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区块链全文
㈠ 鍖哄潡閾炬傚康鑲″叚杩炴定
鍖哄潡閾炬妧鏈搴旂敤鍓嶆櫙鏋佷负骞挎硾锛屽挨鍏舵槸閲戣瀺棰嗗煙鐨勬暟瀛楄揣甯併佽法澧冩敮浠樼瓑绛夈傝繎鏃ワ紝鍖哄潡閾炬傚康鑲″叚杩炴定锛學ind鍖哄潡閾32鏀姒傚康鑲″叏閮ㄤ笂娑锛屾棤涓涓嬭穼銆傞偅涔堬紝鍖哄潡閾炬傚康鑲¢緳澶存槸璋佸憿锛熸垜浠鏉ヤ簡瑙d笅鍚с
鍖哄潡閾32鏀姒傚康鑲″叏閮ㄤ笂娑
缁忓巻杩囧勾鍓嶇殑涓杞鏆存定鏆磋穼锛屽尯鍧楅摼姒傚康鑲℃槬鑺傚悗瓒佺儹鐖嗗彂锛岄噸鎷惧崌鍔匡紝骞村悗寮鐩樿繛缁6涓宸ヤ綔鏃ヤ笂娑锛學ind鍖哄潡閾炬寚鏁版定閫400鐐广備粖澶╋紝Wind鍖哄潡閾32鏀姒傚康鑲″叏閮ㄤ笂娑锛屾棤涓涓嬭穼锛屽叾涓鐢ㄥ弸缃戠粶锛600588锛夈佸崜缈肩戞妧锛002369锛夋定鍋滃皝鏉匡紝娴欏ぇ缃戞柊锛600797锛夊嚑杩戞定鍋滐紝鍙︽湁7鏀鑲$エ娑ㄩ5%锛3鏈堝畬缇庡紑灞銆
鏈杞鍖哄潡閾剧殑鐏鐑鍔垮ご鍦ㄦ槬鑺傛湡闂寸敱鈥3鐐归挓鏃犵湢鍖哄潡閾剧ぞ缇も濆紩鐖嗭紝浼楀氬ぇ浣绔欏彴锛岃嚜濯掍綋韫鐑搴︾倰浣滐紝鍦ㄧ綉缁滀笂鎺璧峰0娴锛屾粴闆鐞冭埇寮曞彂瓒婃潵瓒婂氫汉鍏ュ潙鍥磋傦紝杩戞棩浜烘皯鏃ユ姤涓夐棶鍖哄潡閾撅紝鍦ㄧ儹娴涓鍐嶆巰涓娉㈠皬楂樻疆銆
鍦╓ind鍖哄潡閾炬傚康鑲$殑32鏀鑲$エ涓锛岃繎5鏃ラ櫎鍋滅墝鐨2鏀鑲$エ澶栧叾浣欏叏閮ㄤ笂娑锛25鏀鎴愬垎鑲℃定閫5%锛岃繎5鏃23鏀姒傚康鑲′富鍔涘噣娴佸叆鍏辫17.68浜垮厓锛7鏀姒傚康鑲′富鍔涘噣娴佸嚭1.77浜垮厓锛屾暣涓鏉垮潡涓诲姏鍑娴佸叆15.91浜垮厓锛32鏀鑲$エ涓浠1鏀閬鍑忔寔璇勭骇锛屽叾浣19鏀鑲$エ鑾峰炴寔鎴栦拱鍏ヨ瘎绾с
璋佹槸鍖哄潡閾炬傚康鐨勯緳澶达紵
楂樹紵杈撅細锛300465锛変富钀ヤ笟鍔★細鐜版湁涓昏惀涓氬姟鍒嗕负涓ゅぇ鍧楋紝閲戣瀺淇℃伅鍖栧拰閲戣瀺绉戞妧鏈嶅姟銆佺Щ鍔ㄤ簰鑱旂綉钀ラ攢銆傝耽鏃惰儨锛氾紙300377锛変富钀ヤ笟鍔★細涓洪噾铻嶆満鏋勭殑璧勪骇绠$悊鍜岃祫浜ф墭绠′笟鍔$郴缁熸彁渚涚郴缁熻В鍐虫柟妗堝拰鏈嶅姟銆傞炲ぉ璇氫俊锛氾紙300386锛変富钀ヤ笟鍔★細涓烘櫤鑳藉崱鎿嶄綔绯荤粺鍙婃暟瀛楀畨鍏ㄧ郴缁熸彁渚涙暣浣撹В鍐虫柟妗堝拰鏈嶅姟銆
㈡ 三问区块链 什么是区块链
三问区块链:什么是区块链
近段时间,有关比特币的新闻非常吸睛,区块链也跟着火了一把。资本市场上,各种区块链概念股的股价涨跌犹如过山车般惊心动魄。从反应敏锐的资本市场可以看出,区块链正站上风口,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什么是区块链?
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没有中心,数据存储的每个节点都会同步复制整个账本,信息透明难以篡改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并参与区块链技术研发。从最初的比特币、以太坊,到各种类型的区块链创业公司、风险投资基金、金融机构,贴上“区块链”标签,立马就“金光闪闪”。不仅如此,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也被各种解读区块链的文章刷屏。
那么,到底什么是区块链?
工信部指导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这样解释: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进行了通俗解释:“简单地说,区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去中心化,即与传统中心化的方式不同,这里是没有中心,或者说人人都是中心;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意味着记载方式不只是将账本数据存储在每个节点,而且每个节点会同步共享复制整个账本的数据。同时,区块链还具有去中介化、信息透明等特点。
“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技术,具体讲就是一种账本技术。账本记录一个或多个账户资产变动、交易情况,其实是一种结构最为简单的数据库,我们平常在小本本上记的流水账、银行发过来的对账单,都是典型的账本。”腾讯金融科技智库首席研究员王钧说,安全是区块链技术的一大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分布式的存储架构,节点越多,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越高;二是其防篡改和去中心化的巧妙设计,任何人都很难不按规则修改数据。
以网购交易为例,传统模式是买家购买商品,然后将钱打到第三方支付机构这个中介平台,等卖方发货、买方确认收货后,再由买方通知支付机构将钱打到卖方账户。由区块链技术支撑的交易模式则不同,买家和卖家可直接交易,无需通过任何中介平台。买卖双方交易后,系统通过广播的形式发布交易信息,所有收到信息的主机在确认信息无误后记录下这笔交易,相当于所有的主机都为这次交易做了数据备份。即使今后某台机器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数据的记录,因为还有无数台机器作为备份。
提到区块链,很多人就把它与比特币联系在一起,不少人甚至把区块链等同为比特币。何飞说,比特币是区块链的一种呈现方式,但区块链并不等同于比特币。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和基础架构,而比特币是区块链的成功应用,但并不意味着区块链只能应用到比特币上。
区块链有什么用?
能解决金融、公益、监管、打假等很多领域的痛点难点,但有不少适用条件
金融服务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领域。运用区块链技术能解决支付、资产管理、证券等多个领域存在的痛点。
以支付领域为例,金融机构特别是跨境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清算、结算的成本较高,涉及很多手工流程,不仅导致用户端和金融机构后台业务端等产生高昂的费用,也使得小额支付业务难以开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成本及争议解决的成本,显著提高支付业务的处理效率。另外,区块链技术为支付领域带来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使金融机构能更好处理以往因成本过高而被视为不现实的小额跨境支付,有助于实现普惠金融。
比如,为解决金融机构间对账成本高的问题,2016年8月,微众银行联合上海华瑞银行推出微粒贷机构间对账平台,这也是国内首个在生产环境中运行的银行业联盟链应用场景。微众银行区块链首席架构师张开翔认为,传统“批量文件对账”模式长久以来未能解决的成本高问题,正是区块链技术的用武之地。随后,洛阳银行、长沙银行也相继接入机构间对账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优化微粒贷业务中的机构间对账流程,实现了准实时对账、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目标。截至目前,平台稳定运行1年多,保持零故障,记录的真实交易笔数已达千万量级。
在公益领域,区块链技术也大有可为。蚂蚁金服涉及区块链的首个应用场景就是公益,帮助一群听障儿童获得一笔善款,然后运用区块链技术促进公益更加开放透明。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高级产品专家胡丹青说:“区块链公益平台就像是我们在互联网上构建了一个专门用于邮寄资金的邮局。用户捐的每一笔钱,我们都会打包成一个包裹,这个包裹通过区块链平台传递,每经过一个节点,我们都会盖上一个邮戳,最后送到受捐人手上。这样可以保证用户捐的每一笔钱都是透明、可追溯、难以篡改的。”
在商品打假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大显身手。胡丹青介绍,蚂蚁金服将区块链技术用在了正品溯源上。目前,已有部分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海淘商品比如奶粉,用支付宝扫一扫,就能知道是不是正品。“跟此前商家自录入商品信息不同的是,区块链是让多位‘记账师’公正、独立、不可抵赖地完成记账。”
对于金融监管,区块链技术也能发挥一技之长。2017年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发布的《金融区块链底层平台FISCOBCOS白皮书》认为,区块链为金融监管机构提供了一致且易于审计的数据,通过对机构间区块链的数据分析,能够比传统审计流程更快更精确地监管金融业务。例如,在反洗钱场景中,每个账号的余额和交易记录都是可追踪的,任意一笔交易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会脱离监管视线,这将极大提高反洗钱的力度。
有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1.0主要针对数字货币;区块链2.0针对智能合约,可以应用在金融市场中;区块链3.0适用的场景将会更多,甚至会开创一个“区块链时代”。
何飞认为,区块链确实能解决很多领域的痛点难点,但区块链不是万能的,也有很多适用条件。
比如,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适合多方参与的场景,如果只是单边或双边参与价值就不大。由于需要每个节点都去核对,区块链技术也不适用那些高频交易的活动。
再如,区块链强调的是公开透明,并不适合对数据隐私要求特别高的场景。
区块链会成新风口吗?
技术目前还不太成熟,要警惕概念炒作,特别要区分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不能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区块链概念这么火,未来会成为又一个“互联网+”吗?
近年来,区块链的发展生态逐渐得到改善与丰富。业内人士认为,拥有国家政策扶持,得到广泛关注和资金支持,区块链技术能实现逐步稳定进步。区块链技术上行前景虽广阔,但对此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尽管眼下区块链大热,但我们仍然认为,它还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胡丹青说,区块链概念目前存在虚热,不是热在拿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而是热在集资圈钱、炒作估值,尤其是热炒的绝大部分所谓ICO(首次代币发行)都是集资工具创新,跟技术创新无关。
区块链技术确实能创造很大的价值,但一些风险也不容忽视。
“区块链技术还不太成熟,可应用场景比较有限,更应警惕资本市场炒作概念。”何飞说,区块链热潮的背后免不了会有一些搞噱头想投机的公司,他们并没有真正开展业务,只是企图到资本市场捞一笔就走,要谨防由此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导致真正想开展业务的机构退出市场,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胡丹青建议,对于目前的区块链热,监管部门应更主动地介入,区分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鼓励政府组织、有公信力的专家、行业参与者共同帮助公众辨识,全面遏制区块链名义下的集资创新,让ICO实际控制人必须为集资行为承担责任。“判断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的依据其实很清楚,即是否以信任为始,是否通过解决信任问题创造了实际价值。”
今后更好地推广和使用区块链技术,还需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相关法律政策制定等。
王钧认为,共识算法等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尚存在优化和完善的空间;另一方面,区块链的处理效率还难以达到现实中一些高频度应用环境的要求。目前主流的区块链技术平台均发源于国外,国内的区块链技术服务商要耐心地从底层开发做起,做到技术自主可控,争取引领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拥有区块链应用场景的企业,要积极拥抱新事物,同时科学评估上链需求,不能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㈢ 鏈杩戝ぎ瑙嗙殑鍖哄潡閾句笁闂鏈変粈涔堝奖鍝嶆柊闂婚噷璇寸倰甯佹槸鍚﹁繚娉曚簡鍚
鍦ㄨ繎鏈熺殑鏂伴椈閲岋紝涓昏佹秹鍙婂埌3涓浜猴紝涓涓鏄鏉庣瑧鏉ワ紝鏉庣瑧鏉ヤ笉蹇呭氳达紝闄や簡浠栦互澶栵紝杩樻湁鍙﹀栦袱涓锛屾湁涓涓浜哄仛鏉犳潌琚玱kex鍧戜簡1000涓囷紝杩樻湁涓涓浜轰粠鍑犱竾鎶勫埌涓婁嚎涔嬪悗锛屽氨鑷宸辩粍寤哄钩鍙般傝繖涓鏂伴椈閲岄潰鏈夎〃鏄庯紝鎶勫竵涓嶈繚娉曪紝缁勫缓鍥藉栬祫璐ㄥ钩鍙颁篃涓嶈繚娉曪紝浣嗘槸闇瑕佺泩浜忚嚜璐熴傞櫎姝や箣澶栵紝鏂伴椈杩樺簷鍚嶏紝绌烘皵甯佸洟闃熼潪娉昳co锛屽拰骞冲彴鐨勪笉閫忔槑鏆楃辨搷浣溿備篃灏辨剰鍛崇潃鍔ㄦ佺洃绠¤佹潵浜嗭紝鐜板湪骞冲彴鍦ㄥ浗澶栬倝韬鍦ㄥ浗鍐咃紝娌℃湁鍗婃墦杩涜岀洃绠★紝濡傛灉鍐嶅己纭鐐癸紝浼拌″湪鍥藉唴鑲夎韩涔熻佸嚭璧帮紝鐜板湪杩欒兘鍋氱殑浼拌″氨鏄鏀鹃偅浜涘钩鍙板洖鏉ワ紝鐒跺悗杩涜屽姩鎬佺洃绠★紝姣斿傝寸◣鏀讹紝椋庢帶锛岃祫閲戠洃鎺х瓑闇瑕佸叏閮ㄦ彙鍦ㄦ斂搴滄墜涓娿
鎴戜滑閫氳繃浠ヤ笂鍏充簬鏈杩戝ぎ瑙嗙殑鍖哄潡閾句笁闂鏈変粈涔堝奖鍝嶆柊闂婚噷璇寸倰甯佹槸鍚﹁繚娉曚簡鍚楀唴瀹逛粙缁嶅悗,鐩镐俊澶у朵細瀵规渶杩戝ぎ瑙嗙殑鍖哄潡閾句笁闂鏈変粈涔堝奖鍝嶆柊闂婚噷璇寸倰甯佹槸鍚﹁繚娉曚簡鍚楁湁涓瀹氱殑浜嗚В,鏇村笇鏈涘彲浠ュ逛綘鏈夋墍甯鍔┿
㈣ 五大赛道、八位专家,银行局中人眼里的AI江湖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2020于全体银行而言,是一场无预告的终极考验,一轮最直观的金融 科技 对决。疫情让网点流量骤降到接近于0,全方位挑战银行线上服务水平,检验那些连年增加的 科技 投入,有多少真正变作数字化、智能化的一点一滴。
踏进2021,银行们迎来周密复盘、整装待发的最好时间节点。
在过去这一年,银行更努力地摆脱大象转身的刻板印象,告别以往被各路创新推着走的窘况,试图在金融 科技 和数字新基建的浪潮里承担更主动、开放的角色,以轻快敏捷的步伐持续向前。
没有一家银行不想拥抱AI,没有人愿意错过数智化转型的未来。在梳理数十家银行AI全布局,以及 「银行业AI生态云峰会」 多位嘉宾的分享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银行业AI的那些挑战和困境,那些艰险之处同样是机遇所在。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银行业AI,首先被AI本身正面临的数据困境,和日渐收紧的数据监管尺度拦住。
在技术维度不断向前奋进的同时,银行必然要思考的一个议题是:业务创新与隐私保护如何兼顾?
雷锋网AI金融评论主办的 《联邦学习系列公开课》 曾对这一问题展开过系统深入的探讨。第一节课上, 微众银行首席人工智能官杨强 就直接点明:“人工智能的力量来自于大数据,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碰到更多的都是小数据。”
平安 科技 副总工程师王健宗 也在课上指出,“传统的AI技术必须从海量的数据中学习或者挖掘一些相关的特征,利用数学理论,去拟合一个数学模型,找到输入和输出的对应关系,比如深度学习中训练网络的权重和偏置,模型效果与数据量级、质量、以及数据的真实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银行信贷风控:现在大部分AI应用都由数据驱动,信贷风控更需要大量数据训练,但大额贷款风控的案例又非常少。“要是来做深度学习模型,只用少量这种大额贷款的样本远远不够。”杨强解释。
小数据需要“聚沙成塔”,同时又面临侵犯隐私的可能。为此,网络安全与数据合规领域的立法进入了快车道,滥用数据和爬虫也受到过严厉整治。
虽然目前《数据安全法》还只是处于草案的状态,但是草案明确提出要关注数据本身的使用,需要在保护公民组织、相关权益的前提下,促进数据为关键要素的经济发展。
数据被称作是新时代的油田,但银行该怎样通过AI摸索出更高效、更合规的开采工具?
在「银行业AI生态云峰会」第一场演讲中, 微众银行区块链安全科学家严强博士 就对银行必备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思维,进行了深入讨论。他指出:
在数字经济时代下,银行业AI发展 必须要尊重“数据孤岛”作为数据产业的原生态,隐私保护技术则是打破数据价值融合“零和博弈”的关键,需要打通隐私数据协同生产的“双循环”。
而 区块链 是承载数据信任和价值的最佳技术,对于隐私计算和AI应用中常见的数据品质等难题,都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互补或提升效果。
联邦学习、TEE可信计算、安全多方计算等多个AI技术路线也正尝试落地于银行的核心业务场景。
AI金融评论了解到,除了微众银行, 江苏银行 2020年也已开展联邦学习方向的 探索 ,他们与腾讯安全团队合作,基于联邦学习技术对智能化信用卡经营进行联合开发和方案部署,在联邦学习技术支持下进行金融风控模型训练。
银行数据库
以“数据”为线,银行前中后台的升级轨迹清晰可见。
如果说前些年的银行 科技 ,讨论度更集中在前台智能化应用,那么如今中后台建设开始更多地来到聚光灯下,讨论它们为银行数字化转型呈现的价值和意义。
这当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就是 银行数据库 的改造升级。
我们曾经报道,Oracle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银行数据库市场,一直具有压倒性优势,也是许多银行的采购首选。
由于长期使用Oracle,不少银行形成较严重的路径依赖。平安银行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负责人李中原也曾向AI金融评论表示,系统迁移和重新建设需要大量成本,从单机变为多机群体,故障发生的故障发生的概率和维护成本都会加大,对整体系统运维将是巨大挑战。(详见 《银行业“求变”之日,国产数据库“破局”之时》 )
但随着银行业务创新需求愈发复杂,传统数据库在技术边界、成本、可控性方面越来越不相匹配;采购数据库的来源单一也让银行陷入非常被动的处境。
而云计算的出现,让Oracle在数据库市场接近垄断的地位有所动摇,各大互联网云厂商杀入战场。
腾讯云副总裁李纲就表示,云化数据库胜在成本低、易扩容两大特点,任意一台X86的PC服务器就可以运行,理论上也有着无限的横向扩展能力,这都是Oracle等传统数据库难以企及的优点。
中国数千家银行由此获得更多选择余地,开始从集中式数据库迁移到分布式数据库,一场事关“大机下移”的漫长征途就此展开。
这场变革已有先行者,例如 张家港行 在2019年就将其核心业务系统放在了腾讯云TDSQL数据库上,传统银行首次为核心系统选用国产分布式数据库;2020年,平安银行信用卡的核心系统也完成切换投产,新核心系统同样采用了国产数据库。
在「银行业AI生态云峰会」上, 腾讯云数据库TDSQL首席架构师张文 就深入分享了张家港行和平安银行这两个典型的数据库迁移转型案例。
以 平安银行 为例,其体量之大,意味着应用改造更具挑战性。张文解释道,为了配合此次改造,应用引入了微服务架构对应用进行了拆分和解耦。对账号的分布进行了单元化划分,以DSU为一个逻辑单元,单个DSU包含200万个客户信息,单个DSU同时处理联机和账务两种业务。
但国产分布式数据库也同样还在成长当中,张文也指出了目前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面临一系列挑战点,除了有可伸缩、可扩展的能力,更要解决高可用性、数据强一致性,同时 探索 更具性价比的性能成本,以及为金融机构打造更易上手的、更产品化的成熟解决方案。
中台建设
“中台建设”这个热门关键词,不再是互联网公司的专属。银行也不例外,甚至更需要中台。
银行这样的大型机构,架构极其复杂,还有跨部门多团队的协作,海量数据日积月累之下如同年久失修的危楼,更需要及时、持续的治理。
在看来,银行拥有大量的数据、技术和人才,资源却往往“各行其是”,部门之间没有配合意识、独立造烟囱;技术流于表面,无法链接、深入,这造成了银行资源的大量浪费。
中台 的体系化建设和顺利运转,才能将这庞大体系中的“死结”一一梳开。
建设银行 监事长王永庆就曾指出:中台建设是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转型的关键环节,认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必然归宿是生态化、场景化。
尽管商业银行在多年经营过程中沉淀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内部生态系统,但目前仍是封闭的、高冷的,还无法满足数字经济对开放式生态化经营可交互、高黏性、有体感、无边界的要求。
因此,建行也已在数据中台先行一步,其落地上概括为5U(U是统一的意思),包括统一的模型管理、统一的数据服务、统一的数据视图,统一的数据规范以及统一的数据管理。
为求轻松支撑亿级用户,实现高时效、高并发场景化经营, 招商银行 近两年也在中台和技术生态体系的建设上持续发力。去年年底发布的招商银行App 9.0,迭代需求点超过1800项,“10+N”数字化中台建设就占据了相当的比重。
如何构建金融机构需要的数据中台?
在「银行业AI生态云峰会」上, 360数科首席科学家张家兴 就用“三通三快”概括了数据中台的标准:
金融机构面对着海量用户、复杂业务,一个优秀的数据中台,必须是达到多业务打通,内外数据互通和用户关系连通,同时还要做到数据的实时处理快、使用快、需求响应快。
他进一步强调,数据与AI融合得非常紧密,如果数据中台和AI中台各自建设,两者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存在割裂的现象。
基于此,360数科也推出了自己的数据AI融合中台,将最上层数据平台,到中间数据服务支撑的平台服务,再到整个数据资产的管理,到最下面整个数据技术架构的设计都进行调整,并且将自身沉淀的AI能力嵌入其中。
张家兴也在云峰会的演讲上透露,360数科研发了一项联邦学习技术——分割式神经网络,通过神经网络在高维空间,Embedding不可逆的特性,使得不同参与的数据合作方只需要传递Embedding向量,见不到原始数据,但最终可以使模型产生目标效果。
银行信贷智能风控
而在过去一年里,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仍然是最引人关注的方向之一。
关注度一方面来自于,受疫情影响而剧增的贷款逾期和坏账风险,如何借助技术手段“端稳这碗水”,把握好信贷支持尺度,成为银行、消金公司和风控技术服务商们的开年大考。(详见 《信贷战“疫”:一场给风控的开年大考》 )
而另一方面,2020年下半年起,针对金融 科技 或是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红线”逐渐清晰。例如《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就明确提出了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要求,和对合作机构的管理规范。
尽管结合AI、大数据的智能风控在银行 科技 应用中不再新鲜,但这并不意味着智能风控已经足够成熟—— 数据资源壁垒、自有数据累积、数据特征提炼、算法模型提升 ,被认为是大数据风控目前所面临四大困境。
某商业银行负责人就曾表示,在模型建设和模型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数据质量问题,包括外部数据的造假(黑产欺诈)和内部数据的滥用等,在模型迭代方面,很多银行只追求迭代的速度和频次,而忽略了最终效果。
前网络金融CRO、融慧金科CEO王劲 进一步指出,数据规范和治理体系不健全,数据质量差且缺失率高,技术能力不足,复合型 科技 人才匮乏等因素都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做好模型的重要原因。
王劲曾在有着“风控黄埔军校”之称的美国运通工作17年,负责过全球各国各类产品相关的700余个模型提供政策制度和独立监控。在云峰会上,他也结合自身二十余年风控经验,剖析了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那些理念误区。
“很多人并不是特别理解,风险管理永远是一个寻找平衡点的科学。”王劲认为,风险管理平衡有着这样的核心三问:
他也解析了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做好风险管理平衡的核心要素,谈到风险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对数据的把控,“金融公司成立之初就要思考数据的生命周期。首先要从对业务产品和客户的选择当中,决定需要什么样的数据。”
数据战略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落地过程,机构首先要立下数据选择的原则和条件:要考虑的不只是数据的合规性、稳定性和覆盖率,更要考虑数据的新鲜度、时效性和时间跨度。
从模型建设的角度出发,王劲指出,一个卓越的风控模型应当具备辨别力、精准度、稳定性、复杂度和可解释性五大要素,“原材料”数据、模型架构和算法的选择,衍生变量的出现,对模型的监控和迭代,以及对y的定义和样本的筛选,无一不影响模型的“锻造”。
在他看来,银行等金融机构如果能在身份识别和控制、数据安全管理、风险模型管理,和自动化监控体系方面,做到高效完善,将会是非常理想的一种状态。
RPA与内部流程优化
还有一个关键词,在各家银行年报中出现频率越来越高,那就是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此前AI金融评论也曾举办 《RPA+AI系列公开课》 ,邀请到五位头部RPA厂商高管分享RPA与金融碰撞出的火花。
RPA的定义,很容易联想到2012年左右的“流程银行”转型潮。当时的流程银行,意为通过重新构造银行的业务流程、组织流程、管理流程以及文化理念,改造传统的银行模式,形成以流程为核心的全新银行经营管理体系。
如今银行的转型之战,全方位升级为“数字化转型”,内部流程的优化改造在AI和机器人技术的加持下持续推进,RPA也迅速成为银行数字化转型不可缺席的一把“武器”。
达观数据联合创始人纪传俊 在「银行业AI生态云峰会」上指出,RPA+AI为银行带来的价值,最明显的就是减少人工作业、降低人工失误,提升业务流程效率,同时也提高风险的预警和监控能力。
AI金融评论注意到,已有多家国有大行将RPA投产到实际业务中。
以 工商银行 为例,RPA在工行的应用覆盖了前台操作、中台流转和后台支撑等多个业务场景,在同业率先投产企业级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平台并推广应用,全行累计46家总分行机构运用RPA落地实施120个场景。
建设银行 同样也引入了RPA,建立国内首个企业级RPA管理运营平台,敏捷研发业务应用场景 100 个,实现人工环节自动化、风险环节机控化。
农业银行 方面则透露,农行目前还处于技术平台建设阶段,之后将以信用卡业务、财务业务等为试点落地RPA需求。其实施策略,是建设全行统一的RPA技术平台,面向总分行各部门输出RPA服务。
中国银行 在2017年底,旗下公司中银国际就已有RPA的概念验证,团队成功投产20个机器人,分别在不同岗位执行超过30个涉及不同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工作,也与RPA厂商达观数据展开了合作。
纪传俊也在云峰会上分享了目前AI+RPA在银行各大典型场景的落地:
例如智慧信贷,面向的是整个银行最核心的流程——信贷流程,分为贷前、贷中、贷后三大阶段。其中涉及数据查询、数据处理、财务报表、银行流水等专业环节,需要完成基础信息的录入、尽调报告的审核,而这些环节中的大量重复劳动,可以基于AI、OCR、NLP等技术自动化完成。
㈤ 2018年最好的投资方向是什么
2018年春节,“3点钟无眠区块链”火爆了朋友圈,这个集合各路VC、区块链创业者、高晓松、韩庚、佟丽娅等艺人的“全球第一区块链社群”。2月26日,《人民日报》整版刊发了区块链的相关文章,整版报道了三篇文章:《三问区块链》《做数字经济的领跑者》《抓住区块链这个机遇》三问区块链,人民日报公开呼吁,抓住区块链这个机遇。什么是机遇?这就是最好的机遇啊!如果这就是上天给我的人生一次机会,我会毫不犹豫紧紧的扑过去抓住它。
币精英商学院是一个非常有爱且“干净”的团队,他们积极向上,期待和你一起成长
㈥ 机器信任
007不写就出局 第四篇
区块链之信任机器
前两天看到一则消息,说逻辑思维的罗胖也要进军区块链了。
罗胖是我很尊敬的一位老师。他带给我一场场头脑的风暴及燃烧,更难得的是他和时间做一场20年的约定,每年年底的跨年演讲更是我必不可少的跨年礼物,在这里向罗胖说声“谢谢您”。
这就像我们007一样,7年之约南极不见不散。我相信7年里坚持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将对我人生产生巨大的变化。让我们一起静等时间复利带来的收获吧!
好的,说今天的主题——区块链。我觉得区块链以它独特的魅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而且是各领域的大咖。那它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
我相信在看到这文章之前你或多或少听到过区块链,加之上周中央2台播报的“三问区块链”更是把它推向了风口浪尖。
讲区块链的文章有很多,我谈谈我心中的区块链,有不正确之处还请朋友们提出,好加以改正。
现在还没有专门的学习渠道,都要靠自己主动去找资料,东拼西凑的拼成你心中的图案。我尝试用简单的方式来阐述:
区块链是什么?我的理解是:信任机器。
相信机器而不是“中介”,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那首先我们要去信任一个机器,如果这个机器是一台机器,并且被人控制,那我肯定无法相信。所以用了分布式网络,把这台机器打散,变成很多台机器,把它分散,确保没人控制。里面还有个技术特性全网广播,确保分散出来的所有机器它都可以保持信息的一致性。这样做虽然分散了,但还是一台机器的效果。
密码学账本是机器之间的沟通语言。数学和程序是最严谨的,就像1+1=2不会错。所以我们最终信任的是数学和程序。
激励机制构建起机器与人的一个桥梁,没有Token的奖励也就无法调到人的积极性,没有人愿意拿出自己的时间、算力、硬盘、信息去维护网络的安全。如果没有激励机制也就没有了共识,没有共识也就没有了安全,没有了安全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区块链=分布式网络+密码学账本+激励机制(共识机制)
下次有人在问你区块链是什么?你可以这样给他说:如果在信任上有担心,那我们信任机器吧! 黄炜翔 2018年5月27日夜
㈦ ip术语翻译
友 导 读
IP这个互联网时代的热词,由流量决定,是存在于精神领域的文化逻辑,一旦被认知,就会自发性传播。IP就是一个具有人格化的“虚拟生命”,此“生命”的意义在于“强烈被用户需要”。
IP的实相是什么?不是什么?它有什么利益相关方,具有什么属性和价值?在本文中,陈智慧老师结合了大量的实例阐释了上述问题,并指出卓越IP的诞生,会带着它独特的使命成为人类社会的朋友、成为人心连接的纽带、成为精神共鸣的知音,甚至成为“上帝”之心,决定着社会资源和精神能量的支配源。
日前,在“2017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发布会”中正式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IP产业发展与网络文艺新形态”位列其中,相关情况介绍可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本文长度约8833字,阅读全文大概需要8分钟
本文重点:
IP在当今是个热词
那么IP到底是啥东东?
IP的实相是什么?——虚拟生命?!
IP不是什么?
IP 的属性与价值
IP的“家族”——利益相关方
卓越IP进化论?
IP的核心价值
IP在当今是个热词
曾经有人预言,IP很快因泛滥而被抛弃,可事实上,却越来越成为一个常用词。为什么?
IP符合语言的三大个性:
1、简单易记易传播:IP本来就是伴随网络而生,不过今天赋予了新的文化意义,但这个词简单,且运用广泛。
2、特别丰富的内涵:在互联网时代,IP是知识经济的专属名词。过去的物权时代,大家问的是此物属于谁?今天的问法改变了,这个IP是哪里来的?它的涵义是针对某个创造性的心智知识的具体表达。比如“时光鸡”,就是出自电影《十万个冷笑话》里的经典造型(冷笑话的英雄)。
3、具有通用性但不确指:比如当前时代汉语出现频率相当高的常用词是:“法律、市场、资金、责任、成功、精神、文化、价值观”等等。每一个词都有通用性,是中性词,但并不确指某个具体的事物,甚至于每个人心里的认知都有很大差别。而IP就是这样一个词,它将随着区块链的发展而变得更重要且频率更高。
那么IP到底是啥东东?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按照翻译的原意,是才智属性、智力财产,或才智所有权。
然而,属性、财产、所有权都是物权时代的说法,这大概就是人们无法真正理解和领悟的根源!
为什么?
首先,IP是属于互联网时代,而不属于物权时代;物权时代是谁拥有、谁支配的交易逻辑,所以一定要问归属权的主体,因此才有财产一说。
互联网时代是谁分享、谁使用自传播的逻辑,IP是信息分发的过程生成的,是由流量决定的;因此网络的概念是不准确的;其次,IP是文化逻辑,不是商业逻辑;文化逻辑是可感知、可想象的,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但存在于精神领域的。
比如哪吒或者孙悟空,虽然不在现实世界,但是只要提及,大多数华人立即就会关联种种故事,乃至各种想象,以及人们会口耳相传、相互分享传播,从而喜闻乐见,千年不绝。
商业逻辑是交易逻辑,交易结束,各归其主。即使是不断传播,也都是单向地重复性投入,在过去有限的、受控的媒介体那里,人们只能被动接受,而今天可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广告变成文化的附载物。
IP自其诞生日,虽然开始也需要传播推动,但是一旦被认知,就会自发性传播,因为这是文化逻辑,非商业逻辑——因为在个性化的时代,即使花钱让人看,也会有很多人拒绝的。比如《战狼2》,拿下56亿元的最高票房,不可能是商业自身实现的,而是它的故事性,以及故事传达的中国人当下渴望自强、自信、不屈不挠的文化精神逻辑,推进下实现的。
再次,IP是精神消费,不是物质消费。物质消费的现象是消费即结束,人不可能吃掉一个馒头就自发生成两个馒头;而精神消费,则是消费越多,生成越多,信息会不断地因分享而被迭代和繁衍,从而形成IP系,乃至生生不息。
比如伊甸园里的苹果,由于被亚当和夏娃吃了以后,按照《圣经》的说法,才有了人类繁衍,于是这颗“善恶果”,就带进了每位教徒的心智里,甚至成为原罪而不可磨灭。
IP的实相是什么?——虚拟生命?!
IP是舶来词,很难用汉语的某个词对应,这就给应用带来很大麻烦。
很多时候人们对IP的认知混乱,还由于另外一个原因造成的:IP不是一个商业逻辑,也就是说IP是非线性的、非逻辑推理的;而说它一个文化逻辑,是说它是具有心性特质的,非常个体化的一种方式。
也就是说,你精心打造的品牌可能网友毫无感觉,反而一个不经意的词汇,就会引发互联网群众的情感洪流爆发~比如2016年突然火爆的“蓝瘦香菇”——难受想哭,很个体化的一种失去恋爱的情感,引发了亿万人同情的相应。
但如何找到IP的确切意义呢?
柯南道尔
用大侦探福尔摩斯,这一IP的创造者——柯南道尔所说: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即使再不可能也是真相。
IP不是什么?
1、IP≠品牌:IP具有创造者的文化个性,这是粉丝经济的典型产物,因此不同于物权时代的品牌概念。
也就是说先天就具有人格化特质,而不是一种物权专属的“烙印”(Brand),是具有生生不息的特性。比如米老鼠与唐老鸭,无论何时何地,都与本身传达的童年才智与个性相关,是连续的生发的,而不是聪明机灵的烙印那么简单。
最典型的莫过于星巴克是品牌,但却不是IP,为什么?这是由星巴克的品牌定位“第三空间”决定的,空间是静态概念。
而Blue Bottle却是IP,因为它传达的互动要素,就是“哪里有品质好喝的咖啡”的知乎答案,而且它把咖啡美学推向极致体验中,使得它成为一群对咖啡口感坚持的小众的乐园,被网友称为有灵魂的咖啡。
2、IP≠标识:IP是具有高识别度的精神产品,不是代表创造者或创造物的某个形象或者符号,而是具有鲜明个性化的集中表达。
比如梵高的“星空”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星空”,就具有梵高绘画世界的特指性,如果不知道梵高为谁的人,就无法领悟这个IP的内涵与外延,更无法理解,这是他在阿尔勒小镇的绘画达到巅峰的一种意象表达。
3、IP≠知识产权:IP具有可传递的互动属性,知识产权是静态的,一名科学家的发明会经过确权形成知识产权,但却在互联网上不会成为IP。
IP是动态的,可分布式传播的,也就是说IP可以成为用户再创造的标的,比如表情包、手偶、动漫标识或者电影、动画或者舞台剧。
比如小说《盗墓笔记》在过去作者享受的是著作版税,可是由于粉丝的追捧,光其贴吧关注的就有3750438人,而且会越来越多。《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已经成立了一家名为南派投资的公司,专门做IP孵化经营。
IP除了以上三个容易被误解的可能性,剩下了什么?
那就是具有人格化的可传递的精神消费品。很拗口吧,那么为了更好的表达,我总结为IP是
IP就是一个具有人格化的“虚拟生命”。
此“生命”的意义在于“强烈被用户需要”。
这是它的核心价值定义,也是它的生成哲学!
一个优秀的IP是“空性的、多义的、自由的”——越是如此,IP的生命力就越持久,而国内很多专家只是盯着流量和变现谈IP,其实是事后诸葛亮,甚至是缘木求鱼。因为IP自身如果不能成为流量的源泉,那么平台的、明星的、娱乐事件的流量总会消散的。
在国内较早出现的IP不是人们说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而是企鹅QQ(腾讯的小企鹅),以及IP:QQ宠物。
《QQ宠物》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虚拟社区喂养游戏,贯穿宠物成长全过程,包括喂食、清洁、打工、学习、游戏、结婚、生蛋、旅游、任务。玩过的人都知道非常虐心——激发人们尤其是孩子的各种“恻隐之心”——完全是一个虚拟的“生命”,但腾讯因此吸金巨多——天底下人都知道马云的每年双十一能赚多少钱,但估计很少有人知道QQ宠物为腾讯赚了多少,乃至到今天,腾讯的主营业务依然是游戏。
(仅其游戏系统就有14项: 结婚系统 企鹅徽章 宠物炫 天使奖励 家园介绍 喂养诀窍 极速成长 开心极限 智能双击 隐藏之招 自由落体 鼠标指挥 晃点宝贝 终极寻找)
IP 的属性与价值
IP是具有人格化的“虚拟生命”——那么它的具体属性是什么?
1、文化性:具有文化主体源发的人格化特质,主要是源发地文化要素。
2、思想性:具有才智表现的持续创新价值,主要是充满可视化思想性。
3、精神性:具有粉丝共鸣的互动娱乐精神,主要是具有共鸣的精神性。
而这三点恰恰也是生命本身具有的价值,为什么明星艺人能带来流量,网红可以火爆,大V具有话语权,实际上网民对某种人格化特质的投射与追随——包括他的文化价值观、人生态度、思想维度,尤其是与大众密切互动的频率与层次感。
甚至于更多时候是他们在影视里的形象和个性,在剧情里的人格表达;电影角色的态度传递,而不一定是真实生活中他的言行举止!
举例说明:
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深受小朋友甚至成人喜爱。羊与狼的传说,在中国大概几千年了,而狼外婆更是童话里不可缺少的主角之一。喜羊羊的谐音是“喜洋洋”,是非常中国化的一个褒义词。
大灰狼则是另外一个凶恶角色的代名词。灰太狼是大灰狼的同义词——在古代,太,大也。——《广雅·释诂一》,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在汉语里“太”表示“非常、特别”。
因此这个IP本身具有了文化的源发性,所以“喜羊羊与灰太狼”一出现,人们都觉得很熟悉——好像早已存在,只是被人忘记了一样。而喜羊羊与灰太狼在主题设计上实现了剧情反转,不再是狼欺负羊,而是羊愚弄狼,这和《猫和老鼠》异曲同工,这是它的文化性所在。
羊村里不止一只喜羊羊,还有懒羊羊、慢羊羊、美羊羊、暖羊羊、奔羊羊、快羊羊等,这些羊族成员都各具拟人化的个性,因此就能不断生发各种情节、剧情、故事以及冲突,这就具备了不断创新的价值和剧情冲突过程带来的思想性。
灰太狼也不是一个平面呆板的形象,为现实生活的暗喻带来很多娱乐性。灰太狼是一个总是被聪明的喜羊羊愚弄的笨狼,但是灰太狼的另一面则是一位“爱妻子、疼爱孩子,即使受气也不埋怨的好丈夫”。
这也暗合了民间的“妻管严”的可笑丈夫形象。各种羊与狼的斗智斗勇,充分体现了“以小博大、以弱胜强”的中国文化。
这是其思想性的丰富层次。
最大的密码其实是在它的精神世界的表达:狼夫妻的对话或者场景安排,其实是影射了父母或者大人们的世界:
1、灰太狼要不断出去抓羊,就像是需要挣钱养家的爸爸,甚至是一个不断努力挣钱又不断失败的中年男形象。
2、喜欢打扮,喜欢苛责,乃至一言不合就玩平底锅的红太狼,很像是小孩子眼中傲娇的妈妈形象。
3、羊族活在理想的青青草原,不愁吃不愁穿,正好是儿童眼里的世界。这是其故事性的根本精神所在,所以这部剧一出现,就经久不衰。
4、喜羊羊与灰太狼其实是儿童眼里的世界对大人们的无声“叛逆”表达——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大人们总是抓他们学习、打断他们的游戏,甚至各种“听话”的哄骗和诱导,难道不像是总在抓羊的灰太狼吗?这个视角非常重要,所以喜羊羊对付狼的各种办法,也满足了孩子对付大人的心理诉求,甚至是一种无声的“逃跑或对抗”。
所以孩子们不仅喜欢看,还喜欢扮演,甚至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表达。因此可见,一个卓越的IP实际上是一种“生命内在的表达”。
IP的“家族”——利益相关方
1、IP必须有文化源发性——这是母体,离开了文化的源发地,一个IP很快就会消散或者死亡。
比如QQ宠物中的小熊梦工厂是一个具有明星梦的IP,但是这个形象与大多数人们的生活场景相距较远,同时小熊不具有腾讯的QQ企鹅的属性与特质,辨识度不高,包括名字哈尼熊。而QQ宠物猪则完全是企鹅的另一翻版,没有指向性和精确细分定位,很容易冲淡QQ企鹅的地位。2013年7月腾讯公司果断关停。
2、IP必须具有文艺创造家——IP梦工厂。这个IP要具有高识别度和强势传播性——一个好的IP是具象的,生动的,有根源和继发性。那些散漫的,主体多元的,缺乏主线的都是最终消逝的。
比如《爸爸去哪儿》靠明星+粉丝做起来的节目,虽然取得一时的成果,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具象的人格化表达,因此再创作的前景很窄,即使投资去做,也无法开创更丰富的情节与内容。
3、IP必须有粉丝社群——这是IP的江湖(确立市场地位的领域)。仅有故事和人物,没有独特性的IP,尤其是抄袭和山寨版,很难形成继发流量。国内有几部抄袭奥特曼的动画剧,最终都失败了,即使是小孩子,也不是打打闹闹就可以糊弄的,IP本身的独特性是非常关键的,而粉丝社群这是由于IP的核心价值与思想观确立其地位的。
值得一提的是《功夫熊猫》第一部,不仅具有IP的文化性(中国功夫的哲学精髓)、还有个性特质的思想性,包括龟大师的智慧、师父的忧虑、阿宝的执著、娇虎的聪明勇敢冲动、仙鹤的厚道优雅、金猴的沉稳、灵蛇的善良、螳螂的热心都极具思想表现性;以及娱乐性的阿宝,不仅是励志的榜样,同时也是幸运的福将,充满奇趣和妙曼。
4、娱乐化平台——IP的舞台,互联网是个流量时代,平台决定了IP的流量,而内容决定了IP的转化力。寻找适合IP生长的平台做授权分享,从而产生更多的转发流量,以及参与创作,从而实现更大的传播价值。
因此,塑造一个优秀的IP需要五个基本要素(见下图)
一是具有文化源发地的多种文化元素组成,包括哲学、历史、文化、英雄、传说、生活、社会等,这是IP生成的土壤;
二是要有初始文艺创作的“种子用户”的设计和诠释,好的IP一定有原创者与首批感受者,这都是“种子用户”,大家通过不断地评价和反馈,甚至参与修改,都会为最终完善IP有积极贡献;
三是要有适合价值细分的粉丝社群,这个人群可能是小群,具有相同的价值观或者兴趣爱好,或者社会驱动力,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同类角色,因此很容易取得认同,并自发传播,也就是流量用户;
四是要实现IP的开源授权,争取更多的跨界的用户参与进来,进行再创作和再诠释、再延展等,确保形象的主要特征(辨识度)明确;
五是衍生产品,实现多元化开发,包括手偶、宠物玩具、表情包、各种相关艺术造型等等。
最后形成分布式网状产品——完成IP从虚拟走向现实的变现。
卓越IP进化论?
一个卓越的IP应该具有以下特性:
1、它的创作驱动力是什么,也就是它的诞生到底是要完成什么样的使命或者愿景?也就是为什么而来?(人格化)
2、它的人生态度是什么?为那些尚未表达的群体而表达?他们的情绪是怎样的?应该得到怎样的理解和领会?(情感化)
3、那么因此它承担的身份是什么?具备什么样的文化角色?进而要表现怎样的人生?(个性化)
别小看这样三问,实则它的答案完成了IP的三大属性向“虚拟生命”的转移:
文化性——人格化:比如《琅琊榜》中“麒麟才子”梅长苏是一位【超级英雄】,凭借超越常人的智力和情商,才冠绝伦、以病弱之躯拨开重重迷雾、智搏奸佞,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完成人生使命的故事。
思想性——情感化:比如《花千骨》表象是穿越六界的魔幻古装爱情故事,其内核却是“灵魂伴侣”的传递——若缺少对方,主角无法实现自身价值。任何的思想性,如果没有情感化的转移,那么就是空洞无物的,电影《捉妖记》的萌妖“胡巴”抓住了人们对妖与儿童的情感切换,使得电影变得一点也不恐怖,反而具有欢乐性,以独特的情感方式曲折地表现了“万物有灵且美”的电影主旨。
再比如《愤怒的小鸟》是由Rovio开发的一款休闲益智类游戏,于2009年12月首发于iOS。游戏以小鸟报复偷走鸟蛋的肥猪为背景,讲述了小鸟与肥猪的一系列故事。这个IP具有各种愤怒化表情、以弱击强的必死意志,以及传达了互联网上的情绪宣泄(包括吐槽)情绪化表达。
娱乐性——个性化:IP的身份、角色都代表着粉丝(观众)如何采取参与和互动的态度,比如猪八戒一直是搞笑的角色,所以猪八戒反而有了令人亲近、憨厚真实的人间味道;而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却在IP的衍生开发中成了一个情绪化、个性复杂的叛逆者,因此,娱乐性的基础是个性化塑造,唯有个性化的成功,才能带来更多粉丝流量的喜爱与互动。
比较经典的是“熊本熊”——源自日本的熊本县,熊本熊的造型是来自于当地黑山城(文化源发地的城市象形),而萌系角色的腮红,是当地文化“火之国”传承的精神象征。它的各种表情包则体现萌系的情感角色——无知懵懂、羞涩顽皮,从而引发了情感化共鸣;包括故意制造的事件——熊本熊遗失了自己两颊的腮红(失去了个性表达)案件调查,这次事件达成了6亿日元的广告营销成果,最大的价值是制造了社群粉丝最大量的参与性和娱乐性,从而将此IP创作推向了高潮,2016年熊本熊一举拿下68亿元的IP变现价值。
IP的诞生和发展,很像是一场互联网时代的信息进化论——这场进化是将一个“单细胞”的信息,转变成看不见的“文化性、思想性和精神性”,从而再次进化为具有生命特质的:人格化、情感化、个性化。
IP的核心价值
卓越IP的核心价值就是“赋能”——对这个碎片化、精神信仰缺失的迷茫大众来说,这是最具娱乐性的高维价值!
IP的进化论完成的重要任务是:此IP与粉丝的社交互动、情感沟通、精神共鸣,从而使得完成人与这一“虚拟生命”的交互式的往来,并得到应有的赋能。而这些往往是现实生活不能带给人们的梦、呓语、隐喻等无法进行公开表达的元素,从而完成了一次精神世界里的“造化”的活动。
比如电影《阿凡达》实现了一个人们厌恶战争和控制的人间“政治游戏”,而寻求一个与自然之灵共存通感的“神奇世界”的表达,同时表达了越战伤残的老兵所无法实现的英雄梦和真爱之旅。一句“I see you”成为知遇、真爱和珍惜的最佳表达。
再比如《哈利波特》在全球有数十亿记的粉丝群体,这是十几年的IP资产累积沉淀所至,因此哈利波特的主题公园的推广,并没有采取电视、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而是利用“哈迷”的热忱——由精挑细选出来的7名粉丝,被邀请观看了一段属于“最高机密”的视频,然后由这七位散布关于“哈利·波特主题公园”的官方消息,花了很少的预算(制作那段视频和网站的费用),竟然通过鼠标将信息传达给3.5亿人。
这是对魔幻世界热衷,又公开进行的“神秘”之旅,“最高机密”也代表着最高赋能,这样的内心荣誉感是无法在现实世界找到的。
而这个数据,是不是让那些每天为“流量”为发愁的人,感到震惊!
卓越IP的诞生,它会带着它独特的使命成为人类社会的朋友、成为人心连接的纽带、成为精神共鸣的知音,那么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在虚拟社会里会多了许多伙伴——他们就是虚拟世界的各种IP。
如果说《未来简史》揭示的大数据“算法”成为未来生活“上帝一般”的掌控权会实现的话,而影响“算法”流量的IP会成为“上帝”之心,决定着社会资源和精神能量的支配源,因此IP产生的影响,您自己可以估量和想象,未来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或许是您阅读至此,最应该陷入沉思的一个问题。
Q&A
在日常讨论和成文过程中,发现很多人问了一些共同的问题,兹录如下:
Q:IP不等于品牌、标识、知识产权,那么它和这些存在关系吗?
A:品牌、标识、知识产权是物权时代的“烙印(Brand)”是便于商业交易形成的有价值信息;而IP是信息时代的具有人格化的“芯片”,当IP最为精神或者灵魂元素具体呈现为具体物的时候,也都会具备以上三者要素,但它本身更像是“生命元素。
Q:人格化的虚拟生命如何被估值?
A:IP的价值主要看它的“生命力”,当它越是被用户所热爱,它的价值就会在各个方面迅速迭加,并长期占领粉丝的心智。
比如七度鱼画了漫画《尸兄》,作品于2011年11月22日开始连载,目前仍在连载中。截至2014年03月29日,《尸兄》点击量在线突破30亿。漫画《尸兄》还被改编成同名动画《尸兄》和《我叫白小飞》(动画第二季),网络小说《尸兄》, 以及舞台剧《我叫白小飞》。目前网络贴吧粉丝量超过17万之众,贴子超过235万,长期霸占网络搜索完整页面76页,词条信息超过760条。也就是说“尸兄”这个IP,在互联网上已经具备了很高的估值。
Q:IP只和互联网相关吗?
A:IP其实和每个人都相关,也和一些线下的品牌或者地域的非遗等都相关,但有了互联网之后,IP的价值被网友的链接和转发(传播)迅速放大,从而在互联网上形成生态,这一点在传统的媒体上是无法做到的,也无法在线下长期存在,所以从这个相关性来看,IP是信息时代(包括互联网)的产物。
Q:哪一类机构需要IP?
A:这是个很好的问题——目前的时代可以称得上是信息时代,也可以说是文化经济时代,正是这两者的交互,产生了IP——揭开了一个以“文化”为主体的“精神虚拟世界”——这个世界在现实也许并不存在,但是却在人们的心智中具有长期无限的位置——比如夸父逐日这个形象,从它在民间诞生到现在可能过了两千年了,依然是活着的“虚拟生命”,即使它的形象可以千变万化,但是此IP本身的精神属性不会消失,只要人类文明还存在。
因此,希望透过文化来传播自己的机构或个人乃至商品,都需要IP;比如“三只松鼠”,透过松鼠采集坚果,及其可爱的形象,三只数量上的人格化的团队协作(易经上三、四爻为人),包括细腻互动的服务,成为商业世界一经典的IP。
2018年1月15日(北京)
作者简介
陈智慧老师是「一哲学」、「智慧流」创始人,东方古老智慧应用者与实践者,IP品牌化专家,组织管理教练。国际注册咨询师(CMC),国际教练协会认证教练,北京国信品牌评价科学研究院MIC课题组组长,百年品奥(北京)创始合伙人,印心书院联合创始人,北京中泓智慧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
在文化塑造方面,陈智慧老师提出优秀组织文化的三项标准,植根于人性、发轫于思想、彰显于个性,完成二十多家企业品牌文化咨询案。在品牌方面,提出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空心论”,并为此提出解决之道,创建“一哲学”。
陈智慧老师对儒释道与西方哲学互鉴和应用有独特研究,尤其在中国精神结构“一体两翼”、心学源流(一体)兵法、易经(两翼)有独到而深刻的体系研究。
执行主编 | 张羽漫
总编辑 | 汪亦兵
顾问 | 葛继延
㈧ 区块链是什么有什么用会成新风口吗
三问区块链(经济热点)
近段时间,有关比特币的新闻非常吸睛,区块链也跟着火了一把。资本市场上,各种区块链概念股的股价涨跌犹如过山车般惊心动魄。从反应敏锐的资本市场可以看出,区块链正站上风口,受到各方高度关注。
“区块链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技术,具体讲就是一种账本技术。账本记录一个或多个账户资产变动、交易情况,其实是一种结构最为简单的数据库,我们平常在小本本上记的流水账、银行发过来的对账单,都是典型的账本。”腾讯金融科技智库首席研究员王钧说,安全是区块链技术的一大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分布式的存储架构,节点越多,数据存储的安全性越高;二是其防篡改和去中心化的巧妙设计,任何人都很难不按规则修改数据。
以网购交易为例,传统模式是买家购买商品,然后将钱打到第三方支付机构这个中介平台,等卖方发货、买方确认收货后,再由买方通知支付机构将钱打到卖方账户。由区块链技术支撑的交易模式则不同,买家和卖家可直接交易,无需通过任何中介平台。买卖双方交易后,系统通过广播的形式发布交易信息,所有收到信息的主机在确认信息无误后记录下这笔交易,相当于所有的主机都为这次交易做了数据备份。即使今后某台机器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数据的记录,因为还有无数台机器作为备份。
提到区块链,很多人就把它与比特币联系在一起,不少人甚至把区块链等同为比特币。何飞说,比特币是区块链的一种呈现方式,但区块链并不等同于比特币。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和基础架构,而比特币是区块链的成功应用,但并不意味着区块链只能应用到比特币上。
区块链有什么用?
能解决金融、公益、监管、打假等很多领域的痛点难点,但有不少适用条件
金融服务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领域。运用区块链技术能解决支付、资产管理、证券等多个领域存在的痛点。
以支付领域为例,金融机构特别是跨境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清算、结算的成本较高,涉及很多手工流程,不仅导致用户端和金融机构后台业务端等产生高昂的费用,也使得小额支付业务难以开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成本及争议解决的成本,显著提高支付业务的处理效率。另外,区块链技术为支付领域带来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使金融机构能更好处理以往因成本过高而被视为不现实的小额跨境支付,有助于实现普惠金融。
比如,为解决金融机构间对账成本高的问题,2016年8月,微众银行联合上海华瑞银行推出微粒贷机构间对账平台,这也是国内首个在生产环境中运行的银行业联盟链应用场景。微众银行区块链首席架构师张开翔认为,传统“批量文件对账”模式长久以来未能解决的成本高问题,正是区块链技术的用武之地。随后,洛阳银行、长沙银行也相继接入机构间对账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优化微粒贷业务中的机构间对账流程,实现了准实时对账、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目标。截至目前,平台稳定运行1年多,保持零故障,记录的真实交易笔数已达千万量级。
在公益领域,区块链技术也大有可为。蚂蚁金服涉及区块链的首个应用场景就是公益,帮助一群听障儿童获得一笔善款,然后运用区块链技术促进公益更加开放透明。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高级产品专家胡丹青说:“区块链公益平台就像是我们在互联网上构建了一个专门用于邮寄资金的邮局。用户捐的每一笔钱,我们都会打包成一个包裹,这个包裹通过区块链平台传递,每经过一个节点,我们都会盖上一个邮戳,最后送到受捐人手上。这样可以保证用户捐的每一笔钱都是透明、可追溯、难以篡改的。”
在商品打假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大显身手。胡丹青介绍,蚂蚁金服将区块链技术用在了正品溯源上。目前,已有部分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海淘商品比如奶粉,用支付宝扫一扫,就能知道是不是正品。“跟此前商家自录入商品信息不同的是,区块链是让多位‘记账师’公正、独立、不可抵赖地完成记账。”
对于金融监管,区块链技术也能发挥一技之长。2017年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发布的《金融区块链底层平台FISCO BCOS白皮书》认为,区块链为金融监管机构提供了一致且易于审计的数据,通过对机构间区块链的数据分析,能够比传统审计流程更快更精确地监管金融业务。例如,在反洗钱场景中,每个账号的余额和交易记录都是可追踪的,任意一笔交易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会脱离监管视线,这将极大提高反洗钱的力度。
有业内人士认为,区块链1.0主要针对数字货币;区块链2.0针对智能合约,可以应用在金融市场中;区块链3.0适用的场景将会更多,甚至会开创一个“区块链时代”。
何飞认为,区块链确实能解决很多领域的痛点难点,但区块链不是万能的,也有很多适用条件。
比如,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点适合多方参与的场景,如果只是单边或双边参与价值就不大。由于需要每个节点都去核对,区块链技术也不适用那些高频交易的活动。
再如,区块链强调的是公开透明,并不适合对数据隐私要求特别高的场景。
区块链会成新风口吗?
技术目前还不太成熟,要警惕概念炒作,特别要区分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不能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区块链概念这么火,未来会成为又一个“互联网+”吗?
近年来,区块链的发展生态逐渐得到改善与丰富。业内人士认为,拥有国家政策扶持,得到广泛关注和资金支持,区块链技术能实现逐步稳定进步。区块链技术上行前景虽广阔,但对此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尽管眼下区块链大热,但我们仍然认为,它还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胡丹青说,区块链概念目前存在虚热,不是热在拿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而是热在集资圈钱、炒作估值,尤其是热炒的绝大部分所谓ICO(首次代币发行)都是集资工具创新,跟技术创新无关。
区块链技术确实能创造很大的价值,但一些风险也不容忽视。
“区块链技术还不太成熟,可应用场景比较有限,更应警惕资本市场炒作概念。”何飞说,区块链热潮的背后免不了会有一些搞噱头想投机的公司,他们并没有真正开展业务,只是企图到资本市场捞一笔就走,要谨防由此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导致真正想开展业务的机构退出市场,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胡丹青建议,对于目前的区块链热,监管部门应更主动地介入,区分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鼓励政府组织、有公信力的专家、行业参与者共同帮助公众辨识,全面遏制区块链名义下的集资创新,让ICO实际控制人必须为集资行为承担责任。“判断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的依据其实很清楚,即是否以信任为始,是否通过解决信任问题创造了实际价值。”
今后更好地推广和使用区块链技术,还需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相关法律政策制定等。
王钧认为,共识算法等区块链的核心技术尚存在优化和完善的空间;另一方面,区块链的处理效率还难以达到现实中一些高频度应用环境的要求。目前主流的区块链技术平台均发源于国外,国内的区块链技术服务商要耐心地从底层开发做起,做到技术自主可控,争取引领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拥有区块链应用场景的企业,要积极拥抱新事物,同时科学评估上链需求,不能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何飞认为,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指导有志于投身区块链技术研发应用的企业,同时明确一些区块链适合应用的场景及国家鼓励的领域等。
《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建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做法,结合我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情况,及时出台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关键技术攻关、重大示范工程、“双创”平台建设、系统解决方案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同时,建议国内重点企业、科研、高校和用户单位加强联合,加快共识机制、可编程合约、分布式存储、数字签名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能给企业带来钱就会成为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