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智库最新消息
1. 关于“龙鹰一号”车规级芯片,有没有大神知道,这个芯片的性能如何
12月10日,吉利控股旗下汽车芯片设计企业——芯擎科技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了由其自研设计的国内首款车规级7nm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
吉利布局自研车规级芯片
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趋势正在深刻改变着汽车的产品形态和技术架构、制造过程和服务方式、产业链和价值链、消费和使用模式,使汽车从“功能”时代走向“智能”时代。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对于以半导体为核心的电子零部件需求也是在高速增长。
根据赛迪智库的一份数据显示,2005年汽车电子成本占比仅有20%,而现在汽车电子成本已经提高到了50%以上。汽车的“新四化”,将带动汽车主控芯片、ADAS/自动驾驶芯片、射频芯片、功率器件、传感器等汽车半导体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长。
最新的数据也显示,目前纯电动轿车的电子零部件成本占比已经超过了60%。
数据也显示,2017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达到了1435.4亿美元,同比增长9.5%,预计未来5年将保持8.2%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随着汽车电子市场的增长,2017年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的规模也已超过了360亿美元。近年来都保持在9%左右的增长速度。
可以说,对于智能汽车产业来说,掌握核心的汽车芯片,才能够在未来的技术竞争中与对手拉开差距。车规级芯片的自主研发成为了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关系到国家产业安全的重大战略项目。
但是,在目前的汽车半导体芯片市场,主要被恩智浦、英飞凌、瑞萨、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博世、安森美、罗姆半导体、ADI、东芝等国外厂商所占据,中国厂商在汽车半导芯片领域仍非常薄弱。
在此背景之下,作为国产汽车行业的龙头厂商,吉利控股集团子公司亿咖通科技与知名半导体IP厂商Arm中国及众多知名投资机构于2018年联合成立了芯擎科技,专注于实现高性能车规级芯片和模组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芯擎科技成立初期的股权架构
△芯擎科技最新股权架构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吉利控股子公司,亿咖通科技成立于2016年5月,专注于汽车智能化与网联化,主要为吉利汽车提供数字座舱电子产品、主动安全电子产品、无人驾驶传感器与控制器,以及车联网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的运营服务。
在2019年,亿咖通科技还携手联发科推出了号称是国内汽车网联化自主定义量产产品中第一颗64位运算能力的系统级芯片ECARX E01,结合亿咖通的GKUI 19系统,由吉利博越PRO首发。
而随着旗下芯擎科技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的量产,未来吉利的智能汽车势必将大面积采用芯擎科技车规级芯片。
龙鹰一号正式发布:300余位工程师,历时两年多时间打造
据芯擎科技介绍,此次芯擎科技发布的7nm制程车规级高算力多核异构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是一次性成功流片,它由300余位工程师,历时两年多时间开发完成。这颗芯片在回片抵达芯擎科技上海实验室后,在半小时内被顺利点亮,24小时全速打通,48小时多核操作系统实现稳健运行。经团队实测,目前芯片的所有参数均达到设计标准,创造了国内团队在7纳米制程上车规级超大规模SoC首次流片即成功的纪录。
具体参数方面,龙鹰一号采用7nm制程工艺,集成了87层电路,拥有88颗亿晶体管,配备了8核CPU(整数计算力可达90K),其中大核是Cortex-A76,14核GPU(浮点计算能力可达900G),集成了可编程的NPU内核,INT8算力可达8TOPS。此外,还拥有强大的VPU、ISP、DPU、DSP 集群,以及与之匹配的高带宽低延迟 LPDDR5 内存通道,为智能座舱的应用提供全方位的算力支持。芯擎科技表示,其实测性能赶超国际同类产品。
“龙鹰一号”可充分满足中国市场以及本地车企用户的需求,芯片内置有符合国密算法的信息安全引擎,为这颗智能座舱芯片的信息安全保驾护航。此外,在可靠性方面内置符合 ASIL-D 标准的安全岛设计,并达到 AEC-Q100 Grade 3 级别。
预计“龙鹰一号”将于明年量产,并按计划搭载上车,实现国产芯片在汽车高端智能座舱领域的首次突破。
此外,亿咖通科技与芯擎科技还将推出基于“龙鹰一号”芯片的ECARX Automotive Service Core 通用操作系统级软件框架(简称“EAS Core”),具备端云一体的服务能力与可扩展架构,可提供超过 4000 个 API 接口与完整的、满足车规级安全性需要的开发套件及工具,并为开发者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融合“龙鹰一号”算力,以及集合底层操作系统级核心软件框架 EAS Core,亿咖通科技打造出的高端数字座舱解决方案将助力合作伙伴与车企高效开发定制化的智能座舱功能或产品,降低开发成本与周期、确保安全性与可靠性并加速量产实现。
据悉,这套解决方案开发的新一代智能座舱产品,预计将于 2023 年实现量产装车。
亿咖通科技董事长兼 CEO、芯擎科技董事长沈子瑜现场表示:" 亿咖通科技与芯擎科技致力于为汽车智能化产业带来突破性的软件与硬件解决方案。以 EAS Core、龙鹰一号为核心的高端数字座舱解决方案不仅为生态伙伴及车企快速开发具竞争优势的智能座舱功能与产品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高端数字座舱行业生态开辟了新的可能。"
图片来源:吉利汽车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规划,芯擎科技还将会在2024到2025年陆续推出5nm的车载一体化超算平台芯片,以及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算力达到256TOPS,满足L3智能驾驶的需求。同时,通过多芯组合,算力可拓展,可满足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算力需求。
编辑:芯智讯-林子
2. 中国车规级边缘计算芯片或落地日内瓦 地平线吹响车上算力集结号
虽然欧洲当下也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截至目前,将于3月5日开幕的日内瓦国际车展,官方并没有正式发布推迟或取消的计划。包括中国车企在内的多家汽车产业巨头仍将如约参展。相比往年,今年中国车企的参展作品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搭载中国车规级边缘计算芯片的全新车型即将在车展上亮相。这意味着,中国车企的竞争力,已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底盘、外观,而是面向着汽车更高层次的发展,面向着汽车发展的未来——人工智能,吹响集结号。而号手——这枚车规级边缘计算芯片的生产商,便是来自中国的地平线。
地平线在自动驾驶领域的车规级芯片量产落地,对于中国汽车业整体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汽车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对算力的需求是惊人的。在过去的数年里,我们看到智能驾驶的等级每提高一级,算力差不多要提升一个数量级。如果要实现全自动驾驶,车辆需要数千个TOPs量级的算力。但当下汽车市场上的产品,其平均算力也没能达到个位数的TOPs。所以在庞大的市场需求面前,中国企业的力量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我们并不注重这块战略高地,或许依旧会像飞机发动机、汽车的动力总成一样受制于海外。而中国国力量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我们的战略高地有望得到坚守,并可能在世界市场上攻城略地。有行业内专家预计,征程芯片两年内将有望达到百万量级的前装装车量,五年内则有望完成千万量级的目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杭州超级算力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这个公司创始人是tan,公司没有一名员工,人人都是股东,这个公司运行已经2年多了,一直在稳步前行,很有发展潜力哦!
4. 3080vision解锁算力
5. 角逐下一代智能座舱,车企如何排兵布阵
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汽车智能座舱成为车企愈发重视的角逐之地。
2021年中国新发布乘用车车型显示,智能座舱的渗透率已达到50.6%;其中渗透率最高的车型价位区间为20-25万元,高达58.4%;所有含智能座舱的车辆中,中控彩屏的渗透率高达97.9%。与此同时,在座舱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搭载OTA升级功能也越来越普及,OTA渗透率高达50.9%。未来,“硬件提前预埋+软件订阅服务”的新座舱服务也将通过OTA搭载率的提升而逐渐落地。因此,车企若想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将智能座舱作为重要突破口。
“用户需求”定义智能座舱的功能及发展
智能座舱成为智能车产业链的角逐点,主要原因受消费者需求意向与购车决策变化的驱动。
首先,消费者对座舱功能的需求维度升级。随着汽车网联化的发展,座舱作为消费者驾乘体验最直接的触点,对座舱的需求已经不仅局限在“安全”、“舒适”阶段,而需要更多智能化的座舱体验,如导航、社交、娱乐等,希望用这些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切实解决驾乘中的需求。
其次,消费者需要更人性化的“第三空间”。如今,“两点一线”是当今社会最常见的生活常态。如果说家庭和公司这“两点”构成了人们生活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座舱这条“线”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三空间。与第一、第二空间相比,座舱具备移动性和更加标准化的特点,特别适合作为私有化的生活空间存在,良好的座舱空间可以提升用户的满足感。
再者,消费者已将智能座舱作为重要的购车考量。根据 IHS Markit 最新的调研结果,座舱智能科技配置水平是仅次于安全配置的第二大类关键要素,其重要程度已超过动力、空间与价格等传统购车关键要素。亿欧智库调研发现,年龄位于25-35岁的年轻人当中,有51%的人表示将座舱的智能化水平作为其购车的重要参考因素,甚至有28%的人将座舱的智能化水平视为其购车时的首要参考因素。
随着汽车产业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用户话语权不断提升,用户驱动产品设计、用户定义智能座舱体验的模式将成为主流。
下一代智能座舱,为空间创造更多时间
智能座舱是车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品牌、产品差异化的新契机。但是一直以来,车企多注重于传统硬件的开发,而在软件方面并非所长。但是智能座舱至少涵盖了40种与尖端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的功能,而且多种功能的高度集成对车机芯片有很高的要求,对于任何一家主机厂而言,完全自研都不太可能。所以,主机厂要想把握住智能座舱的风口,势必要和科技企业达成合作。
在此情况下,相关细分赛道中互联网、科技公司、软件公司纷纷入局。如今年11月,宝马与腾讯达成合作,融合了腾讯TAI生态车联网中的微信车载版,腾讯小场景,让座舱更加智能。科技企业的加入,可赋予汽车企业新的产品竞争力和新的商业价值。
同时,用户驱动、数据驱动模式下,车企需要基于云上去重构业务体系 ,打通从制造到营销、服务全链路的数据通路,实现销售端、用户端的数据反哺。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也针对汽车产业推出了相应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实现从研发、制造、营销、服务、企业管理全链路的数字化管理。在腾讯研究院推出的《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中提到,车企需要打破各环节之间的数据壁垒,打通全链路的服务触点和数据。一个智能座舱服务升级的背后,需要来自于产业全链路的数据挖掘和分析,及时响应用户需求的更新。
座舱内HMI以及功能的发展,均由消费者对座舱内驾乘场景的需求决定,以前是人要懂车,以后就是让车更好地为人服务。车企若想将智能座舱作为重要的差异化卖点,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不仅要提高座舱的驾驶域功能,还要为消费者提供交互式、社交化的数字服务,真正地为用户打造一个新驾驶、新空间。
首先,从驾驶域方面来讲,人们需要更加直观、便捷的导航体验。传统的导航存在显示不够精细,面对复杂的路口无法清晰地提示用户变如何变道的状况,甚至有时会出现导错路的情况。近些年,众多企业也把车道级导航、人车共驾模式下的新导航地图作为重要的发力点。例如,腾讯智驾地图,集高精地图、ADAS地图、SD地图三图合一,不仅支持车道级的导航,还结合AR-HUD、多模态交互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直观、浸入、无需思考的导航体验。
其次,从交互方式方面来讲。通过按键或触控的方式,让车机被动接受人们命令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需求,人们需要更加智能有温度的交互方式。例如,全双工语音可以“一次唤醒、连续对话、随意插话”,大幅度提高人车交互自然感和流畅感。除了语音之外,基于动作、面部表情等识别的多模态交互方式,还可给用户带来更加实用、新奇的交互体验。
再者,从车载服务方面来讲,人们需要轻量化的应用来及时响应用户的服务需求。随着人们对听、唱、看、玩的娱乐需求的提升,车载多媒体内容的种类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人们在汽车座舱中需要随时能安全地保持信息交换、无缝社交。座舱作为人们移动的第三空间,已不在割裂于信息世界之外,人们需要在车内也能享受信息的无缝连接。比如通过微信车载版,可以及时处理必要的信息,和好友共享位置。
智能座舱作为汽车与用户交互的接口,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驾乘体验,沉浸式、互动式、社交化的服务,不仅可以提升驾乘的愉悦感和满足感,还可以更好地开发汽车这一“第三空间”的价值,给空间创造更多的时间。未来,在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和软件算力提升的情况下,智能汽车有可能就像是智能手机一样,成为重要的移动终端,而与用户直联的智能座舱,则可以为用户提供源源不断的“尝鲜感”,给用户带来一个全新的新驾驶、新空间。
6. 算力达到51%,比特币会不会很危险
事实上,人们是不会让这样的事发生的,因为一旦有人控制了全网51%的算力,这个系统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就会失效,那比特币的去中心化体系就崩塌了,比特币的价格就会一落千丈,甚至归零,那对于整个网络的参与者来说都是坏消息。所以大家会自发的控制全网算力的分布,不让一家独大,甚至很多人发现某一家矿池的算力过大时,他们会主动退出这家矿池。现在全网算力最大的矿池大概占据了全网的25%。
7. 问下,假设一台4T左右算力的比特币矿机,平均一天能挖出多少比特币按现在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