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未来
2009年,中本聪创立比特币,在此基础上,区块链的概念诞生了。
Gartner管理咨询公司认为区块链有五大要素:分布式、加密、不可篡改、通证化、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其中最重要的概念。
为什么“去中心化”对区块链如此重要呢?这要从比特币的创世之前说起。
01,溯源
1993年,埃里克·休斯(Eric Hughes)和其他几个人创建了“密码朋克邮件名单”的加密电子邮件系统,简称“密码朋克”,以对抗受到政府监控的互联网电子邮件。埃里克·休斯在《密码朋克宣言》里阐述了密码朋克的使命与目标:
“密码朋克致力于建立匿名系统……电子时代,隐私是开放的 社会 不可或缺的……我们不能期望政府、企业或其他大型的匿名组织保障我们的隐私……如果期望拥有隐私,那么我们必须亲自捍卫之。我们使用密码学、匿名邮件转发系统、数字签名,以及电子货币保障我们的隐私。”
可见,密码朋克是为了对保护隐私,对抗政府、企业或其它大型机构的审查。这些大型机构的共同特点是:高度中心化。
中本聪在比特币的创世白皮书中说:
本文提出了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它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金融机构。
传统货币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信任。中央银行必须让人信任它不会让货币贬值,但 历史 上这种可信度从来都不存在。银行必须让人信任它能管理好钱财,并让这些财富以电子货币形式流通,但银行却用货币制造信贷泡沫,使私人财富缩水。
传统金融机构、中央银行都是中心化机构。在中本聪看来,这些中心化机构的存在,是私人财富无法得到保证的原因。也就是说,只有去中心化,才能更好地保护私有权益。
保护私有权益是区块链的使命,“去中心化”则是最重要的手段。 对于那些把中本聪视为“比特神教”教主,把比特币白皮书视为圣经的区块链原教旨主义者来说,“去中心化”更是不可动摇的核心理念。
02,定义
Gartner管理咨询公司对“去中心化”的定义是:维护网络信息和网络运行规则的是分布式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或者称为多个节点。在具体的实践中,去中心化意味着不存在单个实体控制所有计算机和信息,或单个实体制定规则。每个节点维护相同的加密副本,并保存网络中的记录。由所有完整节点运行的共识机制负责交易的验证和审批。这种去中心化的、共识驱动的系统架构意味着,由中央权威机构进行组织治理已不再是必需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欺诈和恶意交易。
03,分类
从Gartner管理咨询公司的定义来看,“去中心化”至少有两类含义。
一是,物理的去中心化。区块链系统由分布式的计算机网络组成,有多个节点,没有任何节点对全网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少量节点故障或作恶并不影响全网的安全运行。这是区块链网络的去中心化。
二是,治理的去中心化。网络内的不同节点由不同利益主体控制,靠共识机制协调运营,而不需要中央权威机构。这是区块链政治的去中心化。
其实,去中心化除了指降低中央权威机构的影响外还有另一种含义:去中介化。中介机构也是一种中心化机构,中介机构的主要特征是信息中心化。在区块链的世界中,除了需要隐私保护的信息外都是透明的,信息撮合的角色由代码执行,中介机构不再必要。所以随着区块链的普及,中介机构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去中心化也意味着去中介化。
事实上,区块链也不是任何方面都去中心化,它的代码逻辑就是中心化的。区块链的底层代码是固定的,虽然开源,但不可篡改。这是区块链逻辑的中心化。
04,共识
常见的用于去中心化治理的共识机制有POW、POS、DPOS。
POW:工作量证明机制,如:比特币(BTC);
POS:权益证明机制,如:以太坊(ETH);
DPOS:授权权益证明机制,如:柚子币(EOS)。
区块链大佬长铗在2014年提出了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理论,被广泛使用。该理论提出,任何一条区块链不可能同时满足安全、性能和去中心化三方面的要求。上述三种共识机制在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上也各有特点。POW的安全性最好,但算力上有中心化倾向,性能则很差。POS在三方面基本处于折衷状态。DPOS的性能最好,安全性一般,去中心化最差。
上述三种共识机制都是用在公链上,公链的节点是开放的,节点无需得到授权,可自由决定加入和退出。去中心化是这种自由的基本保证。与公链对应的是联盟链。联盟链的节点必须得到中心化权力机构的授权才能加入,联盟链适合应用于行业或大企业内部。所以,联盟链的去中心程度较低。
联盟链因为有中心化权力机构存在,在性能上能够处理得更好。联盟链一般采用拜占庭容错共识机制,即BFT-POS机制。该机制又可分为实用拜占庭容错机制(PBFT)和代理拜占庭容错机制(DBFT)。这两种共识机制各有特点,前者适用于节点数量众多的联盟链,后者则为节点数量较少的联盟链采用。
05,治理
大部分人并不关心网络的去中心化,那是计算机专业人士的工作。治理的去中心化则跟每个人息息相关。
区块链世界有个专有名词“DAO”,指分布式自治组织,其管理模式就是去中心化治理。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不能说哪个更好,只能说各有特点 。一般来说中,中心化治理效率高,去中心化治理更加公平。
关于“去中心化”的治理有三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认为,公平优先。区块链项目必需是彻底的去中心化(特别是公链项目),任何中心化的企图都是对自由的剥夺。毕竟比特币就是为自由和隐私而生的。希望区块链能构建一个更加自由的乌托邦。坚持这种理想的人是区块链原教旨主义者。
第二种态度认为,效率优先。传统的公司治理把绩效作为核心目标,绩效包括效率和效果。公平则放在次要位置。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口号也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现在则把公平提到了跟效率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是国家治理的进步。对企业来说,如果认为企业是股东的(法律上就是这么认为),绩效就还是比公平重要。而去中心化治理似乎效率不高。我把这类人称为古典管理主义者。
第三种态度认为,要平衡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要辩证看待“去中心化”。在效率优先的同时兼顾公平。因为 效率关乎项目的生死,对一个活不下来的项目谈公平没有意义。
长铗认为:
“去中心化”并不是一个描述结果的词,而是一个描述过程的词,结果的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过程的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本意是指,每个人参与共识的自由度。他有参与的权力,也有退出的权力。在代码开源、信息对称的前提下,参与和决策的自由度,即意味着公平。可见,“去中心化”并不是什么新词,它其实就是亚当·斯密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的自由竞争。
去中心化既不是要消除中心,更不是自由主义者所理解的具有政治含义,它完全是一个中性的词,核心理念是自由竞争。
我赞同第三种态度,我把这类人称为实用管理主义者。
06,启示
因为区块链的出现,“去中心化治理”成为管理的重要课题,我认为DAO是管理创新的大方向。今天DAO的理论还很零碎,管理学需要围绕DAO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
自百年前泰勒提出科学管理以来,管理思想总在创新发展。那么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有没有始终不变的东西呢?我认为有。如果用一个词概括管理思想,我认为是“中庸”。即使“DAO”的出现,中庸思想依然有效。
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庸之道就是在极端之间找到平衡,管理是中庸的智慧,也是平衡的智慧。对“DAO”来说,绝对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都有问题,都不是中庸之道。
中庸之于DAO,主要有两类含义:
一是多中心化。从过去的绝对单一的权威演变成多权分立共治,在保证效率的同时也能兼顾去中心化的民主和适度公平。
多中心化有点像美国的政体,横向上三权分立,纵向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也没有隶属关系,多个彼此独立的权力体系协调运行。
二是弱中心化。中心机构的权力弱化,多个分布式机构拥有更多权力。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中心机构因为权力过大造成的腐败,也能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可能造成的大恶。
弱中心化有点像欧盟的政体。表面上有个代表欧洲的中央政府,实际上各成员国依然拥有很大的主权。
多中心化和弱中心化既不同于独裁体制的一言堂,也不是完全去中心的乌托邦。它们是去中心化治理的中庸之道。
我认为创业项目(哪怕是追求去中心化的公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中心化启动,积极拥抱去中心化,在过程中推行“渐进式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个漫长的过程中,切不可操之过急。
小结:
一,“去中心化”有优点,也有缺点;
二,“去中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
三,“去中心化”是过程,不是结果;
四,“去中心化”是未来,不是现在。
② 【嘉楠Musing】如何看待“去中心化”——优点、缺点
【嘉楠Musing】第6期
“去中心化”一词自以太坊出现以来,特别是在区块链领域里,开始变成了热门词。这词里承载了众多底层大众对阶级压迫,不平等的抗争,成了普通人对追求权利、财产自由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嘉楠前文中也说明了“去中心化”这词实际上没有比较明确的定义,更不应该用节点的多少和分散程度来简单的判断一个事物去中心化的程度,用Vitalik提出的“架构层”、“政治层”、“逻辑层”三个维度衡量更为合适。
当然,去中心化之所以这么被推崇,必然有它的道理。对此,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去中心化”这件事?
还是先从去中心化的好处和坏处开始说起吧。
先说说缺点,去中心化的缺点是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目前互联网服务依然是以中心化体系运转为主。
1、效率低下
去中心化的体系,实际上看起来是有些臃肿的。系统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则。众多的节点组成的分散式的系统并不够灵活。
不是说自治不好,只是有时候会成为累赘。比如更新迭代就需要轻快灵的节奏,而去中心化里,每当系统一个微小的修改和更新的一个行为操作,都需要所有节点同意,否则就会容易形成分裂,进而内讧分叉,系统优化和进化都面临着天然的阻力。
2、不可控与不可预知
不可控,就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掌控系统的绝对走向。
因为去中心,所以没有绝对的权威和权利,即便是进行生死相关的重大决策,系统内的最高层方面的决策,单个人在说服不了其他大多数同伴同意的情况下,也是没辙。所以在有分歧时,区块链项目选择的分叉,实际上都是在向我们展示它不可控的一面。
不可预测,系统的未来是不可预知的。比方说,Twitter和微博的信息传播都可以看作信息的某种去中心化,不知觉之中就有一些信息通过网络传播,不断扩大影响形成热点效应。而在此之前并无法完全预知它的形成。都说缺少监管不行,去中心了,实际上你也监管不了,成本太高。无法通过特定的外力去干涉系统的发展,未来的发展方向毕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为什么需要去中心化,或者说去中心化的优点是什么?其实Vitalik已经给出了比较系统回答了。即容错性、抗攻击性、防合谋性。
1、容错性:因为系统由分散独立的多个节点组成,因此在系统整体上比较不容易遭受破坏。
2、抗攻击性:分散式的节点组成的系统,没有所谓的敏感的中枢节点,会被特别攻击。其攻击成本和对系统造成影响的难度也大大提升。
3、防合谋性:分散式的多节点系统里,个体通过合谋和勾结的来谋取利益的难度比中心化的系统要难得多,传统的公司和机构则容易得多。
Vitalik其实已经说出了最核心的几点,这里另外补充嘉楠个人的几点粗浅的见解。
多元性:
权利下放和分散的系统中,在大系统的简单规则下,出现多个小的乌托邦式节点是可能的。这些小的节点,它们有各自的特色,丰富而多样化。相互之间形成了一个多元的系统。这种小小的节点,它们更可能出现在,比如创意、灵感,这类可以通过节点数量上的优势碰撞出火花的场景里。
微信的小程序,张小龙就有意做成一个去中心化的模式。没有特定的中心权重,让每个提供价值和创意的作者通过小程序的方式接入进来,发挥群体的智慧,而小程序是用完即走,没有中心分发。当有足够多的用户在平台之上,群体丰富的创意更能够服务更多更广的用户体,让每个小程序的服务都能体现自己被需要的价值。当然小程序的去中心化还在继续。
资源利用率:
我还发现,去中心化这种系统,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虽然不一定能够解决效率,但对于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分布式存储的IPFS,把文件存储在分散的计算机里,将用户闲置的硬盘空间有效利用起来。又比如P2P视频,迅雷路由器等,都是对广大用户的带宽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不信任环境下的信任体系:
这个是加密货币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打破第三方中介,直接在不信任的环境中完成需要信任的行为操作。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比特币的点对点支付系统。在缺乏信任的环境中,创造信任体系。这也是为所有涉及金融和需要信任的领域里提供了一种解决的方案。
从比特币开始,到去中心化交易所,和目前火热的各种博彩游戏无不是基于对这一个体系的信任而愿意参与进来。
其实说到最后,去中心化系统,其目的还是为了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大规模协作来创造更高的价值。
去中心化之所以有这样的势能,是来源于它自下而上的组织形态。去中心化其实更具备生物生命的生长特性,就比如我们的细胞、分裂和组织而成的器官。蚁群,通过分工协作组成的蚁群社会。而生命是会拓展和进化的。
(未完待续……)
Q/A:你又应该如何看待“去中心化”?
③ 未来价值在于深度,不在于高度:中心化与去中心化探讨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去中心化概念逐步展露头角,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与推崇,成为未来新兴技术模式追捧的热点,为什么要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否就是反中心化?中心化是否将被去中心化完全取代?中心化模式就没有价值了吗?价值在哪里?
中心化是人类数千年来长期形成的传统组织架构,应该说,在传统社会环境中,中心化是有效的组织管理架构,也是环境条件限制下唯一的可选择的管理架构,但是基于互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信息不对称,改造生产关系,为组织管理提供了跨时代的技术工具,因而最近三十年互联网技术逐步深入地改造传统的组织模式与关系,而比特币作为去中心化代表的爆发性成长发展,则向世界打开了去中心化的大门,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去中心化世界的广阔前景,但是,中心化与去中心化,跨越大范围的广度与深度,并不是简单的取舍替代的关系,本文试图从局部进行探讨。
面对去中心化热潮,今天似乎有一种情绪式的反应,去中心化时代来了,一切中心化的模式都落后了,未来所有模式都要去中心化。不,这是对中心化的传统偏见和去中心化的误解,是群体情绪化的反应,事实上,去中心化的形式,可以是分布式,可以是弱中心,也可以是p2p。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各自适应的环境大不相同,去中心化前景广阔,但中心化价值长存,两者优势侧重不同,两者存在交集,但更重要是取长补短,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两者共同推动组织系统的发展。
人类组织过去数千年的历史进程,就是一个中心化的进程,金字塔数千年前人类社会相对今天来讲,如同一盘散沙,在历史的演化进程中,分散的大众出于安全、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开始形成组织化、中心化,建立起庞大的宗教、国家、金融、军事组织等,普通大众通过“加入/适应”中心化的组织,得以获得认同与安全,并能在组织系统内谋求生计。中心化,实现了分散的弱小力量的凝聚强化,实现了生产力的组织协同,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力与经济效益,通过组织规则与中心化的管理,促进了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了从原始社会到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总体上社会财富大量增加,大众生活逐步提高。
而去中心化的组织模式,权力分散化,不存在上层寡头管理者,各个个体组织在共识规则下,完全平等,个体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在于创造价值,因而彻底改变了传统中心化组织的生存法则,形成自组织自律管理,传统中心化组织的成型,往往即是其自身衰败的开端,而去中心化组织的成型,却才是其组织发展壮大的开端,去中心化组织往往充满活力,可以极大地促进创新。
为什么今天会产生去中心化的潮流趋势?两大推力在于:互联网和区块链。
近三十年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加速扩大了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互联网技术,根本性地解决了信息大范围及时传播和信息不对称问题,单一组织系统可以汇聚中下层大量一手信息,减少对中间层的依赖,甚至去掉多层中介,减少信息传递的噪音与延时,可以快速而全面地掌握大量信息,进而可以做出更为有效的判断决策,甚至可以改进组织体系规则,深入挖掘重组架构,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管理与生产效率。
互联网技术,削弱瓦解传统金字塔模式的中心化组织,进入扁平化的中心化大平台时代,“万能”的淘宝就是典型地充分利用互联网去除掉多层中介市场,彻底扁平化“生产-销售-消费”关系,建立起一个扁平化大平台的中心化组织。扁平化是去中心化的基础,有了扁平化的技术基础,才可能产生去中心化的组织模式。
通过三十年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随时随地无网不在的环境,我们的生活工作已经彻底融入互联网,这时候,传统互联网已经“成熟”,衣食住行玩,我们都是第一时间都是从网上获取信息进行比较选择,我们在网络上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的工作,我们完全进入语音、视频、文字、数字连接的网络环境。
传统互联网实现了组织的扁平化,提高了经济效率,但传统互联网已经老了,而时代发展的脚步不会停滞,区块链映入创新者的视线,区块链在p2p去中心化网络架构基础上,通过加密算法+公开账本+共识规则+时间戳实现价值在网络上的传递,区块链架构没有中心管理者,账本公开,共识规则,彻底颠覆传统管理机制核心,杜绝作弊谋私的任何空间(加密算法及POW机制确保试图通过作弊来谋取私利的代价超过回报,因而丧失作弊动机),组织内个体生存法则彻底改变,没有上下层等级,各个节点基于共识规则,完全平等,所有个体生存发展都在同一起点,同一环境,因而个体的最佳博弈选择是向内去挖掘创造发挥自身价值。
在区块链上,信息不能被扭曲,不能被篡改,这样的机制封闭作弊作恶的途径空间,给以个体平等机会公正规则,促使个体选择创新与努力,最大程度激发个体活力。最终形成一个向内而生的自组织体系。
区块链打开了去中心化的大门,为去中心化奠定了一个基础模式,基于创新与效率的需求,未来越来越多的组织体将采用去中心化的架构,通过去中心化激发大众创新与活力,从而赋予组织整体效率与价值的提升,一个无需中央管理者的去中心化组织时代将蓬勃发展,我们整个世界原有的复杂甚至扭曲的关系会逐渐简化、重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平等的自律性群体关系,我们将进入一个充分挖掘内在价值自我实现的时代,进而进入一个内外在平衡的时代。
互联网将世界扁平化,而去中心化将引导世界进入内在深度的时代,价值不在于外在高度,而在于内在深度。
去中心化时代的开启,并不意味着反中心化,中心化仍然是组织管理的核心模式,只要人们有合作需要,只要合作能产生更大规模效应,就会有中心化的组织与管理需求,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就如同竞争与合作关系,没有合作的竞争,将进入“囚徒困境”,缺乏互信的无序竞争,两败皆伤,而没有竞争的合作,将进入低效无能的局面,一潭死水。
中心化最大的优势在于发挥规模效应,但体系容易僵化,而僵化将削弱对外在环境的适应和反应能力;去中心化最大的优势在于激发创新与活力,但必须借助中心化才能实现规模效应,在商业化环境,去中心化产生的创新,最终必然通过把创新变成流程实现规模化,才能产生并放大商业价值。
未来的中心化组织会越来越精简,越来越专注核心本质,未来的中心化的管理更多地是连接与协调及共识管理,是完全扁平化的管理,而去中心化,将在越来越多的组织体得到渗透应用,激发每一个个体的潜力,激发每一个个体内在活力,赋予系统强大内生动力。
正如华为任正非所说:“在中国现在又冒出来很多企业,其实也跟华为一样,也是专心致志做一件事的。一个人一辈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经很不简单了,为什么?中国13亿人民,我们这几个把豆腐磨好,磨成好豆腐,你那几个企业好好去发豆芽,把豆芽做好,我们13亿人每个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我们就是伟大祖国。”
在互联网时代,在区块链时代,阶层去化,价值重塑,每一个个体都有机会磨好自己的那份豆腐,每一个个体组织最终的价值选择,也只能是磨好自己那份豆腐,如此,每个个体做好一件事,“拼”起来,就是人类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
④ 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未来
吃早餐的时候去外面饭馆,发现花很少的钱可以获得豆浆油条包子咸菜组合。而自己在家做,通常却很难。豆浆机做出来太多,喝不完;炸油条两根得用多少油呢?做两个包子是否浪费在准备工作上的时间也会非常多。于是思考,至少对于这件事来说,中心化是比去中心化有优势的。那么什么事情适合中心化?什么事情适合去中心化呢?混在币圈对于那些想把一切去中心化的想法,我总是很警觉。我认为未来的趋势很可能是,现在某些中心化的事情,将会去中心化。而某些本来去中心化的事情,将来会中心化。
先来想本身就去中心化的事情,比如做饭,带孩子,很多家庭自己做;比如养老,大部分人呆在自己家里面;比如清洗衣服,大部分人自己用洗衣机。但这些事情,如果中心化操作,是会带来成本下降,体验上升的。如现在的外卖,实际上就是把部分去中心化的做法变成了中心化。而未来的趋势是,如果物流配送更快,很可能会进一步中心化。小餐馆慢慢合并成大的外卖中心,这样他们的采购、场地、管理运营成本都会变低。类似带孩子,一个小区修一个大点的儿童中心,里面有很多玩具和书籍,还有定期的各种活动,对孩子吸引力是很大的。而现在很多都是隔代来管理孩子,对比起来问题是很多,除了管不好,也存在玩具利用率低,关在家里面缺少活动之类的。也许有人会想这不是学校么?我想未来是有区别的,学校是带约束的,监护人不参与的托管。而儿童中心相当于把去中心化的玩具房书房中心化到一起,甚至可以共享多种乐器之类的东西,孩子可以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可能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经济流量还不够,所以无法聚集足够的资金。很多人让老人带孩子都是免费的,如果未来经济水平上升,大家能花费一定的钱去做这样的事情,可能就会火起来。
接者再考虑一下现在中心化的事情,比如银行、公共交通已经出现一些去中心化的服务。那么还会有什么会去中心化呢?我想现在那些挤爆了的地方,比如游乐场、景点、购物中心、步行街,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逆趋势。有人喜欢拥挤热闹,也有人不喜欢。只要存在差异的市场,就可能存在机会。那么有什么比较大的中心化很可能会去中心化么?我想影响我们最大的,可能是学校和医院了。从本质上来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需要的教育和医疗也是不一样的。可能未来的趋势,会出现个性化教育和医疗。一旦去中心化,就会吸纳更多的人进入教育和医疗行业,同时也可以解决AI应用后带来的人力过剩问题。但从长期来看,AI也可能在将来会取代大部分教师和医生。你生病了下个订单,物流半小时就送来一个医疗机器人诊断病情。接着物流又送来了药品和护理机器人,就算要弄个小手术,配送一个医疗舱过来可能并不是难事。只有你的病非常严重,才需要送到医院去。
也许未来,很多事情,都是在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之间来回的转变。当去中心化具有优势的时候,会慢慢的侵蚀中心化的市场。但一旦大部分去中心化后,又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这时候又会往中心化发展。或者本来两种并非对立的而是统一共存的。以后上学可以三天中心化两天去中心化,那也是挺不错的。
⑤ “去中心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成为新的商业趋势
去中心化商业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显然这又会带来在线市场的一大波红利,但与以往那些轰轰烈烈地商业模式不同的是,这次它来得悄无声息。
“去中心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词语,早在很多年前Web2.0这个概念刚刚兴起前就有了很多信奉者与实践者。印象最深的是之前PC时代红极一时的豆瓣网。但随着豆瓣的落寞,“去中心化”这个概念仿佛被收藏在时代的角落中。直到张小龙带着他的微信站在公众面前,将“去中心化”作为他最核心的产品理念之一再一次推向外界。最近一次这几个字再次被提起,则是在马化腾的一次重要演讲中,他透露腾讯将推出“去中心化”的智慧零售解决方案,以帮助商家从“二选一”的困境中走出来。
可以这样讲,马化腾的这次演讲标志着“去中心化”终于花熟蒂落—— 从互联理想主义这颗参天大树上结果,并从高空落到了硝烟四起的现实商业世界中。 而承载它的沃土显然是以微信为基础,以连接为核心价值的腾讯大生态。这颗早已膨胀欲裂的果实在落地的同时向外喷洒出的种子得以让每一个寻求价值突破的商家得以从中获得新的商业红利。这些种子就是微信孕育已久的小程序。
从理想到现实,“去中心化”走过了十余年的光景。在这十余年中,中国的互联网完成了两次重大进化——
1. 智能手机成为大多数人身体的一部分,让每个人拥有了与他人连接的物理接口与交换信息的能力。
2. 我们独特的文化让微信能够把握机会成为占据人们每日在线时间50%左右的超级应用。换句话说,我们一起组成了“微信”,把彼此拉进了微信时代。
这两次重大进化,让我们比其他国家更快地进入“去中心化”发展的快车道中。曾经互联构建者的终极理想正在变成现实,现实世界中的商业规则也因此发生改变。
这次,它真正开始改变传统价值创造与传递的成本模式。
对于一些朋友来说,上面的内容可能讲得有些抽象,下面我会努力用简单清晰的方式来试图让大家明白什么是“去中心化”以及它对于眼下商业时代的重要意义。
如果你玩过网络游戏,那么你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就会更加容易。在游戏中我们一般都会拥有两种视角模式:可以纵览全局的“上帝视角”以及以我们自己为中心的“第一人称视角”。
正如我们在玩游戏时的体验一样,我们更容易借助“上帝视角”在众多的选择中寻找到通往目的地的捷径。所以在“上帝视角”的设计思维下,往往大家都会认为存在着一个大多数人都期待获得的最佳路径和最优入口。 这个设计者规划好的,人人必经的“最优入口”往往会成为某个网站或服务的流量中心 。
比如手机淘宝的首页和某个论坛的手机版:
很重要的一点,借助上面的这个论坛的例子,你应该明白的是,并不能简单地说做个社区,或者只要内容来自用户就是“去中心化”。因为不管内容来自于谁,你依然需要按照规划好的路径来创造和获取信息。道路不会因你而变,该交的“过路费”还得交。
就像下图这样,“地图”清晰而稳定:
通常理解下的“中心”实际上指的就是在“上地视角”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出的用户必经的路口,即“流量分发中心”。 内容是否来自用户只是附加结果,不要受此干扰。
有了这个基本认识,我们再看“去中心化”就更加容易。相比之下,“去中心化”则是指在似于游戏中的“第一人称视角”这样的模式下,将设计焦点放在当前单个用户身上,伴随用户的使用而提供服务的设计模式。
比如下面这两个例子:
当我们沉浸在“第一人称视角”中的时候大脑的工作负担是最轻的,因为大多数都是应激反应,而非理性与逻辑的判断。所以设计者往往会根据我们“行进”的情况,让我们需要的工具与服务出现在我们的周围。这种“唾手可得”的感觉可以让我们在第一人称视角中获得现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掌控感。
在“第一人称视角”中,每个用户的所见所得都是千差万别的。甚至不仅仅因人而异,还会因时间、地点等众多个性因素而异。当然,与游戏这种极度突出沉浸式体验不同的是,大家都会期待以最小的成本方式最快地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越过所有第三方直接与市场对话。
下面这张图基本能表达去中心化的这样一种状态:
所以聪明的你很可能会说, 这不应该叫“去中心化”,应该叫“多中心化”才对 。如果你能这么想的话,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开始真正在理解“去中心化”的本质。人们之所以更习惯称之为“去中心化”,只是在通过对比过往的模式进行描述而已。
去中心化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有效地将平台日积月累、不断攀升的运营成本有效地分摊到个人身上。
我没有用“网络图”去表达,是因为我觉得它不足以体现出第一视角下“身边”的感觉。“网”本身也是需要有连接成本的,但“去中心化”则体现的是对信息中介成本极其强大的削减能力。借上面的图中,来看下“去中心化”表现出的几个特殊之处:
1. 品牌与用户都是主体,拥有平等的位置,都可以自成中心。
2. 主体之间都是伴随状态,所以彼此之间首先兑现的是时间的价值。
3. 主体之间的推荐构成了信息传播的基本方式。
所以:
1. 品牌的拟人化运营越来越受欢迎;
2. 用品牌标签构建出的用户画像稳定性更高(因为有时间参数);
3. 用户群化趋势成必然,微信群通过流动性保护和加剧了这样的趋势;
4. 传统大品牌通过将自身拆分为用户某一方面服务的子品牌,构建子品牌矩阵更容易见到效果。这点是与传统路边广告牌那种把自己形象搞大的方式截然相反。
5. 推广费直接花在用户身上,而非平台。
6. ......
当然还有很多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你能够将这幅图印在脑海里,那么相信你会收获属于你自己的“去中心化”最优策略。
这里首先说明一下,我并不是指未来所有的服务都要按照“去中心化”的模式去走,而是希望你能够通过下面的文字了解传统“上帝视角”这种设计模式在发展中产生的弊端,以此加深对“去中心化”的理解,最终能够结合自己的业务实际的情况来进行策略上的判断。毕竟,完全的“去中心化”的平台是不存在的。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一切都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越是竞争激烈的领域越是如此。“去中心化”形成的过程也同样如此,一步步地让越来越多的互联从业者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心思, 从简单地设计“网站信息地图”到努力抽象并勾勒出最接近真相的“用户心智地图”。
如果某个在线市场的竞争越激烈,就意味着这个市场中的信息提供者就越多,信息容量就越大,对于用户而言挑选出有效信息的成本就越高。
在互联网刚刚兴起时,给所有人提供一个一样的推荐列表就够了,比如雅虎。不过后来还是被Google用一个搜素框赶下神坛。因为Google让每个人都能在“第一人称视角”下更有效地直达自己的目标。
同样的事情也正发生在淘宝、天猫这样的电商平台上。前几年电商的高速发展让平台筛选信息的成本越来越高,分摊到商家头上就是居高不下的推广成本。这样你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电商平台纷纷推出自己的购物节,因空间位置不够用了,就得从时间上找位置。但问题又来了,购物节这样的时间窗口虽然带来的额外的关注度与流量,但依然受困与现有电商导流模式,给平台带来更大的分发压力,商家也要想办法及时消化分摊到自己头上的高价流量成本。
来自传统平台官方的“造地”的速度越来越赶不上商家增长的速度。传统模式下的“流量中心”不够用了,“过路费”高到让商家赚不到钱。
所以,单纯地开个网店就能创富的时代很快就成为过去。现在则更多是在线下商业保本的基础上借助线上来整合供应链与物流通道来提升库存周转率,或者干脆明确地将线上投入作为扩展新客的市场推广费,然后再引导成线下老客户提升附加值。
当今天猫与京东之间的竞争对商家造成的“二选一”困境,背后就是这个原因。马云所说的“传统电商已死”背后的原因也是这意思。
记住,“去中心化”的本质并不是说消灭中心,而是从用户的“第一人称视角”这个设计思路出发,形成多中心的局面。眼下,我们要做的是把脑海中的传统地图更新为用户的心智地图,为自己的产品服务寻找出“陪伴”的价值。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新世界中的超人,而不仅仅是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平凡的倒影。
成就个体,就是要想办法让自己的服务成为用户“超级装备包”中的常驻成员。所以下一步,你需要用“去中心化”的思维去打造一款你自己的小程序。
我会在接下来的文章里与你分享关于打造小程序的内容。
⑥ 何为“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目前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形态,相对于中心化和垄断化而言,去中心化在 增长空间、稳定系数 以及 流行速度 这几方面上都占据着绝对优势。现如去中心化商业化迅猛发展都昭示着未来发展格局或业态发展趋势。
去中心化就意味着 对用户放权, 让用户真正的参与进来, 增强获得感, 有 娱乐 性趣味性,有权力主张空间,而不是一味的设定限制来约束甚至禁止用户的行为。在早期的平台应用当中,用户只有是否被选择权,而没有实现自己价值或个人主张的机会,在这一点上, 国富兴泰数字平台 是足可以从个人商业欲望,自我主张展现才华,兑现个人经济价值和创造 社会 价值,这是去中心化的开始。去中心化用于商业创业的浪潮必将愈演愈烈。
然而去中心化并非绝对自由,并非摒弃中心,相反,是由每个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任何人可以是节点,同理, 任何人可以是临时中心。 就像某网络,人人可以编辑,也就给了网民展现创造力的舞台,进而缩小信息差,以后某些平台和商家打信息差来赚快钱的道路将越走越窄。
故而不同于其他传统电商平台,国富兴泰致力于以 “去中心化,0投入利他时代” 为契机,打造国富兴泰跨境新零售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国富兴泰新零售商业生态供应链循环系统,为中青年、大学生、白领、工人、教职工等群体提供兼、专职,人人创业创收服务,助力全民体验式纳税,促进家庭副业收入增长;平台去除中间环节,实现产销两端无缝对接服务,直接让利于消费者、创客、合伙人或兼职创业者,共同推动平台和新业态发展;建设工业企业或供应端、消费端、或创客、 社会 多方共赢的生态商业系统,有利于促进 社会 发展,提高百姓生活质量。
在国富兴泰数字平台,每一位用户都是平台的 创客, 也就是模式的中心,用户不再被各种繁复的规则束缚,更不用担心被打信息差,收入交易 全透明, 通过分享就可以邀请好友成为创客,好友在消费时可享受优惠,且为用户自身带来收益。不仅用户享受这种待遇,广大商家企业家朋友们也可以成为创客,可以从 传统商家思维转型升级 为平台思维,从而享受分享赚钱,从商家服务商家,商家服务个人,带来发展便利与经济增长,如此一来,店铺得到了流量光顾,顾客得到了额外收入,既助力了实体店铺数字化转型升级,又拉动了线下消费,可谓是二者得兼。
⑦ 为什么要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一个通常被误解的概念。例如,有时候有人认为加密网络提倡和赞扬去中心化的原因是为了抵制政府审查制度,或者是因为自由主义的政治观点。但是这并不是去中心之所以重要的主要原因。
让我们来看看中心化平台存在的问题。中心化平台遵循着一个可预测的生命周期。当它们开始运行时,它们会尽一切努力来招募用户和第三方补集,如开发者、企业和媒体组织。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使他们的服务更有价值,因为平台(根据定义)是具有多方面网络效应的系统。随着平台采用呈现S曲线增长,他们对用户和第三方的影响稳定上升。
当他们到达s-曲线的顶端时,他们与网络参与者的关系从正和变为零和。继续增长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从用户中提取数据,并在受众和利润方面与补充竞争。这方面的历史例子有:微软对网景、谷歌对Yelp、脸书对Zynga,推特对第三方客户端。操作系统如iOS和安卓表现得更好,尽管仍需缴纳30%税款,但出于看似任意性的原因,拒绝应用程序,并随意纳入第三方应用的功能。
对第三个方来说,从合作到竞争的转变就像是一种诱饵。随着时间的推移,最优秀的企业家、开发商和投资者都开始对在中心化平台上进行创建变得谨慎起来。我们现在有几十年的证据表明,这样做最终会令人失望。此外,用户放弃隐私以及对自己数据的控制权,并且容易遭受安全漏洞。中心化平台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加突出。
⑧ 去中心化是世界必走之路
是的。
这个时代是去中心化的网络时代,去中心化有两个核心,一是服务过程当中主客体关系的模糊和角色的不断对接与互换,另一个是管理、监测、监管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的模糊和角色互换。
城乡建设也在发生着这样的变化城市规划不再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学科,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于社区环境、大环境质量都有了认知和要求,未来社会治理将会朝互动式、双向交流式发展。
⑨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将对互联网有何影响
谈论区块链,就像90年代的人们谈论互联网。谁也不知道互联网会带来如此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就如同现在,没有人能够说明区块链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一切都方兴未艾。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去了解它,不断去思考,不断去尝试。
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也许在那时发挥真正的价值,对人类社会共同的互联网巨头进行监控和监督,也就是说在需要对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等巨头的重大事项进行投票决定时,区块链技术是最佳的选择。因为这是防止投票被大规模控制的唯一方式。
对这种中心化的一个反应是对大型互联网公司施加政府监管。这种应对措施的前提是假定互联网与过去的通讯网络如电话、广播和电视网络相似。但过去基于硬件的网络却与基于软件的互联网不同,一旦建立了基于硬件的网络,它们几乎不可能重新改写,但基于软件的网络却可以通过企业创新和市场力量进行重新改写。
去中心化是一个通常被误解的概念。例如,有时候有人认为加密网络提倡和赞扬去中心化的原因是为了抵制政府审查制度,或者是因为自由主义的政治观点。但是这并不是去中心化的主要价值。
让我们来看看中心化平台存在的问题。中心化平台遵循着一个可预测的生命周期。当它们开始运行时,它们会尽一切努力来招募用户和第三方人员,如开发者、企业和媒体组织。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使他们的服务更有价值,因为平台(根据定义)是具有多方面网络效应的系统。随着平台采用呈现 S 曲线增长,他们对用户和第三方的影响也在稳定上升。
当他们到达s-曲线的顶端时,他们与网络参与者的关系降低到接近于零。而中心化平台想要继续增长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从用户中提取数据,并在受众和利润方面与对手竞争。
这方面的历史例子有:微软对网景、谷歌对 Yelp、脸书对 Zynga, 推特对第三方客户端。操作系统如 iOS 和安卓表现得更好,尽管仍需缴纳30%税款,但出于看似任意性的原因拒绝应用程序,并随意纳入第三方应用的功能到自身平台。
对第三方来说,从合作到竞争的转变就像是一种诱饵。随着时间的推移,最优秀的企业家、开发商和投资者都开始对在中心化平台上进行创建变得谨慎起来。我们现在有几十年的证据表明,这样做最终会令人失望。此外,用户只能任由平台来收集自己的数据,没有任何办法能够保护自己的隐私,而中心化平台又经常发生因为安全漏洞而遭到攻击的事件。中心化平台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未来可能会变得更加突出。
互联网是完全基于软件的网络,由一个相对简单的核心层组成,连接数十亿个完全可编程的计算机。软件只是人类思维的编码,因此具有几乎无限的设计空间。连接到互联网的计算机大体上可以自由运行其所有者选择的任何软件。无论你想到的是什么,只要有合适的激励措施,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可以说,互联网架构是技术创新和激励设计相交融合的平台。
现在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在首次引入比特币以及以太坊时提出,底层的互联网协议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通过加密算法重新改写。分布式网络融合了前两个互联网时代的最佳特征,通过社区式管理和去中心化的网络,其功能最终将超过最先进的集中式服务。
链乔教育在线旗下学硕创新区块链技术工作站是中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开展的“智慧学习工场2020-学硕创新工作站 ”唯一获准的“区块链技术专业”试点工作站。专业站立足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⑩ 未来深圳的发展是去中心化发展,还是多元发展
一、去中心化发展和多元化发展似乎不是一个内涵上的问题,去中心化的概念来自于区块链,原意指的是一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而多元化的概念相对于单一化、专业化,它是跨行业、多类型、非关联产业的一种组合。 我认为去中心化并不代表不是多元化,反之,多元化也并不代表不是去中心化。
二、谈谈深圳未来的发展,受益于“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和先行先试改革实验区 ” 双重 的利好,深圳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想象空间极大,目前,各区都明确了各自的发展定位,分别是:
1、福田打造为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和国际创新金融中心,紧抓深港 科技 创新合作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产业升级,提高中心区活力和辐射力、影响力。
2、罗湖打造为国际消费中心核心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加快5G建设和旧片区改造,加快产业升级。
3、南山建设为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重点打造 科技 创新和教育改革,推进大数据中心和海洋经济项目的落地建设。
4、 宝安建成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成为西部核心,打造高端制造业集群。
5、 龙华是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着力构筑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命 健康 和 时尚 创意四大支柱产业,同时坚持以金融、现代物流、专业服务、文化四大服务业为重点,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
6、 光明是加快建设质量型创新型智造强区、现代化国际化绿色城区,打造国际科创中心,以 光明科学城 为载体,同时发挥生态优势,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
7、 龙岗目标是建设高水平的深圳东部中心,推进产业升级,加快5G、人工智能等现代化高 科技 领域的发展,打造一批现代化产业集群。
8、盐田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先进滨海城区,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新城区。
9、 坪山是合力建设深圳东部中心,同样是加快 科技 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和深化港澳合作区建设。
10、大鹏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最亮丽的名片,形成生命海洋、生物制药等一批高 科技 产业群,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三、综合分析,深圳各区产业定位较为明确,一方面结合了自身的地缘优势,一方面结合了产业布局发展方向,整体看来,去中心化是较为明显的,多元化也是存在的,除部分地缘较为突出的区域,产业分布客观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可以说 未来深圳各区间的综合竞争会加剧,势必将推升向多元化、均衡化、高端化纵深发展,名义的“ 中心 ”将被削弱,去中心化亦将随之形成。
深圳发展方向是产业升级,而不是去中心化和多元化的方向。
深圳曾经是一个工业城市,每个村都有若干产业园。只要你有梦想,就可以在深圳找到开工厂的地方和项目。自从深圳房价这波起飞以后,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在深圳的生存空间就很小了。
深圳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就能非常清晰看到深圳未来的发展方向:
深圳在深圳市战略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到“十三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优势行业形成全球发展引领能力,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市场活力迸发的产业发展新生态,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策源地。
看着深圳战略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就可以看出深圳的雄心壮志,金融、互联网、高端制造业、前沿技术、高端基础材料、生物制药等等,反正我们能想到的高端产业深圳规划全部囊获。
我们对深圳的理解不要局限在金融、房地产、互联网,深圳还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改革开放给任何去深圳求发展得人都提供了无限得可能,现在我们从深圳战略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看出高学历、高技能、高水平的三高人才一定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圳的产业升级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会非常旺盛,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深圳发展到现在去中心发展可能性不大,总要有个领头的,目前官方认可的是前海中心,代表着深圳未来的高度。
买对一套房,十年不白忙!!!
买房首先要远核心地段,大家都知道深圳的房子有升职潜力,那么核心区域就是南山区。南山区东面靠近福田房子升职潜力大,北面西丽更是规划的非常好,很多总部基地,南面深圳湾更不用说了,豪宅聚集地,东面是大前海,示范区里的示范区,CBD里的CBD.南山区的东南西北都非常好,中部是 科技 园,也是投资非常好的区域。因此,无论买在南山区哪里,大概率都能跑赢其他区域的房子,你投资成功的概率更大。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是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而深圳作为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无论是从经济、 科技 、教育、交通、发展速度等方面来说,其成就是无可比拟的。而且我国在世界的舞台上不仅是综合国力, 科技 实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及进步。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未来10年,深圳能发展成什么样呢?
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前景好,是我国重要的边境通商口岸城市,所以它的发展一直以来备受瞩目。我们只需将现在的深圳同以前任何一个时期的深圳相比,便会发现,从前的深圳相较于现在的深圳而言,深圳的人口增长迅速,大量的务工人员涌入深圳,更是为深圳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而且,深圳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人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了。这种巨变,我国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当前,我上述只是方便大家了解一下深圳大概的发展情况。接下来言归正传来谈谈未来10年深圳的发展前景。
首先,在接下来的这10年里,深圳将进入一个全面开放时期,当今世界形势是国家多极化,文化多样化, 社会 信息化。唯有全面开放,加大深圳同其他地区,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才是促进深圳经济发展的稳妥方法。
并且,深圳也着力于开展区域建设,重点发展深圳新区,同时加紧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充分发挥深圳在湾区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彰显其魅力与风采。况且,深圳同其他正处于转型阶段的城市不一样,它在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之后,其发展速度并不会因突破了瓶颈便止步不前。它的发展趋势总体看起来不减反增,因而不仅是现阶段还是以后,深圳的第三产业总产值将会持续提高,上市公司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市值会远远高于国内大多数城市,而且贯穿珠三角地区的交通线路将更加紧密,交通网络更加发达。而交通的进步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会带动深圳同各地区的经济往来。
因此,全面开放及交通的完善及其重要,它们是促使深圳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而有了这些基础条件,深圳的发展结构也能日趋优化,进而在经济、 科技 技术发展方面达到最佳效果,吸引那些高端的民营企业更多地聚集在深圳。
通常情况下,优秀的民营企业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必定会加大科研投入,实施创意驱动发展战略,利用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力争上游。各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进步,这也会带动深圳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深圳的发展离不开 科技 的进步, 科技 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投入,科研必须拥有大量的人才,所以,深圳目前恰好拥有的名校资源,教育资源将会为培养人才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国内各类著名的大学在深圳的大力引进下在深圳扎根。且高校拥有的强大的师资力量自是能培育出一批批高新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将会在个人与 社会 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造福于 社会 ,为深圳的建设构筑更坚固的壁垒。深圳现今全方位发展,且发展速度如此快。
由此可见,深圳在未来10年的发展成果将比现在更令人赞叹!
首先,在接下来的这10年里,深圳将进入一个全面开放时期,当今世界形势是国家多极化,文化多样化, 社会 信息化。唯有全面开放,加大深圳同其他地区,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才是促进深圳经济发展的稳妥方法。
并且,深圳也着力于开展区域建设,重点发展深圳新区,同时加紧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充分发挥深圳在湾区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彰显其魅力与风采。况且,深圳同其他正处于转型阶段的城市不一样,它在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之后,其发展速度并不会因突破了瓶颈便止步不前。它的发展趋势总体看起来不减反增,因而不仅是现阶段还是以后,深圳的第三产业总产值将会持续提高,上市公司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市值会远远高于国内大多数城市,而且贯穿珠三角地区的交通线路将更加紧密,交通网络更加发达。而交通的进步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会带动深圳同各地区的经济往来。
因此,全面开放及交通的完善及其重要,它们是促使深圳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而有了这些基础条件,深圳的发展结构也能日趋优化,进而在经济、 科技 技术发展方面达到最佳效果,吸引那些高端的民营企业更多地聚集在深圳。
通常情况下,优秀的民营企业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必定会加大科研投入,实施创意驱动发展战略,利用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力争上游。各企业之间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进步,这也会带动深圳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深圳的发展离不开 科技 的进步, 科技 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投入,科研必须拥有大量的人才,所以,深圳目前恰好拥有的名校资源,教育资源将会为培养人才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国内各类著名的大学在深圳的大力引进下在深圳扎根。且高校拥有的强大的师资力量自是能培育出一批批高新技术人才。这些人才将会在个人与 社会 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造福于 社会 ,为深圳的建设构筑更坚固的壁垒。深圳现今全方位发展,且发展速度如此快。
由此可见,深圳在未来10年的发展成果将比现在更令人赞叹!
深圳发展到现在去中心发展可能性不大,总要有个领头的,目前官方认可的是福田中心,前海中心,这两个是核心中心,代表着深圳未来的高度。
光明提出建设深圳北部中心,目前有光明科学城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加持,同时随着中山大学深圳建成招生,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确定建设在光明,北部中心应该没有悬念的。
龙华号称宇宙中心,自然想占据深圳中部中心的位置,一个北站就让它信心爆棚了,龙华的问题主要还是透支预期,加上拆迁困难,发展没有问题,宇宙中心难。
龙岗坪山共同打造东部中心,估计没有抢,加上深圳与粤东北合作的需要,也要一个像样的东部中心为依托,但东部中心应该主要定格在产业中心,而不是服务中心,不会向前几个中心那么高大上,但终究有。
南山、宝安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守着前海中心这个真正的宇宙中心怎么都是牛,不用担心。
深圳未来的发展趋势,深圳是个年轻人的城市,发展也是走在最前面的,年轻人有想法,赶做赶想这就是现在的深圳。未来的发展肯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