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虚拟货币是
① 最著名的虚拟货币有哪些
除了比特币之外,虚拟世界还存在很多别的虚拟货币。
Litecoin
Litecoin(LTC)发布于2011年10月7日,是目前市值最高的山寨币,约为 BTC 市值的2%。目前单价为2.31美元,总币值 3800 万美元。
这同样是一种分布式(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不同于比特币使用的 SHA256 挖矿算法,LTC 采用 scrypt 算法。独特的算法也是从山寨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scrypt 算法使用 SHA256 作为其子程序,而 scrypt 自身需要大量的内存,每个散列作为输入的种子使用的,然后与需要大量的内存存储另一种子伪随机序列,共同生成序列的伪随机点而输出哈希值。在 BTC(Bitcoin)的开采依靠单纯的显卡挖矿已经力不从心(利用一般配置显卡挖到一个 BTC 大概需要十几到数十天),各种价格不菲挖矿机的出现提高了普通人通过挖矿获得 BTC 的门槛,而 LTC 在使用 PC 显卡挖矿上具有一定优势。(本段来源于知乎。)
Litecoin 对比 BTC 在技术上做了一点的改进,如果现在 BTC 是金,那 LTC 暂时是银。
Litecoin 的最大优点是能更快确认 真伪,该虚拟货币由 Charles Lee 设计和维护。比特币的交易需要验证,验证的时间平均在10分钟以上,大多数交易网站验证需要1个小时。Litecoin 交易确认平均为2.5分钟,开发者声称缩短验证增加了虚拟货币的实用性。定制机器和 AMD GPU 的比特币采矿效率最高,令使用 CPU 采矿的矿工几乎无利可图。Litecoin 的采矿排除了 GPU 和定制处理器,因此不过于依赖少量专业矿工。
PPCoin
PPCoin(PPC) 发布于2012年8月19,在 BTC 原有技术上有所提升。使用 proof-of-stake,并加入 coin age 概念。
PPCoin 是 Bitcoin 的分叉项目,目标是实现能源效率,并尽可能保持原 Bitcoin 的最好性能。PPCoin 单价0.22美元,总币值 400 万美元。
PPCoin 没有一个固定的货币供应量上限,但这并不意味着 PPCoin 比 Bitcoin 有明显通胀。可以将 Bitcoin 比做黄金,黄金每年的通胀是1-3%左右,虽然黄金并没有已知的货币供应量上限,但我们仍知道它是可靠的稀缺品。
PPCoin 的铸造有两种类型,工作证明及股权证明。工作证明的铸币率受摩尔定律影响,这取决于我们的工作证明能力的成倍增长。而大家都知道的是摩尔定律最终会结束,到那时通胀的 PPCoin 可能已经接近黄金的水平。而股权证明铸造每年最多通胀 1%。与此同时,PPCoin 的交易费用被销毁以抗衡通胀。所以整体来说, PPCoin 的铸币设计仍是未来一个非常低的通胀设计,可以达到和 Bitcoin 相媲美的程度。
PPCoin 的奖励方式类似彩票,会根据矿工持有的 PPCoin 数量决定获胜几率,创始人之一的 Sunny King 说,他们的设计是基于长期能量效率的新概念。
Terracoin
Terracoin(TRC)发布于2012年10月26,总币量 4200 万。每块速度为2分钟,比 LTC 稍快一些。技术上没有太多特别之处,类似 BTC 每4年产量减半。
不过运营团队似乎有较强商业背景,可能会在流通上优于其他比特币。虚拟货币现在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现在一些有商业背景的团队进入,会加速虚拟货币的发展。
Namecoin
Namecoin 是一个基于比特币技术的分布式域名系统,其原理和 Bitcoin 一样, 这个开源软件首次发布的日期是2011年4月18日。
Namecoin 产生于一个不同于 Bitcoin 主交易区块的起源块, 使用一个新的区块链(blockchain),独立于 Bitcoin 的区块链之外,因为是基于 Bitcoin,域名的安全性, 分布性, 鲁棒性, 加密性, 迁移都有数学保证。可以用挖 Bitcoin 的方式,同时挖 Namecoin。
这个项目由 bitdns 讨论并提出,主要是对目前 DNS 的缺陷不满。Namecoin 惟一的顶级域名是 .bit, 注册 .bit 域名需要花费 Namecoin。
另外,什么q币,盛大币,起点币,各种网络游戏币等也是虚拟货币。
② 世界上最早的电子货币出现在哪里
电子货币最早的是比特币。
2008年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评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研讨陈述,陈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设想——比特币就此面世,比特币的首笔交易完成。比特币用揭露散布总账摆脱了第三方机构的制约,中本聪称之为“区域链”。用户乐于奉献出CPU的运算能力,运转一个特别的软件来做一名“挖矿工”,这会构成一个网络共同来保持“区域链”。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生成新货币。买卖也在这个网络上延伸,运转这个软件的电脑真相破解不可逆暗码难题,这些难题包含好几个买卖数据。第一个处理难题的“矿工”会得到50比特币奖赏,相关买卖区域加入链条。跟着“矿工”数量的添加,每个迷题的艰难程度也随之进步,这使每个买卖区的比特币生产率保持约在10分钟一枚。
比特币最早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跟腾讯公司的Q币类似,但是已经可以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它的特点是分散化、匿名、只能在数字世界使用,不属于任何国家和金融机构,并且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兑换它,也因此被部分不法分子当做洗钱工具。2013年,美国政府承认比特币的合法地位,使得比特币价格大涨。而在中国,2013年11月19日,一个比特币就相当于6,989元人民币。
从比特币的本质说起,比特币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堆复杂算法所生成的特解。特解是指方程组所能得到无限个(其实比特币是有限个)解中的一组。而每一个特解都能解开方程并且是唯一的。以人民币来比喻的话,比特币就是人民币的序列号,你知道了某张钞票上的序列号,你就拥有了这张钞票。而挖矿的过程就是通过庞大的计算量不断的去寻求这个方程组的特解,这个方程组被设计成了只有 2100 万个特解,所以比特币的上限就是 2100 万。
2014年1月7日,淘宝发布公告,宣布1月14日起禁售比特币、莱特币等互联网虚拟币等商品。西维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乔·曼钦(Joe Manchin)2014年2月26日向美国联邦政府多个监管部门发出公开信,希望有关机构能够就比特币鼓励非法活动和扰乱金融秩序的现状予以重视,并要求能尽快采取行动,以全面封杀该电子货币。
最近新闻上又浮现比特币暴涨的新闻,又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③ 最早的货币是谁发明的
质疑:"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说
发布时间:2002-11-4 文章来源:学说连线 文章作者:佚名
三星堆遗址两个坑中出土数量最多的东西就是海贝,据考古统计,一号坑出土有260多枚;二号坑出土则多达4600多枚。目前学术界一致看法是:海贝是作为货币流通所用的。由于四川处于内陆,内陆湖泊和我国近海都不出产贝类,而这些类型各异的贝类均产自热带或亚热带浅海区域。于是有人推测四川与东南沿海、尤其与古印度文明的文化交流关系,试图证明三星堆文明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所致。当然,不同观点的学术争鸣,有利于对问题作更深入的探索,最终达到较为统一的认识。但前提条件应当是正确的。就三星堆的海贝而言,上述观点均源自“海贝是作为货币流通”而来的前提条件。人们亦未深入地探讨海贝本身蕴涵的文化内涵,以及海贝本身透露出的信息价值与历史寓意。亦就是说,“海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这一观点是否正确原本就值得商榷。
较为系统地论述“中国最早货币是海贝”这一观点者为肖清先生所著《中国古代货币史》一书,作者在《绪论》中说:货币在我国很早就产生了,并发展为光辉灿烂受外来影响较少、长时期保持着东方独立体系特色的货币文化。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这在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并不乏见。海贝在我国发展成为货币可以上溯到夏商时期,即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国家产生的时候。充做货币的天然海贝,产于南方暖海中,对于处在黄河流域夏、商国家中心地区而言,它是一种来自外来交换品。在它作为流通中主要货币最盛行的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还出现了无文铜仿贝,成为我国金属铸币的滥觞。
此外作者还在该书《第一章:中国货币的起源》中说:从地下发掘出的实物来看我国货币起源可以明显发现,我国最早的货币海贝,是产于南方海中,对于北方的夏、商、周族来说,它是一种外来物品。在商品交换发展的早期,贝壳与金属比较起来,不用分割,本身即可成为天然的计算单位,是充作货币的良好材料,因而,贝是可能成为,最早的或最重要的实物货币的。
作者围绕这一观点所引用最有力的文献证据,则仅限于《盐铁论》所云:“弊(币)与世易,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并以此下结论说:“恒宽在《盐铁论》中,认为'币与世易',并且指出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而最初发生货币的时代则为夏代。”紧接着又引出土文物发掘中有大量贝的发现,以及殷墟甲骨文、传世的殷彝铭文中有关贝的记载,进一步论断“从地下发掘出土的实物来看我国货币的起源,可以明显的发现,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在这里姑且不论《盐铁论》的记载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对甲骨文金文所记贝的理解是否准确,仅就作者论点来分析,其本身就存在着两大致命的缺陷。
其一,倘若谓海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而“它是一种来自远方的外来交换品”,则我国能“长期保持着东方独立体系特色的货币文化”,从开始起,其“母体”就是“舶来品”,何来“东方独立体系”可言呢?事实上,我国最早的货币并非是贝,而是金;其起源时间亦不是夏商时代,而是在“三皇五帝”时期。
据《尚书·尧典》曰:“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朴作教刑,金作赎刑。”可见唐虞时代我国已具有较为成熟的天文历法、音律、度量衡及礼仪制度。而金已用作赎刑,则明显具有为社会所采用的计量标准。按《禹贡》曰:“淮海惟扬州……厥贡惟金三品。”即言金分为黄金、白银、赤铜三品。又《尚书·五子之歌》曰:“关石和钧,王府则有。”据《说文》曰:“钧,三十斤也。”四钧为石,即一百二十斤。则知夏朝时已有标准的计量单位,其“金”的计量亦应有相应的标准来匹配。据《尚书·吕刑》明确地记载:“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鼻辟疑赦,其罚惟倍,阅实其罪。剕辟疑赦,其罪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此乃著名的“五刑罚金”标准。锾即计金之单位,一锾为古制之六两。《管子·小匡》曰:“小罪入以金钧,分宥薄罪入以半钧。”又《管子·乘马》曰:“黄金者用之两夜,辨于黄金之理,则知侈俭,知侈俭则百用节矣...黄金一镒,百乘一宿至尽业。无金则用其绢,季绢三十三,制当一镒,无绢则用其布,经瀑布,百两当一镒。”镒,古制为二十四两(一说十二两)。按《淮南子·齐俗》曰:“故三皇五帝法籍殊方,其得民心均也。故汤入夏而用其法,武王入殷而行其礼。”《吕刑》虽为西周穆王时代之制,然夏商周三代均承袭"三皇五帝"之法,亦可视为"金作赎刑"之标准根据。故《管子·国蓄》云:“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则正反映出“金”作为社会生活通用之货币应始于唐虞时代。而金的最先被使用,据《管子·揆度》云:“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则知应始于炎帝时代的蚩尤其人也。
由此看来"金"的被发现和利用,至形成独立体系的货币文化,从一开始起"母体"就是具有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其二,倘若海贝在商品交换时期就成为货币而流通使用,那么,在南方印度洋周边诸国之商人,可随处信手拈来,不远万里之遥来到四川或中原地区换取极为珍贵的珠玉布帛。中国商人亦可不惧千里之遥去获得这种无本之币。这对他们来说,比造假币来搅乱市场还更为安全、毫无成本风险。试想,这样一种不对等、违反相等价值货物交换原则的蠢事,竟然会被聪明的华夏先祖奉为珍贵的宝货而极力想获取,岂非咄咄怪事?更何况当时社会根本没有剩余财富允许有如此的交易状况存在。如《国语·周语下》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时曰:“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拯救民。民患轻,则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民皆得焉……今王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乎?若匮,王将用有所乏,乏则将厚取于民,民不给将有远志,是离民也。”就因为周景王要铸大钱,都要加重人民负担,而致人民流离出走,若用不值钱而又随手可得的天然海贝来做货币,换取马匹与玉帛菽粟,恐怕整个中国都将崩溃。这种海贝能为当时中原各国和四川地区的王公诸侯作为流通的货币所接受吗?这一点明显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按《管子·国蓄》曰:“玉起于禺氏,金起于汝汉,珠起于赤野。东西南北,距周七千八百里,水绝壤断,舟车不能通。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托用于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管子·小匡》又曰:“桓公知诸侯之归已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故使天下诸侯以疲马犬羊为币。齐以良马报诸侯,以缕帛布鹿皮四分以为币。”春秋时代的管子都没有言及海贝而只言珠玉、黄金、刀布是社会流通的货币,海贝并非流通的货币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了。
由此看来,恒宽《盐铁论》所云:“币与世易,夏后以玄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币。”所谓“玄贝、紫石”,应指珠玉类上币,其中包括有贝,但不能以此而定"贝"就是当时社会流通之钱币。按《说文》曰:“弊(币),帛也。”泛指丝织玉帛类,《尚书·召诰》载成王委派周公营建洛邑期间,“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币,乃复入赐周公。”即以各诸侯之玉帛赐周公,以示诚敬。又《尚书·顾命》记成王死后,各诸侯参加丧礼时,“宾称奉圭兼币”就是奉献珍贵的玉帛。可见各地诸侯贡敬天子极为珍罕的珠玉龟贝。在周成王丧事礼仪陈列中就有各地贡献的珠玉、弓箭、文贝、大贝等物。所谓“古者货贝而宝龟”之说,乃是帝王财富资产的象征,并非一般意义上百姓作为货币流通用的钱币。故《管子·侈糜》曰:“故天子藏珠玉,诸侯藏金石,大夫畜狗马,百姓藏布帛。”在殷周时代的甲骨文或殷彝铭文中有“囚贝”、“赐贝”、“取贝”的记录,恰好印证珠贝类财富,正是诸侯、天子上层社会有“名器藏宝”的传统习俗,以示国家的财富多寡。如《管子·极言》曰:“国有宝,有器,有用,城郭险阻蓄藏宝也。圣智器也,珠玉未用也,先王重其宝器而轻其未用,故能为天下生而不死者二。”《国语·鲁语上》曰:“鲁饥,臧文仲言于庄公曰:'……铸铭器、藏宝财,固民之殄病是待。今国病矣,君盍以铭器籴于齐'……文仲以鬯圭与玉磬如齐告籴。”就是讲鲁国发生饥荒,派文仲携鲁之钟鼎财宝、往齐国籴粮。同理,夏后以玄贝,周人用紫石进行交易,这种现象是有的,就如今人用祖传之宝在文物市场进行交易一样以合乎情理。倘若以此为普遍现象推定夏周社会就是以贝币、玉币作通用货币流通,则有“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之嫌。何况前文论及当时社会已实行三品金、锾、镒、钧、石作为货币计量标准,故后世造字时,多以"贝"为财富类字根的象征,而"金"字则成为钱币的专用字符。
“贝”又有什么寓意呢?今三星堆出土文物或许能给我们做出合理的解释。如三星堆二号坑出土海贝多达4600枚,且多装于青铜礼器之中,这种情况正是“铸铭器,藏宝财”之意,也是殷墟甲骨文和殷彝铭文中记载青铜器物中有贝的缘由。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二号坑中出土有带图案的玉璋(见图一),玉璋上分为上下两组对称的人物图案,由于柄部极窄且有孔,只有两个人物(见图二),此组人物为头戴平冠,耳系铃形物(见图三)。下面一组的三个人物,则头戴“几”形冠,两耳所系圆形之物(见图四)。从两组人物的冠、鞋和耳饰来判别,两人组为男性,三人组为女性。从同坑出土的铜贝、铜铃来看(见图五),其男性耳系之物为铜铃,女性所系则为铜贝。盖,铃为阳性,贝为阴性也。三星堆出土之青铜人头像,其耳下均有穿孔,但所戴何饰物不得而知。今从玉璋所刻人物之耳饰中则找到答案了,贝则为女性性别之标志也。
在殷商甲骨文及铭文中多以“朋”为贝的计量单位,如“贝朋”,“贝十朋”,“贝六百”“贝廿朋”,《诗·小雅·箐箐者莪》云:“赐我百朋”。这些记载,亦是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贝”是用作通用货币的重要理由,实际上,这些名器中的“贝”应理解为女性数量的纪录。因为在三代时,天子诸侯就有畜妾赐妾之习俗,据《管子·小匡》曰:“昔先君襄公,高台广池,湛乐饮酒……惟女是崇,九妃六嫔,陈妾数千,食必梁肉,衣必文绣。”《晏子春秋》卷七载景公有“女子发簪者以数百”,同书卷八又曰:“婢妾,东郭之野人也,愿得入身,比数于下陈焉。”可见诸侯王公都有数量不少的姬妾,而赏赐婢妾,也是显示资产富有的表现。所谓“赐贝”、“赏贝”、“取贝”,正是财产富有的真实记录。至于“一朋”具体指多少“贝”,有谓“一朋十贝”或“十朋五贝”之说。揆之情理,甲骨文“贝朋”之较符合“十朋五贝”之说,即“一贝两朋”。否则,诗云“赐我百朋”,以“一朋十贝”计,则要赏赐一千个女子,这亦不符合实际情况;按《尚书大传》卷三“洛诰传”曰:“古之处师,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家不盈三口者不朋;由命士以上者不朋。”故知“一朋为三”也。今三星堆出土有“三贝一朋”之铜贝即为实证也(见图五)。若以此计,则“赐我百朋”即三百贝,“贝六百”即二百朋,似较合情理也。因此,《尚书·皋陶谟》记丹朱“朋淫于家”,同书《洪范》曰:“无有淫朋”。按《晏子春秋》卷八曰:“婴闻之,去老者,谓之乱;纳少者,谓之淫。”所谓“朋淫”,正谓与婢妾群淫之事也。由此看来,殷商卜辞殷彝铭文中之“贝”,并非货币也,而是女性的标志。三星堆出土的海贝亦应是当时社会女性人数的真实数量。
据《禹贡》扬州贡“织贝”来看,说明当时在东南沿海一带亦有海贝生存,并非全是由南方印度洋而来。抑或数万年前海洋退到基本上与今天的海岸线相近时,或许在内陆的四川盆地会残留下数量不多的海贝。正因为其量少而珍贵,后又造铜贝代之,华夏先民取其像女性之生殖器官而珍视之。这种现象本身就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痕迹。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证实,有关女性为代表的文物极少,说明社会已渐转向父系社会。而代表女性标志的贝又装在极为庄严的青铜礼器中,更显示出女性的崇高和受尊敬的地位。这种礼仪,自三皇五帝时代沿袭至夏商周三代,至秦时则渐废矣。
④ 中国古代最早的货币是什么币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或特殊商品)。在货币产生之前,人们之间为获得某种商品,主要通过物物交换的途径,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物物交换的过程太过死板,人们逐步发现市场上有某种商品,或是坚固耐用的青铜器,或是色彩斑斓的陶器,或者其它什么东西是大家愿意接受的,这样这种商品就成了原始实物形态的货币。那么古代哪些东西或者材料成为过货币呢?
贝类货币:贝壳、贝币可以说是我国使用时间最早而且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实物货币,直到明朝末期和清朝初期,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还在沿用这种货币。贝壳成为货币的条件有以下几个:第一是本身有实用的功能(如其装饰品的用途);第二具有天然的单位;第三是坚固耐用;第四是便于携带。尤其是其天然的单位,在熔解金属技术尚不发达的古代,具有他独到的天然优势。古代人民使用贝币,多用绳索将它们穿成一串,所以一串也成一单位。贝币最早的货币单位为“朋”,即十枚成一串,两串为一朋。在我国古代的甲骨文中,贝朋两字常连在一起,贝字的意义,和现在的“财”字差不多。至今中国的文字中,许多与货币意义有关的字,象财、贵、贫、贱等等,都是以贝字作为偏旁。
金属货币:(一)青铜工具:自西周到春秋,由于青铜器制作技术不断提高,青铜制作的生产工具大量出现,青铜工具的重要性已经在于作为装饰品用途的贝壳,所以在交换、贸易的过程中,有些生产工具如刀、铲、纱轮就成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发展成为一般等价物。青铜工具取代贝壳成为货币,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用作货币的贝壳实际数量并不多,已不能应付日益增加的市场需要。第二是因为生产工具的实用价值要比仅能用作装饰品的贝壳要大。
(二)青铜货币:从春秋到战国时期,那些青铜制作的工具渐渐演变成为青铜货币,因为把工具当作市场流通的一般等价物,毕竟太过笨重了,交换太不方便。人们开始接受形似工具的青铜货币。战国时期的货币主要有三大体系:布币、刀币、环钱。
布币不是用布制作的货币,那时没有布,而是仿农具铲类演进而成一种金属铸币。最早的布币,完全保留着铲的形状。布币的流通区域非常广泛,春秋时的晋国,战国时的赵、韩、魏等国都使用布币。
刀币一看知是实用的刀演变过来的,是当时的一种渔猎工具。刀币的流通范围没有布币广,偏于东部的齐、燕等国。这是因为古代西部地区的人多以农殖为主,所以用农具为货币。东部地区为近海,河流亦多,人民多从事渔猎生活,所以用刀币为货币。
环钱是圆形的,中间有一圆孔。旧石器时期有过钻孔的石珠,新石器时代有石环、石珠。在我国仰韶古文化遗址上,曾发掘出许多土制、石制的纺轮,都是圆形中间穿孔,和早期的环钱相似,所以,环钱极可能是由纺轮演变而来的。古代的璧就是玉环。环钱大小不等,上面的文字有多有少,它流通的范围比起布币、刀币要小得多,据专家们考证,环钱是秦国早期的货币。
刀币、布币、环钱都是有形的金属货币,信形货币最初是减其重量而存其形态,到后来则改变形态而仅存其名,这类货币是从贝币等自然形态货币向金属铸币过渡的一种倾向体系。在我国,它们的出现,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
(三)秦半两钱: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将秦国的币制推行于全国,以黄金为上币,单位为镒,即二十两,以铜钱为下币,即“半两”钱。黄金之所以为上币,是限于大数目的支付,如帝王的赏赐。而日常的民间交易,则用“半两”钱,秦代“半两”钱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金属货币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即重量名称和货币名称统一的记重货币。
(四)汉代五铢钱:汉王朝建立以后,于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开始铸五铢钱。一直到隋灭唐兴,五铢钱才消亡。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使用得最久、最成功的一种钱币。就其重量来说,五铢钱是标准货币,即使在唐武德四年宣布停止五铢的使用后,新钱的重量仍以五铢为标准。
(五)唐代开元通宝:《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621)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钱”从此成为重量单位,十钱一两的进位制由此诞生了。“开元”通宝常让我们望文生义,认为唐太宗开元年间铸造,其实“开元”的意思是“开创新纪元”的意思;“通宝”是“在国内通行宝货”的意思。开元通宝钱的问世,结束了自西汉以来延续七百余年以重量五铢命名铸币的传统,开创了通宝、元宝钱体系,自唐朝起,钱币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或通宝、或元宝、或重宝、或其他什么宝。自武德四年铸行开元通宝钱起,至1916年“洪宪通宝”止,通宝、元宝钱体系沿用了近一千三百年,其生命力之长久,在世界货币史上罕见。
(六)明朝白银成为法定货币。随着商品经济的恢复和高涨,加上明中后期以来巨额贸易顺差,海外白银大量流入,白银的使用日益广泛,成为主要的法定货币,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银铸币有银两和银元两种。我国长期使用银两,属称量货币,有银饼、银锭、银元宝和零碎银子等各种形制,使用时要看成色、称重量。海外流入的白银多为银元,价值稳定,受到沿海各省商人的欢迎和广泛使用。鸦片战争后,各省纷纷铸造龙洋——带龙图案的银元。白银价格适中而稳定,它的广泛使用便利了商品贸易,促进了商业资本的积聚。
纸币:北宋初年,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贸易也随之增加,“每一交易,动即十万”,这样货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当时市场上流行的货币是铜钱、白银和铁钱,个别地区还盛行铁钱,由于铁钱非常笨重(大的一千个钱重二十五斤,中等的也有十三斤),携带使用极不方便,严重影响了货币的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宋真宗初年,四川成都的十六家富商联合印发了一种比金属币携带方便的纸币──“交子”。“交子”是四川方言,“子”是川语惯用的尾音,“交”是相会、相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起来,就可兑换现钱。它是在一张小纸片上,印上房屋、树木和人物的图画,并作上暗号以防别人仿印:交子的出现代替了铁钱。这是我国使用纸币的开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交子既可以在市场上使用,也可以到“交子铺”兑换现钱,新旧交子三年兑换一次。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交子改由政府统一发行,每次发行的数额有限,用铁钱做后备金。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改名为“钱引”,用来代替贬值的“交子”。南宋时,交子改称”关子”、“会子”。元朝时更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是中国历史上纸币流通空前兴盛的时期,也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政权。元朝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第一次出现了不兑换的纸币“中统宝钞”,并在元朝长期使用。公元1294年,这种“中统宝钞”传到了波斯,并由波斯传到其他国家。明清时期,纸币仍在发行,但与金属币同时使用,流通不广。到了近代纸币得到了广泛的流通,并逐渐代替了金属币。
由以上可总结出我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规律如下: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有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⑤ 中国虚拟货币区块链最早设计人
中国虚拟货币区块链最早设计人是张荣寰先生,你可以网络一下:张荣寰数字经济的基因,在生态文明顶层设计中提示了比特币区块链模式是数字经济的基因。
⑥ 货币最早起源于
关于货币的起源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货币的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 元鼎四年(前一一五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 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林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参考资料: http://..com/question/13896423.html?si=1
⑦ 最早的货币出自于什么朝代
最早的货币出自于商朝。
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与“贝”有关。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商朝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7)最早虚拟货币是扩展阅读:
货币体系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
布币
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
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刀币
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
环币
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秦惠文王,秦始皇铸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
蚁鼻钱
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⑧ 世界上最早出现货币形式是什么
贝币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式,也是我国最早使用的货币。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A4%E9%92%B1%E5%B8%81 - 45k 这里有长细。
⑨ 世界上最早的信用货币是
世界最早的信用货币起源于中国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发行的白鹿皮币。它是用白鹿皮方尺为币、饰以彩画。它是一种信用货币,也是世界上最早具有纸币性质的货币,可称是中国和世界上纸币的“先驱”。与此同时还发行白金三品(银锡合金)铸成圆形龙、方形马、椭形龟(各有币值)是我国法定货币的开始。
北宋“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
“交子”在宋太宗淳化年间开始于四川流通。张咏始做交子。太宗、真宗时他在益州(成都)做官,所创交子是地方政府货币。“交子”是四川地方俗话,也是票证、票券的概称,有交合之意即“合券取钱”。交子是我国和世界最早的纸币,北宋政府发行交子是公元1023年,比欧洲使用钞票早600多年,(欧洲瑞典最早于1690年发行纸币)。我国最早出土的交子钞版早年流失国外,最初发表在《东亚杂志》,国内只有钞版拓印图,图上无钞名,定性待考。
元代“中统钞”是现存世界最早纸币
忽必烈1260年继承汗位,1271年定国号“元”。建大都城(北京)发行“中统交钞”(丝本位)、“中统宝钞(以银为本位)后者流通广,1271年定国号为“元”时又发行至元宝钞。票幅163×90毫米的壹拾文是交钞最小面值者。1277年停用金属币全国用纸币。此时外国尚无纸币,最早的波斯1294年纸币款式仿元,票面印有“钞”的汉字,印、法、英、俄发行纸币更晚,说中统交钞是世界现存最早的纸币当之无愧,元是中国发行纸币的盛期,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大明宝钞”是世界票幅最大的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