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数字货币场景依托
Ⅰ 中国物联网央行数字货币的业务拓展中将会碰到哪些常见问题将如何解决
1 法定数字货币框架需要非银行支付机构参与
法定数字货币尚无统一概念。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将“数字货币”定义为“一种仅仅通过电子方式存在的支付方式……可以被用来购买实体商品和服务”……包括“私人的数字货币”和“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比英格兰银行更进一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在多个公开演讲中明确了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多重内涵:法定的、加密信用货币,采用了一系列的算法,并且在支付功能上衍生出更多智能化功能。
为此,央行设计了一套“一币两库三中心”的系统架构,即:以数字货币为中心,设计发行库和存款库,搭配认证中心、大数据分析中心以及登记中心。央行数字货币奉行央行发行、商业银行账户流通的方式,发行库存放人民央行存放数字货币,存款库是商业银行存放央行数字货币的数据库。认证中心对机构和用户身份进行集中管理;登记中心完成央行数字货币全生命周期以及权属登记;大数据分析中心实现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指标检测分析等目标。
商业银行是法定数字货币框架的重要节点,扮演着肩负央行数字货币流通的重要角色。在中国非银行支付机构已经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的情况下,让非银行支付机构作为商业银行的补充参与数字货币运行框架是更优选择。原因在于:第一,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实现法定数字货币推广。在商业银行内部,法定数字货币和实物货币存在竞争关系。社会公众倾向于将现金账户中的数字货币兑换成传统货币以换取收益,以商业银行推广数字货币的目标难以实现;第二,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避免商业银行重复建设支付应用场景。与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同,目前商业银行的支付场景相对缺乏多元化,再造支付应用场景将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非银行支付机构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将被浪费;第三,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适当降低商业银行运营成本。商业银行一方面需要为央行数字货币服务进行必要的软件和硬件升级;另一方面要继续做好传统人民币的存取服务。两套系统同时运营将会增加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第四,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促进商业银行支付工具建设和通道整合。在法定数字货币框架中,商业银行提供的支付工具单一和支付通道复杂可能会降低社会公众使用法定数字货币的积极性。
2 法定数字货币的出现重塑非银行支付机构的角色
在与商业银行的合作过程中,各类非银行支付机构扮演着四类角色。第一类,账户管理者角色。非银行支付机构不能经营存贷款业务,其支付账户中的金额不属于存款,社会公众更容易接受非银行支付机构充当“数字钱包”的角色。同时,非银行支付机构在数字货币钱包及其终端等系统的开发和运营上具备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央行数字货币的顺畅管理、使用,也不用担心存在非银行支付机构挪用资金的风险。第二类,支付服务提供者角色。非银行支付机构拥有包括移动支付、跨境支付、农村支付等在内的大量场景开发、运营经验,和基于场景的支付市场的相对较大占有率。一方面,有实力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可以智能法定数字货币为基础开发出多种产品来满足用户的兑换、支付、存储及相关衍生需求;另一方面,非银行支付机构可以利用丰富的场景促进法定数字货币的推广使用。例如在消费者想要通过央行数字货币进行投资时,非银行支付机构凭借着传统货币投资支付服务的经验和升级的数字钱包,完全可以胜任数字货币投资的专门支付服务提供者角色。第三类,系统建设服务提供者角色。全国支付清算体系的核心国家处理中心(NPC)和各省(直辖市)支付清算体系的核心城市处理中心(CCPC),将会在法定数字货币框架下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在法定数字货币和传统货币长期并存的时期,NPC和CCPC将是双重重要节点。具有较强技术能力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可以作为法定数字货币框架下的次要验证节点对多中心、分布式的系统架构进行补充,继续与NPC和CCPC完成对接。
3 非银行支付机构与法定数字货币系统的技术对接
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创新伴随着与法定数字货币体系对接展开,覆盖数字货币产生、储存、使用、回笼全过程。在此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基础层技术的对接和交易模块的对接。基础层技术对接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基础安全技术方面,非银行支付机构作为移动终端交易形式的提供方,需要应用终端安全模块技术,对接统一加解密系统,提供安全存储和加解密运算的载体,为数字货币提供有效的基础性安全保护。第二,在数据安全技术层面,非银行支付机构作为整个支付体系的一环,在交易传输上,应采用官方统一规定的密文+MAC/密文+HASH的技术方式传输数字货币信息,以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不可篡改性。第三,在交易安全技术层面,非银行支付机构作为参与记账的高级节点,在交易进行中采取盲签名技术保证数字货币的可控匿名性,并通过流水号、时间戳等多种方式杜绝重复支付的可能;并通过加解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防伪方式确保交易的真实性。
在与交易模块对接时,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做到:第一,与认证中心对接,获取相关数字证书,以及用户身份信息;第二,与可信服务管理模块对接,以便获取数字货币的使用功能;第三,与发行系统与储存系统对接,通过银行库进行数字货币的申请和兑换;第四,与交易通信模块对接,保证用户能基于在线交易通信通过交易网络在智能终端实现在线支付;第五,与登记中心对接,通知记录数字货币交易流水,以完成央行数字货币产生、流通、清点核对及消亡过程的登记。
4 非银行支付机构与法定数字货币系统的场景对接
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场景对接基于其自身角色的转化。法定数字货币是算法货币、智能货币,因此业务创新和场景拓展是法定数字货币系统的应有之意。非银行支付机构能够实现的场景对接主要体现四个方面。
第一,赋能金融行业,化解金融场景化服务局限。目前,金融场景化服务存在着业务建模不具备普适性、不同主体存在不同管理要求以及参与主体系统对接成本高等局限。非银行支付机构对接法定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通过研发智能合约建立资金流向、触发条件、价值变化规则、收益权登记等行为信息以及对应的资金信息(金额、账户、币种等),化解金融场景化服务的现有局限。非银行支付机构应用数字货币的原子属性和智能合约的原子交易“组装”成业务模型,无需针对不同业务场景单独开发平台,并避免了行业平台垄断、信息不公开等问题。
第二,拓展使用场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非银行支付机构可以在现有支付场景丰富的基础上,不断根据法定数字货币的特点拓展使用场景,满足用户的兑换、支付、存储及相关衍生需求。同时,通过聚合应用,用户可以使用非银行支付机构的App对接大量场景和服务。
第三,提升资金安全,打造通用数字钱包。非银行支付机构可以提供数字钱包服务,通过自身技术打造符合安全标准的数字钱包,保证用户资金安全。可选择的方法包括:央行与非银行支付机构合作开发一个统一的通用版数字钱包应用,或者授权若干符合资质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提供通用版数字钱包服务的权限。数字钱包可以实现用户在各个商业银行的资金甚至在各非银行支付机构的自有账户里的留存资金与法定数字货币的相互兑换。从实现角度来讲,同时,商业银行传统账户体系还可以绑定非银行支付机构数字货币钱包,达到传统账户绑定数字货币钱包的联合管理。
第四,助力跨境结算,搭建安全可靠跨时区联盟链。非银行支付机构可以深度参与法定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系统。至少在两个方面可以实现与商业银行、央行的合作。第一,可用支付标准及工具。非银行支付机构参与标准和工具的研究与设立,实现技术上的对接可能。第二,跨境支付业务系统。以央行牵头、商业银行、有资格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参加的业务系统将会有助于实现高效跨境支付。
5 非银行支付机构与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律框架对接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数字货币系统运行的重要保障。其中有几个焦点问题需要回答。第一,如何确定法定数字货币所有权?这是一切法定数字货币法律行为开展的基础。第一种思路,认为法定数字货币是无形物,作为特殊动产,适用《物权法》的规定。例如人民银行条法司司长刘向民认为,“解决数字货币的所有权转移问题,也应紧紧围绕所有权的公示方式展开。”第二种思路,认为数字货币是电磁记录,适用数据转移与交易的法律。数字货币的本质是电磁记录,电磁记录内容的转移记录在数字货币技术架构的节点中。以节点记录的变化作为所有权转移的标准。第二,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个人信息安全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基本问题。除了通过立法强制要求提高技术安全等级之外,还应当明确法定数字货币系统中的各类主体的数据权利。第三,如何规制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问题?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的问题是货币法律框架的必要内容。技术层面上,法定数字货币体系应当包括相应的帮助识别、处置与洗钱、恐怖融资的相关机制的技术架构。法律层面上,特定参与者应当具备身份识别信息、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交易记录查询等权利。
我们认为,在构建我国法定数字货币法律框架时还应当考虑在以下方面规制非银行支付机构。第一,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法律权利与义务。在法律上明确非银行支付机构的法定数字货币参与者身份,搭建技术——业务双层权利义务体系。技术层面,非银行支付机构作为次要验证节点,可以根据中央银行明确授权下进行代码修改、节点操作、架构存储、交易验证等等;业务层面,非银行支付机构作为商业银行角色的补充,遵守法定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的“均一化”管理,但是在支付之外的场景创新上,充分给予空间,以实现“负责任的创新”。第二,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遵守国家关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一般立法。在法定数字货币法律框架中,还应当遵守相关数据保护与个人信息安全的特殊规定。第三,非银行支付机构在扮演出支付服务提供商以外其他角色时会创设许多的新型商业模式,其权利义务应当按照商业法律规范和数字货币法律框架进行双重规制。
法定数字货币是未来金融发展的趋势。更多的参与主体将会从法定数字货币的智能、加密等属性中获益,创造出更多的应用场景,促进全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有活力发展。未来我司也将会持续关注该领域的相关问题并主动配合监管机构,进一步参与科研、金融、互联网等各行业研究,全力支持央行推动构建中国法定数字货币体系,推动新金融时代的发展。
Ⅱ 数字货币产生的背景
1.中国数字货币是什么数字货币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中国数字货币实际上就是一种电子现金,是货币体系中的M0,其功能属性与纸币完全一样,只是其以数字化形态存在。数字货币能够实现每一笔交易都可追踪、可防伪、可定向流通,其从发行、流通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都能全程追溯和闭环可控。这也使得数字货币具有很多纸币没有的优势:比如有利于加强对洗钱、贪腐等犯罪行为的监督;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更为精准的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等。另外,纸币在发行过程中会有印刷、运输、储存等成本,而且在流通过程中也会有一部分的损耗,而数字货币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能够降低成本,同时提高大额交易效率。
2.中国发展数字货币的背景
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的角度来看,中国推出数字货币都是十分必要的。从国内角度来看,数字货币是通过技术手段对现有货币体系的改善和提升。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以5G 、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货币可以更好的适应和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从长远来看一定会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
从国际角度来看,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美元就确立了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美国通过其掌控的大型金融机构以及美元与石油交易的挂钩等进一步巩固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在全球建立起了以美元主导的SWIFT国际货币结算体系。尽管各国都知道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种种弊端,但美元的霸权地位由来已久,在进行国际贸易结算时,还是不得不使用美元。因此,建立起多元的国际货币结算体系,是一种既能够提高效率也更加安全的方法。
3.中国发展数字货币对美国的影响?
数字货币是在供给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数字货币在跨境交易结算中拥有纸币所没有的优势。“一带一路”或许会成为数字货币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比较好的试验场景。中国的数字货币正在逐步推行,今年将会在冬奥会内部试行,这将会是检验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好机会,一旦试行成功,中国央行数字货币会增加试点,加快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升级迭代,中国抓住这个机会,将能更好的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以及加速人民币全球化的步伐。
Ⅲ 数字货币理论上未来可以替代什么
数字经济时代,人们对于支付安全性、便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和应用也成为大势所趋。
数字人民币“在路上” 试点仍为“4+1”
视频加载中...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近年来,全球多国都在加紧研究数字货币,中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的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
近日,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其中公布了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
目前,数字人民币试点仍是“4+1”,即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并没有变化。相关人士指出,网上传的北京、天津、上海等28个试点,其实是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数字人民币是什么?
现金支付未来是否会被取代?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移动支付深度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数字人民币到底是什么?它跟我们熟悉的电子支付手段又有什么区别?现金未来会不会被取代呢?
我国法定数字货币,是人民银行把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结合起来,目标是替代一部分现金。简单地说,人民银行数字货币可以看做是数字化的人民币现金。
数字货币与比特币、“天秤币”等虚拟货币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没有国家信用,不具有法偿性;而人民银行数字货币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一种法定货币,在这一点上与现金具有同样的效力。
从使用场景上看,央行数字货币不计付利息,可用于小额、零售、高频的业务场景,与使用纸币差别不大。它不依托于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只要用户装有数字货币钱包即可使用。不仅如此,央行的数字货币使用最新的双离线技术,即使在没有手机信号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使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只要装有数字货币钱包的手机,拿在一起碰一碰,就可以方便地完成转账或者支付。
专家表示,未来央行数字货币会替代一部分的现金,但不会全部取代纸币。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我国纸币将长期存在,我们的用户习惯也各有不同,现金支付、非现金支付将长期共存。
与此同时,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从替代流通中的纸钞和硬币入手,也就是说假设现在流通的货币是100元,央行数字货币将等价替换掉这100元。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徐远:新的数字货币和纸币是一对一兑换的,所以说现在商业银行要获得这个数字货币必须拿以前的货币来换,试点的时候并不增加总量。
什么时候能用上数字人民币?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尽管已经进入试点测试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人民币真正落地,在正式投放使用前,还需要检验理论可靠性、系统稳定性、风险可控性等多项环节。
央行也多次表态,数字人民币尚没有推出的时间表。如果数字人民币先行试点测试顺利的话,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也许能“一睹芳容”。
Ⅳ 数字货币场景添新覆盖更广,试点再次扩容,推广数字货币有什么意义
推广数字货币最大的意义就是给人们带来更多方便,国家对货币的管理也更加容易,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绝假币的流通。我们到银行取钱的时候效率更高,大家携带货币也更加方便。另外还有防腐败的作用,数字人民币上每一张都会有流通号,是否有贪污,一查便知,对于货币的来源也好控制。
三、数字人民币与其他支付方式相比有什么不同?
存到数字人民币里面的钱事实实实在在钱,里面每一张人民币都有自己的流通号,并不单单是金额的形式体现。而其他支付方式像银联支付或者是微信、支付宝支付,只是将金额转到别人的手机中,而没有体现人民币的流通号流通。存在数字人民币APP里面的钱相当于口袋中的钱,只要不花费,里面的钱不会多也不会少。而存在银行支付宝微信里面的钱,每天还有一些利息。
Ⅳ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个人怎么购买
截止2019年还没有出来,当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进一步明确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做好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数字货币的多场景应用,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目前正在研究当中,很多的问题还需要慢慢来完善的。
数字货币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其所依托的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去中心化,可以用于数字货币以外的其他领域,这也是比特币受到热捧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如果数字货币被作为一种货币受到公众的广泛使用,则会对货币政策有效性、金融基础设施、金融市场、金融稳定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5)如何实现数字货币场景依托扩展阅读
假定数字货币被公众所认可,其使用大幅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法定货币,则与数字货币有关的用户终端遭到网络攻击等负面事件会引起币值的波动,进而对金融秩序和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此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货币,通常在最初为少数人持有,如比特币在 2010 年 5 月发生的第一次购物是 1 万 BTC 购买了 25 美元的比萨饼,到 2013 年底的三年多时间里每个比特币的价格涨到 1200 美元。
Ⅵ 北京首个央行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在丰台落地,数字货币能全国推行吗
我们先明确一下央行推出的“数字货币”是个什么东西。
一,它是一个“概念”。其实,通过各大商业银行的手机app,或者通过银联的app,也都完全能够实现完全相同的功能。但眼见商业银行跟银联在支付市场中“节节败退”,于是央行才总算坐不住了,直接推出面向消费者、用户的app。并且,以一个先进的概念重新命名,名正言顺的同时,也能吸引到用户广泛关注。
通观以上四点可知,数字货币的能否“全国推广”主要取决于它能够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充分契合用户需求;
但与目前主流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相似的,其他各大互联网平台推出的形形色色支付工具的表现来看,要获得最广大用户的认可、使用,非常困难。
Ⅶ 数字货币的实行靠什么来实现
首先,目前数字人民币并未正式发行,只是在进行一场以数字人民币作为红包,邀请市民进行试用的大型试用活动,还处于通过小型零售场景的试用推广对基础设施及应用生态进行测试、更新、升级的时期。央行也暂未给出正式发行的时间表。
数字人民币定位于M0,实际上大致等同于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现金,比如说纸币、硬币。唯一不同的是,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式。无论是法偿性还是功能作用,都与这些现金是一样的。这也就意味着,央行发出多少数字人民币,就要从市场上回收多少流动性,而非像外界传闻的那样会无休止地超发货币。
因此,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将会与普通人民币相同:在纸钞和硬币的流通中,所有商业银行都可以面对公众提供人民币服务,所有公众都可以方便地获得和使用现钞,同样的道理也将适用于数字人民币。
此外,根据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第二届外滩峰会上的深入解读,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将不会靠行政强制来实现,而是将以市场化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说老百姓需要兑换多少,央行就发行多少。只要老百姓有使用纸钞的需求,人民银行就不会停止纸钞的供应。在可预见的将来,数字人民币和纸钞将长期并存。
Ⅷ 怎么开发区块链开发数字货币交易所需要什么
你好,你这个问题到底想问的是怎么开发区块链?还是怎么开发数字货币交易所呢?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开发数字货币交易所需要用到区块链技术,大体的一个流程供你参考:
选择一个适合您需求、预算的司法管辖区。
开设你的公司并开立公司银行账户(账户用于商业往来,而不是客户资金存储)。
向您的数字货币交易所注资。
购买/研发数字货币交易所系统。
创建一个可以与BTC,ETH等交易的代币或硬币。支持多种数字货币交易对,多种法币交易,能够提供越多交易对,
建立合规体系并保留相关记录,例如:KYC、AML等规则。
聘请专注于合规、银行业务的员工(除了原有的营销人员之外,需另外聘请), 做好自我监管,为未来申请国际牌照做准备。
在您将运营的地区申请或协商取得数字货币牌照,目前许多知名数字货币交易所都没有获得牌照。
建立借记卡或其他出金系统,方便交易所用户可以不必使用电汇方式出金。
建立一个可存储于电子钱包或用于交易的美元支持锚定代币(类似USDT)。该锚定代币主要目的是降低用户电汇或是交易所出金所造成的交易手续费。该锚定代币需要在美国的银行中具有完全储备。
在您的客户所在的某些辖区申请数字货币牌照。 也就是说,如果您计划在英国上市,您需要获得英国执照。
开设专门处理用户资金的银行账户。
在上述任务中,最难的是步骤12 - 开设专门处理用户资金的银行账户。从步骤1到步骤11的准备工作都对于步骤12至关重要,准备工作的完善有助于您顺利取得银行账户,目前大约有80%的协助请求都和最终开设专门处理用户资金的银行账户相关。开发数字货币交易所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开发团队的话,还是建议最好是选择像MasterDAX这样专业的服务商,在时间和人员成本上都很有帮助。
Ⅸ 电子货币和数字货币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近期,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的进展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工作正在稳妥推进,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以不断优化和完善功能。
一、怎么使用央行数字货币?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只要装有数字货币钱包的手机,拿在一起碰一碰,就可以方便地完成转账或者支付。
加之,数字人民币在支付时不依托任何银行账户,可以实现离线支付。即在没有网络情况下,只需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将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相应数字货币转账给另一个人数字钱包账户。反观,微信支付、支付宝的支付转账背后仍需要绑定银行卡。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近日表示,人民银行正在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工作。数字人民币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主要定位于流通中现金M0,需要遵守与现钞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人民币的法偿性规定,以数字人民币支付我国境内一切公共和私人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具备接收条件的情况下不得拒收。
数字人民币也要遵守大额现金管理及反洗钱、反恐融资等法律法规。比如,为配合反洗钱相关工作,大额现金管理试点地区的数字人民币也要进行大额存取现登记,相关机构应就数字人民币的大额及可疑交易向央行报告。
从M0的费用体系看,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向公众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计付利息,央行也不对兑换流通等服务收费。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只能由商业银行向公众提供数字人民币的兑换服务。为确保数字人民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审慎选择在资本和技术等方面实力较为雄厚的商业银行作为指定运营机构,牵头提供数字人民币兑换服务。
二、电子货币具有哪些特点?
1.法偿性:那么作为普通的商家,你是不能拒绝接受DCEP的,就像不能拒绝接受人民币现金一样;
2.完全可追溯性: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无论做了哪种交易都是可以查询到的;
3.双离线支付: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离线支付;
4.无需开户:只需要下载电子钱包即可,互通性高。
三、数字人民币有哪些应用场景?
数字人民币仍在试点阶段,目前主要集中在零售、交通卡充值、餐饮等小范围场景封闭试点,在《通知》支持下,若金融机构的相关技术趋于成熟且获得央行相关部门允许,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可能会延伸到医疗、教育、电子商务服务、旅游、文化消费等更多场景,进一步提升这些场景的支付效率与金融服务体验。
Ⅹ 数字货币已经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推广还须怎样用力
数字货币飞入寻常百姓家 还须更用力
虽然去年央行在深圳、苏州等城市发放数千万元的数字货币红包进行测试推广,但是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数字货币还是处于光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阶段。
数字货币究竟还要测试多少次才到头?
从去年央行宣布数字货币内测算起,数字货币落地进程将满一年。
近期北京、上海和广东三个重要区域罕有同步表态要推广数字货币,表明数字货币的推广普及在今年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一系列应用端的数字货币测试推广本意是要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效果显然是尚未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因此要从更高的角度和力度去推动数字货币。
与市场化完全自下而上的推广方式不同,央行推广数字货币带有一定的政府意志,虽然前期推广也有自下而上的形式,但是,从推广的力度来看,类似这次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政府,从行政层面来规划和推进数字货币的使用场景,必将大大加快数字货币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