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货币与金银
『壹』 区块链解决了什么问题
使用区块链技术作为货币因为区块链必然会产生代币,所有交易参与者都同意它有价值,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其充当货币。我们发现区块链货币很可能首先促进私人交易,国际交易和微交易获得采用,然后最终扩展成为所有交易的默认货币。区块链技术对于执行微交易的个人也很有用。如果一个人想要向另一个人发送1.00美元,那么没有区块链的世界费用很容易达到总交易的30-40%(.30—.30—.40)。因此,公司被迫将交易转为月度发票,而这些高额费用也阻碍了创始人首先依靠小额货币开办企业。假设一个企业家想要创办一家企业,法国的个人可以直接向肯尼亚的农民发送1美元的款项,帮助他们建立农业基础设施。在企业家和他的潜在捐助者意识中这些付款中几乎有一半流向中介实体后,企业家可能会放弃,捐赠者可能会离开。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家想要将他的财富(例如,每天2-5美元)从当地不稳定的货币转移到更稳定的国际货币,那么他将面临国际高额双重费用的麻烦即小交易规模的交易费用和高额中介费用。基于区块链的货币为这些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使用区块链技术作为价值储存区块链技术还有可能提供新的独立存储价值。今天,经典的独立价值是黄金储存,因为人类决定独立于民族国家(例如加拿大)或国家联盟(例如欧盟)而不是其他主流货币(例如美国,美元与美利坚合众国的成功密切相关)。黄金通常与美元成反比关系:换言之,黄金可以对冲当前的全球金融体系。由于黄金难以储存(重,相对不安全),数字区块链货币代表了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如果数字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稳定(目前,它们极不稳定),它们可能有一天会增加或者减少黄金等资产(为了对冲)。如果数字货币取代美元和欧元等传统货币,那么这些数字货币将代表并主导金融体系。在这个世界上,这些货币将不再是当前现状的有用对冲:它们将成为现状!而且我们希望投资者能够关注黄金,类似资产以及非主流数字货币来对冲这些现在主流的数字货币。使用区块链技术促进简单的信息交换最终,区块链技术的价值来自于其保护和自动化信息传递的潜力,这是一项有无限机会的努力。虽然基于区块链的货币代表了简化信息传递的大好机会,但任何以数字方式传输信息的当前流程或系统(即互联网上的任何东西)都可能被区块链技术彻底改变。在区块链世界中,确定区块链如何传递信息的可编程规则称为智能合约。智能合约实际上只是自动合同。要实现智能合约,需要做三件事。首先,所有利益相关者都需要同意数字代币具有价值。其次,所有利益相关者需要就智能合约中的每个定义达成一致。第三,数字代币需要与每个定义的程序化事实相结合。使用区块链技术促进复杂的信息交换区块链技术的复杂信息市场的一个例子是存储数字信息。今天,互联网的很大一部分由亚马逊网络服务(AWS)和其他中介实体提供的类似产品托管。这些实体构建和维护全球数据存储和服务器以支持云基础架构。然而,在区块链世界中,公司可以使用信息存储区块链代币(我们称之为虚构代币'FileStorageCoin')来换取高分布式网络上的安全存储,而AWS等实体中介收取的价格只有一小部分。虽然区块链可以帮助用户从存储,连接,带宽,网站访问和内容创建中获得更多价值,但该技术不仅限于数字信息;该技术还可以使物理世界资产更具流动性(更易于销售和购买),使其更具可还原性。换句话说,区块链可以更好地促进多人资产的所有权。
『贰』 区块链项目的分类和应用有哪些
从目前主流的区块链项目来看,区块链项目主要为四类:第一类:币类;第二类:平台类;第三类:应用类;第四类:资产代币化。
币类主要充当区块链资产领域的“交换媒介”,交换媒介指一般等价物,比如以前的黄金、银票等。(交易区块链资产上“币汇交易所”)
平台类项目是指建立技术平台,用于满足各种区块链应用开发,可以降低在区块链上开发应用的门槛。
应用类项目范围比较广泛,涵盖金融、社交、游戏、产权保护等诸多领域,也是目前区块链资产增长最快的领域。
资产代币化项目是指是实物资产的区块链映射,也就是实物资产上链,目前不超过10个品种。
01币类
第一类是币类项目,也是最早的区块链项目。币类项目主要包括比特币和莱特币等项目。此外,还有一类资产具有匿名的特点,主要功能包括实现支付的同时可以保护支付双方的隐私,比较知名的有达世币(Dash)、门罗币(Monero)及采用零知识证明的大零币(Zcash)等。币类主要充当区块链资产领域的“交换媒介”,交换媒介就是你用来换取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比如以前黄金、白银、银票可以作为交换媒介。目前全球的数字资产种类超过2100个品种,币类区块链项目数量近期增长较快,截止2018年6月市值最大的依旧是比特币。
02平台类
第二类是平台类区块链项目,平台类区块链项目主要功能为建立技术平台,满足各种区块链应用开发所需的技术要求;简单的说,平台类应用让开发者可以在区块链上直接发行数字资产,编写智能合约等。智能合约就是在区块链数据库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满足其源代码设定条件下自动执行。
举个例子,你在区块链上开发一个基于房屋租金协议的智能合约,当业主收到租金时就会触发自动执行,并将公寓的安全密钥给到租户。
平台类区块链项目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底层的技术平台,让开发者在底层技术平台上做应用开发,相当一部分平台尚处于开发状态当中,截止到2018年6月份,市值最大的是以太坊。
03应用类
第三类是应用类区块链项目,应用类项目就是基于区块链开发平台(例如以太坊)开发的能够解决实体经济各个领域诸多问题的区块链项目。
例如基于区块链的预测平台Augur,基于区块链的算力交易平台Golem,基于区块链的奢侈品溯源平台VeChain,基于区块链提供资产兑换及转移服务的OmiseGo。利用区块链技术,这些项目可以更好地解决信任问题、跨国界流通等问题,同时,利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和代币,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动执行,大大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应用类区块链项目范围比较广泛,涵盖金融、社交、游戏、产权保护等诸多领域,也是目前区块链项目市值增值最快的领域。
04资产代币化
第四类是资产代币化区块链项目,资产代币化是指将区块链资产挂钩黄金和美元等实物资产,是实物资产的区块链映射,截至2018年2月不超过10个品种,比较典型的代表是对标美元的USDT,对标黄金的Digix Dao,DigixDAO每个代币代表1克由伦敦金银市场协会认证的黄金。资产代币化具有方便交易,便于保管等优势。首先,资产代币化更方便交易。因为区块链资产可以拆分,具有更好地流动性。
举个例子,目前房产需要整体转让,如果房产可以代币化,便可以拆分购买,更方便交易。其次,实物资产代币化更利于保管。黄金等在实物交易中,很容易形成磨损、造成损失,但是实物资产代币化后并不需要进行实物转移,更利于实物资产的保管。
『叁』 【区块链】什么是区块链(二)
由于目前区块链领域里充斥着大量的资金盘、空气币。 而且,说起区块链,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金融、投资或者投机等话题。 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请各位朋友们擦亮眼睛, 风险自担 。
在这篇著名的论文里,中本聪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怎样实现一个完全的、 不需要通过一个金融机构 的,点对点电子货币系统。
然而,他并没有明说,到底为什么需要这么做。但是一想到那句被他 永远铸造 在第一个比特币区块中的名言:「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lout for banks. 财政大臣处于第二次援助银行的边缘」,我们便忍不住会去顺藤摸瓜地琢磨:
其实,人类现代金融机构,或者换而言之——银行的历史并不算悠久。英文里的银行——Bank这个词,最早就来源于意大利语BanCa,本来意思是交易时所用到的长凳。而近代银行的雏形也正是起源于13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当然,几乎同一年代,在遥远的东方,中国的宋朝,也出现了具有高利贷性质,以及无利息存款业务的钱庄与票号。
本来,金银成为全世界公认的货币,是一个几乎自然而然的过程。还记得马克思也曾经曰过:
但,自从有了银行,银行家们欣喜的发现——自己写的那张银票,几乎可以等同于金银,同样起到了货币的作用。于是,凭借人们对于银行这个金融机构的信任,银行家可以凭空变出钱来。只要大家不在同一时间来把银票换成银子,存了10万两白银的钱庄,完全可以发出11万两银票来,10万给存钱的人,1万自己花!甚至更多!!!
我们可以抽象一下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
虽然,后来 铸币权 被从私人银行收归了各国政府央行。但央行们都是怎么做的呢?且不说当年愚蠢的国民党政府疯狂发行法币自毁经济的愚蠢行为吧( 1937年100法币可买牛两头,1945年可买鱼一条,1948年可买大米两粒,当然1949年就彻底废了 ),我们来看看当今执世界经济牛耳的美国是怎么干的吧:
所以,1933年,一盎司黄金价值20美元;1944年,一盎司黄金锚定35美元,直到1971年8月15日;1973年,一盎司黄金突破100美元;1975年,一盎司黄金150美元左右;2021年,一盎司黄金已经突破了1800美元!从1933年到1944年,美国人民被迫付出10年接近2倍的代价,最终让美元成为了世界货币;然后从1971年到今天,50年,50倍!
现在谁都知道,王二麻子家的米和青菜都是从哪里来的了。但是, 那又怎么样呢 ?毕竟世界离不开金融机构,同样也离不开这家最大、最牛,凑合着不算太离谱的王二麻子来兜底,这米和青菜,要不就由着他吃吧?
但密码学家兼程序员中本聪先生,显然有不同的意见。他在发表《 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货币系统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这篇论文的P2P Foundation网站注册时,所填写的生日是 1975年4月5日 ,如今许多人都揣测,写这个日子,一定是别有深意!
所以,总之,我们需要记住,中本聪发明比特币的目的,就是要 实现一个完全的、不需要通过一个金融机构的,点对点电子货币系统 。
而这,也正是让如今这风起云涌的整个区块链世界——诞生的原动力。
中本聪先生内心当时究竟是怎么想的,现在我们谁也没法去确切地探究了。但由所他开启的这场「社会学金融实验」,10多年过去,至今仍然进行得如火如荼……
<待续>
『肆』 比特币是区块链的运用吗
比特币是区块链的实际应用
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当时一个叫“中本聪“化名发表了一篇论文,基于区块链技术对老王存的故事进行改进:
1)因为比特币是全球流通,故事中的”元“统一改成btc,100元=100btc
2)比特币的匿名性,故事中的每个人记账的方式会向天下公布你口袋有多少钱,想必每个人都不愿意把,比特币网络中每个人都拥有一个钱包地址,是一个由若干位二进制数字组成的代码。
3)交易机制改进,记账优化改进等等。
那么比特币在目前具有什么应用场景呢?
1)用于投资
比特币目前总市值是 9672.36亿,占目前加密货币总市值的50%。如果你是20-50岁的中国人,并且有稳定的工作,那么你在网络热搜上了解到比特币在半个月内从3000上涨到8000的新闻,这时候你刚好看到我的这篇文章,那么你一定会想到一件事应该是:这个东西该不该投资?以及风险大不大?
个人觉得,比特币比较适合做定投(每个月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投资比特币,如果你拿4000的工资,可以在每个月固定的一个时间点投资300),在加密货币交易市场中,有人因为比特币暴富,也有人因为炒比特币把房子都卖掉,加密货币交易市场的总市值不大,里面确实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专家拉盘,变化不可预测,但是纵观这10年来的发展,加密货币还是呈现出一种良性发展的状态,也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
『伍』 区块链常见的名词解释
1.区块链(BlockChain)
区块链是一串通过验证的区块,其中每个区块都与上一个区块相连,一直连到创世区块。区块链是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共享账本。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并称为金融科技的三大方向。
2.比特币(Bitcoin)
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落地应用,最初是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如今,比特币已经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展成为开源系统,以及构建在其上的数字货币网络。
3.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
中本聪是一个化名,他是比特币的创始人兼早期开发者,2008年,中本聪在密码朋克中发表了比特币的白皮书,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构建了比特币系统的基本框架。2009年,他为比特币系统搭建了一个开源项目,正式宣告了比特币的诞生。但是当比特币渐成气候时,中本聪却悄然离去,销声匿迹于互联网上。
4.数字货币(Token)
区块链最初的应用形式就是数字货币,区块链的出现本身也是为数字货币服务。目前来说区块链应用最好的领域是金融领域,这是因为区块链技术更适合于为金融场景服务。数字货币是电子形式的替代货币,它是属于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货币。目前全世界发行的数字货币有成千上万种,它们可以通过交易所与现实世界中的货币进行交易,或者与其它数字货币进行交易。
5.挖矿(Mining)
比特币被比喻为数字黄金,在网络中,通过竞争计算能力获得区块的认可权,进而获得区块的代币奖励以及交易费的奖励,而这种方式就是在系统中获取初始比特币的方法,就好像当年金银被从地下开采出来一样,所以被称为挖矿。.
6.矿工(Miner)
通过提供算力进行挖矿的节点,就被称为矿工,当然有时候也是指节点的所有人。
7.公钥私钥(Public Keys/Private Keys)
公钥和私钥,是非对称加密算法的方式,这也是对以前的对称加密算法的提高。对称加密算法用一套密码来加解密,知道了加密密码,也就可以破解密文;而非对称加密算法,则是存在两套密码,用公钥来加密,但是用私钥来解密,这样就保证了密码的安全性。在比特币系统中,私钥本质上是由32个字节组成的数组,公钥和地址的生成都依赖私钥,有了私钥就能生成公钥和地址,就能够对应使用地址上的比特币。
8.哈希值(Hash)
哈希算法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映射为固定长度的较小二进制值, 这个小的二进制值就是哈希值。哈希值是一段数据唯一且极其紧凑的数值表示形式。哪怕只更改一段明文中的一个字母,随后产生的哈希值都将差别极大。要找到对应同一哈希值的两个不同的输入,从计算的角度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9.共识机制(Consensus)
区块链作为一种按时间顺序存储数据的数据结构,可支持不同的共识机制。共识机制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组件。区块链共识机制的目标是使所有的诚实节点保存一致的区块链视图,同时满足两个性质:
(1)一致性。所有诚实节点保存的区块链的前缀部分完全相同。
(2)有效性。由某诚实节点发布的信息终将被其他所有诚实节点记录在自己的区块链中
10.钱包(Wallet)
比特币的钱包不存余额,在比特币的世界中也没有“余额”这个概念,这里的钱包是指保存比特币地址和私钥的客户端或者软件,可以用它来接收、发送和存储你的比特币。
『陆』 区块链的兴起,对未来金融造成什么影响
2018年8月6日,华为公司金融行业顾问、华煊科技创始人兼CEO蔡毅先生在DAGA | Blockchain & AI (核心群)做了专题分享,主题为:区块链金融的现状与展望。以下文字根据讲座的语音整理,已经过作者审核。
蔡毅:华为公司金融行业顾问,华煊科技创始人兼CEO,共享读书会创始人,中国作家协会成员,从事金融科技研究工作十余年,是银行数字化转型资深专家。
大家晚上好,很高兴也很荣幸可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思考。
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蔡毅,在青葱岁月当过作家,90年代写过一些书籍刊物和小说,那时还没有互联网。工作之后一直从事金融行业信息化工作,从金融的渠道到数据中心,从网点到科技,见证了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发现了一些问题。2014年之后做过投资合伙人,近几年也在华为做金融行业顾问,从认知层面,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发展作咨询顾问。
接触区块链是2015年,我创办了华煊科技和共享读书会。目前我们主要关注区块链的认知和金融技术解决方案落地。认知层面采用读书会的方式进行互动分享和知识管理,技术层面结合区块链、大数据和AI等技术,重塑金融行业流程和场景,从局部切入。结缘区块链,源自我自己对区块链感兴趣,经常学习并和一些朋友进行探讨研究。当然有些观点还是比较肤浅,希望大家多交流批评指正。
美国的精英智囊曾经认为:维持全球领导地位的核心是科技,科技必须依靠经济,经济的核心是金融。那么,金融的未来是什么呢?
今天的题目是:区块链金融的现状与展望。我想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介绍:
简单介绍一下金融和金融体系;
区块链金融现状;
区块链金融展望。
初步形成阶段,第一个五年(1948年~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1948年),这时的人行远不是我们现在想象中的那样。但它标志着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开始。
央行统收统支的“大一统”体系,第二个五年(1953年~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唯一办理各项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集中央银行和普通银行于一身。大一统其实是我们照搬国外的模式,具体国家我就不说了。
初步改革和突破“大一统”金融机构体系,第三个五年(1979年~1983年8月):中国银行(1912年成立)、中国农业银行(1951年成立)、中国建设银行(1954年成立)相继恢复或成立,但中国人民银行仍然集货币发行与信贷于一身。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金融行业发展非常快。
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初具规模,十年时间(1983年9月~1993年):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工、农、中、建四大专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1987年之后相继出现了交行、招行、深发、中信、恒丰。1988年出现了平安、广发、兴业。1992年出现了光大、华夏、浦发并在同年设立了证监会。
建设和完善社会**市场金融机构体系的阶段(1994年至今):形成了由“一行三会”为主导、大中小型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辅翼的较完备的金融机构体系。1994年成立了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995年成立了第一家民营商业银行民生银行(这个意义很重大)、1998年出现了城商行并设立了保监会。银监会其实出现的比较晚,2003年才设立。从此一行三会格局形成。不过不久前,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成了银保监会,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各类金融机构呈现出“网状化”“强关联”的业态, 即:现在的银行与银行、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各金融子市场之间的关联度显著上升,信用联系日益紧密、混杂交织,错综复杂。
金融业生态环境也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一方面,传统正规金融机构谋求加快转型和创新,力求在经营战略、市场定位、管理架构、业态、产品等创新方面抢占先机。另一方面,各类新兴金融机构大量涌现。
金融业态也呈现房地产金融化、非银机构“银行化”、资产证券化等新特点。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趋向复杂,金融体系催生和放大资产泡沫的作用被低估。
金融体系的网状化和强关联拉大了金融业与金融监管的缺口,削弱了传统监管的有效性。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运行时间才十几年 那。
货币政策通过金融体系传导的路径和机制发生变化(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拉长或变形,传导性和效力下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面临新的制约。现行货币政策框架自1996年建立以来不断因应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而加以改进,但近年来的金融体系复杂化对之提出了新的考验。广义货币M2也受到金融深化、支付电子化等因素的冲击,被影子银行体系进一步削弱。
各类规避监管的跨市场、跨业务、跨界行为使多种风险因素相互交织,比如:期限和产品严重错配的资金池操作隐藏较大的流动性风险、产品嵌套导致风险传递、影子银行监管不足以及地方债务、房地产、外部冲击等,都给金融体系稳定带来很大挑战。
一是依赖法律条文存在的商业信任,即政策导向;
二是由**第三方作为信用中介来保障实现资产转移交易;
三是由集中式清算机构为中心,处理完成的交易结算和清算。
1)诚信体系和信任机制问题。传统金融必须有严格的交易记录来累积信用,没有交易记录很难实现融资或贷款,因为没有技术手段确保双方交易安全。
2)交易结算的时间较长。传统金融交易时间不断提速,但结算时间仍比较长,尤其是跨境交易,往往不能即时到达。
3)中介服务成本高。传统金融交易体系重要收入来源是依靠收取交易手续费或者贷款利息;在跨境交易中,更得付出汇率改变造成的成本。
4)安全性欠佳。传统金融人为参与环节多,意味着人为错漏发生机率也更高。
一、金融与金融体系
1金融的概念
首先来讲讲金融的概念,“金融”一词源于明治维新(1868年)后的日本,这与日本1897年确立的金本位多少有些关联。20世纪初从日本传入中国,最早在1902年由财政部长梁启超提出,而当时张之洞提出了反对意见,所以,甲午战争后中国一直留在银本位,不过这也让中国躲过了1929的十年大萧条。
金融原意“金钱融通”,指资金在社会上的流通,后来意义得到扩展,表示与货币、信用有关的交易和经济活动。翻译成“金融”其实还有个原因:黄金曾是国际贸易中唯一的媒介,价值与财富是以黄金为依据和标准。因此人们在制作标准金条时,需要将黄金融化成型,这也许是“金融”一词的本意,即将金属融化。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再来看一下后来我们对于金融的定义: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简单地讲,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更直白一些说,金融是双向反馈的。而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保险、证券、信托、金融租赁等。这个我们各位是比较了解的,也经常接触。所以,了解了金融的含义和机构,还需要了解一下中国的金融体系。
2中国的金融体系
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的阶段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从演化角度看,金融的规范性研究往往是线性的。
就是我们往往以某个演进形态为标准(通常是发达市场经济体系,如苏联、德国、美国甚至于日本等),描述金融体系从非市场化到市场化、从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到高效配置的进步途径,并着重解释对该标准形态的GAP及原因。
其实,我们从刚才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自1978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已经朝着市场化、规范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演进,中国的金融体系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化程度,均呈非线性地迅速上升:
以上这些变化超乎业界、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普遍想象,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积极方面,金融体系的规模和构成均有所扩大,金融机构业务拓展和金融服务能力有所提升,金融市场得到了发展,创新支付发展迅速。这个我们待会要讲到的金融科技就是如此。
用一句通俗的话讲,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那么,消极方面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国的金融体系整体上还是比较落后的。这种落后主要体现在银行创新的滞后:人行2015年10月宣布取消“利差保护”,而美国早在1986年4月利率就已经彻底市场化,中国迟了将近30年。
3中国金融体系的制度框架与基本问题
当然,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是建立在三个基本制度框架之上的:
基于此,也引申出来四个方面的问题: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金融机构其实也一直在寻求解决之道。两年前我们在与工行、招行交流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了。而且其危机意识非常强。
4金融科技
正如刚才提到的积极的方面,金融机构一直寻求金融信息化,金融数字化的解决之道。
所以,我提一下,金融科技都发生了什么。不管是京东提出的FinTech还是蚂蚁金服提出的TechFin,我想本质上都是科技与金融的更好的结合,就像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金融与区块链如何更好地结合一样。
金融科技1.0时代
在这一阶段,金融行业与科技行业作为并驾齐驱的行业存在,双方还没有真正融合,但科技进步已经开始推动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自二战以来,通讯技术与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金融打破国界,金融机构的跨国投资也大大加速。这一时代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银行。
金融科技2.0时代
科技在推动金融在强化全球化趋势的同时,使得金融服务越来越数字化。金融行业通过传统 IT 的软硬件的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这一期间,金融机构在内部运营方面大量增加IT技术的采用,在许多流程方面已经成功实现无纸化办公。现在银行等机构中还经常会讨论的核心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金融科技3.0时代
互联网金融阶段,这个阶段金融科技的主力军是非金融机构的创业型企业,依托互联网技术与信息通讯技术**提供金融服务或者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金融服务。金融业通过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
金融科技4.0时代
金融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的 IT 技术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代表技术就是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
讲到这里,稍微总结一下:金融是信用的中介,金融是双向反馈的。我们讲了中国金融体系,了解了原来工行和招行、平安是同时期成立的,所以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工行比其他四大行更活跃更具创新能力。然后我们讲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带动了金融科技在信息化数字化方面的更好的发展。
摘抄与:文章:区块链金融的现状与展望
『柒』 数字人民币来了,它到底是什么
数字人民币,又称数字货币电子支付,是中国人民银行基于国家信用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它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
数字人民币既可以像现金一样易于流通,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同时也可以实现可控匿名。
2021年3月3日,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其中提到: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人民银行制定政策保障措施;先由深圳、成都、苏州、雄安新区等地及未来冬奥场景相关部门协助推进,后续视情扩大到其他地区。
『捌』 区块链将会对货币等产生什么影响
在如今的互联网上,最常听到的一个词语就是区块链,区块链的技术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互联网的大风口,很多互联网大佬都开始研究区块链,都在利用区块链,区块链中最有名的产品就是比特币。而我们国家是不承认比特币这种东西有价值,也就是说在我们国家比特币是完全没有价值的一种东西,所以对货币造成什么影响,但对世界就不一样了。区块链产品对于世界货币的影响非常大,就拿比特币来说,2020年就多次暴涨,对于货币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
区块链产品由于它的特殊性会导致越来越稀缺,世界上区块链产品都存有量是有限的,而且开发难度非常大,所以,区块链产品的价值就会不断的升值。相对于区块链产品衡量它价值的货币单位就会不断的贬值,最终对货币的价值产生影响。
『玖』 什么是区块链,什么是数字货币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
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数字货币是一种不受管制的、数字化的货币,通常由开发者发行和管理,被特定虚拟社区的成员所接受和使用。欧洲银行业管理局将虚拟货币定义为:价值的数字化表示,不由央行或当局发行,也不与法币挂钩,但由于被公众所接受,所以可作为支付手段,也可以电子形式转移、存储或交易。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识全知道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