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粤港澳区块链应用技术高峰论坛
❶ 斩获多项殊荣!纸贵科技受邀出席2020可信区块链峰会
12月22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标准化协会、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共同主办的“2020可信区块链峰会”在北京顺利召开。
峰会设置了多个年度重磅成果发布活动,包括“ 《区块链白皮书(2020年)》 ”发布、“ 可信链网 ”发布、“ 可信区块链测评结果 ”发布、“ 2020可信区块链年度优秀案例 ”发布等。纸贵 科技 作为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副理事长单位受邀参加峰会,现场斩获多项殊荣。同时,执行总裁陈昌被授予“ 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2020年度突出贡献者 ”称号。
本次峰会由中国信通院副院长余晓晖主持。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奚国华、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何桂立出席会议并致辞。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奚国华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何桂立
中国信通院副院长余晓晖
会议现场,中国信通院副总工程师史德年发布信通院《区块链白皮书(2020年)》;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所长、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常务副理事长何宝宏发布“可信链网”;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副所长、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秘书长魏凯解读了2020可信区块链产品评测细节。
纸贵 科技 副总裁杨兆锋受邀出席了峰会开设的区块链金融应用分论坛。并在主题为“区块链多维度赋能金融”的圆桌对话环节,与业界大咖围绕区块链赋能金融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创新应用实践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纸贵 科技 斩获多项殊荣
01
“可信链网”创始成员之一
“ 可信链网 ” 由 中国信通院联合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农协会、蚂蚁集团、华为、纸贵 科技 等10余家单位共同发起。旨在以真实区块链应用场景及业务互通需求为导向,链接不同行业的业务应用区块链网络,解决区块链孤岛、网络割裂的区块链互操作项目。
该项目以链接赋能,以互通激活,是跨链标准的参考实践。纸贵 科技 将秉承合作共赢的精神,携手其他成员单位,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共享的社区,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跨组织的区块链互联互通,促进可信数据的流通,助力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02
荣获“2020可信区块链年度优秀案例”
峰会现场发布了“2020可信区块链年度优秀案例”名单。纸贵 科技 与联通规划院共同申报的“ 中国联通·数字城市数据资产保护与交易平台 ”案例,经严格评审,荣获“ 2020可信区块链年度潜力案例 ”奖。
“可信区块链年度优秀案例”是面向全 社会 征集落地案例的评选活动,旨在立体展示区块链技术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彰显企业上链助力实体经济的真实成效。由第三方独立机构的专家学者从项目的科学性、专业性、实用性、智能化程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遴选出年度“高价值案例”和“潜力案例”。今年共评选出10个高价值案例,12个潜力案例。
03
参编《区块链创新与知识产权发展白皮书》
主论坛现场发布了 《区块链创新与知识产权发展白皮书(2020)》 。该白皮书由中国信通院牵头,蚂蚁 科技 、腾讯、联动优势、纸贵 科技 等13家单位共同编写完成。纸贵 科技 杨珍、陈昌、杨文韬参与编写。
04
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2020年度突出贡献者
峰会晚宴上,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对本年度在积极参与区块链技术行业标准建立,及推进区块链应用落地实践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了表彰。纸贵 科技 执行总裁陈昌荣誉入选。
纸贵 科技 精彩瞬间
纸贵 科技 执行总裁陈昌参加“可信链网”发布仪式
纸贵 科技 荣获“2020可信区块链年度潜力案例”奖
纸贵 科技 产品经理毛浩伟(左一)荣获峰会晚宴的“最佳风采奖”
❷ 微众银行助力区块链产业蓬勃发展
7月19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主办的《数“链”大湾区——区块链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在深圳举行。
报告认为,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打破制度差异的坚冰,支持实体经济的跨越和赋能社会治理的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效助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裤伏发展进入2.0新时代。报告以丰富的区块链使用场景实践案例,展示了区块链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
大湾区吹响了区块链崛起的号角。
“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领域创新活跃,使用成果丰富,要素吸引力强,政策支持力度大,呈现生态化发展态势。”在记者招待会上,报告宣布了大湾区在区块链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报告显示,2021年,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区块链相关发明专利申请10710件,其中大湾区地区发生3282件,占总数的31%。此外,大湾区总共发表了756篇关于区块链主题的文章,与其他世界级的湾区相比,数量已经开始明显占据优势。
在百年未有之变局的背景下,专家学者们分享了对区块链价值的思考。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在疫情、俄乌战争等国际形势的影响下,国际贸易体系和货币结算体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区块链具有私密性、真实信息相互信任、无需重复验证重复信息等特点,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在他看来,有了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在大企业开源生态的赋能下,更多小企业将借助平台发挥作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
因此,报告认为,“大湾区已经吹响了区块链崛起的号角”。“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市场开放、需求多样化、人才聚集等优势。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前沿科技领域创新活跃,成果丰硕,生态化发展趋势已定。成为国内外区块链发展的新高地,孕育着区块链和数字经济强劲的发展脉动和更大的发展未来。”中国(深圳)综合开键坦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在发布报告时说。
前沿科技拓展、融合与创新“新疆区域”
马,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
这是在可信数据中跨境使用区块链的一个例子。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在评论该报告时指出,目前,区块链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申报成果已经非常丰富,区块链申报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一批区块链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的人流量不畅问题商品和资金在粤港澳大湾区造成的制度差异,也有助于数据元素的跨境和跨域使用。 他认为,区块链等新技术应该在大湾区积极探索使用场景,倡导技术领先的企业开放开源,营造良好生态。
因此,报告指出“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加速了大湾区的一体化”。
这种融合体现在技术正在融化制度差异的坚冰,支撑实体经济的飞跃,赋能社会治理创新。其中,在融化制度差异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湾区金融科技人才链”、微众银行的金融机构间对账平台、粤-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口岸物流和
哈工大(深)数据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刘传义也认为,区块链的功能之一是存证溯源,不可篡改,不可追溯。这个功能决定了它可以成为数字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基胡亮携础设施,区块链首先应该开源,其次源代码应该正式验证。另外,区块链要垂直开放,一些重要的使用要反馈到这些基础设施上,从而加强基础设施的持续迭代,让这个基础设施更加清晰。”
随着粤港澳规则和机制衔接的深入,大湾区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报告进一步指出,1.0时代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硬件对接、前店后厂、梯度分工等浅层融合需求,正在被2.0时代的系统兼容、经济相互依存、社会互联等深层融合需求所取代。
“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实现可信数据在多元体制环境下的流动或利用,提高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效率和效益,大幅拓展经济互为腹地、融合创新的‘新疆区域’。”报道指出。
开发“信任传递机器”来帮助集成开发
“区块链,尤其是联盟链,是公认的传递信任的机器。基于区块链技术和个人主导的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能有效促进数据要素流动,助力大湾区融合发展。”作为行业实践的代表,马在分享时说。
据其透露,微众银行一直将区块链视为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并于2016年在金融行业率先发起区块链联盟“金链联盟”。一直秉承区块链技术全面安全可控的理念,依托金链联盟开源工作组的协作,打造金融联盟链底层开源平台FISCO BCOS,实现全链本地化支持,极大加速了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开源生态的发展。目前,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数字化银行,已积累有效个人客户3.4亿,小微企业近280万家。
马透露,目前,微众区块链与多方共同构建的开源联盟链生态系统,已经聚集了3000多家机构和企业,70000多名个人会员,成功支持金融、医疗、司法、农业、制造等多个行业数百个区块链使用,以及200多个支持工业数字化的基准使用。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区块链呈现生态化发展趋势,开放、多样化的区块链生态系统正在加速演变。深圳市掌掌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顾青山指出,作为平安集团孵化的金融科技旗舰,金融张彤深耕金融科技多年。
对金融 区块链的使用有丰富经验,在专利、国产化等方面有深厚的积累,可以满足金融机构区块链的实际需求。
作为学界实践代表,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澳门立法会议员庞川表示,学术界除了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人才,2023年6月,区块链工程(080917T)通过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4年后将正式诞生第一批区块链工程的本科毕业生。此外,教育领域的国家区块链创新使用试点入选名单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知名高校都在列。
【撰文】黎华联
相关问答:检察机关怎么查微众银行的银行流水
检察机关查微众银行的银行流水只需要到该公司就可以调查。一般情况法院不能查被执行人的银行流水,若与案件有关是可以申请查询的。被执行人的流水可能涉及到案件以外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所以法院在非法律授权的情况下是不能查询的。❸ “科技创新焦虑”下的区域竞争:不同城市的差距正在拉大
文 | 《 财经 》记者张寒
编辑 | 王延春
“ 科技 创新焦虑”正在催生城市与区域的新竞争。
从中美贸易战到美国打压华为而引发的芯片之痛,以及由此引发的核心 科技 短板的大讨论,已蔓延为从官方到民间的“ 科技 创新焦虑”氛围, 这样的氛围体现在多数人对于中国 科技 创新的紧迫性的共识上。技术和创新不仅是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焦虑,也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焦虑。 《 财经 》记者调查了解,国家创新中心或者区域的创新高地将是未来经济区发展的内核,围绕该内核,城市群和都市圈逐步成为区域创新新高地和国家创新中心的一体化主体。 而 科技 创新能力的高低逐步成为区域和城市竞争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近日,中国 科技 部门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初步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为核心的协同创新格局。与此同时,包括天津、山东、江苏等6省市的纵向沿海“创新带”和四川、重庆、湖北等横向长江“创新带”的“T”字型布局日渐成型。2020年10月底发布的《2020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生态指数研究报告》也显示,在所有城市中,深圳仍然在创新创业生态的多个指标上分值领先; GDP保持较高增速和体量的城市创新创业生态指数表现得比较突出,且城市间呈现出一种赶超趋势, 青岛、西安、合肥在这个方面的表现突出;拥有更多规模以上企业、独角兽企业、高新企业的城市和能够面向创新创业者释放更多应用场景的城市,在产业主体分类中表现较好。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对《 财经 》记者表示,“目前来看,在 科技 创新产业发展方面保持领先的区域和城市有一些共性。一是这些区域和城市意识到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市场是第一资源,政府全力出台措施,为创新创业型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包括政策环境和孵化环境等。 二是这些区域和城市意识到盲目追求GDP已经过时了,转而全方位加大对 科技 创新的投入”。
与此同时,记者采访的数位专家均认为,少数“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很难通过各区域分散的 科技 创新来实现,而是要举全国之力,在国家层面打造类似“两弹一星”2.0版的协调统筹机制。
面对中国由于一部分核心技术缺失所带来的“ 科技 创新焦虑”,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纷纷制定相应发展规划,重点提出将区域 科技 中心、创新城市等作为发展目标,以此来缓解竞争中的焦虑。 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新一轮的区域竞争、城市竞争,越来越多体现在高 科技 产业的竞争。在 科技 创新及产业落地发展的过程中,各地政府争抢 科技 资源、创新产业与高素质人口, 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都把 科技 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和弯道超车的最佳选择。
以青岛为例,仅2020年9月以来,青岛就举办了中国科协年会、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2020青岛创新节等高端学术交流会议,围绕技术、资金、人才等产业核心要素搭建平台。在区块链领域,《2020中国区块链城市创新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单从政策排名来看,重庆、成都、贵阳等地对于区块链产业的政策支持居于全国前列。10月29日,成都举办了2020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首届国际区块链产业博览会,显示了成都抢占区块链领域相关产业高地的决心。据悉,在如今中国高度重视的半导体 科技 领域当中,上海市成为了该领域的“领军者”,并不断进行科研创新,向中高端光刻机领域发起挑战……
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对《 财经 》记者表示,“截至目前,深圳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扬了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精神,在 科技 创新产业方面已成气候,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光谷、南京江北新区等地,也有推动自主创新的雄心壮志。不过我们也要承认,自主创新区的发展能否成功,取决于改革的难度和大气候的形成,有时候可能会出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状况。”
姚景源认为, 在 科技 创新产业领域,近两年除了已经具备竞争优势的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合肥、武汉、西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做得也不错,颇有异军突起的态势。 其中,合肥依托中国 科技 大学等高等院校,在 科技 创新方面的崛起速度较快,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武汉高等教育和科研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武汉光谷很有可能成为国际一流的新技术开发区;西安的基础条件也很好,并且在对科研人才的优惠政策方面走到了全国的前列;成都在产业孵化和创新创业领域出台的相关措施值得关注,在这些领域的发展空间也很大。
各地政府的竞争焦虑,还体现在对于高水平人才的争夺上。
从2020年10月29日合肥发布的高层次紧缺人才需求信息中,可以看到,需求的岗位分布的产业包括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生物化工、节能环保、新材料、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智能家电和现代服务业等。2020年10月24日上午,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2020招才引智专项行动”高端人才(项目)对接洽谈会在郑州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此次活动共征集到752个高端人才(项目),大会开设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综合服务窗口”,一站式为高层次人才办理引进手续。武汉市则提出,2020年要推进招才引智,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战略 科技 人才、 科技 领军人才、青年 科技 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新建一批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引进20家以上一流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
各地政府对于 科技 要素和人才的竞争,是否会带来同质化、重复化的无序竞争呢?对此,贾康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域之间的竞争有可取之处,因为这也是诞生中国经济奇迹的一个重要因素。某种意义上说,竞争是经济提升质量、转型升级的催化剂。“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对于芯片等‘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问题,我们应当从国家层面进行协调攻关突破,建议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牵头,建立良好有效的实施机制, 而不能是各地一哄而上,都去搞芯片,实施过于激进的鼓励措施,这样反而会导致科研攻关的资金链断裂。对于芯片等少数核心技术,应建立新型的举国体制,同时对接国内国际市场,才能实现大的突破”。
贾康同时表示,“除了少数的核心技术以外,各区域之间的大部分 科技 创新竞争还是要走比较优势道路,靠市场起作用,通过要素的充分流动,实现各地区的公平竞争、你追我赶。政府需要做的只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即使有一些重复建设,也不必过于担忧,应当使其在市场经济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实现优胜劣汰”。
记者在一些地方调查中了解到, 从数年前光伏热潮中的“大干快上”引发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到近来频繁曝出的一些地区芯片项目后继乏力所产生的“芯片烂尾”囧相,都暴露出地方政府对于“热门产业”“热门 科技 ”的孜孜以求, 也折射出对更高层面统筹规划的迫切需求。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刘福垣也告诉《 财经 》记者,“在各地区 科技 创新的竞争过程中,要破除地区同构,不能一味搞人才大战。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应当建立一定的统筹协调机制,画好圈圈,围绕城市群和核心城市建立明确的分工,以此来淡化区域间的低水平、重复性的无序竞争。”
2020年7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加大开放创新力度,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2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69个国家高新区、4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6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9个国家 科技 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270个国家农业 科技 园区、189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各类园区,形成了创新型国家的支撑和助推力。
从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城市群区域整体竞争优势突出,中西部潜力城市仍然主要集中于核心城市,而许多三四线城市则依靠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和外溢效应来谋划自身的发展。近年来,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国家还提出 科技 援疆、援藏、援青、入滇等计划。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黎友焕告诉《 财经 》记者,“一个区域如果要鼓励 科技 创新,就需要努力建立起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包括产业集群、政策环境和支持体系、中介服务机构、创新文化和法治支撑等,如果不具备这些基础的配套条件,一个地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很可能就是一句空话,这些开发区的厂房大部分都是空的,高端人才即使被吸引过来了,往往也很快就走掉了”。
根据2020年10月22日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8次报告》研究,中国城市的 科技 创新竞争力呈现区域分化趋势,“东优于西”、“南高于北”的现象明显;城市群 科技 创新竞争力水平总体相对较高,并且内部分化程度大致与平均水平成反比。黎友焕认为, “创新要素是不断流动的,高 科技 产业、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恐怕会进一步拉大不同区域的差距。对于目前暂时落后的地区,也不要灰心,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到不好高骛远, 以现有的业态和产业基础为根基,不断进行 科技 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
未来,伴随着经济要素在不同地域间的迁移和流动,中国经济“东优于西”“南高于北”的现象仍将持续。不同区域和城市能否利用 科技 创新改写当前的竞争格局?在数字经济时代,各地比拼的是能否做好创新产业规划、优化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真正发挥出自身比较优势。
❹ “2020全球区块链创新50强”榜单于WAIC区块链主题论坛上重磅发布
7月10日,“2020全球区块链创新50强”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区块链主题论坛上重磅发布。本次评选活动历时6个月,经历筹划、征集和评选多个环节,分为基础设施、协议与工具和产业应用三个板块,通过公开投票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式,最终产生“2020全球区块链创新50强”。
榜单由中欧创业营龚焱教授、达瓴智库共同出品,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区块链主题论坛首发。
伴随着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被列入新基建之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日益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区块链技术应用也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
自2018年发布全球区块链创新50强以来,历年50强榜单,都在亚太金融中心新加坡发布。2020年,“2020全球区块链创新50强”发布地回归中国,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区块链主题论坛上发布。
该论坛也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历史 上第一次以区块链为主题的论坛,汇聚了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技术代表、领军企业,围绕“链智未来 赋能产业”,探讨全球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发展现状和趋势、交流区块链企业的技术创新及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实践、集中展示区块链技术在不同场景的应用成果。
本次评选多数项目采用公开投票和专家打分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公开投票权重为30%,专家打分权重为70%。少数项目由于无法参与公开投票,故仅采用专家评审方式,根据创新力表现,进行研究评选。
❺ 微众银行:区块链未来的新使命是为全社会构筑一个ESG可信基础设施
ESG是当前的热点议题,ESG如何和区块链结合也是金融领域 探索 的前沿方向。
4月27日下午,微众银行副行长马智涛在微众区块链品牌全新发布会上表示,在ESG领域,随着未来 社会 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诉求,对于ESG如何落地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马智涛看来,首先是可信数据与隐私保护方面的需求。因为ESG的应用参与角色非常多,涉及到的数据也可能非常敏感,再加上数据合规要求越来越高,采集数据难度也越来越大,所以对于数据隐私、数据权威性提出更高要求,对于技术如何让ESG应用落地,自然也提出更高要求。
第二个方面就是可信协作与激励机制。“ESG的应用涉及到很多不同的角色,有了这些机制才能够激发更多公众的参与、认同、以及信任。很重要的是,ESG也会要求更高的可信治理,通过穿透式监管,透明化治理,降低合规与审计的风险。”
也正是基于此,马智涛认为,这些ESG应用所提出的需求,真正有很多是区块链技术的特性所能够满足的。包括多方共识、隐私保护、可信验证、激励相容,以及全程追诉这些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一些特性,与ESG应用的一些需求都是高度匹配的。
马智涛坦言,未来区块链的新使命应该是为全 社会 构筑一个ESG可信基础设施,来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微众银行在这个领域也一直持续投入。
微众银行分布式商业 科技 发展部副总经理范瑞彬进一步分析指出,ESG往往是多方协作的场景,在过程中既需要做到透明可信,也需要保护众多参与以及可信治理,另外现在的ESG应用很多都是孤立的,零散的,相关的信息也是散落在不同的应用、不同的地方,这里需要通过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去把散落的信息收集起来,从而形成更完整的信息视图,而且更快捷地去进行ESG应用 探索 。
“需要将ESG领域所常用的关键通用技术整合起来,形成更加丰富灵活的应用框架。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为ESG发展打好坚实的技术基础。” 范瑞彬说道。
此外,范瑞彬认为未来区块链在ESG方面有很多应用场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面,能看到整个行业对于产业数字化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却忽视了ESG,这并不是一种 健康 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势,所以需要推动比如乡村振兴、碳中和、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以及 社会 公共服务等一系列ESG应用落地。”
范瑞彬举例称,在碳中和领域,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结合单独治理框架,去搭建多方协作的网络,以及价值传递网络,去激励更多的个人和企业,能参与到这个环保中来,来助力双碳。
在乡村振兴方面,范瑞彬坦言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结合5G物联网,搭建溯源平台,这样既能够促进消费者与农产品之间的信任,又能够推动农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
此外在区域一体化建设上,范瑞彬指出在大湾区一体化,以及 社会 公共服务等方面,可以利用区块链在结合DDTP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去搭建,从而用户自主驱动数据提交及核验机制,从而解决数据跨境合法的流动,促进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同时又能够推动个人信息可携带权,在 社会 公共服务领域的更广泛的实践。
“为了更好促进ESG发展,微众区块链将集中攻关隐私计算、可信治理、分布式数字身份等关键技术能力,研发ESG应用框架,以更快捷、更高效的方式促进ESG相关业务落地。通过开源生态,将连接更多力量共推ESG产业应用的发展,并着力培育区块链+ESG的复合型人才。” 范瑞彬说道。
公开资料显示,微众银行从2015年开始布局区块链,并于2016年牵头发起国内第一家金融行业的区块链联盟——金链盟。2017年,微众银行实现了区块链技术的自主安全可控,并将牵头研发的区块链底层平台FISCO BCOS完全开源。
❻ 多地印发区块链发展行动计划“区块链+”蓄势展身手
【中亚 财经 】 近日,河北、贵州、湖南、北京、广州、赣州等多省市发布区块链发展行动规划,对区块链平台建设、促进企业“上链”方面进行规划,国内区块链产业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区块链技术已在司法存证、政务管理、民生服务、食品溯源、供应链管理等场景中落地,未来或将在新基建、产业链改造、公共服务等领域大展身手,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防疫期间,北京市民马先生喜欢上了网购。他最近收到一箱安徽砀山酥梨后,发现包装上有一个写有“区块链溯源”的二维码,用手机一扫,这箱梨的销售电商名称、正宗原产地位置、产品特色、所属的品质联盟等“身份”信息一目了然,甚至连扫码次数都被清晰地显示出来。马先生说:“看到这么详细、精确的产品信息,我对产品质量更有信心了。”
区块链技术在网购上运用,是各地近年来主动创新技术应用场景的一个缩影。根据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发布的《2018-2019年中国区块链发展年度报告》,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最为活跃,在跨境支付、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批能够承担实际业务的新产品;在电子存证和公益慈善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医疗服务、政府管理、交通物流等领域开始 探索 。
在此背景下,国内多省市近来接连印发区块链发展行动计划。在规划中,建设区块链开放创新平台,促进重点企业“上链”成为各地下一步工作重点。例如,北京市7月初印发的《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率先形成区块链赋能经济 社会 发展的“北京方案”;贵州省5月初印发的《关于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将建设3至5个区块链开放创新平台及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培育100户以上成长型区块链企业;湖南省在4月底印发的《湖南省区块链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建成10个以上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3万家企业上链;广东广州、江西赣州也提出将培育一批区块链重点企业,并推广典型应用示范场景。
疫情期间,进各地“加码”区块链技术发展。专家表示,今年以来,数字化的 社会 治理创新和软硬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幅提升,区块链技术在产业链和政务治理的技术性改造等方面潜力更为凸显。
“当越来越多人意识并享受到数字化生活带来的便利后,更坚定了进行数字化改革、积极‘上链’的决心。”中南 财经 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说,防疫期间,区块链技术在信息管理、应急物资和食品安全追溯以及身份认证管理等方面优势明显。对于数字经济或者区块链技术来说,此次疫情是一次发展机遇,在疫情催生大量数字化需求之后,区块链将在生产与供应链协同、公共安全预警、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发挥出更大能量。
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南康家具“虚拟工厂”,进行赣南脐橙产品溯源……近年来,赣州区块链企业不断涌现,涉及的数字证照、数字票据、防伪溯源、备案公证、版权保护、数字金融等业务也越来越多。为此,当地近日成立区块链服务大厅,确保这些业务集中办理。
有专家表示,从全国范围看,这种进行区块链服务模式创新,破解区块链技术与民生、实体经济结合难的尝试正在逐渐增多。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兴技术,区块链技术在科研、落地等方面同样面临诸多难点堵点,包括技术方面,区块链加密技术面临被推断乃至追溯等技术风险;落地方面,存在应用领域有限、产业集聚效应低等问题;另外还存在缺少专业人才等瓶颈问题。
多地发布的行动计划也瞄准了这些难点堵点。例如,《北京市区块链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4项重点任务:创新引领,打造区块链理论与技术平台;需求带动,建设落地一批多领域应用场景;集聚发展,培育融合联动的区块链产业;要素保障,建设领先的区块链人才梯队。
受疫情影响,一些行业下游工程项目账期变久,上游中小供应商的压力随之增大。这一度让一些小企业主很焦虑,碰上大单子也不敢接了。
如何打通商流、物流和资金流,让产业链上下游一起“转”起来?浙江的做法是打造区块链应收款链平台。该平台将供应链沉淀的应收账款上线为“区块链应收款”,解决了传统应收款融资难以防范的造假风险。上游供应商收到供应链企业在线签发的区块链应收款后,当天就能向银行转让变现,省去以往核保核签、见证确权等繁琐手续,产业链上下游间的“板结”资金被盘活了。
目前,区块链应用仍处于早期、小众和试运行阶段。随着5G技术落地,市场数据量提升以及技术问题改进,未来有望出现更多应用案例。
专家表示,区块链技术要实现安全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其中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实现技术安全性、去中心化、可延展性等问题,这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其次要及时通过立法保障区块链技术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同时严厉打击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违法犯罪行为。
❼ 粤港澳大湾区建立数字人民币国际示范区的现实基础和发展建议
文/刘庆富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斯坦福中国金融 科技 与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
李振 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2年第5期
导语: 粤港澳大湾区 探索 建立数字人民币国际示范区,有助于推动大湾区跨境数字人民币合作创新,进一步优化跨境数字人民币业务,为内地和港澳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同时,通过寻找和应用适合跨境零售支付的应用场景,提高数字人民币在跨境领域的适用性,能够为未来更多场景和更大规模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做好准备。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三种货币、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律制度和三种 社会 制度,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水平和跨境金融服务便捷程度均有待提升。这既为大湾区先行先试数字人民币带来挑战,也为大湾区建立数字人民币国际示范区提供了重大机遇。
当前,数字人民币在满足内地零售支付需求的同时,也具备在跨境支付领域应用的技术条件。粤港澳大湾区 探索 建立数字人民币国际示范区,有助于推动大湾区跨境数字人民币合作创新,进一步优化跨境数字人民币业务,为内地和港澳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同时,通过寻找和应用适合跨境零售支付的应用场景,提高数字人民币在跨境领域的适用性,能够为未来更多场景和更大规模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做好准备。
建立数字人民币国际示范区的现实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典范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广东省是中国第一经济人口大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无论是进出口总额还是吸引外商投资金额均在全国居于首位。香港和澳门都是市场化的成熟发达经济体,也是国际自由贸易港,在经济运转、法律规则、 社会 和政府治理等方面与西方国家高度接轨。粤港澳三地同处在一个湾区,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吸引力强,同时,文化同源、人缘相亲、市场互补,已经基本形成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因此,高度发达且开放的区域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数字人民币国际示范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和体制机制保障。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作为中国最早布局数字经济政策的省市之一,广东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成效显著,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同时,香港地区5G商用步伐逐步加快,各行业数字化进程明显提速。澳门地区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和数字政府等公共服务数字化领域快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发展数字经济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对冲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和传统产业发展减速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极大促进了大湾区居民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线上金融服务需求,为大湾区建设安全、通用和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多层次和全方面的跨境金融合作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初步形成了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特色金融合作共赢的格局。其中,香港是中国一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也是国际金融中心、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深圳是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经济特区和全国性金融中心,也是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的重要城市。广州是国际商贸中心、广州期货交易所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的落脚地,也是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澳门是国际自由港和世界 旅游 休闲中心,承接中国与葡语国家金融合作服务和离岸人民币清算。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虽然金融业发育程度不高,但与这四座中心城市往来密切、互联互通。
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广东时代传媒集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截至2020年底,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业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2%,大大超过全国8%的平均水平;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超过7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9%。在资本市场层面,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共有2319家,总市值超过35万亿元。同时,具有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在世界级大湾区中具有独特优势。因此,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多层次和全方面的金融互联互通,借助“以点带面、以小促大”的金融产业溢出效应,能够扩大大湾区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有助于数字人民币在大湾区互通使用。
跨境支付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不断深化合作,大湾区居民日常生活深度融合、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亟需更专业、更优质和更安全的跨境支付服务,对跨境支付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跨境电商迎来快速发展,对跨境支付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蓬勃发展潜力的重要领域。
为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跨境支付需求,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快完善大湾区互联互通,多措并举支持跨境支付业务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大湾区跨境支付服务便利化建设。例如,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同推动大湾区电子支付系统互联互通。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以及随后广东省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广东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均提出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使用移动电子支付工具进行人民币支付,推动移动支付工具在粤港澳大湾区互通使用。2021年9月,广东省办公厅印发《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跨境支付结算合作创新,进一步优化跨境移动支付业务,为内地和港澳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
数字人民币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支付中大有可为。利用法定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平台解决跨境支付中普遍存在的时效长、成本高和透明度低等问题,这对提供高效、快捷和安全的跨境支付服务至关重要。
多项政策措施支持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工作。例如,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2020年8月,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提出支持开展数字人民币内部封闭试点测试,推动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应用和国际合作。2021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支持深圳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支持广州争取纳入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
深圳市于2019年底率先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截至2021年底,深圳市试点机构陆续推出264个形式多样的试点活动,受理商户已超过30万家,各区政府向2422家小微企业发放数字人民币专项资金6.16亿元,初步建立起既有应用场景又有消费群体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同时,在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领域,2021年3月,深圳市罗湖区与中国银行和中银香港合作,顺利完成了面向香港居民在内地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测试工作。此次测试 探索 了香港居民前来深圳进行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场景,为今后推动数字人民币跨境流通使用奠定技术和认知基础。2022年3月底,广州成为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携手运营银行落地商超、物业和政务等场景。
建立数字人民币国际示范区的四个着力点
遵循“无损”“合规”“互通”原则。 “无损”原则要求数字人民币应促进货币体系、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金融稳定等 健康 可持续,数字人民币不应损害港币作为香港地区和澳门币作为澳门地区的法定流通货币地位。同时,应对数字货币兑换、流通中的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促进公平竞争并确保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合规”原则要求数字人民币应具有完善的法律基础和稳健的运营体系,遵守关于外汇管理、汇兑制度安排、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等法律法规,做到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匹配,促进跨境贸易和全球供应链的发展,为实体经济 健康 发展服务,符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监管要求,强化用户个人信息保护。“互通”原则要求数字人民币应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和先进金融 科技 发展成果,实现数字人民币、港币和澳门币系统间及其与粤港澳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同时,应有利于促进跨境支付业务 健康 有序发展,杜绝数字货币市场碎片化格局。
建立法定数字货币汇兑安排及监管合作机制。 探索 人民币与港币、澳门币之间的货币汇率稳定机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基础设施提质增效。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不仅满足 社会 公众对小额匿名支付服务需求,同时也能防范数字人民币被用于跨境违法犯罪行为。因此,数字人民币在促进资金在粤港澳大湾区自由流动的同时,也可以对大湾区内部的资金流动进行有效控制。此外,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以数字人民币为载体,开展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监管沙箱试点。一方面,利用数字人民币的安全便捷支付特性,加快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利用数字人民币的智慧合约、实时交易数据监控功能,有效保障数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安全和风险可控。
丰富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应用场景。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应用场景包括跨境电子商务、港澳居民前往大湾区内地和大湾区内地居民前往港澳。首先,安全便捷的支付结算渠道是跨境电商实现闭环交易的重要保障。数字人民币在跨境电商场景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在提升跨境资金流转效率的同时,又可以增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更好地促进大湾区贸易往来和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其次,短期来大湾区内地的港澳居民能够在不开通内地银行账户的情况下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从而不用依赖商业银行的中介功能,通过使用数字人民币满足在大湾区内地的日常零售支付需求。最后,扩大数字人民币钱包在港澳商家的使用范围。大湾区内地居民前往港澳地区可以直接使用数字人民币,为其跨境零售消费提供一个更加安全便捷、创新易用的选择,提升跨境支付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2年第5期)
❽ BT40 | 区块链思想者闭门研讨会(第6期)
时 间:
2020年07月18日(周六)下午14:00-18:00
地 点:
在线(初步确定利用腾讯会议进行,会议号与会议密码另行通知)
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BT40)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
中国流通行业管理政研会区块链工作委员会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
中国农学会计算机农业应用分会
中国区块链生态联盟
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
北京大学区块链俱乐部
北邮国家大学科技园金融科技研究所
郭善琪先生: 共识经济学(Consenomics)创立者,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BT40)创始人,中国流通行业管理政研会区块链工委首席共识经济学家,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王忠民教授: 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陈晓华教授: 数字经济学家、区块链经济理论首创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方向)重大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主任兼首席数字经济学家、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数字经济发展研究小组秘书长、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金融科技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智库委员、浙江大学数字金融学院区块链实验室专家成员、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校外导师、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国家发改委主管《财经界》杂志栏目专家、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顾问。
主要代表著作:《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金融科技概论》、《人工智能重塑世界》、《揭秘区块链》、《5G新动能》等书,连续8年被评为工信部行业教育培训工作“先进个人”、荣获2017年中国经济年度领军人物。
应邀接受过央视、凤凰卫视、BTV、第一财经等电视节目访谈。作为嘉宾应邀出席过世界VR产业大会、数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金融科技博览会、世界物联网大会、中国两化融合大会、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等并做主旨演讲。
曹辉宁教授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MBA学术主任,美国财务学会会员,曾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Chapel Hill分校。曾两次获得Journal of Finance的最佳论文提名(1998年和2000年);曾获Northern Finance Association评选的新兴市场领域最佳论文奖;曾获Western Finance Association 评选的最有投资价值的最佳论文奖;在2004中国金融国际年会上获得最佳论文三等奖;2011年获全球顶级金融学术期刊之一《金融评论》颁发的2011年“Spängler IQAM”最佳论文奖优秀奖;2016年入选世界著名出版集团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2016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任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的编委会成员及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view和China Financial Review的主编。
梁伟博士: 数字经济专家,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BT40)联合创始合伙人,中国电信集团区块链与数字经济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业委员,可信区块链联盟电信工作组联合组长,亚洲区块链学会顾问,国际电信联盟(ITU)区块链相关项目编辑人,拥有十余年新兴 ICT(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领域、通信网络领域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经验。主持国家及企业重大项目 10 余项,累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24 篇,授权发明专利 12 项,美国专利 1 项,主导国际标准 6 项,软件著作权 3项,出版专著 3 本。由中央政治局区块链讲解人作序的《深入浅出区块链:核心技术与项目分析》,为通信行业首部区块链专著。
檀林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首席生态官,MA Club创始人,前微软加速器(北京)CEO,前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
熊榆教授 ,英国萨里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 博士生导师, 英国剑桥大学可持续领导力学院院士(CISL Fellow), 英国约克大学计算机学院兼职教授, 英国皇家注册工程师, 中华全国青联委员, 重庆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重庆市青联常委,兼任英国东北创新监测署联席主任(英国政府中介机构, 推进英国东北部创新发展),全英中国创业发展协会执行主席, 21世纪中英创业计划大赛发起人, 英国国际创新中心总裁, 英国国会跨党派区块链小组专家委员会成员, 英国伦敦区块链金融公司UKEX联席董事长/管理委员会主席。
王东临先生 ,云计算基础设施/区块链基础设施技术领袖,知名企业家,中国十大青年科学家,中国软件行业十大杰出青年,首届中国杰出工程师,OASIS国际工业标准组织UOML-X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中国软件业十大领军企业家,先后创办书生电子(发明电子印章)、书生云(云计算技术领袖)、YottaChain(存储公链市场份额暂居第一)、Ystar(用户无感使用的钱包)
狄前防 ,北京两化云网智能科技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委会副秘书长,原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经济分析师。
1、王忠民教授 ,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2、陈晓华教授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主任兼首席数字经济学家,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数字经济发展研究小组秘书长,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金融科技研究所所长。
3、曹辉宁教授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MBA学术主任,美国财务学会会员,曾任教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Chapel Hill分校。
4、梁伟博士 ,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BT40)联合创始合伙人,中国电信集团区块链与数字经济联合实验室主任。
5、张璐 ,重庆物联网协会区块链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电信集团区块链与数字经济联合实验室(重庆)负责人。
6、檀林 ,北京大数据研究院首席生态官,MA Club创始人,前微软加速器(北京)CEO,前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
7、王东临先生 ,云计算基础设施/区块链基础设施技术领袖,知名企业家,中国十大青年科学家,中国软件行业十大杰出青年,首届中国杰出工程师,OASIS国际工业标准组织UOML-X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中国软件业十大领军企业家,先后创办书生电子(发明电子印章)、书生云(云计算技术领袖)、YottaChain(存储公链市场份额暂居第一)、Ystar(用户无感使用的钱包)
8、狄前防 ,北京两化云网智能科技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委会副秘书长
9、熊榆教授 ,英国萨里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 博士生导师, 英国剑桥大学可持续领导力学院院士(CISL Fellow), 英国约克大学计算机学院兼职教授, 英国皇家注册工程师, 中华全国青联委员, 重庆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重庆市青联常委,兼任英国东北创新监测署联席主任(英国政府中介机构, 推进英国东北部创新发展),全英中国创业发展协会执行主席, 21世纪中英创业计划大赛发起人, 英国国际创新中心总裁, 英国国会跨党派区块链小组专家委员会成员
10、谢锦龙教授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执行副主任&秘书长,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客座教授
11、王紫上 :海南省区块链协会副会长、上方股份(835872)创始CEO、持续运营上方18年,《链组织》《云管理》作者、TokenSky链盟创始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
12、陈雷 ,区块链思想者40人论坛(BT40)成员,比特蓝鲸创始人,北京大学区块链俱乐部秘书长,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移动通信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北京城市大数据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区块链超算产业联盟理事
13、陆新之 ,资深商业观察家,财经科技新知媒体矩阵创始人
14、孙志国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15、吕艳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16、江宏 ,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执行秘书长
17、于晓昆 ,国网区块链实验室,国家电网2020年区块链总架构师
18、张亮 ,联想集团首席解决方案架构师
19、田勇, 贵州省电子证书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20、李倩倩博士, 中国农业大学
21、曹浩博士 ,安徽科技学院副教授(密码学博士)
22 、 李铭洋, 中国企业报数字经济频道负责人
郭先生:
tel:+86-10-82051290
cell: +86-13301289389
WeChat : CheeyeTHU
Tok: 75A7B3
关于Tok的说明:
1、用户注册无需手机号,无需电子邮箱,只需要一个用户名和设定的密码即可。系统根据这个用户名生成一个76位长的HASH值(由0~9和A~F这16个数值构成),这个HASH值即是该用户的ID。
2、系统没有中心服务器,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点对点加密通信,除了参与对话的人之外,无人知道对话的内容。
3、温馨提示:记住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TOK不存在密码重置的问题,因为没有中心服务器,除了你自己之外,无人知道你的密码,TOK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