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费廷区块链公司
⑴ 联盟链:区块链“去中心化”世界中的“中心化”存在 | 链茶馆
联盟链作为区块链技术的一种形式,主要面向特定群体成员和有限第三方。每个区块数据的生成由指定预选节点共同决定,确保交易速度快且隐私保护强。联盟链相较于公链,具有交易确认快、成本低、数据安全和互信机制等优势,但同时也更接近“中心化”管理本质,与区块链“去中心化”思想略有背离。在中国区块链发展中,联盟链占据主导地位,从备案项目、成立联盟到应用落地,涉及金融、法律、医疗等多领域。
中国联盟链的发展始于2015年-2016年,期间涌现了众多知名联盟链企业,如布比区块链、云象区块链、趣链科技等。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和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等相继成立,推动了联盟链在公积金管理、跨境食品溯源、区块链数字版权平台、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等领域的应用,实现了区块链技术在社会经济多个领域的拓展。
联盟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十分显著,包括平安银行的区块链解决方案、交通银行的区块链资产证券化平台、邮储银行的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平台等,展示了联盟链在金融领域的潜力。此外,微众银行的FISCO BCOS开源平台和联盟链在智慧政务、版权保护、社会治理框架的应用探索,也显示了联盟链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
然而,联盟链的发展也面临着“信任危机”。核心联盟链的节点较少、中心化强等问题,让一些业界人士对其发展空间持谨慎态度。联盟链在激励制度、共识算法、性能完善、社区建设以及部署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在链上成员之间的治理分歧。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甚至认为,联盟链的天花板已经显现,被公链取代是必然趋势。
面对挑战,联盟链通过采用PBFT等共识机制,加强数字签名机制,实现不可抵赖和防作弊功能。发展链上链下数据协同,将区块链技术嵌入传统信息系统,以优势互补、确保数据安全。优化网络性能、加强加密算法和标准,增强交易可验证性和隐私保护,是未来联盟链技术发展的关键。
尽管联盟链应用尚处于概念验证阶段,存在数据孤岛问题,但通过与公有链结合,以及开发新的沟通方式,联盟链未来有望解决“中心化”分布式系统的尴尬局面。联盟链发展需要在技术、经济参与态度、政策引导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推动下,实现与“去中心化”背景下“存中心化”的需求相契合。
⑵ 区块链BaaS平台是什么
随着区块链技术不断在实体领域应用落地,越来越多科技公司提出自己的底层技术框架,以及垂直领域的行业解决方案,
BaaS 平台的英文名是 Blockchain as a Service,直接翻译就是 Blockchain as a Service,简称为 BaaS。其实,BaaS 就是一种 新型的 结合区块链技术的云服务,是指将区块链框架嵌入云计算平台。
区块链即服务BaaS是微软、IBM这些企业从自己的云服务网络中开辟出一个空间,用来运行某个区块链节点。和普通节点及交易所节点相比,BaaS节点的用途主要是:快速建立自己所需的开发环境,提供基于区块链的搜索查询、交易提交、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操作服务,这些服务既可以是中心化的,也可以是非中心化的,用来帮助开发者更快地验证自己的概念和模型。BaaS节点的服务性体现在:工具性更强,便于创建、部署、运行和监控区块链。
主要的技术特点包括:
快速服务构建:多模式的分布式账本平台,方便快速构建服务;
可视化运维管理:从网络、系统、业务层面提供可视化的运维管理;
全面监管审计:提供全面的监控审计支持,满足业务合规需求;
智能合约管理:支持可编程的合约开发,并提供标准化的合约模板;
区块链即服务:面向各行业领域,提供可配置企业级区块链云服务;
BaaS平台具有易接入、高可用、高效稳定、安全可靠、高兼容、个性定制、智能运维等特征。目前,区块链服务平台Baas已经支撑了多个区块链产品和项目落地,如商品溯源系统、家谱链等。
链乔教育在线旗下学硕创新区块链技术工作站是中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开展的“智慧学习工场2020-学硕创新工作站 ”唯一获准的“区块链技术专业”试点工作站。专业站立足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⑶ 金融科技的风口,贸易金融如何追
近年来,科技浪潮对于金融行业的改变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围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成为热点,进一步催生了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这一全新概念。金融科技覆盖的领域比互联网金融更广泛,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运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更前沿的信息技术,力图以技术突破提高金融效率,进而创造新的价值,主要的业务领域包括支付结算、资金筹集、财资管理和技术服务。
2017年开始,金融科技的趋势更加醒目。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设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明确了金融科技的地位及其在驱动金融创新、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分别与网络、阿里、腾讯、京东、苏宁五大互联网公司达成合作,显示了银行业对于金融科技领域的充分重视和迅速跟进。
相关专家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正日益成熟,开始应用于金融服务领域,尝试解决金融与实体经济对接之间的安全与信任问题。这意味着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金融和实体经济一起融合发展,服务能力和水平迈向新台阶的全新时代即将到来。
1.金融科技倒逼银行思维模式转变:作为商业银行的基础性业务,贸易金融业务承担了集支付、结算、存款、贷款、融资、信用担保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内涵,以强负债拉动、高收益产出、低资源消耗等优势,凸显其在银行经营中的重要性。通过金融科技除了可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核对的准确性、交互的便捷性,更可以通过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综合分析运用,挖掘原先难以觉察的信息、关系和趋势,在提升数据获取、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挖掘新的业务机会,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因此贸易金融业务也需顺应趋势,转变模式,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贸易金融服务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在贸易金融领域运用科技手段已经有一定的技术积累。例如在银行开立信用证环节,利用目前比较成熟的OCR(光学字符识别)、ICR(智能字符识别)等数字技术,可以直接提取申请书数据并转化为信用证,取代繁琐的人工录入。2017年3月,中国光大银行跨境电子商务支付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根据跨境电子商务一站式需求的特点设计,集结售汇、收付款为一体,第三方支付机构可顺利完成线上结售汇、收付汇等多样化操作,为跨境电子商务支付交易提供全流程跨境支付金融服务。光大银行跨境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的推出,打通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境内外资金往来通道,完善了银行跨境金融服务体系。
2.银行业积极试水“区块链+贸易金融业务”:(一)国内信用证,2017年7月,民生银行与中信银行首创了基于区块链的国内信用证信息传输系统(简称BCLC)(一期)。这是国内银行业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信用证结算领域。不仅能缩短原先银行间传递纸质信用证的寄送时间,还使信用证各个环节更加透明和可追踪,避免错误和欺诈的发生。2017年9月,苏宁银行成功接入BCLC,2018年4月,民生银行宁波分行通过BCLC,成功办理了首单区块链国内信用证业务,首单区块链国内信用证的成功试水,不仅有效提升了开证效率,改善了客户体验,更拓宽了贸易金融渠道。(二)福费廷交易,2017年11月,中国建设银行完成首笔区块链福费廷交易(Forfeiting,包买票据或票据买断的资金融通形式),金额近一亿元人民币。这是继实现区块链技术在国内信用证领域的应用后,建设银行在“区块链+贸易金融”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型创新。杭州联合银行在2017年9月就加入了由中国建设银行成立发起的“中国贸易金融区块链联盟”,积极支持区块链贸易金融发展。2018年1月,杭州联合银行与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合作完成全国首笔跨行同业区块链福费廷交易。借助贸易金融区块链,连接福费廷买入行和卖出行双方,通过交易询价报价在线撮合、流程在线操作等功能,实现了交易单据电子化和交易过程可视化,有效提升了时效性、安全性、便捷性,展示了区块链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整合作用,更突破了区块链技术的跨系统限制。(三)国际保理,2018年1月,中国建设银行首笔国际保理区块链交易落地,成为国内首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国际保理业务的银行,并在业内首度实现了由客户、保理商业银行等多方直接参与的“保理区块链生态圈(FablockEco)”。在保理领域的应用,开创性地将基础贸易的双方同时纳入区块链,并通过智能合约技术实现了对合格应收账款的自动识别和受让,全程交易达到可视化、可追溯,有效解决了当前保理业务发展中面临的报文传输繁琐、确权流程复杂等操作问题,对防范传统贸易融资中的欺诈风险、提升客户体验具有重大且积极的意义。
3.提升数据化能力成为发展贸易金融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并非无所不能,由于金融风险的固有复杂性,金融风险并不会因为技术发展而消失。并且随着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公司、行业龙头等非银行机构快速进入,会造成新型竞争格局。此外采用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生成方式、传导路径变化以及传导速度加快都尚难以预估。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银行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化基础,并借助企业客户已经大量开展数字化财务管理,乃至采购生产销售与财务的融合性数据化管理的有利条件,全面推进贸易金融服务的数据化。借助金融科技建立高品质的数据库,强化稳定、精细的数据分析基础能力,并在贸易金融的服务中提供长流程、多场景的应用,为精准预测、精准营销、精准创新、精准定价提供数据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