确了两大基础工程: 一个是数据中心,一个是呼叫中心 。数据中心方面,三大运营商、华为、阿里巴巴、腾讯、苹果等纷纷将南方的数据中心建立在贵州;呼叫方面,华为、蚂蚁金服等都将客服中心放在了贵州,贵阳的呼叫中心坐席达到了30多万席。

总之,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贵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精准有利的政策支持是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两大法宝。

可是你不知道的是:三大运营商,苹果,华为,腾讯等等都选择将大数据中心落户在贵州!到底贵州有什么魔力呢?毕竟贵州并不是像北上广一样发达。有什么理由留住这些大企业吗?

2013年3月,贵州面向全国优质民营企业进行招商推介时,特意邀请马云。马云这样说:错过三十年前的广东和浙江!也一定不能错过在贵州的发展机遇。

也就是在这一年,三大运营商将大数据中心落户在了贵州;不仅仅是它们,阿里,华为,惠普,IBM,网络,腾讯,戴尔等等都将大数据中心和贵州相连!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贵州对于发展大数据的决心!贵州从最开始就既定了将贵州打造成大数据中心,所以支持力度大,定位精准!

从将贵州打造成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应该是最早一批积极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地区, 这是贵州能够先人一步的根源!

从2013年三大运营商落户贵州贵安新区,总投资150亿元,规划建设机柜超10万个、服务器超200万台!它们打了头阵,更有利于促成品牌效应,行业巨头纷纷入驻 ,实际上也是吸引华为,腾讯,苹果纷至沓来的原因之一!

你可能不会忽略掉:节约成本!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最基础的!而大数据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高耗能!而贵州的水资源丰富,可以说是国内电费最低的省份之一。

可以说对于大数据中心来说,能够节约大约50%-70%的电量!这对于企业来说,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环。

而且,贵州地处北纬24到29度之间,平均气温在14-16度,冬暖夏凉,地质结构稳定,灾害风险低,森林覆盖率49%,可以说这对于大数据中心所需要的稳定,安全,而且气温适合,对于散热要求大的数据中心很适合!

在贵州大数据产业园,联通负责人这样说:这里有绿色节能、柔性可变、灵活定制、网络通达、安全可靠、专业运营六大特点,这是促使他们选择的原因。

确实,贵州本身的优势不仅仅贵州本身的支持;环境特色,电力成本以及开放的数据资源等等优势,让贵州成了这些企业选择的“钻石矿”!

华为、腾讯等企业把数据中心建在贵州,主要是因为贵州全年平均气温较低,而且电力稳定,空气清洁,更关键的是数据中心安全等级可以建设的更高,而且贵州政府规划和招商引资政策较好。下面来分析一下。

气温较低,对于数据中心的散热非常有好处。贵州即使是夏天,平均温度大概也就在20多度,如果是山区,可能温度会更低,更凉爽一些。气温较低,对于大型数据中心的散热是非常有好处的,大家都知道数据中心的发热量是惊人的,气温较低可以节约大量的空调用电。这样也能节约设备成本,提升数据中心运行稳定性,降低数据中心运行费用。

数据中心是耗电大户,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可以说至关重要。贵州电厂众多,本地大型电厂非常多,因此电力供应情况非常充足,原来就是西电东输的起点,可以说电力非常稳定和充足。贵州本地电厂和电网的供电能力充足和稳定,这保证了数据中心的高等级的供电要求。毕竟周边就有稳定的发电厂,这对于数据中心来说更为重要。

数据中心对于空气的清洁度要求也非常高。而贵州空气质量可以说非常好,这对于数据中心的良好运行至关重要,空气不用特别精细的处理就可以很好地满足要求,这又减低了数据中心的运行成本。

贵州数据中心安全等级特别高,甚至可以抵御核弹攻击。数据中心在未来是一个国家的机密,可以说安全是需要考虑非常周全的。一般在贵州建立数据中心,都是在山脚下挖出山洞,作为数据中心,这样把一座大山挖空,可以说安全等级特别高,甚至可以轻松抵御核弹的攻击。这样的安全等级,可以说把数据安全放在了非常高的等级上。这样的数据中心无疑更能够吸引人把数据放在里面。

贵州省这几年充分考虑了自己的资源优势,规划和主导了贵州大数据中心的定位。依托着贵州大数据中心的定位,不断推出招商引资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包括税收方面的优惠,包括土地方面的优惠,包括供电优惠政策等等。这些政策对于企业落户贵州也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综上所述,华为、腾讯等企业把数据中心建在贵州,主要是因为贵州平均气温较低,而且电力供应稳定,空气清洁,更关键的是数据中心安全等级可以建设的更高,而且贵州招商引资政策也是非常好。

感谢阅读!

为了电!首先是省电,你知道北京一个腾讯的数据中心一年的电费是多少吗?十个亿。再有这么大的耗电量,你就是给的起电费电网也不一定能给你做输配电啊。这个不是你想要就有的,像北京的电都是外省输送过来的,你一拍脑袋想砸钱建一个数据中心,国家电网没规划你这块儿,这么大的耗电量,它从哪儿给你送电来啊?贵州这里好处就出来了,有全国最充沛的水利资源,把机房建在河边的山里头,电力,空调的冷却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比特币的挖矿机矿场都在云贵那边的原因了。建好了水电站电就和白来的差不多了。水利发电站就在边上也没有电网的输配送问题了,至于数据传输反正是光纤,距离根本不是问题。

大家好!

为什么长期以来没有什么发展机遇的贵州,能够成为中国大数据中心。

世界各大巨头公司纷纷把自己的数据中心建立在贵州这块自古以来就荒凉落后的西部山区中。

作为在贵州呆了很长时间的人,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核心点符合建造大数据中心:

大数据中心里的设备都是极其昂贵的设备,那可是公司的真金白银。更何况比设备更贵重的核心数据、科研成果,更是无价之宝。作为一个公司战略级资产,最核心的考虑点应该是天灾原因。天灾面前人人平等,天灾面前,一切白费。而贵州省在下面几个可以说在世界上都是得天独厚的:

1.地震:地震应该是对数据中心,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但,有史料记载以来,贵州好像没有发生过地震活动。不像现在四川和云南地震频发。

2.水灾:贵州林密,沟深,只要选址得当,完全不用担心像长沙那样被水漫金山。

1.贵州地处中国内陆,东挨湖南,北接重庆四川,西连云南,南抵广西。属于中国的内陆地区。

2.贵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被群山环抱,交通闭塞,很少有战乱,非常稳定、孤僻、独立的地方。如,席卷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贵州就几乎没有受到炮弹的打击。解放战争更是一个地区,一个团就解放了。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分平”,一直是贵州写照,地处亚热带,但有处于云贵高原中心地带,而且高原也不太高,平均海拔1000多米。气温常年维持在10℃~30℃之间。对高耗电的大数据中心来说,无形中降低了大量的电费成本。

大自然的空调房,溶洞

贵州是一个资源缺乏的省,煤炭,钢铁,石油等都几乎没有,但唯独水资源丰富。乌江,清水江,赤水河,盘江等等。有高原带来的巨大落差,非常便于水电站的建立。在70十年代,很多农村都是通过自建水电站,发电自给自足。

这是贵州摆脱落后的机会,腾飞的起点。由衷为故乡高兴。

把最赚钱又环保的项目落在扶贫重点地区符合国家策略,很早前就在贵州黔南建设“大碟子”,据说光选址就选了12年,最后才选到这国宝级的“科斯特地形”开始建设,总耗时23年。有这么好的天文设备在这里,当然高 科技 的项目更有理由落在这里啦,天气也是关键,这里全年平均气温23度,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当然大多数原因还是国家想要扶持贵州啦,全国各省各县都修高速公路,最费钱耗时难修的就是贵州省了,投资那么多,总要有项目回报吧!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哦!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消息,微软2018年6月搞了一个名为 Natick的实验性项目。这个项目非常有意思,微软在苏格兰奥克尼群岛海岸线附近的水域中,部署了一个水下数据中心,在一艘长 40 英寸的船内部署了12个机架和864 台服务器。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消息是,VerneGlobal公司和Advania公司在冰岛建立了自己的数据中心,冰岛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首选,冰岛正在打造零碳的绿色数据中心产业

不知道有没有人路过华为的数据中心,在华为的一些数据中心,冬天路过的时候,数据中心上云蒸霞蔚,蔚为壮观。所以,对于数据中心而言,选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散热。数据中心所处的位置,如果气候常年凉爽,对于数据中心而言,可以显著降低整体能耗,节约大量散热所需的能源费用。

如果有朋友去过运营商的机房也可以看到,运营商的机房一般都是没有窗户的,这是为了避免夏天太阳直射产生的热量,所以散热是数据中心的基本需求。微软之所以做实验把数据中心建在水下,也是看重了水下良好的散热条件

数据中心的能耗需求也是刚需,因为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转。冰岛为何成为全球数据中心建设的热门地点,是因为冰岛的天气凉爽,而且冰岛的地热非常丰富,冰岛的地热发电满足了全冰岛的用电需求并且还有所富余。所以能耗一向是数据中心的刚性需求。以前传说四川大渡河畔是比特币的矿机的挖矿圣地,也是看重了四川富余的水电资源

我们再看看贵州,当地常年气温凉爽,在夏天几乎不用空调,可利用自然条件冷却服务器;而且贵州水电装机量排在全国第四,有充足且便宜的电力资源提供,这些都为贵州作为数据中心建设的最佳地点提供了绝佳的支持

华为在贵州的数据中心,甚至挖空了一座小山,在山腹里建设数据中心,将会更加凉爽,很有可能采用自然散热方式,就可以满足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散热诉求。所以贵州建设数据中心,是得天独厚的

数据中心选址有几个条件,一是安全,二是成本低,这两点贵州都具备。

所谓企业数据中心,就是一个公司核心数据的存储中心,相当于人的大脑,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一般都是采用容灾备份的方式设置,分散在不同的地区,贵州只是其中一个,别的地方应该也还有。

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威胁主要来自: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意外因素。和其他地区比较,贵州自然安全因素比较好,台风、地震、雨雪等自然灾害非常少;贵州相对地处偏僻,不繁华,人为因素的概率也比较低;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周边环境比较稳定,火灾等意外因素也相对少一些。除此之外,网络攻击等其它安全因素在哪里都差不多。

在安全的前提下,能省就省。数据中心属于不太需要人力维护,但是需要精心呵护的地方,除了上面说的安全因素外,对环境、电力、温度、消防要求比较高。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曾经到过很多运营商的机房,里面可以说是戒备森严,因为里面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必须保证绝对安全,不能影响用户正常通信。

据了解,这种机房对环境要求非常高,必须做防尘处理,贵州的污染少,防尘成本就会降低;机房还要求24小时供电,双路供电的同时,还要配备柴油发电机组,配备逆变器,而且耗电非常高,还要通过空调调节机房温度接近恒温,因为只有在恒定的温度下机器运行效率才高,寿命也长,贵州电力相对充沛,电费不高,能节省成本。

除此之外,空调也是用电大头,为了节能,在温度适宜的时候,他们都采用新风制冷,就是用自然风冷却机器散热,贵州的半高原环境常年温度偏低,非常适合采用自然条件降温,这对降低空调电费来说是最好的。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很多互联网公司愿意把数据中心建在贵州,贵州也为他们创造了很好的运营条件,包括机房选址,环境开发,人才政策等等,这就形成了一种产业,数据中心和呼叫中心基地。

苹果华为腾讯都要把数据中心建在贵州,有三方面原因,简单点说就是成本低、安全性高、符合大趋势。

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这三大原因。

成本有多方面,既然是大数据中心,那么首先要有比较大的空间,需要摆放很多台服务器,需要耗费大量电力,需要保持较低的温度。

贵州地处西部,土地成本低,平均温度也低,还有很多溶洞可以直接利用。此外贵州有煤矿 ,电力充足 ,电力成本较低。

凉爽的温度,一年四季温差小,这种自然气温环境得天独厚,耗电量也非常均衡。

电费占了数据中心近半的成本,相对于其他地区平均0.8元以上的用电成本,贵州用电成本低至0.35元,这是非常大的优势。

西部远离沿海,身处内陆,更加安全,即使发生战争也不容易受到影响。

贵州地质条件独特,没有地震、泥石流等危害。

“一带一路”为贵州带来了大机遇,仅贵阳市就有大数据企业1600多家,主营业务收入在2018年达到了1000亿元。

为了吸引投资,贵州对企业的优惠措施也非常到位,企业融资、税收、人才等方面都有政策扶持。

以税收优惠为例,符合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大数据企业可享受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以贵安新区为例,企业建设大数据中心可以获得最高1000万元软硬件资源支持,除了阶梯电价优惠外,对于各类人才也有3年内每年最高2万元的租房支持。正因为符合了国家规划,地方重视,企业配合,贵州大数据行业吸引了每年上万人才流入,部分人才还能享受高达10万元的购房补贴。

如今贵州大数据产业规模已经形成,优势会日益明显,成为贵州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热点内容
如何开启反挖矿功能 发布:2024-11-14 12:36:24 浏览:673
ETH公链新币 发布:2024-11-14 12:36:14 浏览:131
Wx9100挖矿 发布:2024-11-14 12:31:34 浏览:669
bit挖矿软件下载 发布:2024-11-14 12:27:51 浏览:964
云赛智联是区块链吗 发布:2024-11-14 12:27:49 浏览:407
usdt可用额和折合不一样 发布:2024-11-14 12:18:53 浏览:552
比特币矿场套现 发布:2024-11-14 12:16:23 浏览:54
李笑来评价币圈成就 发布:2024-11-14 11:56:15 浏览:861
为什么现在全名谈区块链 发布:2024-11-14 11:31:29 浏览:336
比特币矿商 发布:2024-11-14 11:30:43 浏览: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