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育种中心可以去吗
A. 神舟5号飞船带了多少蔬菜种子去太空
神舟五号搭载了2881克种子
今年初,中国航天育种中心为利用神舟五号飞船进行航天育种的实验,向在该领域已取得一定成绩的9家农业教学、科研单位发出了邀请,娄底机电工程学校(原娄底农业农机学校)位列其中。这次搭载的种子共2881克(台湾农科院搭载了500克),每1克种子的搭载费用为600元,娄底选送了1.3克,包括60多粒优质稻种和300多粒鸡冠花种子。这些稻种是农业专家方金梁从培育的优良品种中选出来的,同一稻穗中三分之二搭载上天,三分之一留在地面作对比实验。
B. 太空子种陪育
是太空种子吧?
太空种子就是把普通种子送往太空,使其在太空中的独特环境下进行变异的育种法详细介绍如下:
阶段一:种子筛选 种子筛选是航天育种的第一步,这一程序非常严格,需要专业技术。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是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这样才能保证太空育种的意义。
阶段二:天上诱变 利用卫星和飞船等太空飞行器将植物种子带上太空,再利用其特有的太空环境条件,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等因素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产生各种基因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出植物的新种质、新材料、新品种。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研究员指出:诱变表现得十分随机,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预见的。航天育种不是每颗种子都会发生基因诱变,其诱变率一般为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而有益的基因变异仅是千分之三左右。即便是同一种作物,不同的品种,搭载同一颗卫星或不同卫星,其结果也可能有所不同,航天育种是一个育种研究过程,种子搭载只是走完万里长征一小步,不是一上去就“变大”,整个研究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后续的地面上完成的。
阶段三:地下攻坚 由于这些种子的变化是分子层面的,想分清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必须先将它们统统播种下去,一般从第二代开始筛选突变单株,然后将选出的种子再播种、筛选,让它们自交繁殖,如此繁育三四代后,才有可能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突变系,期间还要进行品系鉴定、区域化试验等。这样,每次太空遨游过的种子都要经过连续几年的筛选鉴定,其中的优系再经过考验和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太空种子”。
C. 飞鹰太空育种基地占地约800亩,游客到现场可以参观难得一见的垒球大的西红柿、篮球大的太空茄子等.下列
A、人工栽培选育出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品种属于杂交育种,A错误;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番茄雌蕊柱头获得无子番茄是单性结实,利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的特性,不是培育新品种,B错误;
C、用X射线照射青霉菌使青霉素的产量提高属于诱变育种,是通过X射线诱发基因突变,C正确;
D、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八倍体小黑麦属于多倍体育种,D错误.
故选:C.
D. 中国航天育种网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7-17
E. 为什么把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去.再回到地球
在太空中会有失重状态,而在地球上生长的植物会收地球的引力的影响。所以为了研究植物在无重力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所以带植物种子去太空。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以后能在太空站中种植可食用植物,如果能在太空中种植蔬菜,就可以不用使用运输火箭运输物质了,大大节省了开支,有利于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5)航天育种中心可以去吗扩展阅读:
太空中存在各种射线,所以种子会发生基因突变,但种子的外形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基因变化后,种子发芽长成的植物的外表形态与原来的相比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可能是大,也可能是小了,不能确定,因为射线造成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且该种子长成的植物的某些内在特征也会发生变化。
宇宙射线照射种子,使种子的DNA发生变异,这种变异并非定向的,也就是说从太空回来的种子种出来的植物有的比原来好了,有的比原来退化了,甚至有的种子被宇宙射线杀死了,之所以好是因为种子从太空回来以后把好的留下而已。
F. 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种工程有限公司怎么样
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种工程有限公司是2009-01-21在陕西省西安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西安市航天基地神舟四路239号航创广场1幢2单元21201室。
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种工程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0138683856798Y,企业法人何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种工程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与销售;农副产品的种植与销售;农作物及蔬菜花卉的生产、培育与销售;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农业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与设计;绿植、花卉、盆景的种植、销售、租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陕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64615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231家。
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种工程有限公司对外投资4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种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G. 如果你去太空,你想带什么蔬菜种子去,它有什么用途
8年前,大连的稻种随“神舟六号”飞船升入太空。此后,“神舟七号”成功搭载了南瓜、古莲籽。“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又搭载了萝卜、葫芦等6个品种“遨游”太空。如今,这些大连种子怎么样了?记者昨日来到位于普兰店的大连市航天育种基地了解,经选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等多个程序,新品种水稻“连航天2号”已经审定完毕并正待推广。
大连市种子管理站站长谢辉告诉记者,开启大连农作物太空时代一直是他的梦想。而这属于他的“中国梦”也随着“连航天2号”的审定实现了。在大连市航天育种基地里,记者看到了从“神舟六号”、神舟九号”搭载的合计18个品种的“大连种子”。而在“神舟七号”、“神舟八号”搭载的观赏葫芦、玩具南瓜、包括蛇瓜等品种的选育实验区里,记者了解到,太空种子和人们想象的还是有出入的。“航天育种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空间生物学效应的原理,在失重、强辐射、磁场这样的综合性作用下,使得种子发生变化。”
选育实验区里形状似蛇的蛇瓜、“长相”如香蕉的南瓜、迷你型的玩具瓜……据谢辉介绍,种子在进入太空后变化的变率在百分之十左右。“我们就从这百分之十中去选育,大约有百分之四十的种子没有任何变化。”据悉,大约还有百分之三十的种子会回归原始,产生“返祖现象”,出现野生稻子、野生瓜等。但作为空间生物学研究,野生的资源从教学和科研当中还有更大的作用。“选育的玩具类、观赏类的植物,主要是希望为大连都市型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提供接班品种。”谢辉说。
H. 你对太空育种的看法是什么
据了解,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航天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太空育种与传统地面诱变育种相比具有变异频率高、变异辐度大、有益变异多、稳定性能强等特点,因而是培育高产、优质、早熟、多抗良种的新途径。
太空育种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三个国家成功地进行了卫星搭载太空育种。我国是1987年开始将蔬菜等农作物的种子搭载卫星上天的。在此后的十多次太空搭载育种中,相继进入太空的农作物达50个大类、400多个品种,主要有青椒、番茄、黄瓜、丝瓜、胡萝卜、莴苣等蔬菜种子,还有水稻、小麦、高粱等粮食作物和花卉草木的种子。
经历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大都发生了遗传性基因突变,返回地面种植后,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比原来普遍增长10%~20%,而且品质大为提高,作物肌体也更加强健,对病虫害的抗逆性特别强。不过,并非所有作物种子上太空游历一番后都能发生有益的变异,也有受不了这种“高级礼遇”的,如茄子、萝卜、丝瓜等作物种子上天走了一遭后,非但不能增产,反而像得了病似的,发芽又慢又小,且发芽率降低。其实,即便是同一种作物,不同的品种,搭载同一颗卫星或不同卫星,其结果也有所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太空环境的复杂性和太空育种的局限性。
太空育种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育种模式,也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所以如今引种、试种“太空蔬菜”和“太空粮”也在全国逐渐升温。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太空青椒、番茄、黄瓜和太空稻、太空麦等的引种、试种,北京、南京等地还建立了航天育种中心。
I. 航天育种的什么是航天育种
太空种子就是把普通种子送往太空,使其在太空中的独特环境下进行变异的育种法详细介绍如下:
阶段一:种子筛选 种子筛选是航天育种的第一步,这一程序非常严格,需要专业技术。带上太空的种子必须是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这样才能保证太空育种的意义。
阶段二:天上诱变 利用卫星和飞船等太空飞行器将植物种子带上太空,再利用其特有的太空环境条件,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等因素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产生各种基因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出植物的新种质、新材料、新品种。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研究员指出:诱变表现得十分随机,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预见的。航天育种不是每颗种子都会发生基因诱变,其诱变率一般为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而有益的基因变异仅是千分之三左右。即便是同一种作物,不同的品种,搭载同一颗卫星或不同卫星,其结果也可能有所不同,航天育种是一个育种研究过程,种子搭载只是走完万里长征一小步,不是一上去就“变大”,整个研究最繁重和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后续的地面上完成的。
阶段三:地下攻坚 由于这些种子的变化是分子层面的,想分清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必须先将它们统统播种下去,一般从第二代开始筛选突变单株,然后将选出的种子再播种、筛选,让它们自交繁殖,如此繁育三四代后,才有可能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良突变系,期间还要进行品系鉴定、区域化试验等。这样,每次太空遨游过的种子都要经过连续几年的筛选鉴定,其中的优系再经过考验和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才能称其为真正的“太空种子”。
J. 国家级航天育种基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我国航天育种研究开始于1987年,到目前为止,我国利用返回式卫星先后进行了13次70多种农作物的空间搭载试验,特别是863计划实施以来,我国航天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在水稻、小麦、棉花、番茄、青椒和芝麻等作物上诱变培育出一系列高产、优质、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新品系和新种质,其中目前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新品种或新组合有30多个,并从中获得了一早在二十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及美国的科学家开始将植物种子搭载卫星上天,在返回地面的种子中发现其染色体畸变频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将番茄种子送上太空,在地面试验中也获得了变异的番茄,种子后代无毒,可以食用。1996年至1999年,俄罗斯等国在“和平号”空间站成功种植小麦、白菜和油菜等植物。目前国外根据载人航天的需要,搭载的植物种子主要用于分析空间环境对于宇航员的安全性,探索空间条件下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以改善空间人类生存的小环境,其目的在于要使宇宙飞船最终成为“会飞的农场”,最终解决宇航员的食品自给问题。迄今为止,国外尚未见到有关专门利用航天诱变进行农作物育种的研究报道。些有可能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重要影响的罕见突变材料。航天育种技术已成为快速培育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生产中发挥作用,为提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