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车去罗布泊中心
Ⅰ 普通游客可以去罗布泊旅游吗
普通游客可以去罗布泊旅游。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海拔780米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若羌县北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中心位于北纬40.5°,东经90.3°。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
地区景点
1、汉代烽火台
离库尔勒60公里处的一座保持较好的古烽火台遗址。有学者根据修建长城的防御意义,认为古长城的西端应包括了尉犁县的古烽火台,若此成立,该烽火台应是西长城的起始。
2、营盘汉代遗址
一处罗布泊地区中保存较完好的古遗址。有一圆形城墙,直径300米,墙残高近6米,城西有一佛塔遗址,碎土坯形成金字塔形。古城北边两公里处的高台地上,存有佛塔基座,佛塔基座西边则是著名的古墓群,为罗布泊地区最大的墓葬群。据资料介绍,营盘是官办的屯兵驿站,一方面也扼守丝绸之路的中道,起保护商旅作用,一方面孔雀河就于城旁流过,土地可以屯垦。
Ⅱ about罗布泊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和谐。
婆娑的胡杨、摇曳的红柳,青土湖水泊汪汪、草丰羊肥。民勤这片绿洲曾经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孕育出古老的沙井子文化和农牧文明。如今,民勤已迅速演变成影响全国甚至世界的沙尘暴源区之一,中华民族的这块心痛之地,再次让人牵肠注目。
罗布泊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北部,塔里木河下游,南抵阿尔金山山脉,北至库鲁克塔格。这里面积辽阔,降雨十分稀少,四季异常干旱。广袤无垠的沙丘、盐渍及雅丹形成了罗布泊荒原雄浑、奇诡、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观。
古代的罗布泊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烟波浩渺芦苇连天,《汉书西域传》记载该湖“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50年代科学家们还证实了罗布泊的存在,到60年代曾经“沧海”的罗布泊彻底消失了。到如今成了“死亡之海,茫茫盐漠”,一个近3000平方公里的大湖是如何干涸的呢?众多科学家为此而苦苦寻觅答案。
有人认为,罗布泊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地下,在罗布荒原的地下,埋藏着一个巨大的地下湖泊...种种说法不一而足,也许真正的谜底还待后人来揭开。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注入罗布泊的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齐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庭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伦。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做解说,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鱼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 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是一个单一食鱼的民族,丰富的营养使 许多人都长生不老。八九十岁都是好劳力,甚至还有一百岁的新郎。罗布人结婚的陪嫁,是一个小海子,这在世界上恐怕绝无仅有。
Ⅲ 无人区的中国无人区之一罗布泊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海拔780米, 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
游移之谜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学家们曾对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争论不休,最终问题没有解决,却引出了争论更加激烈的“罗布泊游移说”。此说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认为罗布泊存在南北湖区,由于入湖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处更低的地方流去,又过许多年,抬高的湖底由于风蚀会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这个周期为1500年。
斯文·赫定这一学说,虽然曾得到了世界普遍认可,但对此质疑反对者也不在少数。我国科学家根据对罗布泊的科考结果,也对罗布泊游移说提出了质疑和否定。然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使人们对罗布泊这个幽灵般的湖泊,更加感到扑朔迷离了。
大耳朵之谜
就在人们对罗布泊一个个未解之谜争论不休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72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对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也许对于罗布泊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
诡异之谜
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路过此地时,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找水晶矿,一去不返。两年后,人们在一陡坡下发现3具卧干尸。汽车距离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出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力壮的他到底是因何而死呢?
罗布泊这个谜的世界,神秘的荒原,千百年来人们为你迷惘、思索、争论、甚至献身。
罗布泊,人们何时才能揭开你神秘的面纱?
罗布泊,呈现在人们面前是这样的景象,像谜一样的罗布泊,那么其它三个无人区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Ⅳ 罗布泊怎么去啊
西进北出的穿越的线路是:
D1:乌鲁木齐-吐鲁番-鄯善
D2:鄯善-库木塔格沙漠-大海道(大海道一天穿不出来,需要在里面扎营一夜)
D3:大海道-白龙堆-罗布泊镇
D4:罗布泊镇-哈密
到哈密穿越就结束了,之后可以从哈密直接飞回。或在坐火车到敦煌(班次很多,5个小时以内即可到达),再敦煌玩一两天再回。
如果是走南北穿越,合理的线路行程应该是:
D1:乌鲁木齐-吐鲁番
D2:吐鲁番-库木塔格沙漠-大海道(大海道一天穿不出来,需要在里面扎营一夜)
D3:大海道-白龙堆-罗布泊镇
D4:罗布泊镇-米兰古城-若羌(到若羌就已经南北穿越完毕)
罗布泊穿越注意事项
交通工具:穿越无人区一般都是请专业向导包车前往,或者跟车自驾也行。强烈不推荐单人单车前往无人区。古今往来,多少探险者把生命留在了无人区,千万要谨慎。
关于车辆的选择,在一般的戈壁上,城市SUV也能走,但是遇到一些稍微特殊一点的地形就可能有点吃不消了。推荐至少是国产长城H5级别的越野车,丰田霸道以上越野车比较保险。
露营装备问题:帐篷、睡袋(零下20°)、防潮垫等一套露营装备即可。一般无人区穿越扎营一晚就可以了,连续扎营女生可能会受不了。
(4)骑车去罗布泊中心扩展阅读:
罗布泊(Lop Nor),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又名罗布淖(nào),《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盐泽、牢兰海、辅日海、临海、洛普池、罗布池等多种名称。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海拔780米左右,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的最低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缘,若羌县北部,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东南部,中心位于北纬40.5°,东经90.3°。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等汇集于此,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
Ⅳ 罗布泊在哪
简介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曾是我国的一个湖泊,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注入罗布泊的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同时也部分的受到祁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勒河流入湖中。
那里曾经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现已成为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罗布泊是个干涸的耳状湖
别名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
罗布泊曾有过许多名称,有的因它的特点而命名,如坳泽、盐泽、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兰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
就连“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1000年,倒而不枯1000年。”的胡杨树现在也成片的死去、倒下、枯萎。
罗布泊之谜
大耳朵之谜
1972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对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也许对于罗布泊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
诡异之谜
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路过此地时,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找水晶矿,一去不返。两年后,人们在一陡坡下发现3具卧干尸。汽车距离死者30公里,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处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原因是由于偏离原定轨迹15多公里,找不到水源,最终干渴而死。死后,人们发现他的头部朝着上海的方向。
历史
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
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
到公元四世纪,曾经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罗布泊西之楼兰,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
清代末叶,罗布泊水涨时,仅有“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区区一小湖。
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东流,经注罗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积又达2000多平方公里。
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历史上,罗布泊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民国20年(1931),陈宗器等人测得面积为1900平方公里。
民国31年(1941年),在苏制1/50万地形图上,量得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
1958年,我国分省地图标定面积为2570平方公里。
1962年,航测的1/20万地形图上,其面积为660平方公里。
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为450平方公里。
近代,一些进入罗布泊地区的外国人把罗布泊说成是“游移湖”。
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源纪略》卷九中载:“罗布淖尔为西域巨泽,在西域近东偏北,合受偏西众山水,共六七支,绵地五千,经流四千五百里,其余沙啧限隔,潜伏不见者不算。以山势撰之,回环纡折无不趋归淖尔,淖尔东西二面百余里,南北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这里,曾经是一个人口众多,颇具规模的古代楼兰王国。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上书:“楼兰,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它成为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南支的咽喉门户。 曾几何时,繁华兴盛的楼兰,无声无息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盛极一时的丝路南道,黄沙满途,行旅裹足;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也变成了一片干涸的盐泽。如今,从卫星像片上反映出来的罗布泊是一圈一圈的盐壳组成的荒漠!是活生生的湖泊消亡的实例,警告人们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盲目地用水像个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致使塔里木河由60年代的1321公里萎缩到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马上变成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围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巨变,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树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和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到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对罗布泊的研究
地理学家徐松在《西域水道记》的插图中标明塔里木河汇注孔雀河下泄罗布泊。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美国人哥丁顿,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和法国人邦瓦洛等,都考察过罗布泊,并留下精彩的描写。
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见,错误的认定,卡拉河和顺湖即中国古记所记罗布泊。他的学生科兹洛夫和英国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
德国地理学家范李希霍芬却持反对的观点。
接着,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统的提出一套关于罗布泊游移的理论,认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积、抬升和风饱蚀降低的结果。这种游移说,曾长期为中外学者所接受。
除斯文.赫定外,美国人亨庭顿提出了“盈亏湖”的理伦。
中国学者陈宗器发表了“交替湖”的观点,而苏联地质学家西尼村则试图用构造运动来做解说,围绕罗布泊游移问题的争论,延续了一个世纪。
1930-1934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黄文弼,陈崇器,赴罗布泊实地考察,还实测了地图。
我国科学家近年实地考察,证实了罗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和集流区,湖水不会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积物3600年仅1.5厘米),干涸后变成坚固的盐壳,短期内湖底地形不会剧烈变化。对湖底沉积物通过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证明,罗布泊长期是塔里木盆地的汇水中心。这说明,游移说是不切实际的推断。两千多年来,不少中外探险家来罗布泊考察,写下了许多专著和名篇,发表了不少有关罗布泊的报道。但是,由于各种局限和偏见,也制造了许多讹误,为罗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Ⅵ 陆淡的骑单车只身进入罗布泊后失踪
65岁郑州人陆淡,8月9日骑单车进入罗布泊沙漠,至今无音信
库尔勒警方展开搜寻,还未发现老人踪迹
郑州晚报联系库尔勒晚报,关注找人进展
65岁的郑州人陆淡,退休后开始骑车漫游全国。8月9日陆淡只身进入罗布泊,本来半月就该出来了,但至今杳无音信。昨日,陆淡的老伴习阿姨赶到本报求助,本报与库尔勒市警方取得联系,并与当地媒体联合,找寻这位在罗布泊失踪的郑州老人。
只身骑行罗布泊
1个月过去至今无音信
65岁的郑州人陆淡,退休后开始骑车漫游全国,1次到漠河,2次入新疆,3次到西藏,去年还骑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10年来年均骑自行车里程1.25万公里。可他自8月9日只身骑车进入罗布泊后,一个多月过去了,一直没和家人联系。
昨日中午,陆淡的妻子习英梅女士赶到本报求助,讲述了陆淡骑车进入罗布泊的经过。
去年,陆淡就和同伴一起骑车去过新疆,4人一起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顺塔里木河向东,20多天后从沙漠中走出来。老人回到郑州后,还是不甘心,因为他心中还有一个愿望,就是骑车进入有“亚洲百慕大”之称的罗布泊沙漠。
今年4月27日,陆淡约上另外3位骑友骑车去罗布泊,家人极力反对,但他还是出发了。4人赶到沙漠边缘时,其他3位骑友不愿再去了,陆淡于8月9日只身骑车进去。
习英梅哭着告诉记者:“陆淡从库尔勒走时,给我打了电话,说带了30升的水,称正常情况下会在半月之后,从玉门关附近出来给我打电话,半个月前,我收到他寄给我的这次进入罗布泊的地图,上面有他画出的行进线路,但到现在已经过去30多天了,却没有任何音信。这次恐怕凶多吉少了,他从没有这么长时间不与家里联系,我已经向新疆库尔勒市报了警。”
库尔勒警方搜寻没发现踪迹昨日上午,本报与库尔勒晚报以及库尔勒公安局取得联系,据当地民警介绍,习英梅已经于9月8日上午报警,并且把陆淡的相关资料传给警方,库尔勒公安部门已向罗布泊辖区的派出所下达命令,在沙漠中搜寻陆淡。但到昨日上午,库尔勒公安部门通过卫星电话与罗布泊里楼兰古城的派驻人员联系,没有发现陆淡的影子,他们将全力查找。
昨日中午,本报与库尔勒晚报取得联系,对方愿与本报联手,协同当地警方,找寻陆淡。昨日15时,习英梅称,她准备于今天从郑州飞往库尔勒,在北京工作的大儿子也将赶往会合,母子一起去找寻失踪30多天的陆淡。
据科学家研究,每人一天至少应保证喝1.5升水,陆淡携带的30升水只够喝20天。本报将与库尔勒晚报一起关注搜寻的最新进展,祝愿陆淡老人平安归来。
迷上自行车40年
40岁到四川上学骑车去
上世纪50年代,陆淡全家随着父亲工作调动来到了郑州,1960年父亲病故,作为长子,陆淡初中毕业便开始工作。那时候个人有自行车的不多,只有单位领导和办公室有。一次,陆淡悄悄“挪用”了一下“公车”,骑着单位的二八自行车,去了趟开封,从此,他迷上了这种两轮的带链条的“家伙”,并发誓自己也要拥有一辆。1971年,陆淡用攒了一年的工资,买了辆凤凰二八车,以后出门他几乎再没坐过别的车。1984年,年近40岁的陆淡去四川接受成人教育,家人和朋友都劝他坐火车,但他坚持骑自行车,比别人提前一周出发,最后按时赶到了四川。途中骑到西安时,陆淡亲戚给了他一顶帐篷,在夜里终于可以不再露宿,免去蚊虫叮咬之苦。
爱上骑行旅程
去漠河三峡、两次骑行进藏
上世纪80年代,陆淡骑车到过我国最北部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参加了当地的极光节。之后骑车去宜昌,领略三峡风光。据习英梅介绍,在陆淡心中,一直最想去的是西藏——旅行者心中的圣地。
2005年,为庆祝自己60岁生日,陆淡提出骑车去西藏,家人极力反对,但没人能拗过他。大儿子没有办法,为了父亲的安全,请假3个月,陪着父亲实现心中的夙愿。可骑行到拉萨的第二天,陆淡大儿子接到家里电话,岳父去世,父子俩只好中断行程,乘火车赶回郑州料理亲人的后事。2006年8月,陆淡再次骑行到西藏,实现了自己的夙愿。这次骑行陆淡还赶到四川的亚丁自然保护区,因为手机没有信号,半个月无法与家里联系,一家人提心吊胆的,最后接到他的电话才放下心来。
64岁骑车越过青藏高原
年均骑车2.5万里
去年5月汶川发生大地震,陆淡又出发了,他赶到震区,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后,从震区沿川藏线,和同去的3位同事骑车一起进藏。这次是陆淡第三次进藏了,此行他心中有一个更雄伟的计划,准备骑车越过青藏高原,去尼泊尔看一看异域风情。
到了拉萨后,陆淡提出要去尼泊尔,同去的同事被他的远行计划吓得当时就退却了,可陆淡心意坚定,他办好了去尼泊尔的相关手续。8月初,他独自一人,骑车越过了青藏高原,只身进入尼泊尔,在那里逗留了5天。他也许并不知道,就是在全中国,像他一样痴心于骑车周游全国的人,还没有人能超过他的纪录,10年来他年均骑自行车里程1.25万公里。
Ⅶ 新疆是很多骑行爱好者梦想的地方,什么时候去新疆最合适
分南北疆吧,南疆秋天最合适即8-9月,天气不热,也少了沙尘的可能,库车,喀什,为必去,此时正值瓜果成熟季,随便吃,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若羌大枣,核桃,库尔勒的香梨等,想着就流口水。而北疆主要是春秋两季,春季的5-6月看花玩草原,那拉提,赛里木湖,油菜花,熏衣草等,9-10月看黄叶秋景,喀纳斯一年中最美时,白哈巴秋色迷人,轮台的胡杨林适合大片。新疆地域广,至少要一周的时间才能去,但个人体验后觉得起码半个月才能玩得尽兴,很多景点需要包车自驾去,一些敏感的地方还不能放心随便深入。
10月初牧民再次转场最壮观;国庆前后北疆尤其是阿勒泰地区的成熟秋色和10月中下旬大漠金黄的胡杨林是最漂亮的,拍出的照片也是色彩最丰富最诱惑人的。冬季到乌鲁木齐来玩雪,或者到富蕴和伊犁地区去拍冬景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Ⅷ 罗布泊探险
泛指的罗布泊为罗布泊荒漠地区,东起玉门关,西至若羌至库尔勒的沙漠公路,北起库鲁克塔格山山脉,南至阿尔金山脚畔,总面积达9.7万平方公里,跨越了新疆和甘肃两省地界。由于人们习惯使用泛指的罗布泊概念,离开库尔勒数公路的戈壁就被列入罗布泊范围了。狭义的罗布泊指该地区于70年代干涸的中国最大飘称湖,位于该地区中心位置,也是最低洼地区。现虽为涸湖盆,湖底面积仍有1200多平方公里,呈椭圆形。
罗布泊无人区指9.7万平方公里的区域,而不是湖盆位置,至今仍没有单身一人尝试穿越罗布泊无人区。彭加木失踪地位于该地区的东南部,距涸湖盆300公里,离原子弹试验区就更远了。余纯顺乘后勤给养车两天后才进到该地区的罗布泊湖盆北岸的徒步起点,他朝南走了30多公里后遇难于湖盆中部。有些人所谓号称单独穿越罗布泊的纪录都是缺乏科学常识的玩笑。
去罗布泊探险
30年代,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曾尝试驾木舟渡往罗布泊南岸,但因水浅而未能如愿。1996年6月,余纯顺由北岸徒步进入罗布泊,因高温干渴而遇难,他的路程也没超过斯文赫定。此次广东旅游者将打破他们的纪录,完成罗布泊北岸至南岸200多公里的穿越行程。
目前,穿越罗布泊仍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如队员离队迷失方向,遭遇沙暴等,此外,行程仍十分艰辛,风餐露宿,一个星期无水洗涮,要自己动手搭卸帐篷,伙食简单,饮水定量等等,对挑战者来说都是个严峻的考验。虽然有组织者周详的措施,但参与者回避不了要挑战自然首先要挑战自我的现实。
沿途景点亮相
孙基汉代烽火台——离库尔勒60公里处的一座保持较好的古烽火台遗址。有学者根据修建长城的防御意义,认为古长城的西端应包括了尉犁县的古烽火台,若此成立,该烽火台应是西长城的起始。
营盘汉代遗址——一处罗布泊地区中保存较完好的古遗址。有一圆形城墙,直径300米,墙残高近6米,城西有一佛塔遗址,碎土坯形成金字塔形。古城北边两公里处的高台地上,存有佛塔基座,佛塔基座西边则是著名的古墓群,为罗布泊地区最大的墓葬群。据资料介绍,营盘是官办的屯兵驿站,一方面也扼守丝绸之路的中道,起保护商旅作用,一方面孔雀河就于城旁流过,土地可以屯垦。
龙城雅丹——罗布泊地区三大雅丹群之一,位于罗布泊北岸。土台群皆为东西走向,成长条土台,远看为游龙,故被称为龙城。
土垠——为中国考古学家发现并命名的一处汉代后勤驿站遗址,残存物极少,但在古时是丝绸之路的一处军事要地。
余纯顺墓——位于铁板河出口不远的一处土台,1996年6月余纯顺迷失方向步行到此,因干渴全身衰竭而死亡。他死时距自己亲手填埋的水和食品供给地点仅2公里。现建有墓地墓碑,已为罗布泊之行必到之处。
罗布泊湖心标志——1997年底,一工程师根据地图经纬度测量的湖心地点,虽然没人考证,也成了一景观。1997年标志点只埋下一个空汽油桶,1998年2月广东首个女子罗布泊探险队树下第一块木碑后,现已增加了数个石座、木碑,成了一些走罗布泊者留下纪念物之处。
库木克塔格沙漠——为高海拔沙漠,位于阿尔金山和湖盆之间,为我国第三大沙漠,并以独特的羽毛状沙带著称。
孔雀河——源于博斯腾湖,流经库尔勒、尉犁县进入罗布荒漠,现中游河道灌满流沙,偶有稀疏胡杨树和芦苇、红柳,下游河道则寸草皆无,一片死寂,沦为荒漠,河道两岸偶有轰然倒地的枯胡杨。
楼兰古城——古楼兰国遗址。现在,还可看到民居遗址,民居的一些用具,佛塔、古墓群,一小佛塔上的彩绘虽经千百年,至今还可辨识。
红柳沟——罗布泊南岸一片红柳土包构成的戈壁滩景观。
米兰古城遗址——丝绸之路南道的重镇,曾为楼兰国都,现保存有最为完好的是一巨大的戍堡。此外还有零散的民居、佛塔寺院遗址。斯坦因盗走的著名有翼飞天壁画就在米兰寺院遗址中挖掘。
米兰农场——紧挨着古城有一建设兵团团场,因该处自古以来得益于阿尔金山的雪水,有农牧业存在的条件,因此除了现代人在垦荒,古时就有发达的灌溉系统。在米兰农场的民族连可以拜访罗布人的后裔。图文/林伟生
行家指点
一、罗布泊近年来常有勘探队进入,但均不是单独行动,经常是数台车辆同是行进,因该地没可饮水源更没食物。
二、四月至八月是风沙酷热季节,温度可高达50℃,风大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当地人都不敢轻易进入。一般探险队、考察队都避开此季节。
三、进入者需有充足的给养,良好的车辆装备,熟悉当地情况和道路、方向的向导,配备有导航仪、电台、发电机等。
四、集体进入时,个人要遵守队伍纪律,切忌单独离队行走。因缺少医疗条件,有慢性病者不适宜进入该地区。
五、秋天进入罗布泊,温度10-32℃,注意防风沙装备;冬季进入罗布泊,要注意保暖:最低温度达零下8℃与北京气温相近。风速较小,除带上羽绒服、防寒鞋、口罩、手套、绒帽,保暖水壶、护肤防裂用品等也要备上。
六、因缺水不可能有条件洗澡,进入罗布泊者要有思想准备,当地气候干燥,数天不洗涮也不会发粘发痒。
七、注意环境保护,勿损坏古遗址。个人遗弃物品要集中打包深埋。
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17日电(记者 曲志红 邱红杰)一片碧水,一行野鸭。听起来难以置信,但这是记者近日在有“死亡之海”之称的戈壁滩罗布泊看到的景象。
据罗布泊所在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县委书记张亚平介绍,2001年,罗布泊钾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这里开发出钾盐卤水,现在已汇积成了一片大大小小总面积达21.6平方公里的盐水湖。湖水碧波荡漾,成为这块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崭新景观。
在盐水湖的岸边,矗立着一座白色的建筑,是这家钾盐公司的生产场房。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唐中凡说,目前年产2万吨的硫酸钾的实验厂已开始工业试验,这意味着罗布泊马上就将开始生产钾肥,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罗布泊宝贵的资源正在变为财富。
有资料显示,罗布泊地区的钾盐资源储量丰富,经2002年探明,贮量达到5亿吨,潜在经济价值8000亿元上以。地质专家认为,这里完全具备成为我国最大钾盐生产基地的资源潜力。
罗布泊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和积盐中心,古时称为“盐泽”。随着地理条件的变化,这里逐渐成为一望无际的戈壁,冬季严寒,夏日酷热,终年多风,极度干燥,被称为“死亡之海”。
罗布泊钾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至今已投入约1.2亿元于罗布泊钾盐开发。根据发展规划,公司最终的生产能力要达到年产220万吨无氯钾肥。预计2010年完成一期工程时,生产能力将达到年产120万吨。唐中凡说,那时,这里就是世界第一大钾肥企业。
钾肥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是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质量不可缺少的肥料。据罗布泊钾盐公司调查,钾肥的市场很大,目前中国年消耗钾肥700多万吨,80%以上靠进口。罗布泊生产钾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局面。
正在建设中的钾盐生产基地,也是正在建设中的罗布泊镇的一部分。这个于去年4月成立的镇,可能是中国最年轻的一个镇,也是继楼兰古国后1500多年来在罗布泊诞生的第一个政府机构。
首任镇长郭高潮告诉记者,他心目中未来的罗布泊镇是一个基础设施完善、基本功能完备,集化工、矿业和旅游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小城镇。目前只有200多人的罗布泊镇位于“死亡之海”腹地,辖区达5.4万多平方公里,堪称“中国第一大镇”。
郭高潮介绍说,目前一条全程740公里,连接哈密、罗布泊镇和若羌的公路已被列为省道计划正在勘测设计,很快就将投入建设,并将在3年内完成。一个手机通讯塔正在建设中,两个月后以罗布泊镇为中心直径60公里的范围内就可以打手机了。一条饮用水管道也在建设中,将把50公里以外阿尔金山的水引到罗布泊腹地。历经千余年沉寂的罗布泊正在重新迸发出活力。
Ⅸ 怎么到达罗布泊
中国西部“百慕大”的诱惑 罗布泊地区东抵北山,西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南分别以阿尔金山前山带,库姆塔格和库鲁克塔格山为界。狭义的罗布洼地,指罗布泊湖盆及湖水曾漫及的地方,大致位置在东经88°-92°,北纬39°-41°之间。属塔里本盆地构造凹陷区,是塔里木盆地最低处,罗布泊是个封闭的盆地,它的表面主要为第四纪以来的冲积、洪积、湖积和风力堆积物质所覆盖。过去它曾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漂移湖,是塔里木河、孔雀河的归宿。后因塔里木河改道,孔雀河下游断流,湖泊逐渐干涸。 奇特的雅丹地貌和别致的鱼鳞状盐壳,构成了罗布泊独特的自然景观。然而,罗布泊气候恶劣,变幻无常,尤其春夏两季,持续高温,狂风肆虐,飞沙走石,天噬生灵,令人闻之生畏。 ——1981年6月,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此科学考察时神秘失踪; ——1985年,石油物探地调三处1832队在此被风暴围困4个昼夜,最后不得不求助空军实施空投援救才得以脱险; ——1996年6月,著名探险家余纯顺在此作孤身徒步穿越探险时不幸遇难。 独行大侠李永生的容貌和着装与众不同,惹人注目。l米82的个子,一头披肩发,一把大胡须,再着一身迷彩服。迷彩服胸前“祖国,您好”几个白漆大字特别醒目,上面一行小字“骑车、徒步综合考察56个民族”,后背也是几个大字“走遍中国”。李永生今年34岁,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9年3月在家乡辽宁本溪告别家人和女友,开始骑车、徒步综合考察探险生涯,8年来,他先后考察了除台湾之外的30个省市自治区,访问了55个少数民族。两次入藏,五进内蒙古,13次跨越黄河,17次横过长江,并走出国门,足迹到达东南亚等地。行程10万余公里,其中骑自行车6万多公里,徒步3万多公里。 作为“老资格”的旅行家、探险家,李永生在1992年4 月成功地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向之后,就立下徒步考察中国西部的“百慕大”--罗布泊的誓言。并对那里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以及楼兰古城遗址等,都作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而今,罗布泊之旅--一段令众多探险家魂牵梦萦的征程就要从他脚下开始了。 走向荒原 李永生5月17日离开库尔勒市,向罗布泊进发。 铁干里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个普通的绿洲小镇。它地处罗布泊西侧,也是一个曾被废的古城,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34团团部所在地。李永生进入罗布泊以此地为起点。他于5月18日上路。他的双轮小车上装了20个馕饼、两塑料壶共20公斤淡水等。他坚定地表示自己不但要闯进去,还要活着走出来。出发后第四天,他因手推车的轴断了,只得沿来路返回到就近的35团甘草霜场,农工朋友们七手八脚把他的手推车修好。5月22日 他重新踏上征途。 5月25日上午,当李永生独自走了3天后,竟幸运地遇上了石油物探地调三处233队的宿营地。当他到达此地时,该队班长周利和王继忠、郭云青三人也刚刚驾车由敦煌方向到达,并在架设营地。他们热情接待了这位“不速之客”。 此地位于罗布泊西北,东经89°40'27'',北纬40°42'46''。位于罗布泊西北岩的楼兰古城遗址就在东南方向38公里处;这儿离最近的罗布泊西岸也仅仅70公里。罗布泊、楼兰已不太遥远。 从此,地调三处233队营地成了李永生罗布泊探险考察的大本营。而营地的石油工人成了他的患难至交。 四闯“生命禁区” 5月26日早晨8点,李永生从石油朋友处补充给养,包括水、方便面、火腿肠和香烟等。然后往东南方向进发罗布泊。走了约两小时,便走到胡杨、红柳等较多的孔雀河干河谷。接着进入土丘密布,沟壑纵横的雅丹地貌区。这是一种风蚀地貌,“雅丹”,维吾尔语,意为高大的土丘。这一天他走得很轻松,步速也比较快。起初还见到有零星的野驼、野驴和黄羊出没。越往里走,生命的踪迹也越少见,亘古荒原上,漫漫盐碱滩,新月形的沙丘,看不见生命的颜色,昭示这里是一片“生命的禁区”。 5月27日早晨7点半,李永生从沙窝里爬起来,抖落满身沙土,继续赶路。午时天气燥热,气温达到38°C,地表温度为56°C。这里地势平坦,雅丹地貌稀疏。水仅有半壶了,他命令自己一定要坚持住。他边走边观察、拍摄,想尽可能多地留下一些资料。 途中他看到不少古遗迹。古时罗布泊是一个烟波浩渺的大湖泊,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西出阳关后其南北两道均由此地区通过。这里为丝绸之路中段要冲地带。城廊村镇星罗棋布,商人僧侣东来西往。罗布泊地区众多的古丝路遗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多民族融合的见证;不少文物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但李永生也发现文物遭到严重破坏的现象。他看到不少古遗址旁留有沙漠卡车的车辙,也看到被盗掘的古墓以及抛出墓外的独木棺。他还痛心地看到大片枯死的胡杨林,风沙吞噬的片片草滩和红柳灌木丛。他甚至看到不少胡杨等植物,有过火烧的痕迹。 他终于看到了不远处的罗布泊湖盆。抬眼望去,那白花花的盐碱滩多像是一大片水呀。伫立湖边,他凝神许久。天更热了,水快要喝光了,他只得按原路返回。5月28日上午ll时他柱着根红柳棍回到233队营地。 休整两天后,6月1日,李永生沿第一次路线的西侧再次朝罗布泊方向进发。这次因偏离方向,进入盐壳地段考察,而未能接近罗布泊心脏地带。只好在第5天又折回。返回后,李永生作了较长时间的休整。因为他的脚被坚硬的盐壳划伤,并且经过两次跋涉,身体已是极度虚弱。此段时间,他只在附近作短距离徒步考察。一方面休养身体,另方面积累实战经验,准备继续探察罗布泊。 6月11日,李永生第三次上路。他先沿罗布泊西测一直由北往南,然后往北返回一程,往东进入罗布泊湖盆。 由于天气酷热难当,他只好昼伏夜行。白天,他拣沙丘、土堆背面较萌凉的地方躺下,尽可能保存体力,捱到太阳快落山时再继续赶路。 一天晚上他正匆匆行路,抬头望见远处低矮的山梁上头托着一轮月亮,令人诧异的是,其大异常,并且通体透明,呈杏黄色。在最初看见它的刹那间,他竟惊恐地想到那是不是天外来客的某种飞行载体。夜半走乏了,躺在枯死的胡杨、红柳树根丛中休息时,却听得周围细微的却是清脆的“喳喳”作响。原来罗布泊昼夜温差很大,是树枝热胀冷缩时发出的声响,真正的天籁之声。 罗布泊湖盆中心区,地势较平坦,多属盐层地带及沙丘地形。他见到海螺、干壳、珊瑚等,可以想见这里曾是一片水底世界。真是沧海桑田,世事难料。而现在这里又有着丰富的钾盐矿藏和石油资源,国家开发的脚步已迫近罗布泊。中午气温高达49C,地表温度70C。毒日直射,热气蒸腾。他走得很艰难。返回时,李永生的水和食物已非常有限。太热了,干渴难忍。李永生有时难受得甚至想到用悬于腰间的匕首割喉咙自戕,也想割开血管喝点自己的血止渴,当然他忍住了没那样做。而他却用那只空壶接上了自己的尿液,许多次用小壶盖倒出点喝下润润冒烟的嗓子--在另一只壶里还有最后几口水,但他一直不敢轻易喝掉。他仰面躺倒在一个有点荫凉的地方,饥渴使他近于衰竭, 他不知自己这次能否活过去。从哪儿飞来一只苍蝇落在他徽张开的嘴上,他下意识地—合嘴唇,把它吞下。他发觉苍蝇是徽威带甜味的。6月25日上午8时左右,他终于活着回到了三处233营地。 6月26日,乌鲁木齐市达板城旅行社张雄文等6人找到233队营地。该旅行社组团去楼兰古城遗址旅游考察,他们用CPS定方位,开着车在罗布泊西北岸转了一整天,却怎么也找不见楼兰的踪影。他们请求李永生带路同去楼兰考察。李欣然同意。他们当天傍晚乘车出发,晚宿途中。次日继续赶路,傍晚来到距楼兰数公里处,车子过不去了,就地宿营。28日凌晨4时,他们在夜幕中徒步出发。天放亮时,他们幸运地找到楼兰。远远地一个高高的土堆兀立在荒原上,那就是楼兰佛塔--楼兰古城遗址远处辨认的标志。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一鼓作气走进楼兰。 楼兰这个汉代时曾显赫一时的绿洲王国,丝绸之路上耀眼的明珠,于公元4世纪前后突然消失。直到本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当地维吾尔族向导艾迪克带领下才发现了楼兰古城遗址。被漫漫黄沙湮没一千多年的古城(遗址)重见天日。此后中外考古家、探险家源源不断地冒着生命危险前来,试图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此时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只是一座废墟。上面只剩下一些残败的土墙,木料、芦苇筑成的民居房基,破碎的陶片,散落的铜箭镞等。置身楼兰古城遗址,他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旅行团中一位年近五十的学者禁不住哭了,他用颤抖的腔调说:“25年了--楼兰,我总算见到您了!”李永生眼眶也噙着泪水,这也是他多年梦想之地。 经过考察分析,他个人认为楼兰王国消失水源说是不确实的。而是由于楼兰处于丝绸之路南北两道岔路口重要的地理位置,导致战争、争夺频繁,使人民流离失所,最后毁弃了这个绿洲王国。他认为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发生了不可抵御的大瘟疫。 李永生以位于罗布泊西北的石油地调三处233队营地为自己探险考察的大本营,四闯罗布泊。前两次孤身徒步只在罗布泊西侧考察,未进入罗布泊湖盆中心地带,也末见到楼兰;第三次由西进入罗布泊湖盆。这是他考察时间最长、也最艰难的一次;第四次与乌鲁木齐达扳城旅行社等人同行乘车兼徒步到达罗布泊西北岸的楼兰古城遗址。 踏歌而还 6月28日,李永生与达扳城旅行社一行共7人乘车离开楼兰,撤出罗布泊。众人尽管蓬头垢面,疲累不堪,但由于圆了楼兰梦,心情异常舒畅。在颠簸行驶的旅行车内,他们扯起略带沙哑、板结的嗓子忘情地唱起了新疆民歌,优美的旋律飘逝于空荡荡的漠野。 李水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世界是一个大框,家庭、父母、妻子、儿女是一个接一个的框,人们在这大大小小的框中煎熬……走路不是给人看的,是我自己要走,体会与众不同的人生……” “生我们的是自身的毋亲,养育我们的是这块土地,我们每一位炎黄于孙都有责任、有义务为她奉献。” “走路走远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把路走‘精’要在笔下给人们提供精神食粮。” 李永生没有成婚,他长年漂泊在外,父母家人也难得亲近。但是他说“没有家,但有大家,有中华民族这个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