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知识 » 广州获批创建区块链先行示范区

广州获批创建区块链先行示范区

发布时间: 2024-06-21 21:22:08

A. 滴滴出行里已经开过电子发票还能开纸质发票吗

滴滴出行里开了电子发票,就不能开纸质发票了,电子和纸质只能选择其一,两者都开就是重复交税了。

2012年5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试点专项的通知》,相关城市可提出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申请,试点城市可提出推广电子发票要求。而获批开展电子发票的试点城市只有5个,分别是重庆、南京、杭州、深圳 、青岛。

(1)广州获批创建区块链先行示范区扩展阅读:

电子发票优点

发行电子发票将大幅节省企业在发票上的成本,节约发票印制成本,而且不包括企业发票管理间接成本。而且电子发票系统可以与企业内部的ERP、CRM、SCS等系统相结合,发票资料全面电子化并集中处理,有助于企业本身的账务处理,并能及时给企业经营者提供决策支持。

电子发票在保管、查询、调阅时更加方便,也便于电子商务网站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而且可以减少纸质发票的资源浪费现象,将减少森林的砍伐,更加的环保,符合未来人类的发展。

网络发票的推出是国家规范电子商务纳税的必然方式,这有利于国家对网络交易的监管,也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子发票

B. 南沙成立自贸区对容桂房地产有利吗

2014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决定,划定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及上海自贸区扩展区域四至范围。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决定,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116.2平方公里,其中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占了60平方公里(含广州南沙保税港区7.06平方公里),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8.2平方公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28平方公里。南沙新区片区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片区。

南沙片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分成了七个区块,最大15平方公里,最小3平方公里,其中涉及港口、交通、保税物流和加工的区块面积占比过半。

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正式浮出水面,让一衣带水的顺德兴奋不已。就在一年多以前,上海自贸区全面启动,不仅上海本土获益,周边的昆山等地也获得强大的辐射,区域发展得到强劲推动力。

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能否也让毗邻的顺德大大受益,带来顺德新发展?

容桂地产将承接自贸区“溢出”

摊开广东地图,南沙是珠江奔向南海的一个出口,也是广州南拓战略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近几年里一直是媒体和社会热议的焦点。

2012年,南沙获批成为国家新区之后,该区域的楼市不断升温。在南沙申报自贸区消息传出后,当地楼市再度大热。广东自贸区正式获批的第二日,南沙、横琴等板块的楼盘传来热销的消息。网上有消息称,某个大型房地产公司的楼盘甚至创下了开盘后2小时就卖出房子300套,平均24秒卖出1套的纪录。

随着南沙被批准为自贸区,与南沙一水之隔的容桂拥有无可比拟的地理优势,并有可能直接承接自贸区的辐射,支撑一个新的崛起。于是,与南沙距离最近的容桂楼市“应声响应”,有的楼盘已开始打“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牌。

张力是一家二手楼交易公司的负责人,他表示,与南沙相比,容桂有着极大的价格优势。“南沙的房子基本都要9字头,容桂大岗附近的楼盘是5字头,价格洼地优势明显。”

他告诉记者,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规划势必会扩散影响到当地楼市,一些地产开发商目前已经提前做好准备,根据最新规划调整销售策略。

容桂街道党工委书记赖雪晖也坦言,作为顺德与南沙最接近的区域之一,作为制造业大镇的容桂首先获益的将不是制造业而是房地产。

与位置偏远的大良五沙相比,容桂确实有着其不可比拟的生活配套优势,且更加靠近南沙中心区,这给容桂房地产带来了承接自贸区辐射的机遇。

辐射顺德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顺德区经济与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看来,南沙与顺德在产业关联上由来已久。位于大良的五沙工业园即是为了对接南沙汽车制造业而兴起汽车配件产业,而顺德的家电、家具等优势的工业产品也有不少已直接通过南沙港,走向国际市场。

“随着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获批,也将对顺德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形成辐射带动。”该负责人说。据悉,南沙片区共分为七个区块,包括海港区块、明珠湾起步区区块、南沙枢纽区块、庆盛枢纽区块、南沙湾区块、蕉门河中心区区块、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分别凸显了港口、交通、金融、保税物流和加工贸易等功能。

而此前南沙新区也已经提出要打造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并列出了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商业服务中心”,打造“教育培训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具体目标。同时国家还将支持南沙新区在内地金融业逐步扩大对港澳开放的过程中先行先试,开展金融业综合经营、外汇管理等金融改革创新试点。

“金融和科技恰恰是目前顺德产业所需的两大要素,顺德与南沙在产业上形成高度的互补。”上述顺德区经科局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顺德的GDP超过2000亿元,全区工业产值已经接近6000亿元,但现代服务业的增长一直较慢,成为制约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瓶颈”。

尽管前景广阔,不过,该负责人也坦言,由于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获批才刚不久,其具体的方向定位仍有待进一步明晰,“所以下一步,我们将就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进行深入研究,以制定具体的对接计划。”

也有不愿具名的政经观察人士认为,自南沙2012年获批国家级新区后,其对顺德等周边地区的带动影响就备受关注。但事实上,除了前期推动了该区域的楼市大热外,南沙在具体的产业项目一直未见有太大的进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周边区域与之对接融合的决心和规划。

“目前获批的三大自贸区中,前海和横琴已经有比较明确发展定位和规划了,且已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南沙依然是一张白纸充满想象空间,如果与之对接的周边区域贸然调整规划可能反而打乱了自身的发展节奏。”上述观察人士表示。

物流板块将成合作首个支点

当利用自贸区带动制造转型升级仍需研究之际,利用自贸区的港口与物流区块,或将成为顺德与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对接的首个支点。

在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七大区块中,海港区块内有南沙保税港区港口区和物流区,在南沙枢纽旁边则有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

与南沙有着便利交通对接的顺德将率先享受自贸区带来的便利。“顺德境内先后建成了佛开、太澳、珠二环、东新4条高速,包括佛山一环在内,实现了顺德境内高速公路里程从不够12公里到目前95公里的巨大跨越,加上目前正在推进的广明高速、江番高速、佛江3条高速,形成了‘三横四纵’覆盖全区10个镇街的高速公路网络。”顺德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上述高速路网的建设,可加强顺德与南沙新区等周边地区道路连接,届时将与南沙枢纽形成联网态势。

记者从顺德海关了解到,目前区内已经有不少企业“取道”南沙出海。“随着自贸区建设的不断完善,企业自然会更多地前往南沙。”粤鑫机械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鑫认为,南沙港是珠三角西翼城市通向海洋的必由之路,顺德产品走向国际也无需再绕道深圳等地。自贸区的设立,将进一步推动顺德企业利用南沙港。

更令刘鑫兴奋的是,自贸区未来给出的通关政策,将给企业物流节省更多成本。以上海自贸区为例,目前上海海关已经在上海自贸区试点实施了“先入区、后报关”的新型海关监管模式。也就是说,自贸区内试点企业可先凭进口仓单信息将货物提运入区,再在规定时限内、向海关办理进境备案清单申报手续。与过去传统的“先报关、后入区”的“串联式”通关模式相比,新模式允许企业把提货入区作业与申报备案手续“并联”进行,由此大大降低了企业货物通关所需时间。有资料显示,在此模式下,货物入区的平均通关时间缩短了2—3天,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0%。车辆过卡入区平均时间从6分钟缩短到30秒。

■他山之石

交通对接南沙将持续发力

顺德干部谈顺德应学习昆山主动贴近上海自贸区

及早谋划产业对接 做好配套服务

胡永文是伦教党工委委员,去年7月至10月,他与其他2名顺德干部前往江苏昆山挂职。对于昆山对接上海自贸区,他也深有接触。他表示,昆山融入上海、承接上海自贸区辐射经验值得顺德学习。

胡永文告诉记者,随着上海自贸区改革的推进,作为最近“邻居”的昆山,早就打好了利用地理优势的算盘,在抢先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的大背景下,昆山力图将昆山试验区作为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先行先试区,在部分功能、创新措施上实现共享。

“顺德也可以像昆山一样,更多地融入广州,最为直接的就是承接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辐射,主动贴近自贸区。”谈及昆山经验对顺德的启示,胡永文表示,顺德要争当区域合作的先锋,如深入融入新一轮粤港澳合作示范区(自贸区)建设,围绕南沙这一毗邻顺德的国家级战略平台,主动接受辐射,及早谋划产业对接。

“南沙是广东三个自贸片区中面积最大的,涉及的服务项目也是最丰富的,恰恰与顺德这一实体经济发展体能够形成优势互补。”胡永文说,顺德应做好配套服务,争取同步享受部分先行先试政策,享受经济改革红利,避免被“边缘化”。

昆山做法

●昆山率先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海关、检验检疫监管等贸易便利化措施,跨关区快速流转试点、境内外维修、批次进出集中申报、集中汇总纳税等措施已先期推开。

●在产业对接上,昆山主动到上海寻求自贸区“外溢”已经是一种常态,昆山对于与上海自贸区的对接力推思路理念、制度创新、功能载体、产业项目、组织机构“五个对接”。

●在项目对接上,以花桥开发区、昆山综保区、昆山开发区、高新区为载体,分别做好金融后台服务、物流仓储、高端制造业等项目的对接和“溢出”。

■专家把脉

“顺德要想借助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带来的机遇,交通仍要继续加强。”身为出口公司负责人的胡信说,目前物流的成本仍然比较高,顺德与南沙的交通对接,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事实上,目前,顺德与南沙的交通对接有一批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当中。据悉,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投建的南沙疏港铁路,途经江门、中山、顺德和南沙。根据规划,该项目自广珠铁路鹤山站引出,向东南方向经顺德均安、中山黄圃、广州市万顷沙至南沙港站,新建双线87.8公里,投资预估算总额超过90亿元。由于南沙疏港铁路途经顺德均安,有利于顺德产品更便捷运到南沙。

顺德新港也将为顺德与南沙对接起到重要作用。该港口建成后是西江流域最大的码头,计划建设成具有二类口岸功能的内河多用途码头,共有4个3000吨级多用途泊位,设计年吞吐量达160万吨,集装箱9.6万标准箱。根据运营方计划,该港口港区全部建设将在两年内全部完成。

此前,广东顺德浦项钢板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在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他们现在的货物都需要先送到南沙再通过卡车送过来,物流成本比较高。“如果能用航运,每吨可以节省成本为4元至5元,这可不是小数目。现在我们的原料全部从韩国进口,达到了30万吨。”

顺德新港建成后将成为顺德最大的对外货运港口,华南地区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实际上我们可以做到40万标准箱至50万标准箱,因为货物是不停在流动的。”港口建设方介绍,港口可以通过西江直接到达全国各地港口,包括内河港口。顺德新港建成后,将为企业提供更加低廉、快速的航运服务。

目前,已经有一批企业瞄准了顺德新港对接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便利条件,已经准备入驻。杏坛镇党委委员、镇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王崇曦说,沃成供应链已经落户顺德新港,“该项目将重点打造华南最大的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顺德新港已基本成型,但关于顺德新港的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政策暂未出台,导致部分投资顺德新港的企业存在疑问,有意向投资的企业观望情绪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有关招商引资工作,影响顺德与南沙自贸区的更好对接。

自贸区提速下的顺德突围势与术

●充分利用南沙人才、科研、金融洼地效应,加快与港澳深度合作

●练好产业和城市“内功”,营造良好国际化营商环境,防范被“虹吸”

■专家把脉

自贸区提速下的

顺德突围势与术

利用南沙人才、科研、金融洼地效应,加快与港澳深度合作

炼好产业和城市“内功”,防范被虹吸

以地缘经济的视野来审视区域,两个一衣带水地区的发展更迭,其实也是一个共进和博弈的过程。

放之于南沙的崛起对于顺德而言,这样的意味或许更为突出。在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方案中,南沙片区的面积最大、口最多,且直接涉及海港,具有较大的发展余地和想象空间,目标是要打造以货物贸易、金融、科研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高地。

而在毗邻的顺德,一方面,庞大的产业基础可以为南沙的改革试验提供实体支撑;另一方面,顺德制造也需要借力南沙所吸引的人才、科研、金融等高端要素,为转型升级寻找快车道。

“南沙的发展其实是给顺德一个思考、创新、改革的机会。”在中山大学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崛起对顺德其实是机遇与风险并存,既需要规划引领加强与两地的对接合作,也考验着顺德在产业、城市、政务环境等方面的竞争力。

南沙金改试验需要顺德制造业支撑

如果没有顺德等珠三角实体经济的支持,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也有可能难有太大作为。

南方日报: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获批对其隔江相望的顺德将会带来哪些影响?能否形成一定的辐射带动效应?

林江:首先从区域经济的布局来看,广东三大自贸区本来就是珠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德乃至佛山本身也是珠三角地区,所以本身内部的就会存在较多的协同关系,属于自贸区的外围地区。

南沙本身肩负着全省金融改革的使命,其成果需要经珠三角的企业实践试验。如果没有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也有可能难有太大作为。顺德乃至佛山作为珠三角制造业的中心,聚集了大量企业,可以发挥其他地区难以替代的实体经济对自贸区的支撑作用。

因此顺德可以鼓励的一些企业与南沙的一些机构合作,对一些金融创新产品进行对接。顺德大量企业本来就存在出口贸易和涉外金融的需求,他们可能需要大量外汇兑换的服务,也需要一些融资的安排,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刚好能为这些企业进行配套。

南方日报:顺德制造业可以检验南沙的改革创新成果,那么,南沙试验又能对顺德的制造业带来怎样的具体影响?

林江: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南沙正大力发展融资租赁等新型的金融业务,这对于佛山的装备制造业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国内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不少企业存在订单不足而导致设备闲置的问题,如果佛山的装备制造业能借此进军融资租赁领域,一方面,企业把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活,另一方面也获得额外的租金收入,极大提升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顺德产业可借力高端要素加速转型升级

顺德可考虑与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合作,先吸引一些高端的人才到南沙开发,然后再委托南沙的一些人才、机构进行研发、生产,这相当于为顺德的企业迈向高端发展,寻找到弯道超车的路径。

南方日报:根据南沙的规划定位,未来南沙将主打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随着自贸区的获批,将加快该区域保税物流、加工制造业的发展,这对顺德的产业又应如何借力借势?

林江:从产业分工来看,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是孪生兄弟,没有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先进制造业是难以提升的。家电业作为顺德传统制造业的重要代表,正需要一些新技术和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推动其加速提升其产业层次。

通过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顺德、佛山与港澳的对接,让顺德乃至佛山与港澳的对接融合如虎添翼。过去顺德与港澳的联系,只是停留在资本引入,在珠三角等地开公司办工厂。但新一轮对接则不再是以往“前店后厂”的传统模式,而应是是在金融、IT及制度建设等更深入、更高层次的合作。

南方日报:顺德制造的转型提升需要人才、科技、金融等要素的支撑,而南沙本身就是这类资源的聚集高地,您认为今后两地应该呈现怎样的角色分工?

林江:顺德的传统制造业转型提升需要研发投入的支撑,而南沙是将技术研发作为其核心业务进行拓展,顺德制造需要哪些信息、配套、技术拓展都可以由南沙来提供运作。单凭顺德、佛山难以形成对人才、资本、科技的洼地,但借助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号召力,可以更利于顺德吸引利用科研、人才等资源。

顺德可以考虑与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合作,先吸引一些高端的人才到南沙开发,然后再委托南沙的一些人才、机构进行研发、生产,这样的配合相当于为顺德的企业迈向高端发展,寻找到弯道超车的路径。

两地官方可规划先行加强对接融合

顺德更多还是要从自身出发,要意识到不进则退,要力争上游。南沙的发展其实是给顺德一个思考、创新、改革的机会。

南方日报:上海自贸区成立一年多来,累计新设外资企业超1700家。参照其经验,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将骤然提升,您认为这对于顺德将带来怎样的机遇?

林江: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推进,对顺德吸引外资、发展总部经济也将形成利好。根据中央的布署,南沙首先是复制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上海成功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相信南沙也会走国际化的道路。一些大企业不可能把设计、生产、销售等所有的环节都放在一个地方,以后有可能一些企业在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内会设在总部,但它同时需要向周边需求配套服务体系,一些区域性的配套机构或生产基地则可能在周边区域就近布局,在这里顺德就有可能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南方日报:近年来,顺德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也较快,随着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的推进,一大批企业、人才进驻,对顺德的三产会否也带来促进?

林江:从目前来看,南沙的配套条件还相对滞后,而近年来,顺德的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迅猛,渐成气候,顺德也完全有可能反过来承接分摊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聚集人群部分的生活服务需求,甚至吸引一些高端人才的进驻。这也给顺德提供机遇。

顺德要形成这样的“逆吸引效应”,关键要及早做好规划。目前南沙的规划已经相对明晰。顺德现有的规划能否因应自贸区的战略作出一定的对接调整。具体而言,顺德区政府或佛山市政府应该与南沙管委会对接,探讨双方合作能够为各自的发展带来什么,并最终形成战略共识:3—5年内,如何布局自身的配套设施,产业如何协作分工。否则,等到一大批外资企业、高端人才进来,再进行谋划就不及了。

南方日报:南沙的强势崛起,给毗邻的顺德也带来了一定挑战。有人担心,南沙作为人才、科技、金融等高端要素集聚的洼地,顺德可能存在被虹吸的风险,对此您怎能看?

林江:仅就目前而言,南沙的发展是否间接会对顺德形成压力还不好说。个人认为,顺德更多还是要从自身出发,要意识到不进则退,要力争上游。南沙的发展其实是给顺德一个思考、创新、改革的机会。

要避免被虹吸的风险,关键还是要提升自身的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一是要通过发展高端产业吸引高端人才进驻;二是要完善配套,提升医疗、教育、商业等服务条件;三是政府要营造适合创新的制度环境,打造完善的法律、咨询等配套服务体系。

策划/统筹:南方日报记者 王基国 刘嘉麟

C. 广州2022年GDP预增5.5%,冲刺三万亿

广州2022年GDP预增5.5%,冲刺三万亿

广州2022年GDP预增5.5%,冲刺三万亿,2021年广州GDP达2.82万亿元,同比增长8.1%。广州正在重回高增长轨道,广州2022年GDP预增5.5%,冲刺三万亿。

广州2022年GDP预增5.5%,冲刺三万亿1

1月25日上午,广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广州市代市长郭永航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2.82万亿元,同比增长8.1%,5年年均增长6.1%,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保持领先优势。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广州稳坐全国第四城,取得这份亮眼“成绩单”实属不易。具体到各细分领域,2021年,广州固定资产投资超8500亿元,增长11.7%,年均增长10%。民营经济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进出口总额均超万亿元,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5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加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其高质量发展中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作用不断凸显。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已形成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6个增加值超千亿元的服务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30%。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广州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等等。

在受访专家看来,5.5%左右的增速目标相对适中且留有余力,综合考虑了宏观经济大局以及广州市发展实际,体现了广州稳中求进、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的发展思路。 广州提出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目标,将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具体抓手,将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工程”,真正抓住了发展经济的“牛鼻子”。

冲刺3万亿“底气”

“8.1%的GDP增速,凸显了广州经济的韧性,也体现了广州推进‘四个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成效。”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分析称,广州2.82万亿元GDP背后,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5.1%。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为65.7%,且广州已形成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广州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不仅贡献了大部分GDP,还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例如,2021年,广州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继续保持良好增势,全年产量同比增长87.9%,产值同比增长63.4%;集成电路、显示器、光电子器件和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8.6%、45.5%、40.2%和24.4%。

除了先进制造业,广州服务业在疫情期间也实现了逆势增长。

2021年1-11月,广州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0%。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相关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两年平均增长14.0%。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检验检测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6.4%、24.1%和20.1%。高端专业服务业发展韧劲凸显,全市规模以上高端专业服务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4%,两年平均增长13.2%。

罗志恒认为,得益于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有效助推了广州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才为广州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受访专家看来,广州接下来冲刺3万亿元大关的底气十足。

“如果既定目标实现6%以上增长,就能够冲刺三万亿元。”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表示,但突破三万亿仍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具体包括坚持常态化防控疫情,全力保障制造业增长,加大科技创新驱动,稳定进出口贸易,保障居民充分就业,扩大居民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等等。

保障制造业增长以及科技创新最为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广州市级财政共计安排312.9亿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长17.4%。

312.9亿元专项投资中,科创和产业是发力点。其中,广州将安排82.5亿元支持科技创新扎实落地,安排47.2亿元支持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安排重点产业园区补助资金183.2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将举全市之力支持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强化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布局发展量子科技、纳米科技等前沿产业、未来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明确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5.5%左右。

在罗志恒看来,这一目标相对适中且留有余力,既综合考虑了宏观经济大局以及广州市发展实际,又衔接了广州2021年经济增长情况与“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增长目标,体现了广州稳中求进、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的发展思路,可对提升综合城市功能、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支撑。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也不容易,广州仍需补齐短板。

广州市代市长郭永航在大会上表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支撑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不足,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不多,新产业新业态等新的增长点不够凸显,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与城市能级不相匹配。

对此,在2022年的广州发展“规划图”中,关键路径之一便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广州市代市长郭永航表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不断提高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

实际上,制造业恰是广州经济发展的韧性所在。2021年,广州经受住疫情的考验,克服缺芯缺电等困难,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2567亿元,同比增长7.0%,规上工业增加值5086亿元,同比增长7.8%。

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重中之重。2021年,广州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实现重大突破。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作,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列入国家专项规划。

未来五年,广州仍将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工程”,将构建“3+5+5”梯次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数字创意五大新兴优势产业,前瞻布局量子科技、区块链、太赫兹、天然气水合物、纳米科技等五大未来产业。

如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持续赋能?科技创新是关键所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不仅要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全力支持广州实验室、鹏城实验室广州基地等科研平台开展重大前沿问题研究,还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开放合作平台,同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发展至为重要的力量。2021年,广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122.56亿元,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2.9%。

亮眼数据背后的支撑力来源何处?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商圈众多,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在此落地,拥有着引领消费风潮的'实力。以广州商业第一大区天河区为例,该区拥有3家销售额50亿元以上的综合类购物中心、11家总部型商贸企业、3012家限额以上商贸企业、70%的在穗国际品牌,在商贸载体、高端品牌、商旅文体融合等方面享誉全国。

除了传统商圈之外,近年来,跨境电商、直播电商、首店经济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抓手。

在全国10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城市中,广州的综合能级指数位列第一梯队的首位,多个单项指数均位列全国第一。据海关数据统计,广州跨境电商规模从2014年的14.6亿元增长到2020年1-11月的419亿元,增长27倍,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进口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

据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未来广州还将通过保障广交会展馆四期建成开馆,加快空港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提振汽车、家电、建材等大宗消费,鼓励发展运动健身、医疗健康、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擦亮“羊城夜市”品牌等举措,带动多方面多领域的消费,同时促进国际、国内文化的传播交流。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市场主体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2021年,广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规范市级行政审批事项282项,商事制度等18项改革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政务服务平台“穗好办”上线便民服务事项超2000项,与省内所有地市、省外17个城市“跨域通办”事项近9000项。

良好便利的营商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2021年,广州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比2016年增长1倍。本土世界500强企业新增3家、累计5家。开放型经济水平明显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2%。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30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240亿元,年均增长10%。

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广州即将启动营商环境5.0版本改革。在罗志恒看来,营商环境改革,聚焦点仍然在企业,他表示,要继续加快土地、资源、能源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交通物流海关等基础设施,吸收引进高层次人才,激发企业创业经营活力。

对此,2022年,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广州将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试点;推进“两个健康”示范城市、“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建设。完善政企沟通平台,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等。

广州2022年GDP预增5.5%,冲刺三万亿2

最新全国经济TOP10城市尘埃落定。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 汉、南京,位列十强城市。

其中,京沪为4万亿+城市,深圳刚刚突破3万亿,广州、重庆、苏州为2万亿+城市,其他均为1.5万亿+城市。

那么,谁是名副其实的GDP第三城和第四城?

日前,广州市人代会透露,2021年广州GDP达2.82万亿元,同比增长8.1%。

根据此前发布的数据,2021年深圳GDP站上3万亿,重庆GDP为2.78万亿,苏州为2.27万亿。

以此来看,广州与深圳的GDP差距再度缩小,而对重庆的领先优势有所扩大。

广深差距大幅收缩。2021年,广深差距约为2000亿元,而前一年还高达2600多亿元,最高峰时期超过4000亿元。

与此同时,广州对重庆的领先优势扩大到300亿元以上,而前一年这个数字只有16.3亿。

当然,重庆作为省级直辖市,面积超过8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000万,是否适合作为一个普通城市,与广州、苏州乃至郑州等地进行类比,值得讨论。

不管怎样,经过几年转型,广州正在重回高增长轨道,未来重新实现反超,未必没有可能。

广州经济强劲反弹,靠的是什么?

其一,三大支柱产业全线飘红,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飞速发展。

广州以电子、汽车、石化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过去一年,传统支柱产业全面飘红。

同时,广州高新产业保持飞速增长。

目前,广州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装备、时尚创意、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为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发展速度走在各大产业前列。

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7%,其中电子、医药、计算机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4.7%、23.1%和14.5%。

其中,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量同比增长87.9%,集成电路、显示器、光电子器件和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8.6%、45.5%、40.2%和24.4%。

其二,城市更新,为广州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动力。

作为老城市,广州不仅存在大量城中村,还有不少老旧小区,向存量要资源、向存量要空间就成了必然选择。

正如《中国城市大趋势》一书所分析的,城市更新,不仅能通过扩大投资创造更多GDP,还能借助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变低效土地为高效土地、腾挪更多产业用地资源等,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数据显示,2021年,广州固定资产投资超8500亿元,增长11.7%。而2022年,广州力争固定资产投资超9000亿元,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可见一斑。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1%,工业投资增长6.9%,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9%。分产业看,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9%,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5.3%。

当然,在“防止大拆大建”的定调之下,城市更新的步伐或将慢下来。

但随着稳步推进作为主基调,其对经济增长的利好还会逐步释放

广州2022年GDP预增5.5%,冲刺三万亿3

1 月 25 日,广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广州市代市长郭永航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提到,2021 年地区生产总值 2.82 万亿元,同比增长 8.1%,5 年年均增长 6.1%。

这一数值目前仍旧领先近年来想要 " 弯道超车 " 的重庆,据了解,重庆 2021 年 GDP 为 27894.02 亿元,暂时落后广州 400 亿元左右。

这意味着,广州、重庆在 " 第四城 " 之争中仍保持领先优势。从目前公布和预测的情况看,全国 GDP 前五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

从增长势头来看,2021 年广州 GDP 各方面表现强劲,具体细分领域数据显示:

2021 年,广州固定资产投资超 8500 亿元,增长 11.7%,年均增长 10%。

民营经济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进出口总额均超万亿元,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 5 万亿元。

全市形成 6 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6 个增加值超千亿元的服务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 30%。

广州获批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广州碳排放交易中心碳配额现货交易量全国第一。广州期货交易所揭牌运营,实现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历史性突破。

来源于广州地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 3.13 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 8475 亿元,年均增长 5.2% 和 6.2%。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7.9% 和 10%。

单位 GDP 能耗约为全国平均水平一半。

D. 中国有哪些自由贸易区

截至2019年6月,中国有12个自由贸易区。

分别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各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来自非成员国进口商品的限制政策。

有的自由贸易区只对部分商品实行自由贸易,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内的自由贸易商品只限于工业品,而不包括农产品。这种自由贸易区被称为“工业自由贸易区”。

有的自由贸易区对全部商品实行自由贸易,如“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区内所有的工农业产品的贸易往来都免除关税和数量限制。

(4)广州获批创建区块链先行示范区扩展阅读:

自由贸易区的基本职能:

自由贸易区内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也是自由港的进一步延伸,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种特殊的功能区域。

自由贸易区除了具有自由港的大部分特点外,还可以吸引外资设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允许和鼓励外资设立大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促进区内经济综合、全面地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局限在于,它会导致商品流向的扭曲和避税。

如果没有其他措施作为补充,第三国很可能将货物先运进一体化组织中实行较低关税或贸易壁垒的成员国,然后再将货物转运到实行高贸易壁垒的成员国。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商品流向的扭曲,自由贸易区组织均制订“原产地原则”,规定只有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原产地产品”才享受成员国之间给予的自由贸易待遇。理论上,凡是制成品在成员国境内生产的价值额占到产品价值总额的50%以上时,该产品应视为原产地产品。

一般而言,第三国进口品越是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生产的产品相竞争,对成员国境内生产品的增加值含量越高。原产地原则的涵义表明了自由贸易区对非成员国的某种排他性。

E.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业务介绍

中化集团从事石油业务经营已有60多年历史,公司能源业务由油气勘探开发、石油贸易、石油炼制、仓储物流和分销零售等板块组成。近十多年来,公司不断巩固和提高石油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大力拓展核心商品和核心业务,促进经营内涵提升,同时加快向石油产业上下游延伸,产业基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目前,中化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国际化特色、产业链完整、营销服务能力突出的大型能源企业。
勘探开发方面,2002年,中化集团成立了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多年来,中化油气油勘探开发业务的产量与储量规模不断扩大,油气储量稳步上升,油气产量快速增长,资产质量与结构大为改善。截至2011年底,公司在巴西、哥伦比亚、阿联酋、也门、突尼斯、厄瓜多尔、秘鲁、叙利亚、印度尼西亚、中国等10个国家已拥有23个油气合同区块,基本形成以中东、南美为核心的战略发展布局,权益内剩余油气可采储量达4.1亿桶(油当量),2011年权益内油气产量2201万桶(油当量)。2002年到2011年,公司在石油上游业务领域累计投资65亿美元,累计生产权益油气8259万桶(油当量)。
石油贸易方面,中化集团凭借与众多产油国政府及其国家石油公司的良好合作关系,形成了较强的境外石油资源获取能力,拥有原油产量超过3000 万吨/ 年,品种涉及沙特、阿曼、伊拉克、巴林、阿联酋、也门、卡塔尔、安哥拉、越南、叙利亚、印尼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原油。
中化集团与世界上主要石油公司和相关金融机构在石油贸易和风险管理方面保持着长期合作,并凭借良好的信誉和经营渠道、技术手段优势,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原油和专业化服务,形成了稳定、广泛的全球销售渠道。在依托长约及现货采购海外原油满足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公司积极向东南亚、欧洲及北美等地区的炼厂进行转口销售,大力拓展核心商品和核心业务,重点发展优势品种,已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原油供应商,经营规模和效益实现大幅增长。公司每年代理出口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WEPEC)的高品质产品百万吨以上,还从事航煤、石脑油、免税船用柴油和其它轻油的代理进口及自营业务。目前公司全球原油和成品油经营总量达6000万吨,进口与转口比例约为1:1.2。
为配合石油贸易业务发展,中化集团不断巩固与国际大型船东公司的合作,为中国进口以及第三国转口石油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租船服务,并通过期租油轮等多种方式扩大自主经营船舶的规模。目前,公司承租和运营的超级油轮(VLCC)数量达到9条,初步建立专业的石油运输服务能力。
石油炼制方面,中化集团涉足石油炼制业务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炼厂——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WEPEC)的最大股东。WEPEC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炼厂,原油加工能力为1000万吨/年,是可加工高含硫原油的全加氢型炼化企业,其10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3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200万吨/年重油加氢脱硫装置、20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15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10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均为目前国内单套加工能力最大的装置之一。
中化集团投资的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惠石化工业园区,被国家炼油规划列为“十二五”期间建成投产的重点项目之一。目前,泉州石化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经获得国家环保部正式批准,项目核准工作进入最后阶段。该项目设计产品主要包括汽油、柴油和各种石化产品。项目投产后,将成为行业内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炼化企业之一,并将支持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石油化工基地,为推动国家石化产业升级、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省及周边地区经济腾飞贡献积极力量。
中化集团参股的中化弘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500万吨/年,生产的汽柴油质量达到国III标准,另有176公里的重质液体化工黄岛——潍坊输送管道和400万立方米的大型原油储罐区正在建设过程中,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
仓储物流方面,目前,中化集团中化集团运营、在建的负责管理的石化仓储容量约2500万立方米,形成了覆盖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沿海沿江地区的石化仓储物流网络,以及从3000吨级到30万吨级多种规模的配套码头体系,商用石化仓储规模位居国内前列,是国内最大和综合服务能力最强的第三方石化仓储物流服务商。2011年,公司仓储中转量突破3500万吨。
分销与零售方面,中化集团国内成品油分销与零售网络建设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初步形成了覆盖华北、华东和华南市场的布局。公司通过加强成品油分销油库开发,为分销业务提供硬件设施和经营资质支撑。公司加快推进加油站开发,与法国道达尔集团在环渤海地区和华东地区共同开发的加油站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在福建和广东地区自主建设的加油站网络顺利推进,同时不断拓展山东、山西、安徽、江西等地市场。目前,中化集团已拥有加油站近400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化集团是唯一经营化肥、种子、农药三大农业投入品的中央企业,以先进的科技、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致力于发展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农业投入品综合服务商,为中国及世界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作贡献。 中化集团经营化肥业务的旗舰企业——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化化肥”)是中国最大的化肥供应商和分销服务商,涵盖资源、研发、生产、分销、农化服务全产业链,为保障国内化肥供应、促进农作物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化集团旗下的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国家级种子企业,综合实力在国内保持领先,并致力于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公司,推动中国种子产业升级。中化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全肥种、产供销一体化运作的化肥企业,并在农药研发、生产、销售和种子制种、加工领域保持行业领先。中种集团是我国集种子及优质农副产品的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行业龙头企业。根据国资委核定的央企主业范围,中种集团主业为:农作物种子与种苗研发、生产及销售;相关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
2007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化集团先后重组两家中央企业沈阳化工研究院、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将进一步壮大中化集团在农业投入品领域的整体实力。
化肥业务方面,中国最大的化肥生产商之一——公司现控股化肥生产企业7家,参股6家,产品包括氮肥、磷肥、复合肥、钾肥和新型肥料,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这些企业合理分布在资源地和消费市场,便捷地向全国各地供肥。同时,中化化肥也是中国生产化肥品种最多、最齐全的生产商,产品涵盖了各种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肥料及BB 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缓控释肥以及各种专用肥和其他新型肥料。
中国最大的化肥进口商——在强化自有生产能力的同时,公司继续强化海外货源采购能力,保障国内紧缺资源和品种的供应能力。作为中国最大的化肥进口商,凭借逾60年的国际贸易经验和实力,公司与国际上主要化肥供应商保持着良好的战略联盟关系,形成了包括议价能力、市场份额和品牌效应在内的较强市场地位。
在钾肥进口方面,公司代理加拿大钾肥公司、约旦钾肥公司、BPC等国际主要钾肥供应商的钾肥产品,并积极参与我国钾肥进口谈判,发挥行业影响力,为国内钾肥保持全球“价格洼地”的优势地位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弥补了国内钾肥资源缺口,减轻了农民负担。在磷肥进口方面,公司长期独家代理摩洛哥、突尼斯磷酸二铵进口。在复合肥进口方面,与挪威YARA 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连续20 多年独家代理YARA 复合肥进口,为农民提供高质、高效的复合肥产品,打造了中国进口复合肥第一品牌。
种子业务方面,作为国家级种业公司和我国唯一一家以农作物种业为主营业务的“育繁推一体化”中央企业,中化集团通过实施“突出研发,提升生产,拉动营销”的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核心竞争能力。
中化集团旗下的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营销、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完整的大型种业集团,主要从事玉米、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种子业务,经营规模在国内领先。公司先后获得大公国际企业信誉评级AAAc 级和中国种子协会行业信用评级AAA 级资质,进一步确立了种子业务的产业地位及竞争优势。
农药业务方面,中化集团的农药业务涵盖产品研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及分装、产品登记、品牌营销等产业链各环节,其中专利农药开发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农药业务经营规模位居国内前列。近年来,公司加快战略拓展,不断强化农药业务产业链,公司控股中化国际继成为江山股份第一大股东之后,与江苏扬农化工集团也开展战略合作,行业影响力和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化集团下属的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沈阳院”)、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浙化院”)作为两大国家级农药研发平台,拥有国内领先的农药创制能力,承担了20余项国家级科技研究课题,目前有8个创制产品处于开发阶段。沈阳院为中国农药研发的奠基者,为我国农药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沈阳院是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农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新药安全评价中心的依托单位,拥有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从化合物设计合成、生产工艺开发、生物活性测定及应用技术开发、制剂加工、安全评价直至商品化开发的完善的农药研发体系。目前国内生产的农药主导品种40%以上由沈阳院开发并推广应用,已有两种自主创制的杀菌剂品种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导产品。沈阳院安全评价中心和农药检验实验室已顺利通过OECD 成员国荷兰政府的GLP 认证,对促进国内农药化工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浙化院是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浙江基地的依托单位,也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科研开发类院所,主要从事含氟新农药等的研究、开发和生产。 中化集团的化工业务以进出口贸易和流通服务为基础,在氟化工、天然橡胶、化工物流、石化原料、医药等领域建立了较强的竞争优势。中化集团已发展为中国领先的化工产品综合服务商,为促进化工行业科技进步和安全、环保、和谐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近年来,中化集团围绕氟化工、天然橡胶、化工物流等若干细分行业,积极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进一步提升了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在石化原料等具有传统优势的贸易流通领域,不断创新经营模式,丰富经营内涵,相关产品进出口份额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医药领域,通过与世界知名的生物制药企业合作,提高了在相关领域的实力。
氟化工业务方面,中化集团的氟化工业务已形成集资源开发(萤石和氢氟酸)、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氟化工生产企业和ODS 替代品品种最全的供应商,产品覆盖ODS 替代品、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等,其中HFC-134a等十余个品种居国内、国际市场份额第一。 在资源开发方面,公司下属的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拥有3000 多万吨萤石原矿储量,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形成了支撑氟化工业务长期发展的资源基础。在研发领域,公司通过科技创新,提供对环境友好、高效节能的绿色产品,打造绿色竞争力和独特竞争优势。公司多项新材料研究课题列入国家863计划,并受工信部委托完成氟化工“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同时,积极推进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和国际氟化工领先企业的技术合作和引进,公司与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成功合作开发国际领先的新型环保产品HFC-245fa,增强了在节能环保材料领域的发展潜力。
在生产环节,中化集团拥有太仓、杭州、西安、上虞等多个氟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公司不断改善工艺,形成了技术领先、品种齐全的ODS 替代品产品系列,ODS 替代品产能达到12 万吨,氟聚合物和含氟精细化学品产能达到1.7 万吨。此外,公司通过与比利时苏威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在高纯湿化学品业务领域合作,生产包括电子级氢氟酸在内的氟化工高端产品,以满足我国高新行业迅速发展的需求。
在营销环节,公司实施品牌战略,金冷(JINCOOL)等品牌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强影响力。
橡胶业务方面,中化集团经营橡胶及橡胶制品已有近60 年的历史,业务涉及天然胶种植、生产加工、营销和增值服务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全球一体化经营。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强的橡胶营销服务商,也是国际市场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天然橡胶产业服务商,资源地遍布东南亚、西非和中国的海南、云南,市场和主要客户覆盖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中化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化国际天然橡胶年销量达80 万吨,市场份额位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二。
在资源获取方面,除并购马来西亚EUROMA RUBBER公司、新加坡上市公司GMG 和泰国德美行(TBH)外,中化国际还在非洲、东南亚等地区获得新的种植和生产资源,新增天然胶种植土地储备10万公顷。在长约资源方面,除了传统的泰国、马来西亚资源,公司着力拓展印尼的优质资源,成为在中国市场最大的印尼胶供应商。同时,对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大湄公河流域新兴市场资源开发也取得明显成效。
在加工方面,公司不断完善全球产能布局,目前在西非、东南亚和国内云南、海南等天然橡胶主产区拥有加工产能53 万吨;同时,加强新产品的开发,自主研发的TSR10CV 恒粘胶获得了米其林公司的认证,是继TSR9710 及TSR5 后进入国际十大轮胎厂商采购序列的又一高端产品。
在营销方面,公司通过搭建新加坡海外营销平台和配套相应的物流能力,提高对下游客户的营销服务能力。公司进一步强化与国际轮胎制造商的战略合作,与多家国际前十的轮胎厂商签订销售长约,营销规模不断扩大。
化工物流业务方面,中化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化国际在国内化工物流服务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业务涉及船运、集装罐多式联运、货代仓储、码头储罐等领域,拥有国内规模最大、安全标准最高的液体化学品船队和集装罐罐队,能够为客户提供多层次、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公司注重化工物流业务的环保、健康和安全(EHS)管理,EHS 管理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船运方面,中化国际是提供国内沿海沿江、国际远洋近洋液体化学品运输及船舶管理业务的国内领先企业。公司根据国际安全管理规则(ISM code)建立了全面、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获得了DNV 的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船舶达到SHELL、BP 等大石油公司及国际化工分销协会(CDI)的检验标准,符合高端市场用户严格的资质要求,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承运TDI( 甲苯二异氰酸酯)、MDI(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等高端液体化学品的船东。截至2011 年底,中化国际控制船舶47 艘,运力超过45 万吨,国内市场份额提高到16%,在高端客户市场占有率达61%。作为首批取得两岸直航许可的液体化学品船东,公司依托自身的资产规模和行业地位,积极为促进两岸合作交流、维护直航安全稳定作贡献,已成为台海间液体化工品运输的领导者。同时,公司在保持区域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新开辟了远东—南美—中东的环球航线,逐渐向航运国际化目标迈进。
集装罐物流方面,中化国际是国内领先的集装罐物流服务商。近年来,公司立足中国市场,大力拓展远洋航线业务,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公司现拥有集装罐数量4600 个,其中特种罐占25%;运营网络覆盖国内重点区域以及亚洲、美洲、欧洲、中东等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化国际进一步深化与美国Newport 公司的合作,国际业务规模增长迅速,尤其是中标巴斯夫、陶氏化学、OPTIMAL 等跨国公司全球标书,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品牌影响力。同时,中化国际与全球领先的马士基航运公司签署海运长约,优化了集装罐运营成本;通过欧洲化学品分拨协会的CDI-MPC Tank Container 评核,成为国内第一家通过该类评估的化工物流服务商,提升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码头储罐方面,中化国际与连云港港口集团合资成立连云港港口国际石化仓储公司和连云港港口国际石化港务公司,拟建设三个5 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和约80 万立方米储罐,提供化工品仓储和保税及码头装卸等服务,设计吞吐能力约为500 万吨。
仓储货代方面,中化国际拥有国家一级货代、报关及其他相关资质,在全国各主要口岸设有分支机构。此外,公司在天津、大连、上海、广州等沿海主要口岸城市拥有经营资质齐全的化学品仓库,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包括集装箱危险品在内的各类化学品仓储物流服务。
在金融领域,中化集团向市场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旗下的外贸信托、远东租赁、诺安基金、中宏人寿等企业均在各自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地位和行业影响力 。 中化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批准的主业包含酒店、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的中央企业之一,主要通过旗下控股的在港上市公司——中国金茂(原方兴地产)进行经营。
中国金茂坚持高端定位、精品路线,专注于在一线城市及区域辐射能力强的二线中心城市、著名旅游风景度假区的发展机会,核心业务包括城市综合体、甲级写字楼和高档酒店的开发与运营,是中国领先的高端商业地产开发商和运营商。
目前,中国金茂已进入北京、上海、深圳、珠海、三亚、丽江、长沙、青岛、重庆等9 个城市,高档写字楼及酒店的持有规模和运营效率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注重开发项目品质的同时,公司更加关注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发展绿色低碳建筑纳入企业战略。在2011年,中国金茂完成了中国首个自愿减排标准“熊猫标准”碳交易项目,是参与该项交易的首家中国企业。公司目前有6 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认证,2 个项目获得“国家示范工程”称号,4 个项目荣获“国家精瑞科学技术奖”,其中北京金茂府小学成为中国首个国家绿标三星及LEED-SCHOOL双认证绿色学校。
中化集团旗下“金茂”品牌连续7 年(2005-2011)入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 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品牌价值约50 亿元。
项目开发方面,公司先后开发了上海金茂大厦、北京凯晨世贸中心、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等地标性商业地产项目。此外,还开发了北京金茂府、上海金茂逸墅、上海张杨滨江苑、海怡别墅、珠海每一间花园、丽江金茂雪山语等多个高档住宅项目,并参与承担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项目的土地一级开发,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公司还成功进入了青岛、重庆市场。
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项目,地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核心区域,总占地约11452 亩,涵括高档住宅、超五星级酒店、5A 级写字楼、酒店式公寓、文化艺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众多顶级业态。根据湖南省政府创建梅溪湖国际新城的总体规划,将被建设为“中国国家级绿色低碳示范新城,华中地区两型社会的新城典范”。
北京金茂府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7 万平方米,被誉为北京市“绝版黄金地块”,同时引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产品价值大幅提升,并摘取北京2011年单盘销售冠军。
中化集团正在开发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位于黄浦江北外滩地区,形成一个两倍于外滩长度的滨江区域。其中,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是一个集邮轮码头和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商务开发项目,将成为上海未来的航运交通枢纽。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围绕航运交易与商务的需要,强化航运服务的商务及配套功能,实现以航运中心为特色的现代化办公及商业区域。目前,该项目已被列为上海市重大工程,成为上海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的重点项目。
地处上海市崇明岛的金茂逸墅项目,所在区域被上海市规划为“十二五”期间拟建设的三大低碳经济实践示范区之一。项目滨江临海,定位为高端低密度社区,总建筑面积约17 万平方米,绿化率超过50%。该项目2011年多次摘取上海同类项目月度销售冠军。
中化集团积极投资开发旅游地产等新型产品。位于云南丽江的金茂雪山语项目,以“净心度假”为建造理念,打造集高档酒店、精品商业街以及低密度住宅为一体的高端度假复合体,建成后将成为丽江市又一个重要旅游度假资源。
物业租赁方面,公司在北京、上海持有并经营3 座高档写字楼。其中,北京凯晨世贸中心和上海金茂大厦均为国内最核心商业区的地标性建筑,其经营品质和出租率始终位居市场前列。
在北京,凯晨世贸中心是西长安街新的地标性建筑,其独特的整体设计风格及高端配套设施在北京高档写字楼市场独树一帜;位于西长安街繁华地段的中化大厦,是集智慧化办公与人性化服务为一体的纯写字楼。目前,两座写字楼均实现满租,租金水平位于区域前列。
在上海,金茂大厦位于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是中国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世界高新建筑技术完美结合的范例。其出租率和租金水平在区域内保持领先。
在中国写字楼行业协会、中国写字楼研究中心(CORC)2011年联合发布的中国顶级写字楼TOP20 榜单中,凯晨世贸中心、金茂大厦双双入选,中国金茂也成为榜单中唯一一家拥有两处顶级写字楼的房地产企业。
酒店经营方面,公司持有经营的7 家高端酒店全部位于国内一线城市黄金地段和著名风景区;此外,公司正在上海崇明和云南丽江推进两家高端度假酒店的开发建设。
位于上海陆家嘴核心区域88 层金茂大厦内的金茂君悦大酒店,自开业以来已获国内外酒店业大奖100 余项,凭借高端的配套设施及品质服务,享有上海“第一奢华酒店”的美誉。
位于北京燕莎商圈的金茂威斯汀大饭店,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接待了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等众多外国政府首脑及体育、商界精英人士。酒店以其“个性化、直觉灵动、活力焕发”的独特理念,广受业界赞誉。
在深圳,金茂JW 万豪酒店是当地超豪华五星级商务酒店之一,被深圳市会议展览业协会评为“最佳会展旅游接待酒店”。
在海南三亚亚龙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公司同时拥有金茂三亚丽思卡尔顿和金茂三亚希尔顿两家高星级度假酒店,引领当地高端市场。
此外,地处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金茂北京王府井万丽酒店、座落于北京顺义区的北京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逐年不断提升。 中化集团的金融业务涵盖融资租赁、信托、证券投资基金、人寿保险、财务公司、金融期货等非银行金融业务领域,搭建起资质较为齐全的非银行金融业务发展框架,形成了“远东宏信”、“外贸信托”、“诺安基金”、“中宏保险”、“冠通期货”、“宝盈基金”等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
融资租赁方面,近年来,中化集团的融资租赁业务一直稳居国内行业领先地位。集团旗下远东宏信有限公司(简称“远东宏信”)围绕医疗、印刷、航运、建设、工业装备、教育六大业务领域,坚持产业运营服务战略,走“营销式作业、专业化经营、复合型手法、系统化运作、集团式推进”发展之路,稳步推进发展战略,企业价值不断提升。作为国内第一家以融资租赁为基础在海外上市的创新型金融企业,远东宏信上市后相继被纳入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HSCC)及摩根士丹利中资企业指数(MSCI),获得资本市场高度认可。
远东宏信目前已拥有约5000 家客户、11000 多个项目、1600 人的团队,奠定了在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领先地位。
信托业务方面,中化集团从事信托业务的专门机构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简称“外贸信托”),注册资本22 亿元,是中国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之一。
截至2011 年底,外贸信托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超过2300 亿元,集合信托产品规模达1200 多亿元。在大力拓展业务的同时,外贸信托严格控制业务风险,2011 年获得银监会监管评级2B级(2010 年度)。
外贸信托2011年设立的财富管理中心,大力拓展直销渠道,以“五行财富”为核心的高端财富管理理念赢得业界和高端客户认同,直销规模和客户数量大幅增长。近期,外贸信托取得股指期货交易业务资格,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正式进入金融衍生品投资领域。
证券投资基金方面,中化集团参股投资了诺安基金和宝盈基金两家基金管理公司。其中,公司作为主发起人的诺安基金,旗下管理着18 只开放式基金产品,截至2011 年底,管理资产总规模超过460 亿元。
诺安基金旗下产品风格齐全,各具特色,所管理的开放式基金涵盖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债券型和货币型基金。该公司2008 年5 月获批QDII 资格,获准从事境外证券投资管理业务,并于2011 年1 月成功发行诺安全球黄金证券投资基金。该公司还是首批获得专户理财资格的基金公司之一。
人寿保险方面,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简称中宏保险)是国内首家中外合资人寿保险公司,由中化集团与加拿大宏利金融旗下的宏利人寿保险(国际)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成立于1996 年11 月。公司现已拥有近15000 名员工和营销员,为近65 万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保险服务。
中宏保险在中国保险市场深耕经营十余年,致力于为公众提供稳健可靠、深受信赖和具有远见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目前,中宏保险在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四川、山东、福建、重庆、辽宁、天津和湖北等地的近50 个城市稳步发展,经营业绩在合资寿险公司中保持领先。
财务业务方面,中化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化财务公司”)是银监会直接监管的财务公司之一,成立于2008 年。中化财务公司以“依托集团,服务集团,规范运营,创新开拓”为宗旨,围绕中化产业链和价值链提供专业、优质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已发展成为集结算服务、融资服务、金融中介服务、金融资产保值增值、金融股权管理和风险管控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热点内容
近期币圈大消息 发布:2024-06-25 16:45:28 浏览:90
币圈保持心态的100个 发布:2024-06-25 16:19:58 浏览:645
区块链联盟概念 发布:2024-06-25 16:08:19 浏览:298
区块链有看点 发布:2024-06-25 15:46:37 浏览:205
币圈的k线的基础知识潜力 发布:2024-06-25 15:45:41 浏览:176
区块链与保险论文题目 发布:2024-06-25 15:03:00 浏览:896
以及各大币圈KOL 发布:2024-06-25 14:18:40 浏览:637
币圈交割合约可以提前平仓吗 发布:2024-06-25 14:17:35 浏览:952
槽式给矿机输送方式 发布:2024-06-25 14:13:23 浏览:204
分析比特币好与坏 发布:2024-06-25 13:50:59 浏览: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