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知识 » 区块链中ifct是什么

区块链中ifct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9-13 03:27:22

㈠ IPFS是什么!

IPFS是一种点对点的分布式文件系统,致力于取代HTTP。

IPFS和HTTP之间的区别

安全性:HTTP属于中心化的,所有流量直接搭载在中心化的服务器上,承载的压力极大,容易造成系统崩溃,HTTP还容易遭受DDOS攻击;IPFS的存储方式是去中心化的分片的分布式存储,黑客无法攻击,文件不易丢失,安全有保障。

效率:HTTP依赖中心化服务网络,服务器容易被关闭,服务器上文件也容易被删除,服务器需要24小时开机;IPFS采用P2P网络拓扑,全网域的计算机都可以成为存储节点,就近分布式存储大大提高了网络效率。

成本:HTTP中心化服务器运行,需要较高的维护运行成本,中心化数据库一旦遭受DDOS攻击,或遭受不可抗力损害,所有数据将全部丢失;IPFS极大的降低服务器存储成本,也降低了服务器的带宽成本。

HTTP的客户网络访问绝大部分不是本地化的,有网络延迟,IPFS可以极大的加快网络访问速度,网络访问本地化,体验感会明显提升。

IPFS的使用场景:

  • 作为一个挂载的全局文件系统,挂载在IPFS和IPNS下

  • 作为一个挂载的个人同步文件夹,自动的进行版本管理,发布,以及备份任何的写入

  • 作为一个加密的文件或者数据共享系统

  • 作为所有软件的版本包管理者

  • 作为虚拟机器的根文件系统

  • 作为VM的启动文件系统 (在管理程序下)

  • 作为一个数据库:应用可以直接将数据写入Merkle DAG数据模型中,获取所有的版本,缓冲,以及IPFS提供的分配

  • 作为一个linked(和加密的)通信平台

  • 作为一个为大文件的完整性检查CDN(不使用SSL的情况下)

  • 作为一个加密的CDN

  • 在网页上,作为一个web CDN

  • 作为一个links永远存在新的永恒的Web

㈡ ipfs是什么

IPFS(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星际文件系统),它是一种全新的超媒体文本传输协议,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支持分布式存储的网站。IPFS 诞生于2015年、2017年8月,IPFS 的激励层filecoin,公开众筹在很短时间内,就募集了超过2.57亿美金,相当于接近20个亿人民币的投资!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投资人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它打破纪录,创造了当年全球ICO的奇迹,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一个全球瞩目堪比当年以太坊的明星项目!
相对应的就是现在大家所熟悉的以 http 开头的中心化存储网站。这跟我们平时使用的网络云,阿里云这些网站有什么不一样呢?各位不妨思考一下,你存储在U盘,网盘上的这些数据 是绝对的安全吗?答案是否定的!它会丢失,甚至会被和谐掉,对吗?比如从前的金山网盘,360网盘,官方通道已经关闭了,文件需要大量的转移,时间精力都浪费了,另外像网络网盘,免费用户使用的空间也是有限的,如果你想增加储存容量就必须得充值,而且安全性也是有待考究的。
而 IPFS 的网络存储文件,使用的是去中心化分片加密存储技术,把文件分割成了多个片段,存储在网络的各个节点上,而这些节点就是我们使用的电脑,当你下载文件的时候,或者想
要打开文件的时候,IPFS 网络会自动把文件还原,给你使用、供你下载,可以防止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控制你的数据,也可以防止被黑客攻击,这样就可以保护我们的存储数据,不会被随意篡改、删除了!此外,使用IPFS 网络进行文件存储、文件下载,在速度方面 可是相当的快!IPFS 最大的神奇之处呢,是彻底告别了传统的HTTP协议常见的卡顿和404错误。
互联网的发展一共经历的三个阶段:
所谓的Web1.0,就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
提出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
特征表现:国内以搜狐、网易、新浪、腾讯为代表的一批门户型网站诞生,人们对新闻信息的获取是其利用网络的主要驱动力,巨大的点击流量诞生了新的商业模式。
由网站的运营者生产内容。那时候的网站几乎不记录用户数据。这使得想在网上进行复杂的活动几乎不可能。因为你不知道谁来过,看得啥,做了什么。
随着微博,微信的崛起,我们进入了现在所处的Web2.0时代。
提出年代:21世纪初期
特征表现:BBS、博客、RSS(聚合内容)兴起与繁荣。人的重要性与参与性上升,用户既是互联网内容的浏览者,也是制造者。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如果说Web1.0时代给了我们一个绚丽的画廊,我们只是过客。只能被动的观看画廊中布置的作品。
那么进入Web2.0时代,我们迎来了一个可以自由创新的共享空间。在这里我们即欣赏他人创作,可共享我们的创意。但这个空间的主人并不是我们。比如有一天你不用微信了,那么你在上面的所有信息也就没有了。换句话说,在Web2.0时代,你的网络身份不属于你自己。而是属于这些科技巨头。我们有没有可能主宰自己的数据呢?
有!这就是Web3.0
提出年代:2010年左右
特征表现:网络模式实现不同终端的兼容,从PC互联网到WAP手机,移动互联让普通人群的参与方式呈现更多的可能。基于物联技术的飞跃,跨平台支付、大数据经济等发力迅猛。
Web3.0的提法来自区块链,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博士。第一个提出了Web3.0的概念在这个网络中一切都是去中心化。
没有服务器,没有中心化机构。更没有权威或垄断组织掌控信息流。而要构造这个一个庞大的Web3.0,信息存储和文件传输的去中心化就是核心之一。
人类社会自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信息爆发式增长,过去两年,新产生的数据占据了人类文明的90%,传统的硬盘级别磁盘列阵存储方式。也渐渐被在最新的云存储技术所替代。云存储就是把存储资源放到云上,然后供人存取。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并节约了存储空间。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可联网的装置,使用云上数据。
云存储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隐患,最大的就是数据存储安全方面的问题。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最常见的就是服务器被攻击,数据被盗取的风险。
第二类:属于操作失误或运作流程的缺陷比如腾讯云因为操作失误,导致创业公司,前言数控技术。存在在上面价值上千万的核心数据全部丢失,导致该公司直接停业。
第三类:属于服务器自身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比如亚马逊云。2019年8月,币安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出现故障,导致比特币交易价格由正常的接近一万美元变为0.32美元 造成巨大损失
第四类:如果服务商,因为亏损或者政策等原因停止运营,那用户的数据像何处迁移。数据安全由谁负责,这些都是云存储服务提供商所面临的困境。再说说中心化文件传输方案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文件获取效率低下。有两种情况:1,当我们浏览或者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那么这台计算机服务器的响应速度和他 网络通信环境就限制了我们浏览和下载文件的速度。第二张我们要获取的这个文件。可能存储在地球的另一端的服务器上,在这种情况下。获取文件的速度也会低下。面对传统互联网安全性能查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有,这就是基于点对点网络的去中心化文件存储及传输协议IPFS。
IPFS,全称是星际文件系统(interplanetary file eystem)由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创始人Juan Benet(胡安,贝内特)和他的团队创办。IPFS协议,主要从数据存储和文件传输。两个方面做了架构性的革新。比如大卫要在IFPS系统中保存一段视频,系统会把文件打碎成若干个大小一样的碎片。然后对每个碎片进行哈希运算得到一个数值,称为哈希值,然后再将所有这些碎片的哈希值及相关数据一起整理并在此进行哈希运算。得到一个最终的哈希值。然后被传输到IPFS系统中。很有可能你的文件中一部分碎片就存储在你邻居家的硬盘中。可是他既不知道这些碎片的内容是什么,也不知道替谁存储了文件,只要没有该文件对应的哈希值任何个人和机构就无法查看你的文件内容,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自己我数据被人利用。文件的碎片会被备份多次保留在IPFS系统中的多个节点上。这样即使黑客能攻击其中的个别节点。或者发生区域性的自然灾害,甚至类似911的这种。其他节点依然能保持文件的完整性,在文件传输方面。当我们使用IPFS访问或者下载文件时。我们像系统提交的是改文件的哈希值,因此,只要文件存在于整个IPFS系统中。系统就能帮我们通过最近的网络距离找出这个内容。
这样的处理方式,至少在两个方面都比传统互联网有优势,在搜索方面。HTTP是根据地质寻找内容,比如在没有电话,电报的年代。张三的朋友李四住在北京东城区灯草胡同730号。如果张三要从杭州去找李四就得根据这个地址千里走单骑,结果好不容易到了地方。发现房子还在可是李四已经搬走了。这就是我们传统互联网搜索内容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而在IPFS中,文件是按照内容进行搜索的。甭管李四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我都可以通过各种通信设备找到他,而不再是通过古老的地址检索,在效率方面。比如张三要下载一份视频资料,一共10GB大小,如果这份资料存储在地球另一端某个服务器上。那得经过若干路由从遥远的服务器中,像蚂蚁搬家那样一点点的下载。就好比一艘货轮拉了满仓货物通过海洋慢慢的给运过来。而在IPFS中,系统会从离我们网络距离若干节点,同时向我们传输这个文件的碎片。由于每个碎片只有256KB大小,所以速度将快的惊人。因此无论从传输距离还是从传输容量上。IPFS都大大优于HTTP协议。尽管IPFS有大大了优点,但同时也有缺陷。比如在隐私的保护方面。
由于在IPFS中,文件的检索是根据文件内容的哈希值来进行的,因此这个哈希值如果泄露给第三方。那么第三方就可以毫无门槛的下载这个文件,对此有没有解决办法呢?
有!那就是用户把文件上传到IPFS之前,先对他进行加密。将即使第三方下载了这个文件,他也看不到原始内容。
因此在Web3.0即将开启的时代,IPFS在数据确权,存储安全文件封发及传输效率方面都比Web2.0大大的迈进了一步,新生的IPFS虽然还不尽完善,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贡献和价值。1991年,蒂姆 博纳斯 李发明的HTTP协议搭建了互联网世界的高速公路,从此我们对信息的传递可以在一瞬间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30年后,胡安 贝内特和他的团队创建了IPFS协议将重塑这个新世界的数据航道,让人类信息得以永存!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群人,推进着科技文明的进步。才得以让我们对未来的探索,有了更多的可能。然而如此宏大的系统要实现稳健运行,就得需要充足的燃料来维持,IPFS要想在完整的应用生态中发挥作用,还需要激励机制和一套完整的运行系统。
为此Filecoin应运而生。

㈢ Tendermint 共识算法

分布式一致性算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类:拜占庭容错和非拜占庭容错。
非拜占庭容错算法如 Paxos, Raft 等在当前的分布式系统中已经广泛使用,而拜占庭容错算法的实际应用范围相对来说小很多(特别是在区块链问世之前)。
Tendermint 属于拜占庭容错算法,它针对传统的 PBFT 算法做了优化,只需要有两轮投票即可达成共识,目前 Tendermint 算法主要应用在区块链系统中,这篇文章就从原理上来介绍 Tendermint 的共识机制。

关于 Tendermint 算法的完整描述在 这里 。

这里先介绍一下算法的流程,理解了算法流程之后,再来阐述该算法的安全性证明 (Proof of Safty) 和活性证明 (Proof of Liveness)。

下面这张图是 tendermint 状态转换图

算法主要有 NewHeigh -> Propose -> Prevote -> Precommit -> Commit 一共 5 个状态(阶段)。

上述每个状态都被称为一个 Step,首尾的 NewHeigh 和 Commit 这两个 Steps 被称为特殊的 Step,而中间加粗体的三个 Steps 则被称为一个 Round,是共识阶段,也是也是算法的核心原理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块的最终提交(Commit)可能需要多个 Round 过程,这是因为有许多原因可能会导致当前 Round 不成功(比如出块节点 Offline,提出的块是无效块,收到的 Prevote 或者 Precommit 票数不够 +2/3 等等),出现这些情况的话,解决方案就是移步到下一轮,或者增加 timeout 时间)。

这里,还要介绍一个重要概念:PoLC,全称为 Proof of Lock Change,表示在某个特定的高度和轮数(height, round),对某个块或 nil (空块)超过总结点 2/3 的 Prevote 投票集合,简单来说 PoLC 就是 Prevote 的投票集。

Tendermint 中有两种类型的节点,Validator 节点和 Non-Validator 节点,顾名思义,只有 Validator 节点会参与共识投票,而普通节点作为 Non-Validator 节点,不参与共识投票,只协助传递状态或向 Validator 节点发送交易请求。

初始状态下(创世块),高度为 0, 此时,系统会基于 Round Robin 原则来选出一个 Validator(每个 Validator 都有一定的 Voting Power),由这个 Validator 打包一个新的 Block, 并向所有节点发出 Proposal,剩余的 Validator 节点对该 Proposal 进行投票,最终达成共识。

以下,分阶段来阐述各个阶段:

当上一轮 Commit 结束,就会出现新高度,这是就需要进入下一轮共识了,也就是说,这就是新一轮共识过程的开始,这时候需要选出一个 Proposer。选择算法是 Round Robin,基于他们的 Voting Power(上一轮的选中的 Validator 节点会把其 Voting Power 值减去 Total Voting Power,也就是说上一轮的 Validator 在这一轮,其 Voting Power 会变成负数)。

在 Propose 节点开始的时候,该轮指定的 proposer 需要通过 gossip 广播一条 proposal 到所有的 peers。如果此时这个 proposer 被锁在上一轮的某个 block 上,那么它就直接 propose 那个 block,同时包含一条 proof of lock 的信息。

Validator 节点收到 propose 信息之后就进入 Prevote 投票阶段。投票时,如果 Validator 被锁在之前一个 block 上,那么还是给之前那个 block 投 prevote 票,否则就投当前的 block。同时,它会继续收集对这个 block 的 prevote 投票,等轮到他 propose 的时候打包进 PoLC。

注意:
如果自己有 Lock-Block,这时又收到一个新的针对另外一个块的 PoLC,并且满足LastLockRound < PoLC-Round < 当前 Round,则解锁 Lock-Block。

如果 timeout 期间没收到 proposal,或者收到的 proposal 是无效的,那么就投 nil 票。
在 Prevote 阶段不会锁住任何 block。

Prevote 超时或者收到的 Prevote 的 nil 票超过 2/3 时,就进入 Precommit 阶段。
如果此时收到了 +2/3 的 prevote 投票,就广播一条 precommit 投票,同时, 把自己锁在当前的 block 上(把之前的都释放掉) 。一个节点一次只能锁在一个块上。
如果收到 +2/3 的 nil 投票,那么就释放锁。

当一个节点锁在一个 block 上的时候(有 PoLC) ,它会将 LastLockRound 置为当前 Round,并对这个块投 Precommit 票。

如果有针对 nil 票的 PoLC,则解锁并且对 nil 投 Precommit 票;否则的话保持 Lock-Block 不变,并投 nil 。

如果在 timeout 期间内,没有收到对某个块的足够的 +2/3 投票(prevote 或者 nil 都行),那么就什么也不干。

最终,如果一个节点收到了 +2/3 的 precommit 投票,就进入 Commit 阶段。否则,继续进入下一轮的 Propose 阶段。

Commit 阶段是一个特殊阶段,有两个并行的条件必须满足:

At any time ring the consensus process if a node receives more than 2/3 of commits for a particular block, it immediately enters the Commit step if it hadn’t already. Thus there are two ways to enter the Commit step. A commit-vote for a block at round R counts as prevotes and precommits for all rounds R0 where R < R0 . Commit-votes are gossipped to neighboring peers in the background re-gardless of the current round or step。

At any time ring the consensus process if a node is locked on a block from round R but receives a proof-of-lock for a round R0 where R < R0 , the node unlocks.

Tendermint 的安全性就是说,在对高度为 H 的块达成共识之后,不可能会出现新的高度为 H 的块,也就是说 Tendermint 保证不会分叉,保证不会分叉的主要角色就是 Lock-Block。

先看下wiki对于安全性证明的描述:

Assume that at most -1/3 of the voting power of validators is byzantine. If a validator commits block B at
round R, it's because it saw +2/3 of precommits at round R. This implies that 1/3+ of honest nodes are still
locked at round R' > R. These locked validators will remain locked until they see a PoLC at R' > R, but this
won't happen because 1/3+ are locked and honest, so at most -2/3 are available to vote for anything other
than B.

翻译:

假定有最多小于总结点 1/3 的拜占庭节点。如果一个节点在第 R 轮提交一个块,则表明此节点在第 R 轮收到大于 2/3 的针对此块的 Precommit 投票。这也就意味有
大于1/3 的诚实节点在第 R’ (R' > R)轮仍然锁定在这个块上(因为大于 2/3 的 Precommit 投票必定包含大于 1/3 诚实节点的 Precommit 投票)。只有当遇到针对另一个
块的 PoLC 时才会解锁,但是在 R' 轮是不可能有针对某个块的 PoLC,因为已经有大于 1/3 的诚实节点已经锁定在这个块上,所以就不可能有对另外一个块大于 2/3
的 Prevote 投票。

下面给出较为详细的证明过程,假设高度为 H 的块 b 在第 R 轮达成共识。给出如下条件:

需要证明, 当 x 个节点 commit 之后,剩余(也就是 y + z)的没有 Commit 块 b 的节点不会对另外一个块达成共识。

也就是说需要证明:y + z - z0 < 2/3,假设所有的拜占庭节点都对 b 投了 Precommit,则满足:x + y + z0 > 2/3。

简而言之,要从 x + y + z0 > 2/3 证明 y + z - z0 < 2/3。

我们通过反证法来证明:
假设 y + z - z0 > 2/3,也就是在第 r 轮之后有可能造成分叉,则:
x + y + z - z0 > 2/3 + x => 1 - z0 > 2/3 + x => x + z0 < 1/3。

而上面我们提到了,因为x节点已经 Commit 块 b,则 x + y + z0 > 2/3,且 y < 1/3,则说明 x + z0 必须大于1/3。由此证明,y + z - z0 < 1/3 成立,在第 R 轮之后无法对另一个块达成共识,也就不可能出现分叉。

活性证明相对来说就要简单一些,假设多于 1/3 的节点分别 Lock 在不同的块上,则在 Prevote 阶段的条件保证最终 round 较小的会 unlock,而且 proposal 的超时时间会随着轮数的提高而提高。

在证明安全性的过程中提到,有可能会有部分节点由于没有收到足够的 Precommit 投票导致无法 commit,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同步来使各个节点的状态尽量保持一致,在wiki中提到一个 JSet 和 VSet 的概念,当节点已经 commit 时,就可以广播一条消息携带 VSet 给其他节点,其他节点验证对于块的 commit 是否有效。这一点其实和 bft-raft (另外一个拜占庭容错算法,Raft 算法的变种)的做法类似。

㈣ IPFS是什么啊

IPFS(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星际文件系统,由Juan Benet(胡安.贝 纳特)于2014年5月立项,入驻美国著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成功孵化 出Airbnb、Dorpbox等)拿到YC巨额投资,同时胡安·贝纳特成立了协议实验 室(Protocol Labs),目前协议实验室有 IPFS、Filecoin、libp2p、IPLD、 Multiformats 五个独立项目,其团队成员大都来自国际知名名校,斯坦福大学 居多。

IPFS和HTTP之间的区别:

安全性:HTTP属于中心化的,所有流量直接搭载在中心化的服务器上,承载的压力极大,容易造成系统崩溃,HTTP还容易遭受DDOS攻击;IPFS的存储方式是去中心化的分片的分布式存储,黑客无法攻击,文件不易丢失,安全有保障。

效率:HTTP依赖中心化服务网络,服务器容易被关闭,服务器上文件也容易被删除,服务器需要24小时开机;IPFS采用P2P网络拓扑,全网域的计算机都可以成为存储节点,就近分布式存储大大提高了网络效率。

成本:HTTP中心化服务器运行,需要较高的维护运行成本,中心化数据库一旦遭受DDOS攻击,或遭受不可抗力损害,所有数据将全部丢失;IPFS极大的降低服务器存储成本,也降低了服务器的带宽成本。

HTTP的客户网络访问绝大部分不是本地化的,有网络延迟,IPFS可以极大的加快网络访问速度,网络访问本地化,体验感会明显提升。

IPFS的使用场景:

  • 作为一个挂载的全局文件系统,挂载在IPFS和IPNS下

  • 作为一个挂载的个人同步文件夹,自动的进行版本管理,发布,以及备份任何的写入

  • 作为一个加密的文件或者数据共享系统

  • 作为所有软件的版本包管理者

  • 作为虚拟机器的根文件系统

  • 作为VM的启动文件系统 (在管理程序下)

  • 作为一个数据库:应用可以直接将数据写入Merkle DAG数据模型中,获取所有的版本,缓冲,以及IPFS提供的分配

  • 作为一个linked(和加密的)通信平台

  • 作为一个为大文件的完整性检查CDN(不使用SSL的情况下)

  • 作为一个加密的CDN

  • 在网页上,作为一个web CDN

  • 作为一个links永远存在新的永恒的Web

㈤ IPFS有什么作用呢

IPFS(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星际文件系统),它是一种全新的超媒体文本传输协议,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支持分布式存储的网站。IPFS 诞生于2015年、2017年8月,IPFS 的激励层filecoin,公开众筹在很短时间内,就募集了超过2.57亿美金,相当于接近20个亿人民币的投资!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投资人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它打破纪录,创造了当年全球ICO的奇迹,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一个全球瞩目堪比当年以太坊的明星项目!
相对应的就是现在大家所熟悉的以 http 开头的中心化存储网站。这跟我们平时使用的网络云,阿里云这些网站有什么不一样呢?各位不妨思考一下,你存储在U盘,网盘上的这些数据 是绝对的安全吗?答案是否定的!它会丢失,甚至会被和谐掉,对吗?比如从前的金山网盘,360网盘,官方通道已经关闭了,文件需要大量的转移,时间精力都浪费了,另外像网络网盘,免费用户使用的空间也是有限的,如果你想增加储存容量就必须得充值,而且安全性也是有待考究的。
而 IPFS 的网络存储文件,使用的是去中心化分片加密存储技术,把文件分割成了多个片段,存储在网络的各个节点上,而这些节点就是我们使用的电脑,当你下载文件的时候,或者想
要打开文件的时候,IPFS 网络会自动把文件还原,给你使用、供你下载,可以防止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控制你的数据,也可以防止被黑客攻击,这样就可以保护我们的存储数据,不会被随意篡改、删除了!此外,使用IPFS 网络进行文件存储、文件下载,在速度方面 可是相当的快!IPFS 最大的神奇之处呢,是彻底告别了传统的HTTP协议常见的卡顿和404错误。
互联网的发展一共经历的三个阶段:
所谓的Web1.0,就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
提出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
特征表现:国内以搜狐、网易、新浪、腾讯为代表的一批门户型网站诞生,人们对新闻信息的获取是其利用网络的主要驱动力,巨大的点击流量诞生了新的商业模式。
由网站的运营者生产内容。那时候的网站几乎不记录用户数据。这使得想在网上进行复杂的活动几乎不可能。因为你不知道谁来过,看得啥,做了什么。
随着微博,微信的崛起,我们进入了现在所处的Web2.0时代。
提出年代:21世纪初期
特征表现:BBS、博客、RSS(聚合内容)兴起与繁荣。人的重要性与参与性上升,用户既是互联网内容的浏览者,也是制造者。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是内容的生产者。如果说Web1.0时代给了我们一个绚丽的画廊,我们只是过客。只能被动的观看画廊中布置的作品。
那么进入Web2.0时代,我们迎来了一个可以自由创新的共享空间。在这里我们即欣赏他人创作,可共享我们的创意。但这个空间的主人并不是我们。比如有一天你不用微信了,那么你在上面的所有信息也就没有了。换句话说,在Web2.0时代,你的网络身份不属于你自己。而是属于这些科技巨头。我们有没有可能主宰自己的数据呢?
有!这就是Web3.0
提出年代:2010年左右
特征表现:网络模式实现不同终端的兼容,从PC互联网到WAP手机,移动互联让普通人群的参与方式呈现更多的可能。基于物联技术的飞跃,跨平台支付、大数据经济等发力迅猛。
Web3.0的提法来自区块链,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博士。第一个提出了Web3.0的概念在这个网络中一切都是去中心化。
没有服务器,没有中心化机构。更没有权威或垄断组织掌控信息流。而要构造这个一个庞大的Web3.0,信息存储和文件传输的去中心化就是核心之一。
人类社会自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信息爆发式增长,过去两年,新产生的数据占据了人类文明的90%,传统的硬盘级别磁盘列阵存储方式。也渐渐被在最新的云存储技术所替代。云存储就是把存储资源放到云上,然后供人存取。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并节约了存储空间。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可联网的装置,使用云上数据。
云存储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隐患,最大的就是数据存储安全方面的问题。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最常见的就是服务器被攻击,数据被盗取的风险。
第二类:属于操作失误或运作流程的缺陷比如腾讯云因为操作失误,导致创业公司,前言数控技术。存在在上面价值上千万的核心数据全部丢失,导致该公司直接停业。
第三类:属于服务器自身故障,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比如亚马逊云。2019年8月,币安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出现故障,导致比特币交易价格由正常的接近一万美元变为0.32美元 造成巨大损失
第四类:如果服务商,因为亏损或者政策等原因停止运营,那用户的数据像何处迁移。数据安全由谁负责,这些都是云存储服务提供商所面临的困境。再说说中心化文件传输方案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文件获取效率低下。有两种情况:1,当我们浏览或者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那么这台计算机服务器的响应速度和他 网络通信环境就限制了我们浏览和下载文件的速度。第二张我们要获取的这个文件。可能存储在地球的另一端的服务器上,在这种情况下。获取文件的速度也会低下。面对传统互联网安全性能查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有,这就是基于点对点网络的去中心化文件存储及传输协议IPFS。
IPFS,全称是星际文件系统(interplanetary file eystem)由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创始人Juan Benet(胡安,贝内特)和他的团队创办。IPFS协议,主要从数据存储和文件传输。两个方面做了架构性的革新。比如大卫要在IFPS系统中保存一段视频,系统会把文件打碎成若干个大小一样的碎片。然后对每个碎片进行哈希运算得到一个数值,称为哈希值,然后再将所有这些碎片的哈希值及相关数据一起整理并在此进行哈希运算。得到一个最终的哈希值。然后被传输到IPFS系统中。很有可能你的文件中一部分碎片就存储在你邻居家的硬盘中。可是他既不知道这些碎片的内容是什么,也不知道替谁存储了文件,只要没有该文件对应的哈希值任何个人和机构就无法查看你的文件内容,这样我们就不用担心自己我数据被人利用。文件的碎片会被备份多次保留在IPFS系统中的多个节点上。这样即使黑客能攻击其中的个别节点。或者发生区域性的自然灾害,甚至类似911的这种。其他节点依然能保持文件的完整性,在文件传输方面。当我们使用IPFS访问或者下载文件时。我们像系统提交的是改文件的哈希值,因此,只要文件存在于整个IPFS系统中。系统就能帮我们通过最近的网络距离找出这个内容。
这样的处理方式,至少在两个方面都比传统互联网有优势,在搜索方面。HTTP是根据地质寻找内容,比如在没有电话,电报的年代。张三的朋友李四住在北京东城区灯草胡同730号。如果张三要从杭州去找李四就得根据这个地址千里走单骑,结果好不容易到了地方。发现房子还在可是李四已经搬走了。这就是我们传统互联网搜索内容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而在IPFS中,文件是按照内容进行搜索的。甭管李四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我都可以通过各种通信设备找到他,而不再是通过古老的地址检索,在效率方面。比如张三要下载一份视频资料,一共10GB大小,如果这份资料存储在地球另一端某个服务器上。那得经过若干路由从遥远的服务器中,像蚂蚁搬家那样一点点的下载。就好比一艘货轮拉了满仓货物通过海洋慢慢的给运过来。而在IPFS中,系统会从离我们网络距离若干节点,同时向我们传输这个文件的碎片。由于每个碎片只有256KB大小,所以速度将快的惊人。因此无论从传输距离还是从传输容量上。IPFS都大大优于HTTP协议。尽管IPFS有大大了优点,但同时也有缺陷。比如在隐私的保护方面。
由于在IPFS中,文件的检索是根据文件内容的哈希值来进行的,因此这个哈希值如果泄露给第三方。那么第三方就可以毫无门槛的下载这个文件,对此有没有解决办法呢?
有!那就是用户把文件上传到IPFS之前,先对他进行加密。将即使第三方下载了这个文件,他也看不到原始内容。
因此在Web3.0即将开启的时代,IPFS在数据确权,存储安全文件封发及传输效率方面都比Web2.0大大的迈进了一步,新生的IPFS虽然还不尽完善,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贡献和价值。1991年,蒂姆 博纳斯 李发明的HTTP协议搭建了互联网世界的高速公路,从此我们对信息的传递可以在一瞬间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30年后,胡安 贝内特和他的团队创建了IPFS协议将重塑这个新世界的数据航道,让人类信息得以永存!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群人,推进着科技文明的进步。才得以让我们对未来的探索,有了更多的可能。然而如此宏大的系统要实现稳健运行,就得需要充足的燃料来维持,IPFS要想在完整的应用生态中发挥作用,还需要激励机制和一套完整的运行系统。
为此Filecoin应运而生。

㈥ 什么是IPFS

IPFS全称是Inter Planetary File System,一般翻译为“星际文件系统”,它由Protocol Lab提出,是一种点对点(P2P)的分布式文件系统。
不过虽然说它是文件系统,是一种用来存储数据的技术,但更确切的说IPFS是一种传输协议。IPFS将HTTP视为对手,宣传上要对标HTTP,而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就是一种目前最常用的传输协议。我们要在网上找到想要的内容,就要输入网址,网址多是HTTP开头。HTTP通过域名、IP及多个中心服务器的中转,再进行文件的上传下载。HTTP的功绩无可取代,现在我们上网都要依赖于HTTP。但HTTP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性能效率不是非常高,过度依赖于中心服务器与主干网络等等。
IPFS与之相比,它是一种多中心化的解决方案,内容寻址不是通过域名、IP,而是通过唯一HASH密钥来进行数据寻找。IPFS是个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文件数据并不储存在一个中心化的服务器中,而是存储在网络上所有符合条件的电脑中。

当然,IPFS不止如此,还有很多其他的特性,层次与应用范围也超过了简单的P2P下载。在IPFS中有激励机制——Filecoin,参与者(矿工)通过贡献存储空间和带宽,可以获得加密货币Filecoin奖励。
链乔教育在线旗下学硕创新区块链技术工作站是中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开展的“智慧学习工场2020-学硕创新工作站 ”唯一获准的“区块链技术专业”试点工作站。专业站立足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㈦ 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去中介化的数据库,是由一串数据块组成的。它的每一个数据块当中都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而这些都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个区块的。

狭义的来讲,区块链是就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来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而从广义来讲,区块链其实是一种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它是用于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的。

区块链的基础架构:

区块链是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这六个基础架构组成的。

㈧ IPFS和Filecoin有什么区别么

主要的区别在于:IPFS是分布式存储底层协议,和HTTP类似;Filecoin是使用IPFS和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分布式存储网络。

㈨ IPFS是什么

星际文件系统。

IPFS是一种内容可寻址的对等超媒体分发协议。IPFS将现有的成功系统分布式哈希表、BitTorrent、版本控制系统Git、自认证文件系统与区块链相结合的文件存储和内容分发网络协议。IPFS同时也是一个开放源代码项目。

IPFS属性:

1、永久的、去中心化保存和共享文件;

2、点对点超媒体:P2P 保存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

3、版本化:可追溯文件修改历史。

(9)区块链中ifct是什么扩展阅读

IPFS优点:

1、内容寻址:所有内容(包括链接)都由其多哈希校验和进行唯一标识。

2、防篡改:所有内容都使用其校验和进行验证。如果数据被篡改或损坏,则IPFS会检测到该数据。

3、去冗余:所有内容完全相同的对象,只存储一次。

4、PFS并不会要求每一个节点都存储所有的内容,节点的所有者可以自由选择想要维持的数据,在备份了自己的数据之外,自愿的为其他的关注的内容提供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星际文件系统

热点内容
ltc服务区域 发布:2025-02-25 11:37:19 浏览:768
eth交易需要多久 发布:2025-02-25 11:21:37 浏览:698
最近比特币能降价吗 发布:2025-02-25 11:21:36 浏览:628
消除类的挖矿游戏下载 发布:2025-02-25 11:12:56 浏览:637
最新款比特币矿机 发布:2025-02-25 11:07:04 浏览:916
a股比特币矿机册封股票 发布:2025-02-25 10:54:56 浏览:277
区块链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发布:2025-02-25 10:52:53 浏览:667
btc高频交易模型 发布:2025-02-25 10:47:05 浏览:447
区块链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包括哪些方面 发布:2025-02-25 10:46:59 浏览:452
steam反挖矿 发布:2025-02-25 10:19:25 浏览: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