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业大学矿机专业于丽娜
Ⅰ 甘肃工业大学2003年在任校长是谁
袁占亭
Ⅱ 兰州工业学院那么差吗
本人是在兰州工业学院上大学。
1、本校是个本科学校,2012年升为本科的,以前叫做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要是论实力的话,说实话,刚刚升为本科的学校与那些本科办学时间很长的院校相比,实力还是相差很远的,如同在兰州的本科院校,不要去与兰州大学比较,就与兰州商学院、兰州交大、兰州理工等等,都是实力相差很远的,如果如那些升为本科不久的学校比,还真差不多。与专科相比的话,还是相差很远的,好歹是个本科院校,能够成为本科的都是专科中的佼佼者。不过里面的好多理工类专业具有深厚的底蕴。
2、学校在兰州七里河龚家湾,交通还算是比较方便,从兰州西站有很多的车到,学校的环境还可以,房子基本上都是新的,校后面有一个新校区,还不错学校的条件还算可以。
Ⅲ 兰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重点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兰州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前身是1954年成立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我国第一个水力机械专业,1965年水力机械专业随所在系整建制迁至甘肃工业大学(现兰州理工大学),水力机械专业一直是我国高校流体机械学科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1981年流体机械学科成为国务院学位办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2000年获得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本学科一直是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新增为一级博士点。2012年获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多年来围绕行业发展、地方经济和西部建设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在流体机械及工程、水电开发及小水电增容改造、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方面开展了持续、坚实的研究,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和行业上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水平和科研实力整体居于国内先进,部分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许多研究成果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如高效耐磨蚀水力机械设计理论和方法、中小型水电站增容改造技术,先后为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多泥沙河流上的三十多座水电站进行了技术改造,开发的耐磨蚀大型水泵广泛应用于黄河提灌和引黄工程,研究开发的渣浆泵、污水泵、石油化工流程泵、轴流式油气混输泵、无堵塞螺旋式离心泵等部分已实现产业化。本学科专著及教材建设成绩突出,以《水轮机原理及水力设计》(曹鵾主编)、《流体力学》(程兆雪副主编)、为代表的统编规划教材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材奖,国内相关专业普遍采用。本学科培养输出的流体机械及工程方面的专门人才规模居全国高校首位;工作在本行业研发、设计、生产一线的毕业生比例居全国高校首位;特别在泵阀类产品研发、水轮机产品研发、液压元件研发方面的技术人员,本学科毕业生占到40%左右,居全国高校首位。据中国教育在线网2007年9月17日发布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我校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排名A类第六。
近年来,本学科在中国科学院胡文瑞院士(我校共享院士)的倡议和领导下,结合甘肃及西北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承担了包括“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级重大项目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建立了甘肃省风力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太阳热能研究中心,已形成了稳定的研究队伍和优良的研究条件。本学科立足甘肃及西北开展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近五年来,本学科在国家级(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和省部级项目的申报等方面,获得多项高水平项目立项。目前,在研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攻关项目1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水力机械固液两相流理论及应用 ①研究固液两相流在水力机械内部的流动规律和特性;②两相流水力机械的设计方法; ③多相流流场的数值计算与测试等。
特殊泵的理论及设计
①研究泵内流动理论;②研究特殊用途泵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③研究过流部件对泵性能的影响及性能预测的理论;④流场的数值模拟;⑤特种设计软件的开发。⑥研究液力透平的流动机理及设计方法。
水电站过渡过程及增容改造技术
①水轮机内部流场计算及增减容改造技术研究;②水力机械密封技术的研究;③水轮机过渡过程研究。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研究
①风力机空气动力特性的研究;②风力机流场分析;③风力机结构动力学分析及风力机空气动力设计方法研究。
流体机械内部流动及其性能的研究
①研究水力机械过流部件对流动的影响;②研究污水泵内固体颗粒、纤维的流动规律,提高水力机械过流部件的水力性能,抗空蚀、耐磨蚀性能;③对水轮机转轮、叶片泵进行优化水力设计,研制出高性能的新水力模型;④泵站与水电站机组的经济、优化运行。
气液两相流及应用
①气液两相流流动理论;②多相泵的设计理论及方法;③多相泵的流场分析及实验研究。
先进能源利用技术及能源系统研究
①太阳能光热技术;②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③气体水合物技术;④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互补的多功能能源系统。
液压传动与控制
兰州理工大学液压传动与控制学科的前身是1954年成立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系的水力机械专业,是我国创建最早的流体机械学科,当时水力机械专业分水轮机、水泵、液压传动三个专门化方向,当时主要师资由前苏联专家担任,同时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1961年院校调整时,该学科迁至富拉尔基哈尔滨工业大学分校。1965年整建制迁至甘肃工业大学(2003年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1971年在水力机械专业液压传动专门化方向基础上成立了甘肃工业大学液压传动与控制专业,1982年获得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硕士点。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的四所高校之一,本学科一直在我国流体传动及控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1999年根据教育部学科目录调整,在原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基础上成立机械电子工程学科。2000年联合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学科,获得流体机械及工程博士点。
目前该学科有五个研究所(学科组):水液压技术工程研究所、电液控制技术研究所、工程机械研究所、流体测控技术及仪器研究所、流控技术研究所、磁性物理及磁技术研究所。
2002-2005,2006-2010连续2轮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新型流体器件及设计理论;
2、电液控制系统及集成技术;
3、磁流体密封及磁技术; 4、流体动力装备及工程;5、信号检测与机电装备数字化。三、学科队伍情况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目前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 21 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人(博导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7人,讲师 10人,形成了一支较强的学术梯队。四、科研条件与科研成果本学科拥有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室、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具有多功能高压阀实验台、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实验台、伺服阀实验台、水液压实验台、气动实验台等,拥有PIV粒子图像速度场仪、移动式数据采集系统、数字示波器等实验仪器。标志性成果有:(1)《液压控制系统》(王春行主编,1981年出版,再版三次)为代表的本学科编著的教材在国内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获得广泛使用,成为本学科经典教材。(2)液压轴向柱塞泵噪声控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轴向柱塞泵噪声控制非常规方法研究”的资助下,出版专著 《轴向柱塞泵可压缩流体配流原理”》兵器工业出版,2003年)一部。 (3) 柱塞泵关键摩擦副过平衡设计理论和奥-贝球墨铸铁自润滑材料配对摩擦方法。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系列径向柱塞泵并实现产业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使我国在此类流体动力元件上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4)磁流体密封及磁力泵。省科技厅鉴定为国内领先(2003.12)。本研究获得甘肃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流体机械及工程
兰州理工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的前身是1954年成立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系的水力机械专业,是我国创建最早的流体机械工程学科。当时主要师资由前苏联专家担任,同时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1961年院校调整时,该学科迁至富拉尔基哈工大分校(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现已迁至秦皇岛并更名为燕山大学),1965年整建制迁至兰州理工大学,一直是我国高校流体机械学科的组长或副组长单位。经过几十年的扩充建设,目前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65 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8人(博导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8人,讲师14人,形成了一支较强的学术梯队。该学科为我校年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学科(1981年),经过几十年的刻苦努力和探索,2000年又获得博士授予权,已招收硕士研究生共29届,其中有70余名已考取国内外博士研究生,招收博士生11届.目前已形成以流体机械为依托, 以流体机械及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水利水电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七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动力工程、水利工程工程硕士点及流体机械及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水利水电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风能与动力工程五个学士点为支撑的博士点学科群。形成了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学士多层次、多规格人才培养格局和学科建设体系。我校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始终瞄准本学科前沿,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目前已形成四个独具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该学科多年来在同行业中产生了较大和深远影响,处于国际先进地位,在西部大开发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以博士点建设为契机,按照“甘肃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方向明确,重点突出,任务具体地做了大量工作,使我们的学科建设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取得了新进展。如,本学科实验室原有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现又扩建了3170平方米,分别设有液压与气动、泵、水轮机以及磨蚀实验室。各实验室又均将建有多台套各种用途的实验台,将拥有总价值近1600余万元的仪器与设备。这些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的具备,无疑是为本学科的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牢固支撑和有力保证。
Ⅳ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校友风采
何忠茂 ,正高级工程师,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院长、甘肃省建筑物耐久性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滕文川,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甘肃省建筑物耐久性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郑建军,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结构加固中心主任。现任兰州理工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许铁生 ,男,汉族,1937年7月生,教授,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副院长兼土木系主任,无党派,大学本科。1959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分配至甘肃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历任结构教研室主任、土木工程系主任、校学报副主编、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校职代会主席兼工会主席等职务,1993年初调入西安交通大学任土建系主任与校学报编委职务。1989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张汝教,男,汉族,1937年9月生,甘肃省定西县人,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经贸委副厅级退休干部。
张一诚,男,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1948年生,高级经济师,中共党员。1981年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曾任甘肃省建筑材料工业局基建环保处副处长、办公室主任、副局长等职务。现任甘肃建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
张锦文,男,汉族,1937年9月生,四川成都人,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曾任甘肃省测绘局党委书记。1958年考入甘肃工业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本科专业,学习年限五年,于1963年毕业分配在甘肃省计划委员会基建局工作。1965年甘肃省基本建设委员会成立,1992年担任甘肃省测绘局党委书记、全面主持省测绘局工作,1998年从省测绘局退休。在省建委工作期间,曾先后担任过综合处副处长、计划财务处处长、综合处处长等职,并兼任过甘肃省建筑门窗协会常务副会长,甘肃省基本建设经济研究会秘书长,甘肃省建设设备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甘肃省工程承包协会常务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张忠敬,男,汉族,1949年2月生,甘肃省永登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工程师,省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现任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1968年参加工作,1978年1月考入甘肃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省计划委员会基建环保处任科员,1985年2月被任命为省计委基建处副处长,1992年5月任处长,1993年6月起任省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2004年3月任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兼任《中国投资与建设》杂志编委,甘肃省宏观经济学会、甘肃省基本建设学会副会长。
冯大安,男,汉族,陕西省原平县人,1947年12月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大学文化,工学学士,1981年12月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历任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干部、付处长、处长,甘肃电力支行行长、党组书记。1989年5月起任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行长、党组成员。1990年10月调到海南省工作。历任海南省建设银行副行长、党组副书记,海南省证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海南省地方税务局副局长。现任海南省地方税务局局长、党组书记。
张国杰,男,汉族,1938年9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共党员,经济师,现任甘肃省建筑装饰协会会长,甘肃省经贸协会副会长。1957年兰州工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省计划委员会,先后在基本建设局、工业计划处、基本建设计划处工作,任干事、副处长、处长等职;1983年9月任甘肃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89年兼任甘肃省农业区划委员会主任、甘肃省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办公室主任。1993年5月调甘肃省建设委员会任主任,1998年5月调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任副主任,2003年12月17日退休。甘肃省第八届党代会代表,八届省委委员;甘肃省第八届、九届人民代表,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屠锦敏,男,汉族,1948年4月生,上海市人,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甘肃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政协甘肃省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建设工程造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7年12月考入甘肃工业大学建工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1981年12月毕业后在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结构设计;历任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甘肃省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等职。 1998年4月任甘肃省建设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2000年5月因省建设委员会改为省建设厅,同时改任省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
周秋英,女,汉族,1938年10月生,山西新绛县人,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七届、第八届人大常务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副书记。1963年8月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先后任甘肃省第一建筑公司工程技术员,施工工长。1965年12年调宁夏工作,历任吴中市建设银行会计员、技术员、综合业务组组长,吴中财政金融服务站历任营业室主任、财政组基建组组长,建设银行银南地区中心支行副行长、工程师。1983年7月历任宁夏建设银行自治区分行副行长、行长、党组书记、高级工程师。1993年选为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七届党委委员。 历任社会职务有:分别兼任宁夏建筑学会、宁夏金融学会、宁夏教育学会、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宁夏政治思想工作研究会、宁夏珠算学会、宁夏残疾福利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建设银行教育学会等学会的常务理事、副会长、会长等职,宁夏回族自治区消费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名誉会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女企业家协会顾问,哈尔滨投资专科学校顾问,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银川市委党校名誉教授。
Ⅳ 寻找1995年甘肃工业大学焊接系毕业生谭静宇,最初在北京金属结构厂工作,请网友帮忙寻找。
那你直接去猫扑或者天涯上发帖啊,在知道里面估计不好找吧。
Ⅵ 寻人:甘肃工业大学1992届高琴(民勤人士)
寻人 可以Q我 这样大海捞针 要看运气的哦
Ⅶ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院领导
路文江,教授,博导。教育部金属材料与冶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焊接学会堆焊与喷涂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专业委员会理事、甘肃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理事、甘肃省高等院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全国高职高专评估专家组成员、《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编委。主要从事表面改性技术与涂层材料、金属焊接性、非平衡快速凝固薄带制备等方面的研究。兰州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兼材料学院院长。
兰晔峰,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任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全面负责学院党委工作,分管学院行政及学生工作,并从事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工艺方面的研究工作。
李旭东,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59年12月生于上海。留英、留美博士。1985年7 月在西安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1年初到英国 Sheffield 大学的结构完整性研究所( SIRIUS )进行访问研究。随后,在英国 Open大学材料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及博士后研究。1998年初赴美国 Utah大学冶金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2001年7月由美国归来,为兰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研究生管理工作。
阎峰云,男,教授,硕士生导师。1962生,中共党员。于 1983年7月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留校任教;1990~1993年在西安交通大学铸造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学科及研究方向为材料加工工程,主要进行成形工艺和模具设计方面的研究。为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与实验室管理工作。
寇生中,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学位,1962年10月出生。1992年于哈尔滨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2005 年在兰州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金属的凝固理论、热型连铸技术、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和新材料开发工作。为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基地建设和科研管理工作。
杜雪岩,男,副教授,中共党员,博士学位。1971年3月生。2000年6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02年9月作为客座研究员到日本山口东京理科大学从事科研工作,并获得JSPS的资助。2005年9月回国到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专利4项(其中国外1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科研方向:纳米磁性材料、纳米传感材料及固体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管理工作。
Ⅷ 甘肃农业大学机电专业研究生就业怎么样
你说的这个情况,要从两方面看的,同样是你的同班同学,但是因为家庭状况的原因以及人脉,所以说不一定你的就业和他的一样的,只要你有人脉,你的家庭关系,朋友圈等等,可能你就会找到一个很好的很满意的工作,如果说家里面人脉不广的话,你要靠自己的本事去找好的工作的话,那你就要去人才市场面试,运气好的话你可以找一个很好的单位,工资很高,福利待遇也很好你同班同学也有就业不好的,这个也是有的,就看你自己的运气了。机电专业的话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吃香的,但是有很多薪资待遇好的企业,他们对于学校有要求的,比如985 211等这些毕业的学生就业率就非常的高,薪资待遇也非常高。
Ⅸ 兰州理工大学为什么近几年一直在倒退,和甘肃工业大学完全是两个级别。
你所说的倒退只是从那些水分十足的排名机构,最权威的世界ESI学科排名兰州理工大学和众多实力院校并列全国128名,甘肃省第二名,最新一次教育部学科排名,兰州理工大学入选学科数位居甘肃省属高校第一!教育部学科排名和ESI才是衡量一学校实力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