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币隔离见证日期
㈠ 莱特币成为主流币中的代表
市场上除了比特币之外,还有一部分数字货币也广受群众的认可,而这部分数字货币,我们就称之为“主流币”,莱特币便是主流币中的代表。
莱特币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它诞生于2011年10月7日,创始人叫做李启威。最开始,李启威是从一篇描述暗网“丝绸之路”的文章中第一次触摸到了比特币,了解之后,他深深被比特币“去中心化货币”的概念所以吸引,所以,他和大多数极客相同,一边作业,一般参加比特币的网络保护。
但在挖矿的过程中,李启威发现比特币的网络过于拥堵,处理效率太低,便萌生了改进比特币的主意,期望打造一个体量更轻、买卖速度更快的数字货币。所以在2011年10月8日,莱特币创世区块诞生,5天之后莱特币网络正式启动,莱特币也是第一次展示在世人的眼中。
早期,李启威对莱特币的定位便是比特币的竞争币,期望它能够分流一部分比特币的付出买卖,最终实现大额付出用比特币,小额付出用莱特币的愿景。所以,莱特币最初在设定的时分,虽然借鉴了大部分的比特币网络思路,但在处理速度和发行量上,与比特币有显着差异。
在出块速度上,莱特币网络每2.5分钟处理一个区块,而比特币网络则是10分钟处理一个区块,这意味着莱特币网络的处理速度更快;在发行量上,比特币总量2100万枚,而莱特币则是比特币数量的4倍,8400万个。
不过,当年比特币的竞争者远不止“莱特”一个项目,跟着时刻的推移,因为比特币是第一个呈现的,加上它的认可度太高,甚至达到了“信仰”的程度,所以山寨币们一直无法竞派搏争过比特币,最终陆陆续续地走向了失败,也便是在这段时刻里,拍氏莱特币曾一度走向绝境。
直到2016年,比特币社区产生了分歧,我们就“要不要选用新技术,来处理网络拥堵的问题”而争论不休。究竟理论和实际是有不同的,新技术还没有实践过,谁知道能不能行?
而这个时分,莱特币官方决定做一次小白鼠,于2016年7月3日莱特币协会发布了“莱特币官方2016年开发路线图”,宣称将“隔离见证”、“闪电网络”、“智能合约”等新技术添加到最新的版别中,率先进行试验,协助比特币验证新技术的可行性。
就此莱特币便与比特币紧紧的绑在了一同,“比特金、莱特银”的称谓也被我们广为流传。一朝袭羡散一夕,莱特币便成为了比特币的一种辅佐币,协助比特币去验证新技术以及分担小额的付出、转账。
㈡ LTC是什么
LTC是莱特币的简写,莱特币受到了比特币(BTC)的启发,并且在技术上具有相同的实现原理,莱特币的创造和转让基于一种开源的加密协议,不受到任何中央机构的管理。
有关莱特币LTC的行情可以在英为财情查询到
莱特币
㈢ 区块链中的隔离见证是什么
隔离见证具体怎么操作的?其实没那么简单~
隔离见证是区块链扩容的一种方法,已经在莱特币和比特币上成功实施。
目前区块链上每个区块内不仅记录了每笔转账交易的具体信息,即在哪个时间点账户收到或转出多少比特币,还包含了每笔交易的数字签名,用来验证该交易的合法性。矿工在打包区块的时候需要用数字签名一一验证每笔交易,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会将该笔交易记录在区块里。
但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他只关心每个账户有多少资产,并不需要一一验证每笔交易。隔离见证就是把区块内的数字签名信息拿出去,让每个区块可以承载更多笔交易,从而达到扩容的目的。
㈣ 比特币价格创新高莱特币也来“凑热闹”
莱特币涨幅
近日,“疯狂的比特币”又来了,海外平台的交易价格更首次超过1万元人民币。这时,莱特币也来“凑热闹”。
比特币交易平台火币网的数据显示,5月4日晚间莱特币报价超过120元,最高达126元,盘中涨幅超过20%,而在36天内的涨幅超过300%。自3月30日开始,火币网的莱特币开始放量突破。值得一提的是,自4月20日以来比特币价格也放量上涨。
然而,莱特币最为辉煌的时期并不是现在。早在2013年下半年,莱特币一度达到了48美元(约合380元人民币)。
㈤ 比特币扩容问题:隔离见证究竟是什么
比特币隔离验证简单来说就是多了一条侧链,主链和侧链互相补充,是互相支撑。隔离验证是为了解决比特币拥堵的问题,在2013年年底,比特币就已经出现了拥堵的问题,扩容成为了社区的共识,但如何去扩容却没有达成共识。
在2016年的时候,社区就扩容问题在香港举办了一次会议,会上中国旷工和Bitcoin Core达成了共识,提出了一种折中的方案,硬分叉+隔离认证。这是一种双方妥协的结果,但是后来core反悔了,强制要求旷工接受隔离方案,但不进行扩容,中国对隔离验证大数多是反对排斥的。
㈥ 公钥由什么生成
公钥证书由公钥加上公钥所有者的用户ID以及可信的第三方签名的整个数据块组成。
以太坊地址:0x开头:(包括基于以太坊平台代币)瑞波币地址:r开头。
莱特币地址:L开头。
2.私钥:
非常重要,相当于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
创建钱包后,输入密码即可导出私钥。私钥是由字母数字组成的字符串,一个钱包地址只有一个私钥且不能修改。私钥要离线保存,不要进行网络传输,可用纸脊宏张记录并保存。
主要用途,导入钱包。有了私钥就可以在同系列的任何一款钱包上,输入私钥并设置一个新的密码就可以把之前的A钱包的资产导入B钱包。比如手机丢了,只要你有私钥就可以恢复。
3.密码 :
相当于银行卡密码。
在创建数字货币钱包时,需要设置一个密码,一般要求不少于8个字符。
主要用途:①转账时需要输入密码,可理解成你用银行卡给别人转账需要输入密码;②用Keystore导入钱包时,必须输入这个密码。
密码可以进行修改或重置。输入原密码后,就可以直接修改新的密码了;但如果原密码忘记,可以用私钥或是助记词导入钱包,同时设置新的密码。数字货币钱包中,一个钱包在不同手机上可以用不同的密码,彼此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4.助记词。
等于私钥=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
由于私钥由64位字符串组成,不便于记录,非常容易抄错,于是就出现了助记词,方便用户记忆和记录。由12个单词组成,每个单词之间有一个空格,助记词和私钥具有同样的功能:只要输入助记词并设置一个新的密码,就可以导入钱包。
一个钱包只有一套助记词且不能修改。助记词只能备份一次,备份后,在钱包中便不会再显示。因此,在备份时一定要抄写下来,防止抄写错误,尽量多次检验。
5.Keystore:
Keystore+密码=私钥=银行卡号+银行卡密码、Keystore ≠银行卡号。
Keystore相当于加密过后的私钥,在导入钱包时,只要输入Keystore 和密码,就能进入钱包了。这一点和用私钥或助记词导入钱包不一样,后两者不需要知道原密码,而是直接重置密码。
keystore进行交易转账等钱包操作,必须知道该keystore的密码。keystore的密码是无法更改的,一个keystore对应一个密码。但是可以通过该钱包的助记词,重新生成一个keystore。这个keystore可以用新的密码生成,重新生成新的keystore之后,最好将旧的keystore删除。
㈦ 浅谈比特币的发展
行情就是一个大舞台,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陈述,人是需要的某种信念来激励和约束的,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过去, 在 无憾中微笑,才美丽;博弈,在眼泪中微笑,才多姿;成败,在坚强中微笑,才精彩!
我相信有很多刚入币圈的的朋友仅仅知道比特币是一种货币,对于他的发展过程一无所知,其实这样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了解一个币种其产生的过程局长觉得是有必要的,这对于你在币圈来说,会有更深刻的见解和认知!那么现在给朋友们科普一下比特币的由来。
一、萌芽期:(2008~2010)
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继而引发金融危机,蔓延到全球。
2008年10月31日,一个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Nakamoto)的极客发布了一篇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比特币”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在这篇论文中,中本聪描述了一种分布式账本,以及比特币的点对点流通模式。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币,创始区块诞生,比特币横空出世。
然而,在最初的那段时间,这个奇思妙想成真后却并没有吸引很多人前来尝试,因为比特币的价值何在、比特币背后的技术是否值得信赖,这些问题人们仍然感到十分疑惑。所以,当时在比特币网络上挖矿的人非常少。
一个关键的时间点在2010年5月到来,一个名叫Laszlo Hanyecz的程序员用1万个比特币买了价值25美元的两份披萨。披萨事件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人们会震惊于那1万个比特币竟然就只换来两份吃食。但是其意义却无比深远,因为这次交易,意味着比特币第一次拥有了价格和汇率,而且,这也是首个用虚拟货币支付现实商品的案例。7月,比特币首次被 科技 媒体Slashdot报道,吸引了大批用户。
自此,比特币才真正为人们所正视,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中本聪等社区元老,并非如同之后那些将比特币视为利益工具的人,他们凭借的是对比特币的信任和自由主义的理想主义情怀,没有他们比特币或将明珠蒙尘。所以,说比特币是自由主义信仰的产物也不为过。
二、生长期:(2011~2014)
2011年,数字货币市场上开始出现其他币种,比如后来与比特币分庭抗礼的莱特币。由于比特币的技术代码都是开源的,所以很多币种的建立都是在比特币的代码基础上加以改制,这样诞生的币种后来就被称作为山寨币。大部分的山寨币也像比特币一样,只能用于挖矿和转账,没有其他的具体用例,所以在后来都纷纷没落了。
其中一些存活至今的山寨币,因为有具体的应用场景或者亮眼的技术,才没有被抛弃,如狗狗币、莱特币等,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类新兴项目的出现,也逐渐式微,变得边缘化了。
在这一年,还有另外两件大事发生,首先是Mark Karpeles接手比特币交易所门头沟(Mt.Gox),开始了它罪恶的一生;同年,暗网“丝绸之路”(Silk Road)建立,开始了比特币的黑暗轨迹。
由于市场上的比特币越来越多,交易量也随之增大,建立于2010的比特币交易所门头沟,一下子占据全球70%交易量份额,成为当时最大的交易所。但由于经营不善,门头沟的交易系统显得格外脆弱,几次三番维护优化依然无济于事,经常发生暂停提现与服务的事件。
2011年6月,门头沟受到第一次黑客攻击,但此后门头沟的经营者始终没能解决其交易系统的漏洞,多次被盗却隐瞒事实,不断用暂停服务和冻结交易以文过饰非。其平台上的比特币价格涨跌幅夸张,浮动区间非常大,而往往在这种时候门头沟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用户很难对自己的账户进行管理和操作。
2014年2月,门头沟上的比特币价格暴跌80%,用户却再一次很难将其提现;不久,门头沟一如既往地暂停了交易业务和提现功能。用户们蓄积已久的怒火终于爆发,但已无济于事,因为门头沟早已油尽灯枯,25日披露出其被盗85万个比特币的事实。
门头沟被盗85万个比特币,成为当时震惊全球的最大币圈新闻,也成为了比特币发展 历史 上难以抹去的一笔。门头沟破产之后,比特币价格骤降,而受到巨大损失的用户们也开始了艰难的维权之路。此事件一出,比特币市场受到了严重震荡,人们对于比特币和交易所的信任直降冰点,对比特币和区块链所宣扬的去中心化概念产生了严重质疑,整个行业开始笼罩在一片阴云当中。
比特币经历门头沟事件后元气大损,币价因之低迷了很久一段时间。两年后随着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回暖,比特币又焕发了勃勃生机;暗网也迎来了长达两年时间的稳定,其中流通的比特币,依然占据着整个比特币交易市场的最大份额。
三、扩容、分叉期:(2014~2017)
山寨币潮流之后,很多项目开始着眼于数字货币在点对点交易之外的应用,区块链对于应用领域的拓展开始了。比如受之前门头沟这种中心化交易所影响而诞生的第一所去中心化交易所比特股,采用全新的加密代码和共识机制,分发机制采用的也是当时新兴的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币发行),类似股市中的公开招股,将代币当做股票进行融资。
ICO最早出现在2013年,Mastercoin(万事达币OMNI)是最早进行ICO的区块链的项目之一,起初的ICO募集的正是市值最高的比特币。这种分发方式引起了后来无数项目效仿,但进行ICO的项目中,也普遍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状况,很多项目都是骗局。
2014年,以太坊建立,开启了区块链2.0的里程,公链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得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可以应用到更广阔的的场景当中。以太坊虽然使用PoW共识机制,但代币“以太坊”的分发也是以ICO的形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市值 仅此于 比特币的第二大数字货币。
比特币的拓展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损害了很多矿工的利益。比特币社区的中坚技术力量core开发组提出隔离见证(SegWit)的建议,经过当时开发人员和矿工的一致协商,最终达成了“香港共识”:先对一部分区块进行隔离见证,将非隔离部分扩容至2M在进行隔离。
ICO、分叉币的繁荣是整个区块链市场繁荣的一种表象,其中的乱象亦是 层出不迭 ,空气项目、空气币的产生令投机者眼花缭乱辨别不清。同时缺乏监管也加剧了这些乱象的产生和猖獗。
2017年年末,比特币的价格出现了暴涨,在12月18日达到了19299美元的峰值。作为数字货币之首的比特币,反映了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风向,故各种代币也随着大行情暴涨了一波。整个冬天,加密币市场都是一派春意盎然。
四、迷茫期:区块链3.0时代(2018)
2018年新年之后,高涨的行情开始回落,但回落了将近大半年也一直未见底,市场开始进入寒冬。在这一年里,比特币的市值也大幅度缩水,但比特币的网络依然在正常运行。
币圈很多人又开始了迷茫,很多项目也开始惶恐不安,但区块链技术始终未停下脚步,区块链3.0时代到来。除去金融和商业公链领域,区块链的触手开始向非商业领域延伸,进入向版权、数据、医疗、食品、租房等深入 社会 生活的各个领域。
虽然总体而言区块链行业仍属于初级阶段,但对于比特币来说,似乎已经垂垂老矣。比特币依然会平稳运行下去,但其应用场景的限制将会令比特币逐渐成为一种保值手段。
然而比特币自身的发展是否会停滞不前或者到此为止?总体而言,有人完全不担心,认为这就是比特币的最好归宿,它不仅仅是市值第一的流通币种,更是一种象征和信仰;而有人认为,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宽,比特币会逐渐失去现在的地位,被后来的币种取代。
比特币的未来如何,难以断言。
五、十年:追捧与质疑并存
比特币经过将近十年的发展,也获得了全球范围的众多认可,有些国家已经接纳了比特币,将其视为与法币同等地位的一种支付方式。
即使受到了很多认可,但在不同的国家,对于比特币这样的数字货币依然采取着观望甚至抵制的态度。很多人认为比特币虽然有区块链技术作为支撑,但和目前乃至以后的技术相比,它在技术这一方面的价值正在逐渐降低;比特币并没有具体的应用场景作为支撑,终究是一场泡沫,有很多商业大佬,如巴菲特、马云等,都表现出了不看好的态度。
比特币这十年,追捧与质疑并存,有很多人后来改变了看法,认为它并不是一场骗局,也有很多人坚信,比特币依然是一场泡沫。但直到现在,比特币依然是数字货币市场的风向标,也依然是最广为人知的数字货币。
㈧ 什么是隔离见证(SegWit)
隔离见证(segregated witness)是由Bitcoin Core(比特币核心软件)维护者之一Pieter Wuille提出的比特币扩展性方案,简单来讲,这种方案就是通过改变比特币交易结构的方式,将交易中签名的部分单独拿出来,放到另一个叫 witness 的结构当中。
这种技术还是比较靠谱的,中国社区之所以反对,实际上反对的是core,而不是这项技术。这项技术还是比较好的,但比特币社区不看到主链的衰败,闪电网络智能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而不是取代主链,因此,大部分人坚持主链扩容。
㈨ 为什么隔离见证让硬件钱包更安全
凡是币圈的老司机都知道,比特币的区块大小是1M字节。这意味着,在交易处理效率固定的事实情况下,如果待确认的交易越多,那么交易被确认的时间就会越长,严重影响比特币的交易体验。
有过比特币交易经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比特币转账交易被确认的速度很慢。比特币网络频繁拥堵已经被很多人诟病,区块链网络的拥堵必然会导致转账到款时间缓慢,转账手续费高昂等问题。
而隔离见证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隔离见证英文全名为Segregated Witness,缩写为SegWit,意思就是将验证信息隔离,然后单独处理验证信息。
为了让区块链承载更多的交易量,隔离见证被设计出来,区块上的信息分为交易信息和见证信息。
交易信息就是谁给谁在什么时间转了多少钱。见证信息就是交易的签名信息,是用来验证交易发起方是否有权限动用这些数字货币。
中本聪在设计比特币的时候直接把这两个信息放在了区块内,其中见证信息占了大概三分之二的空间,所以一个区块就承载不了更多的交易信息。普通的用户只需要知道交易信息,见证信息只有矿工需要验证。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把见证信息从区块里拿出来,放到另一个空间,统一交由矿工验证,区块里只记录交易信息,那么在不改变区块大小的前提下,区块里也可以承载更多的交易信息了。从而达到了区块扩容的目的,提高了比特币区块里网络的交易效率,加快了交易速度,也降低了交易手续费。
对硬件钱包而言,隔离见证的安全性影响是巨大的。
硬件钱包并不存储于区块链中,也不能直接访问比特币网络。当用户需要使用硬件钱包客户端来构建一笔向某一地址发送一定数额的比特币交易时,如果能确认交易的输入和输出信息属实,就可以发送交易数据给硬件钱包并进行交易签名。
隔离见证的签名数据中需要携带交易输入的金额,从交易输出中提取输出的金额,则可计算出本次交易的手续费。
但在隔离见证实施以前,这些发送到硬件进行签名的数据并不包含交易输入的金额,手续费部分在硬件上无法自行通过数据计算,就会让黑客有可乘之机。如果黑客使用过多的交易输入来构建交易,在保证交易输出都没问题的情况下,可能会让用户产生巨额手续费,使硬件钱包用户损失大量资金。
值得高兴的是, LUBANSO硬件钱包即将支持隔离见证 。届时,LUBANSO X1硬件钱包的用户们,可以减少交易手续费用,提高交易确认速度,以及降低手续费攻击的风险。
㈩ 莱特币:交易量一度超越比特币,创10亿美元记录
在过去的7天里,加密货币市场的总体态势不佳,大多数的加密货币都在努力踩水。
然而,两个榜单前十的加密货币——莱特币(即LTC,又称“辣条”)安然渡过了这场风暴,不仅如此,还在过去一周内取得了双位数的涨幅。
总的来说,莱特币在过去的一周内的市场份额增长超过23%。截稿前,LTC目前占总加密货币市值的2.59%,市值约为26亿美元。
没多久以前,加密货币圈内的很多人还在高声宣布莱特币(LTC,又称辣条)死亡。
尽管如此,LTC社区仍然坚持自己选择的路,拒绝放弃辣条。他们的坚持获得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