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挖矿
1. 秦日纲的人物生平
秦日纲家境贫穷,少年失学,为谋生计,做豆腐为业。曾入乡勇效力,后到贵县龙山挖矿。为人诚实忠厚,行侠仗义,在矿工中威望颇高。秦日纲年近三十无力婚娶成家,与众多工友一样,争扎於温饱,生活苦不堪言,心底埋藏着对残酷压迫的强烈反抗愿望。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十二月,洪秀全潜入平天山传教暗结矿工,认识了秦日纲,洪秀全熟知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加强对他的交往,同谋起事。由此,秦日纲成了太平天国的开创者之一。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九月二十五日,太平军攻占永安州城,秦日纲奉命领军屯驻永安外围的水窦,连续三次杀退了清都统乌兰泰的进犯。同年十二月十七日,天王对金田起义功臣封王和晋升官职,12月17日只是封王的时间。秦日纲封天官正丞相的时间不一定是在永安封王的12月17日。后秦日纲封为天官丞相 。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五月四日,太平军突围永安州,秦日纲领军掩护主力撤退,此战歼敌五千余众,长瑞、长寿、董光甲、邵鹤龄四位总兵被击毙。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八日,太平军约几十万人,从武汉出发,分水陆两路东下,势如破竹,仅二十多天一举攻下了南京。论功行赏,秦日纲受封真忠报国顶天侯。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翼王石达开在安庆一带安民,大得人心,政绩显著,引起杨秀清的嫉妒,杨命秦日纲代翼王守安庆,在安庆秦日纲扩增兵员三千余人,军容甚盛,引起杨秀清猜疑。同年十一月,秦日纲兵败田家镇。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二月,曾国藩见太平军节节败退,亲领湘军水师攻打九江,秦日纲紧密配合石达开与湘军决战,湘军溃败不复成军,曾国藩差点丧生、总兵胡林翼欲投江自杀。太平军士气高涨,次年四月三日攻克重镇武昌。当太平军打垮强大的江南江北大营,夺取全国胜利时,天国领导集团各种矛盾开始激化,演绎出惨烈的幕幕悲剧,猜疑、互相加害、杀戮。俱有不凡的军事才能、为太平天国取得辉煌军事成就的秦日纲,被洪秀全处死。虽然不能排除石达开逼迫洪秀全的可能,但秦日纲的悲剧却是洪秀全一手制造的 。 太平天国首义的8个人中,最富的是排名最末的胡以晄,而最穷的怕就是排名倒数第二的秦日纲了。杨秀清据说身世很惨,没爹没妈,可未必没钱;萧朝贵的确是没钱,可他讨了个不错的老婆,从此日子好过很多。惟独秦日纲,在加入上帝会前似乎一直时运不济,是个地道的无产者。
他是贵县人,具体是哪个村哪个镇的,如今已无法考证,但许多记载都说,他是北山银矿的工人。北山银矿是广西著名大矿,但清代长期被封禁,直到鸦片战争战败,清廷因大批赔款而严重缺银,才不得不再次开放,地方志记载,北山银矿是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贵县县令王济下令重开的,但由于矿工经常串联,和天地会各堂口来往密切,曾多次遣散重召,秦日纲就曾经惨遭遣散,并因此当了一阵子乡勇。
冯云山是1844年开始组织拜上帝会的,秦日纲是什么时候加入的,并无确切记载,考虑到冯云山早期招募的会众许多是知识分子,非知识分子又多半是桂平县人,身为贵县矿工或乡勇的秦日纲,似乎不会加入得太早。
现存的《天兄圣旨》是从戊申(1848)年九月开始纪录的,但秦日纲的名字直到庚戌(1850)年六月才出现,六月二十日,萧朝贵假借天兄名义“超升”了一大批骨干,其中就有秦日纲的名字;这年八月,贵县白沙村林凤祥和当地“土人”团练因耕牛发生冲突,秦日纲率众助战,大破团练,将耕牛夺回。此役秦日纲等据说以十多人追击土人数千家,土人闭门不敢出,虽然明显夸张,但从远在广东花县的洪仁干都很快知道这个故事不难看出,此役大涨了拜上帝会的士气,为金田起义开了个漂亮的头。这一仗后,原本在上帝会中名不见经传的广东揭阳游民林凤祥成了骨干,而原本勉强排入骨干行列的秦日纲,自然成了骨干中的骨干。矿工和农民不同,他们组织性强,能吃苦,又因为没有土地、房产,不怕抄家、迁徙,秦日纲在矿工中有不低的威望,又当过乡勇,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军事经验,很快就拉起了千把人的队伍。在金田起义中,贵县山头从人数上讲,应该仅次于桂平山头,石达开、秦日纲和洪秀全的表亲赐谷王家,都拉起了颇具规模的队伍,王家因为受萧朝贵排挤,在天京事变前始终处于边缘地位,石达开凭借家族部众的实力和个人军政才能脱颖而出,成为最早的五王之一,而贡献了千余名精壮士卒,又为太平天国18年军事征战史开了个好头的秦日纲,则同样获得了不菲的回报。 装备精良
他在金田时期的职衔不明,《贼情汇纂》说他是“洪秀全麾下健儿”,估计是御林侍卫一类角色,职位不算高,却是“天子近臣”,机会多多;到了永安,洪秀全封立百官,辛开元年(1851年)十月二十五日他封了五个王爵,大约在同日或稍后,封了一大批丞相以下高官,其中职位最高的,就是被封为天官正丞相的秦日纲了,按照杨秀清的话,就是“官居极品”。
虽然太平天国编制丞相有24名之多,但在永安却只有秦日纲和春官正丞相胡以晄两名,且不论有多少丞相,天官正丞相地位都不一般,被称为“朝官领袖”,印章用银包木(其它23个丞相都只能用木头),由此可见,此时的秦日纲,地位可谓显赫之至。不仅地位高,任务也重。在永安,太平天国控制的地盘很小,除了州城,就只有城外东平里一个里、70多个村,总共400平方华里的面积,他们采用的守城战术,是“守险不守陴”,将主力集中在城外几个战略要地,即城南的水窦,城北的龙眼潭,和靠近城垣的莫家村-长寿圩等,其中兵力最多的就是水窦,能战之士数千,加上家属老弱,总人数近万人。之所以如此厚集兵力,是因为水窦当面是清军兵力最多的乌兰泰部,总兵力超过1万(都是战斗兵),且有清军最精良的重炮装备(乌兰泰本人是用炮能手),而守水窦的主将正是秦日纲。
顶住猛攻
在长达6个半月的永安攻防战中,水窦要塞顶住了乌兰泰的猛攻,始终未曾失守。秦日纲克服了火力差距悬殊(太平军因为缺乏火药和炮子,后期不但很少开炮助战,即使开炮也只能发射石子、铜钱等)、外援不济等,“赤身赴敌,有进无退”,以血肉之躯,牢牢捍卫了永安的南大门。由于弹尽粮绝,1852年4月,太平军部署突围,5日傍晚,太平军冒着倾盆大雨全军突围,取道城东古苏冲向昭平进发,秦日纲率领的水窦守军一部奉命殿后,后半夜才拔队出发,到第二天凌晨,因前队尚有很多家属、老弱掉队,不得不在古苏冲、龙寮岭成两线布防,结果在6日下午遭到清向荣、乌兰泰两支主力抢占龙寮岭制高点后轮番冲击,损失数千人,成为太平军历史上第一次惨败。
虽然太平军仅用了1天时间,就以一个歼敌数千、杀死四个总兵的大峒歼灭战还以颜色,但龙寮岭惨败却给许多太平军将士留下阴影,秦日纲“并无什么才情”的传说,恐怕也是此时传出的,此后直到定都南京,秦日纲再没有得到独当一面带兵打仗的机会,怕正是因为这一仗的关系。龙寮岭会战的实际负责人是秦日纲,不是萧朝贵,所以秦日纲应为龙寮岭会战的失败负责 。
秦日纲在这一仗中将不多的兵力两线布置,又没有防住向荣对制高点的偷袭,导致几千人马挤在狭窄泥泞的峡谷中被动挨打,责任是不可推卸的。不过此战的直接指挥是萧朝贵,而不是秦日纲,这个导致被动挨打的布阵,怕也是出自萧朝贵的授意,否则以杨秀清执法之严,秦日纲早就革职查办了,而实际情况则是他虽然不再带兵,天官正丞相却当得稳稳当当。从永安直到天京,他并没立什么功劳,当然也没犯什么错误,等到了天京城,他就踏踏实实地住进分配给自己的家宅,在门口画上一对醒目的大象(太平天国制度,天王宫殿门口画双龙双凤,东王、西王一龙一凤,侯爵龙虎,丞相画象,检点以下都画不同姿势的豹)。要知道当时太平天国禁止夫妻团聚,偌大天京城,能跟老婆同住的,连秦日纲在内一共八户而已。 甲寅四年五月,由曾立昌等率领的北伐援军在山东临清州溃败,命日纲统帅第二次北伐援军前往直隶增援,封为燕王。日纲到舒城杨家店败回,禀东王杨秀清说:“北路妖兵甚多,兵单难往”。旋奉命仍去安庆安民,日纲遂安辑安庆、池州各属邑。
六月回天京。八月奉命去湖北一带,稽查河道,密拿奸宄。日纲行抵九江,闻清军已陷武、汉、守将石凤魁、黄再兴退到田家镇。日纲立下诫谕,痛责石凤魁、黄再兴失机,命带部队驻扎田家镇候调度,一面禀奏杨秀清。日纲处置与杨秀清相合,禀奏未到,即有旨命解石凤魁、黄再兴回天京,而以田家镇大营军务委日纲督理。田家镇在湖北蕲州东南四十里,广济县南五十里的长江北岸,与兴国州的半壁山隔对峙,南扼九江,东控安庆,太平天国在这里建为上游江防要塞。自蕲州至田家镇沿岸增筑土城,安设炮位。自田家镇至半壁山,用铁锁横截江面,以遏敌军水师。十月十八日(夏历十月初四日),日纲指挥军队与敌陆军在半壁山大战,先胜后败,退回田家镇,半壁山下横江铁锁被斫断。明日,渡江再战,石镇仑、韦以德都战死,半壁山失陷。太平天国安置江防铁锁的方法与三国时吴国不同。吴国在两岸凿石穿铁,江中无物提承,故一处熔断,就“千寻铁锁沉江底”了。太平天国则节节用小船提承,江中还横列大簰三个作总提承,船簰的头尾都用大锚钩於江底,铁锁四道,横在船簰之上,用铁码钤住,故南岸虽被斫断一节,而其他几十节仍牢系如故。二十日(夏历十月初六日)后,复将南岸一节续行钩联在半壁山下簰上,安炮船二,布置枪队,以防敌水师进攻。簰上铺沙,船中贮水,以防敌火弹延烧。在铁锁的上游,卫以战船三、四十号,在铁锁的下流,停泊军运船只大小约五千馀号,也时放枪炮以助声威。其北岸则以田家镇街外筑一土城,长约二里,街尾为吴王庙,建筑营垒一座,系铁锁於北岸之根,日纲亲驻其中指挥。街之上为老鼠山,建筑营垒一座,又上为磨盘山,建筑营垒一座,又上为牛肝矶,建筑炮台一座。自牛肝矶至吴王庙长约六、七里,都密排炮眼,以向江心轰击。要塞设防,布置是异常严密的。只因水师未建立,而敌则水师精练,江上作战,取决於水师,故势不能敌。廿七日(夏历十月十三日),敌水师悉锐来犯,第一队专断铁锁,用炭炉铁剪大斧熔断铁锁,第二队专攻炮船,掩护头队,第三队候铁锁开后,直闯下游,放火烧军运船只,防江铁锁为所破。至夜四更,日纲率各军退守黄梅县城及九江对岸小池口等处,指挥罗大纲、林启容、陈玉成等将领分扼要隘,敌人不得进。既而石达开统率援军到,明年正月,遂在九江大败敌水师,克复武、汉。论失守半壁山、田家镇罪,革去日纲王爵,改为顶天燕不过秦日纲并没有真的当三年奴隶,而是挂着“奴”的头衔继续理事,他是乙荣五年(1855)正月为奴的,当年八月十七日,他就洗脱奴名,被封为“顶天燕”,恢复了5王以下、群臣以上的高位。 早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不久,清军就相继在天京和扬州城外,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它们就像两枚钢钉,钉在天国的心脏旁,严重威胁着太平天国。在秦日纲的戎马生涯中,最辉煌的胜利,当属1856年4月攻破江北大营的扬州之战,以及同年6月攻破江南大营的天京之战。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清军即分别于天京东郊和扬州建立江南、江北大营,彼此呼应,威胁天京、镇江、瓜洲,并阻太平军东进苏州、常州。1855年后,太平军战局不利,北伐军全军覆没;西征军在鄂、赣虽有转机,但安徽太平府(今当涂)、芜湖、庐州(今合肥)相继失守,天京粮运受困,水路亦为清军所断;上海小刀会起义被镇压,清军移师镇江,守军外援断绝。为摆脱不利处境,太平天国领导人决定集中兵力,进攻江北、江南大营,消除肘腋之患。1856年初,东王杨秀清从安徽调集数万人,由燕王秦日纲统率,于1856年2月1日从栖霞、石埠桥一带东进,往援镇江。钦差大臣、江南大营统帅向荣和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派兵防堵。双方在龙潭、东阳、仓头、下蜀、汤头一线接战40余日,不分胜负。镇江守将检点吴如孝多次派兵西出接应,均为清军所阻。为打破僵局,秦日纲于1856年3月下旬派冬官正丞相陈玉成乘小船冲破清军封锁,抵镇江晤吴如孝,约期东西会攻。4月1日,秦日纲率军东攻,与清军激战于汤头,相持不下。战前迂回至清军侧后的地官副丞相李秀成部突然发起进攻,清军腹背受击,阵势大乱。这时,陈玉成、吴如孝也率军由镇江西攻,两支太平军胜利会师。1856年3月2日,大败清军吉尔杭阿部,连破其营16座,直抵镇江。是夜,秦日纲军自金山渡江,与瓜洲守军会合,1856年3月3日黎明,太平军乘清军疏于防范之时,向土桥发起猛攻,突破清军为围困瓜洲而构筑的土围长墙,连破虹桥、朴树湾等清军营盘。清军大半溃散,钦差大臣、江北大营统帅托明阿等逃往三汊河。次日,太平军一鼓作气,又攻毁三汊河清军营垒120余座,托明阿率残部逃往扬州东北的邵伯镇。1856年3月5日,太平军占领扬州,清军经营3年之久的江北大营遂被摧毁。秦日纲在征集大批粮食后,为回军攻江南大营,仅留少量兵力守扬州,自率大队于1856年3月13日南返。原拟自瓜洲渡江,因留守仓头的夏官又正丞相周胜坤部为清军所败,南返之路被断,乃于1856年3月14日率军西进,1856年3月16日前队攻占浦口,准备由此渡江。在大队尚未集结时,清军于1856年3月22日再陷浦口,秦日纲只得率军返回瓜洲,短期休整后,于1856年5月27日渡江。1856年5月29日,攻占黄泥洲,并乘胜猛攻高资清营,拟打通回天京之路。吉尔杭阿闻之,自镇江九华山大营率兵往援。1856年6月1日,秦日纲部于烟墩山将清军包围,吉尔杭阿知难脱逃,自杀身亡。1856年6月3日,秦日纲率大军攻破九华山清营,1856年6月6日复破京岘山清军大营,解镇江之围。1856年6月13日,秦日纲放弃小茅山、九华山、烟墩山、黄泥洲各营垒,经高资、下蜀、东阳、石埠桥退至天京东北燕子矶、观音门一带待命。当秦日纲军东援镇江之际,翼王石达开由江西亲率西征军劲旅二三万人回师。1856年5月下旬抵天京南秣陵关一带。时向荣分兵四出,江南大营存兵不满5000人。为调动清军,石达开采取声东击西战法,1856年于6月13日分兵攻取东进苏、常的要道溧水。向荣闻讯,急派总兵张国梁往救,江南大营兵力更加空虚,东王即令秦日纲会石达开进攻。1856年于6月17日,秦日纲部由燕子矶移营仙鹤门,天京太平军一队数千人越过龙脖子,另一队七八千人自神策门、太平门出城,占据大小水关及冯家边一带,与秦日纲部对清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向荣急派副将王浚率2000人前往仙鹤门防堵。1856年于6月18日,石达开部亦赶到尧化门;仙鹤门一带,筑垒数十处,前锋抵达紫金山东黄马群,切断江南大营与仙鹤门之间的联系。向荣见大营危在旦夕,急令张国梁由溧水星夜赶回,并从丹阳、秣陵关等处调兵回援。1856年于6月19日天未明时,石达开、秦日纲派四五千人攻仙鹤门王浚营盘,稍后出兵数千包抄,激战至晚,大败清军。是日张国梁率1200人赶回大营,连夜在青马群筑营,欲堵太平军西攻之路。20日晨,太平军十数路猛攻青马群。与此同时,杨秀清派兵数千出通济等门,直扑七桥瓮。向荣亲率1200人自孝陵卫大营往援,实则作南逃准备。午后,秦日纲分军四五千人自灵谷寺翻紫金山攻破清军马队营盘,直逼孝陵卫;洪武、朝阳门太平军分路出击,攻破孝陵卫附近清营20余座。接着各路太平军合攻孝陵卫,鏖战数时,攻破向荣大营,毙清军千余人。向荣、张国梁等连夜败走淳化镇,1856年于6月21日又经句容逃往丹阳。至此,威胁天京达3年之久的江南大营亦被太平军攻破。 秦日纲入会后,积极在贵县北山银矿发展会众。北山银矿聚集着数千工人,他们原来大多是农民,或因土地被地主兼并,或因逃避苛捐杂税流亡到矿上,受到银矿老板的残酷剥削。秦日纲以矿工首领的身份“劝化”他们敬拜上帝,令矿工们趋之若鹜。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到金田“团营”的矿工共约3000人,其中秦日纲率领的贵县北山银矿工人就多达1000多人。
金田起义后,秦日纲率领这支矿工铁军,屡与官兵对阵,多次立下战功。太平军攻克永安州(今蒙山县)后,洪秀全论功行赏,封秦日纲为天官正丞相,仅在翼王之下,为群臣之首。之后太平军派他率精兵守卫永安州南面的门户水窦。秦日纲充分发挥矿工的专长,在水窦山岭上挖壕筑寨,遍布地雷暗沟,防御工事做得极为坚固,清军始终无法攻破。
由于秦日纲和冯云山、石达开、罗大纲等率部,与乌兰泰、向荣统率的清兵喋血苦战,使太平军争取到半年的宝贵时间,比较从容地制定典章制度,进行政权建设。1852年4月初,太平军从永安州突围,秦日纲部担负全军的后卫,阻击追兵。因军中夹有大量妇幼老弱,加之天下大雨,大队人马拥挤在泥泞的山道上,行动十分缓慢,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困难可想而知。在玉龙关和平冲,秦日纲军与人数和装备均占优势的清军麈战两日,给敌人以重大杀伤,自己也付出了沉重代价,阵亡2000多人,这是太平军自起义以来最大的一次损失。
4月8日清晨,秦日纲军乘着浓雾,穿过崩冲来到大厄冲,与埋伏在山头的大队伍会合。天刚亮,乌兰泰带领清军,紧追不舍。其他各路清军唯恐乌兰泰独占追击的头功,也纷纷出发,向旱冲、崩冲推进。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时,太平军居高临下,火箭、土炮、硝桶、 石、地雷、滚木等滚滚而下。冲底的清军无处躲藏,顿时阵势大乱,加上山陡冲窄,人马拥挤,无路可逃。太平军从山头俯冲下去,团团围住敌人厮杀。半日之间,清军折兵5000多人。清军天津镇总兵长瑞、凉州镇总兵长寿、河北镇总兵董光甲、郧阳镇总兵邵鹤龄毙命,副将成林等20多名将领也被杀死,军械、旗帜、衣物丢弃殆尽。乌兰泰逃跑时落涧受伤,向荣等少数残兵败将向龙寮岭方向落荒而逃。
在太平军“永安突围”和“三冲大捷”中,秦日纲功不可没。
1854年1月,秦日纲被封为“真忠报国顶天侯”,代替翼王石达开镇守安庆。同年5月,他被封为燕王,受命率第二次北伐援军。继4月林绍璋部太平军在湘潭大败;被湘军焚毁战船2000多艘后,8月,太平军老将、秋官又正丞相曾天养在城陵矶阵亡。10月14日,武昌失守,太平军退守田家镇。在险恶的形势下,秦日纲赴田家镇督师。他一面痛责失守武昌的石凤魁、黄再兴,一面加强防御工事,在险要的半壁山上建立5个营垒,并在自田家镇横过半壁山的江面安放了两道铁索,铁索之下排列数十艘小船,以枪炮掩护。又在田家镇到蕲州长江北岸建筑土城,遍布炮位。
11月23日,秦日纲军与湘军罗泽南、李续宾部在半壁山激战,失利。到了傍晚,韦俊、石镇仑、韦以德一同抵达田家镇。次日,秦日纲统军两路渡江,再与罗泽南军麈战一天。两路俱败,石镇仑、韦以德战死,半壁山失陷。
秦日纲只好退守田家镇。12月2日,湘军水师杨载福、彭玉麟部使用洪炉大斧,破了他的拦江铁索,并纵火焚烧。陆师罗泽南、塔齐布两人则领军6000多人,分布在南岸助攻。此役,太平军损失惨重,船只被焚4000多艘,还被夺去500多艘。秦日纲知田家镇守不住,就自焚营垒,撤向黄梅,再退往九江,与罗大纲、陈玉成等,分守关隘。
太平军田家镇之败,除了湘军炮利船坚等客观因素外,秦日纲指挥失当也是重要原因。
鉴于西征军一败再败,洪秀全急令石达开支援。石达开总结了太平军失败的教训,坚守阵地,不与清军决战,只是每夜利用火箭、火毽惊扰敌人,使敌人彻夜戒严,疲惫不堪。相持了一个多月后,石达开利用敌人急于求战的心理,将湘军水师精锐部队诱入鄱阳湖中,然后堵塞湖口的水卡,趁着夜色派小划子放火袭攻,焚烧敌船40多条。1855年2月11日晚,石达开又指挥轻舟30多艘攻袭敌人,烧毁敌船5000多艘,还差一点将湘军主帅曾国藩活捉。秦日纲乘机自宿松、太湖一带向西攻,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广济、蕲州、黄州。2月23日,他率陈玉成等占领汉口、汉阳。3月16日,秦日纲督领诸军猛攻武昌。到了4月3日,太平军第三次攻克武昌。
2. 就你目前所知都有哪些坑人的传销
归农是传销吗
3. 秦日纲的人物生平
秦日纲家境贫穷,少年失学,为谋生计,做豆腐为业。曾入乡勇效力,后到贵县龙山挖矿。为人诚实忠厚,行侠仗义,在矿工中威望颇高。秦日纲年近三十无力婚娶成家,与众多工友一样,争扎於温饱,生活苦不堪言,心底埋藏着对残酷压迫的强烈反抗愿望。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十二月,洪秀全潜入平天山传教暗结矿工,认识了秦日纲,洪秀全熟知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加强对他的交往,同谋起事。由此,秦日纲成了太平天国的开创者之一。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九月二十五日,太平军攻占永安州城,秦日纲奉命领军屯驻永安外围的水窦,连续三次杀退了清都统乌兰泰的进犯。同年十二月十七日,天王对金田起义功臣封王和晋升官职,12月17日只是封王的时间。秦日纲封天官正丞相的时间不一定是在永安封王的12月17日。后秦日纲封为天官丞相 。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五月四日,太平军突围永安州,秦日纲领军掩护主力撤退,此战歼敌五千余众,长瑞、长寿、董光甲、邵鹤龄四位总兵被击毙。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八日,太平军约几十万人,从武汉出发,分水陆两路东下,势如破竹,仅二十多天一举攻下了南京。论功行赏,秦日纲受封真忠报国顶天侯。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翼王石达开在安庆一带安民,大得人心,政绩显著,引起杨秀清的嫉妒,杨命秦日纲代翼王守安庆,在安庆秦日纲扩增兵员三千余人,军容甚盛,引起杨秀清猜疑。同年十一月,秦日纲兵败田家镇。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二月,曾国藩见太平军节节败退,亲领湘军水师攻打九江,秦日纲紧密配合石达开与湘军决战,湘军溃败不复成军,曾国藩差点丧生、总兵胡林翼欲投江自杀。太平军士气高涨,次年四月三日攻克重镇武昌。当太平军打垮强大的江南江北大营,夺取全国胜利时,天国领导集团各种矛盾开始激化,演绎出惨烈的幕幕悲剧,猜疑、互相加害、杀戮。俱有不凡的军事才能、为太平天国取得辉煌军事成就的秦日纲,被洪秀全处死。虽然不能排除石达开逼迫洪秀全的可能,但秦日纲的悲剧却是洪秀全一手制造的 。 太平天国首义的8个人中,最富的是排名最末的胡以晄,而最穷的怕就是排名倒数第二的秦日纲了。杨秀清据说身世很惨,没爹没妈,可未必没钱;萧朝贵的确是没钱,可他讨了个不错的老婆,从此日子好过很多。惟独秦日纲,在加入上帝会前似乎一直时运不济,是个地道的无产者。
他是贵县人,具体是哪个村哪个镇的,如今已无法考证,但许多记载都说,他是北山银矿的工人。北山银矿是广西著名大矿,但清代长期被封禁,直到鸦片战争战败,清廷因大批赔款而严重缺银,才不得不再次开放,地方志记载,北山银矿是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由贵县县令王济下令重开的,但由于矿工经常串联,和天地会各堂口来往密切,曾多次遣散重召,秦日纲就曾经惨遭遣散,并因此当了一阵子乡勇。
冯云山是1844年开始组织拜上帝会的,秦日纲是什么时候加入的,并无确切记载,考虑到冯云山早期招募的会众许多是知识分子,非知识分子又多半是桂平县人,身为贵县矿工或乡勇的秦日纲,似乎不会加入得太早。
现存的《天兄圣旨》是从戊申(1848)年九月开始纪录的,但秦日纲的名字直到庚戌(1850)年六月才出现,六月二十日,萧朝贵假借天兄名义“超升”了一大批骨干,其中就有秦日纲的名字;这年八月,贵县白沙村林凤祥和当地“土人”团练因耕牛发生冲突,秦日纲率众助战,大破团练,将耕牛夺回。此役秦日纲等据说以十多人追击土人数千家,土人闭门不敢出,虽然明显夸张,但从远在广东花县的洪仁干都很快知道这个故事不难看出,此役大涨了拜上帝会的士气,为金田起义开了个漂亮的头。这一仗后,原本在上帝会中名不见经传的广东揭阳游民林凤祥成了骨干,而原本勉强排入骨干行列的秦日纲,自然成了骨干中的骨干。矿工和农民不同,他们组织性强,能吃苦,又因为没有土地、房产,不怕抄家、迁徙,秦日纲在矿工中有不低的威望,又当过乡勇,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军事经验,很快就拉起了千把人的队伍。在金田起义中,贵县山头从人数上讲,应该仅次于桂平山头,石达开、秦日纲和洪秀全的表亲赐谷王家,都拉起了颇具规模的队伍,王家因为受萧朝贵排挤,在天京事变前始终处于边缘地位,石达开凭借家族部众的实力和个人军政才能脱颖而出,成为最早的五王之一,而贡献了千余名精壮士卒,又为太平天国18年军事征战史开了个好头的秦日纲,则同样获得了不菲的回报。 装备精良
他在金田时期的职衔不明,《贼情汇纂》说他是“洪秀全麾下健儿”,估计是御林侍卫一类角色,职位不算高,却是“天子近臣”,机会多多;到了永安,洪秀全封立百官,辛开元年(1851年)十月二十五日他封了五个王爵,大约在同日或稍后,封了一大批丞相以下高官,其中职位最高的,就是被封为天官正丞相的秦日纲了,按照杨秀清的话,就是“官居极品”。
虽然太平天国编制丞相有24名之多,但在永安却只有秦日纲和春官正丞相胡以晄两名,且不论有多少丞相,天官正丞相地位都不一般,被称为“朝官领袖”,印章用银包木(其它23个丞相都只能用木头),由此可见,此时的秦日纲,地位可谓显赫之至。不仅地位高,任务也重。在永安,太平天国控制的地盘很小,除了州城,就只有城外东平里一个里、70多个村,总共400平方华里的面积,他们采用的守城战术,是“守险不守陴”,将主力集中在城外几个战略要地,即城南的水窦,城北的龙眼潭,和靠近城垣的莫家村-长寿圩等,其中兵力最多的就是水窦,能战之士数千,加上家属老弱,总人数近万人。之所以如此厚集兵力,是因为水窦当面是清军兵力最多的乌兰泰部,总兵力超过1万(都是战斗兵),且有清军最精良的重炮装备(乌兰泰本人是用炮能手),而守水窦的主将正是秦日纲。
顶住猛攻
在长达6个半月的永安攻防战中,水窦要塞顶住了乌兰泰的猛攻,始终未曾失守。秦日纲克服了火力差距悬殊(太平军因为缺乏火药和炮子,后期不但很少开炮助战,即使开炮也只能发射石子、铜钱等)、外援不济等,“赤身赴敌,有进无退”,以血肉之躯,牢牢捍卫了永安的南大门。由于弹尽粮绝,1852年4月,太平军部署突围,5日傍晚,太平军冒着倾盆大雨全军突围,取道城东古苏冲向昭平进发,秦日纲率领的水窦守军一部奉命殿后,后半夜才拔队出发,到第二天凌晨,因前队尚有很多家属、老弱掉队,不得不在古苏冲、龙寮岭成两线布防,结果在6日下午遭到清向荣、乌兰泰两支主力抢占龙寮岭制高点后轮番冲击,损失数千人,成为太平军历史上第一次惨败。
虽然太平军仅用了1天时间,就以一个歼敌数千、杀死四个总兵的大峒歼灭战还以颜色,但龙寮岭惨败却给许多太平军将士留下阴影,秦日纲“并无什么才情”的传说,恐怕也是此时传出的,此后直到定都南京,秦日纲再没有得到独当一面带兵打仗的机会,怕正是因为这一仗的关系。龙寮岭会战的实际负责人是秦日纲,不是萧朝贵,所以秦日纲应为龙寮岭会战的失败负责 。
秦日纲在这一仗中将不多的兵力两线布置,又没有防住向荣对制高点的偷袭,导致几千人马挤在狭窄泥泞的峡谷中被动挨打,责任是不可推卸的。不过此战的直接指挥是萧朝贵,而不是秦日纲,这个导致被动挨打的布阵,怕也是出自萧朝贵的授意,否则以杨秀清执法之严,秦日纲早就革职查办了,而实际情况则是他虽然不再带兵,天官正丞相却当得稳稳当当。从永安直到天京,他并没立什么功劳,当然也没犯什么错误,等到了天京城,他就踏踏实实地住进分配给自己的家宅,在门口画上一对醒目的大象(太平天国制度,天王宫殿门口画双龙双凤,东王、西王一龙一凤,侯爵龙虎,丞相画象,检点以下都画不同姿势的豹)。要知道当时太平天国禁止夫妻团聚,偌大天京城,能跟老婆同住的,连秦日纲在内一共八户而已。 甲寅四年五月,由曾立昌等率领的北伐援军在山东临清州溃败,命日纲统帅第二次北伐援军前往直隶增援,封为燕王。日纲到舒城杨家店败回,禀东王杨秀清说:“北路妖兵甚多,兵单难往”。旋奉命仍去安庆安民,日纲遂安辑安庆、池州各属邑。
六月回天京。八月奉命去湖北一带,稽查河道,密拿奸宄。日纲行抵九江,闻清军已陷武、汉、守将石凤魁、黄再兴退到田家镇。日纲立下诫谕,痛责石凤魁、黄再兴失机,命带部队驻扎田家镇候调度,一面禀奏杨秀清。日纲处置与杨秀清相合,禀奏未到,即有旨命解石凤魁、黄再兴回天京,而以田家镇大营军务委日纲督理。田家镇在湖北蕲州东南四十里,广济县南五十里的长江北岸,与兴国州的半壁山隔对峙,南扼九江,东控安庆,太平天国在这里建为上游江防要塞。自蕲州至田家镇沿岸增筑土城,安设炮位。自田家镇至半壁山,用铁锁横截江面,以遏敌军水师。十月十八日(夏历十月初四日),日纲指挥军队与敌陆军在半壁山大战,先胜后败,退回田家镇,半壁山下横江铁锁被斫断。明日,渡江再战,石镇仑、韦以德都战死,半壁山失陷。太平天国安置江防铁锁的方法与三国时吴国不同。吴国在两岸凿石穿铁,江中无物提承,故一处熔断,就“千寻铁锁沉江底”了。太平天国则节节用小船提承,江中还横列大簰三个作总提承,船簰的头尾都用大锚钩於江底,铁锁四道,横在船簰之上,用铁码钤住,故南岸虽被斫断一节,而其他几十节仍牢系如故。二十日(夏历十月初六日)后,复将南岸一节续行钩联在半壁山下簰上,安炮船二,布置枪队,以防敌水师进攻。簰上铺沙,船中贮水,以防敌火弹延烧。在铁锁的上游,卫以战船三、四十号,在铁锁的下流,停泊军运船只大小约五千馀号,也时放枪炮以助声威。其北岸则以田家镇街外筑一土城,长约二里,街尾为吴王庙,建筑营垒一座,系铁锁於北岸之根,日纲亲驻其中指挥。街之上为老鼠山,建筑营垒一座,又上为磨盘山,建筑营垒一座,又上为牛肝矶,建筑炮台一座。自牛肝矶至吴王庙长约六、七里,都密排炮眼,以向江心轰击。要塞设防,布置是异常严密的。只因水师未建立,而敌则水师精练,江上作战,取决於水师,故势不能敌。廿七日(夏历十月十三日),敌水师悉锐来犯,第一队专断铁锁,用炭炉铁剪大斧熔断铁锁,第二队专攻炮船,掩护头队,第三队候铁锁开后,直闯下游,放火烧军运船只,防江铁锁为所破。至夜四更,日纲率各军退守黄梅县城及九江对岸小池口等处,指挥罗大纲、林启容、陈玉成等将领分扼要隘,敌人不得进。既而石达开统率援军到,明年正月,遂在九江大败敌水师,克复武、汉。论失守半壁山、田家镇罪,革去日纲王爵,改为顶天燕不过秦日纲并没有真的当三年奴隶,而是挂着“奴”的头衔继续理事,他是乙荣五年(1855)正月为奴的,当年八月十七日,他就洗脱奴名,被封为“顶天燕”,恢复了5王以下、群臣以上的高位。 早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不久,清军就相继在天京和扬州城外,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它们就像两枚钢钉,钉在天国的心脏旁,严重威胁着太平天国。在秦日纲的戎马生涯中,最辉煌的胜利,当属1856年4月攻破江北大营的扬州之战,以及同年6月攻破江南大营的天京之战。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清军即分别于天京东郊和扬州建立江南、江北大营,彼此呼应,威胁天京、镇江、瓜洲,并阻太平军东进苏州、常州。1855年后,太平军战局不利,北伐军全军覆没;西征军在鄂、赣虽有转机,但安徽太平府(今当涂)、芜湖、庐州(今合肥)相继失守,天京粮运受困,水路亦为清军所断;上海小刀会起义被镇压,清军移师镇江,守军外援断绝。为摆脱不利处境,太平天国领导人决定集中兵力,进攻江北、江南大营,消除肘腋之患。1856年初,东王杨秀清从安徽调集数万人,由燕王秦日纲统率,于1856年2月1日从栖霞、石埠桥一带东进,往援镇江。钦差大臣、江南大营统帅向荣和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派兵防堵。双方在龙潭、东阳、仓头、下蜀、汤头一线接战40余日,不分胜负。镇江守将检点吴如孝多次派兵西出接应,均为清军所阻。为打破僵局,秦日纲于1856年3月下旬派冬官正丞相陈玉成乘小船冲破清军封锁,抵镇江晤吴如孝,约期东西会攻。4月1日,秦日纲率军东攻,与清军激战于汤头,相持不下。战前迂回至清军侧后的地官副丞相李秀成部突然发起进攻,清军腹背受击,阵势大乱。这时,陈玉成、吴如孝也率军由镇江西攻,两支太平军胜利会师。1856年3月2日,大败清军吉尔杭阿部,连破其营16座,直抵镇江。是夜,秦日纲军自金山渡江,与瓜洲守军会合,1856年3月3日黎明,太平军乘清军疏于防范之时,向土桥发起猛攻,突破清军为围困瓜洲而构筑的土围长墙,连破虹桥、朴树湾等清军营盘。清军大半溃散,钦差大臣、江北大营统帅托明阿等逃往三汊河。次日,太平军一鼓作气,又攻毁三汊河清军营垒120余座,托明阿率残部逃往扬州东北的邵伯镇。1856年3月5日,太平军占领扬州,清军经营3年之久的江北大营遂被摧毁。秦日纲在征集大批粮食后,为回军攻江南大营,仅留少量兵力守扬州,自率大队于1856年3月13日南返。原拟自瓜洲渡江,因留守仓头的夏官又正丞相周胜坤部为清军所败,南返之路被断,乃于1856年3月14日率军西进,1856年3月16日前队攻占浦口,准备由此渡江。在大队尚未集结时,清军于1856年3月22日再陷浦口,秦日纲只得率军返回瓜洲,短期休整后,于1856年5月27日渡江。1856年5月29日,攻占黄泥洲,并乘胜猛攻高资清营,拟打通回天京之路。吉尔杭阿闻之,自镇江九华山大营率兵往援。1856年6月1日,秦日纲部于烟墩山将清军包围,吉尔杭阿知难脱逃,自杀身亡。1856年6月3日,秦日纲率大军攻破九华山清营,1856年6月6日复破京岘山清军大营,解镇江之围。1856年6月13日,秦日纲放弃小茅山、九华山、烟墩山、黄泥洲各营垒,经高资、下蜀、东阳、石埠桥退至天京东北燕子矶、观音门一带待命。当秦日纲军东援镇江之际,翼王石达开由江西亲率西征军劲旅二三万人回师。1856年5月下旬抵天京南秣陵关一带。时向荣分兵四出,江南大营存兵不满5000人。为调动清军,石达开采取声东击西战法,1856年于6月13日分兵攻取东进苏、常的要道溧水。向荣闻讯,急派总兵张国梁往救,江南大营兵力更加空虚,东王即令秦日纲会石达开进攻。1856年于6月17日,秦日纲部由燕子矶移营仙鹤门,天京太平军一队数千人越过龙脖子,另一队七八千人自神策门、太平门出城,占据大小水关及冯家边一带,与秦日纲部对清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向荣急派副将王浚率2000人前往仙鹤门防堵。1856年于6月18日,石达开部亦赶到尧化门;仙鹤门一带,筑垒数十处,前锋抵达紫金山东黄马群,切断江南大营与仙鹤门之间的联系。向荣见大营危在旦夕,急令张国梁由溧水星夜赶回,并从丹阳、秣陵关等处调兵回援。1856年于6月19日天未明时,石达开、秦日纲派四五千人攻仙鹤门王浚营盘,稍后出兵数千包抄,激战至晚,大败清军。是日张国梁率1200人赶回大营,连夜在青马群筑营,欲堵太平军西攻之路。20日晨,太平军十数路猛攻青马群。与此同时,杨秀清派兵数千出通济等门,直扑七桥瓮。向荣亲率1200人自孝陵卫大营往援,实则作南逃准备。午后,秦日纲分军四五千人自灵谷寺翻紫金山攻破清军马队营盘,直逼孝陵卫;洪武、朝阳门太平军分路出击,攻破孝陵卫附近清营20余座。接着各路太平军合攻孝陵卫,鏖战数时,攻破向荣大营,毙清军千余人。向荣、张国梁等连夜败走淳化镇,1856年于6月21日又经句容逃往丹阳。至此,威胁天京达3年之久的江南大营亦被太平军攻破。 秦日纲入会后,积极在贵县北山银矿发展会众。北山银矿聚集着数千工人,他们原来大多是农民,或因土地被地主兼并,或因逃避苛捐杂税流亡到矿上,受到银矿老板的残酷剥削。秦日纲以矿工首领的身份“劝化”他们敬拜上帝,令矿工们趋之若鹜。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到金田“团营”的矿工共约3000人,其中秦日纲率领的贵县北山银矿工人就多达1000多人。
金田起义后,秦日纲率领这支矿工铁军,屡与官兵对阵,多次立下战功。太平军攻克永安州(今蒙山县)后,洪秀全论功行赏,封秦日纲为天官正丞相,仅在翼王之下,为群臣之首。之后太平军派他率精兵守卫永安州南面的门户水窦。秦日纲充分发挥矿工的专长,在水窦山岭上挖壕筑寨,遍布地雷暗沟,防御工事做得极为坚固,清军始终无法攻破。
由于秦日纲和冯云山、石达开、罗大纲等率部,与乌兰泰、向荣统率的清兵喋血苦战,使太平军争取到半年的宝贵时间,比较从容地制定典章制度,进行政权建设。1852年4月初,太平军从永安州突围,秦日纲部担负全军的后卫,阻击追兵。因军中夹有大量妇幼老弱,加之天下大雨,大队人马拥挤在泥泞的山道上,行动十分缓慢,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困难可想而知。在玉龙关和平冲,秦日纲军与人数和装备均占优势的清军麈战两日,给敌人以重大杀伤,自己也付出了沉重代价,阵亡2000多人,这是太平军自起义以来最大的一次损失。
4月8日清晨,秦日纲军乘着浓雾,穿过崩冲来到大厄冲,与埋伏在山头的大队伍会合。天刚亮,乌兰泰带领清军,紧追不舍。其他各路清军唯恐乌兰泰独占追击的头功,也纷纷出发,向旱冲、崩冲推进。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时,太平军居高临下,火箭、土炮、硝桶、 石、地雷、滚木等滚滚而下。冲底的清军无处躲藏,顿时阵势大乱,加上山陡冲窄,人马拥挤,无路可逃。太平军从山头俯冲下去,团团围住敌人厮杀。半日之间,清军折兵5000多人。清军天津镇总兵长瑞、凉州镇总兵长寿、河北镇总兵董光甲、郧阳镇总兵邵鹤龄毙命,副将成林等20多名将领也被杀死,军械、旗帜、衣物丢弃殆尽。乌兰泰逃跑时落涧受伤,向荣等少数残兵败将向龙寮岭方向落荒而逃。
在太平军“永安突围”和“三冲大捷”中,秦日纲功不可没。
1854年1月,秦日纲被封为“真忠报国顶天侯”,代替翼王石达开镇守安庆。同年5月,他被封为燕王,受命率第二次北伐援军。继4月林绍璋部太平军在湘潭大败;被湘军焚毁战船2000多艘后,8月,太平军老将、秋官又正丞相曾天养在城陵矶阵亡。10月14日,武昌失守,太平军退守田家镇。在险恶的形势下,秦日纲赴田家镇督师。他一面痛责失守武昌的石凤魁、黄再兴,一面加强防御工事,在险要的半壁山上建立5个营垒,并在自田家镇横过半壁山的江面安放了两道铁索,铁索之下排列数十艘小船,以枪炮掩护。又在田家镇到蕲州长江北岸建筑土城,遍布炮位。
11月23日,秦日纲军与湘军罗泽南、李续宾部在半壁山激战,失利。到了傍晚,韦俊、石镇仑、韦以德一同抵达田家镇。次日,秦日纲统军两路渡江,再与罗泽南军麈战一天。两路俱败,石镇仑、韦以德战死,半壁山失陷。
秦日纲只好退守田家镇。12月2日,湘军水师杨载福、彭玉麟部使用洪炉大斧,破了他的拦江铁索,并纵火焚烧。陆师罗泽南、塔齐布两人则领军6000多人,分布在南岸助攻。此役,太平军损失惨重,船只被焚4000多艘,还被夺去500多艘。秦日纲知田家镇守不住,就自焚营垒,撤向黄梅,再退往九江,与罗大纲、陈玉成等,分守关隘。
太平军田家镇之败,除了湘军炮利船坚等客观因素外,秦日纲指挥失当也是重要原因。
鉴于西征军一败再败,洪秀全急令石达开支援。石达开总结了太平军失败的教训,坚守阵地,不与清军决战,只是每夜利用火箭、火毽惊扰敌人,使敌人彻夜戒严,疲惫不堪。相持了一个多月后,石达开利用敌人急于求战的心理,将湘军水师精锐部队诱入鄱阳湖中,然后堵塞湖口的水卡,趁着夜色派小划子放火袭攻,焚烧敌船40多条。1855年2月11日晚,石达开又指挥轻舟30多艘攻袭敌人,烧毁敌船5000多艘,还差一点将湘军主帅曾国藩活捉。秦日纲乘机自宿松、太湖一带向西攻,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广济、蕲州、黄州。2月23日,他率陈玉成等占领汉口、汉阳。3月16日,秦日纲督领诸军猛攻武昌。到了4月3日,太平军第三次攻克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