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沪成立金融科技公司
A. 2021年金融科技九大“猜想”
2020年,金融 科技 蓬勃发展同时,也遭遇跌宕起伏。
一方面大量智能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令金融+ 科技 的融合日益紧密,创造出一系列全新的场景与业态;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金融 科技 业态的监管日益趋严,令金融 科技 面临日益严峻的合规运营挑战。
去年底,金融监管部门对未来金融 科技 业态的监管,给出明确的“红线”:一是坚决打破垄断,纠正、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二是坚持所有金融活动必须依法依规纳入监管,坚持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坚持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三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 社会 创造力,增强我国金融 科技 企业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
在多位受访金融 科技 资深人士看来,2021年,相关部门将围绕上述监管原则,落实一系列监管措施。
1、对金融 科技 业态很可能采取功能监管,所谓功能监管(functional regulation),即根据金融活动性质进行监管,对相同功能、相同法律关系的金融产品按照同一规则接受一致监管。以互联网联合贷款业务为例,只要是从事相关互联网联合贷款的机构,无论是提供资金方,还是风控模型提供方,或是获客渠道方、技术支持方,都得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里,且对整个互联网联合贷款业务各个操作环节需做到穿透式监管,从而杜绝其中的监管套利与规避监管行为。
2、强化金融 科技 业态的行为监管,当前,不少互联网金融 科技 平台存在产品销售误导、广告宣传夸大其词等行为,比如在贷款利率方面通过文字 游戏 隐藏“高利率”真相,在产品宣传方面刻意隐瞒其他的收费项目,对此相关部门将对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介与宣传采取从严监管,切实遏制产品虚假宣传行为,维护消费者的金融权益。
3、落实对金融 科技 平台的审慎监管。对于银行,目前全球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对银行设立资本金、流动性、坏账报备等监管要求,有效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爆发所衍生的储户利益受损。但对金融 科技 平台,这些监管要求依然空白,导致金融 科技 平台的审慎监管体系缺乏。
目前,很多互联网平台拓展互联网存款、互联网贷款、互联网理财、互联网资产管理、互联网券商等业务,实则起到存款、投资、贷款等银行职能,因此基于审慎监管的考量,相关部门也有必要对涉及存款、投资、贷款的金融 科技 平台落实资本金、坏账拨备等监管指标,有效杜绝其经营风险所衍生的投资者利益受损。
4、全面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随着一些金融 科技 平台依托资本扩张与市场地位实现“垄断经营”,不少消费者的金融权益的确受到侵犯,包括他们在获取互联网金融服务时,不得不授权提供大量个人隐私信息;他们在获取互联网消费贷款产品时,因金融 科技 平台的某些算法技术,只能选择金融 科技 平台优先安排的产品,导致自身产品选择权被削弱;在获取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便捷服务同时,很多产品风险条款刻意被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导致消费者存在产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多位金融 科技 平台资深人士指出,2021年相关部门将对金融 科技 平台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规行为采取从严监管,因此2021年可能会触发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全面整改。
随着全球疫情形势依旧严峻,非接触生活与非接触金融服务业态将在越来越多国家兴起,无形间赋予中国金融 科技 产业巨大的“全球化”空间。
然而,由于疫情原因,相关技术人员无法前往境外,目前双方主要通过远程视频等方式,围绕技术输出与共建智能系统开展积极沟通。
他们指出,一旦2021年疫情形势好转且相关条件具备,他们会迅速派遣相关技术人员前往海外,帮助海外众多跨境电商平台落实各类智能金融 科技 运营系统(比如跨境高效资金结算与配套金融服务)。因此,2021年很可能成为中国金融 科技 “全球化”再启的新元年。
科技九大“猜想”" img_height="678" img_width="1200" data-src="//imgq5.q578.com/df/0105/28c4fbf36d34b6fb.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2020年12月31日,“福田有礼数字人民币红包”新年促消费活动正式开启,这是继2020年10月“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之后,深圳开展的第二次大规模人民币红包测试活动。两天前,数字人民币北京冬奥试点应用在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启动,标志着北京围绕冬奥会场景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取得阶段性进展。
12月初,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表示,目前香港金管局正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的技术测试,并做相应的技术准备。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上海金融 科技 公司,逐步实现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和技术研发中心落地。
随着央行法定数字人民币(DECP)的应用场景试点“多地开花”且收效良好,2021年央行很可能会在某些城市率先启动DECP使用。
他认为,若相关部门在未来一段时间借助新的应用场景试点,确信相关运营系统足够稳定且支付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不排除会在2021年小范围正式将DECP投入使用,2021年将成为央行法定数字人民币真正面世的“元年”。
随着越来越多银行积极推进开放银行战略,以及金融 科技 平台积极整合各类场景扩大业务范畴,金融与场景在密切合作过程,如何有效保护客户个人数据信息安全,俨然成为金融 科技 面临的新挑战。
尤其是相关部门正积极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将用户信息违规获取、滥用、违规买卖作为重要监管工作,同样给金融+场景、金融+生态的数据合规共享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位金融 科技 平台风控总监举例说,比如在互联网消费贷款合作领域,场景方与金融机构各自提供一位客户(隐去个人实名身份等隐私信息)的行为特征,比如他喜欢晚上10-11点网络购物,平时喜欢在下午2-3点外卖点一杯星巴克咖啡等,在隐私保护的共享智能技术驱动下,金融机构(或场景方)通过自身多维度数据融合 科技 ,发现自己有个客户A似乎“符合”上述行为特征,因此再借助更多维度的大数据分析进行比对,确定对方提供的客户行为特征是否与客户A高度吻合,最终精准了解到“客户身份”。
“如此做法的好处,一是确保金融机构与场景方在场景+金融合作方面实现了信息共享的合规操作(不存在泄露个人隐私数据),二是金融机构(或场景方)借助自身的多维度数据智能分析技术,自力更生精准判断客户身份(不存在个人隐私数据信息泄露与违规买卖),就能有效地给予互联网贷款精准风险定价,避免贷款利率定价偏高等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发生。”他指出。随着2021年相关部门将采取从严措施保障个人隐私数据信息安全,基于隐私保护的共享智能技术势必在开放银行、场景金融等领域获得广阔发展空间,甚至成为场景+金融,金融+生态闭环的标配技术。
尽管区块链技术篷勃发展,但其形成的不同区块链形态导致技术标准不尽统一,导致不同区块链在数据格式、接口开放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令部署不同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机构在区块链数据信息交互方面变得相当困难,很大程度影响到基于区块链的票据融资、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业务审批效率与资金投放速度,无法快速响应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
跨链技术的日益成熟,很可能在2021年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所谓跨链技术,就是不同区块链技术形态上的企业数据、接口形式实现“互通互联”,令金融机构即便使用不同区块链技术形态,也能实现企业信息与业务数据的高度互联互通,从而大幅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各个企业的票据融资、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审批效率与资金投放速度。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驱动下,越来越多金融 科技 平台注意到,金融 科技 不仅仅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消费潜力以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复苏,也能赋予传统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更强大的业务拓展活力。这令金融 科技 在产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大浪潮下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毕竟,它一面打通更多消费场景与消费业态,让消费金融成功嵌入更丰富的消费场景,服务越来越多实体企业快速发展,一面大幅提升消费企业、制造企业的获客引流与运营服务能力同时,赋能企业数字化运营,进而为实体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可以预见的是,经历2020年的业务铺垫与技术储备,2021年金融 科技 与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将进入全面爆发阶段。
去年9月底,蚂蚁集团邀请全球顶尖专家学者共同头脑,所形成《2021十大金融 科技 趋势 顶级专家前沿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01年多项全新智能技术的兴起,将对金融业态构成巨大影响。
首先是时序图计算。在金融 科技 领域,正出现越来越多的高 科技 欺诈行为,令金融机构的反欺诈风控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这无形间催生时序图计算 科技 的全面应用。所谓时序图计算的数据构建,将从单一金融行为数据,走向跨行业多维度异构数据;从单一时间切片的图数据,走向基于时序的图数据。
因此在金融风控决策方面, 时序图计算能帮助金融机构实现秒级的群组关联决策能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将非结构化的数据结构化,用以理解分析当前信贷风控决策机制可能存在的巨大漏洞(被欺诈方捕捉利用骗贷),并进行风险预警等。
其次是知识图谱与多模态学习技术。在传统金融机构,诸多业务处理依然存在流程复杂,需要大量人力审核投入且人工成本高等问题。知识图谱、多模态机器学习、共享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引入,将有效解决上述痛点,以智能保险服务为例,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模态学习的智能核保、智能理赔等 科技 应用,将进一步提升保险业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审核投入,提升用户体验。
第三是自动因子发现的机器学习。不同于以往人工设定的因子参数,基于智能 科技 深度学习模型所形成的自动因子,可以同时 探索 用户的金融行为和外部生活类关联数据,也能比基于人工经验的用户行为特征分析模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决策信息。《报告》认为,未来5年,基于自动因子发现的机器学习技术将在各类金融决策场景全面普及。
2021年初,比特币依然延续强劲上涨态势,截至1月4日早盘,比特币一度涨破33000美元/枚,这令不少受访区块链技术研发机构人士认为,随着比特币在华尔街主流机构的接受程度持续提升,2021年比特币很可能在剧烈波动中迭创新高,甚至突破5万美元/枚。
不过,越来越多华尔街投资机构对不断创新高的比特币给出风险警示。
王金龙分析说,尽管很多人纷纷看涨2021年比特币在震荡中迭创新高,但就政策监管而言,加密数字货币投资依然面临较大的合规风险。目前加密数字货币在美国不算是主流货币或投资产品,且没有相对完善的监管机制。但可以预见的是,各国会陆续对加密数字货币投资交易采取较严监管措施,包括对其反洗钱的监管,以及潜在的逃税监管等,这导致很多投资机构仍然难以认为比特币属于合法投资。此外,比特币的市场波动风险必须被高度重视,其实比特币的价格波动性极大,它一年可以跌约80%,一年又可以涨至少2-3倍,且很多比特币交易允许高杠杆投资,因此其价格大幅波动很容易导致爆仓风险出现,其实是一种高风险投资行为。
华尔街大空头、投研机构Rosenberg Research创始人罗森伯格(David Rosenberg)也表示,当前比特币是巨型泡沫。
“比特币在如此短时间内的急速上涨走势,对任何证券投资品种而言都是极不正常的。”他强调说,这意味着比特币已成为当前资本市场的最大泡沫。
对众多金融机构而言,2021年将是他们数字化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一年。
一方面,2020年疫情冲击所带来的远程视频尽调、远程在线签单、远程会议沟通等 科技 兴起,让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大幅提升并呈现日益显著的降本增效成果,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券商、信托、财富管理机构还将在2021年投入大量资金资源加码数字化转型,并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一大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 科技 +金融的全面融合发展,也令越来越多金融机构高层意识到,再不拥抱 科技 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与产品风控运营能力,自己很容易在智能时代被淘汰。
不过,无论是财富管理机构,还是正在加码数字化运营的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都面临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挑战,在渠道端,需实现数字化流程管理同时叠加线下专业投顾服务,满足高净值客户深度资产配置服务需求;在产品端,务必做到产品筛选能力、投研能力、产品存续管理的数字化;在客户服务端,需充分用好大数据技术对客户需求进行分层,提前触达与理解不同类型客户需求,以差异化产品服务实现财富、资管、投资的深度协同。
因此,2021年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将呈现百花齐放格局。比如部分财富管理机构与大型IT服务商合作,以混合云技术搭建数字化运营中台,从而将传统线下业务流程悉数搬到线上,通过业务数据化与流程数字化,大幅提升业务操作效率与产品定制化能力。
也有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联手数据服务商,对底层资产实现数字化智能管理,即借助AI算法建立包括资产体检 、交易诊断、风控防范、资产估值监测的数据大脑平台,实现投前项目评审标准化,投中穿透式监测、投后立体化管理,从而增强底层资产投资管理的透明度,在博取更多投资者信任同时优化自身大数据风控能力。
此外,多家券商信托公司都在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最新技术,从而搭建全新的智能风控系统,进而整合内外部数据,借助专家经验和AI模型,打通投前、中、后、资金、产品、售后各个环节,实现全品种线上覆盖,全流程封闭管理,全风险智能管控,全场景办公支持的智能化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多项功能,助力风险管理水准全面大幅提升。
“到底是哪种数字化转型路径最终能令金融机构完成蜕变,进而适应智能时代的业务发展趋势,我们仍在密切观察。可以预见的是,部分金融机构会因数字化转型路径选择出错、或数字化转型落实不力而被淘汰,部分金融机构则借助数字化转型与全面推进智能服务后来居上,成为新的行业翘楚。”多位金融机构高层认为。
责编:李剑华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B. 数字货币在哪些城市试行为什么选择这些城市
014年年初,中国央行便成立了法定数字货币专门研究小组,以论证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2017年1月29日,央行正式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在成功开发法定数字货币原型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尝试在全国多个地方部署机构,并通过与研发机构和行业的整合,实现金融发展技术研究成果。2018年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先后落户了南京和深圳。2019年央行数字货币公开宣布将在深圳、苏州、成都、雄安试点。
01
深圳支持数字货币研究从2016年开始。
2017年10月6日,雄安新区管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大数据管理体制机制和“数字雄安”建设的基本思路,全力推进“数字雄安”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不久,各路企业闻风而动,鼓足干劲,要把雄安新区打造成创新的“试验场”。
2017年10月14日,蚂蚁金服副总裁、阿里集团合伙人彭翼捷一行到雄安新区进行区块链建设方案汇报,彭翼捷对雄安新区的评价是:打造区块链的最好土壤。同年11月8日,雄安新区与阿里巴巴集团举行对接会,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将承建数字雄安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并有望率先在租房场景中加以试水。
2017年11月23日,腾讯与雄安新区签署金融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成立腾讯(雄安)金融科技实验室,在新区先行先试大数据风控体系、基于腾讯云的区块链服务等金融黑科技。
2018年4月21日,河北雄安新区发布《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区块链被写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一项影响超前、意义深远的技术开始与一座肩负历史使命、冉冉升起的数字城市共同成长。
2018年6月8日,中国信通院与雄安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雄安新区建设信息通信领域科研基地,为新区建设提供发展战略规划、标准及政策制定等全方位支撑服务,重点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军民融合、车联网等领域打造京津冀高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和双创示范基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2018年6月28日,雄安新区与360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360集团将充分发挥其在网络安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领域的优势,为建设安全可靠的“数字雄安”提供全面的网络安全服务。
2018年7月23日,中国雄安集团与区块链技术公司ConsenSys签署谅解备忘录,ConsenSys创始人约瑟夫·卢宾等就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向中国雄安集团提出建议,希望将其在区块链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雄安的项目中,支持雄安的创新发展模式。
2018年12月21日,交通银行河北雄安分行揭牌。该分行将依托总行专业研发团队和雄厚研发实力,凭借金融业务处理、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平台,不断创新金融业务模式,为建设绿色雄安、智慧雄安、数字雄安作出更大贡献。
2019年5月8日,工商银行全资子公司工银科技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开业,成为落户雄安新区的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总部。工银科技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了《金融科技合作备忘录》,雄安新区管委会正式启动运行雄安征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将应用工行区块链技术,实现征迁原始档案和资金穿透式拨付的全流程链上管理。
2019年12月25日,光大银行和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公司在雄安新区共建“数字金融科技实验室”,将以雄安新区战略需求及信息化建设为导引,逐步打造区块链商业化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
2020年3月31日,雄安区块链实验室正式揭牌,雄安区块链实验室有三大目标:成为区块链研究与应用的新高地、成为一个开放的前沿创新基地、探索出实验室经济的新模式。在雄安新区设立三周年的时间点,雄安区块链实验室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标志着雄安新区区块链创新实践进入了组织化、规模化落地阶段,标志着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和物理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开启了新篇章。
雄安新区一颗从种子就开始培育的数字城市森林,天然适合央行数字货币试点。上雄安,下深圳,左成都,右苏州,期待央行数字货币在这四个地方试点,长出蔓延世界的花。
C. 数字经济+数字货币+华为+人工智能+区块链!国内龙头开展数字经济
①数字经济+数字货币+华为+人工智能+区块链!这家金融智能终端设备国内龙头官宣设立全资子公司开展数字经济业务,为北京冬奥会准备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相关产品,还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第一批合作单位;②数字经济+数字孪生+元宇宙+华为+AR+人工智能!这家智能轨交龙头签200亿大单,AR三维实景融合技术平台与华为鲲鹏、升腾兼容,全年业绩预计大增近3倍,还为高通提供RCS总体解决方案;③光伏+储能+充电桩!这家公司全年净利最高预增近1.5倍。
【重点公告解读】
广电运通:拟设立全资子公司开展数字经济业务
广电运通公告,拟设立全资子公司广电数字经济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简称“广电数投”),注册资本为10亿元。本次设立的广电数投将作为公司的投资运营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数字经济业务的投资、建设及后续运营工作,创新智慧城市业务模式,拓展公司智慧城市业务领域,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实现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点评: 公开资料显示,广电运通深受全球1200多家金融机构信赖,通过“场景+金融”服务模式,提供多元化、普惠化的金融服务, 已连续13年位居国内金融智能终端设备市场占有率第一。
公司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第一批合作单位。公司积极携手生态伙伴围绕冬奥会加快拓展多个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 如中标交通银行总行计划在冬奥会场景下推广的数字人民币领域首次硬件机具招标项目、与中国建设银行共同打造的数字人民币智慧柜员机在北京大兴机场试点上线; 为北京冬奥会积极准备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等相关产品。
万联证券夏清莹等分析师在2021年10月25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 公司能为各类银行等客户提供数字人民币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并能提供软硬钱包、微型收银台、智能ATM等数字人民币产品。
夏清莹在5月5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 公司发布了企业级区块链技术平台运通数链 ,该平台具备“多扩展”、“高性能”、“强安全”、“强隐私”、“适信创”、“易接入”六大技术特性,能够基于区块链技术助力我国产业升级。
公司 助力深圳地铁开出全国第一张地铁区块链电子发票, 为深圳地铁承建闸机标准化软件系统、收益核算、电子发票等业务系统。
公司依托无线电集团 与华为联合成立“鲲鹏+升腾”生态创新中心, 发布广电鲲鹏服务器及全栈信创解决方案,主流产品完成国产化平台适配,支持主流鲲鹏、飞腾、龙芯、兆芯CPU平台及UOS、麒麟OS,并与二十多家银行开展试点测试工作。
佳都 科技 :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227%-292%
佳都 科技 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3亿元-3.6亿元,同比增长226.71%-292.05%。公司近3年新签和在手智能化产品方案订单进入规模实施阶段,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等智能化项目按计划交付带动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点评: 公告显示,公司人工智能技术持续投入及转化落地,“智慧车站”“IDPS城市交通大脑”等高毛利率的核心自主研发智能产品销售较快增长,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提升。
招商证券刘玉萍等分析师在2021年9月6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在智慧轨交领域, 公司在扎实推进172.25亿智慧轨交大订单的同时 ,新签订长沙轨道交通6号线智能化合同, 金额24.28亿元, 年内将完成主要产品交付及业绩确认。
万联证券夏清莹2021年9月2日发布的研报指出, 公司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化轨道交通的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这一政策红利。
佳都 科技 在互动易回复称,公司是华为的领先级ISV (独立软件开发商)之一,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开发多种城市级智慧应用,公司的警务视频云、 明毅AR三维实景融合技术平台等行业数字平台与华为鲲鹏、升腾体系开展并取得首批兼容性互认证。
数字孪生作为构建元宇宙城市的关键技术之一,未来还会在更多的产业和领域落地,公司也将在与数字孪生相关的计算机视觉、AR(增强现实)、数据科学、物联感知和控制等方面技术持续投入拓展。
公司智能人脸识别测温终端具有自动远程测温功能。
2015年6月公司在互动易回复称, 公司作为美国高通公司RCS总体解决方案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唯一合作方, 从芯片层提供RCS解决方案,将携手高通共同推进RCS产业链的发展, 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提供RCS产品整体服务, 并为RCS产业链上的通信运营商、手机终端厂商等的后续商业化的推广奠定良好基础,共同推动下一代富媒体融合通信的发展。
中能电气:2021年度净利润预增64.49%-146.74%
中能电气公告,预计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50万元-3375万元,同比增长64.49%-146.7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890万元-2925万元,同比增长68.58%-160.9%。公司全面聚焦主营业务,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紧抓新能源行业发展良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有所提升。同日公告,全资子公司中能绿慧与欣旺达综合能源于近日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拟在光伏发电和储能及综合能源服务等业务进行深度合作。
点评: 公开资料显示,中能电气拥有 “光储充”一体化、 “充电魔方”、“一二次融合”、“充电群”、“智慧车库+智能充电”等解决方案,已参与河北邯郸、宁夏银川、贵州贵阳等多个地区 公交站充电桩项目的建设运营。
公司子公司上海熠冠主要从事光伏发电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目前在江苏、上海等地持有多个已实现并网的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业绩公告金榜】
昭衍新药: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72%-82%
昭衍新药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5.4亿元-5.7亿元,同比增加72.3%-82.3%。 小财注:Q3净利0.94亿元,据此计算,Q4净利预计2.92亿元-3.22亿元,环比增长210%-242%。
点评: 公告显示,公司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实验设施及项目管理流程,实验室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保证在手订单得到高效执行;供应端也为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开源:2021年净利同比预增438%-483%
新开源公告,预计2021年净利润2.4亿元-2.6亿元,同比增长438.42%-483.29%;本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为2.3亿元-2.5亿元,主要系公司出售BioVision股权及对外投资所致。 小财注:Q3净利0.16亿元,据此计算,Q4净利预计1.4亿元-1.6亿元,环比增长775%-900%。
点评: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精细化工和精准医疗, 收购的美国BioVision是世界顶尖的生命科学研究公司 ,BV产品外泌体试剂盒可从体液中分离和提取高纯度的外泌体,同时提取其中DNA、RNA、蛋白质进行精确量化分析,可用于癌症、传染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和早期诊断,同时可提供多种病毒纯化试剂盒,可在30-60分钟内从转染的细胞培养上清液或感染的样品中快速高效地纯化重组病毒。
D. 多家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领域会发生什么变化你怎么看
2020年,对每个人都是非常艰辛的一年,也是金融 科技 沧海桑田的一年——线上金融进入强监管时代、金融 科技 监管框架雏形已现、银行掀起分布式核心建设的浪潮、区块链王者之相毕现、5G成为金融业门口的“野蛮人”。
让我们回首2020年,总结金融 科技 的高光和落寞,并由此展望金融 科技 的2021年。
线上金融,强监管降临
2020年开始,互联网贷款、供应链金融助贷、网络小贷、互联网保险、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代销业务都受到严格限制。
2020年7月17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 商业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合作机构提供资金用于发放贷款,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 互联网贷款授信审批、合同签订等核心风控环节,应当由商业银行独立有效开展。商业银行对于互联网贷款借款人的身份核验,不得全权委托合作机构办理。
2020年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商务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明确规定,不得无牌或超出牌照载明的业务范围开展金融业务;各类第三方供应链平台公司不得以供应链金融的名义变相开展金融业务。 未来无经营许可的供应链助贷将会受到打击。
2020年11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叫停了网络小贷的跨区业务, 要求和流量平台注册地统一,明确了网络小贷公司在联合贷款中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明确了100万的单户贷款余额上限,限制了控股跨区域网络小贷公司的数量,提升了资本金的要求。
2020年12月14日,银保监会发布实施《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明确规定 非保险机构不得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互联网保险业务包括:一是提供保险产品咨询服务;二是比较保险产品、保费试算、报价比价;三是为投保人设计投保方案;四是代办投保手续;五是代收保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0年5月2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推进财产保险业务线上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 到2022年,车险、农险、意外险、短期 健康 险、家财险等业务领域线上化率达到80%以上。
2020年12月24日,华东地区某银保监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辖内存款市场若干问题的通知》。通知显示,该局明确要求辖内各类型银行机构不得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或与其他第三方中介合作的方式吸收存款,已经开展合作的,即日起下架相关存款产品,终止合作。 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未来将不能做存款业务,银行机构也要未雨绸缪,开拓互联网平台之外的存款渠道。
2020年12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 未经金融监管部门许可,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直接和变相代理销售理财产品。 那么,那些未经金融监管部门许可的互联网平台、产业链平台,是不能对外销售理财产品的。
线上金融强监管的大环境下,监管鼓励金融机构发展自有线上渠道,但是外部线上渠道将一片萧条。持牌金融机构是该“断、舍、离”,放弃只提供资金、依赖互联网渠道快速上量的打法了。撸起袖子,做笨功夫,自建特色场景,融入到产业链中去,“扎硬寨,打笨仗”,打造自有品牌金融产品,为自己的金融消费者提供本土化、差异化、可以持续促进粘性的场景服务,才是正途。未来也许会出现一种趋势,金融机构开始发展非金融业务了,银行的人开始给农民卖菜了,保险的人开始做 健康 科技 了,支付的开始做餐饮外卖了,未来金融机构招聘,可能不需要懂金融学的了,懂农业、物流、生物 科技 等的,可能更吃香。
金融 科技 ,监管框架初现
2020年是金融 科技 监管措施密集出台的一年,金融 科技 发展指标、金融 科技 监管沙盒、国家金融 科技 认证中心、国家金融 科技 风险监测中心都在这一年内尘埃落定。未来,金融 科技 产品要通过认证,要通过监管沙盒充分测试,并在风险检测中心的监测下,才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可以说并不容易。
2020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 科技 发展指标》标准,该标准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金融 科技 资金和人才投入、线上智能服务情况、风控能力、专利、软件著作权、金融 科技 应用和输出等方面对金融 科技 发展指标进行了详细阐述,对统计和量化考核金融机构的金融 科技 成果意义深远。
2020年人民银行共公布了9地64个金融 科技 监管沙盒项目。北京侧重于AI和区块链,深圳、雄安新区、苏州重点是数字人民币的试点;重庆侧重于风控技术对于小微金融 科技 和农村金融促进;上海侧重于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的产业链金融风控技术促进金融和产业链和数字政务的融合;杭州侧重于大数据、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广州侧重于跨境金融服务安全和小微金融风控,这是因为广东外贸金融服务较多,制造业的小微也较多。
这9个地区基本上是一线城市,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和活跃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做金融 科技 监管沙盒,有助于结合当地经济的产业链和 社会 生态,有助于做促进金融更好地融合实体经济的良好实验。另外,这些地方都有非常多的金融 科技 企业,可以为金融 科技 监管沙盒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和实验样本。进一步试点,一要考虑小微企业客户的获得感,感知强不强作为评价依据之一,不能只是金融机构和金融 科技 企业试点,要了解客户对于试点的感觉;二要促进金融和场景、产业链的融合,这一直是金融行业的大问题,监管可以鼓励金融机构通过物联网、生物识别和AI等金融 科技 加深和产业链的融合,并促进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促进金融真正的覆盖产业链金融的全链条。
2020年10月13日,重庆国家金融 科技 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在重庆成立,该中心将依托国家统一推行的金融 科技 产品认证体系,打造金融 科技 认证核心竞争力,建设一流的权威专业化认证机构,成为我国金融 科技 多元共治体系的中坚力量。
2020年10月23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政策发布专场活动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莫万贵表示,央行将在京设立国家金融 科技 风险监控中心,未来金融 科技 风险将纳入全国的统一监控。
从上面这些信息来看,金融 科技 的监管框架未来将非常严密,和贷款的分类分级监控是一样的,都要到微观级别。
金融云,分布式核心建设浪潮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信息 科技 “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于2016年7月15日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积极开展云计算架构规划,主动和稳步实施架构迁移。《征求意见稿》要求: 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重要信息系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
除了上面的《征求意见稿》,2020年央行重新发布了3个金融云相关的标准,给金融云的建设提供了明确和具体的指引。2020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技术架构》(JR/T0166-2020)、《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安全技术要求》(JR/T0167-2020)、《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容灾》(JR/T 0168-2020)等三项金融行业标准,结合金融云的运行机制与风险特性,从基本能力、网络安全、数据保护、运行环境安全、业务连续性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技术要求。
2020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金融机构建设金融云系统的压力倍增。各家银行建设金融云大多选择分布式核心系统作为切入点,但是具体思路各不相同:
一些成立时间较长的银行,不会一下子就将全行的业务都转移到分布式系统上来,而是从财富管理、信用卡业务和互联网渠道等方面为切入点,建设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这样影响较小,可以逐步试点,逐步推广。
工商银行对公(法人)理财系统2020年完成了从大型主机到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架构的改造。
光大银行2020年自主研发POIN微服务系统,推广容器云平台,全行应用系统上云率87.5%,光大银行还基于 TiDB上线了面向新一代财富管理平台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中信银行和中兴通讯联合研发的分布式数据库GoldenDB上线中信银行信用卡新核心,支撑8000万信用卡用户,日均交易金额90亿人民币,通过了4500 TPS的压力测试。
最近成立的民营银行,因为 历史 包袱小,可以一上来就高起点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分布式核心系统,为基于金融 科技 进行线上存贷业务展业和线下线上融合会员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江苏第一家民营银行-苏宁银行,定位于 科技 驱动的O2O银行,历时2年打造, 2020年上线了自主研发的行业首个线上线下一体化分布式核心系统“云开”。“云开”基于“苏宁云”的分布式架构,将银行线上线下核心业务处理有效整合到一套系统中,解决了传统银行线上线下双核心带来的“用户数据割裂”、“研发运维成本高”、“不支持高并发交易”、“产品研发交付慢”等严重问题,系统已承载苏宁银行2500万用户和300万账户的日常处理,每天交易笔数150万。
但金融机构真的需要分布式架构么?如果只是传统业务,其实传统数据库就已经足够。一些银行平时的TPS不会达到几千甚至上万的规模。但是银行做互联网转型总是要做一些事情,如果能顺带降低IT成本,提升业务需求响应的敏捷度,优化系统架构,那就是有好处的。
目前金融行业使用的还是较低技术层级的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虚拟化等云计算的能力,我们很多厂商更推崇的是集成别人的解决方案和开源代码,掌握和贡献核心原生技术的较少,缺乏在全球有影响力的云计算核心技术。
业界云计算领先的企业在核心技术上有了较大的突破。由NASA和 Rackspace公司发起的云计算开源项目-OpenStack 2020年发布了第21版的平台(代号Ussuri),包括支持裸金融硬件配置的Ironic、支持容器化部署的Kolla、支持容器间IPV6通信的Kunyr、支持边缘环境负载均衡的Octavia。2020年Red Hat公司发布了面向K8S、取代Docker的新容器运行时技术CRI-O,在容器市场掀起了新的浪潮。IBM基于IBM Z服务器的高可用服务、Promontory合规技术、OpenShift容器平台,发布了IBM金融服务公有云,Promontory在合规方面支持反洗钱、制裁、反腐败、隐私与数据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消费者保护等服务,非常契合金融机构的需求。苏宁金融 科技 也于最近发布了历时十年打造的移动端开发DevOps平台mPaaS,支持线上金融APP的快速搭建和生成,包括一套客户端原生框架和组件库:3大研发框架、20多个基础技术组件,30多个功能性组件;一个移动中台:提供研发、测试、发布、分析、运营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支持跨平台,可以实现开发一次多端投放,并支持多渠道的精准营销和运营。
区块链,王者之相毕现
区块链2020年技术进展朝向保护隐私和提升效率方面发展。比特币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提升隐私保护和智能合约能力,即保护隐私的聚合签名技术Schnorr签名,提升比特币隐私性的智能合约解决方案Taproot,可扩展比特币智能合约灵活性和扩展性的默克尔抽象语法树MAST。闪电网络开始出现多部份支付技术(multi-part payment),将发送的资金分割成较小的金额,通过闪电节点到达接收者,这已经有了TCP/IP和分布式金融的雏形,但是闪电网络也面临以太坊的DeFi体系WBTC的挑战。以太坊2.0(Ethereum 2.0, ETH2)2020年12月1日上线,以太坊2.0有两个重大升级,一是从PoW(Proofof Work,工作量证明)升级到PoS(Proof of Stake,权益证明),通过验证器和存入以太币来构建区块,可节约电力;二是部署分片链(Shard Chains),可以大幅度提升以太坊的吞吐量到10万TPS级别。Fabric 2.0实现了智能合约的去中心化管理,CouchDB增加了状态数据库缓存提升读取效率,用Alpine Linux来打包Docker映像降低空间占用。
区块链应用方面,迎来了几个里程碑:
比特币单价突破3.2万美元,比特币在加密货币市值的占比突破70%,在全球法币市值排行榜中排名第20,达到4990亿美元,以市值论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金融机构”,超过了4800亿美元的VISA;
中国央行的数字人民币已经通过红包和零售支付的方式在深圳和苏州试点,支持离线钱包线下二维码支付、线下“碰一碰”支付和电商线上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
单季度交易额达2470亿美元的PayPal公司宣布支持比特币交易;
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银行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交易平台,提供数字资产代币化(非上市公司的股票、债券和私募基金支持的数字代币)、数字货币交易(比特币、以太坊、比特币现金、瑞波币和新加坡元、美元、港元、日元的互相兑换)和数字资产托管生态系统(数字资产加密密钥);
分布式应用DAPP,分布式市场DeMa都有了重量级的应用,比如海伯利安地图,等等。
区块链技术加速成熟和实用化,王者之相毕现,毫无疑问将成为未来数字世界的基石技术。区块链在构建分布式金融互联网、分布式市场、分布式应用方面进展非常迅速,未来很快就有比特币之外的杀手级应用。
5G,金融业门口的“野蛮人”
金融停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太久,移动金融APP目前已经让消费者审美疲劳。目前的场景金融也大多没什么新意,无外乎电子账户、贷款、结算等基本服务。5G,是可能会给金融服务带来较大变革的突变型技术,目前全球移动通信用户数为56亿,未来将有全新的5G金融形态,只不过目前还在萌芽。
5G的核心技术有频谱共享、载波聚合、大规模MIMO、固定无线接入、网络切片。5G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0Gbit/s,用户体验速率达到100Mbit/s,比4G LTE快100倍。5G网络延迟极低,低于1毫秒,5G为30-70毫秒。5G支持超大网络容量,提供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网络切片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虚拟化。
5G消息,是基于GSMARCS标准,支持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格式,支持个人和个人之间的交互消息,也支持行业客户与个人之间的交互消息。5G消息,可以和手机通讯录完美结合,可以基于运营商的海量实名信息,确保对个人身份的识别。5G消息是手机协议栈的一部分,和微信不一样,用户无需下载APP就可以使用5G消息。
5G目前在银行中的应用还比较浅层次。比如,建行主要在智能网点里应用5G,比如金融太空舱、智能家居、共享空间直播、客户成长互动、安防监控等。工行已经向部分客户试点推出5G消息服务,在短信页面就办理银行业务,涵盖投资理财、办卡、贷款、缴费、智能客服、网点预约等20余项应用场景。工行客户无需下载APP、打开微信就可以完成业务办理。民生银行重点通过5G提供APP端的服务语音导航,还提供财富讲堂、 财经 知识、子女教育、 健康 讲座、税务讲解等等生活网络式的内容服务,民生银行还通过5G提供账户信息即时通、大额转账、卡片激活、密码管理、资产证明开具等服务。
传统保险定损和理赔流程是比较繁琐的,虽然已经优化,但是从拍照片到联系理赔专员最快也要2个小时,车主要打7、8个电话才能完成理赔。众安推出了“马上赔”车险在线理赔,在一个视频通话里走完从报案、查勘、定损、交单、理算到核赔、结案全过程,最快可2分钟下款。平安好车主APP推出“信任赔”,只需车主将事故照片上传APP,车主就可驾车离开现场,在3分钟之内获得理赔款。
运营商是对5G生态控制最深的角色,而且现在很多运营商都有金融牌照和金融 科技 公司。5G是断代技术的典型代表,一种断代技术的崛起,一定会伴随着势力版图的重新划分。从目前来看,5G消息对微信的颠覆已经在路上,多媒体消息、社交、视频和直播已经完全不需要独立的APP,而且移动运营商掌握海量的实名用户的信息,5G时代客户也完全不需要银行APP就能办理金融业务。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是电商金融时代,那么未来的十年有可能是5G金融的时代。5G就是金融业门口的“野蛮人”。
展望2021年金融 科技 的模样
金融 科技 对金融行业形态的改变之快,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纯线上风控将成为 历史 ,线下物联网技术将加速和线上风控融合,形成线上线下一体的风控体系,加速物理世界融合数字世界,现在的物联网动产质押、智能头盔尽调、卫星小微风控都是案例;在全球区块链社区的强大支撑之下,比特币、以太坊2.0、FABRIC等区块链的性能/隐私优化将坚定地进行下去,分布式金融传输技术将加速发展,和跨链/侧链等生态技术同步发展,将加速形成以互联网世界为基础的分布式金融互联网生态,精简一切金融中介和中间机构,让金融回归价值本源;5G将开始大规模取代现有的金融服务渠道如网页、APP、微信和小程序,也会让机器和人,乃至机器和机器之间的金融交互成为可能。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这个变化从不同视角来看,肯定有不一样的答案,这里从 财经 的视角来回答。多家银行纷纷设立金融 科技 公司,明显可见“金融”+“ 科技 ”是一个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里先来明确下在我国“金融 科技 ”的实际内涵。具体来说就是,当前我国发展金融 科技 的侧重点主要是在“市场基础设施服务”的细分领域,更多是强调前沿各类技术对持牌合规金融业务的辅助、支持和优化作用,技术的运用始终是围绕“金融”的内在规律和监管要求来进行。
这次在金融 科技 领域,那么多银行的陆续进入,可见金融 科技 已被很多传统金融机构上升到战略层面的考量以及核心竞争力所在。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要求这些传统银行必须在流程、产品、风控、运营、场景等多领域进行全方位提升,需要 科技 为其扩张边界。同时,当前互联网巨头还是把控着电商购物、社交运营等多重场景,银行想要单枪匹马杀出一条路相对比较困难,因而金融 科技 领域的跨行业、跨地域合作就自然产生,也会是今后很多中小银行走特色化、本地化的一条有效出路, 科技 干好 科技 的事,金融做好金融的事,相互链接,共同为客户提供开放式、体验式的金融服务。
在我看来,由于前几年互联网发展的弯道超车,我国数字技术是比较强的,目前在全球金融 科技 领域,是处于主导地位。但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很多领域都没有得到金融 科技 充分的服务,这是目前存在的矛盾点。因此,银行这个代表着国家意志的金融机构的加入,能进一步催化金融 科技 行业的快速蜕变。
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不是银行想这么做是时代推动着银行这么做:
一,互金公司给银行上了一课,金融还可以这么玩,成本更低,利润更好,银行以前只圈定服务优质客户以达到利润最大化,后面发现所谓优质客户以外的客户利润更大。
二,传统银行不管是几级支行还是社区银行,受地域限制在,其实成本都是很高,一方面监管一方面成本,和获利都是不成正比的,而互联网平台受众全国成本更低相对利润就更乐观了!
三,银行传统的营销模式在渐渐失效,以前电台,户外媒体都是非常有效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差,被迫转型被迫创新!
E. a股哪一家是数字总部上市公司的
1、海航科技:
为抢抓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发展机遇,公司围绕打造涵盖“四流”的智能数据生态,推动海航云科技业务快速落地。总股本28.99万股,流通A股28.99万股,每股收益-3.3800元。
2、中国长城:
区块链数字货币挖矿机市场中,长城千瓦级的巨龙系列电源占据80%市场份额;目前已开展区块链等新技术在证券业务中的应用。总股本29.28万股,流通A股29.28万股,每股收益0.3170元。
3、易华录:
国内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供商龙头企业,产品主要包括,交通电视监视系统、交通流信息采集系统、交通事件检测系统、交通违法行为监测系统等;作为数字中国峰会新型智慧城市分论坛支持单位并做主旨发言。公司表示,未来公司将紧密结合“数字中国”的建设需求,抢先布设更多的数据湖节点,为下一阶段数据运营打下坚实基础。公司加速转型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大潮中的一流企业。总股本6.5万股,流通A股6.2万股,每股收益1.0648元。
4、国联股份:
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246,606.67万元,用于“国联股份数字经济总部建设项目”等四个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总股本2.37万股,流通A股1.2万股,每股收益1.4700元。
5、烽火通信:
中国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成为世界数字经济的“中国样板”。总股本11.32万股,流通A股11.32万股,每股收益0.0900元。
6、新智认知:
预计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占GDP比重35%;到2030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超过50%,全面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总股本5.05万股,流通A股5.05万股,每股收益0.0300元。
7、杭电股份:
到2020年,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70%,总股本6.91万股,流通A股6.91万股,每股收益0.1700元。
8、用友网络:
总股本32.71万股,流通A股32.51万股,每股收益0.3100元。
9、久远银海:
10月15日消息,久远银海开盘报价20.43元,收盘于21.82元,涨6.96%。当日最高价22.1元,市盈率36.98。
10、国脉科技:
特别是2016年以来,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呈现一个加速的趋势,正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浅层次的工具和产品深化为重塑生产组织方式的基础设施和关键要素,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形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引发了全球数字经济浪潮,物联网对传统产业的融合与再造,将衍生出更多的创新型业务模式,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上市公司龙头股一览
1、金财互联(002530)
16年收购财税服务企业方欣科技,12亿打造智慧财税服务平台,进军互联网财税服务领域,公司全资二级子公司金财数据与阿里旗下“一达通”展开战略合作。另外,公司研究方向是央行数字货币商业银行端钱包体系,跨境支付也有涉及,目前公司正积极与相关机构及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今天再次收出一字板,建议大家等待开板调整之后再做选择,这种个股切不可着急上车,耐心等待定有二次行情出现。
2、翠微股份(603123)
公司全资子公司海科融通已积极参与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指定运营银行签署合作协议,进行系统对接,推进数字人民币受理的系统建设。今天个股加速上涨,并以高开开盘,以涨停板收盘,分时中看出该股多次开板回封,那么该股在这种弱势的环境下,极容易出现回补缺口的可能性,建议大家在观察这只票的时候多等待几天,待均线重新回到价格位置再进行低吸选择。
3、数字认证(300579)
公司是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基础核心技术是密码技术。公司基于所掌握的密码技术,积极研究不同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并且,公司是领先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坚持“共建可信任的数字世界”的企业愿景、以“提供高品质的网络安全服务,帮助用户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空间”作为公司使命,始终致力于保障用户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可靠运行、保护用户信息化业务安全可信开展、保卫用户数字资产。几天二板冲击失败,对于这种形态的股票,一定要注意再次出现大阳的机会,因为昨天的涨停板是需要大量资金拉起来的,今天的高开又再次进去那么多资金,今天个股并没有大跌,说明资金控制的非常好,后面要留意下回调结束再次大阳的机会。
4、德生科技(002908)
数字货币社保卡龙头,市占率30%。第三代社保卡加入数字货币功能,社保卡具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将有助于数字货币的推广普及,是国内社保服务行业的优质供应商。今天个股回撤幅度较大,股价创新高之后直接跟随市场下挫,最低股价被打到20块钱位置,截止收盘收处下影线,对于该股建议大家留意20块钱的支撑位是否能够站稳,因为这个位置是这只票前期回落之后再次上涨的区间,一旦这个支撑位连续两次得到验证,那么该股出现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会小很多,可以留意后面再次上涨的行情机会。
5、楚天龙(003040)
公司围绕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及其相关产品和系统进行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实现了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产品的少量出货,并为银行客户提供了相关技术服务。今天股价收出长长的上影线,在K线形态中有一个形态叫仙人指路,讲的是在个股上涨通道中出现较长的上影线开K线,个股接下来还会出现向上的机会,但是一定要注意回调的风险,因为仙人指路并不是表示出现就马上会有行情,而是提示上涨的行情依旧会存在,但是往往是调整之后的机会,一定不要盲目的追涨。6、御银股份(002177)
在数字货币方面,公司关注央行数字货币的进展,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中心,进行智能化设备上数字货币交易处理的应用研究,结合自身在加解密、生物识别、数据安全传输等方面的优势,开展数字货币软件钱包和硬件钱包的研发。该股与上面楚天龙的形态有些类似,但是该股的量稍微放的比较大,那么震荡的时间将会多一些,个股机会还是存在的,一定要做好逢低介入的耐心,切不可着急,可以等待股价回踩至5日线的时候小仓位尝试。
7、旗天科技(300061)
公司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拥有了赖以发展的大数据资源布局基础、大数据应用价值开发能力和变现成果。公司通过授权合作、业务合作、合资合作等方式与银行、保险、健康、航空、高铁、运营商等民生行业的企业机构合作,进行数据资源联合应用开发,目前已形成覆盖银行信用卡、航旅、保险、医疗、运营商等跨行业大数据资源布局基础,并正在构建决策模型研发中心“钛旗云”,聚合上述资源,夯实平台基础。并且公司已经完成数字商品营销业务的战略布局,通过整合各种数字商品及营销技术等数字营销产业链资源,为金融机构及互联网客户提供“数字营销商品分发+精准营销+科技平台定制服务+综合权益”的一站式数字营销解决方案,赋能合作伙伴实现快速的数字化转型。该股前期已经有资金炒作过两波行情,都是在最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大阳涨幅,昨天出现一根大阳,个股的走势直接从下跌通道变为反转向上反弹的趋势,那么这是第三波行情的启动吗?这个问题需要时间的观察,建议多多留意12块钱位置的企稳,当前的位置不建议操作,必须等待个股有支撑后再做决定。
8、智度股份(000676)
公司数字营销业务主要包括整合营销、实效营销、信息流、OTT大屏业务。智度亦复作为行业领先营销服务供应商,是阿里、广点通、网络、搜狗、360等头部媒体的前三大核心代理商之一,并取得了VIVO、小米、一点资讯等硬核媒体厂商的核心代理资质,为农夫山泉、招商银行、三七互娱、腾讯、字节跳动、网络、京东等品牌广告主提供营销服务。股价今天创下新高,这根长长的阴线悬挂在涨停的涨停板上看着都不敢下手,对于这种情况,不下手是最安全的操作,对于创新高的个股,我个人一直都是喜欢的,目前来看需要耐心的等待,毕竟涨停板的下方还有一个缺口需要回补,所以股价的支撑预计会在8块钱位置,公司是没问题的,稳健的朋友可以耐心等等这只票调整结束后的机会。
9.、神思电子(300479)
公司与中铁济南局集团,华为,三方共同签署合作协议,针对铁路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中铁济南局集团全面应用,打造创新的综合智能与信息系统,为铁路安全运行保驾护航。目前股价走势较强,今天收出长阴线,预计后面将会进入调整阶段,毕竟量放的很大,但是调整的时候正是可以选择它的时候,因为该股在短期内预计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池,不可能会出现疯狂抢跑的可能性,毕竟数字经济这个风口依旧还在,大家可以耐心的等等。
F. 数字人民币下一步测试如何推进,央行数研所动作频频露端倪
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渐次展开。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功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试点区域也从深圳、苏州、雄安、成都等扩展到了北京、上海等地。
数字人民币试点将如何继续推进?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将怎么搭建?或许可以从央行数研所的布局中看出些端倪。
作为数字人民币的主要研发以及试验与推广机构,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在这一年来确实动作频频,不仅参与成立数家公司,也先后和多家金融机构、企业达成合作。
国内、国际两条腿走路
在国内,央行数研所至少已经或计划在四地设立金融 科技 机构。
2020年9月28日,央行数研所与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成立上海金融 科技 公司,逐步实现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和技术研发中心落地。
而在此之前,央行数研所先后在深圳、苏州、南京三地设立了深圳金融 科技 有限公司、长三角金融 科技 有限公司和南京金融 科技 研究创新中心。
今年以来,央行数研所的合作对象开始向国际机构拓展。
1月16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全球金融报文传送服务机构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在北京成立了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该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处理、技术咨询,注册资本为1000万欧元,SWIFT持股55%,央行数研所持股3%,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是董事之一。
另据2月24日央行官网消息,央行数研所联合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m-CBDC Bridge),旨在 探索 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央行数研所表示,根据研究成果,各参与方将评估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在跨境资金调拨、国际贸易结算及外汇交易中应用的可行性。
合作银行再扩大,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或将加入
数字人民币的基础架构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运营机构”的双层运营体系:第一层是中央银行,第二层为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网络平台公司等。
其中,商业银行等机构负责面向 社会 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流通服务。从深圳、苏州、北京、成都四地合计7次的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看,参与数字人民币钱包试点的商业银行在逐步增加,从起初的工农中建四大行,到在苏州首次红包测试中扩大至六家——工农中建交和邮储银行。
另据中国证券报2月20日报道,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或加入数字人民币试点银行行列,目前两家机构正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开展相关前期工作。
从数字人民币APP界面上也可以看到,除六大国有银行外,选择添加钱包的运营机构已增加了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选项,只是显示状态为“即将开通”。
此外,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也有望参与到数字人民币应用项目中。
2020年9月,城银清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城银清算)发布消息称,与数研所将在数字人民币应用项目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城银清算将为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等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数字人民币互联互通平台的一点接入服务。
2020年10月,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农信银中心”)与数研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农信银中心将为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数字人民币互联互通平台的一点接入新型聚合联网服务,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在农村地区的研发及试点工作。
与互联网 科技 公司、支付公司合作,不断完善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
“建设数字人民币的生态,需要 探索 指定运营机构和其他的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商业机构的合作模式。”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说。
2020年以来,数研所与多家互联网 科技 公司、支付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主要负责应用场景研发合作的工作,不断丰富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
2020年7月,滴滴发布公告称,已与数研所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 探索 数字人民币在智慧出行领域的场景创新和应用,促进数字人民币在多元化出行的场景中的平台生态建设。
2020年9月21日,京东数科(现归入京东 科技 集团)也宣布与数研所将以数字人民币项目为基础,共同推动移动基础技术平台、区块链技术平台等研发建设;并结合京东集团现有场景,共同促进数字人民币的移动应用功能创新及线上、线下场景的落地应用,推进数字人民币钱包生态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已经出炉的7次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中,京东集团与京东数科已深度参与了四次,提供技术+服务+场景。京东集团还为苏州第二次红包试点提供了全部的资金。
2020年11月13日,据《金融时报》报道,央行数研所分别与国网雄安金融 科技 集团有限公司、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与国网雄安金融 科技 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中,双方将开展数字人民币在国家电网公司电费交纳等场景中的创新和应用。在与拉卡拉的合作中,双方将结合各自优势,共同促进数字人民币在零售支付领域的功能应用创新,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中的生态体系建设。
2020年12月7日,据中新网报道,央行数研所与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中线上线下支付场景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双方将结合银联商务的现有业务场景,基于数字人民币特性和钱包生态体系,共同研究拓展数字人民币的产品功能和应用范围,促进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
另据中国证券报报道,第三方支付企业拉卡拉此前在投资者互动关系平台上表示,公司参与制定数字货币受理解决方案,积极推进与数研所及其指定的六大运营机构系统对接和调试,公司的收款终端已经可以受理数字人民币。
从当前的数字人民币APP也可以看到,六大行的数字钱包子钱包目前均有滴滴出行、京东APP、京喜APP、京东金融、哔哩哔哩和善融商务六家,工商银行还接入了美团骑车。
校对:刘威
G. 从九个问题带你了解央行数字货币的前世今生
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现在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8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的发言,再一次将央行法定数字货币推到了大众的视野之中。
从2014年周小川提议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到今年穆长春的“呼之欲出”,已经过去了五年。经过五年打磨,如今的央行数字货币究竟是什么模样?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未来又会带来何种影响?
一、模式:双层运营投放体系,中心化管理机制
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英文简称为“DC/EP”,“DC”是“Digital Currency(数字货币)”的缩写,“EP”是“Electronic Payment(电子支付)”的缩写,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电子支付手段。
在运营投放、管理模式和技术选择上,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有自身的特点。
1、双层运营投放体系:4点考虑和4个影响
首先,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设计了双层的运营投放体系 而不是由人民银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的单层运营体系。在双层运营体系下,上层是央行,由央行对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做信用担保,因此央行的数字货币与人民币一样具有无限的法偿性;运营投放体系的下面一层由不同的商业银行构成,商业银行等机构负责面向公众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同时,需要向央行100%缴纳全额准备金,以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
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双层的运营投放体系有四点考虑:
第一,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结构复杂,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人口素质都不尽相同。因此在中国发行央行数字货币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层的数字货币运营投放体系将让央行独自面对所有公众,给央行的运营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第二,商业银行等机构已经发展出了比较成熟的IT技术设施和服务体系,在金融 科技 的运用和相关人才储备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等机构在资源、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同时避免了另起炉灶的巨大浪费。
第三,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面向的用户是广泛的公众,覆盖十几亿人口的系统规模庞大,想要保证稳定高效地运行非常不容易,面临诸多风险。双层的运营体系有助于化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
第四,在单层的数字货币运营投放体系下,可能会导致金融脱媒。央行面向公众直接投放的数字货币在信用等级上要高于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可能会对商业银行存款产生挤出效应,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能力。
而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双层运营投放体系的影响则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第一,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不改变流通中货币的债权债务关系。起初央行行使国家职能发行的货币是有着黄金等具有真实价值的物品作为可兑换储备的。公众接受了央行发行的货币,就等于将黄金等有真实价值的物品借了央行,而公众只持有兑付凭证,也就是说,货币是中央银行对公众的负债。当国家凭借国家信用强制规定法定货币而不再依赖黄金储备时,这种信用关系和负债关系并没有改变。从这种角度来说,所有流通中的货币包括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都是央行的负债。
第二,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并不改变现有的货币投放体系和二元账户结构。以199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银行账户管理办法》为起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由二元账户结构支撑的货币投放体系。央行的数字货币也采用了与二元账户结构相似的双层投放运营体系。
图1:二元账户结构与双层运营体系的比较
第三,在不影响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前提下,央行数字货币不会强化顺周期效应。经济增长一般会经历萧条、复苏、繁荣、危机完成一个完整的周期,在经济繁荣时,扩张的货币政策便是顺周期政策,在经济萧条时又变成逆周期政策;类似地,紧缩的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是逆周期政策,而在经济萧条时是顺周期政策。经济繁荣时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经济萧条时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加大通货紧缩的压力,是为顺周期效应。由于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并不对现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影响,因此与顺周期效应天然隔绝。
第四,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注重对M0货币的替代而不是对M1、M2货币的替代。
(注:M0、M1、M2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0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每个人在银行的存取款都会影响市场上M0的增减;M1是狭义货币,“M1=M0+企业在银行的活期存款”;M2是广义货币,“M2=M1+准货币”,这里的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等。M1反映市场中的现实购买力,而M2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如果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如果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目前M1和M2货币在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电子化和数字化,支持M1和M2流转的银行间支付清算系统、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以及非银支付机构的各类网络支付手段的日益高效已经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在M0货币端目前仍存在三大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现有M0的匿名性使其存在被用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风险;第二,互联网支付基于银行卡账户紧耦合的模式无法满足公众对匿名支付的需求;第三,目前我国仍存在银行账户服务和通信网络覆盖不佳的地区,当地公众对M0货币(现钞)的依赖程度还比较高。
因此央行发行注重替代M0的数字货币是既符合国情又顺应公众对小额高频支付业务的需求(根据不同级别的钱包设定交易限额和余额限额),同时还能有效防范M0货币被用于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等风险。
2、中心化管理模式: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有本质区别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采用了中心化的管理模式,这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有着本质区别。
1)央行数字货币仍然是中央银行对 社会 公众的负债,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随着货币形态的变化而改变;
2)为了保证并加强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需要继续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3)央行数字货币的双层运营投放体系下由指定的机构进行货币的队员,这需要中心化的管理以避免指定运营机构的货币出现超发;
4)只要二元账户体系和原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没有改变,央行的中心管理模式和地位也就不会改变。
最后,对一个需要支持广泛公众使用的央行数字货币体系来说,如果采用纯区块链技术的架构,目前还无法实现零售层面所需要的高并发性能。因此,在技术道路的选择上,中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并不预设技术路线,也不依赖某一项技术。此外,相关负责人表示,央行的数字货币是可以支持智能合约的,不过只会支持有利于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对于超过货币职能的智能合约还是会保持比较审慎的态度。此外,央行指定的部分运营机构也会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做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最终通过市场竞争实现数字货币的系统优化。
二、发展历程:
我国央行在数字货币方面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14年,至今已有五年。
如果说,2014年周小川提出进行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是这一切的开端,那2017年央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则是这个故事的转折。在过去的五年,中国人民银行以数字货币研究院为核心,联合数家商业银行,从数字货币方案原型、数字票据等多维度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
2019年8月2日,央行召开央行召开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明确指出下半年要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的研发步伐,并及时跟踪国内外虚拟货币发展趋势。
表1: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进展
三、各界声音:央行数字货币的九个问题
1、为什么去年央行开启法定数字货币研究的996工作模式?
肖磊分析了去年同期的情况发现,去年六月份,美国首次开始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摩擦升温,人民币汇率走低,国内市场民众对数字货币的需求增加,国家从舆论层面开始整顿,包括央视 财经 制作“聚焦代币市场乱象”专题,网信办对诸多区块链自媒体进行封号,五部委接连发布风险提示等。而去年六月,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一个月内公布了4项专利申报。基于这些消息,肖磊认为,从去年六月份开始,中国从两个层面加强管制,一个是舆论层面对数字货币的引导和控制,另一个是从央行层面建立民众对中国官方数字货币的信心,央行肯定接到了指示,要求加快研发法定数字货币的步伐,所以才有了穆长春口中的996。
2、中国有发达的移动支付,为什么还需要央行数字货币?
穆长春直言,对老百姓来讲,基本支付功能在电子支付和央行数字货币之间的界限实际上是相对模糊的。但以后实际投放的央行数字货币在一些功能实现上会和电子支付有很大区别。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讲,电子支付工具的资金转移必须通过传统银行账户才能完成,采取的是“账户紧耦合”的方式。而央行数字货币是“账户松耦合”,即可脱离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使交易环节对账户依赖程度大为降低。央行数字货币既可以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可以实现可控匿名。
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金融 科技 与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杨东从货币发展必然性角度来看,认为货币必然向低成本、可靠、便捷的方向发展,一般等价物必定越来越脱离实体,形态也越来越自由。密码代币是现在货币的主流发展方向。虽然我国的移动支付在国际上处于相对领先地位,但这种优势并不是绝对的。Libra的发布给我国敲响了警钟,并且可以造成重大冲击。“未来,数据资源的争夺必定会愈演愈烈,我国的支付领域,尤其是小额零售的支付领域必将面对更多挑战,最好的方式就是推出法定数字货币加以应对。在这个层面上,央行推出法定数字货币也是有利于我国的支付行业成长的。”
肖磊也表示,央行数字货币无论设计目标有多少个,最终就是一个消灭现金的目的。可问题是,不做数字货币,现金也会逐渐消失,这是一个 历史 大趋势。
3、央行数字货币是否付息?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早在2018年初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因为央行数字货币是对M0的替代,所以不应对其计付利息。这样既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也不会由此引致通胀预期。相应地,也不会对现有货币体系、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运行产生大的冲击。
而龙白滔则认为,合理的央行数字货币设计必须支付利息。为央行数字货币支付可调节利率可以维持价格稳定和维持央行数字货币与其他货币的平价。“可调节利率可以增加央行数字货币的需求,而无需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调整,无需破环平价关系,也无需价格水平调整。”
4、央行数字货币=央行现金数字化?
与穆长春同一天,银联董事长邵伏军也在8月10日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表达了对于法定数字货币的研究。他认为法定数字货币不仅仅是货币数字化,还能通过与智能技术的结合,通过智能合约设计,较好解决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以及信息流和资金流同步的问题,这个优势能够大幅度简化传统金融机构间比较复杂的交易流程。
5、央行数字货币和Libra
总有人拿央行数字货币和Facebook的Libra进行比较,但智堡网创始人、货币学者朱尘认为这两者大不相同。Libra建立在法币信用上,受到央行和金融机构的约束;央行的数字货币是对法币进行技术升级——对原先的央行货币(M0)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本质上并没有改变银行存款准备金和现钞的货币属性。央行数字货币的具体场景还是服务央行所管理的支付侧,比如银行准备金之间的交易往来,还有就是现钞的数字化升级,并不神秘。而对普通人来说,央行数字货币让交易和支付都处于央行网络内,提升便利性的同时,也失去了纸币的匿名性和隐私性。
而外汇局总会计师孙天琦表示,应将Libra视作外币,纳入我国外汇管理整体框架。除国家另有规定极少数情况外,境内必须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包括数字环境下的境内交易的计价结算,绝不能出现在数字环境下境内交易的Libra化或者美元化。
6、中国推出央行数字货币的影响?
邵伏军认为推出央行数字货币的积极影响体现在:1、提升对货币运行监控的效率,丰富货币政策的手段。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将使货币创造、计账、流动等数据实时采集成为可能,为货币投放、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且为经济调控提供有益的手段。同时,央行数字货币也能够有效地在反洗钱、反恐融资方面提供一些帮助。2、有利于提升交易流程的智能化的水平;3、切实提升支付特别是跨境支付的效率,建立开放的支付环境。
通证研究院在报告中认为,中国推出央行数字货币至少在捍卫数字主权;提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等三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但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用数字货币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那是一种理想主义,毕竟美元的霸权在短期、中期,甚至长期,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是很难被消除或者替代的。“当前中国的金融处在一个调结构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把它转变为“金融为辅,经济实体为主”。我们货币规模也是超过实体经济的,也需要去调整。如果数字货币的概念依然是金融层面为主,那么它对真正的脱虚向实是否有推进作用,我是存疑的。”
冰川思想库研究院陈季冰也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传统法币依然是 社会 经济中的主要流通媒介,数字货币暂时会是一种尝试和补充。
7、中国央行数字货币面临的难题
龙白滔认为,央行数字货币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目标上,最大的挑战是美元国家化和与Libra类似的超主权货币。而应对这种挑战可以通过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来解决,但这不是“最根本和最彻底”的方案,更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央行数字货币与友好国家分享铸币权。
而在邵伏军看来,当前中国推出央行数字货币的难题主要体现在:1、技术实现存在问题。当前技术水平,确实还难以实现对海量的货币实时数据采集、监控和分析,也难以开展高效精准的可编程的操作;2、国际协调难度大。各国支付市场的监管,各国差异很大,各国研究数字货币的出发点和目标也大不相同。3、底层基础不足。既缺乏相应的底层运作规范,也缺乏对相应的监管机制。
8、是否基于区块链发行?
穆长春在演讲中透露,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小组最开始研究央行数字货币的时候,作过一个完全采用区块链架构的原型,但基于现有技术,无法达到零售级别的高并发要求。所以,最终央行层面保持技术中性,不预设技术路线,也不依赖某一种技术。
他表示,目前央行在技术路线选择上处于“赛马”、市场竞争优选的状态。几家指定运营机构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做数字货币的研发,谁的路线好,谁最终会被老百姓接受、被市场接受,谁将最终跑赢比赛。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日前也撰文表示,央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帮助建立竞争性环境,使得最优的技术顺利凸显和发展,通过竞争选优来实现更好的技术应用。竞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技术进步速度很快,因此会出现一种技术在某一阶段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还会有另一项新技术出来,形成一浪接着一浪地往前推进的情形。
9、民众如何获取央行数字货币?
未来民众获取央行数字货币的方式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到银行开通一个数字货币的钱包,直接拿着手上的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换成数字货币(柜台办理);第二类是直接拿现有账户上的钱,用网银在线购买,类似于把银行账户里的钱,转到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线上办理);第三个是直接在场外交易,我转给你,你转给我,或我有什么东西要卖,明确只收数字货币。未来中国可能会出现三种形式的支付,网银、第三方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官方数字货币,用户将钱放在何处取决于用户
H. SWIFT、央行、CIPS、数研所建合资公司
SWIFT联手央行主管的4家机构成立合资公司,究竟意欲何为?
撰文 | 张浩东
出品 | 支付网络
1月16日,SWIFT联合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成立合资子公司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企查查信息显示,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为黄美伦,注册资本1000万欧元。SWIFT为大股东,持有55%的股份; 央行清算中心持有34%的股份;CIPS持有5%的股份;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则分别持股3%。
黄美伦除了是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外,还是环球融讯网络技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环球融讯网络技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则是SWIFT在北京成立的全资中国法人机构。
董事名单中,包括SWIFT的四名高管,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总共五名董事成员,穆长春也是唯一一名央行体系内的高管。 从中不难看出,央行数字货币或是此次合作的重点。
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处理和技术咨询。对于此次成立合资公司,有业内人士猜测,可能是为了加速央行数字货币全球化的进程,推动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公开的信息显示,2020年3月份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市场中的份额为1.85%,仅次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的地位在显著提升。
在央行数字货币愈发成熟的情况下, 央行与SWIFT也在 探索 将其应用到跨境支付的可能性,而这将大大提高现有的跨境支付结算效率。
在替代性上,央行数字货币与现金处于同一层面,但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结算中有着多方面的优势,不仅可以促使传统的多级代理银行结构变得更加扁平化,还能缩短整个支付链条。
跨境支付的实际运行中,要想完成一笔跨境支付的交易,需要SWIFT和我国的跨境清算系统CIPS对接,才能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如果央行数字货币未来在跨境支付领域大规模应用,必然离不开SWIFT提供相应的支持。
随着SWIFT在北京设立全资中国法人机构以及今年与央行主管的4家机构成立合资公司,央行数字货币正在与SWIFT加速接轨,当各个国家的数字货币框架完善后,更能体现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结算中的突出价值。
但也不可否认,在现有的条件设施下,央行数字货币能使货币替代的速度加快,在跨境支付应用中同样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
此外,此次SWIFT联手4家由央行主管的机构成立新公司,也再次彰显了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
I. 未来20年的新风口:低位消息频出,数字货币获资金介入明显
3月23日(周二)消息六大国有银行已经开始推广数字货币,3月25日(周四)发改委等多部发声加快数字货币的试点推广,3月26日(周五)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穆长春说“数字货币将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并存”。本周数字货币消息频出,也带动了概念指数的靓丽反弹。周一站稳辅助线,周二逆市领涨,周三小阳休整,周四再度领涨两市,大涨4.34%,周五温和休整。短短五个交易日涨7.56% ,五连阳的背后是资金的悄然介入。
在去年的文章《央行数字货币——未来投资界的宠儿》里,我们就清楚写到,数字货币是必然趋势,将在“你追我赶”的的国际竞争和产业升级中加速发展。因为无论是比特币、以太币等“民间数字货币”倒逼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还是为国际支付体系做的未雨绸缪,抑或是短期解决政府对货币流通(M0)的监控,长期目标是颠覆国际支付清算体系。此处种种均指向“数字货币为大势所趋”。另外,自去年G7峰会央行首次下发了区块链的两部顶层设计文件后,各省各地就开始了加速推进数字货币的场景测试和城市试点,而央行更是一直与互联网头部公司合作寻找更多的落地场景,例如去年7月央行就搭上滴滴出行并牵手美团点评,计划从“衣食住行”入手渗透。
推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意义和重要性已无需赘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之前的文章回看。那究竟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
首先 ,区别于比特币、以太坊等民间数字货币,也区别于支付宝、微信等三方支付平台,这些都是由机构、平台甚至私人发行并管理,并没有得到国家法律保护,并不是法定货币,没有法偿性。而央行数字货币,顾名思义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筹发布的电子货币,是国家信誉的一种,是法定货币(人民币)在表现形态上的数字化以及在运行方式上的智能化。所以,央行数字货币是要纳入法定货币总量进行统一管理的,是一个标准的数字现金法定货币。
然后,数字货币钱包既不捆绑个人信息,也可以不依赖网络。过去我们的支付结算体系主要是依靠银行的POS机和ATM机, 就算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钱其实都是在银行账号里转来转去的。一旦绑定银行卡,那支付时个人信息就会被公开。而现在的央行数字钱包则不用捆绑银行卡。拿智能家居和数字钱包是如何连接举个例。例如你家里买了一个冰箱,你给冰箱设置了食物储存量和独立的数字钱包,那这个数字钱包就好像你放在冰箱里的一个存钱罐一样,但这个存钱罐是不捆绑你个人信息的。然后当食物不足时,冰箱就会自动下单并自动支付,而不用你再扫码操作。另外,数字钱包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都可以通过“碰一碰”等方式实现付款,例如两台手机碰一碰或者你的手机和POS机碰一碰,这就好像你拿出现金来直接付款一样,不依赖网络。所以,随着物联网越来越生活化,曾经科幻片中才会出现的生活场景可能不久真能实现。
回归正题,数字货币作为区块链的一种技术应用,其实和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新型消费一样,已经从过去的纯故事阶段进入到运用状态,从曾经的一触即发加速到落地推广,相关企业炒得也不再仅仅是市梦率,产业链有望加速进入利润兑现期。
数字货币产业链上游 主要是芯片和基础技术行业,细分则涉及数字加密和网络安全。因为作为法定人民币的智能化表现,央行数字货币能推广或被 社会 大众接受,首要解决的就是“数据安全”问题。未来央行数字货币或采用“一币两库三中心”架构,“一币”是指DCEP是央行的信用凭条,具体技术细节由央行设计。“两库”是指DCEP发行库和DCEP商业银行库,分别由央行和商业银行存管。“三中心”即央行内部对于DCEP设置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在央行自研自建数字货币系统的同时,依然预计央行将与安全加密、数据安全类厂商加强合作,相关领先企业受益。
安全加密角度相关上市公司如数字认证、格尔软件、卫士通、飞天诚信、恒宝股份等 。其中卫士通是密码产品、网络安全产品、互联网安全运营、行业安全解决方案综合提供商。而格尔软件主营软件开发、软件生产、信息网络安全产品的研制开发等,产品含“安全认证网关”、“可信边界安全网关”等。至于数字认证则是电子认证行业龙头,在电子政务、医疗卫生、保险等市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主营涉及电子认证服务、安全集成和安全咨询及运维服务。
网络安全领域重点上市公司主要有启明星成、绿盟 科技 等。 启明星辰主营智慧城市安全运营、工业互联网安全、云安全;绿盟 科技 则涉及全线网络安全产品、全方位安全解决方案和体系化安全运营服务。
数字货币产业链中游主要是银行IT行业 ,细分包括传统商业银行和为其提供系统支持和升级的银行IT服务商。在本轮央行数字货币与支付宝、微信支付并存的背景下,银行IT改造等应用市场或许成最大运行空间。既然商业银行承担向公众投放数字货币的责任,那么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必将在商业银行现有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服务体系上做升级改造,而非另起炉灶,那么商业银行在建设新一代银行核心系统上有着极大需求,而要完成这些需求就需要专业的IT服务商来构建,国内在银行IT领域拥有完善解决方案者绝对受益。例如头部厂商长亮 科技 、神州信息、高伟达、宇信软件、科蓝软件、润和软件等。
长亮 科技 作为银行金融核心系统的“垄断性”提供者,主要包括向商行、证券、基金、保险、财务、资管等金融或泛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真正受益于银行核心系统的改造。而神州信息自身主营之一就是金融 科技 ,同时也是银行信息领域龙头,今年3月1日公司董秘更是直接在互动平台答投资者“公司积极参与某国有大行的DCEP测试” “现已完成数字钱包系统的研发,可帮助商业银行加速DCEP落地推广”,是董秘直接表示与DCEP相关的唯一概念股。
最后是产业链下游,主要是支付清算终端行业,包括包括ATM和智能POS机等 。过去我们的支付清算主要依靠银行的POS机和ATM机,但数字货币大潮之下,这些基础设施无论是机身还是风险预防角度都与数字货币不兼容,都需要重新添加新的模块来支持部署新的支付终端。那么大规模的更新换代,必将为支付软硬件开发和运维带来一个体量可观的市场,钱包服务和支付服务提供商会受益,重点厂商建议跟踪广电运通、新国都、新大陆、卡拉卡、聚拢股份、优博讯等。
广电运通专业从事货币自动处理设备及相关系统软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属于ATM龙头之一,目前国内几乎三分之一的ATM机都由广电运通生产。而新国都是以POS机为主的电子支付受理终端设备软硬件的生产、研发、销售和租赁,以此为载体,为客户提供电子支付结束综合解决方案。还有,新大陆是国内电子信息以及税控收款机等多领域龙头,拉卡拉专业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电子支付服务......
产业链上更多的概念公司就不再一一举例,投资时优选有业绩支撑且技术形态较好的标的即可。
说在最后:宏观来看,尽管并不是谁先推出数字货币,谁就能主导世界数字货币新体系,毕竟一切依然取决于整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该套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但为更好应对未来国际支付清算体系的变局而做准备的央行数字货币,现在政策加持下正如火如荼加速进入居民视野,未来落地场景将更广泛、渗透率也将快速提升,产业链中提前落子布局的企业长期看好。
你觉得数字货币有怎样的未来前景呢?评论区和我一起讨论一下吧!
J. 数字货币什么时候正式落地
数字人民币在试点即将一周年之际,再次拓展试点场景。4月2日,数字人民币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试点。
自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以来,数字人民币在相当一段时间进展有限。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发展提速,2021年更是在零售、批发及跨境支付等多领域取得较快进展。
试点一周年
2020年4月16日,数字货币在苏州相城区落地应用,至今已在深圳、苏州、成都、上海、北京等多地开展试点,涵盖线上线下交易场景。
“在国内,数字人民币在多个地区正在试用,包括在冬奥会的场景下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测试的场景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与香港金管局一道合作,在跨境使用方面进行了一些技术测试。”4月1日,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称。
3月25日,发改委等28个部门印发的《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指出,加快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推广,优先选择部分新型消费活跃的城市进行试点,着力提高金融运行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正式落地时间或近在咫尺。”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和工银国际宏观经济分析师高欣弘撰文指出,相较在国内数字人民币的稳步审慎推进,以覆盖小额支付场景为先,在“外循环”中则将做出更大胆、更具挑战性的尝试,同时也考虑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的试验与应用。数字人民币在“内循环”中的推进中充分考虑我国实际国情,与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商户、互联网平台深度合作,将发行环节与交易场景全面融合,激发数字内需的释放。而在“外循环”中则更加包容开放,在谋求共识的基础上与合作各方探索各种可能方案,推动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积极参与以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央行数字货币)为基础的新型跨境支付体系的规则制定。
3月23日,有媒体报道,六大国有银行已经开始推广数字人民币货币钱包。在国有银行营业网点中,客户只需要提出申请,便可以申请白名单,在央行数字人民币APP中以设立银行子钱包方式参与测试。
目前,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经与银联、华为、京东数科、滴滴、美团、拉卡拉等多家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建设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生态体系。数字人民币交易场景也从线下逐步走向“线上+线下”融合,目前线上推广层次日益丰富,可以根据不同银行钱包的适配性,在京东、美团、滴滴、哔哩哔哩等多个互联网场景使用,并可嫁接且不依赖于智能手机和网络。
“欢太数科是领先的数字科技开放平台,是OPPO、realme、OnePlus等手机品牌的官方合作伙伴。欢太数科业务主要涵盖数字金融与数字生活两大业务,让用户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满足移动支付、智慧出行、数字金融等丰富的需求。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作为技术与场景支持方参与了数字人民币试点生态建设。”欢太数科人士表示,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协助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包括但不限于技术与场景支持。欢太数科近期与OPPO合作完成了线上场景技术测试,未来将推进数字人民币在OPPO生态的线上场景试点,将数字人民币更好地融入手机+IoT生态场景,同时为用户提供更科技、更创新、更安全的支付方式与场景。
先零售再批发
全球数字货币探索正如火如荼,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已有超过60个国家试验国家数字货币。中国的数字人民币暂时领先。
日本央行发布公告称,央行数字货币第一阶段概念验证于4月5日开始, 这一测验阶段将进行到2022年3月,为期一年,日本央行计划开发一个测试环境,核心是验证数字货币作为支付工具的发行、分销、赎回等基本功能。
4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公布数字货币推进时间表,并向社会征询对零售型数字货币的意见。根据时间表,泰国央行将在2021—2022年进行零售型数字货币测试。
从适用场景和面向对象来看,央行数字货币主要分为批发型和零售型两种。2020年10月,BIS等发布《央行数字货币:基本原理和核心特征》报告,报告显示,目前全球80%的中央银行参与了对CBDC的研究,其中一半的中央银行同时关注了零售型和批发型两个方面。截至2020年7月中旬,至少有36家中央银行发布了零售型或批发型CBDC较为具体的工作,基于现金数字化开发的零售型CBDC占比更大、发展进程也更快,其中委内瑞拉石油币、瑞典电子克朗(e-krona)、新加坡Ubin项目、数字美元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从目前试点场景上看,数字人民币属于零售型CBDC。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会长徐忠在《金融科技:前沿与趋势》一书中指出,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限于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不面向公众。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也被称为一般目标型,其使用面向公众。中国人民银行的DC/EP(Digital Currency and Electronic Payment,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在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项目中处于全球领先位置。
尽管央行多次强调,数字人民币是现金(M0)替代,但从长远来看,数字人民币有望在更多行业、领域中掀起变革。
1月27日,国内首个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发布,同时推出首批应用场景。2月,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长安链”推进数字人民币企业应用。
程实和高欣弘撰文指出,央行数研所基于“长安链”,将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的企业应用,体现出数字人民币的功能定位将不止于替代M0,更旨在为企业间的互信支付与升维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我国数字人民币的设计主要是用于国内零售的支付。前期,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香港金管局就数字人民币在内地和香港地区的跨境使用进行了技术测试,这是人民币试点的一次常规性研发测试工作。”王信在上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在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的支持下,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香港金管局、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联合发起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的研究项目,旨在探索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央行数字货币对的跨境交易全天候同步交收,也就是PVP结算。
人民银行官网显示,2月24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宣布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m-CBDC Bridge),旨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该项目得到了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的支持。
实际上,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探索要早于上述的研究项目。
跨境支付箭在弦上
1月16日,SWIFT与中国人民银行直属的清算总中心、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CIPS)、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共同在北京成立了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前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表示,中国央行在数字人民币上加强与SWIFT的合作,对双方拓展数字货币领域的全球化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安排,而且可以帮助SWIFT建立数字货币报文标准和处理规则,带动世界各国数字货币发展,可谓意义重大。
“中国数字经济就像一辆新能源汽车,数字人民币则是电池核心组件。”普华永道的报告指出,随着其它国家央行数字货币逐渐推出,我国货币国际化改革或可以率先利用数字人民币展开实验,或者让“一部分”数字人民币实现全球自由兑换和流通(由于其可追踪性优势,技术层面可行)。国际贸易结算方面,因为我国是全球第一个推出数字货币的主要经济体,可以利用先发优势创立全新全球结算体系,或可逐渐摆脱对SWIFT支付系统的长期依赖。
欧科云链集团副总裁胡超认为,数字人民币使用了包括区块链技术在内的多种新型关键技术,业务逻辑、技术逻辑都与传统手机支付有质的不同。在未来可能实现的跨境支付场景中,区块链技术的特性和优势将会体现得更加明显,比如传统跨境支付方式的复杂流程将得到显著简化,交易速度和交易效率将大幅提升,全面彻底的穿透式监管还可以有效防范和打击洗钱犯罪。最近央行也表示将在条件成熟时、顺应市场需求将数字人民币用于跨境支付交易,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可以助推数字人民币的国际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国内自贸港建设等实际需求的快速增加,可以预见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场景也会越来越多,而其中区块链技术的优势特性将会有效支撑和助力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场景的落地,以及未来更广范围的国际化进程。
然而,寄望于通过数字人民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看起来很美好。相当部分的中国的金融学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是制度问题,而非技术问题,数字人民币将为境外用户持有和使用人民币,以及跨境贸易、跨境结算和跨境投融资提供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
SWIFT数据显示,2021年2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了全球第五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前四位分别为:美元38.43%、欧元37.13%、英镑6.57%和日元3.18%),占比2.20%。与2021年1月相比,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减少了13.00%,同时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减少了4.22%。
“数字人民币先在国内形成成熟完善的支付场景,才能国际数字货币中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并占有一席之地。”3月25日,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跨境金融5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宗良在坤元资产高端对话栏目《牛转“钱”坤》中指出,在跨境支付体系中,人民币远远落后于美元、欧元,这对于中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相称,在大量的对外经济交往中,中国主要通过外币进行结算,不仅影响了效率,还存在外部汇率波动,外部危机传导等方面的风险。目前中国按照市场的原则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远景目标是成为重要国际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