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矿机知识 » 后矿化池

后矿化池

发布时间: 2021-10-06 08:55:50

⑴ 河南汲县大池山重晶石矿床

一、矿床概况

1.矿床名称

河南汲县大池山重晶石矿床。

2.地理位置及中心点经纬度坐标

汲县(卫辉市)大池山重晶石矿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大池山乡境内,北起靳庄,南至南江沟,西起花园,南至前龙卧,面积约28km2,矿区交通便利,东南距汲县火车站约35km,有公路相通。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7′57″,北纬35°36′17″。

3.矿床类型、矿种、资源储量、规模、品位、勘查程度、开发情况

该矿床属层控(内生)型重晶石矿床,矿体赋存于下奥陶统白云岩中,普查在本区地表共发现重晶石脉17条,矿体长一般50~160m,最长550m,矿体厚度0.29~1.56m,一般小于1m,矿体延深一般25~50m,最大延深大于180m,平均品位40.40%,为小型矿。

4.所属Ⅲ,Ⅳ级成矿区带

ⅢBa-4太行成矿带(III-61-③)。

5.区域成矿条件

本区位于华北地块山西台隆南缘的太行山拱断束,属太行-中条重晶石成矿带,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宙赞皇岩群(ArZh),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古生界震旦系(Z)、寒武系

、奥陶系(O)、中生代-新生代地层零星分布,其中古生界面积约90%,重晶石矿呈脉状或透镜状赋存于中上寒武统及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中。矿体的形状和产状严格受岩性和地层控制。赋矿围岩为白云岩和灰岩,围岩蚀变有重晶石化、硅化和方解石化。通常围岩与矿体界限非常清楚。

自太古界古陆形成后,先后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构造隆起与构造盆地相间的构造格局。

区内岩浆活动主要可以分成三期:即太古代岩浆岩的侵入经后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现今的各类片麻岩;燕山期的中性、碱性侵入岩及喜马拉雅期的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和喷出岩。燕山期岩浆活动在预测区主要表现为岩席、岩脉、岩墙等规模较小的中酸性岩浆岩侵入,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主要分布于工作区东部,表现为基性、超基性岩。

二、矿床地质特征

1.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上寒武统和下中奥陶统。矿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不发育,岩层产状较为平缓,基本为一向北东倾斜、倾角为5°~10°的单斜岩层。矿区内的断裂大致可以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的几组。矿区内所见岩浆岩有角闪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另外还有大量石英脉和方解石脉(图4-5)。

图4-5 大池山重晶石矿地质略图

(据段子清等,1981)

1—中上奥陶统马家沟组;2—下中奥陶统马家沟组;3—下奥陶统;4—上寒武统;5—中寒武统;6—下寒武统;7—蓟县系;8—太古界;9—岩体;10—断层;11—地层界线;12—重晶石脉

2.矿床特征

(1)矿体特征

全矿区共有重晶石矿脉17条,矿体呈脉状或薄透镜状赋存于中上寒武统及下奥陶统碳酸盐地层中(图4-6)。矿体规模一般比较小,长度一般50~160m,最长550m,延深一般25~50m,最大延深大于180m,厚度一般小于1m,最厚5.93m。矿体形态常为透镜状,产状近于直立或倾角很陡。矿体的形态和产状严格受地层和岩性控制。

图4-6 大池山重晶石矿地层柱状略图

(据李文炎等,1991)

(2)矿石特征

A.矿物成分

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重晶石、石英,其次为方解石和萤石。此外,含有少量方铅矿、黄铜矿等。重晶石与石英的含量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在矿体厚度明显变小部位和尖灭处,石英含量增高,高达90%,而重晶石脉相对减少,成为重晶石石英脉,在矿体厚度变大部位,石英含量减少而以重晶石为主,此时重晶石含量可达90%~95%。方解石含量在2%左右(如围岩是灰岩时,可达15%~20%),萤石含量1%~3%,不多见。

B.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一般为不等粒镶嵌结构、块状构造,局部有角砾状构造。在矿体尖灭地段,重晶石粒度较小,晶形发育程度差,在矿体中部或厚度较大地段,重晶石结晶粗大,常呈巨大的板状、长条状自形晶粒,晶面直径2~4cm。

C.矿石的化学成分

BaSO4一般30%~35%,最高73.43%,SiO25.54%~23.66%,Al2O30.36%~5.19%;Fe2O30.55%~1.58%;CaF20.02%~0.77%;可溶盐0.02%~0.53%。

据光谱全分析,矿石中微量元素为Pb,Cu,Cr,Ni,Tl,Mn,Sr等,Pb,Cu含量较高。

D.矿石类型

大多数为块状矿石,少数为角砾状矿石。

(3)围岩蚀变

由于矿体呈脉状沿古生界的裂隙充填,故其围岩主要为古生界白云岩和灰岩,围岩蚀变主要为重晶石化、硅化和方解石化,局部围岩有褪色现象,矿化、硅化和方解石化一般呈网脉状充填在矿脉两侧围岩的细小裂隙中,通常矿体与围岩的界线都十分清楚,褪色现象于局部钻孔中可见。

三、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1.成矿物质来源

矿体受下奥陶统层位控制,而该统白云岩即为矿源层。Ba元素在本区围岩中的丰度高达0.2%,成矿物质可能来自围岩。是由渗流热卤水流经围岩把Ba2+,[SO4]2-,Ca2+,[CO3]2-及其他金属离子带到裂隙中沉淀而成为矿床。

2.矿床成因

矿区重晶石矿受地层和岩性控制较严,产于下奥陶统硅质白云岩中,为层控(内生)型重晶石矿床。

3.成矿模式

矿区重晶石矿顺构造裂隙明显受地层和岩性控制。据研究认为,早奥陶世燧石白云岩沉积时期,重晶石已形成高本底或矿化层,是燕山运动岩浆构造作用使地层中钡及有关组分活化就近集中在构造裂隙中富集而成脉状矿床。

图4-7 汲县大池山重晶石矿成矿模式图

(据河南省重晶石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2012)

1—页岩;2—白云岩;3—泥质白云岩;4—鲕状白云岩;5—含Ba灰岩;6—裂隙或断层;7—重石矿脉

本矿区虽见有火成岩,经查明与重晶石矿体的形成无直接关系;虽有震旦系安山岩,但喷发早,不可能再生成热液;本区重晶石矿床的特点是极严格地控制在一定的层位内,赋矿构造也受层位所控制,层控现象是极为明显的。

通过成矿条件分析与成矿机制分析,建立了典型矿床成矿模式(图4-7)。

⑵ 盆地流体系统与区域VMS矿化

前人的大量研究表明,由于始于早中寒武世的大陆裂谷作用,在NW向展布的大陆裂谷带东段的白银地区,发育了两个重要的海相火山岩区,分别以北东侧的庙庙山和南西侧的黑石山为中心,形成了两个以酸性火山杂岩体为主的海底火山穹隆,形成水下高地(图3-22)。进入早、中奥陶世,随着裂谷作用喷发大量海相基性熔岩,不整合覆盖于酸性火山杂岩体之上(图3-22)。基于详细的岩相填图和遥感影像分析,庙庙山海底火山穹隆呈现出异常复杂的古火山机构轮廓(图3-22)。据此,彭礼贵等(1995)在该火山机构中识别出两大古火山口,即折腰山大型古火山口和铜-拉大型古火山口。它们位于NW向与NE向两组断裂的交汇处,主要受NW向裂谷基底同火山断裂控制(图3-23)。以古火山口为中心,长英质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火山熔岩和凝灰岩依次呈不规则环状相变。石英钠长斑岩体沿环状断裂侵位,绕火山口分布。长英质熔岩沿火山口侵出,形成熔岩穹丘,从而显示以火山口为中心的环状遥感影像。

裂谷基底的NW向同火山断裂和异常复杂的火山机构,控制了古海底热水流体系统的发育,后者不仅形成了一系列NW向排布的蚀变岩筒,而且造就了一系列海底喷流块状硫化物矿床(图3-23)。这些蚀变岩筒平面上均呈NW向延展,反映热水流体系统受NW向同火山断裂控制,蚀变岩筒主要集中于折腰山和铜-拉大型古火山口附近,表明热水流体主要沿袭导致岩浆喷发的古火山口回流排泄。这些海底热水流体可能被火山区下部的岩浆房加热,并受驱动而发生对流循环。

在白银矿区,分别以蚀变岩筒为中心,形成了5个不同规模的VMS矿床(邬介人等,1994)。这些VMS矿床虽然具有类似或相近的含矿层位和岩性,但具有明显不同的矿床式样和金属组合。按金属组合和矿床形态,分两种类型,即筒式矿床和席式矿床。筒式矿床以折腰山大型铜矿床为代表,主矿体形成于海底之下的蚀变岩筒之内,产出于石英角斑凝灰岩和熔岩中,显示明显的垂向分带,自下而上,由含Cu石英脉带、石英-黄铜矿脉带,经块状黄铁矿和含Cu黄铁矿向块状富Pb-Zn矿递变。金属组合为Cu型或Cu-Zn型,Pb含量不高,Au、Ag含量偏低。席式矿床以小铁山大型多金属矿床为代表,主矿体形成于古海底火山岩系顶部,呈块状硫化物矿席或透镜体产出,边部渐变为浸染状矿化晕。没有发现该矿床的根部带——即热水补给通道内的脉状-网脉状矿带,推测有两种可能:其一为远距离迁移堆积的流体池直接沉积成矿;其二是构造作用使其与根部带错位。若第二种可能属实,铜厂沟筒式铜矿很可能是小铁山矿床的根部带。席式矿床的金属组合为Zn-Pb-Cu型,含Au富Ag。

图3-23甘肃白银矿田蚀变岩筒的空间分布(据甘肃冶金三队,1967,修编)

总之,区域蚀变分布和VMS矿床的空间结构特征表明,白银矿区的海底热水流体系统是一个以海底火山穹隆为中心的复杂对流循环系统,在此系统中,两组断裂交汇点控制了多个热水流体的汇流排泄,形成了一系列喷流-沉积硫化物矿床。

⑶ 成矿期次及矿化阶段

尚家庄钼矿床成矿作用可分为热液期和氧化期,矿床的形成主要在中高温热液期,表生氧化期为钼成矿后的改造期。成矿期间,热液本身的演化和交代作用,构造的不断活动,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构造热液期。在构造热液期内,成矿是多阶段的,根据热液脉体的穿切关系,将热液成矿期初步划分为石英-辉钼矿、石英-黄铜矿-辉钼矿、石英-黄铁矿三个成矿阶段。

(1)石英-辉钼矿阶段

岩浆结晶晚期,分异出的高中温热液沿裂隙构造交代形成辉钼矿石英脉。矿脉与围岩界线不清,中间常有细小钾长石化带、黑云母化带。矿物组合以钾长石、黑云母、脉状石英、辉钼矿、黄铁矿、磁黄铁矿为主,为高温矿物组合,推测成矿温度为400~600℃。

(2)石英-黄铜矿-辉钼矿阶段

岩浆完全结晶收缩后,聚集大量含矿热液沿构造裂隙或破碎带充填交代成矿。该阶段形成的矿体倾角较缓,规模较大,矿脉与围岩界线清楚。蚀变以硅化为主,次为绢云母化。矿物组合以脉状硅化石英、绢云母、辉钼矿、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为主,为中温矿物组合,推测成矿温度为200~400℃。

(3)石英-黄铁矿阶段

主要矿质沉淀后,残余热液沿构造裂隙充填沉淀形成黄铁矿石英脉,无明显的铜钼矿化。该阶段形成的黄铁矿晶形较差,但常见放射状集合体分布于石英脉壁。矿物组合以晶形完好的石英(常以晶簇出现)、绿泥石、方解石、黄铁矿、白铁矿为主,为低温矿物组合,推测成矿温度为50~200℃。

⑷ 钛金属离子探测器矿化后用什么可消磁

他再说李斯,他能尽快化妆,应该是有一些可消磁正经的搞进去,他们手速认为这个省份划分成不同的。

⑸ 蚀变分带和矿化的几点说明

多宝山矿床具有斑岩铜矿床典型的蚀变分带和比较明显的矿化分带。由矿床中心向外蚀变带依次出露有钾化带、绢云母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由主矿体中心向外,中心部分以斑铜矿为主,向两侧以黄铜矿为主,矿体外面分布有黄铁矿,与黄铁矿一起和在其外面分布有闪锌矿化。

1.对于环状蚀变分带的说明

矿区内几期主要热流体活动都与岩浆活动有关,因此,有必要从岩浆活动入手来探讨热液活动。

在矿床主矿带两侧,花岗闪长岩内含有大量围岩的张性构造角砾,说明这是一条张性构造通道。就在这条狭长的北西向通道两侧,花岗闪长岩体内出现了一条似斑状结构的条带,多宝山矿床及其东南的铜山矿床都位于这条似斑状岩相带内。与花岗闪长岩岩浆活动伴生的蚀变虽有其他一些类型,但主要蚀变是岩浆期后的青磐岩化,它占据了花岗闪长岩体的全部和少部分外接触带。

花岗闪长斑岩体如上所述位于北西向通道和似斑状相带内,与其紧密伴生的为钾化带,环绕着钾化带有绢云母化带,它们都位于似斑状相带内。

从多宝山的情况看来,因为这几期岩浆活动和热流体活动基本上都是沿着同一个北西向构造带上来。这样,前后几期热流体活动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典型的环状蚀变分带。

根据多宝山矿区的情况,可以认为在斑岩矿床的生成过程中,如果岩浆热流体活动中心基本保持不变,亦即大致在同一地点作继承性的构造活动,而各期次的热流体分布范围有扩有缩时,一般情况下应当形成环状分带。如果活动中心改变时,蚀变分带就可能变成其他一些形态。世界上许多斑岩铜矿床都具有环状分带或似环状分带,表明了在斑岩矿床的形成过程中,矿床的岩浆热流体活动中心一般情况下往往保持不变或位移不大。

2.对于矿化的说明

多宝山矿床斑岩岩浆的侵位,黑云母化和与其伴生的铜矿化基本上是同时进行的,而且延续时间较长。斑岩岩浆与钾化期流体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和空时上的紧密共生,充分说明了多宝山矿床与岩浆之间的成因关系。

根据流体包裹体提供的数据,钾化期间,从岩浆房溢出的高温高压高盐度热流体进入围岩时,由于压力变化大,或发生突降,使热流体温度迅速降低,从而导致了铜等配合物的分解和硫的还原,造成了生成硫化物的有利环境。

钾化,特别是其中的黑云母化带伴生的铜矿化,在不少斑岩铜矿床中,如潘古纳和宾厄姆铜矿床,已经构成了铜矿体。在一些含有绢云母化带的斑岩铜矿床内,也同样要有钾化带,只不过是由于后期的叠加改造使钾化带不易辨认而已。如果铜矿床的成矿物质不是来自岩浆房,而是天水活动形成的,则不应称为斑岩铜矿床。

在多宝山矿床黑云母化带内,一般情况下含铜量只有1000×10-6~2000×10-6,有时也可构成小型铜矿体。在矿床内构成工业矿体的地段通过对早期蚀变岩石恢复后,原来都属黑云母化带。可见与黑云母化带伴生的铜矿化是不可缺少的,应当作为基础矿化。以后铜的富集与贫化都是在含铜的黑云母化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形成黑云母化带本身已经构成了成矿的重要条件,以后发生的几期流体活动有的使铜迁移富集,有的使铜迁移贫化,在多宝山矿床内,硅化、青磐岩化、更长花岗岩的热变质和风化淋滤都造成了铜的贫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等则可以造成铜的富集。总之在含铜的黑云母化带内,只要有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和由此而引起的流体活动都会或多或少地对铜发生迁移,迁移的结果不是富集,就是贫化。现在铜矿化的空间分布,乃是经过多次热流体对铜等迁移的最终结果。

目前矿床主矿体的所在部位一般说来,既是原来含铜黑云母化带的分布部位,也是强绢云母化带的叠加部位,在此基础上,中间部分又叠加上了碳酸盐化带。这些蚀变带从构造条件着眼,均有利于热流体的聚集,从物理化学条件看,均属于张性低压构造环境,属于碱性还原环境,均有利于含铜硫化物的沉淀。

矿床主矿带的硫化物分带是在黄铁绢英岩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未经改造的黄铁绢英岩化带内,较多的黄铁矿与一定数量的黄铜矿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此带内。经过后来多次流体叠加改造,才形成了目前的硫化物分带格局。

3.多期次热流体叠加的证据

多宝山矿区现在的蚀变带和矿化带是多期次热流体对矿区岩石和矿石进行多次改造的结果。

叠加改造现象不仅表现在几个大蚀变带(青磐岩化带、钾化带和绢云母化带)的相互关系上,也表现在同一蚀变期次不同蚀变阶段生成的矿物上面。甚至还表现在不同蚀变程度的同阶段蚀变岩石上面。

蚀变矿物期次主要是根据矿物的相互交代关系建立起来的。共生矿物是在同一物理化学条件下生成的。譬如,在钾化带内,黑云母与钾长石很难找到它们的先后关系。但是有时一旦钾长石存在,周围的黑云母即行消失,说明两者不一定是共生矿物。斑岩岩浆期和期后一些蚀变矿物之间如钾化期的黑云母、青磐岩化期的绿泥石、绢云母化期的绢云母经常可以找到后者交代前者的现象,当蚀变程度增强时,前期形成的矿物即行消失。

除了蚀变矿物外,多期次热流体的叠加现象也反映在金属硫化物、包裹体的测温、爆裂曲线类型和硫同位素分馏等几个方面。

在残留的钾长石黑云母化亚带内,可以找到与黑云母紧密共生的黄铜矿和斑铜矿,其爆裂温度一般为310~350℃。当遭受绢云母化叠加时,钾化期的硫化物部分以至于近乎全部可被绢云母化期硫化物交代。不过,除了多宝山矿区之外,在一些遭到石英绢云母化强烈叠加的矿区,钾化期生成的硫化物基本上已全被交代和迁移,很少见到残留矿物。如中国德兴矿区的硫化物已全部变成绢云母化期的产物,包裹体爆裂法测温尚未发现高于275℃者。

通过多宝山矿区三条剖面对流体包裹体的系统测温资料,经过整理作图后,不仅可以识别出三期热流体的相互叠加,还可看到后面两期热流体的等温线与矿体产状基本吻合。

在多宝山矿床和主矿体的各个部位,系统地采取了流体包裹体爆裂样品2000个。根据爆裂曲线发现比较单一的蚀变带爆裂曲线类型简单,而主矿体爆裂曲线类型复杂。爆裂曲线类型组合之间的界线,与蚀变带、矿体的产状也很吻合,用上述样品测量爆裂频数,并根据爆裂频数的多寡作图后,等值线的界线与蚀变带和矿体界线也基本吻合。

根据各种硫化物δ34S值作图后,发现主矿体中心、片理化、绢云母化和铜矿化强烈处,δ34S值最低,由中心向外δ34S值逐渐升高,表明δ34S值最低部位,正是热流体的强烈叠加改造部位。而且δ34S的等值线与蚀变带和矿体的界线也基本吻合。

在多宝山矿区,因为存在多期次热流体活动,后期对前期蚀变矿物叠加改造比较轻微,所以不论从宏观上或微观上,直接观察还是间接推测,都能发现在矿床范围内,特别是主矿体所在部位确曾发生过多期次热流体活动。

多宝山矿床叠加改造强度比较轻微,只是相对于其他斑岩铜矿床而言。早期形成的蚀变带一旦被晚期蚀变矿物叠加改造后,不论蚀变矿物、流体包裹体或同位素特征,大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均被改造,残留下来的毕竟是比例不大或寥寥无几。

⑹ 矿化系列

矿化系列是指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矿过程,在时空上有密切联系、成因上有成生关系的一组矿化类型组合。

依据区内矿床地质构造环境、成矿地质作用、成矿物质来源,以及成矿时空上的联系,区内分布的钨、钼、锡、铅锌、银、金、铜矿床可划分岩浆矿化系列、变质热液矿化系列、沉积矿化系列、沉积改造矿化系列及表生矿化系列(表2-1-1)。

表2-1-1 安徽东南地区钨钼锡铅锌银金铜矿化系列表

(一)岩浆矿化系列

岩浆矿化系列是指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矿床。按照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各具一定特色的矿化组合,并以成矿作用和成矿特征为主要依据,又可划分为与晚侏罗世深源高位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钨、钼、金、铜、铅、锌、银亚系列、与早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钼矿化亚系列、与中元古代变质海相火山沉积细碧角斑岩有关的铜矿化亚系列及青白口纪变质火山岩系铜矿化亚系列。

1.与晚侏罗世深源高位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钨、钼、铜、金、铅、锌、银亚系列

主要分布在近东西向祁门-三阳断裂及北东向宁国墩-五城断裂两侧,侵入体受控于绩溪和蓝田古生代盆地滑覆构造及北东向断裂带。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斑岩、斜长花岗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其特点为:①主要物质成分来源于上地幔,部分为下地壳,具浅成和超浅成特征。岩石结构为斑状和细斑状,其中石英斑晶具有结晶后的熔蚀作用特征。②以小岩株(体)产出为主,部分呈脉状,成群成带分布。部分岩体有隐爆特征,如祁门三宝、歙县金谷山、铜尖下等矿床(点)均发育隐爆角砾岩。③侵入体及其周边普遍发育Cu、Au、Pb、Zn、Ag、W 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成矿侵入体往往有地磁异常。④岩石普遍发育硫化物,风化后呈现火烧皮特征。⑤小岩株(体)自身及围岩均发育较强的蚀变,主要为硅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角岩化、黄铁矿化等。与该矿化亚系列有关的矿化类型,主要有岩浆热液型、斑岩型、矽卡岩型,如东源钨钼矿、三宝铜铅锌矿、逍遥钨矿、际下钨矿、乌溪金多金属等矿床。

2.早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钼矿化亚系列

主要分布在太平褶断带及宁国墩-五城断裂北东段和榔桥-里东坑断裂两侧。侵入体一般呈岩基、岩株、岩枝产出。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岩石为中粗粒结构、似斑状结构,斑杂状结构。岩浆分异演化作用特征明显,使其相关的W、Sn、Mo、Bi、Be等元素在演化中得以富集,从而形成岩浆热液型钨、锡、钼矿床。如西坞口、古门坑花岗斑岩,似斑状花岗岩中钨、锡、钼矿床。

3.中元古代变质细碧角斑岩铜矿化亚系列

主要分布在白际岭岛弧带北侧及祁门-三阳断裂南侧。含铜岩系为中元古代西村岩组细碧角斑岩建造,岩石主要为变细碧岩、辉绿-细碧枕状熔岩、细碧角斑岩及石英角斑岩。矿化多呈条带状(层带状)、浸染状分布。矿化带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韧性剪切带控制,围岩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透闪石化、阳起石化、硅化等,如歙县水竹坑、大备坑及休宁黄土岭等铜矿床(点)。

4.青白口纪变质中基性火山岩系铜矿化亚系列

主要分布在障公山隆起区北缘及祁门三阳断裂北侧的历口构造区内,铜矿化产于青白口纪变质火山岩系中,变质火山岩系为青白口纪铺岭组和井潭组。铺岭组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玄武质凝灰岩、玄武安山质凝灰岩组成,岩石具致密块状和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发育;井潭组为安山岩、英安岩、流纹斑岩及流纹质凝灰岩,如祁门宕里、壁坑和太平上戴等铜矿点,铜矿化多受裂隙和火山角砾构造控制,矿石品位为中贫。围岩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钠长石化、绢云母化。该矿化亚系列的已知产地一般为矿点,勘查研究程度较低,研究资料较少,本书仅作一般性叙述。

(二)变质热液矿化系列

这类矿化系列形成机理尚未查明,但作者认为,成矿物质的火山-沉积岩,在区域变质和强烈剪切作用下,流体相分离是剪切带成矿流体的普遍特征,这种特征反映了剪切带对成矿作用最基本的控制(池国强,1994)。流体相分离一般发生在流体压力突降之处,而剪切带的扩张空间把成矿流体吸入,并成为成矿物质沉淀场所。

安徽东南地区这类矿化系列,多为金和金多金属矿,主要产于白际岭岛弧区青白口纪浅变质岩系内,受韧性剪切带及其上脆性破碎带控制。研究资料表明,强变形带是变质成矿流体形成和带出的主要源区,而其中弱变形区及与主剪切带相关的次级剪切带和裂隙是金的储集区。韧性剪切带中的金主要来源于火山碎屑-沉积岩,部分来源于火山岩。金矿富集经历碰撞造山-韧性剪切,岩层发生强烈的构造置换和化学置换,金矿物质流体经过迁移沉淀,从而形成含金石英脉和含金糜棱岩,尤其在次级剪切带的膨大处和产状变化处更有利金矿物质富集,部分区段又经过岩浆侵入活动,使金物质带入并就位于岩体(脉)的顶部和两侧破碎带中,形成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三)沉积矿化系列

安徽东南地区沉积矿化系列主要产于早震旦世和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及中生代陆相红色沉积岩系内,可分海相沉积黑色岩系银、钒、钼矿化亚系列和陆源碎屑沉积铜、金矿化亚系列,以前者分布较为广泛。

(1)海相沉积黑色岩系银、钒、钼矿化亚系列。主要产于早震旦世蓝田组及早寒武世荷塘组和黄柏岭组黑色地层中。矿化广泛分布在东至-石台-黄山以东和黟县一带,大体呈近东西向分布;另一片矿化区分布在歙县北东-绩溪杨溪-宁国东南部,大体呈北东向分布。黑色岩系为一套浅海相硅质-炭质-粘土岩组合和粘土岩-碳酸盐岩组合,如西坑、留杯荡等矿床。

(2)陆源碎屑沉积铜、金矿化亚系列。主要分布于中生代陆相红色沉积盆地内,含矿岩系为早侏罗世月潭组和早白垩世徽州组红色地层。月潭组主要为石英砂岩、炭质页岩、凝灰质粉砂岩;徽州组主要为棕灰色块状砾岩、紫红色厚层钙质砂岩、砂岩互层,铜矿化一般较弱,目前尚未发现理想矿化富集地段,如休宁莲花尖、月潭金矿及桂林铜矿点。

(四)沉积-改造矿化系列

该矿化系列是指矿化先期同生沉积后,经岩浆热作用改造富集成矿。区内沉积改造矿化系列为海相同生沉积矿化,后经岩浆热液作用富集形成的银铅锌矿床(点),如西坑、留杯荡银铅锌矿床。矿体产于震旦纪蓝田组、寒武纪荷塘组中。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并有花岗闪长岩体(枝)分布。矿化特征显示,银铅锌矿床是在海相沉积基础上经过岩浆热源改造富集而成的。

(五)表生矿化系列

该矿化系列是指风化、破碎、溶蚀等外力作用影响下,经过搬运、堆积或残积形成的砂金矿、残坡积金矿,如休宁县月潭砂金矿、莲花尖金矿点等,一般规模小。

⑺ 矿化分带

据对目前已知的48处铂族元素矿产地的统计,我国西南部地区绝大多数的铂族元素矿床、矿点集中在云南、四川交界处的康滇地轴中心部位,但规模最大的杨柳坪和金宝山位于扬子地台的西部边缘。

无论是前寒武纪的矿床还是显生宙的铂族元素矿床,均表现出与基性超基性岩的密切相关性,即使是大岩子式的热液型矿床和三大湾式的喷气沉积矿床,也在空间上表现出与基性-超基性岩岩体或岩脉的空间相关性。因此,基性-超基性岩的分布在宏观上反映了铂族元素矿床的空间分布。总体上看,我国西南部地区基性-超基性岩虽然出露面积都不是很大,以至于在小比例尺图上难以体现(图7-1),但分布极其广泛。据不完全统计

傅德明,四川铂族元素(PGE)矿产勘查总结.2001.10,第80页,仅四川省就有基性-超基性岩群112个,包括1052个单岩体,出露总面积约640.68km2,其中超基性岩体643个、基性超基性杂岩体72个、基性岩体327个。它们在空间上主要受区域性深大带控制,并具线状分布特征,由西向东可划分如下基性-超基性岩带:①金沙江岩带;②德格-乡城岩带;③甘孜-理塘岩带;④炉霍-道孚岩带;⑤康滇岩带;⑥龙门山岩带;⑦米仓山岩带。

不同矿带的岩浆岩形成于不同的时代。其中,晋宁期基性-超基性岩主要分布于康滇岩带、龙门山岩带和米仓山岩带,其中的层状基性-超基性杂岩主要见于康滇岩带,具铬铁矿化,产石棉;似环状中-基性杂岩见于龙门山岩带,产磁铁矿;碱性基性-超基性岩见于米仓山岩带,伴有钛磁铁矿、霞石铝矿及钾长石等矿产;铜、镍、铂族元素矿产主要与中小型超基性岩体有关,见于龙门山岩带(白铜尖子)及康滇岩带(冷水箐)。海西期基性超基性岩集中分布于康滇岩带及金沙江岩带,前者多属铁质,产有大型钒钛磁铁矿及铜、镍、铂族元素矿;后者属镁质、超镁质,具铬铁矿化,亦伴铂族元素矿化并具品位较高而规模极小的特点。印支期的基性-超基性岩分布于金沙江岩带、德格-乡城岩带及甘孜-理塘岩带中,规模小、数量多,其中金沙江岩带、德格-乡城岩带部分岩体具超镁质特征,有铬铁矿化,而甘孜理塘岩带的超基性岩仅具石棉及磁铁矿化。总体上,四川的铂族元素矿产主要集中产于康滇岩带,云南的铂族元素矿床比较多但也以康滇地轴区分布最广。因此,攀西地区、尤其是攀西地区的古生代层状基性-超基性岩杂岩体是目前铂族元素找矿的主要目标。

图7-1 扬子地台西南缘铂族元素矿床分布图

1.晋宁期陆缘花岗岩地体中的基性-超基性镁铁质杂岩及铂族元素矿化

此类基性-超基性镁铁质杂岩体沿扬子克拉通边缘与松潘-甘孜造山带、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位产出,分布于广元-北川-宝兴、康定-石棉-西昌-攀枝花一带。主要呈残留体产于前震旦纪陆缘花岗岩地体内,或岩脉、岩株状侵位于中元古代地层中;受前震旦纪基底杂岩控制,断续分布。

(1)广元-旺苍岩带

岩带位于广元以东、南江-旺苍一带,岩体主要侵位于元古宙地层中,分布于长约80km(向东进入陕西汉南地区)、宽30km的范围内,四川境内主要有玉泉、英萃、春树坪等岩体,规模一般较小(汉南有望江山岩体、城山-毕机沟等岩体)。岩石有辉石岩、二辉橄榄岩及角闪橄榄岩等,具明显的结晶分异现象,发育韵律层结构,超镁铁质岩石主要产于岩体下部,是比较典型的层状基性-超基性镁铁质岩体;成岩年龄为中元古代(望江山岩体为1121Ma)。在层状基性-超基性镁铁质岩体的超镁铁质岩石中可见有铜镍矿、磁铁矿化等现象,目前尚未开展超镁铁质岩体含铂性的评价工作。

(2)彭灌-宝兴岩带

基性-超基性镁铁质岩体主要分布于茂县-都江堰地区的彭灌杂岩和宝兴-天全地区的宝兴杂岩中,主要岩石有二辉橄榄岩、辉橄岩、辉石-辉长岩及辉长-辉绿岩等。超镁铁质岩(大部分已蚀变成蛇纹岩)主要侵位于中元古代黄水河群变质基性-酸性火山岩-沉积岩地层中,顺层产出,呈脉状、似层状侵位。彭灌地区主要分布于红岩、磨盘、烂泥湾、火麻岩等地。宝兴地区主要有邓池沟、芦山白铜尖子-黄铜尖子超基性镁铁质岩脉群,主要由橄榄岩、蛇纹岩、辉石岩、辉长岩组成,计有数十个岩体。在宝兴县邓池沟、芦山白铜尖子的部分超基性镁铁质岩石中见有铜镍硫化物矿化,并伴有铂族元素矿化显示:Pt+Pd(0.0076~0.181)×10-6。芦山县白铜尖子超镁铁质岩中已发现有Pt+Pd大于边界品位的铜镍铂硫化物矿化体,可进一步工作。

辉石-辉长岩主要在新太古代—元古宙的岩浆杂岩中呈巨大的残留体形式产出,主要有宝兴冷木沟、小鱼溪、邛崃火石溪、芦山大川等岩体,规模普遍较大,一般在几至几十平方公里左右,最大的芦山大川岩体可达150km2。以辉长岩为主,具有细-中-粗晶结构及伟晶结构的粒度分带特征,分异良好,其内部发育有由辉石岩(橄榄岩)辉长岩或细粒辉长岩-粗粒辉长岩,伟晶辉石岩-辉长岩组成的韵律旋回层,条带、叶理构造发育,具层状岩体特征,通常在岩体底部出现超镁铁质的辉石岩、橄榄岩、辉石橄榄岩。该类岩体分布区常有Cr、Ni异常显示,局部地区有铜镍矿化、黄铁矿化、磁铁矿化、铬铁矿化现象。芦山大川岩体已发现黄铁矿化、磁铁矿化及零星的黄铜矿化,平均含Pt 0.005×10-6、Pd 0.0051×10-6,最高含Pt 0.023×10-6、Pd 0.028×10-6,一般在岩体底部的超镁铁质岩石中含量明显较高。

(3)康定-石棉岩带

晋宁期岩体分布零星,有一定规模的岩体不多。康定地区有姑咱、康定瓦斯沟,泸定地区有岚安、红军桥、水井湾、大乌科和小乌科,石棉地区有石棉岩体、大河坝、菜园子岩体群等。岩性主要有二辉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石-辉长岩、苏长辉长岩等,岩石的M/F值多在2~6之间,属铁质系列的超镁铁质岩类,部分岩石可见铬铁矿、钛磁铁矿和少量的铜镍硫化物矿化。岩体主要侵位于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康定群变质基性酸性火山岩-沉积岩中,并且被晋宁晚期的花岗质岩石侵蚀切割,现今一般呈巨大的捕虏体,原始产状已不易恢复。

石棉地区的石棉南北岩体、菜园子岩体群等,主要由纯橄岩和斜辉辉橄岩等组成,部分见有辉石岩、辉长岩。岩石的M/F值多在9以上,属镁质系列的超镁铁质岩类。部分岩体可见石棉、铬铁矿、蛇纹石、滑石矿化。石棉地区大河坝岩体的辉石岩内发现自然铂矿化,铂族元素矿物以自然铂为主。其他矿物有磁铁矿、钛铁矿、黄铁矿及零星的黄铜矿,Pt品位在0.2~3g/t之间,高者可达30~40g/t左右,远景储量达中型以上。

该地区对基性-超基性岩的工作程度普遍较低,但同类型岩体分布广泛,存在一定的找矿潜力。

(4)米易-会理岩带

晋宁期的基性-超基性岩主要出露于米易、攀枝花、会理一带,主要有盐边高家村(冷水箐)、米易垭口、阿七、德昌兴隆和会理下村等岩体。

岩体的围岩主要为中元古代会理群、盐边群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浅变质岩系,基性-超基性岩一般顺层侵位或沿构造侵位,多呈岩盆、岩床或不规则的脉状产出。岩盆、岩床出露面积一般在几至几十平方公里以内;脉状侵入体规模较小,一般小于1km2。主要岩石类型有含长橄榄岩、角闪橄榄岩、单辉-二辉橄榄岩、辉石岩、苏长辉长岩、角闪辉长岩、闪长岩等;大部分岩体具有层状构造和环带状构造,超基性岩一般沿岩体的底部和核部产出,向岩体的上部和边部一般为基性岩。大部分岩体具有铬铁矿、钒钛磁铁矿和铜镍硫化物矿化,在盐边高家村(冷水箐)、米易垭口的部分岩体中形成了具工业价值的铜镍硫化物矿床。

对该地区岩体的含铂性评价工作尚未完全展开,但曾利用以往的地质实物资料作过PGE的分析测试,并且发现了PGE异常及一定的矿化显示。其中以盐边高家村岩体比较系统,据统计,该岩体PGE含量的较高值一般出现在杂岩体各韵律层下部的超基性单元内,平均含量变化于20×10-9~55×10-9之间,最高值分别达261×10-9、82×10-9、84×10-9;而各韵律层上部的基性岩单元,含量基本保持在1.7×10-9~3×10-9之间;显示了超基性岩对于PGE的富集特征。虽然尚未发现有价值的富铂层位,但目前的工作已显示出该岩体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

2.海西期与峨眉地幔柱有关的基性-超基性杂岩及铂族元素矿化

杂岩带沿扬子克拉通边缘与松潘-甘孜造山带、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的丹巴-小金-龙门山三叉裂谷、攀西裂谷和金沙江、甘孜-理塘、鲜水河构造带产出。玄武岩分布范围巨大,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主要侵位于古生代地层中,沿玄武岩分布区和构造带展布。

(1)彭灌-宝兴、天全岩带

海西期玄武岩在本地区分布面积比较大,与玄武岩喷发同期异相的基性-超基性岩在本区分布相对较少且分散,主要有橄榄岩(蛇纹岩)辉石岩、辉长岩及辉长-辉绿岩,一般呈脉状、似层状侵位于古生代地层中。规模一般不大,其中比较大的基性-超基性岩体是天全的岩扁扁杂岩体,在其外围的脉状侵入体中已发现有铜镍铂硫化物矿化体。

天全岩扁扁杂岩体出露于铅厂沟复式背斜的倾伏端,侵位于古生代浅变质地层中,形成一个近环状分布的基性-超基性岩体群。区内已发现近30余个基性-超基性岩体,多呈不规则似层状、透镜体、脉状展布,规模大小不一,岩石类型有二辉橄榄岩、辉石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石-辉长岩及辉长-辉绿岩等。超基性岩体(二辉橄榄岩、辉石橄榄岩、橄榄辉石岩)与基性岩体(辉长岩)具侵入接触关系。目前已在呈透镜体、脉状侵入的基性-超基性岩脉中发现铜镍铂矿化矿体,显示出一定的找矿潜力。

(2)丹巴-康定岩带

该地区海西期基性-超基性岩分布比较广泛,沿丹巴-定康三道桥近120km的范围内分布有大小岩体数十个,其围岩主要是志留系、泥盆系的一套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基性火山岩沉积岩系);基性-超基性岩与区域上二叠系海相玄武岩相伴产出,构成闻名中外的二叠纪大火成岩省的一部分。

丹巴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主要分布于丹巴杨柳坪、石锅棚子、鱼海子一带,岩体出露于该区近似椭圆形穹窿状背斜(穹状构造)的核部和翼部,呈岩盆、岩床或不规则似层状产出,构成近环带状展布的岩体群。主要岩石类型有蛇纹岩、滑石岩、次闪石岩、辉长岩及少量辉绿岩,原岩恢复属斜辉(二辉)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系列。与上覆玄武岩系同源岩浆同期不同阶段的演化产物。目前在杨柳坪、石锅棚子、鱼海子一带的超基性岩中均已发现了不同规模的铜镍铂硫化物矿体,以杨柳坪铂镍矿床规模最大。近年来通过对该地区石锅棚子、鱼海子一带基性-超基性岩进行的铂矿评价工作,已发现了较好的铂族元素矿化显示,证明该地区尚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康定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主要分布于康定城北的二道桥、新兴、五道牛棚一带,岩体顺层侵位于该区志留系、泥盆系的一套陆源碎屑岩-碳酸盐沉积岩系中。主要岩石类型有(二辉)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及少量辉绿岩,上覆有分布广泛的二叠系海相玄武岩。基性-超基性岩的构造地质背景、岩浆演化系列与丹巴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基本一致,只是岩体规模相对较小、分散。已有石棉、磁铁矿等矿化显示,但尚未进行铂族元素矿产的评价工作。

(3)泸定-石棉岩带

该带的基性-超基性岩主要分布于太古宙—元古宙基底杂岩(康定杂岩)西部的古生代地层中,岩体零星分布,规模较小。主要有二辉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石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等。岩石的M/F值多在2~6之间,属铁质系列的超镁铁质岩类,一般呈脉状、似层状侵位于志留系、泥盆系陆源碎屑岩-碳酸盐沉积岩系中,与二叠系海相玄武岩系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部分规模较大的岩体可见成分和结构分带,局部可见铬铁矿、钛磁铁矿和少量的铜镍硫化物等矿化。石棉地区的超基性岩有规模不一的磁铁矿产出,现正小规模开采,未开展过岩体的含铂性评价工作。

(4)冕宁-会理岩带

该地区是四川重要的基性-超基性岩带,沿长约近180km、宽约50~100km的范围内,分布有大小基性-超基性岩体100多个,主要出露于冕宁、攀枝花、米易及会理一带。代表性岩体如冕宁桂花村、攀枝花、白马、红格、太和、米易新街、会理力马河、大崖子等;围岩主要为泥盆系、石炭系、下二叠统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少量为前震旦系基底杂岩(康定杂岩)。岩体与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成岩时代相近。一般呈层状、岩盆、岩床或不规则脉状产出,岩体规模一般较大,出露面积一般在几至几十平方公里以内。主要有单辉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系列和纯橄岩-橄榄岩辉长岩、辉长岩系列。前者相对富铁,具有较典型的层状构造,形成了大型超大型的钒钛磁铁矿,如攀枝花、白马、红格、太和等岩体;后二者含Mg略高,岩体规模较前者小,伴有铜镍、含铂铜镍矿化。

该地区海西期基性-超基性杂岩分布范围广、规模巨大,多呈岩群、岩带分布。通过加大铂矿找矿工作的投入,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相继发现了米易新街大型钒钛磁铁矿型铂族元素矿床、会理大岩子中型岩浆热液型铂族元素矿床及会理清水河、打矿山等一批重要的找矿线索,证明该地区找矿潜力大,是四川省在丹巴以外的又一个重要的PGE富集区,其资源储量可能超过丹巴地区。

⑻ 蚀变和矿化的演化过程(仅限于多宝山矿床)

多宝山矿区的蚀变和矿化是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是多期次热流体叠加、改造的结果,因此,可以按时间顺序,说明它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概括说来,构造活动有时引起了岩浆活动,几次岩浆活动加上多次构造活动,导致多次热流体的活动,于是形成了围岩的蚀变和矿化。

过程概述如下:

(1)受多宝山矿田西侧南北向大断层的拖动,原有的北西向构造被改造成为一条北西向弧形构造带。北西向压扭性弧形构造带构成了多宝山矿田的基本构造格局。约在同时或稍后,地层受到一次广泛的青磐岩化。从青磐岩化化带内铜迁出50%以上。

(2)在张性构造条件下导致花岗闪长岩岩浆的被动侵位。被动侵位的岩浆对围岩有强烈的抽吸作用。其中一部分铜与水和矿化剂一起进入负压岩浆房。

(3)被动侵位的花岗闪长岩发生碎裂,在花岗闪长岩体及其邻近围岩内发生了第二次青磐岩化,围岩经此次青磐岩化后,含铜量再一次降低。其中一部分随水和矿化剂一起进入负压岩浆房。

(4)张性构造和下部岩浆房进一步发展导致花岗闪长斑岩岩浆的被动侵位。与斑岩岩浆侵位的同时,在侵位通道周围发生黑云母化,并伴随着较强的铜矿化。黑云母化带平均含铜量为1000×10-6~2000×10-6

(5)当岩浆房发展到晚期,岩浆房H2O逐渐增多,压力增大,引起爆破,使花岗闪长斑岩发生碎裂。以碎裂花岗闪长斑岩为通道由下面上来的岩浆后期流体发生钾长石化和石英化。热流体从钾、硅化带内迁走部分铜,使石英钾长石化带的平均含铜量只有300×10-6左右。

(6)在碎裂的斑岩处发生强石英化形成石英核,并伴随有钼矿化,平均含钼大于200×10-6

(7)稍后在黑云母化带的外围再次发生青磐岩化,遭受青磐岩化叠加改造的黑云母化带,铜再次迁出。

(8)北西向弧形构造带的强烈活动生成了雁行状右列的片理化带。

(9)在片理化带上,发生主期绢云母化。在绢云母化叠加改造的黑云母化带内,铜得到明显富集。一般含铜2000×10-6~8000×10-6

(10)北西向、北西西向和北东向、北北东向构造在空间上发生交会。

(11)几组构造在时间上发生多次交替活动。

(12)几组构造交替活动,引起多次热液活动,在绢云母化带上,铜迁移富集后形成铜矿带,在构造有利部位形成铜矿体(含铜大于4000×10-6)。

(13)在铜矿带内,由于含铜矿液沿绢云母化带由下向上部流动,并向周围扩散,铜、铁、硫、锌等以其活动性不同,在矿带中心部分形成了以斑铜矿为主,两侧以黄铜矿为主,边缘以黄铁矿为主的矿化分带。

(14)沿南北向构造发生碳酸盐化。碳酸盐化叠加在矿体上时,使铜矿化局部富集,含铜量一般大于等于5000×10-6

(15)成矿后更长花岗岩发生主动侵位,围绕更长花岗岩形成黑云母角岩带,并破坏和贫化了它附近的部分矿体。

(16)古生代末期,在铜山矿床内发生了东西向断裂,错断了铜山Ⅰ,Ⅱ,Ⅲ号矿体。

(17)中生代燕山期岩浆热液活动,造成了矿区内几处细晶闪长岩的侵入、铜矿体的局部富集和在铜山矿床东部叠加有铜、锌、金等矿化。

⑼ 成矿系统矿化组合

在勉戈弧后盆地的火山岩带中,除已发现的农都柯贵金属矿化区和孔马寺有色金属矿化区外,区域化探和微波遥感资料还表明,在塔格、达日柯、独龙沟等处也有多金属异常,显示了该火山岩带良好的成矿前景。但不同部位,矿化元素组合则有较大的差异,其中以农都柯和孔马寺两个矿化区较为特征。

(一)农都柯矿化区

矿床赋存于一套流纹质火山碎屑岩中,成矿元素为Au、Ag。As、Sb、Hg、Cu等伴生元素在Au、Ag矿体中普遍存在,有时也接近或达到工业要求。金属矿物除自然金、金银矿、辉银矿外,还大量发育有黄铁矿、闪锌矿、辉锑铅矿、砷黝铜矿、辉锑矿、辉锑银铅矿、雄黄、雌黄、橙红石等。成矿温度较低,主矿化阶段发生在200℃以下,总体属于高硫化物-石英-硫酸盐型。在此条件下,构成了农都柯火山岩型浅成低温Au-Ag-(As-Sb-Hg)多金属矿床。

(二)孔马寺矿化区

成矿元素为Hg,Ag、As、Sb构成伴生矿化,并形成了孔马寺大型Hg-(As-Sb)矿床。

矿床产于勉戈组中段的超酸性流纹岩中,岩石具角砾状构造和多孔状构造。角砾由流纹质碎屑组成,具强烈硅化和绢云母化。矿床受NNW向主干断裂控制,长约2 km,宽8~27m,由十多个透镜状矿体组成。断续分布于断层上盘的角砾状流纹岩中,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向SWW陡倾。金属矿物以辰砂为主,另外有少量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雌黄及硫锑汞矿。

从上述两个矿化区可以看出,义敦岛弧弧后盆地中的低温热液成矿作用与富挥发分的高酸度流纹岩有关。这些流纹岩发生在弱富集地幔源区。岩浆形成过程中有来自俯冲板片的流体组分参与,其量约占主弧带岩浆作用中流体的50%左右。岩浆在上升喷发之前与地壳岩石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同化了大量的地壳物质。成矿元素Hg、As、Sb等可能主要来自这些被同化的地壳岩石,Au、Ag等成矿元素可能由地幔源区提供得更多。

另外在板内火山岩发育的夏囊沟地区,发育一条受剪切带控制的Ag、Au、Cu、Pb矿化带Au含量变化于(1.6~50.1)×10-9,Ag含量为(0.04~77.5)×10-6,Cu含量最高达3%,Pb含量为1%,Zn为1%,而As、Hg、Sb等元素普遍偏低,说明它和弧后盆地中的成矿作用有较大差异。

⑽ 生化池出现大量浮泥,是什么原因

按描述,污泥可能存在老化现象,老化和死亡的污泥不及时排出,就容易漂浮在曝气死角堆积,污泥老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污泥的SS高,VSS低,严重时引起矿化,导致污泥流失,出水混浊。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
加大剩余污泥排量和回流污泥的排量,缩短污泥龄。及时清除表面浮泥。

热点内容
因卖比特币支付宝被限制收款怎么办 发布:2024-11-18 21:37:29 浏览:84
区块链生产改造方案 发布:2024-11-18 21:35:06 浏览:732
首届中国区块链开发大赛 发布:2024-11-18 21:29:12 浏览:198
eth是什么样的 发布:2024-11-18 21:20:04 浏览:88
虚空挖矿机能量 发布:2024-11-18 21:19:06 浏览:525
p106挖矿无算力 发布:2024-11-18 21:07:24 浏览:390
以太坊点统计 发布:2024-11-18 21:02:20 浏览:720
数字货币地区代理商怎么办理 发布:2024-11-18 20:56:49 浏览:354
kenshi挖矿只能5个 发布:2024-11-18 20:41:08 浏览:956
亚欧币是虚拟数字货币吗 发布:2024-11-18 20:40:51 浏览: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