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出现孤块
㈠ 巴菲特为什么说比特币是泡沫
区块链技术自从出现后,除了一句“区块链是继互联网之后最伟大的发明”,让人们真正感到兴奋的不是技术的革命性,而是价格的剧烈波动,比特币已经从一项未来的技术变成了一个能一夜暴富的幻想。“股神”巴菲特也在最近表达了自己对比特币的看法:“你无法确定比特币的价格,因为这种资产不能创造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泡沫。”
比特币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是一种虚拟货币,它不像黄金一样具有存储价值,因为黄金是实际存在的,也无法被凭空捏造,所以黄金的稀缺性是确定的。但是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的货币而言,人们是有能力创造更多比特币的。比如之前疯狂的ICO。这就是一个对人性贪婪的考验,尤其是因为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让它处在一个不受监管的环境,难以像我们常规认知中的资产一样会受到法律或者某个权威监管。
虚拟货币是无形的,其背后的运作也是不透明的,但似乎投资者并不关心。尽管在几年前比特币还一文不值,但在今年12月初比特币的单价竟然突破过1.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余元。而推动比特币不断上涨的最大原因就是越来越多接触过比特币的投资者害怕错过投资机会。
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Joe Lubin曾经表示过“如果能够吸引足够多的人相信虚拟货币的价值,那么虚拟货币就能够快速让社会认可其价值。就像美元一样,美元的价值是基于人们对美国政府的信任。”但实际上美元作为货币是受法律、社会等监管的,换言之美元等传统货币是具有公信力的。而且数字货币的现金流最终来源还是货币持有者所付出的传统货币,所以Joe Lubin的看法是片面的。
人性的贪婪将比特币与区块链从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投资手段,大家的身份也从“关注者”变成了“炒币者”。没有人再关心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这实际上是偏离了中本聪对比特币最初的愿景,即“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其设计目的用于“支付”而非保值的“储备货币”。
狗狗币的联合创始人Jackson Palmer也表示过:“当你看到虚拟货币价格疯涨,最终这就是泡沫的体现,人们将会损失很多钱。”
比特币社区经过了激烈探讨,因意见分歧便诞生了为数众多的分叉,也就是IFO。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比特币现金(BCH),比特币黄金(BTG)以及比特无限(BCX)。
比特币现金是比特币的首个分叉,被称为“比特币耶稣”的Roger Ver在过去几年中让比特币社区感到愤怒,因为其一直在支持受到争议的硬分叉。而另外一个合作人名为Calvin Ayre是一位亿万富翁,创立了一个互联网赌博和娱乐帝国。因为这二人的身份,让比特币现金出现的动机备受质疑。
另外,与比特币由一支比特币核心团队运营不同,比特币现金由多达7支的团队通过竞争来运营,而且其官方宣称BCH在发展过程中任何对其发展有利的人员和团队都可以加入到开发者序列中。BCH在未来有可能会遇到比比特币更大的分歧与动荡。
另外BCH为了解决交易速度问题,不惜牺牲中心化,莱特币创始人也抨击BCH仅仅是PayPal 2.0而已。而在BCH分叉后,Roger Ver也开始疯狂抨击比特币,无止境的为BCH背书。
而比特币黄金(BTG)分叉则是由香港挖矿公司LightningASIC主导,BTG完全没有解决比特币最为核心的扩容问题,区块大小维持在1M,仅仅是改变了挖矿算法,支持GPU挖矿,缺乏重放保护,并且采用了极不稳定的EDA紧急难度调整机制。BTG希望解决挖矿算力过于集中的问题,但是实质上其核心目的或许仅仅是为了用户能够更容易的挖矿。
而BCX则是与至今为止出现过的所有分叉都不同,首先其团队至今为止是完全匿名的,与上文其他两种分叉币亮明身份与其背后明显的动机不同,这支匿名的团队出现仅仅是希望"无妥协的实现中本聪的愿景"。
从官方给出的BCX特性来看,BCX是拥有目前最成熟,最全面的解决方案,并没有像BCH一样将区块直接扩大至8M,而是选择了更为成熟的2M大小来解决“区块过大导致出现孤块”的问题。难度调整直接选择DAA,避免了BCH所走的弯路。用户隐私保护也选择了目前更安全更完善的零知识证明。而闪电网络、唯一地址格式、重放保护等功能也都一并支持。
另外最关键的是BCX支持智能合约,并且在其官网专门讲解了智能合约的作用,可为数字资产的流通建立一个高效成熟的系统,并且可以在其链上支持各类应用,应用领域也极为广泛,例如版权、票据、支付、游戏、供应链、物联网等都可以在BCX链上实现。可见BCX的目的是为了真正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帮助其他传统行业实现去中心化,实现中本聪愿景中的去中心化社会。
在理想与利益之间,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利益,这在比特币社区里也毫不例外,不过这并不影响像BCX这样的极少数为理想而奋斗的项目。BCX到底能够有何作为,一起期待2018年1月15日BCX主网的正式上线。
原文来自steemit论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㈡ 区块链入门108个知识点
区块链入门必备108知识点
(欢迎同频者交流)
1、什么是区块链
把多笔交易的信息以及表明该区块的信息打包放在一起,经验证后的这个包就是区块。
每个区块里保存了上一个区块的hash值,使区块之间产生关系,也就是说的链了。合起来就叫区块链。
2.什么是比特币
比特币概念是2009年中本聪提出的,总量是2100万个。比特币链大约每10分钟产生一个区块,这个区块是矿工挖了10分钟挖出来的。作为给矿工奖励,一定数量的比特币会发给矿工们,但是这个一定数量是每四年减半一次。现在是12.5个。照这样下去2040年全部的比特币问世。
3.什么是以太坊
以太坊与比特币最大的区别是有了智能合约。使得开发者在上边可以开发,运行各种应用。
4.分布式账本
它是一种在网络成员之间共享,复制和同步的数据库。直白说,在区块链上的所有用户都有记账功能,而且内容一致,这样保证了数据不可篡改性。
5.什么是准匿名性
相信大家都有钱包,发送交易都用的钱包地址(一串字符串)这就是准匿名。
6.什么是开放透明性/可追溯
区块链存储了从 历史 到现在的所有数据,任何人都可以查看,而且还可以查看到 历史 上的任何数据。
7.什么是不可篡改
历史 数据和当前交易的数据不可篡改。数据被存在链上的区块上,有一个hash值,如果修改该区块信息,那么它的 hash值也变了,它后边的所有区块的hash值也必须修改,使成为新的链。同时主链还在进行交易产生区块。修改后链也必须一直和主链同步产生区块,保证链的长度一样。代价太大了,只为修改一条数据。
8.什么是抗ddos攻击
ddos:黑客通过控制许多人的电脑或者手机,让他们同时访问一个网站,由于服务器的宽带是有限的,大量流量的涌入可能会使得网站可能无法正常工作,从而遭受损失。但区块链是分布式的,不存在一个中心服务器,一个节点出现故障,其他节点不受影响。理论上是超过51%的节点遭受攻击,会出现问题。
9.主链的定义
以比特币为例,某个时间点一个区块让2个矿工同时挖出来,然后接下来最先产生6个区块的链就是主链
10.单链/多链
单链指的是一条链上处理所有事物的数据结构。多链结构,其核心本质是公有链+N个子链构成。只有一条,子链理论上可以有无数条,每一个子链都可以运行一个或多个DAPP系统
11.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
公有链: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区块链
联盟链:只允许联盟成员参与记账和查询
私有链:写入和查看的权限只掌握在一个组织手里。
12.共识层数据层等
区块链整体结构有六个: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应用层。数据层:记录数据的一层,属于底层技术;网络层:构建区块链网络的一种架构,它决定了用户与用户之间通过何种方式组织起来。共识层:提供了一套规则,让大家接收和存储的信息达成一致。激励层:设计激励政策,鼓励用户参与到区块链生态中;合约层:一般指“智能合约”,它是一套可以自动执行,根据自己需求编写的合约体系。应用层:区块链上的应用程序,与手机的app类似前分布式存储研发中心
13.时间戳
时间戳是指从1970年1月1日0时0分0秒0...到现在的当前时间的总秒数,或者总纳秒数等等很大的数字。每个区块生成时都有一个时间戳,表明生成区块的时间。
14.区块/区块头/区块体
区块是区块链的基本单元,区块头和区块体是区块链的组成部分。区块头里面包含的信息有上一个区块的hash,本区块的hash,时间戳等等。区块体就是区块里的详细数据。
15.Merkle树
Merkle树,也叫二叉树,是存储数据的一种数据结构,最底层是所有区块包含的原始数据,上一层是每个区块的hash值,这一层的hash两两组合产生新的hash值,形成新的一层,然后一层层往上,-直到产生一个hash值。这样的结构可以用于快速比较大量的数据,不需要下载全部的数据就可以快速的查找你想要的最底层的 历史 数据。
16什么是扩容
比特币的一个区块大小大约是1M左右,可以保存4000笔交易记录。扩容就是想把区块变大,能保存更多的数据。
17.什么是链
每个区块都会保存上一个区块的 hash,使区块之间产生关系,这个关系就是链。通过这个链把区块交易记录以及状态变化等的数据存储起来。
18.区块高度
这个不是距离上说的高度,它指是该区块与所在链上第一个区块之间相差的区块总个数。这个高度说明了就是第几个区块,只是标识作用。
19.分叉
同一时间内产生了两个区块(区块里的交易信息是一样的,只是区块的hash值不一样),之后在这两个区块上分叉出来两条链,这两条链接下来谁先生成6个区块,谁就是主链,另外的一条链丢弃。
20.幽灵协议
算力高的矿池很容易比算力低的矿机产生区块速度快,导致区块链上大部分区块由这些算力高的矿池产生的。而算力低的矿机产生的区块因为慢,没有存储到链上,这些区块将会作废。
幽灵协议使得本来应该作废的区块,也可以短暂的留在链上,而且也可以作为
工作量证明的一部分。这样一来,小算力
的矿工,对主链的贡献比重就增大了,大型矿池就无法独家垄断对新区块的确认。
21.孤块
之前说过分叉,孤块就是同一时间产生的区块,有一个形成了链,另一个后边没有形成链。那么这个没形成链的块就叫
孤块。
22.叔块
上边说的孤块,通过幽灵协议,使它成为工作量证明的一部分,那它就不会被丢弃,会保存在主链上。这个区块就是下
23重放攻击
就是黑客把已经发送给服务器的消息,重新又发了一遍,有时候这样可以骗取服务器的多次响应。
24.有向无环图
也叫数据集合DAG(有向非循环图),DAG是一种理想的多链数据结构。现在说的区块链大都是单链,也就是一个区块连一个区块,DAG是多个区块相连。好处是可以同时生成好几个区块,于是网络可以同时处理大量交易,吞吐量肯定就上升了。但是缺点很多,目前属于研究阶段。
25.什么是挖矿
挖矿过程就是对以上这六个字段进行一系列的转换、连接和哈希运算,并随着不断一个一个试要寻找的随机数,最后成功找到一个随机数满足条件:经过哈希运算后的值,比预设难度值的哈希值小,那么,就挖矿成功了,节点可以向邻近节点进行广播该区块,邻近节点收到该区块对以上六个字段进行同样的运算,验证合规,再向其它结点转播,其它结点也用同样的算法进行验证,如果全网有51%的结点都验证成功,这个区块就算真正地“挖矿”成功了,每个结点都把这个区块加在上一个区块的后面,并把区块中与自己记录相同的列表删除,再次复生上述过程。另外要说的是,不管挖矿成不成功每个节点都预先把奖励的比特币50个、所有交易的手续费(总输入-总输出)记在交易列表的第一项了(这是“挖矿”最根本的目的,也是保证区块链能长期稳定运行的根本原因),输出地址就是本结点的地址,但如果挖矿不成功,这笔交易就作废了,没有任何奖励。而且这笔叫作“生产交易”的交易不参与“挖矿”计算。
26.矿机/矿场
矿机就是各种配置的计算机,算力是他们的最大差距。矿机集中在一个地的地方就是矿场
27.矿池
就是矿工们联合起来一起组成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下的计算机群就是矿池。挖矿奖励,是根据自己的算力贡献度分发。
28.挖矿难度和算力
挖矿难度是为了保证产生区块的间隔时间稳定在某个时间短内,如比特币10分钟出
块1个。算力就是矿机的配置。
29.验证
当区块链里的验证是对交易合法性的一种确认,交易消息在节点之间传播时每个节点都会验证一次这笔交易是否合法。比如验证交易的语法是否正确,交易的金额是否大于0,输入的交易金额是否合理,等等。验证通过后打包,交给矿工挖矿。
30.交易广播
就是该节点给其他节点通过网络发送信息。
31.矿工费
区块链要像永动机一样不停的工作,需要矿工一直维护着这个系统。所以要给矿工们好处费,才能持久。
32.交易确认
当交易发生时,记录该笔交易的区块将进行第一次确认,并在该区块之后的链上的每一个区块进行再次确认:当确认数达到6个及以上时,通常认为这笔交易比较安全并难以篡改。
33.双重交易
就是我有10块钱,我用这10块钱买了一包烟,然后瞬间操作用这还没到付的10块钱又买了杯咖啡。所以验证交易的时候,要确认这10块钱是否已花费。
34.UTXO未花费的交易输出
它是一个包含交易数据和执行代码的数据结构,可以理解为存在但尚未消费的数字货币。
35.每秒交易数量TPS
也就是吞吐量,tps指系统每秒能处理的交易数量。
36.钱包
与支付宝类似,用来存储数字货币的,用区块链技术更加安全。
37.冷钱包/热钱包
冷钱包就是离线钱包,原理是储存在本地,运用二维码通信让私钥永不触网。热钱包就是在线钱包,原理是将私钥加密后存储在服务器上,当需要使用时再从服务器上下载下来,并在浏览器端进行解密。
38.软件钱包/硬件钱包
软件钱包是一种计算机程序。一般而言,软件钱包是与区块链交互的程序,可以让用户接收、存储和发送数字货币,可以存储多个密钥。硬件钱包是专门处理数字货币的智能设备。
39.空投
项目方把数字货币发送给各个用户钱包地址。
40.映射
映射跟区块链货币的发行相关,是链与链之间的映射。比如有一些区块链公司,前期没有完成链的开发,它就依托于以太坊发行自己的货币,前期货币的发行、交易等都在以太坊上进行操作。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自己的链开发完成了公司想要把之前在以太坊上的信息全部对应到自己的链上,这个过程就是映射。
41.仓位
指投资人实有投资和实际投资资金的比例
42.全仓
全部资金买入比特币
43.减仓
把部分比特币卖出,但不全部卖出
44.重仓
资金和比特币相比,比特币份额占多
45.轻仓
资金和比特币相比,资金份额占多
46.空仓
把手里所持比特币全部卖出,全部转为资金
47.止盈
获得一定收益后,将所持比特币卖出以保住盈利
48.止损
亏损到一定程度后,将所持比特币卖出以防止亏损进一步扩大
49.牛市
价格持续上升,前景乐观
50.熊市
价格持续下跌,前景黯淡
51.多头(做多)
买方,认为币价未来会上涨,买入币,待币价上涨后,高价卖出获利了结
52.空头(做空)
卖方,认为币价未来会下跌,将手中持有的币(或向交易平台借币)卖出,待币价下跌后,低价买入获利了结
53.建仓
买入比特币等虚拟货币
54.补仓
分批买入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如:先买入1BTC,之后再买入1BTC
55.全仓
将所有资金一次性全部买入某一种虚拟币
56.反弹
币价下跌时,因下跌过快而价格回升调整
57.盘整(横盘)
价格波动幅度较小,币价稳定
58.阴跌
币价缓慢下滑
59.跳水(瀑布)
币价快速下跌,幅度很大
60.割肉
买入比特币后,币价下跌,为避免亏损扩大而赔本卖出比特币。或借币做空后,币价上涨,赔本买入比特币
61.套牢
预期币价上涨,不料买入后币价却下跌;或预期币价下跌,不料卖出后,币价却上涨
62.解套
买入比特币后币价下跌造成暂时的账面损失,但之后币价回升,扭亏为盈
63.踏空
因看淡后市卖出比特币后,币价却一路上涨,未能及时买入,因此未能赚得利润
64.超买
币价持续上升到一定高度,买方力量基本用尽,币价即将下跌
65.超卖
币价持续下跌到一定低点,卖方力量基本用尽,币价即将回升
66.诱多
币价盘整已久,下跌可能性较大,空头大多已卖出比特币,突然空方将币价拉高,诱使多方以为币价将会上涨,纷纷买入,结果空方打压币价,使多方套牢
67.诱空
多头买入比特币后,故意打压币价,使空头以为币价将会下跌,纷纷抛出,结果误入多头的陷阱
68.什么是NFT
NFT全称“Non-Fungible Tokens” 即非同质化代币,简单来说,即区块链上一种无法分割的版权证明,主要作用数字资产确权,转移,与数字货币区别在于,它独一无二,不可分割,本质上,是一种独特的数字资产。
69.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是一个虚拟时空间的集合, 由一系列的增强现实(AR), 虚拟现实(VR) 和互联网(Internet)所组成,其中数字货币承载着这个世界中价值转移的功能。
70.什么是DeFi
DeFi,全称为Decentralized Finance,即“去中心化金融”或者“分布式金融”。“去中心化金融”,与传统中心化金融相对,指建立在开放的去中心化网络中的各类金融领域的应用,目标是建立一个多层面的金融系统,以区块链技术和密码货币为基础,重新创造并完善已有的金融体系
71.谁是中本聪?
中本聪是比特币的开发者兼创始者。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白皮书,并于2009年1月3日首次挖出比特币,谁能动用创世区块里的比特币谁便是中本聪本人,所以谁是中本聪呢? 历史 上出现过很多个“中本聪”:2013年,有人爆料在数学领域有过卓越贡献的望月新一就是中本聪,但是并没有提出直接证据。 2014年,黑客黑进了中本聪用过的邮箱,并找到了邮件的主人多利安•中本(Dorian Nakamoto),随后多利安表示自己只是偶然获取了邮箱的地址和密码,并不是中本聪。2016年,克雷格•赖特(CraigWright)表示他是中本聪,且能提供中本聪的私钥。但随后,赖特因为无法面对大家的质疑而撤回自己的声明。
72.比特币和Q币不一样
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资产,没有发行主体。Q币是由腾讯公司发行的电子货币,类似于电子积分,其实不是货币。Q币需要有中心化的发行机构,Q币因为腾讯公司的信用背书,才能被认可和使用。使用范围也局限在腾讯的 游戏 和服务中,Q币的价值完全基于人们对腾讯公司的信任。
比特币不通过中心化机构发行,但却能够得到全球的广泛认可,是因为比特币可以自证其信,比特币的发行和流通由全网矿工共同记账,不需要中心机构也能确保任何人都无法窜改账本。
73.矿机是什么?
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矿机就是通过运行大量计算争夺记账权从而获得新生比特币奖励的专业设备,一般由挖矿芯片、散热片和风扇组成,只执行单一的计算程序,耗电量较大。挖矿实际是矿工之间比拼算力,拥有较多算力的矿工挖到比特币的概率更大。随着全网算力上涨,用传统的设备(CPU、GPU)挖到比特的难度越来越大,人们开发出专门用来挖矿的芯片。芯片是矿机最核心的零件。芯片运转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了散热降温,比特币矿机一般配有散热片和风扇。用户在电脑上下载比特币挖矿软件,用该软件分配好每台矿机的任务,就可以开始挖矿了。每种币的算法不同,所需要的矿机也各不相同。
74.量化交易是什么?
量化交易,有时候也称自动化交易,是指以先进的数学模型替代人为的主观判断,极大地减少了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避免在市场极度狂热或悲观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的投资决策。量化交易有很多种,包括跨平台搬砖、趋势交易、对冲等。跨平台搬砖是指,当不同目标平台价差达到一定金额,在价高的平台卖出,在价低的平台买入。
75.区块链资产场外交易
场外交易也叫OTC交易。用户需要自己寻找交易对手,不通过撮合成交,成交价格由交易双方协商确定,交易双方可以借助当面协商或者电话通讯等方式充分沟通。
76.时间戳是什么?
区块链通过时间戳保证每个区块依次顺序相连。时间戳使区块链上每一笔数据都具有时间标记。简单来说,时间戳证明了区块链上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且任何人无法篡改。
77.区块链分叉是什么?
在中心化系统中升级软件十分简单,在应用商店点击“升级”即可。但是在区块链等去中心化系统中,“升级”并不是那么简单,甚至可能一言不合造成区块链分叉。简单说,分叉是指区块链在进行“升级”时发生了意见分歧,从而导致区块链分叉。因为没有中心化机构,比特币等数字资产每次代码升级都需要获得比特币社区的一致认可,如果比特币社区无法达成一致,区块链很可能形成分叉。
78.软分叉和硬分叉
硬分叉,是指当比特币代码发生改变后,旧节点拒绝接受由新节点创造的区块。不符合原规则的区块将被忽略,矿工会按照原规则,在他们最后验证的区块之后创建新的区块。软分叉是指旧的节点并不会意识到比特币代码发生改变,并继续接受由新节点创造的区块。矿工们可能会在他们完全没有理解,或者验证过的区块上进行工作。软分叉和硬分叉都"向后兼容",这样才能保证新节点可以从头验证区块链。向后兼容是指新软件接受由旧软件所产生的数据或者代码,比如说Windows 10可以运行Windows XP的应用。而软分叉还可以"向前兼容"。
79.区块链项目分类和应用
从目前主流的区块链项目来看,区块链项目主要为四类:第一类:币类;第二类:平台类;第三类:应用类;第四类:资产代币化。
80.对标美元的USDT
USDT是Tether公司推出的对标美元(USD)的代币Tether USD。1USDT=1美元,用户可以随时使用USDT与USD进行1:1兑换。Tether公司执行1:1准备金保证制度,即每个USDT代币,都会有1美元的准备金保障,对USDT价格的恒定形成支撑。某个数字资产单价是多少USDT,也就相当于是它的单价是多少美元(USD)。
81.山寨币和竞争币
山寨币是指以比特币代码为模板,对其底层技术区块链进行了一些修改的区块链资产,其中有技术性创新或改进的又称为竞争币。因为比特币代码开源,导致比特币的抄袭成本很低,甚至只需复制比特币的代码,修改一些参数,便可以生成一条全新的区块链。
82.三大交易所
币安
Okex
火币
83.行情软件
Mytoken
非小号
84.资讯网站
巴比特
金色 财经
币世界快讯
85.区块链浏览器
BTC
ETH
BCH
LTC
ETC
86.钱包
Imtoken
比特派
MetaMask(小狐狸)
87. 去中心化交易所
uniswap
88. NFT交易所
Opensea
Super Rare
89. 梯子
自备,购买靠谱梯子
90. 平台币
平台发行的数字货币,用于抵扣手续费,交易等
91. 牛市、熊市
牛市:上涨行情
熊市:下跌行情
92. 区块链1.0
基于分布式账本的货币交易体系,代表为比特币
93. 区块链2.0
以太坊(智能合约)为代表的合同区块链技术为2.0
94. 区块链3.0
智能化物联网时代,超出金融领域,为各种行业提供去中心化解决方案
95.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简单说,提前定好电子合约,一旦双方确认,合同自动执行。
96. 什么是通证?
通证经济就是以Token为唯一参考标准的经济体系,也就是说相当于通行证,你拥有Token ,就拥有权益,就拥有发言权。
97.大数据和区块链的区别
大数据是生产资料,AI是新的生产力,区块链是新的生产关系。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简单理解为,大数据就是长期积累的海量数据,短期无法获取。区块链可以作为大数据的获取方式,但无法取代大数据。大数据只是作为在区块链运行的介质,没有绝对的技术性能,所以两者不能混淆。(生产关系简单理解就是劳动交换和消费关系,核心在于生产力,生产力核心在于生产工具)
98.什么是ICO?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 首次公开代币发行,就是区块链数字货币行业中的众筹。是2017最为热门的话题和投资趋势,国家9.4出台监管方案。说到ICO,人们会想到IPO,两者有着本质不同。
99. 数字货币五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去中心化
第二个特征:有开源代码
第三个特征:有独立的电子钱包
第四个特征:恒量发行的
第五个特征:可以全球流通
100.什么叫去中心化?
没有发行方,不属于任何机构或国家,由互联网网络专家设计、开发并存放于互联网上,公开发行的币种。
100. 什么叫衡量(稀缺性)?
发行总量一旦设定,永久固定,不能更改,不能随意超发,可接受全球互联网监督。因挖掘和开釆难度虽时间数量变化,时间越长,开采难度越大,所开釆的币就越少,因此具有稀缺性。
101. 什么叫开源代码?
用字母数字组成的存放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可以查出其设计的源代码,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可以挖掘,全球公开化。
102. 什么叫匿名交易? 专有钱包私密?
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注册下载钱包,无需实名认证,完全由加密数字代码组成,全球即时点对点发送、交易,无需借助银行和任何机构,非本人授权任何人都无法追踪、查询。
103.什么是合约交易
合约交易是指买卖双方对约定未来某个时间按指定价格接收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议进行交易。合约交易的买卖对象是由交易所统一制定的标准化合约,交易所规定了其商品种类,交易时间,数量等标准化信息。合约代表了买卖双方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
104.数字货币产业链
芯片厂家 矿机厂商 矿机代理 挖矿 出矿到交易所 散户炒币
105.北枫是谁?
北枫:数字货币价值投资者
投资风格:稳健
106.建立社区?
北斗社区(高质量价投社区)
长短结合,价投为主,不碰合约,不玩短线
合理布局,科学操作,稳健保守,挣周期钱
欢迎币友,共谋发展。
㈢ 区块链是什么通俗解释
区块链是什么通俗解释
区块链是什么通俗解释,区块链是当下热门的话题,在国内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区块链到底是什么?下面我就给大家通俗易懂的解释一下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区块链是什么通俗解释1
区块链通俗来说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这种分布式账本的好处就是,买家和卖家可直接交易,不需要任何中介,人人都有备份,哪怕你这份丢失了,也不受影响。
假如你们家里有个账本,爸爸妈妈把工资交给你,让你记到账本上。因为贪吃你私自挪用了十几块,别人根本不知道。但是用区块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全家总动员的方式记账,不仅你在记账,你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等都在记账,他们都能看到总账,你不能更改,其他人也不能更改。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技术目前已在不同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商品溯源、版权保护与交易、支付清算、物联网、数字营销、医疗等。
区块链是什么通俗解释2
区块链工程师面试中常见问题
你认为区块链技术中的区块意味着什么?
区块链由所有金融交易的信息组成。一个块只不过是一个记录列表。当这些列表组合在一起时,它们被称为区块链。例如,一个组织有100本分类账,它们的组合称为区块链,单个分类账将被视为单个区块。
为什么区块链是一种值得信赖的方法?
有很多理由可以信任区块链。 第一个原因是它与其他业务应用程序兼容,因为它是开源的。 其次,它是安全的,因为它是为在线交易开发的,所以开发者特别关心它的数据同步,同时保证它的安全。 因为它所拥有的'业务类型是不相关的,所以在选择时很容易考虑区分链。
你对区块链了解多少?
这是一种技术,实际上是为比特币设计的,后来被大力推广,以获得监测和记录网络上所有金融交易的多重好处。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方法,目前正在被许多组织使用。由于一切都是安全和开源的,所以从长远来看很容易获得信任。
利用组织中的区块链,如果有该网络的特定技术条件?
没有具体的使用条件。 但是,该网络必须是相关协议下的对等网络。 它实际上只是验证新块,并帮助组织保持同步,而无需投资于第三方应用程序。
什么是加密?它在区块链中的作用是什么?
数据安全始终是非常重要的。加密基本上是帮助组织的方法,以保持数据的安全性。在该技术中,数据被发送到网络之前编码或一定程度上改变,则发送方。唯一的接收器可以知道如何进行解码。在区块链,因为它增加了块的整体安全性和真实性,并帮助确保其安全块这种做法是非常有用的。
什么类型的记录可以保存在区块链 ? 有限制吗?
区块链方法中的任何类型的记录都没有限制。目前,世界各地的许多组织都在使用这种方法,事实是医疗交易记录、组织相关事件、管理活动、交易处理、身份管理、文件记录都是可以使用区块链的常见记录类型。并且记录保存不限于这些应用..
什么是双重支出?
这是与数字货币相关的主要问题之一。实际上,这是通过一个数字证书的条件,因为该卡通过一个通常易于克隆的数字文件可多次使用。它只会导致通货膨胀,该组织不得不承受巨大的损失。 区块链的一个主要技术目标是消除这种方法尽可能。
解释盲签名的重要性,以及盲签名如何有用?
它实际上是数字签名的一种形式,是密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信息在实际考虑或签署之前都是盲目的。这是一种经过验证的方法,通常在提交人与签字人之间的不同隐私相关协议中考虑。数字货币设计是最常见的例子之一。
什么是密钥分享?区块链技术有什么好处吗?
众所周知,数字交易中的安全问题非常重要。 密钥共享是一种类似的方法。 在区块链技术中,这是一种将密钥或个人信息分成不同单元并发送给网络用户的方法。 只有在分发密钥的参与者同意与其他参与者合并的情况下,原始信息才能合并。 它可以在区块链技术中提供各种与保安有关的好处。
有那些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的组织?
这种方法可以被认为是商业类没有严格的上限。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做或在线金融交易,而这些交易需要他们顺利完成实施过程。大型企业,金融机构,民营企业,政府部门,甚至国防机构可以很容易相信这项技术。
区块链分类账和总分类账有什么区别?
首先,主要区别在于,区块链是一个数字分类账,可以很容易地分散。这种方法出错的可能性远低于普通分类账。普通书籍是手工或手工编写的,区块链自动完成所有任务。您只需要以正确的方式配置它,并遵循所有的指导方针。
什么是软分叉?
在分类帐中的块包括以建立最长链的方式,即具有最大累积难度的链。分叉是有两个候选块竞争形成最长的区块链,两个矿工发现工作问题的证明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没有同步对方的情况。造成网络分割,因为某些节点得到块从矿工#1和而另外一些得到矿工#2。 分叉通常在一个块中得到解决,因为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的概率变得非常低,因为下一个块出现,所以很快有一个新的最长链,将被认为是主要的。
㈣ 以太坊一个区块计算时间长
一年3150万秒(365x24x60x60),每产生一个新区快就会奖励5个以太坊。
1、与比特币相反,以太坊并不追踪所有权,而是基于其去中心化计算架构来追踪交易数据(任何数据都可以看作关键值对)。从这个角度看,以太坊区块链是用来同步和存储系统的状态改变。
2、与biteb作对比后我们可以发现,以太坊建立一种新式的加密技术,对于其的程序开发难度与biteb相比要更为简单。这一突破对于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开发者来说,大大的减轻了开发成本。
3、:有些区块被挖得稍晚一些,因此不能称为主区块链的组成部分。比特币称这类区块为“孤块”,并且完全舍弃它们。但是,以太币称它们为“uncles”,并且在之后的区块中,可以引用它们。如果uncles在之后的区块链中作为叔块被引用,每个叔块会为挖矿者产出大约4.375个以太坊。目前每天有大约500个叔块被创建,每年产量为70万以太坊。
㈤ 区块链的区块是怎么产生的
第一步:区块链系统里交易双方发起交易,比如A要转一笔钱给B;
第二步:系统里参与的节点抢夺记账权,系统里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记账生成区块;
第三步:该区块被广播给网络里的所有参与者;
第四步:参与者同意交易有效;
第五步:该区块被添加到链上,这条链提供永久透明的交易记录;
第六步:资金从A转移到B
㈥ 区块链中平台类项目的以太坊是什么
以太坊,Ethereum,简称ETH。2013年底,Vitalik发布以太坊白皮书,2014年7月,开始以太币的预售。那时候圈内人称这种代币发行叫“币众筹”。通过为期42天的预售,以太坊团队通过预售60102216个以太币,募集了3万多个比特币;另外还对预售之前参与开发的早期贡献者、长期从事项目研究的开发者分别按照当时以太币发售总量的9.9%进行分配。所以以太坊正式发行时有 7200多万个以太币。以太坊预售结束后,采用工作量证明机制PoW进行挖矿,每年按照当时发行总量的26%奖励矿工。2014年10月,以太坊将区块的出块时间从60秒缩减到了12秒,目前基本稳定在15秒,每个区块奖励5个以太币。
虽然都是采用PoW挖矿机制,但是以太坊的出块机制和比特币还是有所区别。由于以太坊的出块时间短,导致以太坊很容易形成孤块,孤块是指不在最长链上的区块。比特币的孤块没有任何区块奖励,但是在以太坊中,孤块可以被引用,被引用的孤块被称为“叔块”(uncle block),它们打包的数据也会记录在区块链中。和比特币不一样,以太坊的叔块有奖励,每个叔块最多可以获得4.375个以太币的奖励。
以太坊是一个可编程的、图灵完备的区块链开发平台,相当于一个去中心化的全球计算机。在一个编程系统之上,通常会有一些编译和执行的虚拟机来去做支撑。JAVA有JVM,在以太坊里,也有以太坊的虚拟机EVM,可以执行任意复杂的算法代码。开发者可以使用现有的JavaScript 或Python等编程语言,在以太坊上创造出自己想要的应用。通过以太坊的虚拟机,你可以很简便地发行数字资产,编写智能合约,建立和运行去中心化的应用,成立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等。
以太币(ETH)又被称为以太坊内部的燃料。和币类数字资产不同,以太坊除了用于转账,还用于支付智能合约的费用。
为了避免以太坊区块链上充斥垃圾合约和垃圾应用,在以太坊上建立和运行智能合约,你必须用ETH支付智能合约费用。举个例子,在以太坊区块链上转账你新创造的数字资产,需要用ETH支付手续费,而不是你新创造的数字资产。
㈦ 区块链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区块链的三个阶段:一般将区块链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称为区块链1.0阶段、区块链2.0阶段和区块链3.0阶段。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科学技术问题。
拓展资料:
1、概念定义:什么是区块链?从科技层面来看从应用视角来看,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基础。而区块链丰富的应用场景,基本上都基于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
2、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3、比特币白皮书英文原版其实并未出现 blockchain 一词,而是使用的 chain of blocks。最早的比特币白皮书中文翻译版中,将 chain of blocks 翻译成了区块链。这是“区块链”这一中文词最早的出现时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9年1月10日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自2019年2月15日起施行。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区块链的安全风险问题被视为当前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短板,频频发生的安全事件为业界敲响警钟。拥抱区块链,需要加快探索建立适应区块链技术机制的安全保障体系。
㈧ 详解比特币挖矿原理
可以将区块链看作一本记录所有交易的公开总帐簿(列表),比特币网络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把它看作一本所有权的权威记录。
比特币没有中心机构,几乎所有的完整节点都有一份公共总帐的备份,这份总帐可以被视为认证过的记录。
至今为止,在主干区块链上,没有发生一起成功的攻击,一次都没有。
通过创造出新区块,比特币以一个确定的但不断减慢的速率被铸造出来。大约每十分钟产生一个新区块,每一个新区块都伴随着一定数量从无到有的全新比特币。每开采210,000个块,大约耗时4年,货币发行速率降低50%。
在2016年的某个时刻,在第420,000个区块被“挖掘”出来之后降低到12.5比特币/区块。在第13,230,000个区块(大概在2137年被挖出)之前,新币的发行速度会以指数形式进行64次“二等分”。到那时每区块发行比特币数量变为比特币的最小货币单位——1聪。最终,在经过1,344万个区块之后,所有的共20,999,999.9769亿聪比特币将全部发行完毕。换句话说, 到2140年左右,会存在接近2,100万比特币。在那之后,新的区块不再包含比特币奖励,矿工的收益全部来自交易费。
在收到交易后,每一个节点都会在全网广播前对这些交易进行校验,并以接收时的相应顺序,为有效的新交易建立一个池(交易池)。
每一个节点在校验每一笔交易时,都需要对照一个长长的标准列表:
交易的语法和数据结构必须正确。
输入与输出列表都不能为空。
交易的字节大小是小于MAX_BLOCK_SIZE的。
每一个输出值,以及总量,必须在规定值的范围内 (小于2,100万个币,大于0)。
没有哈希等于0,N等于-1的输入(coinbase交易不应当被中继)。
nLockTime是小于或等于INT_MAX的。
交易的字节大小是大于或等于100的。
交易中的签名数量应小于签名操作数量上限。
解锁脚本(Sig)只能够将数字压入栈中,并且锁定脚本(Pubkey)必须要符合isStandard的格式 (该格式将会拒绝非标准交易)。
池中或位于主分支区块中的一个匹配交易必须是存在的。
对于每一个输入,如果引用的输出存在于池中任何的交易,该交易将被拒绝。
对于每一个输入,在主分支和交易池中寻找引用的输出交易。如果输出交易缺少任何一个输入,该交易将成为一个孤立的交易。如果与其匹配的交易还没有出现在池中,那么将被加入到孤立交易池中。
对于每一个输入,如果引用的输出交易是一个coinbase输出,该输入必须至少获得COINBASE_MATURITY (100)个确认。
对于每一个输入,引用的输出是必须存在的,并且没有被花费。
使用引用的输出交易获得输入值,并检查每一个输入值和总值是否在规定值的范围内 (小于2100万个币,大于0)。
如果输入值的总和小于输出值的总和,交易将被中止。
如果交易费用太低以至于无法进入一个空的区块,交易将被拒绝。
每一个输入的解锁脚本必须依据相应输出的锁定脚本来验证。
以下挖矿节点取名为 A挖矿节点
挖矿节点时刻监听着传播到比特币网络的新区块。而这些新加入的区块对挖矿节点有着特殊的意义。矿工间的竞争以新区块的传播而结束,如同宣布谁是最后的赢家。对于矿工们来说,获得一个新区块意味着某个参与者赢了,而他们则输了这场竞争。然而,一轮竞争的结束也代表着下一轮竞争的开始。
验证交易后,比特币节点会将这些交易添加到自己的内存池中。内存池也称作交易池,用来暂存尚未被加入到区块的交易记录。
A节点需要为内存池中的每笔交易分配一个优先级,并选择较高优先级的交易记录来构建候选区块。
一个交易想要成为“较高优先级”,需满足的条件:优先值大于57,600,000,这个值的生成依赖于3个参数:一个比特币(即1亿聪),年龄为一天(144个区块),交易的大小为250个字节:
High Priority > 100,000,000 satoshis * 144 blocks / 250 bytes = 57,600,000
区块中用来存储交易的前50K字节是保留给较高优先级交易的。 节点在填充这50K字节的时候,会优先考虑这些最高优先级的交易,不管它们是否包含了矿工费。这种机制使得高优先级交易即便是零矿工费,也可以优先被处理。
然后,A挖矿节点会选出那些包含最小矿工费的交易,并按照“每千字节矿工费”进行排序,优先选择矿工费高的交易来填充剩下的区块。
如区块中仍有剩余空间,A挖矿节点可以选择那些不含矿工费的交易。有些矿工会竭尽全力将那些不含矿工费的交易整合到区块中,而其他矿工也许会选择忽略这些交易。
在区块被填满后,内存池中的剩余交易会成为下一个区块的候选交易。因为这些交易还留在内存池中,所以随着新的区块被加到链上,这些交易输入时所引用UTXO的深度(即交易“块龄”)也会随着变大。由于交易的优先值取决于它交易输入的“块龄”,所以这个交易的优先值也就随之增长了。最后,一个零矿工费交易的优先值就有可能会满足高优先级的门槛,被免费地打包进区块。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 : 每笔交易都有若干交易输入,也就是资金来源,也都有若干笔交易输出,也就是资金去向。一般来说,每一笔交易都要花费(spend)一笔输入,产生一笔输出,而其所产生的输出,就是“未花费过的交易输出”,也就是 UTXO。
块龄:UTXO的“块龄”是自该UTXO被记录到区块链为止所经历过的区块数,即这个UTXO在区块链中的深度。
区块中的第一笔交易是笔特殊交易,称为创币交易或者coinbase交易。这个交易是由挖矿节点构造并用来奖励矿工们所做的贡献的。假设此时一个区块的奖励是25比特币,A挖矿的节点会创建“向A的地址支付25.1个比特币(包含矿工费0.1个比特币)”这样一个交易,把生成交易的奖励发送到自己的钱包。A挖出区块获得的奖励金额是coinbase奖励(25个全新的比特币)和区块中全部交易矿工费的总和。
A节点已经构建了一个候选区块,那么就轮到A的矿机对这个新区块进行“挖掘”,求解工作量证明算法以使这个区块有效。比特币挖矿过程使用的是SHA256哈希函数。
用最简单的术语来说, 挖矿节点不断重复进行尝试,直到它找到的随机调整数使得产生的哈希值低于某个特定的目标。 哈希函数的结果无法提前得知,也没有能得到一个特定哈希值的模式。举个例子,你一个人在屋里打台球,白球从A点到达B点,但是一个人推门进来看到白球在B点,却无论如何是不知道如何从A到B的。哈希函数的这个特性意味着:得到哈希值的唯一方法是不断的尝试,每次随机修改输入,直到出现适当的哈希值。
需要以下参数
• block的版本 version
• 上一个block的hash值: prev_hash
• 需要写入的交易记录的hash树的值: merkle_root
• 更新时间: ntime
• 当前难度: nbits
挖矿的过程就是找到x使得
SHA256(SHA256(version + prev_hash + merkle_root + ntime + nbits + x )) < TARGET
上式的x的范围是0~2^32, TARGET可以根据当前难度求出的。
简单打个比方,想象人们不断扔一对色子以得到小于一个特定点数的游戏。第一局,目标是12。只要你不扔出两个6,你就会赢。然后下一局目标为11。玩家只能扔10或更小的点数才能赢,不过也很简单。假如几局之后目标降低为了5。现在有一半机率以上扔出来的色子加起来点数会超过5,因此无效。随着目标越来越小,要想赢的话,扔色子的次数会指数级的上升。最终当目标为2时(最小可能点数),只有一个人平均扔36次或2%扔的次数中,他才能赢。
如前所述,目标决定了难度,进而影响求解工作量证明算法所需要的时间。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个难度值是可调整的?由谁来调整?如何调整?
比特币的区块平均每10分钟生成一个。这就是比特币的心跳,是货币发行速率和交易达成速度的基础。不仅是在短期内,而是在几十年内它都必须要保持恒定。在此期间,计算机性能将飞速提升。此外,参与挖矿的人和计算机也会不断变化。为了能让新区块的保持10分钟一个的产生速率,挖矿的难度必须根据这些变化进行调整。事实上,难度是一个动态的参数,会定期调整以达到每10分钟一个新区块的目标。简单地说,难度被设定在,无论挖矿能力如何,新区块产生速率都保持在10分钟一个。
那么,在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网络中,这样的调整是如何做到的呢?难度的调整是在每个完整节点中独立自动发生的。每2,016个区块(2周产生的区块)中的所有节点都会调整难度。难度的调整公式是由最新2,016个区块的花费时长与20,160分钟(两周,即这些区块以10分钟一个速率所期望花费的时长)比较得出的。难度是根据实际时长与期望时长的比值进行相应调整的(或变难或变易)。简单来说,如果网络发现区块产生速率比10分钟要快时会增加难度。如果发现比10分钟慢时则降低难度。
为了防止难度的变化过快,每个周期的调整幅度必须小于一个因子(值为4)。如果要调整的幅度大于4倍,则按4倍调整。由于在下一个2,016区块的周期不平衡的情况会继续存在,所以进一步的难度调整会在下一周期进行。因此平衡哈希计算能力和难度的巨大差异有可能需要花费几个2,016区块周期才会完成。
举个例子,当前A节点在挖277,316个区块,A挖矿节点一旦完成计算,立刻将这个区块发给它的所有相邻节点。这些节点在接收并验证这个新区块后,也会继续传播此区块。当这个新区块在网络中扩散时,每个节点都会将它作为第277,316个区块(父区块为277,315)加到自身节点的区块链副本中。当挖矿节点收到并验证了这个新区块后,它们会放弃之前对构建这个相同高度区块的计算,并立即开始计算区块链中下一个区块的工作。
比特币共识机制的第三步是通过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独立校验每个新区块。当新区块在网络中传播时,每一个节点在将它转发到其节点之前,会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去验证它。这确保了只有有效的区块会在网络中传播。
每一个节点对每一个新区块的独立校验,确保了矿工无法欺诈。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看到了矿工们如何去记录一笔交易,以获得在此区块中创造的新比特币和交易费。为什么矿工不为他们自己记录一笔交易去获得数以千计的比特币?这是因为每一个节点根据相同的规则对区块进行校验。一个无效的coinbase交易将使整个区块无效,这将导致该区块被拒绝,因此,该交易就不会成为总账的一部分。
比特币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的最后一步是将区块集合至有最大工作量证明的链中。一旦一个节点验证了一个新的区块,它将尝试将新的区块连接到到现存的区块链,将它们组装起来。
节点维护三种区块:
· 第一种是连接到主链上的,
· 第二种是从主链上产生分支的(备用链),
· 第三种是在已知链中没有找到已知父区块的。
有时候,新区块所延长的区块链并不是主链,这一点我们将在下面“ 区块链分叉”中看到。
如果节点收到了一个有效的区块,而在现有的区块链中却未找到它的父区块,那么这个区块被认为是“孤块”。孤块会被保存在孤块池中,直到它们的父区块被节点收到。一旦收到了父区块并且将其连接到现有区块链上,节点就会将孤块从孤块池中取出,并且连接到它的父区块,让它作为区块链的一部分。当两个区块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被挖出来,节点有可能会以相反的顺序接收到它们,这个时候孤块现象就会出现。
选择了最大难度的区块链后,所有的节点最终在全网范围内达成共识。随着更多的工作量证明被添加到链中,链的暂时性差异最终会得到解决。挖矿节点通过“投票”来选择它们想要延长的区块链,当它们挖出一个新块并且延长了一个链,新块本身就代表它们的投票。
因为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数据结构,所以不同副本之间不能总是保持一致。区块有可能在不同时间到达不同节点,导致节点有不同的区块链视角。解决的办法是, 每一个节点总是选择并尝试延长代表累计了最大工作量证明的区块链,也就是最长的或最大累计难度的链。
当有两个候选区块同时想要延长最长区块链时,分叉事件就会发生。正常情况下,分叉发生在两名矿工在较短的时间内,各自都算得了工作量证明解的时候。两个矿工在各自的候选区块一发现解,便立即传播自己的“获胜”区块到网络中,先是传播给邻近的节点而后传播到整个网络。每个收到有效区块的节点都会将其并入并延长区块链。如果该节点在随后又收到了另一个候选区块,而这个区块又拥有同样父区块,那么节点会将这个区块连接到候选链上。其结果是,一些节点收到了一个候选区块,而另一些节点收到了另一个候选区块,这时两个不同版本的区块链就出现了。
分叉之前
分叉开始
我们看到两个矿工几乎同时挖到了两个不同的区块。为了便于跟踪这个分叉事件,我们设定有一个被标记为红色的、来自加拿大的区块,还有一个被标记为绿色的、来自澳大利亚的区块。
假设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在加拿大的矿工发现了“红色”区块的工作量证明解,在“蓝色”的父区块上延长了块链。几乎同一时刻,一个澳大利亚的矿工找到了“绿色”区块的解,也延长了“蓝色”区块。那么现在我们就有了两个区块:一个是源于加拿大的“红色”区块;另一个是源于澳大利亚的“绿色”。这两个区块都是有效的,均包含有效的工作量证明解并延长同一个父区块。这个两个区块可能包含了几乎相同的交易,只是在交易的排序上有些许不同。
比特币网络中邻近(网络拓扑上的邻近,而非地理上的)加拿大的节点会首先收到“红色”区块,并建立一个最大累计难度的区块,“红色”区块为这个链的最后一个区块(蓝色-红色),同时忽略晚一些到达的“绿色”区块。相比之下,离澳大利亚更近的节点会判定“绿色”区块胜出,并以它为最后一个区块来延长区块链(蓝色-绿色),忽略晚几秒到达的“红色”区块。那些首先收到“红色”区块的节点,会即刻以这个区块为父区块来产生新的候选区块,并尝试寻找这个候选区块的工作量证明解。同样地,接受“绿色”区块的节点会以这个区块为链的顶点开始生成新块,延长这个链。
分叉问题几乎总是在一个区块内就被解决了。网络中的一部分算力专注于“红色”区块为父区块,在其之上建立新的区块;另一部分算力则专注在“绿色”区块上。即便算力在这两个阵营中平均分配,也总有一个阵营抢在另一个阵营前发现工作量证明解并将其传播出去。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假如工作在“绿色”区块上的矿工找到了一个“粉色”区块延长了区块链(蓝色-绿色-粉色),他们会立刻传播这个新区块,整个网络会都会认为这个区块是有效的,如上图所示。
所有在上一轮选择“绿色”区块为胜出者的节点会直接将这条链延长一个区块。然而,那些选择“红色”区块为胜出者的节点现在会看到两个链: “蓝色-绿色-粉色”和“蓝色-红色”。 如上图所示,这些节点会根据结果将 “蓝色-绿色-粉色” 这条链设置为主链,将 “蓝色-红色” 这条链设置为备用链。 这些节点接纳了新的更长的链,被迫改变了原有对区块链的观点,这就叫做链的重新共识 。因为“红”区块做为父区块已经不在最长链上,导致了他们的候选区块已经成为了“孤块”,所以现在任何原本想要在“蓝色-红色”链上延长区块链的矿工都会停下来。全网将 “蓝色-绿色-粉色” 这条链识别为主链,“粉色”区块为这条链的最后一个区块。全部矿工立刻将他们产生的候选区块的父区块切换为“粉色”,来延长“蓝色-绿色-粉色”这条链。
从理论上来说,两个区块的分叉是有可能的,这种情况发生在因先前分叉而相互对立起来的矿工,又几乎同时发现了两个不同区块的解。然而,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很低的。单区块分叉每周都会发生,而双块分叉则非常罕见。
比特币将区块间隔设计为10分钟,是在更快速的交易确认和更低的分叉概率间作出的妥协。更短的区块产生间隔会让交易清算更快地完成,也会导致更加频繁地区块链分叉。与之相对地,更长的间隔会减少分叉数量,却会导致更长的清算时间。
㈨ 区块链能应用在哪些方面
您的问题我已看到,那么,区块链能应用在哪些方面?下面由小编来为您解答。
答:比特币是区块链的第一个具体应用。它是在 2008 年由一个人或一群人提出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比特币使用区块链来对比特币进行数字发送,而 BitCoin 的名称是比特币,而不需要第三方中间人的干涉。
但比特币并不是区块链的唯一应用,如下:
1.金融领域: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金融行业中,能够省去第三方中介环节,实现点对点的直接对接,从而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快速完成交易支付。
2.物联网和物流领域:区块链在物联网和物流领域也可以天然结合。通过区块链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产和运送过程,并且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
3.公共服务领域:区块链在公共管理、能源、交通等领域都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这些领域的中心化特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可以用区块链来改造。
4.数字版权领域: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作品进行鉴权,证明文字、视频、音频等作品的存在,保证权属的真实、唯一性
5.保险领域:在保险理赔方面,保险机构负责资金归集、投资、理赔,往往管理和运营成本较高。通过智能合约的应用,既无需投保人申请,也无需保险公司批准,只要触发理赔条件,实现保单自动理赔。
6.公益领域:区块链上存储的数据,高可靠且不可篡改,天然适合用在社会公益场景。公益流程中的相关信息,如捐赠项目、募集明细、资金流向、受助人反馈等,均可以存放于区块链上,并且有条件地进行透明公开公示,方便社会监督。
以上仅供您参考,还望您能采纳,谢谢!
㈩ 比特币之挖矿与共识(二)
比特币共识机制的第三步是通过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独立校验每个新区块。当新区块在网络中传播时,每一个节点在将它 转发到其节点之前,会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去验证它。这确保了只有有效的区块会在网络中传播。
独立校验还确保了诚实 的矿工生成的区块可以被纳入到区块链中,从而获得奖励。行为不诚实的矿工所产生的区块将被拒绝,这不但使他们失 去了奖励,而且也浪费了本来可以去寻找工作量证明解的机会,因而导致其电费亏损。
当一个节点接收到一个新的区块,它将对照一个长长的标准清单对该区块进行验证,若没有通过验证,这个区块将被拒 绝。这些标准可以在比特币核心客户端的CheckBlock函数和CheckBlockHead函数中获得
它包括:
为什么矿工不为他们自己记录一笔交易去获得数以千计的比特币?
这 是因为每一个节点根据相同的规则对区块进行校验。一个无效的coinbase交易将使整个区块无效,这将导致该区块被拒 绝,因此,该交易就不会成为总账的一部分。矿工们必须构建一个完美的区块,基于所有节点共享的规则,并且根据正 确工作量证明的解决方案进行挖矿,他们要花费大量的电力挖矿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他们作弊,所有的电力和努力都 会浪费。这就是为什么独立校验是去中心化共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特币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的最后一步是将区块集合至有最大工作量证明的链中。一旦一个节点验证了一个新的区块, 它将尝试将新的区块连接到到现存的区块链,将它们组装起来。
节点维护三种区块:第一种是连接到主链上的,第二种是从主链上产生分支的(备用链),最后一种是在已知链中没有 找到已知父区块的。在验证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不符合标准的地方,验证就会失败,这样区块会被节点拒绝,所以也不 会加入到任何一条链中。
任何时候,主链都是累计了最多难度的区块链。在一般情况下,主链也是包含最多区块的那个链,除非有两个等长的链 并且其中一个有更多的工作量证明。主链也会有一些分支,这些分支中的区块与主链上的区块互为“兄弟”区块。这些区 块是有效的,但不是主链的一部分。 保留这些分支的目的是如果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它们中的一个延长了并在难度值上超 过了主链,那么后续的区块就会引用它们。
如果节点收到了一个有效的区块,而在现有的区块链中却未找到它的父区块,那么这个区块被认为是“孤块”。孤块会被 保存在孤块池中,直到它们的父区块被节点收到。一旦收到了父区块并且将其连接到现有区块链上,节点就会将孤块从 孤块池中取出,并且连接到它的父区块,让它作为区块链的一部分。当两个区块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被挖出来,节点有 可能会以相反的顺序接收到它们,这个时候孤块现象就会出现。
选择了最大难度的区块链后,所有的节点最终在全网范围内达成共识。随着更多的工作量证明被添加到链中,链的暂时性差异最终会得到解决。挖矿节点通过“投票”来选择它们想要延长的区块链,当它们挖出一个新块并且延长了一个链, 新块本身就代表它们的投票。
因为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数据结构,所以不同副本之间不能总是保持一致。区块有可能在不同时间到达不同节点,导致节点有不同的区块链全貌。
解决的办法是,每一个节点总是选择并尝试延长代表累计了最大工作量证明的区块链,也就 是最长的或最大累计工作的链(greatest cumulative work chain)。节点通过累加链上的每个区块的工作量,得到建立这个链所要付出的工作量证明的总量。只要所有的节点选择最长累计工作的区块链,整个比特币网络最终会收敛到一致的状态。分叉即在不同区块链间发生的临时差异,当更多的区块添加到了某个分叉中,这个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提示由于全球网络中的传输延迟,本节中描述的区块链分叉自动会发生。
然而,倒三角形的区块不会被丢弃。它被链接到星形链的父区块,并形成备用链。虽然节点X认为自己已经正确选择了获胜链,但是它还会保存“丢失”链,使得“丢失”链如果可能最终“获胜”,它还具有重新打包的所需的信息。
这是一个链的重新共识,因为这些节点被迫修改他们对块链的立场,把自己纳入更长的链。任何从事延伸星形-倒三角形的矿工现在都将停止这项工作,因为他们的候选人是“孤儿”,因为他们的父母“倒三角形”不再是最长的连锁。
“倒三角形”内的交易重新插入到内存池中用来包含在下一个块中,因为它们所在的块不再位于主链中。
整个网络重新回到单一链状态,星形-三角形-菱形,“菱形”成为链中的最后一个块。所有矿工立即开始研究以“菱形”为父区块的候选块,以扩展这条星形-三角形-菱形链。
从理论上来说,两个区块的分叉是有可能的,这种情况发生在因先前分叉而相互对立起来的矿工,又几乎同时发现了两个不同区块的解。
然而,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很低的。单区块分叉每周都会发生,而双块分叉则非常罕见。比特币将区块间隔设计为10分钟,是在更快速的交易确认和更低的分叉概率间作出的妥协。更短的区块产生间隔会让交易清算更快地完成,也会导致更加频繁地区块链分叉。与之相对地,更长的间隔会减少分叉数量,却会导致更长的清算时间。
2012年以来,比特币挖矿发展出一个解决区块头基本结构限制的方案。在比特币的早期,矿工可以通过遍历随机数 (Nonce)获得符合要求的hash来挖出一个块。
难度增长后,矿工经常在尝试了40亿个值后仍然没有出块。然而,这很容 易通过读取块的时间戳并计算经过的时间来解决。因为时间戳是区块头的一部分,它的变化可以让矿工用不同的随机值 再次遍历。当挖矿硬件的速度达到了4GH/秒,这种方法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随机数的取值在一秒内就被用尽了。
当出现ASIC矿机并很快达到了TH/秒的hash速率后,挖矿软件为了找到有效的块, 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储存nonce值 。可以把时间戳延后一点,但将来如果把它移动得太远,会导致区块变为无效。
区块头需要信息来源的一个新的“变革”。解决方案是使用coinbase交易作为额外的随机值来源,因为coinbase脚本可以储存2-100字节的数据,矿工们开始使用这个空间作为额外随机值的来源,允许他们去探索一个大得多的区块头值范围来找到有效的块。这个coinbase交易包含在merkle树中,这意味着任何coinbase脚本的变化将导致Merkle根的变化。
8个字节的额外随机数,加上4个字节的“标准”随机数,允许矿工每秒尝试2^96(8后面跟28个零)种可能性而无需修改时间戳。如果未来矿工穿过了以上所有的可能性,他们还可以通过修改时间戳来解决。同样,coinbase脚本中也有更多额外的空间可以为将来随机数的扩展做准备。
比特币的共识机制指的是,被矿工(或矿池)试图使用自己的算力实行欺骗或破坏的难度很大,至少理论上是这样。就像我们前面讲的,比特币的共识机制依赖于这样一个前提,那就是绝大多数的矿工,出于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考虑,都会 通过诚实地挖矿来维持整个比特币系统。然而,当一个或者一群拥有了整个系统中大量算力的矿工出现之后,他们就可以通过攻击比特币的共识机制来达到破坏比特币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共识攻击只能影响整个区块链未来的共识,或者说,最多能影响不久的过去几个区块的共识(最多影响过去10个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比特币块链被篡改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理论上,一个区块链分叉可以变得很长,但实际上,要想实现一个非常长的区块链分叉需要的算力非常非常大,随着整个比特币区块链逐渐增长,过去的区块基本可以认为是无法被分叉篡改的。
同时,共识攻击也不会影响用户的私钥以及加密算法(ECDSA)。
共识攻击也 不能从其他的钱包那里偷到比特币、不签名地支付比特币、重新分配比特币、改变过去的交易或者改变比特币持有纪录。共识攻击能够造成的唯一影响是影响最近的区块(最多10个)并且通过拒绝服务来影响未来区块的生成。
共识攻击的一个典型场景就是“51%攻击”。想象这么一个场景,一群矿工控制了整个比特币网络51%的算力,他们联合起来打算攻击整个比特币系统。由于这群矿工可以生成绝大多数的块,他们就可以通过故意制造块链分叉来实现“双重支 付”或者通过拒绝服务的方式来阻止特定的交易或者攻击特定的钱包地址。
区块链分叉/双重支付攻击指的是攻击者通过 不承认最近的某个交易,并在这个交易之前重构新的块,从而生成新的分叉,继而实现双重支付。有了充足算力的保证,一个攻击者可以一次性篡改最近的6个或者更多的区块,从而使得这些区块包含的本应无法篡改的交易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双重支付只能在攻击者拥有的钱包所发生的交易上进行,因为只有钱包的拥有者才能生成一个合法的签名用于双重支付交易。攻击者在自己的交易上进行双重支付攻击,如果可以通过使交易无效而实现对于不可逆转的购买行为不予付款, 这种攻击就是有利可图的。
攻击者Mallory在Carol的画廊买了描绘伟大的中本聪的三联组画(The Great Fire),Mallory通过转账价值25万美金的比特币 与Carol进行交易。在等到一个而不是六个交易确认之后,Carol放心地将这幅组画包好,交给了Mallory。这时,Mallory 的一个同伙,一个拥有大量算力的矿池的人Paul,在这笔交易写进区块链的时候,开始了51%攻击。
首先,Paul利用自己矿池的算力重新计算包含这笔交易的块,并且在新块里将原来的交易替换成了另外一笔交易(比如直接转给了Mallory 的另一个钱包而不是Carol的),从而实现了“双重支付”。这笔“双重支付”交易使用了跟原有交易一致的UTXO,但收款人被替换成了Mallory的钱包地址。
然后,Paul利用矿池在伪造的块的基础上,又计算出一个更新的块,这样,包含这 笔“双重支付”交易的块链比原有的块链高出了一个块。到此,高度更高的分叉区块链取代了原有的区块链,“双重支付”交 易取代了原来给Carol的交易,Carol既没有收到价值25万美金的比特币,原本拥有的三幅价值连城的画也被Mallory白白 拿走了。
在整个过程中,Paul矿池里的其他矿工可能自始至终都没有觉察到这笔“双重支付”交易有什么异样,因为挖矿程序都是自动在运行,并且不会时时监控每一个区块中的每一笔交易。
为了避免这类攻击,售卖大宗商品的商家应该在交易得到全网的6个确认之后再交付商品。或者,商家应该使用第三方 的多方签名的账户进行交易,并且也要等到交易账户获得全网多个确认之后再交付商品。一条交易的确认数越多,越难 被攻击者通过51%攻击篡改。
对于大宗商品的交易,即使在付款24小时之后再发货,对买卖双方来说使用比特币支付也 是方便并且有效率的。而24小时之后,这笔交易的全网确认数将达到至少144个(能有效降低被51%攻击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51%攻击并不是像它的命名里说的那样,攻击者需要至少51%的算力才能发起,实际上,即使其拥有不 到51%的系统算力,依然可以尝试发起这种攻击。之所以命名为51%攻击,只是因为在攻击者的算力达到51%这个阈值 的时候,其发起的攻击尝试几乎肯定会成功。
本质上来看,共识攻击,就像是系统中所有矿工的算力被分成了两组,一 组为诚实算力,一组为攻击者算力,两组人都在争先恐后地计算块链上的新块,只是攻击者算力算出来的是精心构造 的、包含或者剔除了某些交易的块。因此,攻击者拥有的算力越少,在这场决逐中获胜的可能性就越小。
从另一个角度 讲,一个攻击者拥有的算力越多,其故意创造的分叉块链就可能越长,可能被篡改的最近的块或者或者受其控制的未来 的块就会越多。一些安全研究组织利用统计模型得出的结论是,算力达到全网的30%就足以发动51%攻击了。全网算力的急剧增长已经使得比特币系统不再可能被某一个矿工攻击,因为一个矿工已经不可能占据全网哪怕的1%算 力。
待补充
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