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茂通数字货币
A. 供应链金融的前世今生
一 供应链及相关名词
自2015 年以来,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国家对中小企业出台了很多扶持性政策,意在通过 科技 手段来加强协同协作,共享共建信用体系,实现降本、降费、提效目的。供应链金融被媒体团、学术界、金融业、 科技 公司以各种口号“服务实体经济,产融结合, 科技 赋能,降本增效,等等...”推向言论高地,热情空前高涨!凑热闹的、盲目跟风的,甚至转型转行的,都来从事供应链金融了。虽说人多力量大,但也容易把行业搅混,而且想做、能做、会做和做好,期间都是有距离的!若盲目瞎做,不但不利于行业交流与发展,也有可能因自身的认知缺陷,给整个行业造成负面影响。为此,本人今天斗胆给行业从业者扫扫盲!首先区分几个概念:
1、 供应链 : 是围绕核心企业形成的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终端输出的一条“功能交易环链”。
2、 供应链管理 : 是集采购管理、物流管理、库存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为一体的科学管理方法,具体包括计划、组织、实施、控制等管理内容。
3、 供应链金融 : 是基于“供应链”各个交易环节上的金融服务和支持。属“供应链管理”项下财务内容(包括融资、支付、结算),也是核心企业顶层设计资源整合的工具。
二 供应链金融发展
供应链最早起源于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后经由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最终演变为现在的“供应链”。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发展基本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是自2005 年由广发银行和深发展银行率先创行的“厂商银”融资产品,主要服务于资金密集型的大宗商品行业,随后又衍生了“动产质押”。2012 年后,因经济过热,CIP高涨,央行收缩“银根”,结果暴露了大量重复质押和道德风险,多家银行和托盘公司因此受累严重,实业和金融双输,以金融机构领导下岗和老板失信代价退场!
第二阶段 是 2015 年后,因政策持续导向,大数据风控体系逐渐完善,区块链技术日趋成熟,以“金融 科技 ”创新为名,促生了一批核心企业、金融机构、软件 科技 公司来竞技“对公”金融服务。经过3年时间和市场的洗礼,有倒下的,也有发展起来的;总结来说,就是做好一件事情光靠热情是不够的!尤其是供应链金融,要懂金融、懂产业、懂 科技 、更要懂融合串联架构!
想来也巧,我们搞管理的“目标”和“目的”竟然是一致的!(降本、降费、提质、增效)个人认为供应链不论是生产管理、流程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少了金融都是有缺陷的。供应链金融是讲究真实的交易背景,通过“四流合一”(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发票流)来防范化解风险。即便是供应链管理做到了计划、寻源、比价、信息同步、库存共享、动态物流等技术水平,但若结算不提升,终究还是不能解决效率的问题!
据统计,截至 2019 年底“应收应付账款”总量超 21 万亿,且市场还在扩大。供应链金融服务对象大多是企业客户,而to B 服务严格来说没有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应量身订制,不盲目跟从,务必要从实际出发,深入产业实际调研,设计可以解决企业“痛点”的解决方案,体现自我价值。
三 供应链金融模式分类
这几年的实践当中,项目落地难成了普遍性问题,结果就让学术界占领了人气,他们“纸上谈兵”的理论一套一套的,线下各种大会也是一场一场的。把供应链金融分得乱七八糟,把业务模式也说的五花八门。本人觉得供应链金融其实也没那么复杂,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基本属性,再怎么变幻也都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么划分,都要有站得住的依据,最权威的应该是基于两种风控输出方式分类,即物权和信用。“保兑仓”和“融通仓”是基于对物权的掌控;“应收应付线上保理”和“白条”预付是基于核心企业强大信用,所以供应链金融可分两大类,主要有四种基本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和各具特点。
1、保兑仓模式
融资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打贷款保证金,签署四方协议,(商业银行、购销交易的双方和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货物由销售方交给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保管和运输,在融资企业结清贷款之前,货物的所有权归商业银行所有。落地案例可参考象屿、怡亚通、百联物贸等实务操作。
2、融通仓模式
融资企业以存货等动产作为质押,将存货质押给商业银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监管,以存货未来的销售金额作为还款来源,金融机构看重的不是企业的还款能力,而是融资企业存货的变现能力,即存货销售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实务案例可参考瑞茂通、苏美达、浙江物产等操作。
3、应收应付账款线上保理模式
融资企业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品或还款来源,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业务的行为。该模式一般适用核心企业两端小的情况,上下游因自身较弱小,资金被核心企业占压,现金流动性较差,具有强烈的融资需求。通过应收应付账款保理模式,可以使上、下游中小企业提前获得未来现金流,降低上、下游资金短缺风险。可以海尔集团、永辉超市、TCL 为参照。几大央企的“云信”“航信”“银信”“融信”也属于该模式下的创新。
4、“白条”预付款模式
卖方可依据融资企业或个人的商业信用打“白条”,即“先购物,后付款”。“白条”有信用付款和信用赊购两种。信用付款是金融机构或第三方为融资人代付;信用赊购是与卖方申请的延后付款。该模式大量应用于电子商务平台和购物商城,如蚂蚁、京东、找钢网等等。
四 供应链金融存在问题
1、产品严重同质化、标准化。
看到有人做了“反向保理”,大家马上都跟做;听到有人做了“电子凭证”,又跟过去了;近来央行倡议做“票据供应链金融”,大多数都跟不上了。商业银行在之前的大宗商品“物权”模式中吃过亏;当下对“信用”模式,是既爱又怕,陷入做与不做都很难。产业公司、 科技 公司效率高,网贷思维,索性把供应链金融做成了“标准化”助贷产品,招聘连财务报表都不会看的人,在全国范围跑对公业务,硬生生把金融销售做成了采购。
2、缺乏综合性、专业人才。
金融 科技 虽带 科技 二字,但毕竟还是金融!应有金融人员调研方案设计,实施落地 科技 支持,协同落地;坚决避免让 科技 人员设计金融产品、IT 人员培训产业营销!当前众多从业者对供应链金融认知不足,也仅能止步于融资;其实融资根本不是目的,融资是为了支付,支付又是为了结算本质!若我们思维局限于围着银行转,满世界“帮”核心企业找钱,那可能是方向性错误!好企业、大企业比我们想象得有钱,他们找钱比你专业又便宜!而核心企业真正需要的是能解决痛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出表”、“三角债”、市场份额、税务转嫁、资本运作等重大诉求;若让之前做互联网P2P网贷的人上位引领供应链金融,沦为“助贷”也是必然;都是互联网金融听起来一样,实则To C 和To B中间差的可是N多!另外有一个怪象,一些核心企业虽然花大成本搭建好了平台,但业务量就是上不去,着实鸡肋!期间有存在平台运营人员认知偏差和营销误导,但深层次原因是金融机构、 科技 公司或核心企业各自主导的供应链金融,从出发点和立场上就有很大差异!
3、供应链金融产品链太短,协同性不足。
依照现有 科技 水平,技术上已具备核心企业债权的可拆分、可流转、可融资,完全可以替代银行承兑汇票和“国内信用证”的大部分功能,但大多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普遍只敢做核心企业上游或下游一级,少有延伸和突破,不能发挥供应链金融真实效用和价值。好的方面是,些许支付公司走在了前面,这也是希望!
五 供应链金融的趋势和前景
本人的理解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个融资工具,金融机构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服务平台更多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少给钱多给信用,但也不是信用创造,而是创新的风险管理模式。未来供应链金融完全有可能从“供应链 ”扩展为“生态圈”向闭环趋势发进:
1、产品多元化。 产品非模式,但可依据不同业务场景创新衍生,如“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保理+供应链金融”、“担保+供应链金融”、“支付+供应链金融”、“保险+供应链金融”“财务公司+供应链金融”等。
2、资金方多元化。 资金方由原来单一的银行,扩大到各种持牌金融机构,包括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供应链金融产业基金、供应链金融信托计划、保理公司、支付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
3、延伸突破去核心化。 虽然说没有核心企业参与的供应链金融,不能称之为供应链金融!当下的情形,核心企业依然是主体,那最大的风险自然也来自于核心企业!如若将来公司资产和个人财产进一步明确分离,债权债务关系清晰到具体立法出现,则核心企业可以去除已。所以只有解决了信用,才能流动流转,才可以真正意义上降低负债、降低财务费用、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
从供应链金融的功能特点以及当下经济金融环境和商业发展来看,供应链金融前景可期,是未来很多年的朝阳行业;本人期待“智能合约”“数字货币”在供应链金融上的应用和提振,相信供应链金融最终能实现“从金融中来,到产业中去”!
作者:邓万永 上海甘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