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算力简介 » 去中心话城市规划

去中心话城市规划

发布时间: 2022-05-25 05:24:16

A. 什么是去中心型商业

去中心型商业,是指从单一的大型商业聚集中心发展过多个中大型的商业中心,也就是,城市商业从单一的一、两个核心商圈,向多区域、多中心商圈发展,这是对城市商业格局影响非常大的一种变化。
而这种去中心化趋势,带来了两个效应,一个是传统中心商圈价值的下跌,另一个就是区域及社区商业价值的上升。

B. 去中心化是什么意思

去中心化(英语:decentralization)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自由决定中心。简单地说,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决定节点。节点必须依赖中心,节点离开了中心就无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

(2)去中心话城市规划扩展阅读:

在一个分布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节点之间彼此可以自由连接,形成新的连接单元。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备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会通过网络而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

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称之为去中心化。


C. 试总结论述西方近代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演变

★西方近代以来至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演变:
18世纪,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的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革命导致世界范围的城市化,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促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住、就业、环境等问题相继产生。同时,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和空间尺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城市自发蔓延生长的速度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且超出了人们用常规手段驾驭的能力。为解决这些矛盾,规划师们选择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的答案,先后提出了种种城市规划思想、理论。
1.“田园城市”理论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在他的著作《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提出“城市应与乡村结合”,他以一个“田园城市”的规划图解方案,具体阐述其理论。规划人口3.2万人,占地404.7m2。城市部分由一系列同心圆和6条放射线路组成,中心是20hm2的公园,向外依次为公建、公园、商店、学校、住宅等;城市外围有2033.4 hm2土地供农牧业生产。他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联系城乡关系,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提出了见解,对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 “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因此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於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田园城市的含义: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掌管。

田园城市的影响:

霍华德针对现代社会出现的城市问题,提出带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40年代以后,在一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法规中也反映了霍华德的思想。

2.《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宣言

1922年柯布西耶写了《明日的城市》一书,提出了巴黎改造方案。主张减少市中心的建筑密度、增加人口密度。建筑向高层发展,增加道路宽度及两旁的空地、绿地,大胆改变大城市的传统形式的结构布局。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制定了《城市规划大纲》,后称为《雅典宪章》。大纲首先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1977年12月,一批著名的建筑师、规划师在秘鲁的利马集会,对《雅典宪章》的实践做了评价,认为《雅典宪章》的某些原则是正确的,但认为其规划追求功能分区的办法,忽略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而应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生活环境。会后发表了《马丘比丘宣言》,其中还提出了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问题。
法国勒·柯布西耶将工业化思想大胆地带入城市规划.他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论,描绘出城市生活的高级状态."光明城市"理论主张用全新的规划思想改造城市,设想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生活环境.他认为,大城市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中机动交通日益发达,数量增多多,速度提高,但是现有的城市道路系统及规划方式与这种要求产生矛盾;城市中绿地空地太少,日照通风、游憩、运动条件太差.因此要从规划着眼,以技术为手段,改善城市的现有空间,以适应这种情况.他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想高层发展,增加人口密度.他还认为,交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车辆增多,而道路面积有限,交通愈近市中心愈集中,而城市因为是由内向外发展,愈近市中心道路愈窄.他主张中心空地,绿地要多,并增加道路宽度和停车场,以及车辆与住宅的直接联系,减少街道交叉口或组织分层的立体交通.
1977年签署的《马丘比丘宪章》重新审视了功能理性主义的思想,宣扬社会文化,强调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个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文化、社会交往和政治结构,从而更多的考虑了城市的文化功能和“人文关怀”,并提出了“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
从《雅典宪章》到《马丘比丘宪章》经历了44年。在这一过程中,城市规划从注重物质形态规划的功能理性思想,逐渐转变为注重城市人文生态功能的理念,规划的实施应能适应城市的物质和文化的不断变化,每一特定城市和区域应当制定适合自己特点的标准和方针,要为人们创造适宜的居住空间,追求建筑、城市、园林绿化的统一。

3.邻里单位与小区规划

20世纪30年代在美欧相继提出“邻里单位”’的居住区规划理论。“邻里单位”是组成居住区的基本单元,其中设置小学使幼儿上学不穿越马路,井以此控制与计算人口利用地规模,后来考虑了设置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设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发展为“小区规划”理论。一般按交通十道划分小区成为居住区构成的基本单元,把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绿地等进行综合安排,一般的生活服务可在小区内解决。

4.有机疏散理论

为解决城市膨胀而产生的“城市病”,伊利尔·沙里宁在1934年发表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一书中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他从生物有机体的细胞成长现象中受到启示,认为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为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他是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把密集地区分为一个个的集镇或地区,彼此之间用绿化带分隔,以便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
“有机疏散“论是芬兰建筑师E.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沙里宁在他1942年写的《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将来》一书中对有机疏散论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今天趋向衰败的城市,需要有一个以合理的城市规划原则为基础的革命性的演变,使城市有良好的结构,以利于健康发展。沙里宁提出了有机疏散的城市结构的观点。他认为这种结构既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人们过共同的社会生活,感受到城市的脉搏,而又不脱离自然。
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式能使人们居住在一个兼具城乡优点的环境中。沙里宁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机体,它的内部秩序实际上是和有生命的机体内部秩序相一致的。如果机体中的部分秩序遭到破坏,将导致整个机体的瘫痪和坏死。为了挽救今天城市免趋衰败,必须对城市从形体上和精神上全面更新。再也不能听任城市凝聚成乱七八糟的块体,而是要按照机体的功能要求,把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有机疏散论认为没有理由把重工业布置在城市中心,轻工业也应该疏散出去。当然,许多事业和城市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设置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城市中心地区由于工业外迁而腾出的大面积用地,应该用来增加绿地,而且也可以供必须在城市中心地区工作的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商业人员居住,让他们就近享受家庭生活。很大一部分事业,尤其是挤在城市中心地区的日常生活供应部门将随着城市中心的疏散,离开拥挤的中心地区。挤在城市中心地区的许多家庭疏散到新区去,将得到更适合的居住环境。中心地区的人口密度也就会降低。
有机疏散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把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里宁称为“日常活动”的区域,作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活动”的场所,不必拘泥于一定的位置,则作分散的布置。日常活动尽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使活动需要的交通量减到最低程度,并且不必都使用机械化交通工具。往返于偶然活动的场所,虽路程较长亦属无妨,因为在日常活动范围外缘绿地中设有通畅的交通干道,可以使用较高的车速迅速往返。
有机疏散论认为个人的日常生活应以步行为主,并应充分发挥现代交通手段的作用。这种理论还认为并不是现代交通工具使城市陷于瘫痪,而是城市的机能组织不善,迫使在城市工作的人每天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作往返旅行,且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堵塞。
有机疏散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欧美各国建设新城,改建旧城,以至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的过程有重要影响。70年代以来,有些发达国家城市过度地疏散、扩展,又产生了能源消耗增多和旧城中心衰退等新问题。

5.区域规划的理论

城市的日益发展和城市问题的复杂化,使人们认识到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必须从区域、国土的范围来研究有关社会、经济、资源、交通等各方面问题。从地区着眼,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分布进行整体思考和规划调节。西方区域规划理论从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英国盖迪斯提出了集合城市(组团城市)和区域规划概念。美欧一些国家实行了经济区规划,大城市也把区域作为一个经济单位、社会单位和城市体系来研究,并进行了大城市地区的规划。

(二)回顾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三个主要流派:
1)以E•霍华德(Ebenezer Howard)为代表的强调城市分散的“田园城市”规划思想。(前期理论)

2)以勒•柯布西埃(Le Coubusier)为代表的主张利用先进的工业技术强化城市集中的规划思想。(功能)

3)以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为代表的倡导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实行有机疏散的规划思想。(精神)

(三)发展趋势

二战后,城市规划获得了新的发展,城市规划从建筑学和工程技术学延伸到人文科学,成为多学科综合与交叉参与的结果。
在未来社会,另外一些趋势也更引人注目。一是面对资本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地方政府成为规划工作的主战场,领域性的科学治理将取代僵硬的行政命令,规划师沟通、协调、折中的角色更显重要。第二是成熟的市民社会将促使政治体制朝向开放、去中心化与透明化转型的主要力量。第三是纵观现代城市规划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已从崇尚科学理性的技术性角色,转变到在公共事务中扮演组织群众意见和协调不同利益团体的角色。

(四)结语

城市规划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化给城市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城市的发展之路。从“乌托邦”到“田园城市”到 《雅典宪章》 《马丘比丘宪章》的发表。为适应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亦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D. 区块链中什么是去中心化

说到区块链,我们常常会碰到“去中心化”这个概念。那么到底什么是去中心化?中本聪解决了自己定义的难题“点对点的电子现金”,在这个过程中,他“发明”了区块链技术。比特币系统融合密码学、博弈论和软件工程等三个领域的技术与理论,区块链技术是已有技术巧妙地组合形成的创新。中本聪不是凭空解决“点对点电子现金”这个难题的,他沿着前人的足迹前进,只是他完成了最后一跃。

“去中心化”是摘除掉中心化的中心节点的竞争优势。它不代表没有中心,只是中心节点是一种相对中立的存在。这些中心节点不会是强制性的存在。而对于完全去中心化的系统,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联系不通过特定的节点完成,所有的节点都可以在系统上存储和更新数据,从而实现公开化。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简单的理解就是区块链的数据是分散的存储在网络中许多节点上的。而传统的数据存储方式,则是存在网络中1个或几个大节点上的。由此看来,所谓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说白了就是存储数据的节点的多少的区别。所以,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是相对的。数据只存在1个节点上,肯定就是中心化的。但如果存在100个节点上,它们相对于1个节点就可以说是去中心化,只是去中心化的程度不一样而已。同时,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也并不矛盾,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因为去中心化中的“去”字是表示弱化、消除中心的过程,而不是绝对没有中心,与无中心化是完全对立的概念。

链乔教育在线旗下学硕创新区块链技术工作站是中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开展的“智慧学习工场2020-学硕创新工作站 ”唯一获准的“区块链技术专业”试点工作站。专业站立足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E. 京沪常住人口减少人都去哪儿了

40年来头一遭!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减少,人们都去哪儿了?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作为中国南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和上海这两座国际化大都市一直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才来这里打拼。他们享受着城市的机遇和繁华,也忍受着大城市的拥堵和污染。

“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里死去”,当年“北漂”汪峰的一句歌词,唱出了千万人的心声。

根据流入人口来源分析,成都和重庆互为最大的新流入常驻人口来源地。除了重庆市以外,成都市其他排名前10的新流入常驻人口来源地均为四川省内部城市。这种区域性中心城市格局的出现,无疑有利于实现全国范围内人口就近流动的“去中心化”目标。

同时根据《2017第一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广东省依然在全国范围内吸引着大范围的人口流入,深圳和广州市分别在人才吸引力方面排名第一和第三。根据流入人口来源分析,除了广东非珠三角地区和隔壁的广西省之外,广州和深圳还吸引着遥远的四川、湖北、河北等省份的人口流入。

对于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来说,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如果能打造更多经济发展中心,疏解特大城市的人口压力,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F. 去中心化是世界必走之路

是的。
这个时代是去中心化的网络时代,去中心化有两个核心,一是服务过程当中主客体关系的模糊和角色的不断对接与互换,另一个是管理、监测、监管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的模糊和角色互换。
城乡建设也在发生着这样的变化城市规划不再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学科,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于社区环境、大环境质量都有了认知和要求,未来社会治理将会朝互动式、双向交流式发展。

G. 所有人都在说“去中心化”,但你真的懂吗

在科技领域的文本词库里,“去中心化”是个高频词汇,大佬喜欢说,媒体喜欢用,似乎多少有些老生常谈,也难窥其深层奥义。前段时间,去参加一场发布会,突然看到罗辑思维CEO脱不花PPT上的一句话,觉得这也许是在互联网这个维度下对“去中心化”的最佳诠释,那就是:“每一个人的宫廷正在拔地而起。

事实上,“宫廷”这个词无疑抓到了某种本质,今天来谈谈“去中心化”,以及在更为宏观的维度上,它究竟是个啥。

直观上看,互联网诞生至今就是一个不断将权力沉淀至个人的过程,一切只为“我”服务,移动时代更是如此,将每一个人搁置在世界中心,其最佳视觉案例无疑是手机地图,就像作家尼克·比尔顿在《翻转世界》中所言,“你朝街上任何一个方向前进,无论哪个方向,整个画面都会随你位置移动,这是个重大转变,在纸张世界,地图和位置是以地方或地标为根据,而不是你的所在地。从现在开始,你就是起点,数字世界跟着你走,而不是你跟在它后面。”

这种反转岂止于此,如你所知,资本与技术的福祉正在惠及每一个人,用脱不花的话说:“当人成为世界中心,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一位‘君王’。我们这代创业者就是要为君王打造一座宏伟的宫廷。”当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普通人可以随时调遣上百名司机,厨师,甚至说书人,委实用极低成本搭建了私人的马厩,御膳房和翰林院——甚至有时连窘境都与君王颇为相似,譬如在资讯获取上,当大数据编纂的私人阅读代替了传统编辑认为“合适的内容”,每个人都会多少掉入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所言的信息茧房之中,从而少了几分“逆耳”之言。

嗯,不难理解的是“所有行业都是服务业”,真正令人惊喜的是,资源配置和聚合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从权威,国家意志,乃至资本等确定性方式上转向每个具体的人。忘了谁说过,19世纪属于帝国,20世纪属于大公司,那么21世纪无疑属于个人——就像手机地图上那个随你而动的小蓝点,你不必再以某个特定地标为中心,无论是被服务的诸位“君王”,还是气宇轩扬的创业者,只需站在原地,喊一声“我要”,若有人响应,那么必将迎来资源的围拢。

事实上,资源的反转是人与人之间充分合作的一个必然结果。常识是,现代社会经济繁荣和人类不断推动协作细化息息相关,细化的结果自然是编织出一张日趋互为依存的网络,而这张网络也注定在演化过程中不断放大单点价值,从而诞生脱不花所言的“君王”。

于是“去中心化”的意涵也就浮现开来:由于“中心”的分散化(最近一个好例子就是比特币的回归),任何领域都可以自下而上编织起一张巨网,其最终目的是——由近及远地还原全貌。

就像比特币将对权力的信任转化成数学问题;在我看来,从任意节点的视角出发,以它为中心,由近及远地拼接和还原成一个网状世界,这是个迷人的结构,因为它发生在任何领域。看过TED上一个演讲,大意是,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习惯以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描述不同认知系统:物种图谱,知识体系,法律体系,组织结构等,作为一种强调对称的视觉象征,也许是自然地位所致,树状图非常直观地显露出人类对秩序和可归纳性的迷恋。当然,这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幻觉,不同中心还原成一张网状结构也许更接近真相。

TED上这位讲者就举了几个不同领域的例子:譬如,物种之间的密集细菌网络将看似无关的物种连接起来,交织成一张生物网络;现代神经学认为,大脑内部没有那么严格的分区,不过是一张互相关联的神经网络;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也正在向恐怖组织学习,权力分散,个体独立,编织成一张价值之网。

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例子是宇宙。

尽管宇宙有太多未解之谜,但通常认为,宇宙没有空间上的中心概念(五道口除外),星球之间通过引力等作用互相连接成一张网络,任何一点都可宣告自己是宇宙中心(从这个角度,所谓“地心说”和“日心说”更多是数学问题),就像《大爆炸:宇宙通史》中所言:“大爆炸发生在每一个地方,这里没有‘爆心’……每一个星系群看起来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如果有一个观测者在这些遥远的星星上回望我们,他也会看到同样景象,也可能同样地以为自己位于扩张的中心。”

嗯,无论微观尺度上每一个“正在拔地而起的宫廷”,还是宏观尺度上每一个星球,所谓“去中心化”也许只是一种可被嵌套的模型,也许真有可能是万物规律,谁知道呢,但可以确定的是,只有将认知升级到这一层,才能对“去中心化”有更好的理解。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为您提供文字优雅的原创科技文章;微信公号:李北辰)

H. 城市去中心化是什么意思

去中心化(英语:decentralization)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

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由节点来自由选择中心、自由决定中心。简单地说,中心化的意思,是中心决定节点。节点必须依赖中心,节点离开了中心就无法生存。在去中心化系统中,任何人都是一个节点,任何人也都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而是阶段性的,任何中心对节点都不具有强制性。

(8)去中心话城市规划扩展阅读:

在一个分布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节点之间彼此可以自由连接,形成新的连接单元。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备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会通过网络而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

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称之为去中心化。

I. 少海汇的去中心化是什么意思

当然是少海汇啦,他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快速扩张,在全国五大城市建起了产业园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J. 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去中心化

可以以周边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要以中心意见为要求。不断做出改变,实现更长远的目标。

热点内容
币圈2021项目 发布:2024-10-06 20:10:35 浏览:604
以太坊的发行量和发行价 发布:2024-10-06 19:43:24 浏览:980
比特币gavin 发布:2024-10-06 19:14:28 浏览:251
下载doge 发布:2024-10-06 19:09:27 浏览:172
哪里可以买shib 发布:2024-10-06 19:02:44 浏览:865
钛克币挖矿原理 发布:2024-10-06 18:13:14 浏览:794
99矿池怎么提币 发布:2024-10-06 18:13:14 浏览:87
比特币勒索病毒蓝色 发布:2024-10-06 18:12:25 浏览:87
f2pool矿池设置 发布:2024-10-06 18:02:20 浏览:993
在nicehash上怎么设置矿池 发布:2024-10-06 17:53:09 浏览: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