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李勇
『壹』 起底微信「养号」产业链:有人身家千万,赚了几套房
文 | 陈桥辉 编辑 | 杨晓鹤
微信作为一款国民App,月活高达11亿,可以说,微信嫣然成了一个巨大的流量池和生态,在这片广阔“肥沃”的生态中,诞生了诸如微信MCN、微商、微店等商业场景,让一些创业者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除此之外,微信背后还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产业,比如“养号卖号”的生意,这个生意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造就出一个庞大的商业生态。
由于视频号的交易是虚拟的,所以买家被骗也是常有的,微信官方也采取了措施,在还没有开通视频号用户的“个人中心”里,标注了一段“不要相信任何可以购买或者加速开通视频号的方式”的提示。但是,这并不能杜绝交易,只要有利可图,都会有人铤而走险。
除了最近爆火的微信视频号,微信号也被瞄上了。
微信近日改版,微信号可以进行修改。于是,有很多网友都希望,能重新起一个好记的微信靓号。因此,倒卖微信靓号也就成了一些人的牟利手段,并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业内人形容这些从事养号、倒卖账号的人为“养号人”,或者“玩号人”,他们经常拿“币圈”来类比,把微信号看作BTC(比特币),把QQ号看作ETH(以太坊),“好比是赌徒。”
说到“养号人”的由来,不得不提到早期注册倒卖网站域名的玩家。
玩域名的人,在业界俗称“米农”(域名亦称玉米,取其谐音)。早期的知名“米农”,不乏58同城CEO姚劲波、美图CEO蔡文胜等互联网圈的大佬,靠注册交易网站域名赚取了第一桶金。
1999年,互联网热潮兴起,学计算机专业的姚劲波大学毕业,工作之余做了一个以域名注册交易为主业的“易域网”。几次域名交易,让他名声鹊起,曾拍出1100万元高价的极品数字52.com,便是出自姚劲波之手。后来创办58同城时,资金几乎断裂,姚劲波卖了个域名,换了几十万给员工发工资。
蔡文胜在2000年从一份香港报纸得知,business.com域名卖了750万美元,天价交易额,让蔡文胜醍醐灌顶,随即他开始做起了域名的生意。
凌晨3点,从睡梦中醒来,抢注域名成为了蔡文胜的日常。但好看的域名实际上很难注册到,而且没有人买的前提下,每年还要续费,所以亏得多、赚得少。蔡文胜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抢注那些有价值的域名上。
经过短短两年,他就卖出了1000多个域名。像爱奇艺、优酷土豆、新浪微博、360等优质域名交易都出自他的手,而360.com域名卖了一个亿,入选史上十大最贵域名交易名单。
“米农”们争先恐后地入局,优质的域名越来越少,投入大量金钱却赚不到钱,是当时乃至现在的“米农”的真实写照,于是“米农”纷纷转到抢注极品ID账号的行列。
极品ID账号,包括好看的QQ号、邮箱、微博号、微信号、抖音号、快手号、手机靓号等等,这些稀缺的ID账号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除了好看、好记之外,还可以让人在虚拟或者现实生活中,得到身份和荣誉上的心理满足。
在早期的互联网中,有些“米农”或者其他从业者,就嗅到了QQ靓号的价值和“投资前景”。在QQ刚出来时,他们就开始疯狂注册5位、6位QQ,随着QQ注册的人越来越多,短位号资源也逐渐变少,到了2000年,QQ号增加到了8位数,现在更是长达10位数,他们手中的短位号价值也随之暴涨。
在微信问世之前,QQ是国内第一大社交产品,也是用户量最大的产品。一个短位的QQ号,或者排列组合好看的QQ号,就像一张漂亮的社交名片,会让许多人去主动加你。
腾讯也是看中了这点,所以自己也做起了QQ靓号的生意。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告诉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2003年他曾在QQ的官方靓号站上,花了240元购买了一张QQ靓号卡,可以随机获得一个5位的QQ号,当年凭着这个5位QQ,有很多人加自己,让自己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中,备受“尊重”。‘
哪怕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加他,但是更多人加他的目的,是为了买他的5位QQ号,而这些人其实就是“养号人”。据他介绍,当时“养号人”报价1万收他的5位QQ,但被他拒绝了。
Tech星球在网上搜索5位QQ号,发现有很多卖QQ号的网站,这些QQ靓号网站中,对5位QQ号的标价都在2万元以上,而且不乏卖家。假如按“养号人”的1万收,2万卖出去,就可以赚取万元的利润,这怎么会不令人心动?
资深“养号人”陈琨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表示,这些收购短位QQ的“养号人”,实际上赚的并不多。像那些早期注册5、6位QQ的“养号人”,靠买卖手中的0成本短位号,现在已经赚下几套房了,身家千万的也有。
而且,“养号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了一条完整的QQ号交易产业链。
“养号人”李勇介绍,像QQ号的交易,一般会在各种数字论坛中进行,其中交易的QQ号不计其数,从5位QQ到10位QQ都有,而且像抖音号、YY号等也可以交易,通常每天的交易量在1000以上。
论坛中的“养号人”叫做号商,他们提供账号资源,每一单至少可赚取3成的利润,所以收号的“养号人”,一般按照现在QQ号市价的7折收购,然后倒卖。
而数字论坛作为平台方,可以赚取交易的手续费,一单至少5元,还有网站的广告费、会员费等等。行业人士估算,一个数字论坛每年能赚到至少百万以上。
李勇还透露,像QQ号的交易,一般能够赚大头的“养号人”,都会发展自己的代理,有些收费,有些不收费,代理可以获得头部“养号人”的号码资源,再通过加价卖出。
“要是勤奋些,一天一般可以赚200元以上,最少也能赚几十元,我身边有朋友靠卖QQ号,月赚2万元,还有一个兼职卖QQ号,一个月也能赚2000元”,李勇说。
有利可图,因此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不乏00后也参与其中。
他们会创建一个QQ拍卖群,并成为群管理,卖家通过群管理在群中拍卖QQ靓号,拍卖成功后,买家会将中介费给群管理,等QQ号成功换绑手机后,群管理将买家的钱打给卖家,完成交易。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通过与一个00后管理员聊天得知,拍卖会通常在晚上进行,“一个群一天会走100个成交量,一般一单交易的中介费5元,由于每个群管都会独自开拍卖单,所以一天所获得的中介费各不相同,但是一个月至少会有1000元进账。”
但是,买卖QQ靓号的红利期,在持续十多年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一方面,来自腾讯对这类灰产的严厉打击,另一方面,来自于腾讯的另外一款社交产品微信的诞生。
2011年,微信的出现,让QQ的社交地位受到影响,也让QQ号交易行情受到冲击。
一位“养号人”向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表示,现在的QQ靓号是有价无市,而且QQ靓号也开始降价出售,自己当时投资的20万元,已经赔了一半进去。但他并没有放弃这个行业,“现在已开始进军买卖微信号的市场”。
同QQ号一样,好看易记的微信号也受人青睐,特别是销售人员以及老板们,他们会钟情好看的微信号。
近期,微信改版,新的微信号修改规则,允许用户可以自定义至少6位的短位微信号。
按照“养号人”的说法,他们会注册6位好记的微信号,比如AAAAAA这类的微信号,业内叫做“全A号”;还有ABABAB这类“AB号”,只要是好看易记的微信号,都会争抢注册,然后拿去卖。
今年6月,微信开放微信号可以一年一修改的功能,这对于“养号人”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们可以把手里的囤积的微信靓号,卖给那些想要靓号,但却注册不到靓号的买家。
最近,“养号人”的朋友圈中,也多了许多迁移微信号,或者直接代注册微信号的生意,一单在80-150元之间。
当然,好看的微信号也并不都是通过直接修改而来的,有部分来自手机号,还有部分来自QQ号。
为什么会来自手机号和QQ号呢?这就要说到微信加好友的机制了。由于当时,微信可以绑定手机号和QQ号,在微信中,用户可以直接搜索对方的手机号或QQ号加好友,才形成了现在的微信社交关系链。
如今的微信中,仍然保留这两个加好友的功能,那么像短位以及排列组合好看易记的QQ号,成为了争抢的对象,而手机靓号同样也成为了商人们的选择,微信号的交易不仅变得多样化,而且也越加繁忙起来。
据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了解,部分手中掌握5、6位QQ的“养号人”,在倒卖QQ号的同时,也开始对一些买家出租5位QQ号在微信中的“绑定权”。
5位QQ号的出租费,根据类型的不同,价位也不同,一般的5位QQ号每月500元,像尾号是连着相同数字的,俗称豹子号,每月出租费可达上万,买家多为销售人员以及玩号的人。一个“养号人”凭着手里短位QQ号的出租,一个月可以赚3万元。
而倒卖手机靓号的从业者,同样会在出售手机号时,打上通过手机号加微信好友的标签,一些尾号4连(比如手机号12345678888)的价格在3万左右,尾号的连号越多,价格也会越高。
在“微信靓号”的生意之外,有“养号人”开启了另外的生意,比如代刷。
他表示,自己做的规模比较小,规模做得大的“养号人”,其微信号会更多,而且会买上千个二手手机,每天登陆上千个微信号保持活跃,“因为不活跃的微信号会被腾讯微信平台收回,或者封禁”,同时也能保证生意到了,就可以接单干活,避免一个手机多次换号的繁琐操作。
基于微信号的灰色生意,链条还在继续延伸。
微信号可以作为第三方,登录许多App。所以,“养号人”也会将号码生意转移到其他App,由于一些App也有着和微信号一样的功能,每当互联网大厂上线新的App产品,“养号人”就会通过微信号登录该App,进行ID或者昵称的抢注,比如抖音号、快手号。有些养号人,甚至会为此“铤而走险”。
媒体曾报道,抖音公司发现,数据库内至少2900余个抖音账号被修改了,后经调查,付某应下家需求,以1万元的价格定制抖号“88888888”,下家以1.5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实际使用者。
由于养号本身是灰色产业,所以平台会对这类行为予以打击。
据“养号人”张伟介绍,去年底,腾讯推出了一款名为“朋友”的社交App,上线当晚他注册了几百个好记的ID账号,而且许多“养号人”也蜂拥而至赶来抢注。
其实,这只是平台方对养号行为的一种打击办法,像抖音、腾讯以及微博等平台,会不时的对这类灰产行业采取封群、封号的处理办法。而“养号人”也会与这类平台进行周旋,继续从中牟利。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养号人”开始向微信转移,并凭着微信号多点散发,账号交易逐渐成为他们日常收入的主要来源。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养号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这也成为了养号人的写照。
随着今年《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以及民商事法律对虚拟财产的规定不断细化,合法的网络虚拟财产,和普通现实财物一样,成为买卖、赠与或者继承的标的。这也就意味着,网络账号交易这个行业,将会被赋予新的意义,但作为平台方,如何在法律框架界定养号的行为,也将会成为他们考虑的一个重点。
但是,养号毕竟是一个灰产,一不小心就会触碰红线。养号的生意和产业,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但这种产业的不少行为的界定,还处于模糊地带,对于“养号人”来说,未来充满了未知数。
(应受访者要求,陈琨、李勇、张伟为化名。)
『贰』 NB云矿诈骗跑路,传销式云矿机骗局收割再次来袭
新年第一天,币圈又上演了一出“割韭菜”的戏码。NB云矿投资者们,打着退还保证金、网络竞价广告、网络品牌维护、矿机实体考察的旗号,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然而,这一切都是资金盘的套路。一旦投资者的钱无法提现,应立即联系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如果公司的资质是购买的、银行卡也是非法获取的,那么追回资金将异常困难。因此,维护自己的权益,引以为戒。
币圈的资金盘玩法多种多样,其中“云算力”成为资金盘的重灾区。云算力最初是将矿机、矿场运营的成本以算力形式打包销售,供投资者购买。然而,这种模式很难盈利,甚至无法收回成本。资金盘的操盘手则利用云算力的幌子,向投资者提供高额回报的承诺。劣币驱逐良币,在币圈,云算力已成为资金盘的集散地。
近期,P2P大佬的加入使得云算力骗局再次升级。在2019年,币圈资金盘项目层出不穷。币圈大佬、资本纷纷涌入资金盘模式,导致大量投资者受害。与此同时,比特币价格的复苏也推动了挖矿领域的资本流入。资金盘瞄准挖矿这块蛋糕,开始蹭云算力的热点。
云算力是什么?简单来说,矿场主、矿工购买矿机,安装上架,投资者则购买矿机的算力,获得挖矿收益。然而,打着云算力旗号的资金盘往往没有真实的实体矿机作为支撑。近期,比特矿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比特矿场声称投资者无需购买实体矿机,无需关注比特币价格波动,只需购买“虚拟矿机”,即可获得固定收益。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理财平台,投资者购买虚拟矿机后,几天后平台会返还资金,并获得高额利润。
比特矿场APP上的虚拟矿机回本周期短,利润高,注册门槛低。李勇是比特矿场的玩家之一,他被小利诱惑,放下了警惕。在一次次复投后,比特矿场以跑路收场,李勇最终血本无归。比特矿场还加入了推广佣金机制,吸引投资者。但最终,10月12日,比特矿场APP上的资金无法提现,疑似跑路。尽管比特矿场给出的理由是系统正在升级大额提现通道,但最终等来的却是APP的下架。
云算力资金盘的套路不仅于此。除了比特矿场,还有吉比特推出的同享租借挖矿项目。虽然吉比特声称是同享挖矿项目,但收益却固定,与币价和挖矿难度无关,同时引入动态收益,让下线获得10%-100%的收益。这明显是资金盘而非云算力挖矿。
云算力职业的最大痛点在于,真正运营挖矿业务的云算力渠道也很难为投资者带来收益。今年年初,比特小鹿云算力渠道出现,很快被发现与比特大陆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背靠全球最大的矿机企业,比特小鹿的云算力产品的真实性有一定保障,但投资者很难从中获得收益。
云算力挖矿与自己建矿场、购买矿机不同,矿工可以按法币计算成本和收益,而云算力投资者则需要按币本位计算。矿工的挖矿周期长,受到矿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而云算力渠道则以金融合约的方式运作,算力价格随着币价波动大幅波动,且投资者购买和收益都使用数字货币。因此,即使云算力投资者在某些情况下赚了钱,也可能是以法币本位计算。如果按照币本位计算,他们很可能还是亏损的。
云算力挖矿之所以成为币圈资金盘横生的重灾区,产品模式上需要投资者先投入资金后获取收益,很容易被包装成资金盘或庞氏骗局。比特币价格的波动效应吸引散户参与挖矿,但实体挖矿门槛高,正规云算力渠道收益低,因此许多人选择了打着云算力旗号的资金盘。同时,一些从P2P行业退出的大佬也杀入了云算力市场,他们利用云算力的幌子吸纳资金,再慢慢将资金返还给投资者,但只要渠道赚够了,随时都可能跑路。
鉴别一家云算力渠道是否可靠,最重要的因素是看其是否支持自定义矿池。如果连自定义矿池都不支持,投资者的钱可能根本没有用于挖矿。尽管如此,矿工仍然不建议投资云算力。近期币价不景气,许多矿场主机位空置,也开始接收小型矿工。现在进入挖矿领域门槛并不高,但在鱼龙混杂的云算力行业,真实可靠的渠道往往赚不到钱,而打着云算力旗号的资金盘却在大量收割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