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计算机算力极限
⑴ 算力是什么意思
算力是比特币网络处理能力的度量单位。即为计算机计算哈希函数输出的速度。比特币网络必须为了安全目的而进行密集的数学和加密相关操作。 例如,当网络达到10Th/s的哈希率时,意味着它可以每秒进行10万亿次计算。
在通过“挖矿”得到比特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其相应的解m,而对于任何一个六十四位的哈希值,要找到其解m,都没有固定算法,只能靠计算机随机的hash碰撞,而一个挖矿机每秒钟能做多少次hash碰撞,就是其“算力”的代表,单位写成hash/s,这就是所谓工作量证明机制POW。
(1)经典计算机算力极限扩展阅读
算力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大数据的爆发式增长,给现有算力提出了巨大挑战。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高速积累,全球数据总量几何式增长,现有的计算能力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据IDC报告,全球信息数据90% 产生于最近几年。并且到2020年,40% 左右的信息会被云计算服务商收存,其中1/3 的数据具有价值。
因此算力的发展迫在眉睫,否则将会极大束缚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我国在算力、算法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算力的核心在芯片。因此需要在算力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缩小甚至赶超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
算力单位
1 kH / s =每秒1,000哈希
1 MH / s =每秒1,000,000次哈希。
1 GH / s =每秒1,000,000,000次哈希。
1 TH / s =每秒1,000,000,000,000次哈希。
1 PH / s =每秒1,000,000,000,000,000次哈希。
1 EH / s =每秒1,000,000,000,000,000,000次哈希。
⑵ 1000g算力1天能挖多少
就以现在这个挖矿难度,1000G的算力一天大概能挖到0.0481 BTC。不过,根据比特范上的比特币计算机。目前市场上高算力的矿机回本时间基本上都是遥遥无期的,当然比特币价格上涨除外。200G矿机回本的时间则相对较短,例如,AVALON2单模组(芯片频率1500MH/s)100G,37天就能回本,AVALON3单模组(芯片频率550MH/s)325G,65天回本。
⑶ 截至2019年(或2018年),全球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排名第一的是
2018和2019年都是美国的顶点第一。
2018年11月12日,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在美国达拉斯发布,美国超级计算机“顶点”蝉联冠军,中国超算上榜总数仍居第一,数量比上期进一步增加,占全部上榜超算总量的45%以上。中国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分别位列第三、四名。
2019年11月19日,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面世,美国超级计算机“顶点”蝉联冠军,中国则继续扩大数量上的领先优势,在总算力上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新一期榜单的前十位排名较上次未发生变化。美国超级计算机“顶点”以每秒14.86亿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再次登顶,第二位是美国超算“山脊”,中国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分列三、四位。
在上榜数量上,中国境内有228台超算上榜,蝉联上榜数量第一,比半年前的榜单增加9台;美国以117台位列第二。从总算力上看,美国超算占比为37.1%,中国超算占比为32.3%。
(3)经典计算机算力极限扩展阅读:
顶点性能数据
Summit超级计算机采用IBM Power9微处理器和NVIDIA Volta GPU进行数学协同处理。Summit的前身Titan超级计算机,拥有超过18000个节点,而Summit将有约3400个节点。每个节点将拥有至少500GB相干内存,以及800GB非易失性内存。
Summit超级计算机原定计算性能是150petaflops,交付性能达到200petaflops。中国的TaihuLight超级计算机性能指标是93 petaflops,峰值性能是124.5petaflops。IBM这款超级计算机交易据说价值3.25亿美元。
⑷ 假设有一台算力无限、存储量无限的计算机,是否可以预知未来
如果科技发展很强大的话,应该是可以预知未来的。
计算机的应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1996年至2009 年,计算机用户数量从原来的630万增长至6710 万台,联网计算机台数由原来的2.9万台上升至5940万台。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3.16 亿,无线互联网有6.7 亿移动用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1.17 亿,为全球第一位。
⑸ 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的算力究竟有多强
量子计算机是一种全新的基于量子理论的计算机。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量子计算机的概念源于对可逆计算机的研究。量子计算机应用的是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在多个状态,而不像传统计算机那样只能处于二进制状态。
⑹ 什么是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operation ability)数学能力的基本成分之一,指运用有关运算的知识进行运算、推理求得运算结果的能力。
运算实际上是一个演绎推理过程,运算即是推理.数学运算在初等数学阶段主要是四则运算,整式、有理式、根式运算,指数、对数及三角函数运算.到高等数学阶段就有极限运算,微分、积分运算,向量、矩阵运算,数据、信息处理和概率运算,集合、逻辑运算以至于更广义、更抽象的运算.数学运算能力当然包括所有这些方面的运算能力.要培养上述各种运算能力,首先要学生掌握各种运算的有关知识(如环绕运算对象的概念、性质,运算的定义、法则等).在运算过程中必须对上列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足够的训练.运算能力的内容也是在发展的.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在中学不再需要去学四位数学用表,不需要多作多位数数值计算的训练,但需要发展估算能力,发展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再由于运用程序计算器以至计算机,由程序保证可以进行更多种、更复杂的运算,这时就需要学生通过学习程序设计或算法语言来获得使用它们的运算能力了。
⑺ 说一个你的脑洞,对这个世界的某些神秘猜测或遐想
感觉一切像是一场梦
⑻ 你觉得人类的科技是否已经到达了极限了
人类一直在与死线赛跑。
呃,死线,deadline,没毛病。
抛几块砖:
如果没能在耗尽化石能源之前搞定核能(太阳能也是核能,没毛病),那不止是文明倒退的问题,而是就此被锁死了。因为我们无力组织更高规模的工业化,就无法进一步检验我们的科学理论,科学家瞎猜起来,比民科凶猛多了。
另一个关于科学家瞎猜的问题:科学理论的验证越来越难了。300年前人们根据现象提出理论解释,200年前一边提出理论一边做实验验证,100年前人们期待100年后能够有足够的能力验证(比如引力波),那么现在呢?比如弦论,要检验这个理论需要的能级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达到?
在太空移民之前人类所能掌握的算力是有上限的,这个上限是由电力、矿藏储量(比如所有半导体都需要用到的稀土,将来量子计算机也要用到)等因素决定的,会不会某个太空移民的关键问题所需要的算力,是人类所能掌控的算力无法解决的?
越小的生态系统越容易崩溃,越大的生态系统越稳定,但这不代表它就不会崩溃了。从长远来看,地球的生态系统迟早会崩溃,人类做好准备了吗。
还有个问题,人类积累的知识越多,单个个体要学习并达到理论前沿的时间就越长。会不会有一天一个人需要花费80年的时间才能走到某个学科的前沿,那他还剩几年可以做研究?有些知识可以压缩,只记结论,有些不行,你必须理解他推倒他花费时间去掌握他。
如果没能在太阳演变成红巨星之前逃离地球,那我们就会被太阳吃掉,人类集体扑街。当然了我们有50亿年的时间,这个问题比前几个更遥远。
21世纪前叶的我们还处于大步向前的发展阶段。
但楼主你的担忧是对的,谁也不能保证之后怎样。
⑼ 日本女程序员将圆周率算到31.4万亿位之后,请问这么无休止地算下去有意义
没有意义。很明确的说,这样没有意义。阿西莫夫在一篇科学散文之中说过,圆周率小数点之后70位,已经超过了宇宙之中所有的应用范畴。
当我们取圆周率的34位小数,来计算可观测宇宙的周长时,就可以把周长精确到一个原子直径的精度,所以更高精度的圆周率,并没有实用意义;数学家这么无穷无尽地计算圆周率,更多的是纪念意义,出于对数学的敬畏。
⑽ 最近有位日本女程序员将圆周率算到31.4万亿位之后,这么无休止地算下去有何意义
有意义,在人类研究新动向的情况下,这些人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如果算下去的话,说不准还能将地球全部的周率计算出来。而且在采访当中女程序员透露了相关的信息,她表示之所以做出如此的举动,第一是为了纪念圆周率日,第二是为了挑战,挑战自己也是为了挑战计算的性能,想要将圆周率计算到31.4万亿位。
这位程序员说,她希望继续扩大自己的战果。她从12岁时就迷上了圆周率。她说:“小时候,我就在自己的电脑上下载了一个程序,用来计算圆周率。那时候,世界纪录的保持者是日本人,所以我那时很容易在这个领域取得进步。”后来,埃玛读大学时,她的一位老师正是当时圆周率计算纪录的两位拥有者之一——高桥大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