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币种行情 » ltc长期护理

ltc长期护理

发布时间: 2022-01-20 18:15:56

① 论文翻译

分析表
这些此外招募中校集成电路从骨髓显示
他们有同样的原始骨髓CD34 + CD45RA - CD71 -表型
作为传统定义中校集成电路。稀释的限制
研究还表明,平均数量的氟氯化碳生产
每中校集成电路被加和独立增加
屈服值的18氟氯化碳每中校- IC的骨髓, 28日
中校集成电路脐血,并为25中校集成电路在G - CSF动员动员
血液。 Replating细胞从小学中校不同
馈线到中学中校集成电路检测含有最佳
结合工程馈线表明,长期培养集成电路
维修可以大大提高(最高可达7倍
相对于小学cocultures含有羟甲基糠醛) 。
然而,这增强仍不足以放大
长期护理的人数集成电路目前上述6周后的
输入值。因此,工程小鼠成纤维细胞产生
足够的蛋白, G - CSF动员,和IL - 3可明显提高检测
以及维持在体外的一个非常原始的
人口的人力皮祖细胞存在于正常
成人骨髓,动员血,脐血提供
最敏感的检测条件迄今描述。那个
本研究结果也提供了新的证据的生物异质性
不同的细胞群,可
业务确定为长期培养集成电路,从而再次强调
重要性有限稀释分析区分
定量和定性的影响,这些细胞。
0 1996年由美国血液学会。

② 戴卫东的主要科研成果

(一)学术论文
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
1.《长期护理保险:破解老年生活照顾难题》《中国社会导刊-中国老龄》,2008(7)
2.《以色列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及评价》《西亚非洲》,2008(2)CSSCI期刊
3.《韩国老年长期护理政策新动向》《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
4.《解析德国、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差异》《东北亚论坛》,2007(1)CSSCI期刊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
5.《亟待开设的长期护理保险——以北京市为例》《北京观察》,2007(5)
6.《商业护理保险在中国前景分析——兼论中国未来老年生活护理制度模式》《学术交流》,2007(4)CSSCI期刊
7.《长期护理保险在中国的选择》《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4)CSSCI期刊
8.《长期护理保险:化解残疾人的生活风险》《社会保障研究》,2007(2)
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
9.《德国护理保险制度介绍》《中华护理杂志》,2007(1)北大医学类核心
10.《德国LTCI及其改革》《卫生软科学》,2007(1)
关于城乡养老保障的研究:
11.《统筹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十个关键问题》《现代经济探讨》,2009(7)CSSCI期刊
12.《转换思路:走出居家养老的困境》《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4)
13.《构建农村“低保”,成本有多大?》《调研世界》,2007(6)CSSCI期刊《人民日报》编纂的《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2007》全文收录
14.《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述评》《中国农村观察》,2007(1)CSSCI期刊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
15.《构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责任的思考》《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
16.《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研究述评》《现代经济探讨》,2006(8)CSSCI期刊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7.《居家养老:应对“未富先老”的可行性选择》《人民日报》(理论版)2006-5-24⑨
18.《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绩效与问题——基于安徽省农民工状况的调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
19.《老有所养:中国农村的急切呼唤》《学习月刊》,2006(2)
2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双重效应分析——基于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的调查》《中国农村经济》,2005(1)CSSCI期刊
21.《虚与实: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年金的个人账户》《中国社会保障》,2004(6)
22.《流动大潮背后的农民养老保障》《调研世界》,2002(5)CSSCI期刊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关于企业社会保障的研究:
23.《北京市企业职工职业福利需求实证研究》载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组委会编《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下册)(第二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优秀文集2007),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9月
24.《浅议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规范与发展》载中国养老金网主编《中国企业年金规范与发展》,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年6月
25.《私营企业参与社会保障意愿的分析:一个理论层面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07(2)人大复印资料《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管理》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
关于医疗卫生的研究:
26.《北京市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现状、问题与抉择》《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6)
27.《中国医疗卫生制度体系的未来走向》《中国卫生经济》,2008(6)北大医学类核心 人大复印资料《体制改革》2008年第8期全文转载
关于社会保障的相关研究:
28.《马克思的社会福利观探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29.《二元体制下的农民工社会保护:一个研究综述》《河南社会科学》,2009(1)
30.《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青少年研究》,2009(2)
31.《公平、正义与共享——读<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人权》,2008(4)
32.《中国重残老年人现状》《统计与决策》,2008(4)CSSCI期刊
33.《低收入群体向中间阶层流动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08(1)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都在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
34.《社会学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保障问题》《现代经济探讨》,2007(1)CSSCI期刊
35.《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与消费结构的优化》《软科学》,2006(2)CSSCI期刊
36.《农村第三产业: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巢湖学院学报》,2004(5)
37.《略论明代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中的弊端》《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1)
(二)专著
《病有所医不再遥远——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三)译著
[美]克利夫·里科特斯著:《领导学:个人发展与职场成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四)参编教材
1.《社会福利思想》,张士昌等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2.《社会保障》,郑功成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

③ long-term care何时进入我国

长期护理(Long-TermCare,LTC),指在持续的一段时间内给丧失活动能力或从未有过某种程度活动能力的人提供的一系列健康护理、个人照料和社会服务项目。而长期护理保险,则是“国家颁布护理保险法律,以社会化筹资的方式,对长期护理期间所发生的护理费用进行分担给付。”就分担机制来说,国际上已经有四种较为成熟的模式:长期护理津贴模式、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模式、长期护理商业保险模式以及社会医疗保险支付模式。其中,德国、日本两国的长期护理社会保险模式或最为适合中国。原因在于,长期护理津贴模式适用于福利制度较好的国家,它通过国家税收或投资收益的方式筹措经费,对有护理需要的对象给予护理津贴或帮助。而长期护理商业保险模式属于商业保险的范畴,被保险人购买一定数额的私人保险,由保险公司负担护理的最初费用。但这种以盈利为目标的保险模式,仅限于收入较高的中产阶层以上的人群。而德、日的模式,均是以社会长期照料保险为依托,实施双轨制。比如德国,其在1995年实施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延续了俾斯麦型社会保险制度的传统——保费中工资来源仅占一部分,政府财政承担1/3以上的份额,其余由医疗保险机构承担。失业人员的保费由联邦劳动局代为缴付。如果患者本人因病无法偿付参保成本,家庭成员就有义务进行援助并提供必要的、法律规定的一定额度的资金。为了防止保费和赔付的资金缺口,另有商业保险可以选择,以化解金融风险。而日本长期护理保险的资金来源于公、私两个部门,即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级政府共同承担50%的费用,个人承担另50%。在三级政府部门承担的经费中,中央政府负担其半,余下的50%由都道府县和市町村负担各半。在个人负担的50%中,19%由65岁以上的老年人被保险人承担、31%由40至64岁的中老年群体承担。

④ LTC是什么意思

LTC(Leads To Cash),从线索到现金,就是从营销视角建立的一套端到端业务流程。华为就是用LTC来推动整个企业营销领域能力的提升的。贤牛是LTC思想的践行者,贤牛通过打通IT服务商内部、外部各系统中的数据,整合IT服务不同环节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利用数字化的技术与工具推动IT服务商转型升级,实现企业业务的卓越运营。

⑤ LTC是什么

LTC是莱特币的简写,莱特币受到了比特币(BTC)的启发,并且在技术上具有相同的实现原理,莱特币的创造和转让基于一种开源的加密协议,不受到任何中央机构的管理。

有关莱特币LTC的行情可以在英为财情查询到

莱特币

⑥ 国外护理的发展历程,800字论文

【摘要】:正国外最早开展的长期护理(long term care,简称LTC)以救济贫穷个人或家庭为目标,在人口老化带来普遍长期护理需求的压力下,很多国家都开始大量兴建机构以满足民众长期护理的需求。回顾LTC发展的过程,可以明确的一点是,LTC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人口结构、家庭结构以及社会结构

⑦ 帮忙翻译一句话,在线等

参照第1条的附件1的长期培养,卖方应运用其最大努力,以确保提供如下SSFG一般符合以下规格在装货港:

⑧ 学姐或者学长…你能否帮我写一篇800字的公共政策小论文呢

公共政策视角下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摘要]文章回顾了人口变迁尤其是“婴儿潮”所带来的问题,以揭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含义。在“经济国家转型期”的总体公共政策框架下,重新审视了家庭结构、居住方式、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以及社会的责任。同时,通过对2006年《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以及相关研究的评析,对老年人收入保障、健康护理以及个人社会服务的发展也进行了考察。在联合国实行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下进一步探讨了老年人的就业、教育及生活方式等内容。最后,讨论了与实现国家的明确目标有关的政策、实践和理论问题。文章强调,为应对老龄化而作充足准备,要考虑个人、家庭、执业人员以及政策制定者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老龄化,公共政策,社会福利与服务,养老护理
一、前言
作为人口变迁的重要过程,中国老龄化问题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加上爆炸式激增,政府采取计划生育予以应对。如今,当年“婴儿潮”的一代人开始进入老年期,其后果是社会急剧老龄化,一些社会问题也随之显现。如今中国的家庭结构为 4-2-1的倒金字塔结构,从老年人生活中的长期护理需求(LTC)的角度来看,如今年轻一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由于实行了去政治化的“经济国家”的总体公共政策(GPP,即一个政策体系首要目标及首选手段之指南)以及改革与开放的政策(Chen,1996),中国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因此有能力来应对这样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改革又无可避免地带来了又一个去经济化的过程,即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角色开始转变成为社会服务的提供者(经济国家转型期)(Chen,200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负担不断加重,社会“抚养比”不断上升,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实现致富目标的一大障碍。此外,由于在中国(尤其是在城市地区)人们一般都会在较早的年纪就退休,所以在退休后很长一段的生活中,他们在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方面的需求显得十分重要。而如今中国这方面的条件却都还很有限,与美国以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水平(不考虑一些在福利项目上的实质的区别)。本文通过回顾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中国自身的角度揭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含义,旨在通过了解中国特有的内在关系,明确中国目前为应对老龄化问题所采取措施的现状,从而确定有关重要的课题以供研究、实践以及政策制定参考。
二、人口老龄化和中国人口激增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中国基本上是没有外来或对外移民的问题。中国与其他发展中新兴工业国家一样,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历着一个快速的人口转型期, 即从一个高死亡率和高出生率的阶段过渡到一个死亡率下降和人口寿命延长(由于医疗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同时维持高出生率的阶段。这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特征是高人口增长率。新中国成立后的高人口增长期刚好与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二战后的 “婴儿潮”是同一时期,但在这一人口转型过程中,中国的人口增长更加快速,规模更大。然而,在这一发展时期,高度政治化的总体公共政策过于强调了政治在经济中的主动性(Chen,2004)。在当时,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全盘否定,但又无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其结果就是无限制的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计划中的经济发展,后来成为政策制定中越来越感到头痛的问题。最后,在隐性失业和其他相关问题的压力下,尤其是“上山下乡”作为解决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的失败,中国政府终于醒悟过来,从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人口的增长率,尤其是在城市,甚至不惜“矫枉过正”。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人口政策的特征。这样的政策有助于人口拥挤的城市降低出生率,但同时也加速了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速度。正如许多人所说的那样:中国还未做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准备。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了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China State Council,2006)。
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出中国在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中有哪些不足,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在中国“婴儿潮”时出生的那一代人,他们现在刚刚好跨进中国法定退休的年龄(男性60岁,女性55岁)。这个群体的巨大规模以及他们的需求是对整个社会严峻的考验,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他们的家庭、所在社区、相关制度,还有劳动力市场等等,都会受到这个迅速“老化”的社会的影响(Frazier,2006)。
三、家庭结构和长期护理需要
计划生育政策给中国的家庭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中国家庭是多子多福,四世同堂。然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这样的家庭结构在慢慢消失(Chen,1996),人口的老龄化使得中国的人口结构变成了一个倒金字塔结构。如今在中国,典型家庭结构(尤其在城市)是一个孩子加上父母两人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人,而且现在医疗条件好了,说不定太公、太婆都还在世。此外,现代生活,尤其是都市生活,让几代人同居在一个屋檐下的梦想变得困难了(虽然并不是不可能),这让那些独生子女们想照顾他们年迈的父母和祖父母更是难上加难。随着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中国人再也不能对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抱有理所当然的想法了,这对那些陷于老弱病残的老人来说影响尤其巨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个现实报告。这个报告是关于2000年从20个不同省市区调查的20255个中国老龄人的潜在护理需求。报告指出,大约1/3(35%在城市,29.6%在农村)的85岁及以上的老人需要日常的护理(Pei,2007)。
但值得关注的是,对政策制定者、理论家还有普通的中国人来说,无论传统的家庭护理有多么需要,但它却不是应对老龄化潜在护理需求问题的唯一途径。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可以从市场获得几乎所有需要的资源,为老服务,包括长期护理(LTC)也都可以从市场上获得。因此,只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下面两个例子就简要地说明了这个情况。
笔者曾经目睹一个富有的中国生意人在2008年全球播映的卫星电视上,讲述为他的上了年纪的母亲高薪聘请了3个家庭护工。护工们为老人提供了无微不至的长期护理,虽然这些都不是由他本人亲自来做,但并不妨碍他作为孝子尽的一片心。最后她母亲在平和与安详中逝世,而这位百万富翁也算尽了孝道。
笔者也曾经看到一个真实的报告。在农村,一个84岁高龄的老婆婆,膝下无儿无女,房屋破烂,家徒四壁,生活极其困难。她的老年生活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这种状况令人触目惊心。
对比如此两个真实的事例,前一个固然是所有人的期盼,但是由于高昂的费用,看起来也并不是大多数的中国老年人都能够享受到的。也许没有一个中国人愿意看到如第二个事例中那位贫困老人的情形,但是社会却不能忽视这样一群身处社会底层、生活贫困的老人。所以,公共与社会策略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需要认真研究。
四、社会福利与经济转型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经济国家”(Chen,1996),员工福利或是由其所在工作单位来管理,或是由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来代理的,在农村则是由人民公社的生产队来管理。因为当时的计划经济让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处于一个极低的标准,一般群众的养老保障需求并没有显得特别突出(Chen,2004)。多亏了当时中国的人口相对年轻,尽管当时的政治愿望是从经济上赶超发达国家,但是在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也就是所谓的阶级斗争下,却掩盖了经济倒退的事实。
自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后,新的中国领导班子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大胆地实行新的总体公共政策,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通过改革,希望找到解决国家发展困境的出路,同时快速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首先,在经济改革中要做的,就是对国有企业中的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因为这些制度阻碍了社会公平竞争和工作的效率。原有的单位福利制度曾被认为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但是它对经济改革却是一种阻碍,它的特点就是每个人都抱着一个“铁饭碗”,一起吃着“大锅饭”,这是导致当时中国经济萎靡的直接原因。笔者曾指出,中国的经济改革首先就是对福利制度的改革(Chen,2004)。中国的改革更多的是将福利供给制度分离而不是像西方福利改革所期望的与经济相结合。这样,中国希望保证企业是以经济发展为主,以提高企业的市场活力,并提供一个更公正的竞争基础。从经济的方面来讲,政府原先是统一集中所有的资源后再通过计划来分配资源,是计划经济的做法,现在则通过征收统一税收来进行调控。一个独立的社会保障系统是要建立在风险分散机制的基础上的,但一个机制本身并不能保证好的效果。如过去在国有单位工作的人,因为进行国企改革,也就是制度因素,很多人下岗了(Hassard et al.,2006)。而当时,完善的福利制度还没有被建立起来,他们原先的福利随着被下岗而被剔除,脱离了社会保障制度。
如同历史上每一次的经济社会变革一样,中国的经济改革中也有赢者和输者。在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下,最大的赢者无疑是那些敢于冒险创新的企业家。在经济快速转型期,也有人趁着制度还未完善,通过特殊的关系甚至是不法手段,钻制度空子,在国有和集体资产转向市场的过程中侵吞国有财产和集体资产。而对于一些平民百姓,包括现在正好步入退休年龄的人们,他们最大的损失就是改革后造成的单位保障制度与社会独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一度存在的鸿沟,使得他们处于尴尬的境地。还好,如今中国政府已经在努力消除这样的差距了。
中国经济全面的提升是实行新的总体公共政策和改革的结果(包括对外开放政策)。但是,随着资源的丰富和国力的强盛,国家也必须着力来处理那些众多的社会问题,例如人口老龄化。与经济改革初期相比,现在中国的总体公共政策已经由一开始的以保护企业经济发展为中心转变到以社会保护为中心上来(Whiteford,2003)。这是回归改革前的全民皆有保障的一个信号。但与过去不同的是,中国如今是要在一个更加有活力的、更加发达的经济基础上建立全新的全民保障制度。与此同时,全国都在关注,在邓小平通过市场经济政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能否适时实现“全面富裕”的下一步发展。在这个条件下,对中国老龄化社会政策的研究是更有意义的。
《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反映了国家为应对1.44亿60岁以上人群需求(在2005年底占总人口数的11%)而在国家总体公共政策上发生的变化,承认国家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明确了国家对老龄人口的法律权益的保护的责任,同时,还给出了一份关于中国政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进程中所做出的“应对老龄化人口问题的发展模式”的详细工作报告。在白皮书中,反复重申了国家的目标,即“国家重视和珍惜老年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尊重他们的优良品德,积极创造条件,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鼓励和支持老年人融入社会,继续参与社会发展”(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Ⅰ)。 近20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颁布的老龄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政策达200余件,初步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有关政策在内的老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框架。在1996年12月12日,国务院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和协调指导全国的老龄工作,研究、制定老龄事业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实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地老龄工作。建立了老龄事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老龄统计工作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三次进行全国范围的老年人口状况调查,为老龄事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鼓励社会广泛参与老龄事业发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Ⅰ)。
分析作为重要政策文件的白皮书不仅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政府的真实目标,同时通过相关的研究也能发现潜在的问题。
五、收入支持、健康护理以及社会服务
2006年《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的重点是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的一贯性,但是建设新的社会保障系统,使其从企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经济改革的“配套改革”,对消除社会差距和不公平来说,不是一条轻松易行的道路。与白皮书中研究观察的对象相比,我们在辨析一些深层事件的同时,也应认识到这些年努力所获得的成果及存在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即收入保障、健康护理和社会服务。
(一) 老年人的社会保障
中国已经把保障老龄人口的最低生活基本标准作为首要任务,在老龄人口白皮书中,强调要大力建设涵盖政府、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全方面的老龄人口保障系统。
首先,在城市地区建立完整的养老保障系统。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继续由国家财政或单位按国家规定标准支付离退休费。相比之下,企业原有的单位福利制度系统有了根本转变。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步建立覆盖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截至2005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75亿人,其中4367万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情况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China State Council,2006)。截至2005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4041亿元人民币,同年各级财政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651亿元人民币,当年征缴收入总额达4312亿元人民币(China State Council,2006)。国家积极发展补充性养老保险,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费,实行基金完全积累,个人账户管理。2005年底,全国已有2.4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达924万人(China State Council,2006)。为了缓解和消除老年贫困。国家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按标准给予补助。2005年,包括贫困老年人在内的2233万城市贫困人口领取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基本实现应保尽保(China State Council,2006)。
其次,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大约60%的中国老年人生活在农村,但他们得到的生活保障却非常有限。2005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1900个县(市、区、旗)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5400多万农民参保,积累保险基金约310亿元人民币,300多万参保农民领取养老金。2005年支付养老保险金21.3亿元人民币(China State Council,2006)。目前已有865万农村人口被纳入农村特困户定期定量救助,985万农村人口被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包括不符合“五保”条件的贫困老年人(China State Council,2006)。对“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其法定赡养人、扶养人确无赡养、扶养能力的城市老年人),由国家实施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的“五保”供养制度。目前,全国享受“五保”供养的老年人达460多万人。对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村独生子女或两女户夫妇,在年满60周岁以后,由中央或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施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2005年底,享受该奖励扶助的人群达到135万人(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Ⅱ)。
白皮书关注农村所取得的成就,学者们则关注他们所面临的挑战(James,2002)。Wang(2006)在2006年就指出,如今中国在农村的养老保障覆盖率远远低于城市,对在中国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养老保障系统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资金欠缺以及许多空头个人账户都暴露了城镇养老保险系统的沉重负担。而由于农村的低收入以及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老人指望依靠家庭养老的愿望成了一纸空谈。城市与农村的养老系统的分离,给在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城市失地农民的生活也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因此,必须加快养老制度体系的改革,为发展经济和社会进步提供长远有效的制度保证(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Ⅱ)。通过实例研究,即使是在城镇养老保险中,也存在着很多差异(Chen & Chen,2007)。那些早期从一般企业退休的员工(辛苦工作一辈子,没有存款),他们所获得的退休金与在政府和事业单位退休的员工相比,少得太多(大约只有他们的1/3)。很明显,这样大的差距对整个经济发展是没有好处的,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危机乃至社会动荡
(二)健康护理
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建立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之上的。截至2005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退休人员达3761万人。“规定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对个人账户计入金额和个人负担医疗费的比例给予适当照顾。各地普遍将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等大额医疗费用纳入社会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减少退休人员个人的支付比例”(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Ⅲ)。另外,政府推动各地建立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办法,由个人或企业缴费筹资,为患大病、重病以及长期慢性病的职工及退休人员解决超过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同时,中国政府积极探索建立城市社会医疗救助制度,通过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医疗救助基金,对困难群众就医给予补助。“到2005年底,医疗救助试点县(市、区、旗)达1119个,全年累计救助163.3万人次”(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Ⅲ)。
从2003年起,国家开始进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到2006年6月底,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旗)扩大到1399个,覆盖农业人口4.95亿,3.96亿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地区老年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例超过73%”(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Ⅲ)。全国共补偿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2.82亿人次,补偿资金支出144.12亿元人民币。另外,国家成立了全国性的农村医疗保险系统。“2005年农村实施医疗救助达1112万人次,救助资金总支出10.8亿元人民币”(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Ⅲ)。
各地积极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开展老年保健、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截至2005年底,全国城市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5万多个,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Ⅲ)。可以相信,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日间观察、临终关怀等服务。老年人的部分基本健康问题在社区得到解决。
医疗服务是中国学者关注老龄化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正如Kaneda(2006)指出的,中国的医疗服务系统曾经是低收入的农业社会中的典范,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医疗服务价格就开始节节攀升。用另一句话说,就是“一个原本依赖于公共补贴并且平等地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系统已经转变成为一个以市场为导向,成为个人用于资本投资的系统”(Kaneda,2006)。在实证研究方面,Meng and Yeo(2005)通过对家庭调查的数据研究了年龄效应(正相关和负相关)对非预算款项下医疗服务支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年龄效应对从医疗保障条件到医疗健康支出有着明显的间接效果。通过对年龄效应的完全研究,得到的结论是非预算医疗支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对于一般老人,一般支出都会占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女性。即使在60岁组,医疗自费部分也会占到他们正常收入的20%。从这个结果来看,改革后的医疗服务系统给老年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女性。自费部分的提高给一般人在寻求早期防治时增加了阻碍,导致看病难,尤其是在城镇与农村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距。“这样的趋势对老年人至关重要,他们需要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但是却没有办法负担得起高昂的费用,而他们在农村人口中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年轻人”(Kaneda,2006)。如果一个人生了大病,就目前的医疗保障系统水平来说是不能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的。与此同时,国家也已经在通过各种方式来试图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生活方式,如通过体育活动、健身等等。但是,基于种种原因,如吸烟、酗酒等诱发疾病的陋习仍然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占了很大比例(Kaneda,AFP,2006)。
(三)个人社会服务
比起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社保改革,之前的单位福利或是农村生产队都是中国人在除家庭保障以外的重要社会依靠,同时也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保障支持网络体系。而经济改革将原先是由单位作为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改为让“社会”来承担这一责任(Chen,1996)。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杰出的成就(Derleth & Koldyk,2004)。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在地方政府民政事务中的创新领导,中国引入了社区服务运动,社区老年人是服务对象主体(Chen,1996)。这项举措在20年间起起伏伏,如今,它的新名字叫作“社区建设”。它从大都市向各个中小城市普及,目标是最终覆盖所有的城市地区。从2001年起,中国政府连续三年实施建设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的“星光计划”,总投资134亿元人民币(China State Council,2006)。同时,快速增长的社会组织不仅为社会提供帮助,更是把为老年人服务的事业认为是黄金阳光产业,并在全国火热发展。
白皮书中还涵盖了题目为“为老社会服务”的章节。里面指出,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机构养老服务,努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为老社会服务需求,初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2005年底,全国城市社区服务设施达到19.5万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8479个。各地采取上门服务、定点服务和巡回服务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紧急救援以及其他便利老年人的无偿、低偿服务项目。从2001年起,中国政府连续三年实施建设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的“星光计划”,总投资134亿元人民币,建成“星光老年之家”3.2万个,涵盖老年人入户服务、紧急援助、日间照料、保健康复和文体娱乐等多种功能,受益老年人超过3000万。2005年,全国平均每个街道有1.32个城市老年福利机构,每9.8个社区居委会有1个城市老年福利机构(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Ⅳ)。同时,志愿服务也覆盖了许多社区,包括日常护理、医疗护理以及社会养老看护院里的合法看护,同样也包括家庭一对一的专属看护服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300万人次的志愿者为280多万名老人提供了超过6.3亿小时的志愿服务,建立志愿者为老服务站6万多个”(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Ⅳ)。从1989年开始(当时笔者在中山大学主持了首届全国社会工作师资培训班),随着社会公益事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国家也大力提倡培训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为老服务。
是社区护理还是机构护理,这个问题在西方国家困扰了很久,但是社区护理从来没有消除对机构护理的需求(Chen,1996)。近年来,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在城镇建立面向“三无”老人的社会福利院。在农村为“五保”老人提供集中供养场所和生活服务。从总体上看,“大力发展老年公寓、养老院和老年护理院,为不同经济状况和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病残人群提供机构养老服务……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推动养老机构较快发展” (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Ⅳ)。2005年底,全国城乡有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养老服务机构39546个,总床位149.7万张,其中农村乡镇敬老院29681个,总床位89.5万张(China State Council,2006,Sec.Ⅳ)。
这些统计数字对于最有迫切需求的老年人的生活安排和长期护理十分重要。2009年夏天,笔者回到中国,又拜访了一些民营及公共养老机构。其发展令人瞩目,但它们也同样面临着与西方国家一样的问题,如供求问题、收费标准还有护理质量等。通过案例研究,可以了解家庭护理与机构护理仍有明显不同。如一个家庭将88岁的老母亲留在家中照顾,但是由于老人会经常需要医疗方面的护理,家人们还是要经常把老人送去医疗机构,这样往来,给整个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在对养老机构的条件和服务作出了解后,发现其所提供的也多只是老人的住所,养老护理所需的专业服务和医疗服务可以说基本上是没有。当老人需要24小时全方位护理时,还是要家人去承担看护,哪怕已经付了可观的养老院费用。

⑨ 什么叫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Long Term Care Insurance,简称LTCI)是指在人们的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无法再很好的进行自我照顾而需要他人为其日常生活活动提供帮助时,为那些因此而增加的额外费用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类保险产品。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出现了明显增长。上世纪初,大部分中国人不会相信自己和身边的亲友能活到60岁,因为那个时候的平均寿命不到35岁;而现在,我们能轻易的发现,60岁以上人口已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1.4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5岁,是解放前的两倍,较1955年增加了23岁。

与寿命密切相关的是健康问题,随着寿命延长,人体器官机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这是老年人群健康状况普遍比年轻人差、更需要得到别人照顾的主要原因。美国健康保险协会(简称HIAA)把这种需求归类为长期护理(Long Term Care,简称LTC)需求,把为那些患有慢性疾病或者一段时间内失去自我照顾能力的个体所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服务统称为长期护理。

长期护理需求是人口老龄化的伴生物。在美国,联邦政府正面临着“人口定时炸弹”的威胁;对中国而言,状况可能会更加糟糕。人口结构正逐渐呈现“倒金字塔型”。421模式(4个祖父母2个父母1个小孩)下的青年一代和逐渐老去的父母们,经济上将面临更加捉襟见肘的局面。

长期护理保险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美国,是两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婴儿高峰”(Baby Boom)一代逐渐失去社会主流劳动力地位的产物之一。对老年人群的保险保障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长期护理保险也就应运而生。1985年,德国出现了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并在1995年通过政府法令,开始实施强制保险和私人保险并存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日本于2000年将长期护理保障引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要求40岁以上的人都要参加新的长期护理方案,成为继新加坡之后拥有全民长期护理保障体系的国家。

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险产品,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长期护理保险与其他保险产品的区别之处。

1.传统人寿保险: 在被保险人突然死亡,尤其是早期突然死亡时,保险公司为其家人提供经济保障。

2.传统健康保险:在被保险人因急性病症接受治疗时,保险公司为其发生的医疗费用提供保障。

3.典型的失能收入保险:在被保险人因意外或疾病而产生暂时或永久失能时,保险公司为其遭受的收入损失提供保障;通常,这一保障在被保险人到达退休年龄时终止。

4.典型的长期护理保险:在被保险人因疾病、意外或年老而带来的身体机能衰竭等状况导致的慢性病症而接受长期护理时,保险公司为其发生的护理费用提供保障;通常,保障是终身的。

人们对健康标准的不满主要有:1、医生的必要性确定过于主观。2、医生在做出决定时,可能会面临各种压力,诊断的科学性将受到影响。3、预先住院治疗的限制。如果被保险人购买了一份有预先住院治疗期限制的保险,那么在他因智力损伤,如罹患老年性痴呆时,在接受长期护理前可能并未接受住院治疗,因为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病,他将因无法满足索赔条件而得不到保险保障。

对失能标准人们则普遍比较接受,因为这一标准也可以进一步用来判定智力损伤(如罹患老年性痴呆)的被保险人是否满足保险给付的条件,只要被保险人不能完成规定的日常生活活动,他就可以被判定有长期护理的需要,得到对应的保险保障。

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就是商业保险公司推出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⑩ LTC在英文中是什么意思

abbr.
1. L-type controller L型控制器2. Land Transport (ation) Commission 陆地运输委员会3. last trunk capacity 终端中继线容量4. latent thyroid carcinoma 潜伏性甲状腺癌5. Lawn Tennis Club 草地网球俱乐部6. Le Tourneau College 德州拉图诺学院7. lead telluride crystal 碲化铅晶体8. length-tension curve 长张力曲线9. leukotriene C 白细胞三烯C10. Library of Trinity College 夏季学院图书馆11. Lieutenant Colonel 〈英国〉〈美国〉陆军(或海军陆战队)中校;〈美国〉空军中校12. life-threatening conditions 威协生命情况13. ligh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光传送〔传输〕特性14. line terminal control 线路终端控制15. line terminating circuit 线路终接电路16. line test connector 线路测试连接器17. line test console 线路试验〔测试〕控制台18. line traffic coordinator 线路通信量协调器,线路业务调度器19. Linear Technology Corp. 〈美国〉线性技术公司20. linear transmission channel 线性传输通路21. lipid transfer complex 脂质转移复合物22. lipid transfer protein complex 脂质转移蛋白复合物23. Lithium Technology Corp. 〈美国〉锂技术公司24. load tap changing 负载抽头变换25. local telephone circuit 市话电路26. local terminal controller 本地终端控制器27. local tumor control 局部肿瘤控制28. long term contract 长期合同29. long time constant 长时间常数30. long-term care 长期护理;长时间注意31. long-term costing 长期概算,长期预算32. long-term culture 长期培养33. longitudinal (track) time code 纵向(磁迹)时间码34. longitudinal time constant 纵向时间常数35. Loop Test(ing) Conference 回路检测会议36. loop transverse colostomy 横结肠袢造口术37. low temperature cooling 低温冷却38. low-temperature coefficient 低温系数39. low-tension current 低压电流40. luteinized theca cells 黄体化卯泡膜细胞

热点内容
如何使用云电脑挖矿 发布:2025-01-09 01:21:40 浏览:769
单机挖矿赚钱吗 发布:2025-01-09 00:52:38 浏览:898
solo挖矿能挖到多少钱 发布:2025-01-09 00:29:10 浏览:592
我的世界怎么开启连锁挖矿教程 发布:2025-01-08 23:59:20 浏览:970
比特币转账慢 发布:2025-01-08 23:24:52 浏览:390
比特币多头爆仓 发布:2025-01-08 23:20:40 浏览:736
区块链启动会标语 发布:2025-01-08 23:19:53 浏览:306
ltc美元价格 发布:2025-01-08 23:16:02 浏览:742
btc向btb转变 发布:2025-01-08 22:38:05 浏览:826
一张显卡挖矿一天能挖多少钱 发布:2025-01-08 22:25:43 浏览: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