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特币问答 » 比特币内战

比特币内战

发布时间: 2022-09-15 14:36:53

比特币法定货币国家是

萨尔瓦多。

萨尔瓦多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 El Salvador;英语:The Republic of El Salvador),简称萨尔瓦多。是一个位于中美洲北部的沿海国家,也是中美洲人口最密集的国家。萨尔瓦多毗邻太平洋,国土面积21040平方公里,下设14个省。该国总人口670.5万(2019年)。

萨尔瓦多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24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9月15日宣布独立,1822年被强制并入墨西哥第一帝国;1823年帝国崩溃后加入中美洲联邦;1838年联邦解体;1841年2月18日成立共和国;1980年,萨尔瓦多国内正式爆发武装冲突,1992年,对峙方签署和平协定结束了长达12年的内战。

萨尔瓦多国内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盛产咖啡豆和棉花,工业基础薄弱,是世界上“中低等收入国家” 之一,受2008年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缓慢;该国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土著语言有纳华语(Nahuatl)。

萨尔瓦多国内黑帮众多,2015年1月,该国总统宣布大力打击街头黑帮,但该国在1-7月之间仍有3400人遭谋杀。

2018年8月2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萨尔瓦多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Ⅱ 世界上有没有人没有国籍

世界上是存在没有国籍的人的。

前段时间刚看过一个视频,在日本就存在着这样一些人,他们也是因为一些历史遗留的原因才导致了自身没有国籍。这让他们没有办法在日本正常生活,获得法律上的保护,这个问题给了他们这些人很大的困扰,目前也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去解决,同病相怜的这一部分人只能够抱团取暖。

Ⅲ 比特币法定货币国家是

萨尔瓦多。

萨尔瓦多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 El Salvador;英语:The Republic of El Salvador),简称萨尔瓦多。是一个位于中美洲北部的沿海国家,也是中美洲人口最密集的国家。萨尔瓦多毗邻太平洋,国土面积21040平方公里,下设14个省。该国总人口670.5万(2019年)。

萨尔瓦多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1524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9月15日宣布独立,1822年被强制并入墨西哥第一帝国;1823年帝国崩溃后加入中美洲联邦;1838年联邦解体;1841年2月18日成立共和国;1980年,萨尔瓦多国内正式爆发武装冲突,1992年,对峙方签署和平协定结束了长达12年的内战。

萨尔瓦多国内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盛产咖啡豆和棉花,工业基础薄弱,是世界上“中低等收入国家” 之一,受2008年国际经济和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长缓慢;该国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土著语言有纳华语(Nahuatl)。

萨尔瓦多国内黑帮众多,2015年1月,该国总统宣布大力打击街头黑帮,但该国在1-7月之间仍有3400人遭谋杀。

2018年8月2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萨尔瓦多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Ⅳ 如何看待Craig Wright宣称自己是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

“我不想要钱,不想要名气,也不想要人们的崇拜,我只想不被外界打扰。” —— 这位自称为比特币的创始人,Craig Steven Wright 向 BBC 表示。

Craig Steven Wright 是谁?

出生于 1970 年,今年 45 岁的澳大利亚人 Craig Wright 有过许多种不同的身份:他有着神学的博士学位,曾在查尔斯特大学担任计算机科学的特邀讲师和研究员,写过许多本书,是多家公司的 CEO 和创始人,这些公司大多是虚拟货币或者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的领域。

现在,他又给自己贴上了一个新的标签:比特币之父。

寻找比特币之父

比特币之父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是他最早发布了比特币的白皮书,并编写了比特币最早的版本。无数人膜拜着他精巧的设计思路和工整的代码结构,然而,却从来没有人在现实中见过他。

人们知道的,只是一个化名为 Satoshi Nakamoto 的人物,他一手缔造了比特币,却在网络上隐匿着自己的身份,只通过电子手段与外界交流,从来没有人知道他是谁。2011 年,他对外表示自己已经有了新的项目,自此淡出了比特币的日常维护与开发。后来的维护者们甚至在项目中比他贡献了更多的代码,然而,自从 2009 年比特币出现以来,人们一刻都没有放弃寻找比特币之父的真实身份。

猜想从来没有中断过,鉴于这位化名为 Satoshi Nakamoto 出现的踪迹本来就十分稀少,人们只能从仅有的蛛丝马迹中寻找他的存在。有人猜测他是英国人,因为他的用词中有像「Bloody Hard」这样的英式说法,也有人根据他仅有的几封邮件的时间戳,猜测他生活在美国东部时区,更有人根据他的理念、化名等等,猜测他是荷兰的社会主义者,是日本的数学家,是爱尔兰的学生……在所有被怀疑的对象中,最为广泛猜测,甚至登上过纽约客、新闻周刊的是这两个人:Nick Szabo 和 Hal Finney。然而前者否认了,后者已经不在人世。甚至,有人觉得比特币如此精巧的设计,一定是出自于团队之手,Satoshi Nakamoto 是一伙人,而不是一个人。

这期间,无数人跳出来自称是比特币之父,又被无数次地发现是恶作剧或者是骗局。这一次,Craig Wright 主动站出来,向 BBC、The Economist、GQ 三家媒体亮明自己的身份,会为这个谜团画上一个句号吗?

这不是 Craig Wright 的第一次

事实上,这不是 Craig Wright 第一次和比特币之父,也就是化名的 Satoshi Nakamoto 扯上关系。在去年年底,就曾有人匿名向 Wired 和 Gizmodo 两家媒体报料,声称 Craig Wright 极有可能就是比特币之父,他们提供了 Craig Wright 的许多邮件、通话信息、财务记录等等,种种迹象表明,Craig Wright 和比特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就在报导发出不久之后,Wired 根据一些背调情况又推翻了这个结论:他们发现,Craig Wright 在 LinkedIn 上声称自己拥有的学位与事实并不相符,他的公司宣称向 SGI 购买过超级计算机,也被后者否认。自此,寻找比特币之父又暂时陷入了僵局。更蹊跷的是,几乎是新闻报料的同一时间,澳大利亚的税务部门对 Craig Wright 和其公司展开了一场突击调查,但是从来没有人知道调查的具体原因和结果。从始至终,Craig Wright 在整个事件中保持了沉默,但是他离开了澳大利亚,前往伦敦的办公室工作。

直到六个月后的今天,2016 年 5 月 2 日,他主动站出来,在博客上宣称自己就是 Satoshi Nakamoto,比特币之父。

为什么是现在?

Craig Wright 告诉 The Economist,他公开自己的身份,并不是为了出名,只是想纠正公众对他的误解。按他的说法,在保持沉默的这几个月中,公众的各类无端猜忌不仅仅影响了他和他的工作,更是影响到了他的家人、员工和一切。此外,他还想打破人们关于比特币种种负面看法和误解。

如果他真的就是 Satoshi Nakamoto,那么他的财富相当惊人。目前在流通中的比特币价值大约 70 亿美元,而 Satoshi Nakamoto 作为比特币最早的探矿人,据估计手头持有的比特币有 4.5 亿美元之多,尽管这些钱随着 Satoshi Nakamoto 的消失,也好像尘封了一般,不曾有过任何转移。Craig Wright 表示,随着他的复出,在不影响比特币汇率的前提下,他会慢慢地变现这部分钱,用于他的研究项目。

至于当时为什么会想到用 Satoshi Nakamoto 这个化名?Craig Wright 表示,这个名字源于 17 世纪一位日本的哲学家和商人:Tominaga Nakamoto,他在那个时代开启了对循规蹈矩的批判思潮,并且支持自由贸易。至于为什么是 Satoshi,Craig Wright 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告诉记者,这部分他想继续保持神秘。

可是,既然选择了亮明身份,还有多少神秘可以保持呢?

揭开神秘的谜团

鉴于在 2015 年底,Craig Wright 所遭受的种种质疑,这一次想要真的自证是比特币之父,显然需要更严格的审核。The Economist 试图通过四个问题,来搞清楚他是否所言非虚:

Craig Wright 手中是否有能证明自己是 Satoshi Nakamoto 证据?比如只有 Satoshi Nakamoto 本人才拥有的密钥。
上一次所遭遇的种种质疑和漏洞,又作何解释?

作为比特币之父,是否名副其实,拥有相匹配的技术和实力背景?
圈内曾与 Satoshi Nakamoto 在线上有过接触的人,相信吗?

Craig Wright 要想拿出只有 Satoshi Nakamoto 本人才可能拥有的证据,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非常难。这里要提及一下比特币的基本构成,就像银行账户一样,每一个人都可以有多个比特币账户,而每一个独立的比特币账户,都有两个关键组成部分:1)一串由 27-34 个字母或数字组成的比特币地址;2)一个用以加密和验证身份的私钥;比特币的持有人,可以通过用自己的私钥来加密信息生成一个数字签名。除此之外,比特币的作为一种货币,要想实现增量,就必须依赖挖矿,而挖矿这种能力,来源于你的计算机运算能力,它们就是比特币世界的印钞机。每一座新矿都会和对应的比特币地址绑定,Satoshi Nakamoto 作为最早的挖矿人,他应该拥有这些私钥。除此之外,Satoshi Nakamoto 还是第一个进行比特币交易的人,当年曾把第九区块的挖到的比特币,转给了 Hal Finney,也就是之前同样曾被怀疑是比特币之父、现已不在人世的那位。

因此,按照证据的强弱,Craig Wright 最基本的应该拥有九矿的私钥,如果他能提供更早的矿区,那更好。而如果他能再转一笔账,那可信度会更高。

在验证的过程当中,Craig Wright 用九矿的私钥加密了一段 1964 年 Jean-Paul Sartre 在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片断,并且把这个过程公布在了自己的博客上。同时,他还单独私下向 The Economist 展示了一矿的验证过程,并且整个过程还有两位见证者:Jon Matonis 和 Gavin Andresen,他们都是比特币基金会的成员,后者更是一度在 Satoshi Nakamoto 淡出后,担任了整个比特币社区的首席开发者。

但是问题在于,由于加密的文字是事先准备好的,并不代表 Craig Wright 真的有对应的私钥,而可能是事先已经生成的。另外,Craig Wright 也没有进行真的转账,按他的说法,目前自己名下的比特币都托管在一家信托名下,他自己个人无法直接动用。在这样的情况下,The Economist 提出,是否可以由他们来提供一段加密的信息,但被 Craig Wright 拒绝了,总结他的意思就是:已经演示了这么多了,爱信不信啦。

除此之外,关于此前的履历问题,Craig Wright 表示之前写在 LinkedIn 上面的部分履历的确不是真实的,但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不想透露过多个人的信息,故意制造烟雾弹。按照他最新提供的简历,他的确在查尔斯特大学拥有三个硕士学位,在该校还有一篇计算机科学的博士论文正在审核中,并且还在伦敦大学就读金融学硕士。这些学历和工作经历,基本都得到了证实。

至于是否真的购买过超级计算机,Craig Wright 提供了澳大利亚 SGI 经销处的说明,尽管远在硅谷的 SGI 总部否认了这一交易的存在,但他们的确没有否认,也可能是一笔非正规渠道的灰色交易,对此他们不予置评。

而关于税务局的问题,Craig Wright 直接否认了所有阴谋论,并表示自己没有参与任何金融犯罪,或者逃税漏税,澳大利亚当局只是就他开展的一些项目,如比特币银行等,与他展开关于比特币税收法规的相关讨论。他之所以离开澳大利亚前往英国,也只是因为伦敦更适合运转一家科技金融公司。

谜雾继续笼罩

然而,事情似乎又并非如此简单。

Craig Wright 是一位文字爱好者,有近 100 篇的各类会议报告、文章、书籍。除了大多数是和计算机安全有关的短篇外,其它文字的涉猎面非常广:横跨了经济、恐怖主义、风险管理等等领域。他表示,自己还有几篇关于比特币的论文正在评议当中,The Economist 也看了其中的一部分,用他们的原话来说:尽管说不上非同凡响,但也还算凑合。

而基于 Craig Wright 这些大量的文字,一家名为 Juola & Associates 的文体分析公司,将 Craig Wright 的文字与当年 Satoshi Nakamoto 在网上发布的比特币白皮书进行了文本分析,认为两者不太可能出自同一人之手。Craig Wright 表示,当初那份白皮书并非出自他一人之手,还有另外一个朋友的密切参与:Dave Kleiman。只可惜,这位美国的朋友已经在 2013 年离开人世,死状也非常凄惨,由于早年车祸,常年生活在轮椅上的 Dave Kleiman,被发现时已经尸体腐烂。

更蹊跷的是这个时间点,比特币社区正在经历一场内战,对峙双方显然对于比特币未来的发展持有鲜明不同的立场,一派主张保持小而美,一派主张比特币成为主流的支付手段。尽管 Craig Wright 在表明身份后,也表达了自己希望继教保持淡出的意愿,但显然他对于比特币的发展有着非常强烈的想法,无论是他目前从事的工作,还是即将发表的论文,都和比特币密切相关,其所言和所行相当矛盾。

更为矛盾的是他对于名气的渴望。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他多次强调自己写过许多篇文章,甚至比 Szabo 还多,后者也就是那位网友心目中 Satoshi Nakamoto 的热门人选之一。而在六个月前,早在第一次被媒体将他和 Satoshi Nakamoto 扯上关系之前,他就已经找到了苏格兰的一位传记作家 Andrew O’Hagan 为其撰写长篇报导。截止目前,Andrew O’Hagan 已经完成了对他本人、家人、同事的采访,并且相信 Craig Wright 就是 Satoshi Nakamoto。然而,这显然和 Craig Wright 这次主动公开身份的动机相背,按他的说法,如果他不想要名气、关注和认可,为什么六个月前又要大费周章地请来传记作者呢?

另一个疑点,Craig Wright 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证明之后,不久就被网友发现其证据存在严重问题。简单来说,他所公布的证据,任何一个人根据之前 Satoshi Nakamoto 已经留下的信息,都可以制造出相同的「证据」。但 BBC 和 The Economist 私下看过的证据,显然又强于所公开的证据,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有没有可能是记者被忽悠了?

但这同样无法解释 Gavin Andresen 的背书,作为比特币社区的核心开发成员,他在 Craig Wright 身份曝光后,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为其真实性背书。不过有意思的是,由于 Craig Wright 的新闻披露之后,在这短短的 10 个小时里,Twitter 和 Reddit 已经有铺天盖地的质疑,许多人不惜认为这整个事件就是一场阴谋,甚至 Gavin Andresen 本人也已经被盗号了。于是,Gavin Andresen 目前在 Github 比特币项目中的权限,已经被其他成员暂时冻结了,因为整个社区坚定地相信:Craig Wright 极有可能是假的,Gavin Andresen 一定是被盗号了。

就连 The Economist 的报导,都没有把话说死,而是用了「Craig Steven Wright claims to be Satoshi Nakamoto. Is he?」这样模棱两可的标题,并且没有给出完全肯定性的意见。

所以,Craig Wright 到底是不是比特币之父?在更强有力的证据之前,只能存疑。而如果他真的不是,寻找比特币之父的运动也不会停止,只是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了。

Ⅳ 从货币演化的历史探究数字货币的未来发展

欧易OKEx research: 从货币演化的历史探究数字货币的未来发展

摘要: 数字货币(Digital Currency)可以认为是一种基于节点网络和数字加密算法的虚拟货币。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没有发行主体,因此没有任何人或机构能够控制它的发行,如比特币,以太坊等;由于算法解的数量确定,所以数字货币的总量固定,从而消除了通货膨胀的可能;由于交易过程中需要网络中的各个节点的认可,因此数字货币的交易过程足够安全。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指的是有发行主体一类的货币,如央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Facebook的Libra等。

本文从货币的本质、货币载体的 历史 变化和货币发行方逐步完成统一的 历史 变革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数字货币是否具备货币三要素,能否逐渐取代现钞实现数字化革命,以及目前数字货币仍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数字货币、货币史


一、货币载体的 历史 变化

1.1 货币的本质

众所周知,传统货币史上大家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价值尺度,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作为交易媒介和价值储藏手段,根本目的是为了组织生产活动并成为维系生产关系的纽带。但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同发展,货币本质的解释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一定的改进,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货币的本质已进化为了一种人类构建的 社会 机制,其核心是信任,这个信任是由不信任的各方对中间方(货币发行方)的信任。我们大家现在对货币达成了新的共识,就为信任缺失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其次,货币的本质也是记账货币,或被称为度量单位,其价值随着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与国内外形势变化而浮动。而一个好的度量单位其价值必然是相对稳定的,由此,在 历史 的进程中,货币总需要一整套机制来确保其价值的稳定,该机制发展至今已较为全面,目前包括支付清算体系、信用创造体系、金融监管等核心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货币本质上体现的就是开文提到的信用关系。货币既是发行者的一种债务或责任,也是持有者的一种信用或索偿权。因此货币双向影响资产和负债,并可通过两端的变化来得以记录。

最后,这种信任关系是可以流通的。货币如果想要流通使用,就必须用代符来加以表征,用记账系统来记录价值及其转移并清偿各种信用关系。

数字货币要想取代法币,则需要满足上述货币的三大要素。从长期来看,数字货币背后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机制来确保其价值的稳定,从而实现其作为记账单位的功能,而这一整套机制极有可能由央行来提供,稍后我们会提到这背后的原因。

1.2 货币载体的变化

从 历史 上来看,货币载体遵循从金属货币过渡到银行票据,再到法定货币(fiat money)的变化过程。最初,金属货币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交换的进行,促进经济 社会 加快发展。然而,随着交易频率的提升、交易范围的扩大,大量携带运送、交割清算金属货币的成本越来越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商户间分别记账,一段时期结束时,双方再核对账目,互相轧抵往来后,将余额进行货币清算。该货币收据叫做‘汇票’,专门办理汇票业务的商户叫做‘钱庄’或‘票号’。随着票号中汇票的接受度逐渐提升,为了方便流通,票号开始将汇票改造成为事先印好面额(划分不同档次),标明出票人并承诺见票即付,增加防伪验证标识等,但不限定持票人的通用汇票,这就使其演变成为“纸币”。

货币载体的变化解释了人们对其便捷流通性和可信任的需求。该演变过程遵守了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即劣币驱逐良币。最初的货币与金、银、铜等金属的价值挂钩,随着交易的进行,票据和纸币这些不具备真实价值的货币用了对中间方的信任做背书,被人为的赋予了价值,并成功取代了金属货币。

理想状态下的数字货币应由所有人都信赖的第三方或者具有强大技术支撑的去中心化系统发行。这种数字货币可以说是账户数字本身直接转化为货币,货币载体由有形转为无形。

1.2.1 欧洲货币载体的变化

欧洲的近代纸币源于银行券,英国的金店券就是近代欧洲纸币的先驱。我们知道,九世纪之前巴比伦的骆驼商队为避免金银贷款在运输途中被劫,曾采用土简做为附计利息的承兑凭证,这与中国唐代的费钱类似,但其并非近代意义的纸币。16世纪至17世纪,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英国政府所在地伦敦塔成为商人存放金银的最佳地点,但1646年,查理一世将13万英镑金银没收充作军费的行为让人们不再信任,纷纷转向信用较好的民间金店,金店发放的存放收据就被称为“金店券”,金店券可代替金银货币在市面流通,并用于支付。但由于缺少规范与贪图利息,在1670年英荷战争爆发后英国政府停止支付,金店时代就此结束。1694年英国商人进一步完善规制,以公司形式成立英格兰银行,并获得特许发行120万英镑银行券,就此近代纸币——银行券出现于欧洲。

欧洲大陆上的纸币与约翰·劳(John Law)关系密切。约翰·劳出生于英国爱丁堡的一个银行世家,自小便拥有丰富的货币与银行体系知识。但在其父去世后,却仰仗自己精于数学而沉迷于赌博,1694年甚至因将情敌开枪毙命深陷牢狱,后其狱至欧洲。在逃亡期间,他进一步研究金融与贸易,先后在阿姆斯特丹与荷兰积累了大量经验,这时他敏锐观察到如法国等对纸质通货强烈抵制的国家经济大多萧条,引入纸质通货的英格兰和荷兰却与之相反,纸质通货的不可替代性让约翰·劳逐渐成为了“银行券”的忠实拥趸。

1705年,约翰·劳将自己的理念总结成了《论货币和贸易:兼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他在书中极力主张设立国家银行,并呼吁国家银行应与国有企业相辅相成,前者掌握国家金融,后者控制国家商业,从而实现国家对货币和贸易的垄断,垄断得来的利润则反哺国家财政债务。

这一构想想要实现并不容易,直至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好大喜功致使了政府的债台高筑。在这种情况下,贵金属的短缺毫无疑问地造成了流通的金属货币急剧减少,法国疲困的财政让约翰·劳看到了希望。1715年,约翰·劳先后说服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与奥尔良公爵,下一年约翰·劳就在巴黎成立了通用银行(Banque Generale),该银行有权发行银行券并参与皇家岁入的管理,且纸币可以兑换为铸币,这是法国第一次私营银行大规模发行纸质通货。1717年,约翰·劳又说服法国皇家所有税收必须以银行纸币缴付。直至1718年,在约翰·劳的大力鼓吹下,该银行国有化,摇身变为法国第一家中央银行,这标志着法国从铸币开始转向应用纸币,后英国等国家相继加入纸币阵营,纸质通货在欧洲得到了广泛传播。

1.2.2 美国货币载体的变化

17世纪早期,英格兰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切萨皮克湾和新英格兰建立了第一批殖民地,到18世纪最终形成了北美13个殖民地。由于殖民者所带铸币较少且尚未在每周发现金银矿,实际铸币供给严重短缺,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更是加剧了这种情况。为此殖民者主要使用了五种形式的货币。(见表1)

表1 殖民期北美五种货币形式


表2 非纸 币逐渐消失原因


北美殖民地最早的纸币发行是马萨诸塞殖民地于1690年发行的信用券,用于支付远征军军饷,该信用券是介于以税收为担保所发行的短期票据与纯粹的信用货币之间的一种货币形式,当局承认将来可兑付金银,可用于纳税,可作为法偿货币。出于军事融资或征税需求,其他殖民地纷纷效仿,但由于其只承认在未来兑现,这种纸币很快开始贬值,直至1764年英国议会完全禁止了法偿货币的发行。

之后的转机在美洲大陆的独立战争中孕育。当时的中央政府,即大陆会议只是一个各邦领导人集会,并无权征税。在这种情况下,军事融资就要仰仗借债或者印发钞票,托马斯·潘恩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均支持借债,他们认为“没有一个国家应该没有债务,国债是一种国家凝聚力”,但汉密尔顿同时也认同纸币的必要性。本杰明·富兰克林则是纸币的强力支持者。最终,出于考虑到战争前景未明,且大陆会议并无任何担保,向其贷款风险较大,彼时各殖民地也无充足资金放贷,大陆会议就采用了发行纸币的方式融资。与此同时各州当局也被迫使用信用券用于战争机器的运行。随着纸币的大量发行,自1776开始,大陆券又不断贬值,1781年印刷1美元大陆券的成本甚至高于其货币价值,但由于战争的进行,大陆会议又不得不继续仰仗纸币。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宪法明确给予了联邦铸造货币与调节其价值的权力,各州无权铸造货币或发行纸币。

在历经了第一合众国银行、北美银行后,来到了第二合众国银行时期,时任美国总统的杰克逊由于不满于银行的1/3股份为外国人持有,对州银行的排挤与对国内外汇兑的垄断等,强烈反对纸币,相信“硬货币“,这使得第二合众国银行最终于1841年倒闭清算,美国央行进程被迫中断。直至1846年,国会批准成立独立的国库系统,就此全国各地海关与造币厂构成的国库或子国库系统存放政府资金,该系统在1913年联邦储备体系成立前一直是美国货币银行体系的主要调节者。

1861年,又是相似的背景,即美国内战爆发了。北方联军急需一种全国性通货来制止上千种银行券造成的混乱。次年2月,国会通过了时任财政部长蔡斯的提议,通过了《法偿法案》,该法案授权财政部发行1.5亿美元的合众国财政票据,也就是“绿背纸“,并宣布其为法偿货币,可用于支付,但不能兑换金银,不能用于支付关税和政府债券利息。这是美国联邦发行的第一种纸币,是完全基于国家信用发行流通、行使货币职能的信用货币。

1.2.3 中国交子等纸币的 历史 变化

中国纸币出现于封建鼎盛的北宋时期,早于欧美近七百年。唐宋期间,川蜀地势复杂而商贸发达,其交易媒介仍是价低笨重的铁钱,极为不便,这就是交子出现的直接原因。从更为本质的角度来看,宋朝铸币外流,“钱荒“严重,军政费用高昂,财政赤字加剧,这与欧美纸币出现的契机相似,但除此之外,中国彼时却是高度中央集权专制政体的封建国家,是由政府直接出面将新的交易媒介(交子)强行推广,这就使中国的纸币(交子等)除了具有货币的经济职能外,还兼有货币的政治职能。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欧美大陆还是中华文明纸币的诞生与延续,均是以流通手段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拥有较为稳定广阔的货币市场,并始终伴有浓厚的政治军事色彩,政府希冀通过纸币的发行来支持政府开支与庞大的军费。但中国交子出现时,中国还是重农抑商的农耕 社会 ,经济水平远低于17、18世纪已兴起城市、商业迅猛发展的欧美等国,缺乏稳定的物质基础,商品生产与商品货币关系并不 健康 。更别说在封建统治下,“交子务“随时可能让纸币沦为单纯的财政掠夺工具,其信用事业与信用机构相当不牢靠,这背离了纸币应有的经济职能,而更偏向于”政治职能“,由此,稳定而 健康 的信用机构与信用体系也是信用货币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货币发行方的 历史 变化

2.1 货币发行方从私人货币向央行货币的转变

铸币权被认为是展现政府权力的根本性因素,政府透过它来展现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早期,政府并没有承担制造货币的任务,而是担保被用作货币的材料的重量和成色,即金、银和铜,并标明其真实的价值。在此阶段中,私人企业并不具备提供健全的铸币能力,提供统一的、容易辨认的铸币技术一直是一个重大的难题。同时,政府发现由自己来铸造货币不仅有益于 社会 ,而且可以抽取用来支付铸造成本的费用,从而扩大收入。在揽过铸币权以后,我们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在滥用人民的信赖而欺诈人民,这体现在当人们拿着金属块到政府的熔炉去铸造货币的时候,政府强行留住部分;在收回流通中的铸币重新铸造成金银行两较小却表明同样价值的硬币。

在中世纪时期,贸易的收缩导致了货币流通数量的减少。为了恢复贸易,欧洲地区的君主们争相减少铸币的分量和成色。最终,纸币的出现,让政府获得了一种更为廉价的欺骗人民的方法,政府使用了残暴的手段将这些劣币强加于人民。

政府垄断了纸币的发行,这极大的有助于政府权力的增长。我们假设,如果政府有权随自己的意愿创造任何数量的货币,并使人们接受之,这将有利于政府捍卫自己的权力。 近些年来,政府之所以不断扩张,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其能够发行货币来弥补赤字。因此,我们认为,政府应当在人民认可的范围内发行货币,否则,这种权力将被剥夺。

纸币由多家私人银行发行,逐渐统一为中央银行发行。对于数字货币,目前由众多私人发行,但真正能成为货币的数字货币,最终将由中央银行发行,成为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类似比特币这类型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未来可能演化为一种投资品(当前的数字货币并不是真正的货币)。

2.1.1 英格兰银行统一货币权

从17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20年代,各类银行券都在市面上流通,在伦敦地区,以英格兰银行券为主导。1826年,英国议会通过《银行合伙人法案》,表明英格兰银行在伦敦城外65英里的范围内享有唯一发行股份制银行券的特权,但是伦敦的私人银行仍可发行银行券;允许英格兰银行在英国各地设立分支行。该法案通过后,英国一些小型私人银行合并为股份制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发展起来并发行了自己的银行券。此时的英国货币市场中,出现了英格兰银行券、私人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和股份制银行券并行的情况。

直到20世纪初期,英格兰银行才最终统一发币权。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新法案,规定英格兰银行券获得无限“法偿”资格,即法定货币,强制流通,必须接受,不得拒收。英格兰银行券也因此成为首个和唯一一个获得法定货币地位的银行券,在法律上地位等同于黄金。1844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银行特许法案》。该法案规定,凡是新设立的银行一律禁止发行银行券;在1844年前没有发行过银行券的银行,其发行额度受限制,已经发行的银行券仍可流通;凡发行银行券的银行在伦敦设立分行或同其他银行合并的,均丧失纸币发行权,并将此权利移交给英格兰银行。随着该法案的逐年实施,英国(仅限于英格兰和威尔士)多数银行都渐渐丧失了纸币发行权。到了1921年,实际有纸币发行权的就只有英格兰银行了。

最终,英格兰银行券成为英国的法定信用纸币,并延续使用至今。 1914年一战爆发后,为了给战争筹集资金,财政部发行了10先令和1英镑票据当做纸币在市场上流通。因而,在1921年后,市面上除了英格兰银行券,还有财政部票据。1928年,英国议会通过《通货和钞票法案》,在法律上确认了英格兰银行为全国货币发行的唯一机构。从此,英格兰银行券成为了英国纸币的唯一主宰,完成了纸币流通的大一统。1931年英国彻底脱离金本位后,英格兰银行券成为了“金本位接班人”,成为英国的法定信用纸币(仅靠政府信用背书,不可兑现),并延续使用至今。英国货币制度也转变为不可兑现的信用纸币制度。

2.1.2 美元的统一

1787年,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美国宪法诞生,该宪法旨在建立一个由最初13个殖民地组成的共同市场与政治联盟,从法律层面确保了各州之间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有流动,并规定和限制了联盟政府的权力。尚未说明联邦政府独占发行银行执照与纸币的权力,由此各州银行在早期纷纷“占山为王”,发行自己的货币(即银行券),其价值取决于发钞行的声誉以及便利性等因素。

纵观 历史 ,美国曾两次尝试创立联邦银行,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银行并非真正的中央银行,仅是处理全国性银行业务的机构。

表3 美国第一银行与美国第二银行概览


与州银行的冲突让美国央行体系发展进程不断受阻,这时南北战争成为了新的突破点。北方各州为融资军政费用,1863至1865年通过了《银行业法案》,建立了作为联邦政府新发型债务交易平台(二级市场)的联邦银行体系。该体系可以解决一些州银行发展的弊端,此外,为了管控银行风险,来确保银行的流动性与清偿性,该法案还要求对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和资产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管与信息披露,并实施了准备金制度。与此同时,美国成立了 历史 上第一家银行系统监管机构OOC,负责颁布国民银行执照,OOC监管职责明确。但此时在经济波动时货币供应仍缺乏弹性。

1865年后经济危机频发,直至1907年一些银行因投机而挤兑,银行业受损严重。最后国会要求国家货币委员会进行审查,也由此,经其提议,美联储诞生。

三、对数字货币未来的展望

上文我们总结了货币载体和货币发行方的 历史 变化,不难看出,货币载体的局限性,如交易便捷性、可携带性、交易手续费等问题,决定了货币将必然朝向脱离载体的方向发展。数字货币和纸币等劣币取代金银一类的良币作为货币载体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 历史 总是惊人的相似,一旦货币数字化或虚拟化得到了共识,维护这种共识和追逐货币利益将必然体现了政治博弈。由政治阶层垄断数字货币发行、调控数字货币供给或许将成为数字货币所必然经历的过程。近些年来,央行对数字货币的 探索 为货币制度的变革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与实践,这些 探索 依然路途漫长,但也充满希望。而对于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来说,比如比特币、以太坊等,我们认为其更接近于投资品,而不是流通货币。

3.1 央行数字货币的现状

我国的数字人民币CBDC,是由人民银行发行,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与纸钞和硬币等价,并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数字人民币相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来说,优势在于第一是双离线支付,即在网络信号不佳的时候也能满足正常的电子支付需求;第二是安全性更高,因为微信和支付宝背后的信用方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家公司,而数字人民币则以央行的安全系统做背书;第三是多终端选择,微信和支付宝必须要求有网络的手机才能完成支付,而对于没有智能手机的人群,可以选择IC卡、功能机等硬件使用数字人民币。

日前,央行宣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研究所与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宣布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m-CBDC Bridge),旨在 探索 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该项目已得到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的支持。

中国央行正在深圳、苏州、雄安地区、成都四地试点数字人民币,此外,数字人民币也将在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2月6日,北京发放了数字人民币红包,每份红包金额200元;2月23日,微信公众号“成都发布“称,成都将预约发放总额4000万元的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

3.2 数字货币存在的问题

数字货币完全取代现钞后,央行通过数字系统可以实施完全的负利率货币政策,使货币政策突破ZLB(零利率下线)。对于普通人来说,存款可能出现负增长的趋势。如果人们持有纸币,在银行利率突破零利率下线的时候,尚可把钱取回家中,从而躲过资产负增长的情况。然而,当数字货币完全取代纸质货币的时候,人们将无奈面对资产的缩水。

从 历史 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货币的本质已经超越了经济属性,体现更强大的政治属性。未来的货币革命的障碍不在于经济与技术,而在于政治。政府通常采取超量发行货币的方式应对赤字的问题,这将导致通货膨胀,人们手中的钱越来越不值钱。各国针对数字货币的政治纷争会否给数字货币带来巨大的波动性将不得而知。

理想化的数字货币的真实价格绝对不变,可有效的避免通货膨胀的威胁,与商品服务价格只形成结构性相对变动。这样的货币才是真正的稳定币。然而实现这种理想化的数字货币将要突破政治阻碍形成共识,相互制约,建立储备金机制,支付结算机制,信用机制等目标。目前的数字人民币仅仅将现钞数字化并进行了跨境支付的技术尝试,数字货币要取代现钞依旧道阻且艰。


文献参考:

【1】 刘子健,《东西方纸币产生条件的比较研究》,《中国钱币》,1994年4月

【2】 王志军等,《欧美金融发展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3】 钱学宁,《货币本质与数字货币解析》,《中国金融杂志》,2019年12月

【4】 【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姚中秋译,《货币的非国家化》,新星出版社,2007年8月

【5】 格物资本,《英国货币史:纸币的诞生和大一统》,2019年6月1日

【6】 周永林,《从货币本质看数字货币未来》,《央行与货币》,2018年12月

Ⅵ 罗斯柴尔德家族究竟强大到什么程度,如果想玩,是不是毁灭人类是一句话的问题家族总资产达到5000万亿

  • 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曾控制世界黄金市场和欧洲经济命脉200年的大家族,他们极其重视信息和情报。

  • 罗斯柴尔德的三儿子尼桑年轻时,在意大利从事棉、毛、烟草、砂糖等商品的买卖,很快便成了大亨。这人传奇式人物的表现很让人称道,但最让人称奇的是,仅仅在几小时之内,他就在股票交易中赚了几百万英镑。

  • 故事发生在1815年6月20日,伦敦证券交易所一早便充满了紧张气氛。由于尼桑在交易所里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而在交易时他又习惯靠着厅里的一根柱子,所以大家都把这根柱子叫做“罗斯柴尔德之柱”。现在,人们都在观望着“罗斯柴尔德之柱”的一举一动。

  • 就在前一天,即6月19日,英国和法国之间进行了关联两国命运的滑铁卢战役。如果英国获胜,毫无疑问英国政府的公债将会暴涨;反之如果拿破仑获胜的话,必将一落千丈。因此,交易所里的每一位投资者都在焦急地等候着战场的消息,只要能比别人早知道一步,哪怕半小时、十分钟,也可趁机大捞一把。
    战事发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南方,与伦敦距离遥远。当时既没有无线电,也没有铁路,主要靠快马传递信息。而在滑铁卢战役之前的几场战斗中英国均吃了败仗,所以大家对英国获胜所抱希望不大。

  • 这时,尼桑面无表情地靠在“罗斯柴尔德之柱”上开始卖出英国公债了。“尼桑卖了”的消息马上传遍了交易所。于是,所有的人毫不犹豫地跟进。瞬间英国公债暴跌,尼桑继续面无表情地抛出。正当公债的价格跌得不能再跌时,尼桑却突然开始大量买进。

  • 交易所里的人都糊涂了,这是怎么回事?尼桑玩的什么花样?追随者们方寸大乱,纷纷交头接耳。正在此时,官方宣布了英军大胜的捷报。
    交易所内又是一阵大乱,公债价格持续暴涨。而此时尼桑却悠然自得地靠在柱子上欣赏这乱哄哄的一幕。无论尼桑此时是激动不已也好,还是陶醉在赢得胜利的喜悦之中也好,总之他发了一笔大财。

Ⅶ 币圈内战拉响:比特币大战狗狗币,你站哪一方

币圈内站拉响,现在比特币和狗狗币互相拉踩,我哪一方都不站,毕竟狗狗币和比特币都是虚拟货币,它们本身就没有任何的价值可言。作为一个普通人,现在再进去币圈参与投机很明显为时已晚,随时都有可能被割韭菜,还是持币观望比较妥当

其实从前面的描述当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比特币和狗狗币目前的涨跌都由着一个人说了算,这个人的名字就叫做马斯克。马斯克在币圈中可以说翻手为云覆手为鱼,简直就是币圈的教主,一个能由个人去操纵的货币怎么都不会是安全的,同时也是有着极大风险的。所以在这场比特币大战狗狗币的斗争之中,其实我哪一方都不站,毕竟这两个虚拟货币都是由着马斯克拿捏的

综合以上种种,在比特币和狗狗币的这场争斗之中,我哪一方都不会站,我只会持币观望,直到最后这两个虚拟货币两败俱伤。当然,最后亏的是一些普通投机者,毕竟大庄家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散户就只能器械投降。虚拟货币风险大,投机需谨慎!

Ⅷ 华尔街雪崩、比特币斩腰,世界是BAT的,是比特币的,好像还是央妈的

只要音乐还没有停下来,我们就得继续,这是很形象的描述华尔街的运作机制的一句话。

华尔街就像是举办一场舞会,当音乐响起,每个人都高高兴兴,欢欢乐乐,处在兴奋之中。激动地不知道何时停下来。

当市场涨的时候,每个都是神,每个人都把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归结为自己无比聪明,好像天生就是赌神,逢赌必赢。

问题不在于大盘高歌猛进的时候,问题的关键在于当音乐戛然而止,我们如何逃之夭夭,最好是除了我们自己其他人都被深深套牢,如果加上一个时间的偏好的话,最好是一万年。

但是音乐戛然而止的时刻是我们无法判断的,有谁能够判断华尔街在刚刚的一周里下跌超过10%的跌幅呢?又有谁能够能够成功溜之大吉呢?

如果真有这样的神人,分分钟超过巴菲特,日进斗金指日可待也。2018年的2月份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月份,一个月刚刚开始,大盘却把2017年全年的涨幅跌没了。就像是上世纪前苏联帝国一样,80年代还入侵阿富汗,在全世界和美帝国主义争夺霸权,不可一世,但是在90年代刚刚开始,就轰然倒塌。

华尔街的故事可能比前苏联的故事来的更猛烈,更快。华尔街一泻千里是分分钟的事情。

为什么在2018年的2月份,华尔街会掉头向下,跌去了过去一年的涨幅。为什么比特币的价格会斩腰?我们先不要着急找华尔街雪崩的原因,比特币不再迷人的理由。

我们首先把时光机倒回来,看看去年一年发生了什么?去年一年阿里巴巴、腾讯、网络等大型的互联网公司涨幅都在一倍左右。即所谓的BAT。当然网络有点掉队,但是即使是掉队目前也还有700多亿刀的市值。阿里巴巴和腾讯更不用说了,这两家公司在最高市值的时候加起来一万亿刀的市值。各自的市值将近5000亿刀。因此有的VC在一级市场上看项目的时候,已经不再看这家公司是否能够上市,而是看能够买给TA,也就是卖给腾讯和阿里巴巴。腾讯和阿里巴巴会比华尔街给出的价钱更高。世界已经到了真正的强者恒强的时代。强到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强到你根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节节高。

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就更不要提了,比特币在过去一年涨幅从年初的1000美元涨到年末的2万美元,涨幅20倍。以太坊的涨幅更是超过100倍。还有很多,过去一年涨幅超过一倍的还有很多,行情软件上随便可以查找到。

币圈一直有人在喊,“一币一嫩模,一币一别墅,甚至是一币一白宫一美联储。”

这也是不是太嚣张了。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个没完没了。

从几分涨到20000美元的比特币,市值5000亿美元的阿里巴巴和腾讯也许大概就是那个投进妈妈怀抱的宝吧。过去一年不论是炒股的还是炒币的,都赚了不少。

“一切价格都是货币现象”这是著名的货币学派货币大师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弗里德曼的研究结果。

无论是20000刀的比特币还是5000亿刀的阿里巴巴和腾讯,说来说去,其实还是全球以美联储代表的央行一直放水的结果。

美国货币存量从从1867年到1960年的90年间增长了127倍,期间美国的人口增长了5倍。

那还是以黄金本位的时候,黄金本位时代,所谓金本位就是能够时候把手里的货币换成黄金。也就是央行发行货币不是随随便便的,央行的金库里必须有一定比例的黄金。

那个时候英国刚刚完成工业革命,世界正在第一波全球化浪潮的高潮时刻,高潮你懂把。在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了德意志,德国进入了工业化的时代,美国打了唯一一次内战,形成了铁板一块的真正美利坚合众国。大清王朝以李鸿章为首的帝国明眼人在搞洋务运动。金本位在世界形成了共识,也许就像现在的区块链共识算法一样。

但自从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理查德•尼克松在1971年,关闭了美元的黄金窗口,世界各个国家的央行更是如脱了缰的野马。世界各国央行在不守节操的印印印,在文明的21世纪,还有津巴布韦这样的国家货币还不如手纸的国家,就是不守节操印钞的后果。

守节操当属美联储,但是就是美联储在危机时刻不得不放开印钞机的闸门。前前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被叫做是直升机本。就是伯南克提出了在经济危机时刻用直升机撒钱的理论。国民老公王思聪的撒币大战简直是九牛一毛。

虽然直升机撒钱没有被付诸实施,但是该理论还是得到了实践。从2008年10月美联储实施了3轮量化宽松,美联储大力购买美国国债,企业债,两房债券等。全球的央行以邻为壑,不守节操,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相继进行了量化宽松,以此来进行刺激经济。但是经济没有多大起色,反而推高了全球的资产价格。其中包括华尔街的股市,20000一枚的比特币,还有中国北京海淀区10万人民币一平米的学区房。

但总归,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虽然在美联储在2013年12月1日退出量化宽松,但是长期利率依然保持在低位,因此华尔街牛市继续,币圈喊一币一嫩模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联储新一轮的加息周期从2015年的12月开始把基准利率从0.25%调到2017年末的1.5%。预计2018年还会三次,新上任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延续耶伦的政策。是40年来首位不是经济学家的美联储主席。这位新主席没有一次投过反对耶伦的票。

美国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已经高达2.73%的水平,十年期国债是,是2014年以来最高的水平。

债券收益率上升将不断推高借贷成本,这极其不利企业的动物精神。将使得企业有扩张转向保守。

一直以来利率被认为是经济活动的核心变量,利率的随时间的变化路径更是被关心市场的人们盯得死死的。这其中包括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短期利率得到了美联储的操控。但是长期利率不是很容易被操控,而是由于人们对未来的前景的认知决定的。十年期美国国债是一个长期利率的锚。因为价格会与长期利率水平背道而驰。

也许有人会说,你看现在长期利率还是很低,远没有历史的平均水平。因此现在担心太早了,等到长期利率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我们在来关心吧。

人类天生就具有过度乐观或者是极度悲观的天性,这大概就是股神巴菲特所谓的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吧。

虽然历史往往高度惊人的相识,但也会出人意料。

总体来看长期利率水平的大势是下降的,意思就是现在2.73%的利率水平就相当于金融危机前的4%或许是5%,是4%还是5%又有谁知道呢?如果是相当于5%的历史利率水平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就值得警惕了。

另外我们人类天生往往是后知后觉的,往往是大难临头才想起了历史的教训。

其实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刚刚过去的次贷危机,我们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2004年6月,美国经济出现过热苗头,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毅然决定加息。短短两年间,美联储连续17次小幅加息,将基准利率从1%一路加到5.25%。就像是抗金英雄岳父,连续接到了十二道金牌。十二道金牌之后是什么?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

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加息的按部就班,颇为传奇。他洞察市场心理,将加息意向逐步渗透到经济各个角落,等到政策宣布时,金融市场波澜不惊。

在格林斯潘任职美联储主席最后两年里,17次加息平稳有序,为他的美联储主席生涯平添几分神秘。

“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当美联储主席就成”——这是1996年美国大选前夕《财富》杂志放在封面的一句口号。

格林斯潘掌管美联储期间,美国总统经历了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长达19年,简直比肩普京大帝。

虽然格林斯潘已经如此之神,但在格林斯潘退休以后还是爆发了明斯基时刻,就是08年的雷曼倒闭,次贷危机。

科技股泡沫在2000年破裂后,纳斯达克崩盘,美联储开始迅速降低联邦基准利率。911之后的2001年1月3日美联储彻底调整了货币政策立场,宣布了自1998之后的更大降息,2002年11月,美联储再度将基准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降至1.25%,并维持这一低利率直至2004年6月再度加息。

2004年6月份,在美国经济刚刚从2002年到2003年的低谷中露出些许复苏之色的时候,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便毅然决然的发起了长达两年的加息进程。

为什么格林斯潘坚持加息呢?利率太低了,流动性注入得太多了,猛药不能长吃。老谋深算的格林斯潘明白这一点。格老担心过多的流动性会使美国的资产价格被华尔街炒到没有任何人接盘的地步,诱发资产价格的暴跌和美国经济的大衰退。

稳定的资产价格上涨对美国经济增长是正面因素,过快的和不受控制的资产价格上涨对美国经济来说是饮鸩止渴。同样2018年的美股股市高出格林斯潘那个时候的两倍还多。

格林斯潘同样动作很快。在格老2006年1月卸任前的短短18个月,利率就从1%的低点一路升至4.25%的高点。随后,2006年2月伯南克上任后接过加息接力棒,一路加到7月的5.25%,并保持14个月。

“没有应对泡沫的良药”格林斯潘在任美联储主席的时候,成功应对了通胀。可是,在他退下来以后,包含了房市泡沫的“格林斯潘神话”走向破灭。

回头再看,人们认为在格林斯潘的过度呵护下,低利率环境虽然保住了经济增长,但也造成了流动性泛滥带来的资产泡沫。我们现在的市场又何尝不是呢?有过而无不及。

在“9-11”事件之后近三年的超低利率环境里,美国房地产业格外繁荣,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全球流动性泛滥受到各国央行关注,流动性泛滥助长了住房按揭贷款的风生水起,一大批美国人开始了拥有自己住房的“圆梦之旅”,各类房贷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为抢夺房贷按揭业务而激烈竞争:不完善的收入证明、过多的历史债务等等,都不能阻止这些金融机构向客户发放房贷。这被看作“次级债危机”爆发的的根源。

与上一次的次贷危机不同的是这次的标的换成了改变世界的区块链比特币,普惠金融p2p的现金贷,能够满足学生炫耀的裸贷。

因此人类在对抗泡沫时从来没有找到过灵丹妙药。长期利率的上涨就像温水煮青蛙中慢慢加热的温水。

2005年,美国房市已经开始破裂,但是还是无人察觉,以至于出现0首付这样的超低优惠,2007年8月1日月,美国的前财长鲍尔森在北京的演讲中说“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的控制”。但是8月9日,法国巴黎银行冻结了其旗下的三只基金,21世纪初一场大的金融危机却刚刚开始。等到2008年的9月15日,历经100多年的华尔街大行雷曼倒闭,大家才认识到了这次不一样。

成也萧何败萧何,世界各国的银行释放了过多的流动性,过多的流动性推高了各种资产的价格,当央行开始收紧流动性的时候,资产价格下跌是必然的。这个就涉及到了怎么在资产价格下跌的时候提前逃之夭夭。

比特币等区块链技术虽然号称是去中心化,但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交易的时候大多却是在中心化的交易所。

区块链号称是改变未来的技术,其实是各种大佬在割韭菜,而且还是明目张胆的的割韭菜。号称认知升级。

美国总统川普把2017华尔街不同寻常的涨幅称作是自己的政绩,那么有人讲,2018年2月分市场的雪崩也是你的政绩。

也有人把投资腾讯的股票、阿里巴巴的股票当做自己头脑聪明的表现,大概这些人认为世界上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都是蠢猪。

当然投资数字货币涨幅超过了几十倍,几百倍的大概更认为自己就是上帝了,在操控整个机制的运转,不久的将来要变成仙,就差一股仙气了。

其实所有的都是银行暂时释放的流动性罢了,世界是BAT的,是比特币的,好像还是央妈的。至少暂时是。

因为只有央行拥有印钞的特权,只有央行背后的政府拥有征税的特权。

有谁从经历过13年的山寨币的化整为零的故事么,我以为在此过程中,大概可以知晓其中谁在裸泳。

热点内容
桂林国际会展中心怎么坐车去 发布:2024-11-19 13:25:50 浏览:899
安妮股份为何是区块链 发布:2024-11-19 13:20:34 浏览:804
trx智能合约链怎么样 发布:2024-11-19 13:20:27 浏览:543
币圈二爷发话视频 发布:2024-11-19 13:18:05 浏览:878
区块链销售和运营哪个有前景 发布:2024-11-19 13:17:15 浏览:918
比特币的中国创始人是谁 发布:2024-11-19 13:11:07 浏览:611
区块链技术力助大健康事业 发布:2024-11-19 12:53:20 浏览:217
区块链怎么解决的拜占庭问题 发布:2024-11-19 12:52:31 浏览:474
2018年区块链粉丝经济 发布:2024-11-19 12:40:44 浏览:65
预防比特币补丁 发布:2024-11-19 12:39:03 浏览: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