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性能对比
❶ 10000年的工作量如今只要200秒,区块链技术的一生之敌出现了
谷歌已经宣布开发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量子计算机,这意味着以往10000年才能完成的计算工作,量子计算机只需要200秒就可以完成。不仅如此,量子计算还将对区块链的安全性造成冲击,传统的区块加密技术会在未来会被量子计算降维打击。
量子计算是基于量子理论发展出的计算机技术,量子计算机遵循物理定律,它在同一时间可以采取多种状态并使用所有可能的计算排列方式执行任务,因此在处理数据的能力上得到了巨大提高。
传统的计算机理论依据现有的二进制计算方式, 虽然现在测量每个晶体管选择0或者1的时间已经能够缩减到十亿分之一秒,不过这些器件转换状态的速度是有限的。 随着我们向更小、更快的集成电路发展,人类已经接触到了这些材料的物理极限,想要从这个方面继续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并非不可能,只不过这样做的成本和收益是不划算的。
量子计算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在量子计算机中, 元素粒子的电荷正负可以表示成0或1,这些粒子被称为量子比特,它们的性质和行为构成了量子计算的基础。
量子计算运用了量子物理的两个最重要的原理,分别是量子叠加原理和量子纠缠原理。叠加原理将量子想象成磁场中的某个粒子,该粒子的自旋状态既可以和自旋上升态的场相同,也可以和自旋下降态的场相反。根据量子定律,当这些粒子进入叠加态后,它可以在取0或1的基础上完成叠加,这将使得它代表的数值发生变化。 概括地讲,叠加原理让粒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取0,一部分取1,比如一部分0和5个1的叠加,就会产生5。 纠缠原理指在某一点上相互作用的粒子可以成对纠缠在一起,当我们得知其中一个粒子的自旋状态后,就可以从相反方向推断出它同对的另一个粒子。而且,不管相关粒子之间的距离有多大,它们都可以瞬间相互作用。 纠缠原理就是指同对出现的粒子会产生相互作用,这样的作用和粒子之间的距离无关。
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让量子计算拥有了强大的计算能力,普通计算机的两个存储单位只能存储四个二进制数字(00、01、10和11)中的任意一个,而量子计算机在拥有两个存储单位时,可以同时存储这四个数值。如果增加更多的量子单位,计算机的容量将会以指数方式扩展。
区块链技术的加密手段依赖于密码对,即私钥和公钥。 公钥可以从私钥的对应项计算得来,但是不能反过来推知私钥。量子计算机能够通过跨越量级来实现这一点,也就是由公钥破解私钥,最终攻破整个加密体系。
不过,现有的量子计算机还不能完全达到这样的水平,谷歌的量子计算机目前具有53个量子比特,而想要对区块链技术产生影响,至少需要1500个量子比特才能完成。但是至少从理论上讲,量子计算是能够威胁到区块链技术的。
不过,想要扩展量子计算机也并非易事。虽然Shor算法可以通过公钥破解私钥,但是预计在近十年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因为目前的技术想要从现有的量子计算机基础上扩展30倍是非常困难的,不过科学的进步将使这一天加速到来。
虽然量子计算将重挫传统的区块链加密技术,但是它同样带来了新的密码系统,也就是量子密码学。量子密码学利用了物理学知识,保证在不知道信息的发送接收双方的情况下,信息不会泄露。 量子密码不同于传统的密码系统,它更依赖物理学,而不是数学,这是它安全性更高的根本原因。
从本质上将,量子密码学的基础是利用单个粒子及其内在的量子特性发展一个牢不可破的密码系统,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任何形式的量子态都不能被测量。量子密码将采用光子传输密钥,一旦密钥被发送,就可以使用普通密钥的方法进行编码和解码。 每个光子的自旋类型都代表二进制中的1或者0,一串光子将构成一个1和0组成的长字符串,这些字符串将传递信息。 根据物理理论,正确构建出量子密码后,任何人都无法侵入系统。
在常规的加密技术中,破解私钥需要找到一个数的因子,而这个数将由两个巨大的质数的乘积构成,如果通过算法想要计算出这个结果,你需要从宇宙诞生的那一天开始算起。但是,这种常规加密技术存在弱点,一些弱键将会产生漏洞,并且摩尔定律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这些加密方法的破解虽然是困难的,但是并非不可能的。
量子密码就避免了这些问题,密钥被加密成一串光子,根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在不改变光子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无法观测到这些光子存储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入侵者拥有的技术并不重要,因为物理学定律是难以打破的。
虽然量子计算拥有了无与伦比的速度,也可以击破传统的加密技术,但是它自身也非常脆弱。在量子计算的过程中,即便是最轻微的电磁波干扰,也会导致量子计算崩溃,所以量子计算机对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与外界干扰完全隔离。并且,如果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一个错误,会导致整个计算的有效性崩溃,也就是说量子计算的纠错会导致整个计算体系失效。
量子计算对区块链技术的降维打击是必然出现的,不过这也正符合 科技 进步的道理。所以,无论是区块链加密技术,还是量子计算技术,都值得人们好好研究。
❷ 能源区块链研究 | 区块链如何影响能源行业
区块链是一个P2P共享账本,可以安全地零售数字交易,而无需依赖第三方中介。大家最初认为区块链是加密货币的专有技术,现在正经历着市场资本化的空前增长。它有着许多领域的用途,动力领域也不例外。从前几年开始,这个领域已经有了一个拥有许多利益相关者的复杂系统,这使得它的交易性和效率非常低。因此,以下是关于区块链如何推动能源变得更加环境友好的假说。
区块链在能源动力业务中的潜力
上游的涡轮机会生成一些未经加工的材料,这些材料经过提炼后运送给下游的分销商,通过中游分销社区向终端用户推广。虽然这个课程最初看起来是一个相当简单的过程,但并非如此。区块链专家和技术专家认为,区块链的专业知识可能会为动力贸易面临的主要挑战提供选择,而且自去年以来,全球各地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分析任务和初创公司。
消除中间商,降低交易价值
通过消除中间商,区块链技术可以让顾客快速获得商业性的能源动力,特别是在风动力和光伏动力的情况下,这些动力可以由消费者自己生产。因此,专业知识可以使专业消费者作为供应商进入动力市场。此外,一个清晰、安全、稳定的区块链系统将能够使客户立即从电力供应商处购买。
加强有效的替代品
为了执行交易,公司花费数千万美元来构建和访问专有商品买卖平台。区块链还可以帮助提供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在点对点的前提下,消费者和客户可以交换他们多样的需求,从而增强买卖的安全性、即时性和不变性。此外,有了分布式账本专业技术,可再生动力认证过程可以实现加速和自动化,这在任何其他情况下都是昂贵的。自动的、防篡改的合理契约和计量策略可以很好地增强偏移的可访问性。
真实的资产管理
动力区域包括相当多的利益相关者,类似于上游涡轮机,分销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这意味着有过多的利害关系。区块链的专业知识,通过它的共享和分布式账本,可以提供一个共享的资产供应,因此知识管理可以非常强大。提供真实的账单是专业知识给每个动力供应商和客户带来的另一种利润。区块链通过其统一的分类账本,确保社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能获得当前的计量和计费过程。追溯动力供给,为客户提供透明的形象,从而提供心灵的宁静。
除了上面讨论的用例之外,区块链可以保护动力部门的私有性、知识机密性和账户管理。此外,在有用的资源共享的情况下,专家可以在许多客户之间提供充电选项,类似于共享电动 汽车 充电基础设施知识,甚至还有更多优异性。
使用区块链的高动力公司
由于区块链的手段来简化目前的流程和创造新的性能,不少动力公司正在采用区块链来实现许多类似商品买卖的功能,P2P动力买卖,消除中间商零售商,知识管理等。他们的目标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电表和实时拍卖,以创建一个自动充满动力的市场,这可能不仅会降低目前不平衡的能源技术的价格,甚至会提高系统的总效率。
结论
从上面的对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区块链的专业知识有潜力改造动力部门。然而,以下是专家们需要应对的一些挑战。最开始的问题是区块链必须证明它可以很好地提供所提议的使用环境所需的可扩展性、速度和安全性。许多已建立的充满动力的公司正在使用区块链数字线性磁带(DLT),这清楚地揭示了这种不断上升的专业知识的潜在价值。然而,随着这种专门知识的不断产生,需要进一步改进才能达到预期的业务和效率目标。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❸ 区块链底层技术PK
常见的区块链底层技术:Ethereum(以太坊),EOS,Fabirc,Fisco Bcos,CITA
平台简介
1.Ethereum
以太坊( Ethereum )是由Vitalik Buterin和Gavin Wood领导开发的支持智能合约的 去中心化应用 平台。以太坊提供图灵完备的脚本语言,极大拓展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项目于2013年末发布 白皮书 启动,2015年7月产生创世区块。近期即将进行扩容升级。
2.EOS
EOS 是由BM(Daniel Larimer)领导开发的区块链应用平台,已于2018年6月正式上线。其slogan是“去中心化一切”,旨在为区块链提供更高的性能。
3.Fabric
Fabric是由开源超级账本( Hyper ledger)区块链联盟发布的可用于构建应用的产品级解决方案,并且已有上百个概念证明项目会进行过构建。于2017年7月发布正式版。
4.CITA
CITA是由EEA(企业以太坊联盟)创始成员之一的 Crypt ape秘猿科技自主研发的企业级区块链产品原型。CITA以高可靠性、高性能、高扩展性以及未来适应性为设计目标,于2017年7月发布开源版本。
5.BCOS
BCOS是微众银行、万向区块链、矩阵元联合创建的企业级应用服务的区块链技术平台,为分布式商业提供完备的区块链技术基础设施及服务。2017年7月BCOS第一阶段正式开源。
* Fabric在隐私保护方面做得最出色,有CA机制
国际难题: 跨链技术
为了解决传统互联网世界的信息孤岛问题,区块链使用去中心化网络的结构,试图实现信息共享来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然而,众多区块链应用的出现,区块链的链与链之间并不互通,使区块链也面临这一种“孤链”的窘境。不符合区块链的初衷。
如何根据业务功能、隐私保护、数据隔离、性能容量扩展的需求等,在同一个区块链平台实施多链共存。如何在身份准入机制、信息标准、业务形态都不一致的区块链平台之间实施信息和业务交互。有望将成为开发的重要方向。
转自【链世界】: https://www.7234.cn/news/2316
❹ 各区块链架构的横向比较
各区块链架构的横向比较
时常听人们谈起区块链,从 2009 年比特币诞生至今,各式各样的区块链系统或基于区块链的应用不断被开发出来,并被应用到大量的场景中,而区块链技术本身也在不停地变化和改进。
区块链又被称为分布式账本,与之对应的则是中心化账本,比如银行。与中心化账本不同的是,分布式账本依靠的是将账本数据冗余存储在所有参与节点中,来保证账本的安全性。简单地说,区块链会用到三种底层技术:点对点网络技术、密码学技术和分布式一致性算法。而通常,区块链系统还会“免费附赠”一种被称为智能合约的功能。智能合约虽然不是区块链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区块链天生所具备的去中心化特点,使它可以很好地为智能合约提供可信的计算环境。
为了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区块链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往往会需要进行各种改造,以满足特定业务的要求,比如身份认证、共识机制、密钥管理、交易频次、响应时间、隐私保护、监管要求等。而实际应用区块链系统的公司往往没有进行这种改造的能力,于是市场上慢慢出现了一些用于定制专用区块链系统的框架,采用这些框架就可以很方便地定制出适用于企业自身业务的区块链系统。
本文将对目前市场上几个典型的区块链框架进行横向对比,看看它们都有哪些特点,以及它们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为了保持对比的公正性,本文将只针对开源的区块链框架进行讨论。
各区块链架构的简单介绍
1、比特币
比特币(bitcoin)源自一名叫做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 2008 年发表的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 A Peer-to-Peer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论文,文中描述了一种被他称为“比特币”的电子货币及其算法。在之后的几年里,比特币不断成长和成熟,而它的底层技术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并抽象出来,这就是区块链技术。比特币作为区块链的鼻祖,在区块链的大家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比特币技术开发出的山寨币(altcoins)的数量有如天上繁星,数不胜数。
从论文中可以得知,中本聪设计比特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实现一种完全基于点对点网络的电子现金系统,使得在线支付能够直接由一方发起并支付给另外一方,中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中介机构。总结来说,他希望比特币的设计能够实现以下这些目标:
● 不需要中央机构就可以发行货币
● 不需要中介机构就可以支付
● 保持使用者的匿名性
● 交易无法被撤销
从电子现金系统的角度来看,以上这些目标在比特币中基本都得到了实现,但是依然有一些技术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延展性攻击、区块容量限制、区块分叉、扩展性等。
在应用场景方面,目前大量的数字货币项目都是基于比特币架构来设计的,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实际的应用案例,比如彩色币、t? 等。
彩色币(coloredcoin),通过仔细跟踪一些特定比特币的来龙去脉,可以将它们与其他的比特币区分开来,这些特定的比特币就叫作彩色币。它们具有一些特殊的属性,从而具有与比特币面值无关的价值,利用彩色币的这种特性,使得开发者可以在比特币网络上创建其它的数字资产。彩色币本身就是比特币,存储和转移不需要第三方,可以利用已经存在的比特币的基础。
t? 是比特币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是美国在线零售商 Overstock 推出的基于区块链的私有和公有股权交易平台。
2、以太坊
以太坊(ethereum) 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带有图灵完备语言的区块链,用这种语言可以创建合约来编写任意状态转换功能,用户只要简单地用几行代码来实现逻辑,就能够创建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并应用于货币以外的场景。
以太坊的设计思想是不直接“支持”任何应用,但图灵完备的编程语言意味着理论上任意的合约逻辑和任何类型的应用都可以被创建出来。总结来说,以太坊在比特币的设计目标之外,还需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 图灵完备的合约语言
● 内置的持久化状态存储
目前基于以太坊的合约项目已达到数百个,比较有名的有 Augur、TheDAO、Digix、FirstBlood 等。
Augur 是一个去中心化的预测市场平台,基于以太坊区块链技术。用户可以用数字货币进行预测和下注,依靠群众的智慧来预判事件的发展结果,可以有效地消除对手方风险和服务器的中心化风险。
限于篇幅,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平台的项目就不多介绍了。基于以太坊的代码进行改造的区块链项目也有不少,但几乎都是闭源项目,只能依靠一些公开的特性来推断,所以就不在本文展开讨论了。
3、Fabric
Fabric 是由 IBM 和 DAH 主导开发的一个区块链框架,是超级帐本的项目成员之一。它的功能与以太坊类似,也是一个分布式的智能合约平台。但与以太坊和比特币不同的是,它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框架,而不是一个公有链,也没有内置的代币(token)。
超级账本(hyperledger)是 Linux 基金会于 2015 年发起的推进区块链技术和标准的开源项目,加入成员包括:荷兰银行(ABN AMRO)、埃森哲(Accenture)等十几个不同利益体,目标是让成员共同合作,共建开放平台,满足来自多个不同行业各种用户案例,并简化业务流程。
作为一个区块链框架,Fabric 采用了松耦合的设计,将共识机制、身份验证等组件模块化,使之在应用过程中可以方便地替换成自定义的模块。除此之外,Fabric 还采用了容器技术,将智能合约代码(chaincode)放在 docker 中运行,从而使得智能合约可以用几乎任意的高级语言来编写。
以下是 Fabric 的一些设计目标:
● 模块化设计,组件可替换
● 运行于 docker 的智能合约
目前已经有不少采用 Fabric 架构进行开发的概念验证(POC)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其中不乏一些金融机构做出的尝试,不过由于项目刚刚起步,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落地应用。
4、DNA
DNA(Distributed Networks Architecture,分布式网络架构),是由总部位于上海的区块链创业公司“分布科技”开发的区块链架构,可以同时支持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等不同应用类型和场景,并快速与业务系统集成。
与以太坊、Fabric不同的是,DNA 在系统底层实现了对多种数字资产的支持,用户可以直接在链上创建自己的资产类型,并用智能合约来控制它的发行逻辑。对于绝大部分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数字资产是必不可少的,而为每一种数字资产都开发一套基于智能合约的转账、发行逻辑是非常浪费且低效的。因此,由区块链底层提供直接的数字资产功能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那些完全不需要数字资产的应用场景,同样可以基于 DNA 提供的智能合约架构来编写任意的自定义逻辑来实现。
DNA 的设计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 多种数字资产的底层支持
● 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和状态持久化
● 跨链互操作性
● 交易的最终性
目前已有不少金融机构采用 DNA 架构来进行区块链概念验证产品的开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已经落地的区块链项目,如小蚁区块链、法链等。
小蚁(antshares)是一个定位于资产数字化的公有链,将实体世界的资产和权益进行数字化,通过点对点网络进行登记发行、转让交易、清算交割等金融业务的去中心化网络协议。它采用社区化开发的模式,在架构上与 DNA 保持一致,从而可以与任何基于DNA 的区块链系统发生跨链互操作。
法链是全球第一个大规模商用的法律存证区块链,一个底层基于 DNA区块链技术,并由多个机构参与建立和运营的证据记录和保存系统。该系统没有中心控制点,且数据一旦录入,单个机构或节点无法篡改,从而满足司法存证的要求。
5、Corda
Corda 是由一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区块链创业公司 R3CEV 开发的,由其发起的 R3区块链联盟,至今已吸引了数十家巨头银行的参与,其中包括富国银行、美国银行、纽约梅隆银行、花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 UFJ 金融集团、摩根士丹利、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瑞典北欧斯安银行(SEB)、法国兴业银行等。
从 R3 成员的组成上也可以看出,Corda 是一款专门用于银行与银行间业务的区块链架构。尽管 R3 自己声称 Corda 不是区块链,但从各项特征来看,它具备区块链的一些特性。
技术对比
1、数字资产
接下来,将对前文中提到的这些区块链框架进行一系列的技术对比,并从多个维度展开介绍它们的区别与相似之处。
区块链的内置代币通常是一种经济激励模型和防止垃圾交易的手段。比特币天生就有且只有一种内置代币,所以在比特币系统中所有的“交易”本质上都是转账行为,除非通过外部的协议层来给比特币增加额外的数字资产。
以太坊和 DNA 具有内置代币,它们的作用除了以上提到的经济激励和防止垃圾交易之外,还具有为系统内置功能提供一个收费的渠道。比如以太坊的智能合约运行需要消耗 GAS,而 DNA 的数字资产创建也需要消耗一定的代币。
以太坊和 Fabric 没有内置的多种数字资产支持,而是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相应的功能。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系统设计可以做到非常简洁,而且资产的行为可以任意指定,自由度极高。然而这样的设计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比如所有的资产创建者不得不自己编写重复的业务逻辑,而用户也没有办法通过统一的方式去操作自己的资产。
相比之下,DNA 和 Corda 采用了在底层支持多种数字资产的方式,让资产创建者可以方便地创建自己的资产类型,而用户也可以在同一个客户端中管理所有的资产。对于逻辑更加复杂一点的业务场景来说,他们同样可以利用智能合约来强化资产的功能,或者创建一种与资产无关的业务逻辑。
2、账户系统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是这样一种机制:每一枚数字货币都会被登记在一个账户的所有权之下,一枚数字货币有两种状态,即要么还没有被花费,要么已经被花费。当需要使用一枚数字货币的时候,就将它的状态标记为已经花费,并创造一枚新的与之等额的数字货币,将它的所有权登记到新的账户之下。在这个过程中,被标记为已花费的数字货币就被称为交易的输入,而创造出来的新的数字货币被称为交易的输出,在一笔交易中,可以包含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但是输入之和与输出之和必须相等。要计算一个账户的余额时,只要将所有登记在该账户下的数字货币的面额相加即可得出。
比特币和 Corda 就采用了 UTXO 这样一种账户机制,而以太坊则采用了更加直观的余额机制:每个账户有一个状态,状态中直接记录了账户当前的余额,转账的逻辑就是从一个账户中减去一部分余额,并在另一个账户中加上相应的余额,减去的部分和加上的部分必须相等。DNA 在账户机制上同时兼容这两种模式。
那么 UTXO 模式和余额模式,究竟有什么优缺点呢?UTXO 最大的好处就是,基于 UTXO 的交易可以并行验证且任意排序,因为所有的 UTXO 之间都是没有关联的,这对区块链未来的伸缩性是有很大帮助的,而基于余额的设计就没有这个优势了;反过来,余额设计的优点是设计思想非常简洁和直觉化,便于程序实现,特别是在智能合约中,要处理 UTXO 的状态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为什么以智能合约为主要功能的以太坊选择余额设计的原因,而比特币、OnchainDNA、Corda 这些以数字资产为核心的架构则更倾向于 UTXO 设计。
关于身份认证,比特币和以太坊基本没有身份认证的设计,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两者的设计思想都是强调隐私和匿名,而反对监管和中心化,而身份认证就势必要引入一些中心或者弱化的中心机构。Fabric、DNA 和 Corda 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采用数字证书来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原因在于这三者都有应用于现有金融系统的设计目标,而金融系统必然要考虑合规化并接受监管,此外现有的金融系统已经大范围地采用数字证书方案,这样便可以和区块链系统快速集成。
❺ 区块链3.0是什么有4.0吗
区块链技术目前发展阶段:金融价值期、信用价值期和治理价值期。其中区块链3.0与4.0都在飞速发展中,预测区块链技术将有一波大变革。
生态令主链侧链
ECOL生态令团队对待侧链面临的困境,通过数据隔离和跨链审计的方式,让侧链的业务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解决数据透明与商业保密的平衡问题。
并支持多侧链,主侧链通讯,资产转移,既融合又分工,既具安全性又有便利性。主链主要负责安全及共识,侧链将提供智能合约、代币发行、资产交易、跨链互通、主侧链结构,通过瘦身、修剪技术能有效防止区块肿胀、垃圾推积、缩短同步时间。为高并发、闪电网络的实施扫清障碍。
ECOL生态令通过侧链技术,能够将不同区块链连接起来的技术,就是区块链拓展外在结构的解决传输速度慢,效率低下的关键。简单地说,侧链就像是一条条通路,将不同的区块链相连接在一起,以实现区块链的扩展。从长远来看,生态令在开发侧链、应用侧链、提出解决方案的情形下,逐步构建起属于侧链的高速价值互联网。
❻ 区块链的缺点有哪些
区块链的优势很多,劣势也很明显。
1.不可篡改、撤销
这个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在区块链里没有后悔药,你对区块链的数据变动几乎无能为力,主要体现在:如果转账地址填错,会直接造成永久损失且无法撤销;如果丢失密钥也一样会造成永久损失无法挽回。而现实中如果你银行卡丢了或者密码忘记了,还能到银行营业点处理,你的钱还在。
2.交易账本带乱必须公开
区块链是分布式,在公有链上,蠢做档等于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份完整账本,并且由于区块链计算余额、验证交易有效性等等都需要追溯每一笔账,因此交易数据都是公开透明胡汪的,如果我知道某个人的账户,我就能知道他的所有财富和每一笔交易,没有隐私可言。
3.当数据越大伴随的性能问题
就像前面说的,每个人都有一份完整账本,并且有时需要追溯每一笔记录,因此随着时间推进,交易数据超大的时候,就会有性能问题,如第一次使用需要下载历史上所有交易记录才能正常工作,每次交易为了验证你确实拥有足够的钱而需要追溯历史每一笔交易来计算余额。虽然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如索引)来缓解性能问题,但问题还是明显存在的。
4.区块链的延迟性
区块链的交易是存在延迟性的,拿比特币举例,当前产生的交易的有效性受网络传输影响,因为要被网络上大多数节点得知这笔交易,还要等到下一个记账周期(比特币控制在10分钟左右),也就是要被大多数节点认可这笔交易。还受一个小概率事件影响,就是当网络上同时有2个或以上节点竞争到记账权力,那么在网络中就会产生2个或以上的区块链分支,这时候到底那个分支记录的数据是有效的,则要再等下一个记账周期,最终由最长的区块链分支来决定。因此区块链的交易数据是有延迟性的。
区块链做为一种理念的创新,在特定领域可以产生颠覆式的影响,面对区块链优劣势需要做的是扬长避短,用其所能。所以区块链能否成为新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底层技术,依然是一个问题。
❼ 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核心优势体现在哪里
近年来,资本市场中财务舞弊、会计师审计失败等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引起了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
12月18日,“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为中国银行业协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函证及回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研究推动函证数字化建设工作,改进提升函证业务规范化水平而推出,意义重大。
“希望未来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可以发挥防范化解风险功能,推动提升函证质量和效率,努力建成安全性高、公益强、便捷高效的示范性数字平台,为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做出应有贡献。”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在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表示,未来中银协将与相关机构共同促进函证业务朝着运营管理集约化、路径电子化、业务流程规范化、数据治理精细化的方向转型升级,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审计质效,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大核心优势
银行函证及回函,是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过程中,在获取被审计单位授权后,直接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出询证函,查询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银行借款、担保、理财等信息的真实性,银行查询、核对相关信息并提供回函的过程。
潘光伟介绍,函证是独立审计的核心程序之一,对识别财务报表错误和舞弊行为至关重要。对整个金融市场而言,函证工作关乎审计工作质效、关乎会计信息质量、关乎资本市场数据真实性,对防范金融风险至关重要。
“银行函证区块链服务平台秉承权威性、公正性和公益性建设理念,建设思路遵循市场化、开放性和渐进性原则,逐步推进银行函证向集约化、电子化、规范化、精细化方向转型发展,具备三方面的核心优势。”潘光伟表示。
一是在平台目标定位方面。平台改变了线下分散函证回函模式,改为线上集中办理,可实现线上完成银行函证的申请、授权、发送、回函等全流程,加快函证处理效率,有效解决传统纸质函证模式的多种弊端,减少会计师事务所、银行、被审计单位等关联方的人工介入程度,增强风险管控,降低数据错漏和舞弊风险。
二是在平台安全保障方面。平台只保留函证传输过程信息,不保留函证数据信息,注重信息的隔离与保密,确保银行及事务所数据安全。平台拥有金融级安全防护环境,可实现7*24小时全天候系统安全运行。
三是在平台技术支撑方面。平台选择“工银玺链”作为底层区块链技术,工银玺链不仅技术优势显著,而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通过工信部可信区块链权威认证,并已有多个成熟应用项目。
已有100家银行申请接入
在发布会上,潘光伟还介绍称,在确定银行函证平台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后,工作组对多家拥有区块链技术及场景应用的科技公司,逐一进行了现场交流,经过专家评估,选定区块链技术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业务衔接、后期运维等方面更具优势的工银科技作为项目承建方。
据了解,“工银玺链”作为底层区块链技术,于2019年和2020年均参加了中国信通院可信区块链测评,以100%通过率通过功能、BaaS、性能、安全、密码全系5项技术测评,是金融行业内首个获得官方权威测评机构认证的区块链产品。
“在工商银行和工银科技的大力支持下,加班加点、集中攻坚,于10月26日正式完成系统开发工作,正与多家银行和会计事务所开展联调测试工作,目前已有100家银行、数十家会计事务所明确报名申请接入平台。将积极对接拟接入平台的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各方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和开展培训。”潘光伟表示。
工商银行副行长张文武在发布会上表示,工商银行一直注重银行函证工作的质量,工银科技公司在工行原有函证e信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提升,全力进行平台建设,如期实现了平台投产上线。“将以此次签署合作协议为契机,作为首批银行积极配合平台建设,推动函证e信与平台的互联互通,以银行端函证集中的实践,全力支持平台使用。”
发布会上,刘福寿还表示,要安全有序推进函证平台建设,要坚持安全审慎、风险可控,坚持试点先行、稳妥推进,坚持动态调整、持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