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拜物教
1. 拜物教是什么
"拜物教”一词本来是指原始社会中出现的一种人类最早的宗教形式,也叫做“万物有灵”信仰。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科学知识极其匮乏,人们相信自然界的一切东西(如山、水、石头、树木花草、各种动物等等)都有灵性,都会成为神灵。他们因此对这些东西祈祷、礼拜或祭祀,将它们作为保护神。从各民族的历史传说和记载可以看出,"拜物教”普遍存在于世界各个民族的早期历史之中。但实际上直到今天,“拜物教”现象依然十分普遍,例如我国民间祀奉的山神、土地爷、灶神、门神等都是。在少数民族中,"拜物教”信仰更为普遍。
到了近代,“拜物教”一词也被用来比喻对某种事物的迷信,如“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等。“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都是马克思第一个提出来的,是指在商品经济发展中,人们由于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产生的对商品和货币的迷信和膜拜,在他们的幻觉中,好像商品和货币具有天然的影响甚至决定人们命运动神秘力量。
不管是哪一种“拜物教”,共同特点都是由于人们不能认识其内在本质和规律,在它面前感到不能掌握自己命运而产生的迷信,以为它们天然就具有某种神秘的属性因而对之顶礼膜拜。
2. 货币拜物教的货币拜物教的影响
金钱交易关系的普遍化所产生的最大的负面影响就是拜金主义即所谓“货币拜物教”。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入地阐述过的。
第一,拜金主义是金钱交易关系在意识形态中的绝对化的表现。其特点就是把金钱看成是万能的,从而把人变成了金钱的附属物,变成了获取金钱的工具。这样,人就将自身异化了,作为目的的人也就不见了。这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抵消金钱交易关系在促进社会的个人本位形成方面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它甚至会把上述金钱交易关系所产生的一切积极影响全部都抵消掉。其实在正常的金钱交易关系中,金钱本身不过是一种实现利益的工具而已。因为这个工具可以实现利益而得到人们的重视也是很的。但是金钱一旦成为崇拜的对象,成为价值的核心,从而用物与物的关系代替了人与人的关系,便要导致人自身的异化了。一个“货币拜物教”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是人类的一切价值包括人类自身的价值都被极度贬低的社会,是霍布森丛林。人们生活在这个丛林里,只能面临着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人们为了避免这种战争状态便必须求助于权威,于是一个利维坦式的集权怪物便又会卷土重来。人们大约不会想到“货币拜物教”与集权之间的这种可怕的联系吧?但这是确实的。
第二,与“货币拜物教”现象相联系,人们追求利益的形式和手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人们的利益意识觉醒二十年以后的今天,人们追求利益的不择手段的状况得更加严重。其新的特点是人们追求利益的不择手段现象的普遍化而且达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在改革开放的初期,由于利益饥渴现象的驱使,开始出现在追求利益上的不择手段的现象。但是那时这种现象还是在少数人身上出现的。对于多数人来说,虽然对实现利益的渴望也十分强烈,但基本上还是循规蹈矩的。可是到了改革开放二十年后的今天,情况就大大地变化了。今天已展开了一个全社会规模的、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的、反映及其迅速的、不计社会后果和风险的、完全泯没了人类良知的不择手段地追求利益的潮流。这个潮流用它的浊浪冲击着整个社会:凡是出台一项新的政策,立即就会冒出千千万万个钻空子的人。凡是有一个可能获利的机会,立即就会有千千万万个人争先恐后地去争夺。在正常生活轨道上的任何一件平常的事物,都有千千万万的人挖空心思地去从中寻找能够获利的邪门歪道。从而使得这种不择手段地追求利益的行为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使普通百姓避之无路,使监督部门应接不暇。这种状况是“货币拜物教”即拜金主义泛滥的直接结果。
第三,拜金主义对行政权力的渗透,造成行政权力对社会的掠夺。行政权力是代表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权力。从上说,行政权力除了代表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之外,不应该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但实际上,由于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人的特征,因此在行政机构中也就生长出某种特殊利益来了,这就是一定机构的特殊利益和工作人员的特殊利益。从而也就会产生这些特殊利益与国家和社会利益的矛盾。尽管如此,在正常的情况下,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仍占主导的地位。但是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之下,则往往使行政机构的特殊利益压倒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满足行政机构特殊利益的各种手段便纷纷出现。于是各种各样的“收费、”“罚款”“摊派”,以及收受“回扣”、贿赂,对人民群众作威作福,等等行为便普遍地发生了,特别是基层行政机构表现得更加肆无忌惮。这些行为实际上便是对社会的掠夺,使人民群众怨声载道。
第四,拜金主义对社会道德和社会文化的冲击。拜金主义冲击社会道德,这是人们都普遍感觉到的。我们知道,金钱交易关系冲击旧的传统的社会道德是一种进步现象,它为新的道德的产生扫清道路。但是,在道路被扫清之后新道德成长的过程中,拜金主义却起着阻碍的作用。它扭曲了平等的竞争,把正常交易中的互惠变成了利益的对立(即损人利己),从而使人们之间互相损害。这样,建立在互利基础上的市场道德的根基就被破坏了,使新道德的建立过程变得十分艰难,并使人们怀疑金钱交易关系对建立新道德的积极作用。拜金主义对文化的冲击主要是造成文化的低俗化。它既妨碍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妨碍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人们总以为是金钱交易关系使文化变得低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金钱交易关系只是把文化的供求关系引入市场,使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变得简单而明了。这样对文化的发展是有利而无弊的,并不会造成文化的低俗。真正造成文化低俗的是拜金主义,是把文化当作赚钱的工具,而不是把金钱作为文化发展的润滑剂或外部条件。所以拜金主义是反文化的。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面对道德滑坡和文化低俗化的现实往往会使人们感到困惑,以为金钱交易关系和道德与文化的发展之间是对立的。这是没有弄清金钱交易关系与拜金主义之间的根本区别所致。
3. 什么是金钱拜物教
商品拜物教的来源:
劳动产品一旦采取商品形式,就具有神秘的色彩。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就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说,不论从它所用来满足人们的需要这个角度,还是从它作为人类劳动的产品这个角度来考察,都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它们都不过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具体劳动改变自然的结果。就商品的价值来说,从质的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从量的方面看,是用劳动力耗费的持续时间即劳动量来计算,这也没有神秘的性质。可是,当劳动产品一旦采取了商品这个形态,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就取得了社会劳动的形式。商品的神秘性正是从这里产生的。
因为“使用物品成为商品,只是因为它们是彼此独立进行的私人劳动的产品。这种私人劳动的总和形成社会总劳动”私人生产者占有生产资料而又参加在社会分工的体系之中,正是私人生产者的这种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才使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和社会性。作为私人劳动,生产纯属生产者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生产者自己作出决定,而作为社会劳动,生产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必须是社会的使用价值。他们生产的劳动产品,是用来满足别人的需要,同时,通过交换,他又得到其他生产者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正是由于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这样的属性,人类劳动的等同性才表现为价值的等同性,人类劳动力的耗费,才表现为价值量,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才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关系。
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相互隔开,他们彼此独立经营,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商品生产者无法精确了解社会的供求状况,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他并不清楚;对于他的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他是没有把握的。如果在市场上,他能够顺利地通过交换,卖掉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他就实现了价值,他的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而且他还能换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自己的商品卖不出去,或是只卖出一部分,他就要面临亏损、破产的危险。商品的命运支配和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本来由商品生产者的双手生产出来的东西,倒成了统治着商品生产者的力量。在市场盲目的自发势力作用之下,商品与商品相互交换的关系掩盖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拜物教就由此出现了。所以,在以私有制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里,商品拜物教的产生是同人们盲目地受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的支配分不开的。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拜物教的性质,商品就从一个普通的可以感觉的物变成了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了。
货币拜物教;
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在不断发展,商品交换已不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人们愈来愈要依赖于市场,生产者的劳动愈来愈要表现为价值。因此,在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发展的同时,表现为价值的等价物也相应地发展,它依次从个别等价物、特殊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而最后发展到货币。作为货币的金、银,本来也是商品世界千千万万个成员中的一分子,只是由于商品世界的共同活动,在漫长的商品交换的实践过程中,金、银因其天然的属性比其他商品更适于充当为一般等价物,因此,作为其他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就稳定地落到贵金属金、银的身上。金、银终于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作为价值镜而跟其他一切商品相对立。从此,一切商品都同金、银发生等价关系、由金、银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并以它为媒介来交换别的商品。
作为货币的金、银无非就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商品。但是,货币出现之后,商品经济的社会关系,又进一步被物的外衣所掩盖。因为,一旦金、银成了货币,就给人们一种假象,似乎货币成为人类劳动的直接化身。货币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的属性,本来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却被看作是货币的自然形态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似乎金和银一从地底下出来,就是一切人类劳动的直接化身。在商品与商品直接物物交换的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决定于能不能顺利地换得别人的产品,而在货币出现以后,则决定于能不能顺利地换成货币。商品的神秘性进而发展成了货币的神秘性。人们感觉到好象金银本身天然地具有支配人们命运的神秘力量,在货币力量面前,任何力量都得甘拜下风。于是,商品拜物教就发展为货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态,“因此,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只不过变得明显了,耀眼了”。
4. 结合现实谈谈为什么反对货币拜物教
这个很好理解,看看当下社会国内发生的离婚结婚率就知道了,再加上房地产绑架的经济下,问题已经出现了,很多时候是问题存在我们还不能立刻解决,但由此引发的问题很多,比如你说的货币拜物教,我们主流还是阳光人性的,但问题积累到一定时刻会爆发这是比较让担心的,古代史可以说是农民造反史的轮回,现在可就难说了
5. 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写道,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相互隔开,彼此独立经营,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商品生产者无法精确了解社会的供求状况,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并不清楚;对于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是没有把握的。
如果在市场上,能够顺利地通过交换,卖掉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实现了价值,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而且还能换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自己的商品卖不出去,或是只卖出一部分,就要面临亏损、破产的危险。商
品的命运支配和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本来由商品生产者的双手生产出来的东西,倒成了统治着商品生产者的力量。在市场盲目的自发势力作用之下,商品与商品相互交换的关系掩盖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拜物教就由此出现了。
货币拜物教,人们把货币当作神来祟拜的一种原始的宗教迷信。它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态。
商品为人们用双手生产出来,通过交换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本身并无神秘可言,但由于商品生产者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使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了私人性和社会性。作为私人劳动,生产是生产者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完全由自己决定。
(5)虚拟货币拜物教扩展阅读
商品拜物教性质特点
1、社会性
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质在商品上的表现,掩盖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抽象劳动的同质性,人们将自己各自生产的产品按照抽象劳动量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这些私人劳动的产品通过交换与社会发生接触。私人劳动在生产满足他人需要的使用价值的同时,也通过交换满足生产者本人多方面的需要。
实际上,私人劳动就取得了两重的社会性质。马克思指出“彼此独立的私人劳动的独特的社会性质在于它们作为人类劳动而彼此相等,并且采取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的形式——商品生产这种特殊生产形式才具有的这种特点。
2、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更加掩盖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在商品生产发展的初级阶段,商品还只是通过与没有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其他商品进行交换,人们还比较容易看出这种交换实质上是由价值量决定的。但是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时,商品交换的实质就很难被发现了。
而到了这一阶段,人们对商品的崇拜也就集中的表现为对货币的崇拜,也就是货币拜物教。正如马克思所说“正是商品世界的这个完成形式——货币形式,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和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把它们揭示出来”。
6. 什么叫资本拜物教
http://ke..com/view/40479.htm
7. 什么叫做"商品拜物教"
一、概念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拜物教,称之为商品拜物教。
二、“商品拜物教”的两个特点,如下。
1、盲目追求增长
盲目追求GDP增长是商品拜物教在我国经济方面的突出表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增长成为人们关心的首要问题,衡量经济增长的GDP增长自然也成为大家最重视的指标。
虽然,我们不可否认GDP增长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这30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一味追求GDP增长实质上就是对物质生活的盲目追求,也就是“商品拜物教”驱使人们将幸福生活,等同于富裕的物质生活。
2、拜金主义盛行
拜金主义盛行是商品拜物教在我国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 。 由于人们将生活幸福等同于物质充裕,所以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就被当作生活幸福的源泉,这导致拜金主义思想盛行,金钱至上的观念泛滥。
越来越多的人将金钱物质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物质金钱,甚至背叛道义、朋友,使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不能自拔。这种货币主义的幻觉正是商品拜物教的体现。
(7)虚拟货币拜物教扩展阅读
一、“商品拜物教”的来源
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写道,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相互隔开,他们彼此独立经营,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商品生产者无法精确了解社会的供求状况,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他并不清楚。同时,对于他的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他是没有把握的。
如果在市场上,商品生产者能够顺利地通过交换,卖掉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他就实现了价值,他的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而且他还能换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自己的商品卖不出去,或是只卖出一部分,他就要面临亏损、破产的危险。
商品的命运支配和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本来由商品生产者的双手生产出来的东西,倒成了统治着商品生产者的力量。在市场盲目的自发势力作用之下,商品与商品相互交换的关系掩盖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拜物教就由此出现了。
二、“商品拜物教”的性质特点
1、社会性
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质在商品上的表现,掩盖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指出“彼此独立的私人劳动的独特的社会性质在于它们作为人类劳动而彼此相等,并且采取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的形式——商品生产这种特殊生产形式才具有的这种特点。
2、货币形式
货币形式进一步掩盖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人们对商品的崇拜也就集中的表现为对货币的崇拜,也就是货币拜物教。正如马克思所说“正是商品世界的这个完成形式——货币形式,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和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把它们揭示出来”。
参考资料:网络——商品拜物教
8. 为什么要批判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批判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有什么现实意义
因为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都是错误的社会观念,指人们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商品和货币。正确地批判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有利于纠正人们的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