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数字货币试点工作
Ⅰ 数字人民币试点即将开启,背后多重法律问题待解
◎ 文《法人》全媒体记者 银昕
“央行这次是有点着急了。”一位供职于某商业银行的知情人士对《法人》记者说。
8月14日,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以下“方案”),其中对数字货币提出 “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此前,央行对数字货币设置的试点范围是“4+1”,即在深圳、苏州、成都、雄安新区和冬奥场景下试点,方案将此规模扩大到了四大城市群。
所谓法定数字货币,不同于用于 游戏 厂商的“虚拟货币”,也不同于比特币,而是“真金白银”,可按照1:1比例兑换法币,并且与法定货币有同等效力的数字形式的人民币。 数字货币的功能是替代M0,即正在流通中的现金,但不替代M1(流通中的现金+企业定期存款),更不替代M2(流通中现金+企业定期存款+其他存款和债券)。
法定数字货币在央行系统的布局始于2014年。这一年央行设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以研究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2017年末,在国务院批准下,央行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上海浦发银行等商业银行及其他有关机构开展了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2018年2月,上海票据交易所数字票据平台实验性生产系统上线试运营;2019年下半年,央行在工作电话会议时,要求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步伐。
“ 央行一直希望法定数字货币能在冬奥场景内广泛使用,这是展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果的最佳窗口。 所以,才有了方案里对数字货币试点的这几句话。这几句话为下一步加大试点力度和速度提供了政策依据。”上述人士表示,方案虽然没有具体规定数字货币大规模铺开的时间表,但也透露了央行迫切的愿望。“我估计离最终落地只剩一两年时间了。”
《法人》记者了解到, 距离法定数字货币实现广泛应用,在技术上只剩下很短一段路程,但在法律法规上,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
据悉,数字货币最终在普通用户身上的实现形式是一个手机APP。由央行发行,其中嵌有各大商业银行的电子钱包,普通用户可在电子钱包中进行普通货币和数字货币的双向兑换。不久前深圳、苏州等试点城市已有内测人员被央行发放了数字货币形式的消费券,还有内测人员领到了数字货币形式的工资。
《法人》记者了解到, 法定数字货币不同于支付宝中的余额,也不同于余额宝和微信零钱通中的货币基金。 “法定数字货币可以理解为数字版的人民币,它是有具体金额的一串数字符号。它和第三方平台中的货币基金完全不同,但如果未来第三方支付平台会给数字货币留有接口,我们就有可能使用数字货币购买货币基金。”
一位央行数字货币团队的知情人士告诉《法人》记者,目前该团队的人员构成中就有“蚂蚁金服”和“微信支付”的相关人员。未来数字货币与第三方平台的无缝对接已经十分可期,“他们之间的联通是必然选择,这样对用户而言最方便。”
有消息称,一些此前没有参加“支付大战”的平台也参与了法定数字货币的试点,以“滴滴出行”和“美团外卖”为例,这类平台也有很多小额支付的场景。“滴滴出行”一位市场部负责人对《法人》记者表示,目前不便透露太多试点细节,但她向记者证实,数字货币将能在滴滴出行的多种支付场景中使用。
这样一来, 未来可以使用数字货币的不仅有支付宝、微信和“央行APP”,还有其他一系列平台经济的运营主体,不同APP之间难免会有一番竞争。
上述央行数字货币团队成员对《法人》记者表示,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支付场景的推广是商业利益驱动。央行与他们的身份并不一致,利益诉求也不一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前期做了大量抢夺市场的工作,最终导致了线下几乎全覆盖的结果。央行能否实现相同的覆盖率,要看他们对自己的电子钱包推广力度能有多大了。”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央行之所以招募“蚂蚁金服”和“微信支付”的相关人员进入数字货币团队,除为保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对接之外,主观意图也是为了改善“央行APP”的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公司在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上特别有经验。”上述人士说。
数字货币对金融安全的一大贡献是避免了纸币的匿名化,导致每一分钱的来源和去处都能够追踪。若数字货币大面积流行,“送一冰箱现金给贪官行贿”的案例将会越来越少。据了解,个人的数字货币账户将被设置为半私密账户,在无特殊情况下依旧保持其私密性,遇到小额支付场景还能免密支付,但从技术角度上看,每一分钱的来源和去处都在央行的掌握之中,一旦获得法律授权,公安部门可以调取所有信息。
但在此之前,数字货币需要在合法性上过很多关。 早在数年前数字货币相关部门刚刚成立之时,就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数字货币要想大规模流通,需要解决其法理依据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四条第一款授予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人民币并管理人民币流通,行使“货币发行权”。而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条称,央行依法发行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没有数字形式的法币。这意味着 按照现行法律,人民币的形态只有纸币和硬币两种实物形态,不包括无形的数字货币。
再者,数字货币的法偿性也没有法理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和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这里所指的人民币依然只有硬币和纸币两种形式,依然无法对数字货币提供法理地位。
由此,数字货币亟待被授予法定地位,否则难以推行。
此外,刚获通过不久的民法典关于遗产继承的问题也牵扯到了法定数字货币。民法典继承编对可继承遗产的范围有所调整,将此前继承法中规定的“公民收入、房屋、林木、文物和著作权等”改为“一揽子”提法——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有分析称,这种概括形式的立法方式使数字货币也被归为可继承的财产。
值得注意的是, 在发行方式上,央行对数字货币和实体货币采取的做法相同,都是“央行—商业银行—个人”的“二元模式”投放,即先由央行向商业银行发行,再由个人在商业银行的电子钱包中用等额的账户余额兑换数字货币。
上述某商业银行知情人士告诉《法人》记者:“央行种种做法背后的逻辑很清晰,就是 尽可能地赋予数字货币与实体货币相等的金融地位和法律地位,也尽可能地使个人用户在不超出现有的消费和支付习惯的前提下接受并使用数字货币。 ”他表示,在技术上,央行坚决不将超出现有成熟技术之外的技术使用在数字货币上,为的就是稳妥和安全;在时间上,也是等第三方平台在移动支付的 探索 中完全成熟后再试点;在用户体验上,尽可能不让用户被迫形成新的使用习惯,而是一切照旧就好。
“所以根据我的判断,在与数字货币有关的修法和立法上,有关部门也会本着‘与实体货币同等对待’的原则来做。”上述人士说。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编审:崔晓林 |统筹:王茜
|责编:何睿 |版式:姚瑶
Ⅱ 多地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第三批试点
多地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第三批试点
多地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第三批试点,全国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即将亮相。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称,通过此前试点,目前进一步扩大试点的条件已经成熟。多地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第三批试点。
多地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第三批试点1
据媒体报道,全国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即将亮相。梳理全国多个地方的区域经济规划发现,力争跻身新一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名单,成为多个地区的新年新目标。开年以来,河南、福建、黑龙江、重庆、广州等地明确提出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
安信证券指出,试点示范有望深化,投资价值广阔。当前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涵盖了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试点城市涵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部、西部、东北、西北等不同地区。
仅从商业银行侧基础设施和系统改造测算,整个数字人民币改造有望带动合计1165亿的投资规模,包括ATM改造市场507亿元、智能柜枝侍台机市场114亿元、POS改造市场192亿元、硬钱包市场339亿元、银行IT系统改造市场13亿元。
华西证券认为,数字人民币有序推进,产业链将持续受益:
生态运营角度。 银行IT厂商迎来系统改造以及场景运营机遇。商业银行侧成为DCEP发行(兑换)的重差指要主体,银行IT厂商迎来系统改造以及场景运营机遇。结合目前的央行方面的场景拓展进程来看,我们认为现阶段应重点关注头部银行IT厂商,兼具银行侧IT改造的确定性与场景运行的想象空间。重点推荐宇信科技、长亮科技、神州信息,其他受益厂商包括天阳科技、京北方、高伟达等。
硬件钱包角度。 金融机具厂商也将迎来大规模改造机遇。下游硬钱包是流通环节的重要构成,智能POS和ATM作为主要支付终端,改造需求将率先释放。此外卡、可视卡、手环等硬钱包载体也存在改造预期。受益标的包括楚天龙、优博讯、新大陆、新国都、拉卡拉、广电运通等。
多地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第三批试点2
据报道,全国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即将亮相。开年以来,河南、福建、黑龙江、重庆、广州等地明确提出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称,通过此前试点,数字人民币钱包数量以及技术、场景优势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目前进一步扩大试点的条件已经成熟。
不久前,数字人民币在冬奥舞台上完成了全球首秀。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在各大应用商店上架,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志愿者等都可以注册和开通钱包,并在冬奥场景中使用。而官方数据显示,冬奥会相关的数字人民币落地场景达40.3万个。
换言之,数字人民币在这场面向不同用户、复杂场景的冬奥‘大考’中交出了一份相当亮眼的答卷。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这份文件不仅首次给数字货币冠以‘法定’二字,还明确提出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究所包含的6大标准建设——信息安全、应用标准、技术安全、数据规范及终端受理等。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这些产业链关键环节与架构的标准化也将为数字货币从试点应用到广泛普及、从通用发展向产业纵深创造更好的条件。
种种迹象表现,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可能正在临近‘奇点’——科技的发展都是前期缓慢、而后不断加速直至爆发的,而这个‘临界点’的到来可能需要长时间的蓄力,直至市场、技术、用户等诸多关键因素共同走向成熟,但其所迸发出的能量和市场潜力是不可限量的。
多地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第三批试点3
全国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即将亮相。记者梳理全国多个地方的区域经济规划发现,力争跻身新一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名单,成为多个地区的新年新目标。开年以来,河南、福建、黑龙江、重庆、广州等地明确提出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
据记者了解,申请纳入数字人民币新一批试点的不仅仅有城市,也有特色区域。其中,福建省平潭综合实虚搭配验区正力争入选新一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区域;福州市、厦门市、杭州市有望成为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广州市是较早提出希望参与第三批试点的重点城市;重庆市则提出要探索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应用场景。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称,通过此前试点,数字人民币钱包数量以及技术、场景优势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目前进一步扩大试点的条件已经成熟。
多地力争新一轮试点资格
新年以来,黑龙江省、河南省、重庆市和福州市先后发布相关规划文件,旨在争取新一轮数字人民币试点。
1月印发的《黑龙江省加快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推动黑龙江省申报数字人民币试点,探索数字人民币试点建设及场景拓展。加快数字金融服务向边境地区、农村地区延伸,提升数字金融普惠水平。
河南省日前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争取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与此同时,福州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积极争取央行数字人民币试点,探索设立数字资产等新型要素交易机构,打造“产权流转+投融资+增值服务”的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引领数字金融创新发展。拓展金融科技在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安全保障等领域应用场景,助力打造“全国数字应用第一城”。
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此次福州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并非单独行动,厦门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也都在积极准备之中。
在此之前,浙江、天津等地都在积极申请中。去年7月,浙江省发布《浙江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化移动支付之省建设;积极争取数字人民币试点,大力推进数字支付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
位于杭州的一家上市公司日前透露,杭州有望成为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该公司已与各大商业银行签署协议,完成各项技术对接。记者获悉,相关推进试点的工作已经展开。
数字人民币试点火爆
“从2087万一下子蹿升到2.61亿!仅仅去年下半年,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开设速度已经远远超出公众预期,异常火爆。”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向记者表示。
尽管央行尚未披露最新数据,但很显然随着冬奥会场景的进一步推广,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开户数据又将大幅提升。
“从前期试点情况来看,监管部门、商业银行以及相关服务机构在数字人民币试点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试点区域众多,试点场景非常丰富,为深入推广数字人民币试点奠定了良好基础。从未来数字人民币的'全面推广来看,开展进一步试点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刘斌认为,前两批试点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且对数字支付接受程度较高的城市,新的试点城市可能要考虑如何将原有的数字支付生态与数字人民币生态融合,同时也要考虑借助数字人民币提升试点城市的数字支付水平。
截至去年末,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试点有效验证了数字人民币业务技术设计及系统稳定性、产品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增进了社会公众对数字人民币设计理念的理解。
今年将呈现四个新趋势
刘斌认为,从目前的试点到未来的全面推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未来可能会有第三批、第四批,甚至是第五批试点区域。因为从全球来看,央行数字法币都是新生事物,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必须要在考虑风险的基础上推动试点工作。
从各地申请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思路看,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秦农银行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地区有望进一步扩大,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便利百姓民生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数字人民币今年将在应用场景、生态体系、试点地区、使用功能四个方面呈现出新趋势、新气象。
Ⅲ 国内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超350万个 交易金额约560亿
来源: 科技 日报
数字货币钱包真的来了。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中国芯”数字货币钱包已通过相关测试。该产品可通过指纹识别解锁,支持数字货币收付款、余额查询、交易信息显示、加载 健康 码等功能。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表示,未来数字货币钱包的使用场景可能是这样的: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数字人民币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人民币转给另一个人。
数字货币正成为大势所趋
所谓数字货币钱包,即一种数字货币的存储媒介。数字货币有多种类型,央行正在试点的数字人民币是数字货币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个人和企业用户可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运营机构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用于办理数字人民币兑换、存储、流通等收付结算业务。数字货币钱包具体可分为软钱包与硬钱包。数字货币软钱包即手机App和各类软件开发工具包等;数字货币硬钱包则是将数字资产关联的密钥单独储存在一个芯片中,与互联网隔离,可确保数字资产的安全性。
“随着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更私密、安全地存储加密货币,方便加密货币的交易使用,数字货币钱包应运而生。在进行数字货币交易的时候,数字货币需要存储在较为安全的设备里,以确保交易、数据的安全。”金邦达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刘彪说。
“我国的数字货币具有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等与区块链技术相同的技术特征。但作为法定货币,央行数字货币有国家信用背书,与法定货币等值,具有法偿性,所以央行数字货币注定不同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刘彪介绍道,“数字货币本身都是基于密码算法进行设计的,该算法配合硬钱包中高安全芯片的保护能力,比一般基于纯软件的加密技术更为安全。”
当前,数字货币的研发工作已成为各国央行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国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落地工作也正在加速推进,202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陆续在广东深圳、江苏苏州、河北雄安新区、四川成都等地,以及北京冬奥会场景中启动了多轮数字人民币试点和测试工作。从去年开始,我国就在深圳等地率先开启了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截至今年10月22日,我国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累计开立试点场景1.4亿个,交易金额约560亿元。
就在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通知称,从明年3月1日起将禁止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的个人收款码用于经营收款,以及个人静态收款码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以此防范不法分子盗取用户个人信息、账户资金。这一系列举措间接推动了数字货币的发展。
不会改变当前支付生态
“数字货币钱包安全性更高、运行速度更快。常见的支付方式归根到底是属于企业行为,一定程度上存在数据泄露、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央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是法定货币,属于政府行为,即公众的相关交易信息只能被央行所掌控,更具安全性。”刘彪介绍说,常见支付方式一般只显示交易额,还需通过开通手机银行短信通知或登录App来查看余额。数字货币钱包则可便捷、实时查询余额,确保用户对交易情况一目了然。不仅如此,传统跨境支付业务一直面临支付费用高、结算周期长等问题,数字货币钱包的应用可极大降低跨境贸易的手续费和时间成本。
那么,数字货币钱包会改变当前的支付生态吗?“数字货币钱包对于目前的支付环境并没有多大影响,最大的影响就是平时生活中又多了一种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升级了,更方便也更安全了。”刘彪说。
落地场景将越来越丰富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普及,而在此过程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将面临用户竞争和数据管理的挑战。
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普及,将为数字货币钱包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数字货币使用场景的进一步延伸、公众交易习惯的进一步培育以及我国跨境支付的广泛应用,相信数字货币钱包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支付方式的主流。”刘彪说。
穆长春表示,虽然目前的试点项目已经运行得相当顺利,但受理环境的建设仍在进行中,需要为所有商户改造和升级受理系统。他表示,需要通过多样化、智能化和定制化的钱包选择,以及广泛的使用案例来改善用户体验。
相关链接
各种不一样的数字货币钱包
你可以把数字货币钱包想象成一个带锁的储蓄罐,每个人都可以向里面存钱,但是只有拥有钥匙的人才能开锁取钱,钱包地址(相当于储蓄罐的位置)可以放心的公布在网上,任何人都能通过钱包地址给你转账,但是私钥(相当于储蓄罐的钥匙)却打死也不能告诉任何人。
数字货币钱包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的钱包支持的数字货币资产也不一样,可以根据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钱包。
全节点钱包:除了保存私钥外,还保存了所有区块的数据,这样就可以在本地直接验证交易数据的有效性。可以完全实现去中心化。全节点钱包拥有更好的隐私性,更加安全可靠,也能更快的验证交易信息。但是全节点钱包会占用很多硬盘空间,每次使用前都需要同步数据,新手的使用体验不够好,而且不支持多种数字资产。
轻钱包:不保存所有区块的数据,只保存跟自己相关的数据,所以体积很小。轻钱包可以运行在电脑,手机,网页等地方,基本可以实现去中心化。对于新手而言,轻钱包操作简单易上手,用户体验很好,而且轻钱包一般都支持多种数字资产。
中心化钱包:不依赖比特币网络,所有的数据都是从自己的中心化服务器中获得。中心化钱包简单易操作,即使忘记密码也可以找回,而且交易效率很高,可以实时到账。但是私钥控制在平台手上,因此平台“做坏事”你无法阻止,且平台关闭后你的币就没有了。
Ⅳ 下一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重点做哪些工作
下一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重点做好以下领域工作:
一是适时适度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试点应用场景覆盖面,实现特定试点区域内的应用场景全覆盖,打造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同时,结合研发试点工作实际扩大参研机构和试点测试地区范围。
二是研究完善相关制度。积极推进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研究制定数字人民币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数字人民币个人信息保护,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运营系统全流程安全管理体系。
三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深化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金融体系、金融稳定深层影响的研究评估,积极参与法定数字货币国际交流,以开放包容方式探讨制定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和规则,共同推动法定数字货币发展。
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约345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介绍,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开展以来,人民银行在试点地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会同参研机构,统筹规划试点方案,周密组织应用测试,迭代开发运营系统,探索创新应用模式,初步验证了数字人民币在理论、政策、技术和业务上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具体看,范一飞表示,试点测试规模有序扩大。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受邀白名单用户已超1000万,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
以上内容参考 金融界-7075万笔、345亿元!央行全面披露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展,应用场景已超132万个
Ⅳ 央行数字货币什么时候落地发行
截至目前,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在多个城市进行了试点,并逐步完善了相关扰余技术和法规框架。根据央行相关人士的表态,目前正在进行试点的工作中,央行数嫌谈字货币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已经初步建立,未来仍将继续推进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但是具体的发行时间和缓者滚发行规模等问题,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计划,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等待央行的官方公告和表态。
Ⅵ 农村银行金融机构人工现金支付是什么
数字人民币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运营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具有优势,与农村地区以现金交易为主的支付需求非常匹配,既能推进农村数字支付体系建设,又能提高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本文针对我国农村金融支付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数字人民币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的优势,提出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立足于农村场景、财政支持和基层人民银行的管理,加快在城市和农村共同试点推进。
数字货币的诞生推动了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变革。为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潮流,我国主动开发了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数字人民币,不仅有利于优化国内金融体系和信用机制,也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维护我国仔粗金融主权。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与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相比,央行数字货币在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货币政策效果等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为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我国采取了分批试点推行的策略。从2019年至今,数字人民币试点逐步形成了上海、海南等十地和北京冬奥会场枯历“10+1”格局,覆盖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多个地区,涉及场景包括公用事业、餐饮服务、交通出行、零售商超、证券交易及政府服务等。但数字人民币试点主要从城市铺开,较少触及广大的农村地区。而相比于城市地区,我国农村地区的结算需求以小额现金为主,与数字人民币零售型货币的特点更加匹配,在乡村振兴战略及数字乡村建设大背景下,在农村地区推广数字人民币试点更为迫切。
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数字化发展现状
我国农村金融支付业务主要由现金支付、卡基支付和移动支付三类方式组成。为解决偏远地区农民小额取现、现金交易不便等难题,中国人民银行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关部署要求,近年来持续推动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强化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向县域下沉,建立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支付服务体系。
农村支付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依托央行支付清算系统开展跨行、跨区域资金清算结算业务,加快了农村地区资金流转。截至2020年末,央行支付清算系统接入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49675家。另一方面,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综合前置子系统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机构可在线上办理的业务种类不断增加,解决了客户在柜台办理业务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截至2020年末,在人民银行开户的3823家农村金融机构中,3440家已接入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综合前置子系统,线上业务办理占比达89.98%。
农村特色支付服务不断巩固,支付产品不断创新升级。近年来,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不断巩固。截至2020年末,农村地区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达89.33万个,覆盖了98%以上的村级行政区,其中20.08万个服务点已加载了村级电子商务服务功能。围绕乡村振兴,农村金融支付服务附加功能增加,支付结算与财政奖补、农产品销售等相结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多样性。
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持续推进。近年来,为缓解农村支付服务“数字鸿沟”“金融排斥”等问题,人民银行以乡村产业振兴为切入点,选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产业特色强的地区进行试点,大力推广移动支付服务,以期提升农村地区支付便利化水平。据《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0年)》披露,截至2020年末,人民银行共开展了249项县域及农村生活场景和236 项涉农生产场景建设工作,全国县域地区云闪付App累计注册用户达1.37亿户。
农村金融支付领域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支付体系的发育速度明显比城市缓慢,城乡金融服务因此呈现二元化特征。随着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和第三方支付业务不断推广,农村地区没戚搜的支付效率近年来有了一定提升,但其便利性、普惠性、安全性和隐私性较城市地区仍有较大差距。
便捷性和普惠性有待提高。一方面,农村地区商业银行的基础设施、人员配备及风控能力相对不足,导致农村支付结算业务的便捷性有待提高。尤其是部分县级以下金融机构在进行跨行汇划时,首先需要将资金通过行业系统汇划至县级以上金融机构,然后再进行跨行汇划,不能实现资金跨行汇划一步到位。另外,一些金融机构,如内蒙古某市邮储乡镇52家代理网点,因尚未加入央行支付系统无法开展跨行业务。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成本较高,普惠性有待提高。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资金规模小、频次高,导致农村地区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终端硬件运维成本较高。以贵州农村为例,2019年一台助农取款POS机的年平均运营成本超过400元,一台故障机具的年平均维护成本超过600元。这一维护成本还将随着设施的老化进一步增加,并最终会转嫁给用户,造成支付服务的普惠性大打折扣。
农村居民的信息、资金安全和隐私难以保障。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超量收集客户信息。例如,支付宝初期仅要求客户提供姓名和身份认证信息,后来要求客户提供个人辅助认证和工作生活信息。虽然名义上是为了验证客户信息,以保证支付系客户本人操作,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和立体的服务,但实际上,其收集的信息已远远超过正常支付结算业务所必需的信息。
一些支付机构违规使用客户信息。在利益的驱动下,在未经客户同意或以隐晦手段“征求客户同意”的情况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交易信息进行商业性分析,并据此与其他企业开展商务合作实施精准营销。对客户信息进行二次分析和利用,实质上侵犯了客户的合法权益。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低、知识结构不完备,其合法权益尤其容易受到侵害。
一些支付机构违规使用客户备付金。随着第三方支付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客户将现金留存在“虚拟钱包”中,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规模因此越来越大。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违法挪用备付金“赚取利差”。例如,2019年深圳瑞银信科技和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因挪用备付金违法获利530万元,被监管部门查处。
现金交易不利于保障农村居民财产安全。一是假币流通严重危害农村居民财产安全。农村居民识别假币的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多数农村老年人不具备识别假币的经验和能力,极易受到侵害。部分居民即使能识别假币也可能心存侥幸不会自觉上缴,致使假币再次进入流通,将损失转嫁给其他人。二是火烧、虫咬和霉变等自然灾害也容易造成农村居民重大损失。由于很多农村的人口结构失衡,留守老人和儿童成为农村人口的主体。老年人习惯于在家存放现金以满足日常货币需求,其现金存在被火烧、虫咬、霉变的可能。《中国人民银行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办法》规定,残损币票面剩余面积超过3/4的按全额兑换,剩余1/2以上3/4以下的按半额兑换、剩余1/2以下的不予兑换。2020年,山东省菏泽市特残币兑换客户中,93%是农村客户,兑换原值230万元,兑换比例为72%,损失金额达64.4万元。
农村地区数字金融试点推进缓慢。截至2022年3月末,我国已在深圳、上海等十个城市和北京冬奥会场进行数字人民币试点,在农村地区的试点则仅有安新县老河头镇、容城县和长沙县三地。与城市相比,县域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进时间晚、过程慢。
数字人民币在农村支付领域的应用优势
有助于提高农村支付结算便捷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6〕261号)规定,银行和支付机构不得为入网不满90日,或者入网后连续正常交易不满30日的特约商户提供“T+0”资金结算服务。农村地区支付结算频率与农忙季节性高度重合,农闲时节,部分农村地区的商户可能无法通过银行POS机或第三方支付工具收付款。数字人民币具有“支付即结算”的特性,支持离线交易,与农村商户小规模、高频次的支付结算需求高度匹配,有助于提升其资金周转效率。
有助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降低交易成本。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有助于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已有98%的行政村实现了通光纤、通4G,其中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但偏远地区仍然存在网络信号差、智能手机普及率低等问题,难以支撑传统商业银行支付体系和第三方支付体系。数字人民币的离线支付技术在没有网络实时覆盖的偏远地区仍能有效满足居民的支付需求。同时,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有助于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从商业银行(指定运营机构)角度看,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管理方式一致,人民银行不向商业银行收取兑换流通服务费;从客户角度看,商业银行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兑出、兑回服务费,数字人民币还节省了实物现金的损耗,可有效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
有助于保障农村居民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数字人民币是以国家科技能力为基础、以国家信用作背书,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货币,具有无限法偿性。数字人民币综合使用数字证书体系、数字签名、安全加密存储等技术,实现不可重复花费、不可非法复制伪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赖等特性(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组,2021),央行对数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管理,可以避免农村客户信息泄露和假币流通,从而保障农村居民的信息和财产安全。
政策建议
数字人民币试点应坚持农村发达地区与偏远地区同步推广。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现金融服务的均等化,数字人民币在农村地区的试点应用需要加快推进,要坚持在农村发达地区和相对贫困的地区同步推广。在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可选择示范村进行试点。例如,已具备一定规模的农产品交易市场、拥有产业链核心企业的村落,这些区域具有较高的非现金支付和数字支付使用需求,便于集中推广应用,可依托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带头示范效应。在相对贫困的地区,应同步开展小规模试点。可以将数字货币试点纳入信用村评价体系,提高相对贫困试点区域对数字货币的关注和接受程度。
坚持以“农业补贴+日常消费”场景为基础。应用场景是推广数字人民币的重要基础。与农村居民有资金往来的主体主要是政府部门和农村商户,因此可以围绕“政府+农户”“农村商户+农户”搭建“农业补贴+日常消费”应用场景。一方面,以地方财政部门为核心,围绕“政府+农户”搭建农业补贴场景。鼓励地方财政部门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涉农补贴资金发放,既有利于财政部门精准管理补贴资金,也有利于农户提高对数字人民币的认可度。另一方面,以农村商户为核心,围绕“农村商户+农户”搭建日常消费场景。农村的现金支付主要集中在农户用于购买农资或日常生活用品的小额日常消费,农村商户不仅要承担处理破损人民币、假币的成本,还要承担防止细菌传播的健康卫生成本,因此对于推广使用数字人民币更有动力。
发挥基层人民银行主导地位。基层人民银行的职能及其在农村支付领域的主导地位,决定其能够成为推广数字人民币的核心节点。一方面,基层人民银行要做好数字货币在农村的宣传普及,在农村地区持续开展支付知识宣传与培训教育工作,将央行数字货币相关知识及时纳入防假币、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工作中,加快培育农村居民数字货币使用习惯。另一方面,基层人民银行要精准定位试点主体。年轻的返乡创业“新农人”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农村商户则是农村经济社会人员流动的重要节点,因此数字货币试点工作要重点瞄准青年创业群体和农村商户群体。
发挥财政的激励作用。推行数字人民币是国家战略,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针对央行数字货币试点可能存在的困难,有必要发挥财政激励措施。一方面,与数字人民币推广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财政补贴。建议试点期间由商业银行为农村商户升级智能POS机等支付终端、为相关农户提供指纹IC卡或手环等数字货币支付介质,费用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摊,以调动商业银行、农村商户和农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试点对于通过数字人民币渠道使用信贷资金的农村商户和农户,由财政给予部分贴息,在严格防范道德风险的前提下,鼓励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数字人民币
Ⅶ 数字人民币加快试点步伐 流通服务层蕴藏“隐形冠军”
随着试点城市的不断增加以及受理场景的逐步铺开,数字人民币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讨论。众所周知,数字人民币和支付机构的关系一直是业内的关切点,坊间也流传着“数字人民币就是要取代第三方支付”的说法。日前,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周小川在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的演讲中对“数字人民币”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本次论坛上,周小川澄清了关于数字人民币的误区之一:没有想取代现在第三方支付的角色。并且直言“数字人民币是一种双层系统,整个研发队伍是由人民银行组织,由包括工农中建等主要商业银行以及电信营运商和几大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同参与研发。”
那么,数字人民币的运行机制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数字人民币最大的特点是交易即结算,可控匿名且具备法偿性,其运行结构中的第一层是发行管理层,也就是人民银行,主导和组织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工作;第二层是运营层,工农中建等银行机构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完成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兑换;第三层是用户层,也就是真正使用数字人民币的用户们。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大家不太看得到却非常重要的流通服务层,行业内称之为2.5层,众多第三方机构正是在这一层中为用户提供服务。这其中又包括两大类玩家,一类是线上流量入口层,包括手机厂商、美团、滴滴等等服务平台,另一类则是真正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支付机构,以拉卡拉和银联商务为代表,他们主要负责解决大小商家的数字人民币受理问题。
从数字人民币试点开展情况来看,百花齐放的2.5层,也就是服务层,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去年,拉卡拉和银联商务率先成为首批与央行数研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2家支付机构,随后由京东加入数字人民币的线上线下试点工作,华为等手机厂商也相继发布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手机。
数字资产研究院(CIDA)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曾预测,未来2年到3年间,最迟5年,即中国“十四五”期间,数字货币会有更大的突破,会很快迎来数字货币主导货币形态的拐点。的确,数字人民币作为国家战略,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会逐步迭代升级,数字支付也将会在未来支付格局中占据领先地位。
目前,进入数字人民币领域的支付机构只有银联商务和拉卡拉,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加快推广,这种先发优势将越来越明显,而在资本市场的标的中,能选择的第三方支付上市公司则只有拉卡拉一家,东方财富证券在今年4月的研报中就曾因其“积极布局数字人民币,抢占领先身位”而给予拉卡拉增持评级。由此看来,拉卡拉的成长和价值空间或将随之重构,打开一片新天地。
Ⅷ 苏州试行暂仃用纸币了吗
是的,苏州试行暂定不使用纸币。
苏州市政府近期铅局中出台了《苏州市推进支付清算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货币试点,试点地点包括苏州旅游景区、商腊指业街区、交通场站等。
同时,苏州市政府也出台了《苏州市支付清算领域集成应用推广实施方案》,加强数字货币在市场营销、应用场景等方面的推广,暂停使用纸币。
目前,全球范围内数字货币的试点越来越多。
数字货币的优点在于便捷、安全、低成本等方面,在未来可能会逐渐替代传统的纸币。
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安全、合规监管等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企业共同努力槐山解决。
Ⅸ 真的来了!2021年央行数字人民币扩大试点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数字人民币推广速度最快、范围最广的一年,也可以称作是数字人民币元年。苏州、深圳、雄安、上海、成都等省市均开启了不同程度的测试。
而2021年,将是数字人民币扩大的一年。近年来数字人民币被频频提及,随着更多的省市逐渐开启试点应用,表明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在顶层制度、创新实践等方面已具备充分优势。
2月7日,北京市启动首次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预约活动“数字王府井 冰雪购物节”,面向在京个人采取抽签形式发放共计5万个,总价值1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拉动内需,鼓励“就地过年”。
从红包应用的消费场景看,此次北京地区发放的数字人民币红包与苏州的活动较为相似,均可实现红包在“线上+线下”的多场景消费使用。
在线上消费场景中,加入了京东商城作为线上电商消费场景,中签的用户可在京东线上场景的特定专区购买自营商品。而在线下场景中,该红包可在王府井商圈的商场、酒店、书店等处使用。
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下一步,北京将围绕2022年冬奥会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更多试点应用,不断完善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金融 科技 应用场景试验区建设,提升北京智慧城市服务水平,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可以说2021年,数字人民币是真的要逐步融入我们的生活中了。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提供的屏显卡式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在上海某医院开始使用;
1月的轰轰烈烈尚未停止,2月初又传来消息。苏州于2月5日开启全“数字人民币·苏州年货节京东专场”活动,再次发放3000万数字人民币。苏州年货节红包每个红包金额为200元,红包数量共计15万个。
2021年1月数字人民币动态
1月1日
深圳再度派出2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这是深圳第二次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
1月5日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提供的屏显卡式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在上海某医院开始使用;
1月中旬
在上海陆家嘴中心商场,支付宝在悄然内测数字人民币;
在一千三百公里外的北京,数字人民币也走入冬奥以及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试点;
跨境支付方面,中银香港作为香港银行代表参与技术测试。
1月23日
北京市市长陈吉宁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今年北京市将加快金融 科技 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数字货币试点应用。
1月24日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支持深圳打造数字货币创新试验区;
1月27日
成都采取“预约摇号”的方式发放5000万元数字人民币,其中3000万元线下消费红包由政府发放,2000万元线上消费红包由京东发放;
苏州开启第二次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总金额高达4000万元,用户需要到“苏周到”App报名预约。
银行开始加码“子钱包”
各地政府不断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同时,商业银行也在加速推进数字人民币建设,“子钱包”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表示:所谓‘子钱包’,是指针对数字人民币不同细分场景,如电商消费、会员管理、交通出行、本地生活等设定分场景、分机构的更细小的钱包。
近期数字APP多次更新,多家银行的子钱包内容明显更丰富。例如:
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子钱包目前支持滴滴出行、京东、哔哩哔哩、善融商务4个APP推送;
中国工商银行子钱包支持以上四种APP外加美团单车;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交通银行子钱包支持以上四种APP外加京喜APP推送;
中国银行支持以上四种APP并新增了对北京地铁出行APP“亿通行”的支持。
可见,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正在逐渐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在春节过后,将会有更多地区开始试行数字人民币,为当地居民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
并且与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平台不同的是,数字人民币的每一张钱币都有编号,无论流通到哪里,都能追查到来源与去向。
未来使用范围将更广
早在2020年8月,商务部就印发了《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表示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等28个省市(区域)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也就是说,2021年
将有更多的城市迎来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
未来,一切资产包括人的身份都将被数字化。目前看来数字人民币在支付场景中的功能已较为完善,甚至在无网络环境下也可以实现支付,但数字人民币的未来远远不止如此。
5G时代,数字人民币的支付需求还将延伸到无人 汽车 、物联网设备、工业互联网等方面。数字人民币的未来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试点规模更大,涉及的城市更多;
试点场景更多,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使用方式更多,如搭载优惠券、打折券等载体;
适用范围更广,如拓展到跨境支付;
支付方式更多样,如通过各类APP或离线支付等。
下一批数字人民币面向公众的试点将包括上海、海南、长沙、青岛、大连、西安六地,上海或将很快迎来数字人民币公测。
资产透明化时代已经来临
可以见得,货币数字化已逐渐成为既定的事实。这一发展虽然会极大地方便我们的生活,但也给我们的资金提供了详细清楚的来源和去处记录,让我们手中的资产日渐透明。如此庞大的数额和普及度,预示着大数据背景下,资产透明、交易透明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数字货币# #比特币[超话]# #欧易OK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