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知识 » 区块链的挖矿机制有哪些

区块链的挖矿机制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4-06-08 06:30:15

区块链挖矿是什么区块链如何挖矿

区块链挖矿是什么?区块链如何挖矿
在区块链兴起之前,矿工专指挖煤矿的工人,群体印象是浑身沾满了煤屑,衣服以外都是黝黑皮肤的男人。区块链诞生之后,矿工不再只是煤矿工人的简称,有了一种全新的含义:从事虚拟货币挖矿的人。
对于没有参与过挖矿的人来说,想要了解区块链挖矿可能是比较难的,所以今天我们就从最基础的问题说起:区块链挖矿是什么?区块链如何挖矿?
区块链挖矿是什么?
新时代的挖矿有2种,第一种是挖比特币。每一笔交易发生后,并不算完成,交易数据必须写入数据库,才算成立,对方才能真正收到钱。首先,所有的交易数据都会传送到矿工那里,矿工负责把这些交易写入区块链,完成挖矿获得收益。
第二种则是挖山寨。零币、门罗币、以太币、莱特币、比特股等各种“山寨币”。组装好一台矿机后,连接指定的矿池,根据特定的算法,开始满负荷运算,完成一个计算周期即可获得“一枚”虚拟货币。然后再将“这枚”货币放在网上交易平台,套现。

区块链如何挖矿?
最初的时候,用电脑CPU就可以挖到比特币,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就是用他的电脑CPU挖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创世区块。然而,CPU挖矿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的比特币挖矿是ASIC挖矿和大规模集群挖矿的时代。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矿工,其实也比较简单,购买一台专用的挖矿设备,就可以开始挖矿了,挖矿不需要亲自动手,实际是由电脑在执行特定的运算,对于矿工来说只要保证矿机电力供应和网络连接就可以了。
区块链挖矿还能赚钱吗?
最初的时候,的确有人通过区块链挖矿致富,但是随着挖矿人数的增多,矿工之间也存在很大的竞争,利润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加上挖比特币一台机器上万元,一年也挖不出一个币,投入成本高,产出少,如果又遇上市场行情不利的话,矿工基本亏钱。

因此除了挖矿之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投资外汇赚钱,和挖矿不同,外汇的投资成本极低,如巨汇ggfx最低8美金即可交易,做多做空双向操作,无论是涨势还是跌势,投资者都可交易获利。对于时间繁忙又想投资赚钱的人来说也很方便,把巨汇ggfx的MT4交易软件下载到手机上,就能随时通过手机了解最新的市场行情和参与交易,最快秒速成交订单,简单快捷,赚钱的效率极高,所以除了挖矿,这也是不错的致富途径。
挖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挖矿非常消耗资源,因为虚拟货币生成的计算难度非常高,而且在不断的变化,在全球范围内每生成2016个数据块之后,挖掘虚拟货币的难度就会增加一次,所以普通人在加入矿工行列之前,要从各方面多做考虑。

② 在线等,矿机挖矿的原理

矿机挖矿是指用户使用特定的硬件设备(矿机)来进行数字货币挖矿的过程。矿机的工作原理是:它会使用特定的软件和硬件组件来完成挖矿过程,通过利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来解决数字货币网络中的复杂数学问题,从而获取数字货币奖励。

矿机挖矿的具体过程是:首先,矿机会从区块链网络中获取新的交易,并将它们组合成一个新的区块;然后,矿机会计算新区块的哈希值,即区块头;接着,矿机会检查新区块的哈希值是否符合区块链网络的要求,如果符合,则矿机就可以将新的区块添加到区块链网络中;,矿机会获得一定的数字货币奖励。

矿机挖矿的原理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它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它能够记录所有的数字货币交易,并能够确保这些交易是安全可靠的。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它能够记录所有的数字货币交易,并能够确保这些交易是安全可靠的。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原理是:由矿机挖矿者所组成尘茄的网络,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来完成复杂的数学问题,从而获得数字货币奖励。

矿机挖矿的优点是:它可以让用户获得数字货币奖励,而不用担心安全性;它可以让用户更加方便地参与数字货币交易;它可以让用户更加快速地获得数字货币奖励;它可以让用户更加安全地参与数字货币交易。

矿机挖矿的缺点也是存在的:矿机挖矿需要购买专业的硬派汪察件设备,而且这些设备的陵此价格也比较高;矿机挖矿需要大量的电力,而且电费也比较高;矿机挖矿的算力也是有限的,而且挖矿的速度也比较慢;矿机挖矿的收益也是有限的,因为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价格也是有限的。

总之,矿机挖矿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来解决数字货币网络中的复杂数学问题,从而获取数字货币奖励的技术,它具有获得数字货币奖励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高昂的硬件购买费用、大量电力消耗和有限的收益等。

③ 详解比特币挖矿原理

可以将区块链看作一本记录所有交易的公开总帐簿(列表),比特币网络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把它看作一本所有权的权威记录。

比特币没有中心机构,几乎所有的完整节点都有一份公共总帐的备份,这份总帐可以被视为认证过的记录。

至今为止,在主干区块链上,没有发生一起成功的攻击,一次都没有。

通过创造出新区块,比特币以一个确定的但不断减慢的速率被铸造出来。大约每十分钟产生一个新区块,每一个新区块都伴随着一定数量从无到有的全新比特币。每开采210,000个块,大约耗时4年,货币发行速率降低50%。

在2016年的某个时刻,在第420,000个区块被“挖掘”出来之后降低到12.5比特币/区块。在第13,230,000个区块(大概在2137年被挖出)之前,新币的发行速度会以指数形式进行64次“二等分”。到那时每区块发行比特币数量变为比特币的最小货币单位——1聪。最终,在经过1,344万个区块之后,所有的共20,999,999.9769亿聪比特币将全部发行完毕。换句话说, 到2140年左右,会存在接近2,100万比特币。在那之后,新的区块不再包含比特币奖励,矿工的收益全部来自交易费。

在收到交易后,每一个节点都会在全网广播前对这些交易进行校验,并以接收时的相应顺序,为有效的新交易建立一个池(交易池)。

每一个节点在校验每一笔交易时,都需要对照一个长长的标准列表:

交易的语法和数据结构必须正确。

输入与输出列表都不能为空。

交易的字节大小是小于MAX_BLOCK_SIZE的。

每一个输出值,以及总量,必须在规定值的范围内 (小于2,100万个币,大于0)。

没有哈希等于0,N等于-1的输入(coinbase交易不应当被中继)。

nLockTime是小于或等于INT_MAX的。

交易的字节大小是大于或等于100的。

交易中的签名数量应小于签名操作数量上限。

解锁脚本(Sig)只能够将数字压入栈中,并且锁定脚本(Pubkey)必须要符合isStandard的格式 (该格式将会拒绝非标准交易)。

池中或位于主分支区块中的一个匹配交易必须是存在的。

对于每一个输入,如果引用的输出存在于池中任何的交易,该交易将被拒绝。

对于每一个输入,在主分支和交易池中寻找引用的输出交易。如果输出交易缺少任何一个输入,该交易将成为一个孤立的交易。如果与其匹配的交易还没有出现在池中,那么将被加入到孤立交易池中。

对于每一个输入,如果引用的输出交易是一个coinbase输出,该输入必须至少获得COINBASE_MATURITY (100)个确认。

对于每一个输入,引用的输出是必须存在的,并且没有被花费。

使用引用的输出交易获得输入值,并检查每一个输入值和总值是否在规定值的范围内 (小于2100万个币,大于0)。

如果输入值的总和小于输出值的总和,交易将被中止。

如果交易费用太低以至于无法进入一个空的区块,交易将被拒绝。

每一个输入的解锁脚本必须依据相应输出的锁定脚本来验证。

以下挖矿节点取名为 A挖矿节点

挖矿节点时刻监听着传播到比特币网络的新区块。而这些新加入的区块对挖矿节点有着特殊的意义。矿工间的竞争以新区块的传播而结束,如同宣布谁是最后的赢家。对于矿工们来说,获得一个新区块意味着某个参与者赢了,而他们则输了这场竞争。然而,一轮竞争的结束也代表着下一轮竞争的开始。

验证交易后,比特币节点会将这些交易添加到自己的内存池中。内存池也称作交易池,用来暂存尚未被加入到区块的交易记录。

A节点需要为内存池中的每笔交易分配一个优先级,并选择较高优先级的交易记录来构建候选区块。

一个交易想要成为“较高优先级”,需满足的条件:优先值大于57,600,000,这个值的生成依赖于3个参数:一个比特币(即1亿聪),年龄为一天(144个区块),交易的大小为250个字节:

High Priority > 100,000,000 satoshis * 144 blocks / 250 bytes = 57,600,000

区块中用来存储交易的前50K字节是保留给较高优先级交易的。 节点在填充这50K字节的时候,会优先考虑这些最高优先级的交易,不管它们是否包含了矿工费。这种机制使得高优先级交易即便是零矿工费,也可以优先被处理。

然后,A挖矿节点会选出那些包含最小矿工费的交易,并按照“每千字节矿工费”进行排序,优先选择矿工费高的交易来填充剩下的区块。

如区块中仍有剩余空间,A挖矿节点可以选择那些不含矿工费的交易。有些矿工会竭尽全力将那些不含矿工费的交易整合到区块中,而其他矿工也许会选择忽略这些交易。

在区块被填满后,内存池中的剩余交易会成为下一个区块的候选交易。因为这些交易还留在内存池中,所以随着新的区块被加到链上,这些交易输入时所引用UTXO的深度(即交易“块龄”)也会随着变大。由于交易的优先值取决于它交易输入的“块龄”,所以这个交易的优先值也就随之增长了。最后,一个零矿工费交易的优先值就有可能会满足高优先级的门槛,被免费地打包进区块。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 : 每笔交易都有若干交易输入,也就是资金来源,也都有若干笔交易输出,也就是资金去向。一般来说,每一笔交易都要花费(spend)一笔输入,产生一笔输出,而其所产生的输出,就是“未花费过的交易输出”,也就是 UTXO。

块龄:UTXO的“块龄”是自该UTXO被记录到区块链为止所经历过的区块数,即这个UTXO在区块链中的深度。

区块中的第一笔交易是笔特殊交易,称为创币交易或者coinbase交易。这个交易是由挖矿节点构造并用来奖励矿工们所做的贡献的。假设此时一个区块的奖励是25比特币,A挖矿的节点会创建“向A的地址支付25.1个比特币(包含矿工费0.1个比特币)”这样一个交易,把生成交易的奖励发送到自己的钱包。A挖出区块获得的奖励金额是coinbase奖励(25个全新的比特币)和区块中全部交易矿工费的总和。

A节点已经构建了一个候选区块,那么就轮到A的矿机对这个新区块进行“挖掘”,求解工作量证明算法以使这个区块有效。比特币挖矿过程使用的是SHA256哈希函数。

用最简单的术语来说, 挖矿节点不断重复进行尝试,直到它找到的随机调整数使得产生的哈希值低于某个特定的目标。 哈希函数的结果无法提前得知,也没有能得到一个特定哈希值的模式。举个例子,你一个人在屋里打台球,白球从A点到达B点,但是一个人推门进来看到白球在B点,却无论如何是不知道如何从A到B的。哈希函数的这个特性意味着:得到哈希值的唯一方法是不断的尝试,每次随机修改输入,直到出现适当的哈希值。

需要以下参数

• block的版本 version

• 上一个block的hash值: prev_hash

• 需要写入的交易记录的hash树的值: merkle_root

• 更新时间: ntime

• 当前难度: nbits

挖矿的过程就是找到x使得

SHA256(SHA256(version + prev_hash + merkle_root + ntime + nbits + x )) < TARGET

上式的x的范围是0~2^32, TARGET可以根据当前难度求出的。

简单打个比方,想象人们不断扔一对色子以得到小于一个特定点数的游戏。第一局,目标是12。只要你不扔出两个6,你就会赢。然后下一局目标为11。玩家只能扔10或更小的点数才能赢,不过也很简单。假如几局之后目标降低为了5。现在有一半机率以上扔出来的色子加起来点数会超过5,因此无效。随着目标越来越小,要想赢的话,扔色子的次数会指数级的上升。最终当目标为2时(最小可能点数),只有一个人平均扔36次或2%扔的次数中,他才能赢。

如前所述,目标决定了难度,进而影响求解工作量证明算法所需要的时间。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个难度值是可调整的?由谁来调整?如何调整?

比特币的区块平均每10分钟生成一个。这就是比特币的心跳,是货币发行速率和交易达成速度的基础。不仅是在短期内,而是在几十年内它都必须要保持恒定。在此期间,计算机性能将飞速提升。此外,参与挖矿的人和计算机也会不断变化。为了能让新区块的保持10分钟一个的产生速率,挖矿的难度必须根据这些变化进行调整。事实上,难度是一个动态的参数,会定期调整以达到每10分钟一个新区块的目标。简单地说,难度被设定在,无论挖矿能力如何,新区块产生速率都保持在10分钟一个。

那么,在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网络中,这样的调整是如何做到的呢?难度的调整是在每个完整节点中独立自动发生的。每2,016个区块(2周产生的区块)中的所有节点都会调整难度。难度的调整公式是由最新2,016个区块的花费时长与20,160分钟(两周,即这些区块以10分钟一个速率所期望花费的时长)比较得出的。难度是根据实际时长与期望时长的比值进行相应调整的(或变难或变易)。简单来说,如果网络发现区块产生速率比10分钟要快时会增加难度。如果发现比10分钟慢时则降低难度。

为了防止难度的变化过快,每个周期的调整幅度必须小于一个因子(值为4)。如果要调整的幅度大于4倍,则按4倍调整。由于在下一个2,016区块的周期不平衡的情况会继续存在,所以进一步的难度调整会在下一周期进行。因此平衡哈希计算能力和难度的巨大差异有可能需要花费几个2,016区块周期才会完成。

举个例子,当前A节点在挖277,316个区块,A挖矿节点一旦完成计算,立刻将这个区块发给它的所有相邻节点。这些节点在接收并验证这个新区块后,也会继续传播此区块。当这个新区块在网络中扩散时,每个节点都会将它作为第277,316个区块(父区块为277,315)加到自身节点的区块链副本中。当挖矿节点收到并验证了这个新区块后,它们会放弃之前对构建这个相同高度区块的计算,并立即开始计算区块链中下一个区块的工作。

比特币共识机制的第三步是通过网络中的每个节点独立校验每个新区块。当新区块在网络中传播时,每一个节点在将它转发到其节点之前,会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去验证它。这确保了只有有效的区块会在网络中传播。

每一个节点对每一个新区块的独立校验,确保了矿工无法欺诈。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看到了矿工们如何去记录一笔交易,以获得在此区块中创造的新比特币和交易费。为什么矿工不为他们自己记录一笔交易去获得数以千计的比特币?这是因为每一个节点根据相同的规则对区块进行校验。一个无效的coinbase交易将使整个区块无效,这将导致该区块被拒绝,因此,该交易就不会成为总账的一部分。

比特币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的最后一步是将区块集合至有最大工作量证明的链中。一旦一个节点验证了一个新的区块,它将尝试将新的区块连接到到现存的区块链,将它们组装起来。

节点维护三种区块:

· 第一种是连接到主链上的,

· 第二种是从主链上产生分支的(备用链),

· 第三种是在已知链中没有找到已知父区块的。

有时候,新区块所延长的区块链并不是主链,这一点我们将在下面“ 区块链分叉”中看到。

如果节点收到了一个有效的区块,而在现有的区块链中却未找到它的父区块,那么这个区块被认为是“孤块”。孤块会被保存在孤块池中,直到它们的父区块被节点收到。一旦收到了父区块并且将其连接到现有区块链上,节点就会将孤块从孤块池中取出,并且连接到它的父区块,让它作为区块链的一部分。当两个区块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被挖出来,节点有可能会以相反的顺序接收到它们,这个时候孤块现象就会出现。

选择了最大难度的区块链后,所有的节点最终在全网范围内达成共识。随着更多的工作量证明被添加到链中,链的暂时性差异最终会得到解决。挖矿节点通过“投票”来选择它们想要延长的区块链,当它们挖出一个新块并且延长了一个链,新块本身就代表它们的投票。

因为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数据结构,所以不同副本之间不能总是保持一致。区块有可能在不同时间到达不同节点,导致节点有不同的区块链视角。解决的办法是, 每一个节点总是选择并尝试延长代表累计了最大工作量证明的区块链,也就是最长的或最大累计难度的链。

当有两个候选区块同时想要延长最长区块链时,分叉事件就会发生。正常情况下,分叉发生在两名矿工在较短的时间内,各自都算得了工作量证明解的时候。两个矿工在各自的候选区块一发现解,便立即传播自己的“获胜”区块到网络中,先是传播给邻近的节点而后传播到整个网络。每个收到有效区块的节点都会将其并入并延长区块链。如果该节点在随后又收到了另一个候选区块,而这个区块又拥有同样父区块,那么节点会将这个区块连接到候选链上。其结果是,一些节点收到了一个候选区块,而另一些节点收到了另一个候选区块,这时两个不同版本的区块链就出现了。

分叉之前

分叉开始

我们看到两个矿工几乎同时挖到了两个不同的区块。为了便于跟踪这个分叉事件,我们设定有一个被标记为红色的、来自加拿大的区块,还有一个被标记为绿色的、来自澳大利亚的区块。

假设有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在加拿大的矿工发现了“红色”区块的工作量证明解,在“蓝色”的父区块上延长了块链。几乎同一时刻,一个澳大利亚的矿工找到了“绿色”区块的解,也延长了“蓝色”区块。那么现在我们就有了两个区块:一个是源于加拿大的“红色”区块;另一个是源于澳大利亚的“绿色”。这两个区块都是有效的,均包含有效的工作量证明解并延长同一个父区块。这个两个区块可能包含了几乎相同的交易,只是在交易的排序上有些许不同。

比特币网络中邻近(网络拓扑上的邻近,而非地理上的)加拿大的节点会首先收到“红色”区块,并建立一个最大累计难度的区块,“红色”区块为这个链的最后一个区块(蓝色-红色),同时忽略晚一些到达的“绿色”区块。相比之下,离澳大利亚更近的节点会判定“绿色”区块胜出,并以它为最后一个区块来延长区块链(蓝色-绿色),忽略晚几秒到达的“红色”区块。那些首先收到“红色”区块的节点,会即刻以这个区块为父区块来产生新的候选区块,并尝试寻找这个候选区块的工作量证明解。同样地,接受“绿色”区块的节点会以这个区块为链的顶点开始生成新块,延长这个链。

分叉问题几乎总是在一个区块内就被解决了。网络中的一部分算力专注于“红色”区块为父区块,在其之上建立新的区块;另一部分算力则专注在“绿色”区块上。即便算力在这两个阵营中平均分配,也总有一个阵营抢在另一个阵营前发现工作量证明解并将其传播出去。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假如工作在“绿色”区块上的矿工找到了一个“粉色”区块延长了区块链(蓝色-绿色-粉色),他们会立刻传播这个新区块,整个网络会都会认为这个区块是有效的,如上图所示。

所有在上一轮选择“绿色”区块为胜出者的节点会直接将这条链延长一个区块。然而,那些选择“红色”区块为胜出者的节点现在会看到两个链: “蓝色-绿色-粉色”和“蓝色-红色”。 如上图所示,这些节点会根据结果将 “蓝色-绿色-粉色” 这条链设置为主链,将 “蓝色-红色” 这条链设置为备用链。 这些节点接纳了新的更长的链,被迫改变了原有对区块链的观点,这就叫做链的重新共识 。因为“红”区块做为父区块已经不在最长链上,导致了他们的候选区块已经成为了“孤块”,所以现在任何原本想要在“蓝色-红色”链上延长区块链的矿工都会停下来。全网将 “蓝色-绿色-粉色” 这条链识别为主链,“粉色”区块为这条链的最后一个区块。全部矿工立刻将他们产生的候选区块的父区块切换为“粉色”,来延长“蓝色-绿色-粉色”这条链。

从理论上来说,两个区块的分叉是有可能的,这种情况发生在因先前分叉而相互对立起来的矿工,又几乎同时发现了两个不同区块的解。然而,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是很低的。单区块分叉每周都会发生,而双块分叉则非常罕见。

比特币将区块间隔设计为10分钟,是在更快速的交易确认和更低的分叉概率间作出的妥协。更短的区块产生间隔会让交易清算更快地完成,也会导致更加频繁地区块链分叉。与之相对地,更长的间隔会减少分叉数量,却会导致更长的清算时间。

④ 挖矿是什么意思

简单说,挖矿其实就是数字货币发行的一个过程,通过区块链技术对链上数据进行记录,然后进行广播从而获得奖励,那么这个奖励就是新发行的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的发行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计算机运行特定的算法争夺记账权益(POW工作量证明机制),另一种是通过持有有效数字货币获取的利息(POS权益证明机制)。

虽然这两种挖矿机制的原理不一样,但它们最终获得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以回去的币作为奖励。现在基于这两种机制,数字货币还创新了其它发行类型,如POC容量证明,通过硬盘的存储空间进行挖矿,但POC仍没有大范围的使用。

POW机制挖矿:

这种类型的挖矿需要矿工利用设备做一定难度的计算得出一个哈希数,而验证者能够轻松检验出这个结果的正确与否,最先计算出哈希值的矿工将获得记账权利,同时获得一定数量的手续费,即矿工费。POW挖矿会不断打包计算出新的区块Block,从而延续生成Block Chain的过程,CPU会对验证的数值进行相应的计算核对。

目前,POW挖矿已从CPU过渡到ASIC专业的集成电路挖矿,以便提高矿机效率获得更多的奖励。以比特币、达世币、门罗币等为代表,使用最多的是GTX 1080和1070矿机。

⑤ 比特币的挖矿的原理是什么

比特币挖矿的原理是,执行由人制定的、由计算机自动执行的规则 。

比特币的发明者萨拓喜·那卡摩托(Satoshi Nakamoto,中本聪)在一开始就规定了这一规则,参与比特币区块链的人都必须无条件自动遵守。

规则的内容大致是

将比特币的流通数据进行打包,整理成固定大小,然后上传到区块链上进行比特币全网同步广播的人,就可以得到由系统奖励的50个比特币。

在特定条件下,这些奖励会减半,时间大约是4年减半一次。

那么怎么完成这个数据的打包整理呢?

要完成这个动作的人必选先拥有必要的工具,即执行比特币区块链的软件,还有运行该软件的机器(一开始是电脑);然后下载保存有所有已获得全网承认的的比特币交易数据,这个时候你就成为了“节点”,成为了保护区块链数据的一份子。

节点运行特定的数学公式,得出正确答案后才能获取打包数据的优先权。获得优先权的节点,谁先完成打包然后上传到区块链上,并得到其他节点的接收和认可,那系统将自动把奖励发放到他手中。

如果打包的交易中有用户塞给打包节点的比特币手续费,手续费归该节点所有。

人们觉得计算数学公式然后完成打包获得奖励的过程,就和在大河里捞金沙一样,要摒弃掉许多错误的答案才能找到正确的钥匙获取黄金,所以人们把这个过程比喻为挖矿。

所以比特币挖矿不是真的去挖什么玩意儿,就是用计算机不停的碰撞不停的猜,谁先猜到谁就抢得奖励,仅此而已。

⑥ 区块链是怎么挖矿赚钱的

挖矿赚钱的原理:PoW和挖矿。

最开始比特币可以用显卡挖出,但在 13 年时,已经无法用显卡通用计算程序挖出比特币 BTC,比特币现在全部都是用 ASIC 矿机进行"挖矿"。

类似地,14 年莱特币 ASIC 矿机上市也终结了显卡挖莱特币的挖矿历史。目前显卡能够"挖矿"的数字货币是以太坊 ETH、以太经典 ETC、Zcash 零币 ZEC。

显卡"挖矿"并不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事实上起步越早,收益越高,而且收益会随着更多的矿工和显卡的加入递减。

直白说,现在买高价的显卡入场"挖矿"绝对是亏死你,购置专业矿机才是更高性价比的选择。如今个人挖矿的必备工具是矿池,矿池的作用是集合大量矿机算力,增大你挖到币的几率,同时你未来能挖到的币提前平均分配到你的账户里。

以比特币为例,假如现在比特币全网每 10 分钟产生一个区块,这个区块包含 25 个比特币。假设全球有 1W 人参与挖矿,那么在这 10 分钟内,只有 1 个幸运儿拿走了这 25 个比特币。

其它人则颗粒无收。而矿池的原理是大家组队挖矿,并按约定的分配方式分配,使得矿工的挖币回报趋于稳定,减少矿工的风险。

为增强性价比,还可选购一些类似玩客云这样的实用矿机,既能当普通硬件产品使用,也能挖矿,一举两得。

(6)区块链的挖矿机制有哪些扩展阅读

块链交易和数字货币的运作核心有几个:

去中心化数据库连成的交易网络——称为区块链,大家所有的客户端(包括矿机)一起记账,确认转账交易;按时间发行一定量的数字货币。

因为赢家通吃,导致中小散户矿工要联合起来组成"矿池",以 Shares 记录累积工作量,联合算力越高,矿池联合体先找到数字货币的概率就越大,增大找到新发数字货币的概率,瓜分挖到的数字货币。这就叫 PoW 工作量证明机制。

⑦ 区块链目前用到哪些共识机制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目前主要有四大类共识机制:Pow、Pos、DPos、Pool
1、Pow工作量证明,就是大家熟悉的挖矿,通过与或运算,计算出一个满足规则的随机数,即获得本次记账权,发出本轮需要记录的数据,全网其它节点验证后一起存储;
优点:完全去中心化,节点自由进出;
缺点:目前bitcoin已经吸引全球大部分的算力,其它再用Pow共识机制的区块链应用很难获得相同的算力来保障自身的安全;挖矿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共识达成的周期较长,不适合商业应用

2、Pos权益证明,Pow的一种升级共识机制;根据每个节点所占代币的比例和时间;等比例的降低挖矿难度,从而加快找随机数的速度。
优点: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共识达成的时间
缺点:还是需要挖矿,本质上没有解决商业应用的痛点

3、DPos股份授权证明机制,类似于董事会投票,持币者投出一定数量的节点,代理他们进行验证和记账。
优点:大幅缩小参与验证和记账节点的数量,可以达到秒级的共识验证
缺点:整个共识机制还是依赖于代币,很多商业应用是不需要代币存在的

4、Pool验证池,基于传统的分布式一致性技术,加上数据验证机制;是目前行业链大范围在使用的共识机制
优点:不需要代币也可以工作,在成熟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Pasox、Raft)基础上,实现秒级共识验证;
缺点:去中心化程度不如bictoin;更适合多方参与的多中心商业模式

在使用共识机制,保证数据一致性时的巨大优势(共识机制则是Ripple首先提出的,数据正确性优先的网络交易同步机制,在共识网络中,无论软件代码怎么变动,无法取得共识就无法进入网络,更不要提分叉了)。
——————————————————
PS:稍微自黑下,虽然共识机制绝对能确保任何时候都不会产生硬分叉。但是,这种机制的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要取得与其他节点的共识,明显要比当前Bitcoin网络漫长的多。极端情况下,在Ripple共识机制网络中掉线的后果也是很恐怖的。

有可能你家停电一天,第二天整个系统就再也无法与其它Rippled节点取得共识了(共识机制事实上需要超过80%的节点承认了你的数据,你的提交才会被其它节点接受,否则就会被排它的拒绝连接),甚至只能清空自己全部500多GB数据重新同步才能连上其它Ripple节点。

所以目前来说,现有的Rippled端并不适合民用(商用的话影响就比较小,比如RL自己的Rippled节点托管在亚马逊云数据中心,长时间无响应是可以高额索赔的,而且那种地方除了大型灾害几乎不会断),这也是RL一直想改进的方面之一。

热点内容
迷你世界挖矿石看到鬼 发布:2024-11-18 12:31:30 浏览:857
章鱼挖矿app 发布:2024-11-18 12:08:41 浏览:656
加密数字货币与虚拟货币有区别吗 发布:2024-11-18 12:07:46 浏览:680
腾讯进军元宇宙中文在线 发布:2024-11-18 12:06:52 浏览:169
eth06 发布:2024-11-18 12:01:40 浏览:359
python区块链和go区块链 发布:2024-11-18 12:01:00 浏览:950
老梁数字货币弊端 发布:2024-11-18 11:32:28 浏览:750
高科技明星元宇宙 发布:2024-11-18 11:19:15 浏览:208
海岛大亨5没人挖矿 发布:2024-11-18 11:14:02 浏览:982
eth代币对接 发布:2024-11-18 11:12:36 浏览: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