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去中心化的社群

去中心化的社群

发布时间: 2023-02-13 10:24:14

Ⅰ 优质社群的五要素

社群五要素ISOOC

一个好的社群应当包含5个要素:分别是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复制。通过这五个要素,可以指导我们如何打造社群。

1. 同好(Interest)

所谓同好,就是对某种事物的共同认可或者行为:可以基于某一个产品,如苹果手机、锤子手机、小米手机可以基于某一种行为,如爱旅游的驴友群、爱阅读的读书交流会可以基于某一种标签,如星座、某明星的粉丝、PPTer可以基干某一种空间,如某生活小区的业主群可以基干某种情感,如老乡会、校友群、班级群可以基于某一类三观,如“有种、有趣、有料”的罗辑思维社群里面的人要能借助这个同好连接能够解决自身的某一个痛点,例如找到极大的情感慰藉、极大的互动快乐、极大的现实利益,三者满足其一社群才能持续。在做社群产品定位的过程中,“同好”越精准越好,如果范围太大,很容易导致人群定位不清晰。例如,笔者在打造一款针对上海青少年人群文化类产品时候,最初从“上海文化”入手发现难以吸引到种子用户,在通过用户痛点分析后把范围缩小到“沪语”,因为切入点小所以搭建迅速。

2. 结构(Structure)

结构,决定了社群能否存活,包含4个内容:组织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管理规范。组织成员:最初的一批成员会对以后的社群产生巨大的影响;交流平台:找到人之后,要有一个聚集地作为交流大本营,例如微信群或者QQ群;加入原则:设立一定的筛选机制作为门槛,一是保证质量,二是让新加入者感觉加入不易而格外珍惜;管理规范:设立管理员,不断完善群规,通过管理统一群成员的行为。中心化社群以早期的罗辑思维为例,整个社群罗胖为核心进行搭建。但是这个给罗胖也带来巨大压力,在“得到”运营的过程中,有意弱化以罗胖为中心化的社群,请来更多的大咖参与与分担。007不出局社群是典型的“去中心化”社群,该社群门槛费为300多元,300元的好处是可以确保入群的成员都是有意愿改变自己的人,确保价值观的统一。在007群的结构设计上,一个班级77个人,班长是由过去表现优秀的老成员,每月还有值月生承担班级管理工作,另外组长管理8个组员,值月生和组长可以作为将来新班级班长储备。可见“去中心化”是将原来的“一个中心”分解成无数的小中心,而班级群里的金子塔状的层级结构,可以有效的分解掉管理成本。另外针对单个小社群还要设计能够“繁衍裂变”的能力。

3. 输出(Output)

社群必须要有稳定的输出,有输出才能传递社群价值观给更多的人,输出的方式或是PGC或是UGC。内容输出质量可以通过迭代来逐步提升,但是输出稳定是前提保证。脱不花说过:

“日更就是比周更有吸引力,周更就是比月更有吸引力,如果内容创业者,如果稳定输出都做不到,那就别创业了”。

这对社群的发起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群发起人自己都做不到,也必然不能得到认可。而且输出还要考虑全员开花才,如果只有发起人一枝独秀,走的还是粉丝经济路线。常见的输出形式除了线上的图文、音频、视频,还有线下的读书会和分享会活动等。输出平台有微信、微博、知乎、喜马拉雅、优酷爱奇艺等,活动发布平台活动行等。通常社群会关联不同的自媒体进行运营,我们称之为“媒体矩阵”,但是通过运营最终还是会将用户沉淀至微博、公众号或者微信群。

4. 运营(Operate)

运营,决定了社群的寿命。通常一个微信群有3个月的生命周期,超过三个月不运营就难度了,通过运营主要给会员建立“四感”:仪式感:加入要申请,入群接受群规(爆照报三围等),行为有奖惩,确保社群规范。参与感:通过有组织的讨论、分享,确保群内有话说却不太发散,有事做,群员有收获。组织感:比如建立群内义工,多层管理,或对某主题事物的分工、协作、执行等,保证社群的战斗力。归属感:比如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助、活动等,保证社群凝聚力。但运营并不是一件如此简单的是事情,除了日常内容产出以外,还要稳定的日常活动来触进上面提到的“四感”,如“不出局”社群的,新群会有开班仪式,强化仪式感,在过程中会有每周一次“作业雨”大家相互点评文章,培养参与感,通过班长组长等职能划分培养组织观念。对于不交作业的社群成员将会被踢出社群,确保社群中的参与度。因此,作为社群要不仅要有共识还有一定的淘汰机制,达到自净的效果。

5. 复制(Copy)

复制决定了社群的规模,一个社群如果能够复制多个平行社群,会形成巨大的规模,不过在真正做此举之前,请先回答三个问题:

是否已经构架好自组织?要考虑是否具备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能过于围绕中心,也不能完全缺乏组织。

是否已经建立了核心群?要有一定量的核心小伙伴,可以作为社群的种子用户,引导社群往良性方向发展。

是否已经形成亚文化?形成一种群体沟通的亚文化,大家聊天的语气、表情是否风格一致?这都是社群生命力的核心。

流量可以像产品一样生产!

流量可以成为一条流水线!

你想知道如何100天打造5万精准粉丝吗?

你想知道如何打造一亿精准粉丝池吗?

你想知道如何打造个人IP,月入3万吗?

你想知道如何把你的项目通过引流快速变现吗?

如果你有好的项目,正好缺资源;

如果你有好的资源,正好缺项目;

......

一切答案尽在百业社群孵化营

Ⅱ 什么是“去中心化”,看我解释

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会通过网络而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
中文名
去中心化
外文名
decentralized
概念来源
自然科学中的生态学原理
内 涵
大自然的演化没有恒定中心
外 延
生态社群表现为去中心化[1]

Ⅲ 社群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从社群的整个内部角度来讲,其核心(决定性的)是人与人之间连接的关系,而不是人本身!所以决定社群更重要的是连接人的这根线、这个枢纽。当社群变得足够大的时候,人换了,人不见了,仍然不影响社群的关系。这就是社群的去中心化,社群里每个人都是追求自由的。

Ⅳ 社群营销的特点是中心化,但在管理上应去中心化。正确吗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带来了营销的变革。如今,无论是PC端还是移动端,社区营销都占据着主导地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社群是最好的营销对象,因为社群有着巨大的优势。社群营销更是有着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弱中心化
社群营销是一种扁平化网状结构,人们可以一对多、多对多的实现互动,进行传播,并不是只有一个组织人和一个富有华权的人,而是每个人都能说,使得传播主体由单一走向多重,尤集中走向分散,这是一个弱中心化的过程。
2,多向互动型
社区营销是通过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包括信息和数据的平等互换,使每一个成员成为信息的发起者,同时又成为传播者和分享者的。正是这种多向的互动性,为企业营销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3,具有情感优势
社群都是基于共同的爱好、兴趣和极其在一起的。因此,彼此间都很容易建立起情感关联。社群成员能够产生点对点的交叉感染,并且还能协调产生叠加能量,从而合力创造中涌现价值,使企业从中获得利益及有价值的信息。
4,自行运转
由于社群的特性,社群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我运转,创造,分享,甚至是进行各种产品和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在这个过程中,社群成员的参与度和创造力能催生出多种有关企业产品的创新理念或完善企业产品服务功能的建议,使得企业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
5,呈现碎片化
社群的资源性和多样性特点,使得社群在定位上也呈现出多样化、信息发布方式松散的特点,这就意味着社群在产品设计、内容、服务上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虽然碎片化会使社群缺乏统一性,为企业的社群营销带来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但只要企业善于挖掘、整理,就能从中挖掘中社群的价值。

Ⅳ 社群战略的核心是什么

社群和社区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们都是由于人的聚集形成的。社区更多强调的是提供给成员活动的场所,社群则强调成员之间的关联。很多人喜欢玩网游,玩家针对游戏发布各类信息、并引来热烈讨论和聊天的场所称为社区,社区里的很多玩家你都比较陌生,你们之间的话题也大多局限在游戏上,脱离了这个社区你们无法在取得联系,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而社群就是当你脱离了这个社区,你不玩网游了,但是构建的社群把你跟其他玩家都拉到了一起,你可以逐渐了解其他玩家,并可以让别人了解你,你们的话题可以完全不是游戏,而是从游戏本身延伸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如果将社区给你带来的是娱乐消遣的场所,那么社群给你带来的是人际关系的拓展。同时,社群又以构成社区,成员在离开社区后又可以搭建自己的社群,因此社群的活动范围比社区更为广泛。从社群的整个内部角度来讲,其核心(决定性的)是人与人之间连接的关系,而不是人本身!所以决定社群更重要的是连接人的这根线、这个枢纽。当社群变得足够大的时候,人换了,人不见了,仍然不影响社群的关系。这就是社群的去中心化,社群里每个人都是追求自由的。

Ⅵ 关于社群经济

社群经济是指互联网时代、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不再是单纯功能上的链接,消费者开始在意附着在产品之上的诸如品牌、文化、格调、人格魅力等灵魂性的东西,从而建立情感上的无缝信任。基于此,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拥抱成团,形成群峰效应,他们一起互动、交流、协作和相互影响,然后对产品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这种建立在产品与粉丝群体之间的情感信任和价值反哺,并共同作用形成的自运转、自循环的范围经济系统,就叫社群经济。

社群经济强调的是去中心化,社群成员参与一款产品从创意到设计、包装、生产、传播、销售各个环节,社群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参与空间,个体可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更强的行动能力,更大的满足自身的心里需求。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遵循某种自发的规则组成蜂窝状的群体。

在商业上社群意义有三条:

其一,社群能够让消费者从“高松公路”上跑下来,形成真实的闭环互动关系,重新夺取信息和利益分配的能力。

其二,社群让互动和交易的成本大幅降低,从而令优质内容的溢价得以实现,而消费者的支付也得以下降。

其三,社群能够内生出独特的共享内容,彻底改变内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单向关系,从而出现凯文凯利所谓的“产消者”。

社群经济有以下五大特征:

1、 情感连接,社群能让一群有共同价值主张、相同趣味的人建立情感关系。

2、 利益驱动,社群本身也是一种组织形态,要维持这个系统的正常运转,系统内大多数个体需要产出价值,获得收益。

3、 有限范围,社群本质上是小范围内的集中链接。

4、 无线裂变,社群本身有自生长、自复制能力,在某些细分主题之后,将无线裂变成更多主题社群。。

5、 自我进化,良好运营的社群会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更迭,不断优化,变得更为聚焦。

社群经济让营销实现虚拟化、精准化、本地化和场景化,变消费者的概念为用户的概念,不断促进与用户的交流和互动,引导、优化、迭代自身产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社群经济对粉丝经济、体验经济的深化和延伸,改变单边经济模式为去中心化的多边、无边经营模式,通过紧紧抓住用户的心里体验和情感诉求而维系较强的黏性。社群经济打通、融合线上线下,并为实体企业、商业的互联网转型创造了空间,者有助于大幅度降低商业渠道成本,创造为可观的效益。

罗辑思维是早期比较成功的社群代表。

1、罗辑思维

创始人罗振宇,现在还是最有影响力的社群之一,其最大的价值就是构建了一个顶级的社群。而罗辑思维是如何构建社群的呢?主要有以下三步:其一,选人。罗辑思维的用户主要是85后“爱读书的人”,会员加入要交钱,分200元和1200元,确保会员能真正付出行动。其二,培养习惯。培养共同的习惯,可以进一步固化会员“自己人效应”。比如,罗辑思维固定每天早上大概6点20发送语音消息,培养用户阅读习惯。其三,加强线下互动。线下的互动更能激发人与人之间的联合,罗辑思维就曾举办过不少线下活动,比如“爱与抱抱”、“霸王餐”游戏等等。

PAPI酱的成功是迎合了部分网民的情绪需求。

2、PAPI酱

papi酱通过变声软件说出那句自创的slogan,“我是papi酱,一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可谓是网红经济的一大经典。PAPI酱主要迎合和现代80、90后年轻人叛逆、网络吐槽、幽默诙谐的情绪需求。

小米的社群营销和饥饿营销成为营销经典案例。

3、小米

小米的快速崛起,绝对离不开其社群营销。其在社群营销上的做法,主要包括:聚集粉丝。小米主要通过三个方式聚集粉丝:利用微博获取新用户;利用论坛维护用户活跃度;利用微信做客服。增强参与感。比如说,开发MIUI时,让米粉参与其中,提出建议和要求,由工程师改进。这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的主人翁感。增加自我认同感。小米通过爆米花论坛、米粉节、同城会等活动,让用户固化“我是主角”的感受。全民客服。小米从领导到员工都是客服,都与粉丝持续对话,以时刻解决问题。

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4、星巴克

星巴克对社群营销的操作,可谓炉火纯青。在Twitter、Instagram、Google+、Facebook等平台上,都可以看到星巴克的踪影。星巴克的社群营销玩法包括:借助Facebook和Twitter推广新产品。星巴克曾经为了促销黄金烘培豆咖啡,而推出FacebookAPP,顾客可以从中了解新品资讯、优惠福利等。而在Twitter上,星巴克也展开了宣传,并通过文章引流。运用贴合热点的广告和主题标签。如美国曾遭遇Nemo大风雪,星巴克当时在Twitter上推出了在寒冬中握着热咖啡的广告;并且利用#Nemo和#blizzard等标签,贴合顾客的生活。

5、思埠

虽然说微商有很多人不齿,但毕竟别人实现了巨大的销售额和很高的个人成功,创始人也成为新一代的草根偶像和品牌代言人,而且思埠也实现了从微商到新零售的转型尝试,这个是新时代条件下社群营销的成功典范。

随着微信、qq、陌陌、自媒体、微博等app的盛行,未来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离不开社群营销

粉丝经济和社群经济的区别

1)粉丝经济是纵向的

社群经济的方式是通过对内部生态的满足产生经济价值并进一步外延。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理论将粉丝经济等同于社群经济。其实,粉丝经济是一种单项的价值流通,它通过塑造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可以是人、物、观念等),来笼络对该品牌有较高认知度与喜好的受众成为其粉丝,这样的关系构成使得其内部的信息传递具有单向性的特点,即品牌传达某些信息,粉丝接受信息并向品牌做出反馈。这样的纵向信息传递方式有着极强的向心性及非理性因素。

粉丝因缺少横向交流及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与方式而产生对品牌主体的盲目崇拜。纵使品牌主体没有从物理上屏蔽粉丝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但其对粉丝灌输的价值体系使其在心理上自觉排斥了外界信息。这一点被用在很多的营销案例中,从早期的歌手粉丝到现今诸如苹果、小米类的品牌粉丝。它们的核心都是旨在营造一种目标受众的狂热崇拜。在这种狂热的崇拜下,品牌主体及其运营者通过开发品牌价值及周边产品获得经营性创收。

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同样为粉丝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它有效拉近了品牌主体与粉丝间的距离,扩大了品牌主体的信息传播范围,降低了其传播难度,使得品牌主体能够聚集更多粉丝,获得更大收益。同时,社交媒体与电商、互联网金融的结合也为粉丝经济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便利有效的途径,进一步增加了收益。

2)社群经济是横向的

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的最直观的差异在于,社群经济以社群间内部成员的横向交流为纽带,通过对社群的服务与创造社群价值获得经济效益,这显著区别于粉丝经济通过粉丝对品牌主体的向心性依托而获得经营性收益的做法。不过,因社交媒体互动性强的交流特点,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的界限并非全然泾渭分明。好的社群能够树立自有品牌从而聚集人气,形成一定的品牌向心性;粉丝经济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机制为粉丝提供一种类似于社群的归属感。这也就导致了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在社交媒体中容易混淆的现象。

3)粉丝经济就是社群经济吗?

显然不是的。任何品牌都要有自己的粉丝,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粉丝这个层面,无非是把以前的忠实用户换了个新名词而已。“无粉丝不品牌”,这句话没错,但反过来,哪一个品牌没有自己的粉丝呢?

只有当你的客户变成用户,用户变成粉丝,粉丝变成朋友的时候,才算得上是社群。

社群是任何时代、所有商业都在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只有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微信这样的高效率工具以后,社群才是可能的。这中间的差别是,一个有社群的品牌和没有社群的品牌,其竞争力是完全不同的。

社群经济和粉丝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与解决基础用户来源的粉丝经济不同,社群经济的特征是多对多,依靠社交关系,社群成员之间能够充分的沟通,解决了互动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这样说,粉丝经济是一群人在干同样一件事,而社群经济则是一群人在干着不一样的事,而每个人干的事又能为其他人服务,并能从中受益,记得上文中提到的村落中的铁匠吗,就是这样的角色。粉丝经济解决用户来源,社群经济解决了成交,两者相辅相成。社群经济由粉丝经济发展而来,但是真正的社群经济是成员之间的多向互动关系,因为这种交互,在社群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自我运作,不断分享,自主创造,从而进行各种产品和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社群经济的实质,就是社群自身的生产力和价值增值能力。

通过上述两个表格对社区与社群、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粉丝经济其实是基于社区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单向、自上而下的一种生产关系,粉丝和企业主或者品牌方的关系只是一种从属的隶属关系,是一种弱关系弱链接,企业主或品牌方是中心,他们发布或者掌控了所有信息及资源的发布。而社群经济却是基于社群的基础上产生的横向、圈层化的一种范围经济,这个社群里没有谁是中心,也就是去中心话,大家都是这个社群的主人,大家提供有温度的内容,协同互助、互惠互利。

在我看来,社群经济就是互联网时代下消息快速流通带来的一种互惠互利的消费关系

引用资料

社群经济:分享5个社群营销成功案例,降低企业与消费者连接成本 。

社群经是什么?社群经济的五大特征

粉丝经济与社群经济到底有哪些区别

Ⅶ 管理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我们知道,社群运营必须要有人做管理,而且管理一定是能产生管理层级的。也就是说,社群是围绕- 个中心来运转的,是需要中心化管理的。那么,去中心化管理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去中心化是指社群传播的内容、信息不再是由专人或特定人群产生,而是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结果。其次,在去中心化管理模式中,社群是放射线结构的,社群围绕灵魂人物聚集,然后每个节点又可以自由连接不同资源,安排自己的活动。社群通过灵魂人物的言行去影响整个社群的文化和价值观,而不是直接管理。

其实,去中心化管理是中心化管理的延伸,并没有谁更好的问题,也不是非此即彼。社群要做大,就必须允许去中心化的节点承担更多的责任独自去管理。在一个大社群中,对核心成员采取中心化管理,对外围成员采取去中心化管理,保持中心化管理的成员对外围群的影响力,适当平衡两者之间的比例,是做大社群的关键。

那么,社群运背该如何运用这两种管理模式呢?

例如,罗辑思维以“有种、有趣、有料”为口号,微信公众订闻号“罗辑思维”语音,每天早上六点率左右发出,365天全年无体:视频节目每期50分钟,每周五在优酷网播出,全年48期。试想,如果没有罗胖这个核心人物,社群就不可能长久地火下去。这可以说是社群中心化管理最好的体现。再来看一个以去中心化管理为主的社群。BM社群在各个城市设有交流营、读书笔记PPT营、绘画营、码字营,这些社群都有独立的群负责人按自已的群特点去组织运营。总群负责人只是把各个分群组长们聚在一起,分享好的经验,提供可以共享的资源,提出运营建议,但每个群的决策权完全在组长身上。

由此可见,这两种模式都能够在社群中应用成功,只不过中心化模式有个偏强势的群中心人物驾驭与规范,对群有很大的影响力;而去中心化模式的中心人物偏弱势或者干脆就没有,但是一-定有一个非常主动的连接者和沟通者。比如,BM社群的核心人物陈慧敏通过自己积极地沟通和交流,与不同社群的核心人物保持了紧密沟通,形成了大家都认可的群文化。

因此,无论是罗辑思维还是BM社群,都存在负责人和群规则,只是这两者的中心化程度不同。在社群资源不足、管理者能力有限的时候,可以采取中心化和去中心化3 : 7的比例,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社群,管理者只是扮演连接者的角色。

在社群规模日渐成熟、管理者能够根据自身能力带动其他人的时候,可以采取中心化和去中心化7 : 3的比例,让资源得到更好的分配、优化、利用。因为当社群规模变大后,继续采用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会出现所有人有事都找连接者,而连接者到处救火式响应,沟通效率反而会变低。

热点内容
区块链延迟兑付 发布:2024-10-01 12:20:15 浏览:206
包网吧挖矿 发布:2024-10-01 11:49:26 浏览:794
hbt区块链真的假的 发布:2024-10-01 11:41:26 浏览:865
光明大陆挖矿35 发布:2024-10-01 11:31:13 浏览:948
电信合约卡套餐到期了怎么办 发布:2024-10-01 11:30:39 浏览:399
比特币挂交易所没有人买 发布:2024-10-01 11:26:54 浏览:148
杭州区块链搭建 发布:2024-10-01 11:22:06 浏览:618
旅游供应链区块链al 发布:2024-10-01 11:21:59 浏览:859
手机挖矿送矿机靠谱吗 发布:2024-10-01 11:17:32 浏览:879
区块链经济与实践 发布:2024-10-01 11:08:00 浏览: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