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关于区块链的演讲
㈠ 人物|富兰克林,一名印刷工人
最近流行的新词“斜杠”,来自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的畅销书《One Person / multiple careers》,指的是一群不满足单一职业,能够拥有多重身份的人。他们在自我介绍中,常用 斜杠 来区分自己的多个职业,如:李雷,记者/演员/专车司机。
三百年前已经有人将生命活成斜杠。
他是美国建国的创始者、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民主精神缔造者、《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起草者;他是杰出的科学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会实业家。他被唐德称为“从天上偷窃火种的第二个普罗米修斯”,是公认的现代文明之父、美国精神的象征。
他的墓志铭上只写着:富兰克林,一个印刷工人。
1964年,导演Michael Apted从英国各地选取了不同阶层的14个孩子进行跟拍,每7年拍摄一次,这就是BBC著名的纪录片《人生七年》。Michael Apted的初衷是想验证在阶层固化的英国,人的命运是否由出身决定?
我看完最大的感触是:能改变普通人命运的只有知识。
富兰克林出身贫寒,未能获得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他从小酷爱读书,辍学后的长时间里,虽然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从未间断阅读,将伙食费节省用来买书,工作之余的时间都用在阅读上。常常从书店学徒里借来一些书,然后通宵达旦地把书看完再还回去。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是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描写的是一个名叫“基督徒”的人历经艰险终于找到了天国的故事。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和富兰克林的一生相契合:每个人,乃至整个人类,都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智慧,不断前行,自我完善。”
富兰克林不仅爱读书,更会读书。富兰克林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读完《旁观者》后刻意用自己的语言再把内容复写出来,并和原文对比,纠正自己错误的地方。利用这种“模仿”的方式向一流作家学习,不断总结与反思,他的写作的能力日益提升。
人和人之间最本质的差距是认知。终身阅读的习惯影响着富兰克林的一生,因为阅读喜欢上写作;因为阅读,结识益友贵人;因为阅读,把自己教育成一个更优秀的人。
不要为你究竟是谁而思考,要为你可以成为谁而思考。
富兰克林靠从事印刷业起家。他在17岁的时候只身来到费城,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但他并不畏惧。他在30多岁时,成为费城最成功的印刷商,实现财富自由。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 事实上,无论一个斜杠身上有多少标签,他必须先有一个解决生存难题的专长。 富兰克林的专长是印刷术,最早是在他哥哥手下学习,后来辗转多个印刷厂不断练习和打磨这项技能。与常人不同的是,富兰克林非常爱琢磨和思考,在不断精进中发明了多种印刷技术,成为印刷行业的专家。成为专家有很多好处,在后续的印刷生涯中,虽然富兰克林只是一名雇员,却成为其他雇员的老师和领袖。与此同时,精湛的技艺也为他创办自己的印刷厂、通过印刷业进入报业、出版《穷理查历书》、结识有识之士等奠定基础。
勤奋是普通人通往财富自由的通行证。 在富兰克林创办他的印刷所时,很多商人们并不看好,因为费城已经有了两家,但是富兰克林最终后来居上胜出了,离不开他的勤奋。
富兰克林在好事者系列文章里取笑了手拿探矿杖,在森林中挖来挖去,寻找海盗留下的宝藏的寻宝者。他写道:“人一旦太渴望一夜暴富,就会失去理智。勤奋和节俭这一致富的真正途径却被他们抛在了脑后。”这个故事讽刺了当时的掘金热,宣扬了富兰克林最喜欢的主题: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工作才是致富的唯一途径。实际上,当赚钱来的 太容易 的时候,人们常常容易忘记勤奋,贪婪是原罪。前段时间数字货币ICO的疯狂,一夜之间资产膨胀10倍,吸引无数投资者入场。实际上,其中多数并没有甄别优劣区块链应用的能力,配不上拥有那部分钱,最后沦为被市场收割的韭菜。
财富自由本质上是时间的自由,我们再也不必因为生活必需出售自己的时间。 让富兰克林实现财富自由的是《穷理查历书》: 将同一份时间出售多次 。在历书出版后的25年里,每年销售量在一万册左右,甚至超过圣经。
实际上,所有人都在出售自己的时间。对于普通人来说,如何将“同一份时间出售多次”?其实,一切内容制造本质上都可以应用这种模式。比如一本书,一张唱片,一部动漫,一项专利,只要能满足消费者的“刚需”,销量。通过前期的积累,成为有能力制造这类东西的人,最终“把同一份时间售出许多次”。
实现财富自由之后,该做什么? 富兰克林给出自己的答案。在42岁实现财务自由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研究科学。他将一位英国学者到美国讲学时带来的实验设备都买了下来,然后开始电学实验。他因为证明雷和电是一回事、发明避雷针,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成为新大陆第一位得到“全世界”认可的科学家。再之后,富兰克林还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担任费城学院(现宾夕法尼亚大学前身)董事会成员、出版《电学实验与观察》、出版《致富之路》、起草《独立宣言》、出使法国、参与制定《美国宪法》、撰写《富兰克林自传》等。仔细想来,财富自由意义是允许他跟随内在驱动进行自由的活动。
《富兰克林自传》中最家喻户晓的应该是他的《道德完善计划》:
富兰克林从22岁的时候开始践行上述美德。他的成功靠的不是玩弄权术,而是勤奋、聪明再加上良好的品行。三百年前也好,今天也罢,有能力的人很多,稀缺的是有能力且拥有良好品行的人。
如何才能拥有这十三美德呢?
富兰克林的秘诀是打卡:通过做好日常很多简单的事情,养成好的习惯,最后培养成好的品行。
在《微习惯》(Mini Habits: Smaller Habits, Bigger Results)中,斯蒂芬·盖斯揭示人们无法长期坚持大多数主流成长策略的原因。
拿13条美德对照自己,在节制、坚毅、勤奋、适度、清洁上做得还不错,做得不好的是慎言、有序和真诚。我目前的策略是赋予培养品行重大的意义,每天进步一点点。正如富兰克林所言: 机会很多,但能够信赖,品行良好的人很少。
工作后重读《富兰克林自传》、《富兰克林传》,重新思考独立于父母后的路应该如何走:如何做选择?如何实现财务自由?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如何能让自己不为世俗的功利所惑,追求长远的目标。
正如吴军老师在 硅谷来信 中所言: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位精神老师,可能素未蒙面,但我遵循他的教诲、思想和为人处世之道。
与诸位共勉。
富兰克林读书会:每月至少一本非虚构类书,这个月的书单是《原则》、《乌合之众》、《房地产周期》和《云端对话》,期待你的加入。
凡存于世间的都是公平的,但愚钝之人只见眼前的陈列,看不见天穹之上的天平横梁,看不见悬于万物之上的砝码。
㈡ 《浪潮之巅》这部书,它的作者是谁
《浪潮之巅》由吴军撰写,吴军于2002年加入谷歌,是谷歌日文、日文、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2010年加入腾讯,担任搜索业务副总裁,负责国家项目“新一代搜索引擎和浏览器”。他出版了七本书,包括《智能时代》、《数学之美》、《浪潮之巅》和《见识》。他现在是硅谷前沿技术的早期投资者,也是智力引发的商业革命的长期观察者。面对潮流,个人必须先打好基础。如果一个人是计算机专业的,说实话,对计算机基础来说,未来会有很多机会。一个会计,一个律师,连想都不用想,就必须弄清楚专业人士的逻辑。在未来,技术和工业需要结合。在智能时代,我写了一个公式:现有产业+新技术=新产业。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而不是像会计一样利用职业时间学习计算机科学,使用5G。理解其本质是很重要的,不要过于关注现象。对于一个会计来说,使用计算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在这个行业的专长是合适的。
一个企业站在浪潮的最高处,无论它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整个趋势都可以把企业推向前进,企业将会拥有特殊的竞争优势。当潮水退去时,再努力也没有用。人们常说风口和波浪不一样。风口是对秋天的打击。看看中国这十年,可能有一打,二打风口。每次浪潮通常持续10到20年,甚至更长。区块链将会成为一股浪潮,但它还没有准备好,还没有完成,它将至少在未来30年发挥作用,并改变一些现有行业。
㈢ 不知道写啥,就写写近况
文章的标题似乎并不准确,其实有不少素材可以去写,只是感觉有更多重要的事要去做,写作总是被拖到最后的一天,这个心情并不是太好。
那就在这个略短的时间,写写近况吧,还是继续发,说实话最近一直想把公众号重新做起来,但自己要做的事情有点太多了, 这个事情一再被delay,也挺不爽的。
本周在北京呆了五天,安排了两次聚会,周三和周四的晚上,见到几位好久不见的朋友,以及在网上认识很久但一直没有见过的朋友。
周三晚大概是三个小时的聚会,海淀黄庄,八位。
娜姐 ,每次来北京都想找她聊聊,这次又找到机会一起见见了,依然是那么有趣有料,现在在一家区块链公司,她在做媒体运营方面的工作,刚去了得到,就聊了不少她在得到中感受到一些事。
晓维 ,在网上聊过天,娜姐群里的朋友,我预感是位聊的来的朋友,见面发觉是很合拍。她在党政做了五六年的工作,还真的看不出来,而后不甘于现状,跳到了互联网公司做上了产品经理,很有故事的一个人,真是限于聚会的时间有限,下次有机会再找她聊聊。
叶超群 ,一位在网上认识了许久的朋友,一直没有机会见面,这次在北京聚上了,很有意思。他现在到了插座学院,来研究写作的底层逻辑,研究如何写出爆款文章,他的KPI居然是要一个月写出2篇10万+的文章(当然是插座学院的平台上),他最近写了一篇36万+的文章,相当厉害。成长速度惊人。
赵崎儒 ,叶超群的朋友,应该也是校友吧。现在在火星财经,和王峰一起做事,介于时间的关系,他聊的部分不算多,但是很有料。
王立刚 ,我在思维导图上认识的一位高手,上次在电话中聊了快半小时,让我确定到北京一定要当面找他聊聊看。他还在读研,但是对很多方面都有涉猎,未来希望往教育方向发展。
苏溢 ,在苏磊聚会上认识的区块链高手, 学习能力很强,从保险行业可以通过一年左右跨入区块链行业,现在又到了Inb,又参加了得到大学第0期。这次又见到他的本人,发现是位很有趣的人,聊的很自在,他的经历也展现了如果想要自我突破,又要行动的支持,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程君 ,是在娜姐的生日会上认识的朋友,在007年会上又见到了,这次是第三次见他了,这次有机会深入了解下他,他给人一种沉稳中又有着执着的信念的人,和苏溢一样也在INB,也上了得到大学第0期,也是从传统行业跨界到区块链的能人,学习能力异常强,写作能力也很棒,回头我要关注下他的公众号。
周四的聚会也是3个小时的聚会,还是海淀黄庄,五位。
张森 ,和他认识了挺久的,见了好多次,也聊的时间应该是得到里认识的人里最多的,因为他和我有很多共同点吧。最近又开始走上新的旅程 ,他本来就走在一个高速的行业,又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更高速的成长,我想这样的朋友怎么会不优秀呢。
马健 ,第一次见他,是个很有料的博士,和吴军老师一起吃过饭,在币圈和我一起奋战了许久,战绩比我应该好点。他是个有着一个不安分的心,肯定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他寻求着很多的改变。而他最近希望可以更聚焦一点,我相信未来的他有无限的可能性吧。
廖坤鹏 ,区块链媒体的高玩,这次聚会刚好都有币圈的经验,所以他也说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让我们各种惊喜。他能把币圈的这些说的这么有趣有意思,真心佩服。我觉得他以后可以做一个节目,坤鹏聊区块链,一定会很有意思。
赵玉 ,一位在国企之中奋战数年的朋友,和我有着相似的经验,对最新科技十分有兴趣,我们哨音有很多活动都是他和张森在北京一起来组织的。对机器人产业有着很深的兴趣,这是让我挺没想到的。我想不管现在自己身处什么环境,都没有办法限制我们思想的独立性。我想他的跨界之路会只是时间问题。
和人沟通是件有趣,有意义的事,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眼光去描述这世界的不同,这个世界很精彩,正因为有这么多精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