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知识 » 首家区块链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

首家区块链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

发布时间: 2024-01-10 14:11:00

区块链真的有发展前景吗

区块链毋庸置疑的有发展前景,而有发展前景的必要条件,就是进入主流市场。

北美区块链基础设施The OAN(前Aion Network)创始人及CEO Matt Spoke 7月24日在福布斯发表了一篇标题为《为了成功进入主流市场,区块链项目必须“吃狗粮”》的文章,Matt在文中提到了自己对区块链该如何进入主流市场的看法——"吃狗粮"。

在科技圈中,有一句行话叫"吃狗粮"(dogfooding,也称为吃自己的狗粮),指的是公司使用自己的产品,成为自己产品的用户。许多高增长公司(如微软、Facebook、亚马逊、苹果、Netflix和谷歌)也都会通过“吃狗粮”的方式进行产品测试,或帮助产品建立信誉。“吃狗粮”虽经常被用来发现和修复bug,但它还有另一个价值:为公司的产品创造可靠的用例。

这一点很值得区块链项目学习,因为区块链项目常常抱着"建好了,他们(用户)自然会来"的想法,习惯性地把创造新鲜、有趣的区块链应用的责任交给第三方。

这种态度极为普遍,就连知名的区块链峰会Consensus 2019(2019共识大会)也举办了题为 "建好了,他们(用户)自然会来:打造一个全球区块链中心"的圆桌论坛,讨论世界各国政府如何在平衡监管、投资和创新需求的同时,为吸引区块链项目做出努力。

平心而论,这种策略对于仅以币圈人士为受众的区块链来说可能是有效的。对于证券型代币,特别是交易这类代表的交易所来说,就更加说得通——“供给创造需求”在这里是惯常的思路,尤其是考虑到实现这些交易需要搭建复杂的基础设施。

相比之下,“吃狗粮”更有可能被那些寻求主流受众(比如金融业、制造和供应链、身份管理等领域的受众)的区块链项目开发者所采用。区块链技术要想打入这些主流领域,区块链公司必须先“吃狗粮”。这样不仅可以清楚地证明区块链技术在币圈之外也是可行的,还可以凸显出区块链不光优化现有用例,也能创造新用例。

而The OAN团队就是一直秉持着这一理念,并依靠着多年来打造的The OAN和Aion的技术栈,开发出了面向独立工作者的金融科技平台Moves。

Matt表示,在开发和发展Moves这款产品时,团队希望The OAN区块链网络的相关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重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量:

1. 如何使用The OAN区块链网络来提高产品的信贷效率。

提高信贷效率主要考量的点有两个:1)可仔郑陆否借鉴DeFi市场的机制降低资金成本;2)可否利用区块链技术来增加外界对于Moves的授信过程的信任。在这里,Moves将形成一种“汇集众智”的机制,让所有人都能够为降低信用风险和增加授信过程的可信度做出贡献,甚至可能在未来发展出一种微担保机制。因此,用户将可以作为借方、贷方或者担保方参与到平台建立的市场中。

2. 如何使产品与用户的利益一致化。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将Moves与The OAN网络相连接,借助数字资产Aion,在产品和用户之间形成一种利益一致化的关系,从而让用户能够切身体会到Moves产品开展的成功与否,同时也能直接参与到支持Moves的区块链网络——The OAN之中。

3. 如何以Moves开创金融信誉数据开放系统的先河。

这种开放系统可能会成为传统信贷分数或者相关机制的替代品。多年来,银行和金融机构一直将Equifax,FICO或者其他类似机构的评分作为风险指标,而Moves团队认为其正在打造的产品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一个更完善的、更现代化的金融信誉系统的开端。这是一个长期目标。

Moves支持北美主流拼车、外卖等零工经济念顷平台,将是The OAN在其区块链网络上开发的旗舰版开放应用程序。在6月,Moves的业务运营范围已经从最初的安大略省再扩大两地——亚伯达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挺进加拿大西部。

The OAN团队的种种举措,都丛滑是秉持着“吃狗粮”精神,为了让区块链技术能尽快进入主流市场而努力。区块链并不是面向小众,而是面向主流,除了The OAN团队,区块链业内的很多项目、机构也都是朝着这一目标,这么优秀、这么有目标的区块链,你能说没发展前景吗?

㈡ 2021年了,未来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趋势怎么样

国内的区块链技术,已经从几年前提出概念,到现在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了实际的商业场景中,比如我们吃的大米,包装上的二维码
追溯就是应用的区块链技术。像上海旺链科技这种公司,入局较早,如今的发展也很好。

㈢ 全球区块链之城中国温州地址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北白象镇乐东村。
温州人有着特殊的敏感的商业嗅觉。哪里有机会,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温州人的身影。因此温州人将整个区块链项目全部完整的都搬到了温州来,全球首个区块链产业村落户乐东村。
乐东村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北白象镇,位于乐清市区西,北白象镇西北,与白石街道之隔,和永嘉县乌牛镇毗邻。距乐清站仅7公里,距温州龙湾机场30公里。乐东原名东岙,古名象浦,老地名金竹溪,属半山区,为茗屿乡十二都地。民国二十年间属白石称东岙村,后属茗屿乡十一保,解放后属茗西乡,公社化中划入白石公社,1983年洪渡桥公社建立,又划还洪渡桥公社,1986年改名乐东,今归属北白象镇茗西办事处。乐东村特产有杨梅,茶叶等。乐东村有“显灵岩风景区”、“象浦古道”等风景名胜及“龟山古窑址”等古遗迹。

㈣ 深圳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

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

一、发展基础

近年来,深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城市首位,新一代信息通信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型显示器件等3个集群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但是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还需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仍需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是深圳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深圳实际,紧密围绕服务制造强国、制造强省建设,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对于稳住深圳制造业基本盘,保持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意义重大。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效应,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为核心,大力发展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若干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紧密结合,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投资,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潜力和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自立自强、创新引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强化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构建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深刻认识现代产业发展规律,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促进生产端、消费端有机衔接,以点带面锻长板、补短板,实现产业梯次发展和整体跃升。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发挥各区比较优势,统筹优化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土空间布局,“一群一策”推动产业集群建设,构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功能协同、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优质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一批现代化先进制造业园区和世界级“灯塔工厂”,形成一批引领型新兴产业集群,网络与通信、软件与信息服务、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海洋产业等增加值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工业母机等产业短板加快补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现代时尚等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合成生物、区块链等未来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新增长点。

三、发展重点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细分领域

1.网络与通信产业集群。推动固网通信、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协同发展,加强网络通信芯片、关键元器件与模组等技术攻关,建设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重大创新载体,启动前沿技术储备,加强行业标准研制,支持南山、宝安、龙岗、龙华等区建设集聚区,打造全球网络与通信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和“双千兆”、全光网标杆城市。

2.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加快完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等产业链,开展EDA工具软件、半导体材料、高端芯片和专用芯片设计技术攻关,推进12英寸芯片生产线、第三代半导体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福田、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等区建设集聚区,打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人才汇聚地、创新策源地。

3.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推动新型显示器件、面板生产、终端制造和应用等领域协同发展,着力突破4K/8K视频采集器件与设备、显示面板工艺与技术、核心基础材料等关键共性技术,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依托南山、宝安、龙岗、光明等区打造全链条产业创新区和全场景“AI 5G 8K”应用示范先行区,努力建设全球领先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

4.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围绕智能手机、个人电脑、VR/AR、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车机、智能家电等智能终端产品,打造从关键核心元器件到高端整机品牌的完整产业链,加快应用软件、核心器件等关键技术突破,推动智能终端产业向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等区集聚发展,打造全球手机及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高地。

5.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聚焦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等环节,加快新型传感器材料、CMOS-MEMS集成技术、先进封装工艺等核心技术攻关,建设MEMS中试线、MEMS传感器产业基地,丰富智能传感器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智慧城市等领域应用场景,支持南山、龙华、光明等区建设集聚区,打造全要素完备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

6.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推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套件、低代码开发平台等关键性基础软件和CAD、CAE、BIM、CIM等工具软件实现源头创新,加大基础共性标准、应用示范标准研制及推广力度,实施开源生态孵化工程,推进软件技术在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依托福田、罗湖、南山、宝安、龙岗等区建设集聚区,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软件名城。

7.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数字文化装备、影视制作、动漫游戏等细分产业,塑造一批优质数字内容原创作品和IP,高标准建成一批数字创意孵化和服务平台,加快数字创意与文化旅游产品以及教育等公共服务融合融通,支持福田、罗湖、盐田、南山、宝安、龙岗等区建设数字创意产业集群,构建“一核、一廊、多中心”的数字创意产业布局,打造全国数字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标杆。

8.现代时尚产业集群。推动服装、家具、黄金珠宝、钟表等优势传统产业时尚化、品牌化升级,加强服装功能面料、家具智能芯片、钟表机心等技术攻关,建设时尚产业互联网平台和珠宝玉石综合贸易平台,培育若干国际知名展会,支持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华等区,以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建设集聚区,打造新兴时尚产业高地、国际时尚消费中心城市、国际会展之都。

9.工业母机产业集群。聚焦数控机床、锂电池制造装备、半导体制造装备、显示面板制造装备等重点领域,突破主轴、丝杠导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加强装备数字化技术攻关,建设新型显示技术智能装备总部基地、集成电路检测装备研发及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支持宝安、龙华等区建设集聚区,增强工业母机对先进制造业的基础支撑能力。

10.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无人机(船)等领域,突破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和集成应用技术,扩展智能机器人在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应用场景,依托福田、南山、宝安、深汕等区及前海建设集聚区,打造智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高端制造、集成应用示范区。

11.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高功率超快激光器与装备、增材制造装备与系统等行业,提高特种光纤、高功率光栅、高功率激光芯片、高性能激光器等上游材料和器件国产化率,开展专用特色装备技术攻关,建设光电光纤激光总部及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支持宝安、龙华、坪山等区及前海建设集聚区,巩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竞争优势。

12.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围绕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科学测试分析仪器等领域,提高探测器、传感器、高端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关键零部件和产品创新能力,建设深圳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技术创新研究院、先进测试与高端仪器研究平台等重大创新载体,支持南山、宝安、龙华、光明等区建设集聚区,提高精密仪器制造国产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水平。

13.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智能电网、分布式光伏、氢能、海上风电等细分产业,加强高效燃气轮机、高能量密度储能、燃料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虚拟电厂落地,加快综合能源补给设施建设,依托龙华、龙岗等区推进数字能源融合发展示范区、国际低碳城和求雨岭氢能产业园等建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

14.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提升监测预警技术装备、应急处置救援技术装备、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先进环保装备等行业发展水平,加强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安全节能环保服务业,健全安全应急物资生产保供体系和绿色生产消费体系,支持罗湖、宝安、龙岗、龙华、光明、深汕等区建设集聚区,为建设韧性城市提供坚实保障。

15.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智能感知系统、车载计算平台、车用无线通信、云服务终端、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快速充电设施等细分领域,突破感知设备、线控底盘、智能驾驶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建设智能网联交通测试示范平台、深汕汽车工业园等重点项目,依托南山、坪山、深汕等区建设集聚区,引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6.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新材料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分子材料、绿色建筑材料、前沿新材料等,推进高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超高模量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工程化项目建设,支持罗湖、宝安、龙岗、光明、深汕等区建设集聚区,建成新材料创新中心和技术转化中心。

17.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发展新型医学影像、生命监测与生命支持、高端植介入产品等细分领域,突破高端影像系统、手术机器人、新型体外诊断设备、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等重大装备、关键零部件,充分发挥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作用,支持南山、龙华、坪山、光明等区建设集聚区,推动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18.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支持化学创新药、全新剂型及高端制剂、现代中药、先进制药设备以及数字化医疗等领域发展,推动新型基因治疗载体研发、工程细胞构建、抗体工程优化、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等瓶颈技术突破,加快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园区等项目建设,支持坪山、南山、福田、龙岗、光明和大鹏等区创建产业集聚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产业发展新亮点。

19.大健康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精准医疗、康复养老、现代农产品、医疗美容、化妆品等行业,扩大健康产品高质量供给,加强再生医美材料、康复器具、种质资源与基因发掘、精准药物开发等技术攻关,建设精准营养研发与应用平台、健康设备计量测试平台等创新平台,支持罗湖、盐田、宝安、坪山、大鹏等区建设集聚区,促进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20.海洋产业集群。巩固提升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能源与矿产业、海洋渔业等产业优势,培育壮大海洋工程和装备业、海洋电子信息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推进国际海洋开发银行、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海洋新城、蛇口国际海洋城等重大项目建设,以深圳西部海岸—东部海岸—深汕合作区为主轴,构建“一轴贯通、多区联动”海洋产业区域协同格局,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1.合成生物。重点发展合成生物底层技术、定量合成生物技术、生物创制等领域,加快突破人工噬菌体、人工肿瘤治疗等创制关键技术,推进合成生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合成生物学研发基地与产业创新中心。

2.区块链。重点发展底层平台技术、区块链 金融、区块链 智能制造、区块链 供应链等领域,推动在技术框架、测评体系、应用规范、跨链互操作等领域形成一批技术标准和规范,打造区块链创新引领区。

3.细胞与基因。重点发展细胞技术、基因技术、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生物育种技术等领域,完善细胞和基因药品审批机制、监管体系、临床试验激励机制、应用推广机制,加快建设细胞与基因产业先导区。

4.空天技术。重点发展空天信息技术、先进遥感技术、导航定位技术、空天装备制造等领域,推动航空航天材料及部件、无人机、卫星等技术创新,规划建设国内领先的空天技术产业研发与制造基地。

5.脑科学与类脑智能。重点发展脑图谱技术、脑诊治技术、类脑智能等领域,开展类脑算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推进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抢占脑科学领域发展制高点。

6.深地深海。重点发展深地矿产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深海高端装备、深海智能感知、深海信息等领域,推进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大学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深地深海科技创新高地。

7.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重点发展可见光通信技术、光计算技术等领域,推动建立可见光通信标准化体系,布局一批高价值专利,促进可见光通信技术与光计算技术的应用示范,培育可见光通信技术与应用创新产业集群。

8.量子信息。重点发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领域,建设一流研发平台、开源平台和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在量子操作系统、量子云计算、含噪声中等规模量子处理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六个一”工作体系。完善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坚持一个产业集群对应一份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清单、一份招商引资清单、一份重点投资项目清单、一套科技创新体系、一个政策工具包、一家战略咨询支撑机构,逐步实现“一集群、一基金、一展会、一论坛、一协会、一联盟、一团队”,做到专员负责、挂图作战,精准高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二)完善产业空间保障体系。坚持集中连片、集约节约,突出高端先进制造,在宝安、光明、龙华、龙岗、坪山、深汕等区,规划建设总面积300平方公里左右的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形成“启动区、拓展区、储备区”空间梯度体系,加大园区土地连片整备力度,实施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建设一批定制化厂房,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空间保障。

(三)健全市场主体培育体系。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30条”,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实施企业上市发展“星耀鹏城”计划,培育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打造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力培育“独角兽”企业,形成一批专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隐形冠军”企业、创新领军企业、未来新兴企业。

(四)创新财政金融支持体系。积极探索多样化、专业化的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优化存量资金结构,打通市、区两级产业基金通道,强化产业专项资金与引导基金协同联动,提升基金管理团队专业化水平,实现“一产业集群、一专项基金”,建设国际风投、创投中心,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

(五)强化创新支撑体系。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体效应,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前瞻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等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为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六)构建市区联动推进体系。加强对产业集群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行动计划,按照“五年规划、三年滚动、年度计划”原则,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市、区联动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健全统计监测体系,每半年滚动更新反映世界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市推进成效的产业报告,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

来源:深圳发布

㈤ 国家首次官宣“新基建”范围

导读:此前媒体提到的5G、特高压等“新基建”七大领域仅是列举,并非全部,官方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

4月20日的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官方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这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

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融合基础设施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创新基础设施则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内容。

发改委指出,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并非一成不变,未来将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同时加快5G网络等建设,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

工信部赛迪智库近日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指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广泛,投资空间巨大, 不过“新基建”建设需着注意以社会资本投资为主,避免政府大规模投资,要以需求为导向,不搞大水漫灌;在实施上要根据战略规划和市场应用需求,统筹规划好新基建长期发展路线图和年度投资计划,防止“一哄而上”和重复建设,避免短期投资泡沫。

涵盖三大领域,投资空间巨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高层对新基建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此后,央视列出了“新基建”主要包括的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在4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介绍,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他指出,目前来看,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将持续跟踪研究。”伍浩说。

他表示,近年来,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加快释放。

从信息基础设施看,高速光纤已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4G网络用户超过12亿,这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和进步。

从融合基础设施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更加清晰,信息技术积极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助推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

从创新基础设施看,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设5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有力支撑了科学技术研究。

21世纪经济报道从工信部赛迪智库获得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指出,“新基建”是与传统的“铁公基”相对应,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为经济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底层支撑的具有乘数效应的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

白皮书指出,此前央媒列出的七大领域是“新基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详细分析了“新基建”在七大领域的建设内容与投资空间。

㈥ 广州“十四五”规划纲要来啦!细品之下,未来广州置业高地在哪

“创新”和“科技”是广州未来发展的重头戏,而政策是未来广州各板块楼市发展的风向标。

根据今日下午(5月19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发布的内容,广州未来重点发展的区域有哪些呢?还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重点区域方面:

未来,广州将以 " 一区三城 " 为基点,链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天河智慧城、广州大学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等关键节点的科技创新轴,串联广州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完善沿线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集聚国际一流的人才资源、科技基础设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

“一区”指的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范围包含: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未来将建成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集聚区;鱼珠片区,未来将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未来将建成金融科技先行示范区。

“三城”是指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广州科学城。

其中,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是举全力建设,而南沙科学城和南沙国际金融岛则是定位为高标准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则定位为深入推进,广州科学城则是提质升级。

以上这些重点区域未来广州将会着重发展,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各区布局方面:

以珠江为脉络,立足北部山林、中部都会、南部滨海自然地理禀赋,优化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

中部突出数字牵引、国际都会功能,着重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加快城市发展向内涵提升转变,深化城市更新,提升行政管理、科教文卫、数字经济、高端服务等核心功能,增强高端资源配置能力,建设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世界一流城市中心。

南部突出科创引领、湾区门户功能,着重提升南沙城市副中心,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深化与深圳西部及佛山、珠海、中山联通发展,创建广深“双城”联动先行示范区。高品质规划建设莲花湾片区,打造连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

东部突出知识创新、智造高地功能,着重建设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打造国家知识中心和中国智造中心,做强增城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促进与深圳优质资源要素畅通流动,积极推动与东莞融合发展。

西部突出区域联动、同城示范功能,着重加快广佛全方位深度融合发展,强化交界区结对合作,提升广佛极点辐射力,加快打造广州南站门户枢纽。

北部突出城乡融合、生态屏障功能,着重做优做强生态功能、绿色经济,高水平发展临空经济,加快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提升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质量。

无论是中部地区的天河、海珠、白云,还是南部的增城、南沙,都将承载不同的功能建设。总而言之,各区分工明确,发展规划清晰。

产业发展方面:

产业的规划布局,从大的方面将会提升整个区域的发展价值,从小的方面,对于板块的配套、交通、基建都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一是做优做高沿江产业带。

着力提升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优化升级天河中央商务区、天河高新区、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区、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海珠广场文化金融产业创新区、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白鹅潭商务区等产业平台,打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集群。

二是做强做大东南部产业带。

充分发挥广州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埔—从化产业共建合作区、从化温泉生态经济总部集聚区、广州国际生物岛、黄埔港新贸易创新中心、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港科技合作园、穗澳合作示范园、广州东部交通枢纽商务区、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博长隆片区、广州番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粤港深度合作园等重点平台带动作用,形成集中度显示度更高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做实做特西部产业带。

建设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北站商务区、花都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新城总部集聚区、海龙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示范区等重点平台,建设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出效益。

产业集聚意味着人才集聚和人口红利,人口集聚与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密切相关,配置更有效率的地区,在接下来的10年里更易吸引人口流入,因而产业结构能更好地筛选出来人才的属性,相互促进。对于楼市而言,资源投入重点和产业发展方向所在的区域,也会成为置业的方向和热点。

交通枢纽方面:

密集的轨道交通网络和对产业布局的注重,将增强区域的自身辐射力。

一是构建以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

完善以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空铁联运,推动机场30分钟直达中心城区、1小时通达珠三角城市、3小时联通泛珠三角城市。推进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T3)综合交通中心建设,将高铁、城际、地铁引入机场,实现与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高铁互联;建设白云国际机场至广州北站快速轨道交通,推动空铁双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增强对泛珠三角地区的辐射能力。

二是引导货运功能向南沙港区、新沙港区、黄埔新港港口集聚。

建成南沙港区四期,加快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南沙港区五期等项目建设,更好适应运输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

三是构建广州站、广州东站、白云站“三站一体”中心组合枢纽。

建成白云站并升级广州站、广州东站,建设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广州至广州东三四线;实施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新建鱼珠站,增强高铁进中心城区能力;扩建广州北站为北部重要枢纽客站,提升南沙站铁路枢纽地位。

四是以城际铁路为骨架,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轨道都市圈。

加快建设广佛环城际、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等,规划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连接南沙科学城的快速通道。

五是重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一)在建项目:3号线东延段、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7号线西延段、10号线、11号线、12号线、13号线二期、14号线二期、18号线、22号线。

(二)规划建设项目:8号线白云湖至广州北站段、8号线万胜围至莲花段、24号线。

(三)规划研究项目:22号线南延线、城市轨道第四期建设规划线路。

路通财通,交通对于人才和产业的集聚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未来,各区的经济发展提速,交通绝对是一大重要影响因素。

总而言之,《纲要》与市民未来的居住置业息息相关,看懂《纲要》,才能看懂广州未来楼市的高地在哪,值得在广州想要置业的购房者深读。

热点内容
ETH提币一直确认中怎么回事 发布:2024-11-21 00:27:33 浏览:560
中国最早的比特币交易网站 发布:2024-11-20 23:47:25 浏览:155
1月到3月币圈行情 发布:2024-11-20 23:35:12 浏览:763
sc币矿机多少钱一台 发布:2024-11-20 23:15:30 浏览:44
路虎trx4改气动力 发布:2024-11-20 23:09:54 浏览:523
谁都可以建立比特币交易平台 发布:2024-11-20 23:01:35 浏览:675
揭秘比特币与区块链 发布:2024-11-20 22:55:20 浏览:888
矿池挖奇亚币 发布:2024-11-20 22:47:28 浏览:73
挖矿修炼宇宙小说 发布:2024-11-20 22:30:10 浏览:807
比特精灵炒比特币 发布:2024-11-20 22:24:04 浏览: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