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虚拟币百科 » 虚拟化背景下货币制度

虚拟化背景下货币制度

发布时间: 2021-05-27 22:10:09

❶ 什么是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编辑

概述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典型的货币制度包括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等内容。概念货币制度也指国际货币体系,即国际间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各国为了解决在国际贸易

货币制度

、国际结算中国际支付手段、国际储备资产等国际货币问题的需要,对于涉及国际货币流通各个方面,包括货币的兑换与汇率制定、国际收支调节、国际结算制度、国际储备体系、国际货币关系、国际金融市场等,在国际范围内自发地或经过协商谈判调节确定的一整套系统的原则、规制、办法、机构,形成国际货币体系。最初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于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适应当时国际经济关系的需要和各国国内货币制度的现实情况自发形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时,逐渐瓦解,分裂为若干货币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国家中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到70年代后由于美元地位的削弱而逐渐瓦解。改革国际货币制度,建立起一套新的合理的国际货币制度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2基本构成要素编辑货币材料1、货币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是要有确定的币材。世界上许多国家曾经长期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确定

货币制度

用什么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就成为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具体选择什么金属做货币材料受到客观经济发展条件以及资源禀赋的制约。货币单位2、货币单位也是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之一,在具体的政权背景下,货币单位表现为国家规定的货币名称。在货币金属条件下,需要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量。规定了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就有了统一的价格标准,从而使货币更准确地发挥计价流通的作用。当代,世界范围流通的都是信用货币,货币单位的值的确定,就同如何维持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有直接关系。通货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1、将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通货)可以区分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亦称主币。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

货币制度

2、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国家规定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允许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的国家,对于流通中磨损超过重量公差的本位币,不准投入流通使用,但可以向政府指定的机构兑换新币,即超差兑换。3、辅币一般用贱金属铸造,其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但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在一定限额内。辅币仅具有限法偿性,但可以与主币自由兑换。辅币不能自由铸造,只准国家铸造,其铸币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当代纸币条件下,辅币与贱金属铸造的主币经常标示国家名称或者可以体现国家权威,但与历史上金属货币体系中将主币与辅币铸造发行权分别授予不同部门比较,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意义。4、银行券和纸币是贵金属储量以及相应的金银货币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扩大的需要而出现的产物。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早期银行券流通的前提和背景是持券人可随时向发行银行兑换金属货币。经历1929— 1933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停止兑现,其流通已不再依靠银行信用,而是依靠国家政权的强制力量,从而使银行券转化为纸币。3货币的铸造(印刷)、发行、流通制度编辑货币发行准备制度货币发行准备制度分别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金属货币与银行券同时流通条件下,为了避免银行券过多发

货币制度

行、保证银行券信誉,发行机构按照银行券的实际规模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和外汇资产;另一种情况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发行纸币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或者商业银行)维持一定规模的黄金和外汇资产。发行货币机构按照一定要求与规则持有黄金就是黄金储备制度,是货币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多数国家的黄金储备都集中由中央银行或国家财政部管理。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黄金储备主要有三项用途:第一,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也就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第二,作为时而扩大时而收缩的国内金属流通的准备金;第三,作为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在当代世界各国已无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纸币不再兑换黄金,黄金准备的后两项用途已经消失,但黄金作为国际支付的准备金这一作用仍继续存在,各国也都储备一定量的黄金作为准备。各国中央银行为了保证有充足的国际支付手段,除了持有黄金之外,还可以选择储备外汇资产,具体选择何种外汇资产,既取决于该外汇资产所对应的外国货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可接受性,也要考虑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变动以及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由于面临汇率风险,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应考虑持有适当的外汇资产组合而不是单一外汇资产。4货币法定偿付能力编辑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材料就是规定币材的性质,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形成不同的货币制度。但是哪种物品可以

货币制度

作为货币材料不是国家随心所欲指定的,而是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在法律上加以肯定。即根据现实通过法律规定来决定哪种材料作为本位货币,这种规定实际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由 生产水平与发展程度决定的。从历史上看,曾经历了从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到金本位制,再到不兑现本位制的过程。[1] 现各国都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对货币材料不再做明确规定。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是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规定货币单位包括两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在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单位的值是每个货币单位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在信用货币尚未脱离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单位的值是每个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在黄金非货币化后,确定货币单位的值表现为确定或维持本币的汇率。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主要指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和法定价格标准,辅币是主币的等分,是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小额交易支付。金属货币制度下主币是用国家规定的货币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辅币用贱金属并由国家垄断铸造;信用货币制度下,主币和辅币的发行权都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政府指定机构。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分为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无限法偿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金属货币制度下,一般而言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则是有限法偿,在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国家对各种货币形式支付能力的规定不是十分的明确和绝对。流通程序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主要分为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与限制铸造、信用货币的分散发行与集中垄断发行。自由铸造指公民有权用国家规定的货币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在国家造币厂铸造铸币,一般而言主币可以自由铸造;限制铸造指只能由国家铸造,辅币为限制铸造。信用货币分散发行指各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发行,早期信用货币是分散发行,各国信用货币的发行权都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指定机构。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为约束货币发行规模维护货币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货币发行者在发行货币时

货币制度

必须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发行准备。即国家规定中央银行或政府,为保证货币的稳定,要储备一定的贵金属、外汇。本世纪30年代以后,各国逐渐取消金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在当代,世界各国都实行的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即不兑现本位制。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以法律规定的贵金属作为发行准备。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各国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内容比较复杂,一般包括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两大类5演变编辑分类将历史上至今曾经出现过的货币制度可以分为两类,即金属本位与纸币本位。金本位制

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为货币金属的一种典型的金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流通中的辅币和价值符号(如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在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之间,根据两国货币的黄金含量计算汇率,称为金平价。2、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它与金币本位制的区别在于:其一,金块本位制以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不再铸造、流通金币,但规定纸币或银行券的含金量,纸币或银行券可以兑换为黄金;其二,规定政府集中黄金储备,允许居民当持有本位币的含金量达到一定数额后兑换金块。3、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是指以银行券为流通货币,通过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金汇兑本位制与金块本位制的相同处在于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国内流通银行券,没有铸币流通。但规定银行券可以换取外汇,不能兑换黄金。本国中央银行将黄金与外汇存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允许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法定比率,从而稳定本币币值。布雷顿森林体制布雷顿森林体制是指各国政府将本币与美元挂钩制定兑换比率,这样使各国货币与黄金间接挂钩。在这种国际货币制度安排中,美元相对于其他成员国的货币处在等价于黄金的关键地位。所以,这种制度又称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牙买加体系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形成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1)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2)汇率安排多样化;(3)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包括 ①运用国内经济政策。② 汇率政策。③通过国际融资平衡国际收支。④通过国际协调来解决国际收支平衡问题。⑤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来调节。牙买加体系对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缺陷,国际货币制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中银本位的历史要早于金本位。银本位制的运行原理类似于金本位制,主要不同点在于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其名义价值与实际含有的白银价值一致。银本位分为银两本位与银币本位。复本位制本位制指一国同时规定金和银为本位币。在复本位制下金与银都如在金本位制或银本位制下一样,可以自由买卖,自由铸造与熔化,自由输出输入。复本位制从表面上看能够使本位货币金属有更充足的来源,使货币数量更好地满足商品生产与交换不断扩大的需要,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具有内在不稳定性的货币制度。“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金银两种金属中市场价值高于官方确定比价的不断被人们收藏时,金银两者中的“贵”金属最终会退出流通,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这一现象被称为“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银复本位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排他性、独占性的矛盾。纸币本位制1、将纸币本位制又称作信用本位制,概由于从国家法律而论,纸币已经无须以金属货币作为发行准备。2、纸币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的是纸币和银行存款。3、纸币给政府通过调节货币数量影响经济活动创造了条件。4、对纸币制度自实行之日起就存在着不同的争论。主张恢复金本位的人认为只有使货币能兑换为金,才能从物质基础上限制政府的草率行为,促使政府谨慎行事。赞同纸币本位制的人则认为,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政府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以实现预定的经济目标,已经成为经济政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区域制度地区货币制度和跨国货币制度(一)一国两制下的地区货币制度1997年和1998年,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出现了人民币、港币、澳元“一国三币”的的特有历史现象。由于这三种货币是在不同的地区流通,所以不会产生“格雷欣法则”效应。(二)跨国货币制度和欧元1999年元月1日,欧元启动,欧元成为欧共体十一国唯一的法定货币,各成员国原有的货币可继续流通到2002年6月30日。欧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国货币制度的创新。可以预见的是:一个主权国家内部的货币制度发展成为跨国货币制度,地区性的跨国货币制度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跨国货币制度,将是货币制度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

❷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发展

一、回归新金本位制的构想

出于对所谓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已经构成“倒金字塔”的疑虑,以及美元代行世界货币时所导致的“金融霸权”的疑虑,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相信我们必须重新回到金本位制的轨道上来,并提出了所谓“新的金本位制”构想,即全球所有国家同时加入金本位制国家联盟,来一致确定或同时变更其货币相对于黄金的稳定关系。据说这样既保留了目前金融全球化可能带来的全球福利增进,又克服了资本积累和世界经济的虚拟化(Spencer,M;1995) 。持有该构想经济学家既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也有一些发达国家的左派经济学家,例如美国的哈罗德等(姜凌;1999) 。其理由基本是: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自身必须具有价值,现行的信用货币体系只能导致人们对纯粹信用货币的疯狂追逐和进入资产的无节制膨胀;2、目前的黄金储备数额巨大,足以保证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取得相当的稳定性;3、回归金本位制度还意味着,发达国家榨取通过膨胀税以及国际铸币税的可能性被剥夺,因此新金本位更公正;4、金本位制能更有效地克服经济国家主义,由于各国货币实际上是用黄金表征的,不存在利用名义汇率的升贬值来行"贸易或金融的国家保护主义之实"的可能(Shelton,J;1998) 。

货币体系的百年危机和变迁证实,向金本位制度的回归几乎不能解决任何问题。1、尽管在80年代以来,爆发了多次区域性金融危机,但是目前尚没有一例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乃至崩溃。从历史上看,金本位制并不足以保证世界经济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威胁。例如古罗马、中世纪的欧洲、西班牙和巴西都在彻底的金本位制下发生了物价涨幅在30倍以上的通货膨胀;而世界经济则在金本位制下于1879-1896和1929-1933年之间爆发的以金融体系的崩溃为导火索的世界性经济萧条(钟伟;2000) 。2、金本位制度是对人类资源的惊人浪费,世界经济越发达,所需要的纯粹作为交易中介的全球黄金存量就越惊人(特里芬;1997) 。退言之,即使金本位制度下的金融资本全球化更为公正,但它却注定要使全球经济增长收敛于一个极限(全球可充当货币用途的黄金存量),或崩溃于一个极限(这是指要么世界经济的发展由于黄金资本的极度匮乏而崩溃;或由于人类技术的进步可以合成黄金而导致金本位基础全部丧失而崩溃)。经济金融化或虚拟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3、人类并非没有进行过回归金本位制度的失败尝试,其中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英国和1933-1934年的美国。 例如美国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曾经部分地采纳过所谓的"偿付美元"(Compensated Dollar)的计划,这种金本位制制度允许货币黄金官价进行周期性调整以稳定国家的物价水平,即当价格下降时以提高黄金官价而在价格上升时降低黄金官价,这时的金融资本国际化实际上是公开以牺牲其它国家的通货稳定来换取本国的物价稳定(Warren, G & Pearson,F;1937) , 较之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金本位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公正性。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向金本位制复归的实践也说明,试图重拾被抛弃了近半个世纪的金本位制是不可能的。

二、重建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想

在1997年2月15日至17 日德国席勒研究所与高克斯国际劳工委员会在瑞斯顿通过的紧急呼吁书中提出来的。在呼吁书上签名的有席勒研究所的创办人海尔格和乌克兰国家议会议员那塔利亚等各国政界学界知名人士数百人、包括80位美国现任和前任议员、53位独联体国家的议员、17位拉丁美洲的议员、35位宗教界人士、40位国际工会领导人,以及来自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政府首脑和知名人士。而持有类似于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观点的,恐怕还包括诺奖获得者,法国的阿莱,以及颇有争议的美国人Lyndon.Larouche等人(Sanger,D;1999) 。

该吁书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1、目前全球金融投机泛滥和国际金融秩序混乱,世界面临生产衰退和大规模失业。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制推行的所谓改革政策,给前苏联、东欧国家以及许多拉美、非洲国家造成严重的社会灾难。整个国际金融体系时刻有倾覆之忧,其政治、社会、军事恶果不堪设想。2、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已可能威胁到整个人类的文明,所以必须紧急召开新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世界各个主权国家需要采取联合行动,破除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新的国际金融秩序,进行全球性债务重组和恢复固定货币汇率制度。金融资本全球化本身所包含的发达国家对国际铸币税的垄断,已经使外围国家成为牺牲品,国际金融机构无权要求用人民的血肉来偿还他们的债务。2、美元充当世界货币是极其危险的,“不仅对于一国的人民,而且对于全世界的人民,现在必须设法废除国际垄断金融机构强加给他们的金融枷锁”。主权国家有权推行独立的反经济萧条经济政策,对社会基础设施、工业和农业的大规模投资提供低成本的长期信贷。更为极端的恢复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议则要么声称全球进入废止现有货币的紧急状态(Larouche,L;2000) ,要么呼吁销毁货币,重构新的全球管定汇率制和全球中央银行(Shelton,J;1994) 。

上述构想似乎忽略了货币体系自身演进的历史必然性及其进步性,无论金融全球化造成全球福利增量的分配公平与否,它至少是导致了全球一个福利增量的出现;纯粹谴责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并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出发要求重建金融新秩序,将资本利得的全球分配公平化,其用意无可厚非,但是由于目前国际货币和经济体系基本上是发达国家所垄断的资本主义体系,这样的体系势必服务于世界经济?quot;一超多强,货币体系的改革进程似也很难由发展中国家"呼吁"中的新布雷顿森林体系来解决。

三、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近来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往往还和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银行等的尖锐指责,因此,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不能不和这些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联系在一起。以埃及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为代表,提出了重构这些国际组织的设想。鉴于这种思路往往寄希望于将IMF改造成全球中央银行,因此其理论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1937年哈耶克在其《货币的民族主义与国际稳定》,1982年麦金农的《货币稳定的国际准则》等(Mekinnon,R;1984) 。其理由如下:1、IMF最初的目标是保证开放的全球经济的货币稳定,以替代在二战之前就摇摇欲坠的金本位体系。但IMF和世界银行一样,是为美国提供全面控制而设计的,美国否定了全球中央银行的设想,而代之以更弱的、处于依附状态的IMF,以便于对它既实施控制,又和其它国家共同分摊责任。2、这样的制度设计使得IMF既没有能力强迫发展中国家执行结构调整,并防止其过度聚举债;也没有能力要求操纵它的发达国家实施有效的债务减免方案。3、IMF虽然追求在最大公开化条件下,加速其重归货币可兑换的目标,但它所提出的极其野蛮的解决方法是众所周知的,IMF没有真正的权威来稳定国际货币体系。而其它指责并不局限于IMF,甚至包括世界银行、WTO、西方七国集团以及联合国等等。

基于以上分析,萨米尔.阿明认为,改革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将IMF转变为拥有真实的世界货币发行权的世界中央银行,这种真实货币将取代美元,保证汇率的稳定,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在增长中调整"所需的清偿能力。2、把世界银行变成一种基金,使它能够从德国和日本等吸收国际资本,并注入到发展中国家(而不是美国)。这种意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资本流动调节同时会迫使美国减少其巨额的经常项目赤字。3、检讨欧洲、日本和美国之间的金融政策协调,使之朝着允许汇率获得相对稳定,并迫使美国调整其结构性赤字的方向发展。同时依据地区性和世界性相互依存关系来重建第三世界国家组织,从而消除正在进行中的全球单极化的消极影响。4、重建联合国体系,使之成为政治和经济谈判的场所,以便于把世界主要地区的金融活动和货币政策协调机制建立起来(阿明;1995) 。

以上构想的实质,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对美元霸权、对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安,希望发达国家更多地分摊货币危机的损失等。但很明显地,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处于霸权后体系,该体系中有霸则稳,货币体系背后也同样是国力的对比(Cooper,N;1989) 。发展中国家更应该强调的,也许是货币体系中,强国和弱小国家权责的平衡,如何正确分享更多的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引导和发言权,仍然是有待争取的遥远路途。

四、国际货币的非国家化和组合商品化设想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认为,既然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种种弊端与国别信用货币(尤其是美元)充当世界货币有关,那么最直接和最大胆的设想当然就是将货币非国家化,这种思路包括两种方案。一是私人金融机构发行的竞争性货币,使货币与国家信用完全脱钩。我们来看货币非国家化根治现行金融体制诸种难题的理由:1、国际金融体系脆弱性加深的问题实际上可以归结为政府垄断货币发行的弊端。从孟德尔、米塞斯一直到N.Wallace 、L.White等的所谓货币法律限制学派,一致将货币定义为法律限定之结果, 政府将国内和国际铸币税收入当做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2、政府先天就缺乏制约货币发行的内在动力,政府对货币发行权的滥用和垄断是造成货币体系脆弱不堪的关键。解决这些问题的捷径就是货币发行的非国家化,即废止国家发行货币的特权,由私人银行来发行货币。因为非国家化货币具有自由竞争性,竞争将导致大多数具有私人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市场上将仅存信誉卓著的跨国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非国家化货币,这种建议甚至没有超出哈耶克早年的思想(Hayek,F;1973) 。二是以组合商品为基础的价值货币,使货币成为纯粹的商品本位货币。部分反对美元本位的经济学家,除了象阿明那样建议创造全球通货以外,也有持商品组本位货币的。实际上早在1931年时格雷厄姆就已经预见到了这些缺陷并提出了货币的组合商品化建议。即人们可以用一组基本商品,例如钢、铜(资讯 论坛)、煤、木材和小麦(资讯 论坛)作为货币基础来发行货币,金融机构发行的组合商品货币来替代信用货币,将使货币从根本上丧失信用特征,而成为一种以实物资本为抵押的价值货币,自然现在货币体系就对所谓金融资产膨胀之类?quot;金融癌症具有先天免疫力。

以货币非国家化来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治疗方案十分危险,其实质乃是剥夺国家的任何铸币税可能,转而将这种铸币税利益完全交付给市场约束下的金融机构,以此来完全消除国家可能从金融资本全球化中获得的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这种理想主义设想之所以比现行的货币体系更为危险,是因为它建立在根深蒂固的自由主义理念上,实际上自由以及市场机制的有效性都是有限的(Buchanan,J;1976) 。货币非国家化改革的失败意味着世界金融经济的总危机,其成功则意味着具备发行世界货币资格的巨型金融机构的出现,这种巨型金融机构几乎可以摧垮一切试图对其本身进行监管的国家或国际组织,而这种"金融巨无霸"当然不大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

至于由私人机构发行以商品组为基础的、具有全额实物资本抵押式的货币,其本身可能给货币体系带来的问题远多于其能解决的问题。不仅将使设置、储备、保管这些所谓商品组的费用极度高昂;且一旦发生货币危机,由于作为货币价值基础的抵押商品组构成复杂,难以分割和分配,实际上是不可能和相应的货币相兑现的,货币体系将失去对金融危机的几乎全部自我调节能力。因此上述两种方案在理论和实践上难有希望。

发展中国家还就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提出了许多其它方案,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改革方案还有:1、24国集团签署的《加拉斯加申明》,意在由国际债务人(通常是发展中国家)和债权人(通常是发达国家)共同承担国际货币体系危机的损失,以及扩大发展中国家在重大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参与权。2、世界经济论坛第七届东亚经济高峰会提出的《危机地区方案》,意在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全球资本流动监管,以及采取区域货币制度、彻底美元化、强化国际货币协调等等。总体上来看,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要求在于降低汇率波动、增强自身清偿力、强调危机损失的全球分摊等。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自从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人类的货币体系一直在"无制度"中运行(陈彪如;1990) 。目前以美元代行世界货币,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国际货币领域拥有强大的发言权的确于发展中国家不利,于防范货币危机不利,但迄今我们既未探索出,也没有充分预见到可以取代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更为公正和稳健的新世纪货币体系。

❸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09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什么中国经济一枝独秀

控制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是防范金融危机的必要选择
资本主义的金融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创新、虚拟资本不断膨胀、不断缩水、金融危机不断的波动史。运用马克思主义货币信用理论,研究和掌握目前正在肆虐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特点和爆发原因,对于防止虚拟资本的过度投机和形成金融大泡沫,有效地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确保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验证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正确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五章中对“信用和虚拟资本”进行了专题论述。马克思引用威?里瑟姆在《关于通货问题的通信》中说:“空头汇票,是指人们在一张流通的汇票到期以前又开出另一张代替它的汇票,这样,通过单纯流通手段的制造,就制造出虚拟资本。在货币过剩和便宜的时候,我知道,这个办法被人使用到惊人的程度。”
在引用詹?威?吉尔巴特《银行业的历史和原理》理论时,证明了“银行的目的在于便利营业。但一切便利营业的事情,都会便利投机。营业和投机在很多情况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难说营业在哪一点终止,投机从哪一点开始……在有银行的地方,都可以较容易和较便宜地获得资本。资本便宜会助长投机。”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货币信用制度进行深入研究,认为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但是它却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虚拟资本的不稳定性来自货币的虚拟化,即货币并不真正具有价值。自从货币与金本位及金汇兑本位脱钩之后,虽然还具有其作为支付手段的使用价值,但已不再具有真正能以某种实物来衡量的价值了。这时货币的价值只能用其购买力来衡量,而货币的购买力又要受到货币发行量、利率、汇率、人们的消费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货币的虚拟化就会增强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随着现代金融创新能力的提升,虚拟资本从初端的商品期货或期权、货币期货或期权、债券期货或期权、股票期货或期权,以及相应的远期合约、互换、互换期权等,逐步向包括利息率期货或期权、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或期权、物价指数期货或期权及其它组合式综合价格指数期货或期权等高级衍生产品和工具转化,势必导致整个经济的虚拟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其实已经告诫我们,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虚拟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这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最终破灭,并通过“蝴蝶效应”迅速殃及全球实体经济!
因此,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必然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这是百余年金融发展史所证明了的一条正确论断。
二、监管缺位与虚拟资本过度膨胀是爆发2008年金融危机的两大元凶在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全面奉行“市场作为经济运行机制的稳定性”理论的美国金融业,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创新,开发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衍生产品,使资本极度虚拟化,并将虚拟经济推高到失控状态。实体经济一旦被打上虚拟化的烙印,经济泡沫的破灭则是早晚之事。再者,美国的低储蓄和超前消费生活理念,无形地助推了次级债市场的空前繁荣。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许多机构违背“谨慎经营”的原则,利用创新滥用金融杠杆密切相关,高负债率和利用资本市场过度融资造成了金融系统与实体经济深度灾害。(一)失控的金融创新加深了资本虚拟化程度,加剧了投机和冒险行为。
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的衍生品交易几乎覆盖和垄断了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次级债便是其中之一,它将大批基金吸引到次贷衍生品的“漩涡”中来。当市场陶醉在“金融创新改变了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美梦中时,危机便悄悄降临。美联储连续15次降息于2003年6月见底至1%,然后因油价推动全面通胀等系列因素而被迫加息,从2004年6月起连续17次加息至5.25%。这时,基金的“分散风险”失灵了,保险公司连自己也不保险了,利率变化的“蝴蝶翅膀”扇动出金融风暴的“路线图”:越来越多的低端客户无法正常支付按揭贷款——房贷违约率上升,市场开始拒绝次贷抵押债券——房市泡沫破裂,作为抵押品的期房价格急剧缩水——涉足次贷的金融机构平均30倍的杠杆效应将风险急剧放大,负债和资本金比例严重失调,被迫快速出售资产来平衡其债务——“恐慌性杀价”与“负债和资本金比例失调”恶性互动,导致资产价格循环式下跌——流动性骤然收紧,资金严重短缺——银行惜贷,殃及正常经营的无辜企业——政府紧急救市措施被解读为危机深不见底,股市大跌,投资信心严重受挫——行业多米诺骨牌效应令金融巨头纷纷倒地——失业率急剧上升,消费明显萎缩——资金从资本市场恐慌性撤离——债务链将次贷危机向持有次贷等美国债权、美元资本的国家和地区快速延伸……次贷就这样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风险变为安全,最后把创新变为危机。次贷自身也因而“衍生”成为金融扭曲、异化的典型代表。
(二)金融监管滞后或缺位,导致错失处置危机的最佳时机。
监管缺位,美国监管机构对远远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的过度放纵。随着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其监管的法制进程也一直处于反复和摇摆中。1999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推行金融自由化,放松监管,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衍生工具被投机赌博趋势主宰。衍生产品的对冲和套期保值功能,日益被投机赌博性操作淹没。
同时,许多金融大鳄绕开监管束缚,披着金融创新外衣竞相发展场外交易,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国际清算银行、各国监管部门及国际掉期和衍生品协会等对场外交易参与者的调查统计, 2007年下半年全球所有未清偿的场外交易衍生品的名义价值增长15%,衍生品场外交易未清偿合约的价值是场内交易的5倍以上,其速度和规模远远超出场内交易,有些国家场外交易规模甚至占整个衍生品市场份额的80%以上。
正是监管部门放任和允许金融市场的场外交易和过度创新,没有进行必要的窗口指导和政策干预,才最终导致这场祸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大爆发
<strong>答案补充</strong>
三、金融危机对金融业及实体经济的深度危害(一)严重危及金融安全,制造金融恐慌。起端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终于在2008年下半年演变为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特别是以雷曼兄弟等金融巨头破产案为标志的“多米诺骨牌”坍塌效应,被迅速传递到世界各国,从而引发了一场来势汹涌、好像深不见底的“金融海啸”,欧美、亚洲等主要经济体无一幸免,一度造成全球性大恐慌,资本市场迅速缩水,严重打击了公众信心。就连最不开放的北朝鲜,也因中国的传递效应使其矿产品出口业务大为收缩;而以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撑的冰岛等小国,则面临国家信用的丧失和“政府破产”的悲剧。欧美金融业依靠政府大量注资和提供政府担保才得以续业。<strong>答案补充</strong>
(二)严重冲击实体经济。
金融业对实体经济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惜贷”。面对筹资困难以及利率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规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萎缩。美国三季度GDP同比下降0.3%,许多国家大幅下调经济增长速度。第二是消费萎缩。据统计,美国9月就业岗位减少了将近16万个,为2003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不难理解,这失业的16万人只能是减少各种日常支出才能继续生活。而对于没有失业的人来说,投资股市和基金的钱越来越少、自己未来的薪水只降不升、生活成本的增加等等,都会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捂紧了钱包。表现这一状况的是零售业销售情况,美国9月零售销售月降1.2%,是3年来的最大降幅。第三是投资需求下降。从银行贷款难或者贷款利率高,人们就不会愿意投资,新企业不会开工、也不会有新的工作岗位、现有企业不会扩大生产规模。<strong>答案补充</strong>
我国作为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一分子,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未能幸免。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伴随着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我国的外向型企业就一直处于艰难的境地,未能进行结构调整的出口企业面临十分严峻的破产关停压力。特别是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更将涉外企业置于困境,订单大幅减少,生产难以为继,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三季度GDP罕见地降到两位数以下,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8.2%,同比降低9.7个百分点。金融危机的威力正逐步显现,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也正在释放。 0 5566688 2010-1-8 6:28:43 121.18.71.* 举报 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八大机遇与挑战: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并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那么,在我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地位等层面都会产生哪些影响,又会蕴含哪些机遇呢?

第一个层面,海外投资。一方面,危机发生后,海外资本市场出现暴跌,对我国较多海外投资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也不可忽视,一些项目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缩水、投资收益下降、投资回收期延长等一系列风险。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海外许多股市大幅缩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一些公司股票估值已居历史低位;一些公司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贱卖公司资产或控股权;一些国家大幅降低了外资进入门槛。这些都为我国相关企业、机构创造了一系列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潜在机会。国际金融危机延续时间越长,破坏程度越大、经济恢复越慢,我国海外投资的潜在机会就会越多。

第二个层面,进出口贸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的目标地也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这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会带来冲击,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着资金回收困难、订单减少的风险。我国一般性贸易出口收入、贸易顺差、外汇收入等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可能都会发生重要变化。

就我国进口而言,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目前,一些大宗商品如石油、铜、铁矿石等价格大幅调整降低了我国进口相关商品的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相关商品的进口。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能力,扩大技术类、资源类、短缺类、价格优势类商品的进口。

第三个层面,金融证券保险业。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联动、汇率波动及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的影响;金融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贷款业务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海外金融机构的风险可能传导到其设置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上来。对我国证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股价波动及其对证券机构经营、业绩和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的影响;股价波动对市场融资功能的影响及其对上市公司IPO和再融资的影响。对我国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对保险业经营及业绩的影响;资本市场波动对保险业投资收益的影响。

就影响程度而言,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对外有所开放但尚不充分,这就决定了此次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相对有限。一方面,在国际金融、证券市场没有稳定之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不可能走出反向的单边行情。另一方面,影响我国金融、证券市场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仍是国内的市场环境和运行机制。今后我国仍会坚持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发展路径,但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会进一步加强。

第四个层面,房地产业。这次危机从源头上看是房地产市场危机。因此,由房地产市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几个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可能面临一些海外投资客抛售房产、抽离资金的情况;其次,基于美国这次房地产市场危机的深刻教训,我国未来会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会控制房地产虚假需求的扩大和价格的暴涨暴跌,以避免房地产市场的剧烈波动引发金融业系统性风险。

第五个层面,旅游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受危机影响较深的国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可能会出台促进本国旅游业发展的举措,以吸引更多境外游客。因此,我国居民出国旅游可能会更加便利,国内旅游业面临着旅游人数分流的潜在压力;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影响,海外入境的人数可能会明显减少,这对涉外旅游会产生较大影响。

第六个层面,劳动就业。此次危机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放缓,新增就业机会可能相对减少。因此,未来一定时期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二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失业金融从业人员有可能流向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因此,我国面临着引进海外金融人才的良好机遇,国内金融业也可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人才竞争的态势。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人才竞争对我国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七个层面,经济增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基础、方式与西方发达国家明显不同。同时,我国经济仍是投资推动型经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电网、城市基础实施、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仍有巨大的投资空间。一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深而出现GDP增速下降较多时,我国投资型经济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八个层面,经济地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恢复经济的复杂程度、困难程度会比我国大得多。因此,在未来几年增速趋缓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总量与发达国家的相对差距将会缩小,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将会上升。具体而言,一些大宗商品的定价可能会考虑“中国企业谈判因素”,而不是过去那种我国“需求什么”国际市场“炒什么”、“涨什么”的格局。

❹ 电子货币对货币制度的影响

电子货币的影响:

1、使货币划分层次模糊。由于电子货币是以虚拟的形式出现在网络上,用户可以随时通过自己的指令来改变现金与储蓄、活期与定期之间的转换。所以货币划分层次的界限由于电子货币正在日益减少,原来认为货币供应量有着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的优点将丧失。

2、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实行法定推备金制度以控制存款扩张和货币创造的一个特殊的货币层次。随着电子货币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当电子现金可以成为新形式的现金货币,加入基础货币行列时,则可能使得基础货币虚拟化。电子货币的发展将减少流通中的现金,同时,如果电子货币替代银行存款,由于目前各国法律尚未规定电子货币要交准备金,因此这将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存款推备金,也会导致基础货币的减少。

3、使货币供应主体变大。在电子货币无须准备金和市场准入的条件下,很多金融组织,甚至是企业加入了电子货币的发行。从电子货币的职能与特性、电子货币的发生与主体等方面看,进入电子货币时代后,货币的发行权将趋于分散化。

(4)虚拟化背景下货币制度扩展阅读:

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子货币部分替代流通中的现金,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从而对货币的需求会减少。另外,电子货币还有信用创造的作用,也使得对货币的需求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导致利率的波动,利率的波动反过来导致货币需求的不稳定。货币需求的波动加大,就会降低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传导作用。

❺ 8000字以上的金融相关论文

相关范文:

金融虚拟化对信用制度僭越的动力机制与表现

[摘要] 虚拟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渗透与发展,贯穿着金融虚拟化的自我膨胀和扩张。货币虚拟化和信用创造为金融的虚拟化趋势提供了正向的内在动力,而以金融衍生品为特征的金融创新则为金融虚拟性不断突破信用框架提供了逆反的规避动力。当前,金融虚拟化扩张正在国际信用体系架构、信用货币发行和信用对象规制等过程中不断践履着对信用制度的僭越。

[关键词] 金融虚拟化 信用制度 动力机制 表现

一、引言

伴随着货币虚拟化的发展,虚拟经济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纬度。以货币虚拟化为基础的金融虚拟化以及对金融虚拟化正负功能影响的探讨层出不穷,尽管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各执一词,但不可回避的是,虚拟经济作为脱离传统“实体经济”范畴的新范式,在整体经济中的比例膨胀与金融虚拟化的不断扩张息息相关。金融虚拟性作为当代金融的一个突出特征,其演变历程中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态势,在经济虚拟化和全球化的催化下,似乎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由弱变强、以几何级数膨胀的趋势和规律。
从人类经济发展史的脉络看,任何经济逻辑中都留有人类的烙印,人们不仅参与经济活动,而且干预甚至掌控经济的内生过程,这个过程也匹配着人类经济制度的衍生过程。诺思认为:“制度变迁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因此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诺思,2000,第110页)经济是一种复杂的制度安排,任何制度缺陷的存在都会使经济偏离正常的轨道。货币虚拟化发展趋势和信用的不断创设为金融虚拟化扩张提供了内在动力本源,而当前国际经济体系中金融规避行为所引发的金融创新则为金融虚拟化扩张提供了外在制度条件。下面我们将从金融虚拟性扩张与广义信用制度关系角度探讨当前金融虚拟化如何从不同层面突破信用制度框架。

二、正向动力:货币虚拟化与信用创造

金融活动依托货币运动与信用创新实现对实体财富和虚拟财富的优化配置。货币是金融最原始的形态和萌芽,也是金融产生的内在本原,信用则为二者的过渡创造权利与义务的外在制度保障。货币虚拟化与信用创造的伴生与互动共同构建了金融虚拟化的正向动力激励。
金融虚拟性的扩张过程内始于货币虚拟性的内在特性外化,货币虚拟化的趋势是在商品的内在矛盾外化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并使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的材质上不断与实物背离的过程中实现的。“用一种象征性的货币来代替另一种象征性的货币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马克思,1976,第95页)货币起源于商品之间的联系,使直接物物交换的自然过程转向了以货币为媒介进行间接交换的社会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也孕育着信用。信用从一开始就具有替代货币流通和支付形式的原始冲动。
贵金属货币的出现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它出现之前,商品交易是单纯的物物交换,偶然性的存在使商品所有者面临诸多交易“瓶颈”。货币虚拟性无论内在特质还是外在表现都受到货币形式原始状态的制约。此时,人与人之间交换的延续更多依赖于一种社会契约。“尽管这些条款也许从来就不曾正式被人宣告过,然而它们在普天之下都是同样的,在普天之下都是为人所默认或者公认的。”(卢梭,2002,第39页)贵金属货币的出现虽然缓解了商品内在矛盾,并使后者外在的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矛盾,却只是为货币虚拟化外溢提供了可能。之所以是可能,除了实物货币自身价值的存在限制了价值虚拟表现外,不成熟的信用关系也从外部环境上制约着货币虚拟化的发生。这种可以与之结合并内化的制度框架,直到信用货币条件下才使货币虚拟化外溢成为可能。
信用货币(银行券、法币等)对贵金属货币的替代从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货币虚拟化受货币材质的限制。尽管金本位、银本位或双本位制度是信用货币得以流通的基础,但公众对信用货币的认可度和信誉性仍存疑问,这种疑问在国家权威性和银行信用性的双重作用下被成功地解答了。此时,公众对信用货币的认可,已经超脱了实物商品或服务范畴,转而将前者提升到了国家和银行的信用层面。考夫曼(Gorge·Kaufman)有如下叙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行纸钞(随后被称为通货)的权利被转移给政府,……或者可以这么说,通货仅有名义价值,而且它的供给完全由政府决定。”(考夫曼,1998,第15页)银行信用可以创造货币,从而使货币数量实现多倍增长,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非现金结算制度的建立,为银行的货币创造机制提供了前提,在此前提下的货币增长并不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长,而是通过银行信用扩张来实现的,这使得原本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币演化为纯粹的价值符号,货币实现了虚拟化的外溢。
经济信用化使经济过程逐步摆脱了经济主体自身积累的依赖,转而依托外部资金来源的融资。由此,资本支付手段的职能被部分货币所有者创新为价值增值的手段。生息资本,进而虚拟资本开始登上经济舞台。客观地讲,虚拟资本的产生是货币虚拟化与信用创造双重作用的结果,它亦成为金融虚拟化的开端。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带来预期收入的资本。它是由债券(汇票)、国家证券(它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的。“它们所代表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完全是虚拟的,是不以它们至少部分地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为转移的;既然它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并不是代表资本,那么,取得同一收益的权利就会表现在不断变动的虚拟货币资本上。”(马克思,2004,第451页)对资本增值无限制的追求与自有资本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限制了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从而抑制了虚拟经济的发展。此时,为虚拟资本发展保驾护航的信用制度应运而生,“还有一种促进集中的力量,这就是信用制度。”(齐威格,1997,第280页)通过信用的媒介,一部分闲置的货币资本就可以由货币资本家贷给企业经营,使虚拟资本的积累大大超过了实体资本的积累,从而也就推动了金融虚拟化的蓬勃发展。
无论是贵金属货币还是信用货币,他们均是在一国内部以贵金属作为储备而介入金融活动的。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国与国之间的往来核算也仍然以国际公认的世界货币——黄金作为交易的货币汇兑基础,可以说,此时的货币虚拟化仍然提留在一国母体内部,还没有具备占领全球金融贸易活动的能力。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维持着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这成为虚拟资本跨越国界进行世界范围资本配置的障碍。随着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以及美国黄金储备的大量流失,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使国际虚拟化能力终于装备在货币身上,金融虚拟性也随之超越国界限制,真正在全球范围内来发挥其强大的虚拟化功能。

三、逆反动力:金融虚拟化对信用制度的规避动力

金融虚拟化过程随着对信用制度成熟和完善要求的不断提出而发展,两者存在着紧密的辩证联系。虚拟资本产生之前,金融虚拟化相对独立于信用制度之外,它的运行更多的是一种基于货币内生虚拟性突破各种束缚发展壮大的自然发展过程;虚拟资本产生之后,金融虚拟化一方面得到了实现虚拟性外溢的强大信用保证,另一方面自身的独立性又始终成为突破制度设定的框架在更大范围实施虚拟性扩张的内在冲动。
制度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约束。诺思(North)认为:“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关联影响的框架,它们确定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讲,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尽管金融虚拟化要求信用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制度保障作用,但这种制度保障的存在也意味着将金融创新抑制在已知制度框架内,客观上又为金融虚拟性的扩张套上了一副无形的“锁链”。毕竟金融虚拟化源于货币虚拟化所表现的商品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内在矛盾的作用与外化,是一个主观意志无法控制的客观过程,制度的衍生则是人类寻求自身价值实现得以保证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人类主观意志对客观规律遵循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辩证地讲,信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落后于金融虚拟扩张的,这就决定了早期金融虚拟化所推动的信用生成在虚拟性膨胀后又反过来成为制约其内在发展的桎梏。由此可见,金融的内在虚拟性仅仅表征着金融具有虚拟化的倾向与能力,而其虚拟化程度是否显著则受到不同历史阶段制度(尤其是信用制度)环境的影响与制约,这也为金融机构规避信用约束,实现虚拟创新提供了动力来源。
美国经济学家凯恩(E.J.kane)于1984年提出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规避创新就是指回避各种金融规章制度的管制以期达到理论最大化的目标模式。规制型金融创新意味着内在市场自发力量与外在市场机制相结合共同回避金融控制和规章制度时所寻求的金融创新行为。凯恩的理论实际也为我们诠释当前金融虚拟化的全球性扩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金融市场的微观行为主体——金融企业或机构与宏观规制主体——政府和银行之间,存在着自由与管制的博弈。金融企业或机构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整体,其寻求的是以市场力量的自发运动来维系其价值创作、增值过程,实质上是金融虚拟化得以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企业或组织制度层面的体现。而以金融稳定为宏观目标的政府和银行则必须兼顾双面责任,即一面保持金融市场的活力和动力,为金融企业或机构提供信用制度支持;另一面要对这种动力实施管制,使其限制在可以调节的范围内,即设定并实施的规章制度框架。金融企业或机构通过创新来规避管制,一旦危机金融稳定,政府又会加以管制,这种管制将导致新一轮的规避行为。管制和规避引起的创新总是不断交替,形成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
从当前全球虚拟经济发展的态势看,金融虚拟性的规避创新主要通过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创设与泛化表现出来。广义的金融衍生品不仅仅涉及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合约,而且应当涵盖基于实体标的产权证券化或债权证券化所形成的混成组合型衍生产品。这种宽口径金融衍生品的市场交易是对既定制度规范圈设框架的突破,它使国家决策和信用规制的对象“进化”得虚无化,从而为金融虚拟化的膨胀与扩张提供了一种逆反动力。

四、金融虚拟化对信用制度的僭越

从理论上讲,当前金融虚拟化的扩张是失去了有效信用控制的必然结果。当贵金属非货币化之后,所有的货币形式都失去了自然控制其在市场中流通的数量机制,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面对货币的不断虚拟化显得力不从心。此时,各国的货币发行主体必须依靠国家制定的信用制度来控制各国信用货币的供给量,约束金融虚拟化的扩张。然而,20世纪后半叶的全球化和虚拟经济的强势发展使得任何一个进入世界经济大家庭的国家和地区都失去了独立有效控制信用供给的能力。金融虚拟性扩张使国别信用制度一方面无法再为金融虚拟性提供强有力的信用保证,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金融虚拟化在全球的扩张。因此,实现对信用制度多方位、全角度的僭越越来越成为金融虚拟化在全球扩张的必然要求。当前,金融虚拟化扩张对信用制度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一国虚拟化货币主导国际信用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所设定的是以美国为中心国家,欧洲和日本为边缘国家的世界经济格局。在这个框架内,经济货币格局表面上是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但实质却是以美元为核心的单极货币体系。因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发达国家都在试图维持两个固定比率,即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率和美元与各国货币的固定比率。尽管1973年固定汇率制度的解体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率“脱钩”,但各国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关系却固定下来,并且成为当今全球国际汇兑的主体,“美元金本位”成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现行国际金融秩序。例如,从美元在国际贸易中货币计价的比例来看,美国的国际贸易只占全球国际贸易的13.5%,而以美元计价的国家贸易却占全球国际贸易的近半数,政府部门的国际资本流动基本上是以美元计价的,有的国家甚至国内也采用美元计价。在国际汇兑中也不例外,世界上大概40个国家的货币采用钉住美元或钉住以美元为主的一揽子货币。
美元在全球货币市场的独霸地位使这种一国的虚拟化货币支配着国际金融体系。各国储备的不再是黄金和美元,而是只有美元或美元资产(以美元计价的外债)。这就使美国政府或企业可以凭空创造出各种金融虚拟工具来实现以前“金本位”下无法平衡的国际收支逆差。从下表所表现的美国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到2005年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看,2005年的7915.08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逆差与1973年的71.40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顺差相比,32年的经常项目逆差增长了大约112倍。在这些经常项目中,除了美元外还存在着大量以美元计价的外债。另外,与1973年44.86亿美元的金融项目逆差相比,2005年美国7854.49亿美元的金融项目顺差较之1973年增长了近176倍,从而实现了美元的巨额“出口”。尽管美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债务人”,但他却成功的使美元触角伸入到世界各个角落。这表明一国在拥有国际“铸币权”的条件下,可以使一国虚拟化货币不再受到任何国别信用制度的约束,彰显了金融虚拟化扩张对信用制度的突破和国际信用制度的严重缺失。
资料来源: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U.S.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Accounts Data
2.“美元金本位”引发各国信用货币的膨胀
美元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支配地位决定了各国在外汇储备中主要以美元储备为主。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32年里,经常项目逆差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元大量无节制的外流,贸易顺差国获得美元货款,除留在各国商业银行境外金融机构的美元头村外,大部分回到本国按照美元与本国货币的汇兑比率兑换成本国货币。大量美元的涌入必然促使本国货币管理当局增加本国货币的供给,从而使本国信用货币出现膨胀。这一点对于国际经常项目顺差的国家显得尤为明显。以中国为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1.5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新华网)。按照1美元兑换6.8元人民币的比率计算,中国累计发行了近10.4万亿人民币,即使中央银行用短期债券对增发的人民币进行对冲,也会导致银行间市场的扩张。作为仅次于现金的流动性非常强的资产,短期债券使银行市场只有通过不断地对冲才能使这部分现金始终停留在银行间而不扩散到民间市场上。另外,各国滞留下的大量美元则作为国家的外汇储备通常以购买美国等货币开放国家的政府或大企业债券保存下来。(刘骏民,2007,2)这些债券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虚拟资产,这无形中又加大了外汇储备国的金融风险。比如我国经济在2008年初所遭受的美国次贷款危机的影响就是一个极其明显的例子。由此可以看出,一国的信用制度在外来国际货币的冲击下不仅显得非常脆弱,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为国外虚拟化货币在本国的扩张提供了信用服务。
3.金融衍生品泛化加速信用规制对象虚无化
信用制度所规制的对象主要是各种信用行为和关系,其借助的工具就是对信用货币供求机制的有效管理来保证信用的维系。然而,随着金融虚拟化的不断扩展,信用制度所规制的对象变得逐渐虚拟化、缥缈化。金融衍生品的泛化则使信用规制的箭头更加无所适从。在以往货币金融工具和普通证券阶段,由于金融交易是以实体经济的存量作为交易基础的,尽管具有一定虚拟性,但它仍然受到实体经济的制约。期货与期权、指数期货与期权等从出现就是十足的虚拟资产或产品,不仅其质是虚拟的,而且从量上也是交易者想象的结果,具有绝对的虚拟的特点。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信用制度所规制的对象变得越来越可望而不可及。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带着众多投机者对未来虚无缥缈的预期冲击着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稳定。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1849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就正式推出了远期和期货交易。当今,金融衍生品交易正在爆炸式地增长,据美国《福布斯》杂志1995年载文称,国际金融市场已知的金融衍生工具已有1200多种,并且还将不断增加。2004年有组织金融衍生合约交易总额为1143.9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0.7%。货币衍生合约交易名义金额为7.2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62.7%。利率衍生合约交易名义金额为1043.2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31.3%。股票指数衍生合约交易名义金额为93.5万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3.4%。场外衍生市场交易未清偿合约名义金额在2004年6月底比2003年12月底增长11.6%,达220万亿美元(2004年世界统计年鉴)。以上数据说明,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壮大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几乎可以无限设计,只要符合人们短期牟利的投机心理,人们就可以不断地实现金融创新的泛化。

五、结语

虚拟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其虚拟性,它可以凭空创造、无中生有,基于它脱离实体经济的特性给予国家经济表面的繁荣或泡沫,使国家信用在调控国别信用行为和规避风险方面变得软弱无力。金融虚拟化扩张表现出巨大的投机性,而这种投机性背后却隐含着无法估量的危机。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金融虚拟化已经在宏观领域支配着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也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其中,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中国外汇储备的巨幅增加都说明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任何国家都可能成为金融虚拟化支配或牺牲的对象,谁也不能逃脱。既然不能逃避,那就勇敢面对。所以我们应当通过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加速国家金融、信用体系的成熟,完善对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信用规制等措施,保障我国金融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2002
[4](英)乔治·考夫曼:现代金融体系:货币、市场和金融机构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美)保罗·齐威格:资本主义发展论[M].商务印书馆,1997
[6](美)D·C·诺思: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绩效.发展经济学的革命(中文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刘骏民李曙军:全球流动性膨胀与经济虚拟化[J].开放导报,2007年(2)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❻ 银行虚拟化的方案谁有能给个建议书不

目 录
1. 方案背景 3
2. VMWare解决方案综述 4
2.1. 虚拟化简介 4
2.2. 方案综述 5
2.2.1. VMware服务器整合解决方案 5
2.2.2. VMware商业连续性解决方案 7
2.2.3. 虚拟架构部署 10
2.2.4. 虚拟架构环境的集中管理、自动化及优化运行 12
3. 虚拟化整合实施方案 14
3.1. 使用硬件软件列表 14
3.2. 部署方案 14
3.2.1. 技术重点 14
3.2.2. 实施步骤 15
3.2.3. 数据同步 18
4. 方案总结 20

方案背景
广发银行现有IT环境包含3台IBM X3850服务器,9台IBM X3650服务器以及1台HP DL580G4服务器。企业现考虑实现远程同步备份,要实现该功能,首先要配置与现有环境完全相同的IT架构, 如若要购买相同服务器进行建设并实现IT架构的高可用性,还需购置第三方应用软件进行支持,必然会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并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基于ESX架构的虚拟化设计,可以帮助企业只需要2台高性能的服务器,既能够实现与原有IT架构完全相同的架构,还可以实现VMotion,DRS,HA等高级虚拟化功能,用以提升企业IT环境的高可用性,高管理性。为帮助贵行在不影响现有正常应用的前提下,快捷准确的实现虚拟化架构的转化,升级,特编写此方案。

VMWare解决方案综述
虚拟化简介
当前,全球有超过2万个公司用户,以及4百万个最终用户,涵盖各行各业、大中小企业等正在应用着VMware公司的软件,包括99%的Fortune 100公司。通过部署VMware软件以应对复杂的商业挑战,如资源的利用率和可用性,用户已经明显体验到它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包括降低了整体拥有成本(TCO),高投资回报和增强了对他们的用户的服务水准等。
虚拟架构的发展
第一代的虚拟化产品通过一个hypervisor或者是主机的架构提供了服务器的分区能力。第二代的虚拟化技术增加了虚拟化的管理、生产力的规划、物理服务器到虚拟机的迁移已经其他的工具用于整合生产服务器。VMware的第三代虚拟架构(VI3)代表了下一代的虚拟化技术,该虚拟架构重新定义了一个新的IT标杆,它将工业标准服务器和存储虚拟化成了一个整体,聚合成一个动态的可集中管理的资源池,可使任何应用或操作系统保持持续优化和高可用状态。它使得企业有能力去转化、管理和优化他们的IT系统架构。VMware的虚拟架构可以让用户的数据中心被整合成一个单一的包括处理器、存储和网络连接的资源池。
虚拟架构的优势
在一个虚拟架构中,用户可以把资源看成是专属于他们的,而管理员则可在企业范围内管理和优化整个资源。VMware的虚拟架构可以通过增加效率、灵活性和响应能力来降低企业的IT花费。管理一个虚拟架构可以让IT部门更快的连接和管理资源,以满足商业所需。
虚拟架构可以让IT部门达成以下目标:
35%-75% TCO 节省
通过将整合多个物理服务器到一个物理服务器降低40%软件硬件成本;
整合比:生产环境10-15 : 1 ,开发测试环境15-20 : 1;
每个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从5%-15%提高到60%-80%;
降低70-80%运营成本, 包括数据中心空间、机柜、网线,耗电量,冷气空调和人力成本。
提高运营效率
部署时间从小时级到分钟级, 服务器重建和应用加载时间从 20-40 hrs =>15-30 min;
以前硬件维护需要之前的数天/周的变更管理准备和1 - 3小时维护窗口,现在可以进行零宕机硬件维护和升级。
提高服务水平
帮助您的企业建立业务和IT资源之间的关系,使IT和业务优先级对应;
将所有服务器作为大的资源统一进行管理,并按需自动进行动态资源调配;
无中断的按需扩容。
旧硬件和操作系统的投资保护
不再担心旧系统的兼容性,维护和升级等一系列问题。
方案综述
VMware服务器整合解决方案

随着企业的成长,IT部门必须快速地提升运算能力-以不同操作环境的新服务器形式而存在。因此而产生的服务器数量激增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去运作,管理和升级。
IT部门需要:
提升系统维护的效率
快速部署新的系统来满足商业运行的需要
找到减少相关资产,人力和运作成本的方法
VMWARE服务器整合为这些挑战提供了解决方案。
虚拟构架提供前所未有的负载隔离,为所有系统运算和I/O设计的微型资源控制。虚拟构架完美地结合现有的管理软件并在共享存储(SAN)上改进投资回报率。通过把物理系统整合到有VMWARE虚拟构架的数据中心上去,企业体验到:
更少的硬件和维护费用
空闲系统资源的整合
提升系统的运作效率
性价比高,持续的产品环境
整合IT基础服务器
运行IT基础应用的服务器大多数是Intel构架的服务器
这一类的应用通常文件和打印服务器,活动目录,网页服务器,防火墙,数据库,NAT/DHCP服务器等。
虽然大多数服务器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在10%-15%,但是构架,安全和兼容性方面的问题导致必须指定不同的物理平台来运行它们。
管理,安装补丁和添加安全策略将花去大量的时间。另外,服务器的衍生组件将导致设备,动力和散热方面的成本上升。
因为低服务器的利用率,低CPU的合并和中等I/O的要求,IT基础服务器首选作为虚拟化和相关整合的候选者。
虚拟化使贵行能实现:
达到甚至超过每个CPU,4个负载的整合比率
更便宜的硬件和运作成本
在服务器管理方面的重大改进,包含添加,移动,变更,预制和重置
基础应用将变得更强壮和灾难抵御能力
整合重要应用服务器
根据5个不同的服务器软件来大幅降低成本的实例,VMWARE出具了一份研究报告。
使用服务器TCO模型来分类和计算成本,我们分析显示VMWARE服务器软件帮助这些企业实现:
减少28%-53%的硬件成本
减少72%-79%的运作成本
减少29%-64%的综合成本

客户目标:
整合空闲服务器和存储资源,为新项目重新部署这些资源
提升运作效率
改进服务器的管理灵活性
通过零当机维护改善服务等级
标准化环境和改进安全
灾难状态下,减少恢复时间
更少冗余的情况下,确保高可用性
更有效的适应动态商业的需求
高级备份策略
在技术支持和培训方面降低成本
VMware商业连续性解决方案

每年成百上千的全球数据中心遭遇重大的服务中断。这些商业运行将受到用户错误,病毒,硬件故障和自然灾害等问题的影响。当前商业连续性处于企业IT策略的最前沿,并且从管理层到CEO的所有人都非常重视它。
成功的商业连续性策略元素包含:
应用程序可用计划
包含监控和平台冗余的预防措施
数据保护
灾难恢复策略
有效的人员计划

使用虚拟构架,IT管理员能改进商业连续性的所有方面,例如:
由于主备服务器之间的硬件独立性,使得灾难恢复更快而花费不多
排除计划内的硬件当机,并明显的减少计划内的软件当机
管理所有虚拟机和监控宿主机的单点控制技术
为了实现捕捉和恢复,完全的把主机压缩到文件里去
简化和可重复的自动程序
基于虚拟机的集群冗余简化
为了实现高可用性,企业使用中间软件例如微软和Veritas的集群软件,把两台服务器绑定在一个热备环境。即使运行在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有集群感知能力,万一主服务器遭遇硬件或软件错误,这样的安排仍然会导致非应用程序当机。冗余能消除单点失败。
随着IT对企业运作而言变得更加重要,高水平的服务普遍成为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应用则被要求高度可用。然而,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高可用性集群,就像很多服务器运行应用一样,企业需要预备和管理两次。

有了虚拟化,IT管理员能在运行重要应用的实体机和同等配置的虚拟机上创建集群。在待机状态下,虚拟机并不消耗计算机资源,并且能以非常高的比例整合到一个或几个实体平台上去。结果,企业无须在硬件数量或管理和安装补丁上投入双倍的人力和物力,从而实现高可用性。冗余的方式将由2N变为N+1。
实体到虚拟的集群和实体到实体的集群一样都支持同样的集群软件。同时,节省的成本能为更多的负载实现高可用性并签署更多的高水平服务协议。
无须原硬件的数据恢复
大多数企业IT部门使用常用的备份软件,例如Tivoli Storage Manager, Legato Networker, 或者Veritas NetBackup来创建数据和应用程序备份。既然备份策略能抵御用户错误和某些情况下的软硬件故障,比较长的恢复时间和多恢复点是能被接受的。
然而,为了获得备份所带来的好处,企业必须确保数据确实能被恢复。
业余备份,专业恢复?
为了测试数据恢复,IT管理员需要为每个已备份的主机提供一台测试的失败转移服务器,安装操作系统,安装备份代理,尝试在测试失败转移服务器上调整Windows注册表和其他系统配置。如果系统调整成功,备份服务器和备份代理才能被用来测试数据恢复。
预制新的服务器和调整Windows注册表是一个漫长的手工过程并且有时并不可能。这样,在不同的失败转移服务器实现数据恢复是存在疑问的。
这些问题将被虚拟失败转移硬件给解决了。此外,操作系统安装,备份代理的安装和Windows注册表的调整只需做一次。此后,一个完整的已配置的VM模板将被存储在VM模板库内。Vmware软件能确保企业:
为灾难后的测试和恢复,消除硬件资源方面的障碍
避免系统和备份代理的安装,用虚拟机模板来缩短恢复周期
用标准的虚拟化硬件,使得灾难恢复更加可靠和可重复
失败转移服务器的整合和自动化
对于关联在存储域网(SAN)上重要应用的部署,企业灾难恢复策略通常包含一个灾难恢复的热站,这个站点有在主备之间的完全同步的数据复制。这种策略提供很少的恢复点对象(PRO)。然而,出于恢复时间对象(RTO)的考虑,恢复时间非常依赖于除了数据恢复之外的恢复实体服务器,操作系统,系统参数和应用程序的能力。
为了维持较少的恢复时间对象(RTO),硬件和系统的同一配置需要被维护在失败转移站点上。这样的配置无论在初始资本投入阶段还是在项目运作,升级,维护和支持阶段费用都是很昂贵的。
这种方案的两个明显缺点在于预制了太多的新服务器以及通常没有可能为数据恢复去调整Windows注册表和对不同的失败转移服务器的其他系统参数进行配置
部署在整个企业内的虚拟构架能确保企业:
避免在失败转移站点上停滞不前
在主备站点上,从服务器整合角度来减少投入成本
使恢复过程自动化,并实现存储管理软件的集成
改进恢复过程的可靠性

虚拟架构部署
本方案的主体部分既是安装了VMware ESX Server软件的较高配置的ESX服务器。ESX Server 是VMware虚拟架构套件VI3的基础组成部分,是动态、自我优化的 IT 基础结构的基础。<0} {0><}100{>VMware ESX Server是一个强健、经过生产验证的虚拟层,它直接安装在物理服务器的裸机上,将物理服务器上的处理器、内存、存储器和网络资源抽象到多个虚拟机中。<0} {0>通过跨大量虚拟机共享硬件资源提高了硬件利用率并大大降低了资金和运营成本。<0} {0>通过高级资源管理、高可用性和安全功能提高了服务级别 -- 对于资源密集型的应用程序也不例外。

单台物理服务器配置多个虚拟服务器的性能依据

根据统计,对于传统的服务器应用方式,通常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在5-15%之间,而采用虚拟架构整合后,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可达到60%-80%。例如,按照前面的计算,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在一台双路双核3.0GHz主频以上的服务器上创建25个虚拟机,来完成传统方式需要25个低配置的PC机才能完成的工作,大大减少了环境的复杂性,降低了对机房环境的需求,同时具有更灵活稳定的管理特性。
采用VMware虚拟架构相比于传统单台服务器部署单一应用方式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应用对系统资源的不同要求,如有的应用只需要一个200 MHz CPU,256MB的内存就可以很好的运行,而有的高访问率、高吞吐量的应用则需要2个双核的CPU,4GB的内存才能保证稳定的运行,在传统方式下,往往不可能针对每一种应用来采购服务器,而是用一种或几种标准配置的服务器来统一采购,这样,势必会造成某些应用资源富裕,而另一些应用面临资源紧张的情况,且应用之间不能互相调配资源。采用虚拟架构后,由于每个虚拟机所需使用的系统资源都是由虚拟架构软件统一调配,这种调配可以在虚拟机运行过程中在线的发挥作用,使得任何一个应用都可以有充分保证的资源来稳定运行,同时,该应用在此时用不到的资源又可以被其他更需要资源的应用临时借用过去,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整体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每一台虚拟服务器都可以利用VMware 虚拟对称式多重处理 (SMP)技术,通过使单个虚拟机能够同时使用多个物理处理器,增强了虚拟机性能。<0}{0><}0{>作为一项独特的 VMware 功能,Virtual SMP 支持虚拟化需要多处理器和密集资源的企业应用程序(如数据库、企业资源计划和客户关系管理)。

虚拟架构环境的集中管理、自动化及优化运行
为了对服务器虚拟架构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方案中建议配置一台独立的Windows 2003服务器来做为VI3套件中的VirtualCenter服务器,VirtualCenter服务器为 IT 环境提供了集中化管理、操作自动化、资源优化和高可用性。基于虚拟化的分布式服务为数据中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响应能力、可维护性、效率和可靠性级别。
<0}
虚拟化整合实施方案
使用硬件软件列表
软件产品 软件版本 数量
VI3企业版 3.5 U2 2
VirtualCenter 管理服务软件 2.5 U2 1
VMware Converter 4.0.1 1
硬件 型号 数量
IBM X3850 X3850 2
广发银行采购的IBM System x3850 M2(7141I02),处理器类型为Xeon MP E7320,标配4个Xeon MP E7320处理器,最大内存容量256GB。其硬件性能完全可以满足整合广发银行现有物理服务器整合至虚拟架构中。
部署方案
技术重点
该部署方案的技术重点在于P2V(物理机迁移至虚拟机)操作。通过大量实施经验表明,使用VMware Converter工具可以保证几乎所有的Windows平台物理机均可以顺利迁移至虚拟机中。而Linux的某些特定版本在进行虚拟机迁移后,可能出现无法正常开机的问题。为解决该技术难题,可以采取三种解决办法:
如果在迁移过程中没有任何报错显示迁移成功,但是启动虚拟机时无法正常引导进入操作系统,在该虚拟机中直接挂载操作系统的镜像文件进行引导修复,故障即可以解决。
如果迁移过程中显示报错并导致P2V操作无法进行,可以更换其他虚P2V工具进行操作。如PlateSpin Convert等,迁移成功后使用该操作系统的光盘镜像进行引导修复,即可以保证物理机完整的迁移至虚拟机中。
对于各种迁移软件均无法进行正常迁移的问题,可以采取预部署方式,首先在虚拟架构中新建虚拟机并安装相应操作系统,并部署与原物理机完全相同的应用程序,确保新建虚拟机应用与原物理机应用相同。
实施步骤
首先选择一台服务器安装ESX Server,命名为ESX0,并在ESX0上创建一台虚拟机,安装windows2003 Server作为VirtualCenter Management Server(以下简称:“VC”)控制端用以统一管理以后新加入的ESX服务器。通过VC管理端添加共享存储,确保虚拟化过程中的文件全部储存在该共享存储中,为实现VMotion,HA等重要功能打下基础。
其次,使用VMware Converter工具将服务器导入到ESX0中。为了保证服务器虚拟化后,虚拟机会自动开机导致企业办公局域网中出现两个相同服务造成服务冲突,可以在虚拟化设置中将该虚拟机的网卡绑定暂时删除。在物理机转化虚拟机成功后启动该服务器虚拟机进行配置及其测试,保证虚拟机配置和物理机一致,这时可以首先闭原物理服务器,同时开启虚拟机“服务器”网卡绑定,使其接管服务器”服务。该过程会造成服务器5至15秒左右的网络中断,在该时间段无法正常进行网络服务,因此强烈建议在进行该操作时避开网络高峰期或正常上班时段。

在将该物理服务器成功转化为虚拟机后,将原物理服务器安装ESX Server并命名为ESX1,通过安装好的VC控制端将ESX1添加入虚拟服务器群组中,将该台计算机的CPU、内存资源并入服务器群组的资源池中。
由于将物理服务器转换为虚拟化服务器需要至少1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具体虚拟化时间根据实际服务器使用率及存储空间决定),为了能够保证虚拟化实施的效率,可以在同一时间段同时虚拟多台物理服务器,在虚拟化完成后依次关闭相应物理机,并通过VC管理端依次添加目标物理服务器,实现ESX1,ESX2至ESXn全部添加到虚拟主机群组中并依次添加SAN光纤存储的绑定,实现所有的虚拟服务器均能够共享SAN存储。
最后,我们采用上文提到的虚拟化办法,将其他物理服务器,依次虚拟化为虚拟服务器,实现了物理服务器转移到虚拟服务器中的过程。
实现DRS、VMotion功能
DRS和VMotion是服务器虚拟化架构中极其重要的功能,DRS 跨聚合到逻辑资源池中的硬件资源集合来动态地分配和平衡计算容量。VMware DRS 跨资源池不间断地监控利用率,并根据反映业务需要和不断变化的优先级的预定义规则,在多台虚拟机之间智能地分配可用资源。当虚拟机负载增大时,VMwareDRS 会通过在资源池中的物理服务器之间重新分发虚拟机来自动分配额外的资源。VMware DRS 使 IT 部门能够:使资源优先用于最重要的应用程序,以便让资源与业务目标相协调;自动、不间断地优化硬件利用率,以响应不断变化的情况;为业务部门提供专用的(虚拟)基础结构,同时让 IT 部门能够集中、全面地控制硬件执行零停机服务器维护。
为了能够实现DRS功能的正常实现,在上一节服务器虚拟化过程中我们已经将所有ESX服务器全部添加绑定了同一SAN光纤存储,并添加入同一虚拟服务器群组中,确保实现DRS功能的前提条件。其次,在安装和配置ESX服务器时,我们均使用服务器中的第一块网卡进行控制,现在我们可以将服务器的第二块网卡设置为专门的“迁移”端口,保证所有虚拟服务器进行自动迁移时全部采用第二块网卡,这样就十分有效的避免了当进行大规模虚拟服务器迁移时造成的网络瓶颈,影响到虚拟服务器的网络传输性能。
虚拟化服务的调试与控制
在实现上两节的操作后,服务器虚拟化的过程已经基本完毕,但是为保证企业使用服务器虚拟化架构时效率的最大化,还需要进行资源池及存储的调整。
通过多次实施经验,我们了解道有些服务器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段资源利用率会提升很大,但是其余的大部分时间均保持在低资源利用率。而有些服务器则一直都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资源利用率区域内,波动很小。
为了保证资源利用率波动瞬间很大的服务器在特定时段不会出现数据拥堵,同时不影响其他服务的正常运行;为了保证一直占用较大资源且波动很小的服务器稳定运行。可以在服务器群组中分配几个资源池,将相似的虚拟服务器放入到同一资源池中。
例如某些服务器,服务器整体运行一直保持资源利用率平稳状态,很少产生较大浮的波动,我们可以在虚拟服务器群组中专门设立一个资源池命名为SR1并设置一个合理的上限值(具体上限值的设定根据企业具体办公环境确定),确保在该资源池中的所有虚拟机服务占用的资源均设置了该上限值。这样即使在极特殊情况下服务器资源突然占用很高时,也不会超过预设的上限值,从而就可以保证服务器保持一个平稳状态,而不会占用过多的不必要资源。
而某些验证或邮件服务器多数都在上午上班及中午出现资源利用率高峰时段,如果突然出现资源利用率的高峰,很可能导致虚拟化服务器资源调节功能无法及时为该服务器分配合适资源,造成数据的严重堵塞从而出现网络拥堵等不可预知情况,对企业业务连续性产生很大影响,这时可以建立资源池命名为SR2,设置合理的保留值,保留值的含义是无论服务器是否已闲置或繁忙,均分配服务器相等于保留值的资源进行保存,这样就确保了如果资源突然紧张ESX无法及时将资源分配到该虚拟服务器造成网络拥堵等问题。将这种资源利用率波动较大的服务器放入至该资源池中,即可合理避免该数据丢失的问题。
对于有些服务占用资源一直均较大,且资源波动较大的服务,则可以设置资源池命名为SR3,将SR3的共享值设置为“高”,这样无论在该资源池的服务器如何改变资源利用率,均可以分配到较高的资源,这样就确保了该服务器的正常运行。

数据同步
数据备份是保护数据可用性的最后一道防线。出色的备份战略将使IT主管在其它系统要素失效时维持正常系统运作。目前灾难恢复仍是备份操作的主要目的。虽然基于磁盘的数据镜像和拷贝功能具有性能优势,但由于应用与用户操作错误经常造成数据损坏,多数IT机构仍旧倾向于使用基于磁带的备份。此外,为满足管理要求而进行的长期存档将继续依赖于磁带库等离线存储设备。目前存在的备份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Inmage同步备份
为实现虚拟机应用服务与物理机应用服务同步,可采取Inmage工具进行。

使用Inmage的一健式应用恢复功能,实现端对端的应用级容灾的系统切换。包括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等。
切换操作支持Failover 和Failback 两种。Failover 是指生产系统发生灾难后,容灾系统接管整个生产系统的应用和数据。Failback 是指当生产系统发生灾难或误操作后,容灾系统将数据按指定的恢复点恢复回生产系统。
CDP是一种数据的连续时间点的保护技术,其根本作用是能在故障瞬间完成任何时间点的故障恢复,达到业务的快速连续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备份中低恢复能力和非精细时间策略(如按照天的备份)的先天弱点。
由于Inmage 的CX 服务器可以支持一对多的传输技术,因此Inmage 可以提供本地CDP 加远程容灾同时进行。
Inmage 可以提供基于策略的广域网带宽管理,它可以给不同应用分配不同比例的带宽,例如给Oracle 分配60%,给SQL server 分配30%,给Exchange 分配10%等等。可以在您有限的广域网带宽资源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保证关键应用的容灾需求。
镜像级别同步备份
将物理服务器的系统数据和应用数据分成两部分,分别备份成为Acronis或Symentec镜像文件并通过FTP方式传输至远程灾难备份中心。过PlateSpin Convert工具将镜像文件转化为虚拟服务器可用服务。

一旦数据出现丢失或物理服务器宕机,容灾备份系统会自动启动远程虚拟服务器,保证广发银行的业务可以继续进行。
小结
总之,灾难备份计划要求有周详的事前准备,尤其是灾难所引起的对业务的冲击程度的分析并相应制定灾难后的恢复策略,配合目前最新的信息技术的可行技术,提出最佳的恢复方案。在系统备份计划建立以后,还必须在事前反复测试,并随时调整、加以改进,完整的系统恢复方案才得以建立。

方案总结
广发银行进行虚拟化实施项目,能够为广发银行未来继续进行实施虚拟化项目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并能在未来帮助广发银行获得更大的IT资源提升。能够极大体现虚拟化对客户的影响,具体体现有:
节省测试和新服务部署成本:利用虚拟化架构可以帮助广发银行快速建立虚拟机,随时部署新的应用及服务而不需要单独购买新的物理机。同时,快捷的虚拟机建立方式更可令广发银行IT部门节省大量的测试物理机成本而随时进行程序测试,服务测试等。测试完毕后只需要删除虚拟机,虚拟机占用的资源会自动恢复到资源池中,不影响服务期内其他虚拟机的任何正常应用。
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在一台服务器上运行多个服务器环境,客户可有效地实现硬件资源的归集共享,并且可灵活地实现计算资源的重用以及系统环境计算资源的动态分配。
提高可管理性:通过VMware VirtualCenter可实现服务器环境创建、配置、资源管理和工作负荷管理的集中化与简单化。
简化部署:借助于模板,系统管理员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即可部署出新的、与硬件无关的标准化服务器虚拟机,并且可在部署过程中使用更多的自动化操作。
降低成本:虚拟化基础设施可实现服务器计算资源的集中化以及服务器硬件的标准化,这样企业不仅降低服务器支持的复杂度,并且缩减了服务器支持成本。更高的灵活性:用户可从一台客户机访问多个服务器环境。管理员瞬间即可对那些当前未处于使用状态的服务器环境完成删除操作,并且从中回收的资源马上就能得到重用。
提高数据保护能力:管理员可采用现有的数据中心备份过程来确保可靠的服务器备份。虚拟机的硬件无关性大幅度简化了系统恢复。而且所有数据都驻留在数据中心,这样数据安全保障也得到了简化。
保障业务连续性:虚拟化架构中的DRS功能可以自动检测服务器中虚拟机资源使用情况

❼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恢复金本位制是否可行

我倒
无非是可能和不可能
贸易流通由于纸币的出现已经彻底的分散化和大众化
我个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金流通制度弊端太大
长远来看货币制度中的纸币制度还是最好的

❽ 在国际货币制度中有哪些问题值得探讨

国际货币制度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存在的问题:
金融危机不断爆发
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不断。自20年代危机之后,又先后爆发过英镑危机、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南美金融危机、东南亚危机、俄罗斯危机等。据不完全统计,在1980—1997年的17年中,181个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中 133个先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货币危机。

国际储备供求矛盾加剧
国际货币制度决定国际储备体系,国际储备制度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之一。在现行国际多元货币体系下,一国的储备资 产由货币性黄金、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 IMF的储备头寸所 组成的,其中特别提款权、储备头寸是IMF根据各国份额予以分 配的,一国无法主动增加其持有额。另外一国持有的黄金量也是 相对固定的。因此外汇是一国增加国际储备的主要手段。

不公平占有
在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下,一国货币的发行,每新增 1 单位货 币,本文指不可兑信用货币-,货币发行者都能无偿获得 1 货币单 位所对应的价值,因此有“货币发行收入”之说。货币发行收入是 对社会,或者说对市场欠下一笔债务而获得的。货币当局作为货 币发行者,名义上也承认这笔债务,并登录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上。但从总趋势看,货币流通量是只增不减的,再加上发行的是不 可兑信用货币,所以货币发行所欠的债务,实际上是一笔不用偿 还的债务,货币发行收入就成为实实在在的收入了。在经济生活 中如果这部分货币发行收入取之于全社会却只由一部分人占用, 又不用偿还,那么这种货币制度就是一种不公平的货币制度。

汇率体系弊端
在国际货币多元化背景下,各种货币兑换比例及其变动,对一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有巨大影响。由于货币符号作为货币的本 体,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无法自然固定。而一些小国和地区抗外来冲击的能力较弱,为了保持自身的经济稳定需要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在现实条件下只能采取人为固定的方法——— 钉住汇率制 度。钉住汇率制度有利于本国货币的稳定、治理国内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关系,也有利于提高一些经济实 力不强的国家的货币的信誉和地位,但是,钉住汇率制度会导致 一国经济政策失去独立性。

❾ 简述虚拟化技术的产生背景和概念。(不超过100个字)

虚拟化技术是将一台计算机虚拟为多台逻辑计算机。在一台计算机上同时运行多个逻辑计算机,每个逻辑计算机可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虚拟化是云计算的重要支撑技术。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通过虚拟化,可以将应用程序和数据在不同层次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给客户,为使用者和开发者提供便利的虚拟化过程,为资源带来了灵活性,从而改善IT运维和减少成本支出。

热点内容
乐高60186挖矿车 发布:2024-11-15 21:43:43 浏览:931
usdt钱包js 发布:2024-11-15 21:25:55 浏览:708
开源矿池软件 发布:2024-11-15 20:28:34 浏览:49
ipfs区块链是陷阱吗 发布:2024-11-15 20:28:33 浏览:972
快乐生肖区块链 发布:2024-11-15 20:27:36 浏览:792
战旗矿机价格 发布:2024-11-15 20:25:54 浏览:524
偷电34万度挖btc 发布:2024-11-15 20:14:09 浏览:759
圆石的一键挖矿指令 发布:2024-11-15 19:52:08 浏览:936
比特币趋势怎么判断 发布:2024-11-15 19:42:05 浏览:344
航海世纪挖矿去拿挖 发布:2024-11-15 19:39:19 浏览: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