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矿机知识 » nvc币矿池

nvc币矿池

发布时间: 2022-08-26 18:46:00

❶ 在沟通中nvc四要素分别能起到什么作用

剩余价值:除去工资,由工人劳动获得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叫做剩余价值。比如工人劳动获得的劳动产品的价值为10美元,而该工人每制造一件产品只获得了4美元,则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就是6美元。
一、从生产力概念角度分析

生产力就是劳动者用一定的劳动手段改造劳动对象的能力。生产力包括劳动力、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劳动手段与劳动对象的统一就是生产资料,因此,生产力就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产生的能力。生产劳动过程是劳动力与物的结合过程,也是商品价值形成的过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不可分割,脱离劳动力的生产资料与脱离生产资料的劳动都不是现实的生产力,都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劳动过程,不能创造和形成商品价值。
生产力三要素可抽象为人与物、劳动与资本两要素。两者之间存在以下三个关系:
其一,逻辑关系。从逻辑上讲,劳动过程作为人与物的结合过程,人虽离不开物,物也离不开人,人与物作为劳动过程中两要素不可分割,同等重要。
其二,哲学关系。马克思主义传统理论认为,在生产力的两因素中,人(劳动力)是最关键的因素,决定性的因素,因为人有能动性、创造性,劳动就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最突出表现,人创造物,而不是物创造人。物是被动的,是非决定性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人的能动性的发挥,人的劳动力的使用,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在一定的物质前提下,凭借一定的物质手段,对物质对象的一种改造,并且在这改造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包括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其三,价值关系,就是从阶级的角度对人与物关系的判断。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优先于物,劳动优先于资本,而资本主义现实却相反,人创造物,物统治人,劳动创造资本,资本主导劳动,得出人的异化、劳动异化、社会异化的结论。
以上三种关系,均属于理性的分析,但理性的分析毕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结合人与物、劳动与资本关系的历史演变作历史的分析。
劳动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在写《哥达纲领批判》中批驳了“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的提法。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劳动只有与生产资料(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相结合,劳动有凝结的物质对象,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才能生产出商品和财物。既然劳动过程是劳动力同其他生产要素的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有分配其劳动成果的权利。劳资双方都有分配其成果,而不能独占全部成果。
任何价值的创造,都离不开生产要素。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抽象劳动必须凝结在商品之中,而要凝结在商品的物之中,就离不开生产商品的物的条件,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等等。任何劳动过程都不能是脱离物的劳动过程,任何劳动时间都不能归结为脱离物的空洞的劳动时间。任何劳动不可能从无中创造有,必须借助其他物的因素。

二、从生产要素角度分析

生产要素随着生产现代化进程进步而不断增加新内容,并显示出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传统农业社会,生产要素结构是劳动力——土地;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要素结构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在工业社会后期,生产要素结构是劳动力——土地——资本——管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和信息时代,生产要素的结构是劳动力——土地——资本——管理——技术——信息——知识。随着生产力的继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生产要素进入劳动生产领域。而新的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和形成的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新的专利、一个新的技术、一个新的工艺、一个新的创意都会使价值创造成倍增长。从广义的生产要素结构来看,劳动力本身也是一个生产要素。在工业化社会后期,劳动力已演化成人力资本,接受不同层次教育,具有不同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劳动力在创造价值过程中也发挥出各自不同的作用。总而言之,从理论上说,我们可以不承认劳动以外的资本及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创造价值,但却不能否认它们是价值生产的必要条件,在价值创造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其中技术、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在价值量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在不断提高,因而它们在价值量的分配中应当得到相应的份额。另一方面,劳动之外的资本和生产要素与劳动本身一样,也是使用价值或财富创造的源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构成要素。社会财富的创造是各种生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离开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的作用,劳动本身并不能创造使用价值,从而也不能创造价值。当前,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存在,使各种要素的投入者要根据对要素的产权参与对生产结果的分配,这是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的对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应回报,也是社会生产正常进行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只要价值分配的方式不是阻碍而是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表明对分配的政策规定和调节是合理的。
马克思虽然批判萨伊关于劳动、资本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的生产要素价值论,但并没有否定萨伊的生产要素分配的一定合理性。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当代国外主流经济学家,也没有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在伦理上会是合理的,是不需要调节的,他们在论证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方面,还是比较强调人的劳动贡献。
学术界关于此问题争论的核心是劳动创造价值,生产要素转移价值,创造和转移成为一个焦点。其中,劳动与资本共同创造价值就成为这个争论的折中主义观点。主张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是为了强调劳动正义,劳动者主体地位,劳动者解放,反对劳动异化,反对资本剥削。而主张价值转移的观点则强调资本和生产要素是劳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劳动并不具备在脱离物的条件下创造价值的能力,劳动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主张劳动与资本、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观点则强调劳资双方和其他要素所有者都有权获得剩余价值分配的权利,按劳分配与按资本要素分配并行不悖,各有所获。
价值创造、价值转移、价值共同创造三者之间纠缠不休,各有依据,难有定论。难道这三种观点的针锋相对到了没有任何调和的余地吗?难道这三种观点的争论就是捍卫还是篡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的大是大非问题?难道这三种观点的争论就是要资本主义还是要社会主义的立场问题吗?其实,争论并非如此严重,问题的产生在于争论各方很大程度受到意识形态的干扰、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的理解以及在时空转换过程中一个对社会新的经济现象新问题的困惑。联系到争议的时代背景,我们就很容易看到其争论的实践意义。二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形成了当代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格局,使传统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理论受到冲击,按要素分配成为一种无法摆脱的选择。要引进外资,鼓励私营企业发展,就必须承认资本的合法性,资本获取剩余价值的合理性,除非还固守单一公有制。如何在理论上协调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就需要我们寻找理论根据。从广义上的生产要素论看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并不矛盾。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由劳动力(人力资本)、货币资本、土地资本、风险资本、科技专利、管理知识等组成。这些要素凭借其所有权都有获取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剩余价值的权利。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列主义研究中心)

热点内容
比特币矿机整机算力 发布:2024-11-20 16:19:08 浏览:858
幽暗城挖矿在哪学 发布:2024-11-20 16:18:26 浏览:828
区块链购买平台 发布:2024-11-20 16:16:53 浏览:941
facebook发布第一款元宇宙游戏 发布:2024-11-20 16:11:26 浏览:87
矿机可以不同显卡混搭 发布:2024-11-20 16:00:00 浏览:493
中国比特币汇款的手续费 发布:2024-11-20 15:27:54 浏览:518
华为区块链供应链融资 发布:2024-11-20 15:22:56 浏览:304
eth价格下跌了吗 发布:2024-11-20 15:04:14 浏览:317
比特币挖矿机发展 发布:2024-11-20 14:59:47 浏览:211
魔兽冲挖矿 发布:2024-11-20 14:53:11 浏览: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