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支付货币供给
A. 数字货币与现在的网络支付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崛起,驱动着金融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货币的形态也在不断演变。近日,数字货币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现在的网路支付还是有很多差距的。
B. 电子货币发行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环境中的电子货币、电子结算技术对银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并通过电子结算技术对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影响,使电子货币直接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为此,有必要加深对电子货币的认识。
一、现阶段电子货币蕴涵的货币职能 就现阶段而言,大多数电子货币是以即有的实体货币(现金或存款)为基础存在的具备“价值尺度”和“价值保存”职能,且电子货币与实体货币之间能以1 :1比率交换这一前提条件而成立的。而作为支付手段,大多数电子货币又不能脱离现金或存款,是用电子化方法传递、转移,以清偿债权债务实现结算。因此,现阶段电子货币的职能及其影响,实质是电子货币与现金和存款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流行的电子货币主要有4种类型。
1、储值卡型电子货币。一般以磁卡或IC卡形式出现,其发行主体除了商业银行之外,还有电信部门(普通电话卡、IC电话卡)、IC企业(上网卡)、商业零售企业(各类消费卡)、政府机关(内部消费IC卡)和学校(校园IC卡)等。发行主体在预收客户资金后,发行等值储值卡,使储值卡成为独立于银行存款之外新的“存款帐户”。同时,储值卡在客户消费时以扣减方式支付费用,也就相当于存款帐户支付货币。储值卡中的存款目前尚未在中央银行征存准备金之列,因此,储值卡可使现金和活期储蓄需求减少。
2、信用卡应用型电子货币。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公司等发行主体发行的贷记卡或准贷记卡。可在发行主体规定的信用额度内贷款消费,之后于规定时间还款。信用卡的普及使用可扩大消费信贷,影响货币供给量。
3、存款利用型电子货币。主要有借记卡、电子支票等,用于对银行存款以电子化方式支取现金、转帐结算、划拨资金。该类电子化支付方法的普及使用能减少消费者往返于银行的费用,致使现金需求余额减少,并可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
4、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使用的且将代表货币价值的二进制数据保管在微机终端硬盘内的电子现金;一种是将货币价值保存在IC卡内并可脱离银行支付系统流通的电子钱包。该类电子货币具备现金的匿名性,可用于个人间支付、并可多次转手等特性,是以代替实体现金为目的而开发的。该类电子货币的扩大使用,能影响到通货的发行机制、减少中央银行的铸币税收入、缩减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等。二、电子货币产生的货币创造 基于上述电子货币的普及应用,并因电子货币代替现金或存款而无需担负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义务这一前提条件,势必对货币供求关系产生影响。一方面,随着电子货币数量和使用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预测货币发行和流通的变化量更加困难,通过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量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传统银行与电子货币发行主体在资产业务的内容与运营方面的差异程度难以掌握,并对发行主体的信用保证功能、对等资金保全功能、系统稳定功能等产生安全性影响。同时,电子货币普及使用的扩大,将促使货币交易的无限上升,并导致货币创造的无限上升。对于有存款产生的货币创造,中央银行可通过调整法定准备率控制货币供给。当货币当局决定提高法定准备率时,一定比率的存款就会从商业银行流向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降低;当降低法定准备率时,则出现相反的调节效果,最终扩大货币供给量。
由于电子货币产生的货币创造,在目前尚不存在作为“制动器”的法定准备率前提下,电子货币发行部门能否扩大信贷规模,而如果电子货币发行主体持续扩大信贷规模,又是否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因此,必须关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1、支付准备问题。由于电子货币发行中收取的对等资金(现金或存款)目前尚未向中央银行交纳存款准备金。因此,发行主体为了应付客户的支付和取现需求,必需以现金或存款的形式持有一定数量的支付准备金,这样,就可适当限制货币供应量的上升。
2、现金漏损问题。在电子货币产生的货币创造过程中,客户持有的电子货币中的一部分会变换成为现金或存款,从电子货币发行部门流出,出现“漏损”资金。这样,就使得电子货币在扩大贷款资金上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从而或多或少抑制了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3,贷款需求有限性问题。实现货币创造,不仅需要有“贷方”,还必须有接受各种贷款的“借方”。对于电子货币发行主体而言,不可能永远存在“优良性”放贷机会。电子货币发行部门对应的“贷款需求曲线”与传统银行贷款需求相同,贷款需求受利率制约随利率上升而下降,因此,贷款需求是有限的、可控的。
4,贷款供给中成本问题。电子货币发行主体在提供信用贷款时,与传统银行贷款一样必须审查借款方的资信状况,花费相应成本。同时,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贷款供给曲线”也与传统银行的贷款供给相同,成本随贷款供给增加而上升。因此,电子货币即可产生货币创造,也可导致通货膨胀,但会受到制约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三、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信用卡是电子货币的主要类型之一,是目前世界范围普及率最高的一种电子货币,也是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用于零售业务的首选品种。因此,信用卡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且形成对金融政策的影响,进而,形成对货币政策的直接影响。
以信用卡为例,根据凯恩斯关于货币需求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消费者之所以持有货币,是因为货币最具流动性、灵活性。而与其他支付手段相比,信用卡的最大特征是提供消费信用,消费者在预定的限额内无须担保可自由借贷,有助于增长消费者的流动性偏好。一般而言,制约流动性偏好可以推高储蓄,助长流动性偏好则可降低储蓄,并有实证分析说明:在信用卡等消费信用普及的国家中宏观储蓄率比消费信用不普及的国家低。当经济主体处于受流动性制约状态时,金融政策通过收缩或扩大流动性,可以影响经济主体在不同时间段的资源分配。由于信用卡特殊的消费信用功能及其使用的方便性(如网上交易只需输入加密的信用卡号和口令或者IP号即可实时支付),当普及范围扩大到一定程度后,会缓解对流动性的制约,直接调节货币供给量,对制约流动性的金融政策起到削弱作用。
又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个人持有货币的动机除了完成当期交易外,另一动机是用来预防意料不到的需求,即预防动机。信用卡的另一重要特征:可以随时提供消费信用,即在预定时间集中结算,这样就可以削弱对货币需求的预防动机,降低个人持有货币的不确切性,致使基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减少。中央银行通过对这种货币需求减少的调节,可使货币流通速度上升。即储值卡和信用卡在全社会的广泛普及使用,导致基础货币以及MI等狭义货币的流通速度大幅上升。
以上实证说明,当电子货币的发行数量和使用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足以影响消费者对货币需求的流动性偏好,以致影响一个国家整体的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量和现有的货币政策体系。四、扩大消费信贷推动经济增长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大趋势中,以Internet构成的覆盖全球的通信网络,使金融机构提供的网上电子支付服务虚拟化和无国籍化,网络消费者通过无需跨出国境,既可直接利用外国服务商提供的金融电子化服务,也可用实时处理方式,从外国发行机构直接获取电子货币,还能享受外国机构发行的信用卡消费信贷服务。
近年来,我国已实施了8次降低银行利率,扩大消费信用等一系列货币政策,目的在于降低储蓄,刺激消费,抑制通缩,拉动经济增长,但效果并不明显。目前,全国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已达10万多亿元。在连续降息,并未赶出“笼中虎”进入消费领域的情况下,若在推动和加速信用卡的普及使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货币政策刺激消费的积极效应。因此,随着金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际间金融直接竞争趋势的形成,就必须增强支付网络的国际竞争力,尽早占领国内信用卡市场。特别是目前我国信用卡已形成发卡5万亿张市场规模的前提下,各银行机构应创新手段,在银行卡的发展上下功夫。一是以提高卡质量为中必,重点抓好信息集中,再造业务流程,实现银行卡业务向集约化运营模式的根本转变。二是建立国际化标准的银行业务操作流程,在客户服务、业务运营、风险管理、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等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三是增加科技含量,开拓针对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网上支付的信用卡,并增加新的服务功能,如电子帐户、电子信用评估等。四是加大信用卡发行业务的拓展力度,建立多元化的信用卡营销渠道,迅速增加发卡量;并强化基础建设,科学高效地强化信用风险管理。以促进社会消费扩张,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金融协调、快速发展。
C. 央行如何控制数字货币的供给
第一,改变货币量
通过公开市场运营调节货币供应量。
改变央行发放贷款给商业银行的利率。
第二,影响准备金率
调整法定准备金比率
改变准备金利息
D. 数字货币发行对经济有什么影响会减少纸币发行量吗
深圳市发放的总计1000万元人民币的数字人民币红包,将电子货币的发展问题重新拉回了人民的视野。
事实上,自2020年4月份起,数字人民币就已经在深圳、成都、苏州、雄安进行了小规模试点,并于2020年8月将试点规模扩大至全国28个省市。
作为社会公认的“超级风口”,除数字货币相关企业本身的高投资性外,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极具研究价值。
数字人民币发展的政策沿革早在2014年,央行就已经就数字人民币进行了研究布局,并于2016年的数字货币研讨会中,与国际各大金融机构与研究机构进行了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框架讨论。
在经过6年的发展后,我国已初步研发出“PBCTFP区块链平台”,并不断推广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活动,可以预见,数字人民币作为当今的技术风口与政策风口,其未来几年内将会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与极快的发展速度。
图1:数字人民币政策沿革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数字人民币为建立“人民币跨境结算新体系”提供了契机,可以推动世界范围内的人民币支付活动,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
E. 数字货币是什么
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是一种法定货币,必须由中央银行来发行。数字金币和密码货币都属于数字货币,它不是网络虚拟货币,因为它不仅仅局限在虚拟空间中,而是经常被用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交易,例如比特币、莱特币、比特股等,目前全世界发行有数千种数字货币。
(5)数字支付货币供给扩展阅读:
1、对金融基础设施的影响
基于分布式分类账技术进行价值交换的分散机制改变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所依赖的总额和净额结算的基本设置。分布式分类账的使用也会给交易、清算和结算带来挑战,因为它能促进不同市场和基础设施中传统服务供应商的非中介化。这些变革可能对零售支付体系以外的市场基础设施产生潜在影响,如大额支付体系,证券结算体系或交易数据库。
2、对广义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数字货币和基于分布式分类账的技术如果被广泛使用,就会对金融体系现在的参与者特别是银行的中介作用带来挑战。银行是金融中介,履行代理监督者的职责,代表存款人对借款人进行监督。通常,银行也开展流动性和到期转换业务,实现资金从存款人到借款人的融通。如果数字货币和分布式分类账被广泛使用,任何随后的非中介化都可能对储蓄或信贷评估机制产生影响。
F. 移动支付会对未来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造成什么影响
只能说印刷的纸币数量会减少,但货币的供应会根据经济增长速度来决定的,跟移动支付没有任务关系。
G. 讨论数字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仅仅只是替代纸钞和铸币,它实际上就是一种电子现金,对货币政策和商业银行的影响都不大。在传统的货币发行中,流通中现金其实也是央行对公众的直接负债,只是由于技术限制和成本方面的考虑,央行通过商业银行来发行现金。随着技术的进步,央行通过数字货币形式直接将货币发行至个人和企业账户成为可能。电子现金流转仍然通过央行和金融机构再至企业和个人,在货币制造渠道、流转环节、功能上与纸币完全相同。
电子现金流转仍然通过央行和金融机构再至企业和个人,在货币创造渠道、流转环节、功能上与纸币完全相同,没有脱离传统货币政策调控的范围。电子现金的主要功能在于便利交易支付。
考虑到近年来第三方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的发展已经极大地便利了交易支付,电子现金对货币交易需求的影响有限,对货币政策的总体影响不显著。电子现金在多大程度上被公众接受,取决于其使用的便捷性、安全性。
H. 有链无币模式和数字货币的支付方式,有什么区别
很多对一些投资理财比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能在平时的日常的生活中也会去听说到一些关于区块链这样的数字货币,而且对于这些区块链来说也有各种各样的细分。比如说像有无币区块链模式或者是一些数据或数字货币的这样的模式都会有着不同的表现,从目前来看的话,有些通过首次发行来募集一些资金的做法是否合法,这样的行为也是伴随着区块链的发展一直都存在着。而且在法律上面也没有相关的规定制度,所以对于这种行为到底合不合法没有做出一些明确性的规定。
我们知道区块链的部分概念,但是最多听的都是一些去中心化或者是杠杆这样的词语,但是对于无币区块链的整个运作方式,在原理上都是与这些定义不符合的。所以大家在听到一些无币区块链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样的模式有一些违背法律或者是有悖于传统的金融投资。像这种无币的区块链,它与传统的区块链在根本上是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的,所以像这样的无比区块链,它不能够称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