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中心总结
❶ 比特币特点
比特币(Bitcoin)是一种基于去中心化,采用点对点网络与共识主动性,开放源代码,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的虚拟加密货币,由中本聪在2008年提出,2009年诞生。
比特币没有一个集中的发行方,由网络节点的计算生成,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买卖,并且具有极强的稀缺性。
去中心化:比特币是第一种分布式的虚拟货币,整个网络由用户构成,没有中央银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币安全与自由的保证。
全世界流通:比特币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管理。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
专属所有权:操控比特币需要私钥,它可以被隔离保存在任何存储介质。除了用户自己之外无人可以获取。
低交易费用:可以免费汇出比特币,但最终对每笔交易将收取约1比特分的交易费以确保交易更快执行。
无隐藏成本:作为由A到B的支付手段,比特币没有繁琐的额度与手续限制。知道对方比特币地址就可以进行支付。
跨平台挖掘:用户可以在众多平台上发掘不同硬件的计算能力。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典:应用版》
❷ 比特币有没有中心服务器
文章概要:一个名叫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P2P 基金会(p2pfoundation)网站上发帖,称自己开发出了一个叫作比特币的开源P2P(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它完全去中心化,没有中央服务器或者托管方,所有一切都是基于参与者。 比特币™(BitCoin)是一种P2P形式的虚拟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通过特定算法的大量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 比特币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跟腾讯公司的Q币类似,你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一些虚拟的物品,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的衣服、帽子、装备等,只要有人接受,你也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 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是非常有限的,具有极强的稀缺性。该货币系统在前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之内。还有一点是,你可以用电脑生产比特币。 详细介绍 比特币(Bitcoin)是一种由开源的P2P软体产生的电子货币。也有人将比特币意译为“比特金”。虚拟货币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SatoshiNakamoto)在2009年提出,现在比特币也用于指称bitcoin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与大多数货币不同的是,比特币不依赖于特定的中央发行机构,而是使用遍布整个P2P网络节点的分布式数据库来记录货币的交易,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例如,比特币只能被它的真实拥有者使用,而且仅仅一次,支付完成之后原主人即失去对该份额比特币的所有权。 特征 比特币被设计为允许匿名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比特币既可以被以计算机文件的形式(wallet)保存在个人电脑中,也可以储存在第三方托管服务。不管以何种形式保存,比特币都可以通过比特币地址发送给互联网上的任意一个人。P2P的分布式特性与不存在中央管理机制的设计确保了任何机构都不可能操控比特币的价值,或者制造通货膨胀。
❸ 什么是比特币及它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
(1)比特币最早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
(2)优点:
完全去处中心化,没有发行机构,也就不可能操纵发行数量。
匿名、免税、免监管。
健壮性。比特币完全依赖p2p网络,无发行中心,所以外部无法关闭它。
无国界、跨境。
山寨者难于生存。
(3)缺点:
交易平台的脆弱性。
交易确认时间长。
价格波动极大。
大众对原理不理解,以及传统金融从业人员的抵制。
❹ 数字货币(如比特币)是如何实现去中心化的
打个比方,一个村里 我向你借钱,正常情况是如果我怕你借钱不还,可以找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中间人比如村长作为担保方并签订一张欠条,这样如果你到时候你赖账了,我可以找中间人证明你确实欠我钱来要钱,但是其中有2个问题 1.万一村长发现对面是他失散多年的儿子 串通的就是来骗你钱咋办,2.第二天中间人当场去世咋办!这就涉及到信任和安全的问题。如果用区块链的手段就是给你做证明人的是全村(分布式),这样每个人都知道这件事,对方无法赖账,第二就算有少部分人或者村长否认(部分节点作恶)丢了欠条或者篡改内容还是会有其他人做依据。
以上,解释楼主的2个问题 1.去中心化因为账本记录在每个参与人的手里没有中心化 并且你储存了记账了自然会得到报酬 2.既然我储存并记账可以获得奖励,那我只记账不想储存可不可以?就有了矿池 你帮矿池一起记账,矿池帮你储存这样你还是可以获得很好的奖励 矿池全球就那么几个,所以说又是中心化的
❺ 比特币的总量是多少
比特币的总量是2100万个。
2009年,比特币诞生的时候,区块奖励是50个比特币。诞生10分钟后,第一批50个比特币生成了,而此时的货币总量就是50。随后比特币就以约每10分钟50个的速度增长。当总量达到1050万时(2100万的50%),区块奖励减半为25个。
当总量达到1575万(新产出525万,即1050的50%)时,区块奖励再减半为12.5个。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约2100万个。
(5)比特币的中心总结扩展阅读
货币特征
1、去中心化:比特币是第一种分布式的虚拟货币,整个网络由用户构成,没有中央银行。去中心化是比特币安全与自由的保证 。
2、全世界流通:比特币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管理。不管身处何方,任何人都可以挖掘、购买、出售或收取比特币。
3、专属所有权:操控比特币需要私钥,它可以被隔离保存在任何存储介质。除了用户自己之外无人可以获取。
4、低交易费用:可以免费汇出比特币,但最终对每笔交易将收取约1比特分的交易费以确保交易更快执行。
5、无隐藏成本:作为由A到B的支付手段,比特币没有繁琐的额度与手续限制。知道对方比特币地址就可以进行支付。
6、跨平台挖掘:用户可以在众多平台上发掘不同硬件的计算能力。
❻ 比特币的发展前景和分析
比特币不同于以往的货币,它完全依托于互联网来进行创造和交易;比特币的独特的技术属性衍生出其超越现在货币的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比特币是一种由开源的P2P 软件产生的电子货币,比特币相较于现在流通的纸币其最大的特征是去中心化和在网络世界的全球流通,其次是高安全性和高保密性。这些技术属性进一步引申出在经济方面的不会通胀、不被冻结、供给不被人为操作的属性;在文化方面比特币更是被无政府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热捧。比特币的优点被人为夸大,其防通胀与抗通胀的功能经不起推敲。长期来看,比特的前景难与黄金匹敌,最乐观的情况下,其前景是成为局部领域的支付手段;但是中短期来看,比特仍具有炒作和想象空间。此外,比特币在某些敏感领域的使用凸显信息领域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渐突出。
1.比特币优点被夸大:关于去中心化、无交易费用和防(抗)通胀
诚然,比特币相对于纸币有着各种优点,但这些优点都被过度解读了。首先比特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货币,不会与纸币一样有央行控制货币供应影响市值的风险是一个附条件的优点;比特币现在主要持有在大户手中,市场深度不足,当下大户的买卖行为也十分容易影响比特币价格,即使将去中心化这一属性看成是比特币完全成熟时的优点,那么也要加上持有分散化这一先决条件。此外,中心化的和去中心化的在线支付系统在其所暴露的金融风险的程度和类型上有很大区别。
其次,比特币的低交易费用并不是无交易费用,反而由于比特币挖掘难度上升和币值的进一步稳定,相关交易平台对于交易费用的依赖会加大,这必将使交易费用上升。最后比特币交易的保密性也有待商榷,比特币交易的原理使得每一个比特币交易的所有过程储存在每一台机器中,如果有人能够确定一笔交易的真实背景,便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向下向上查找出所有交易。
相对于其他优点,抗通胀或者具有防通胀属性这一被宣扬的优点最经不起推敲。虽然其供给稳定且根据其算法供给上限被锁定,但是除非全球实现大一统、各国均以比特作为货币,否则其仅仅充当支付手段或者价值贮藏的话,并不能阻止货币超发,正如当前黄金的存在对各国货币的增长无法约束一样。如果比特只能在局部领域(如网络)充当支付手段,则全球或某些国家的通胀仍将传导到使用比特的领域。因此,使用比特具有防止通胀这一功能基本上是不成立的或者说具有极强的假设前提。至于防通胀,即具备价值贮藏功能,则需要其具备类似黄金的属性,但是从现实情况看,比特的本质属性和前景仍难以匹敌黄金,详见下文。
2.比特币前景定位过高
市场上对于比特币的前景的期望一般将他与黄金和美元相比,这种期许相对过高。黄金的认可程度不仅仅在于其天然的物理属性,还在于为各国官方接受,成为储备货币(或者外汇资产的重要配置)。理论上比特币作为电子货币并不具备唯一性和排他性的地位,更难以像黄金那样成为各国央行的官方储备。因此,不宜对比特期望过高。比特作为电子货币具有先发优势,如果在安全性方面得以保障,其最终最乐观的前景是作为局部领域的支付手段。
3.事件性因素引发的炒作和投机需求是本轮比特币上涨的主要原因
信用货币体系下民众对于各国货币信心缺失对经济前景较悲观是本轮比特币上涨的大环境。市场上各大交易商和比特币的衍生市场上商家的炒作加上参与者的投机心理进一步加速其上扬。BTCChina获500万美元投资、伯南克表态等事件是近日暴涨的主要推动因素。
不过,不少大鳄开始入场,大笔买入,在推动比特价格上升到同时也增加了市场风险。前Facebook高管Chamath,已经花了500万美元买比特币,还打算再花1000万。比特币投资信托也在四周内超额完成目标,募集到1500万美元。这些大家的投资在使得比特币进一步上扬的同时集中了比特币的持有,使得个人和机构对于比特币价格的影响加强,市场风险加大。
4.中短期比特仍有较强的炒作空间
尽管我们前面的分析并不看好比特的前景,但是放在1年之内这样一个中短期的时间段来看,比特很可能仍拥有较强的炒作空间。如前分析,比特创造者宣扬比特币的产生不受人为因素操纵,这是迥异各国信用货币之处。我们预计明年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有可能产生分化,在经济风险释放、传统资产市场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比特币反而具备更好的炒作和想象空间。
5.比特币在某些敏感领域的使用凸显信息领域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渐突出
美国政府上月初查封了毒品交易网站“丝绸之路”(SilkRoad)。一家名为“暗杀市潮(AssassinationMarket)的众筹网甚至将买凶杀人的买卖也标上了比特币价码。暗杀市场的创始人以KuwabatakeSanjuro为化名,是极端的无政府主义者。无论棱镜门事件,还是比特币在相关敏感领域的使用,都凸显了信息领域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渐突出。三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安委将在中国安全战略上扮演重要角色,并从传统的国防、维稳/城市安防拓展到信息安全等新兴领
❼ 如何理解比特币
纵观历史,在危机时期曾有过黄金、货物甚至土地被没收的案例。同样令人不安的是,正如我们在委内瑞拉看到的那样,那里的人们正与高通胀作斗争,有时将资金转换为另一种货币会异常困难,这让人们倍感无助,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一生的积蓄一文不值。比特币则大不相同。它是电子形式的,且无国界限制,可以在没有任何中介的情况下进行转移,任何连接到移动设备或互联网的人都可以使用,所有交易都永久记录在公共账本上,没有所有权的争议问题。
在《纽约时报》最近的一篇文章中,一位委内瑞拉经济学家描述了比特币如何成为委内瑞拉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至于在某个主流比特币交易平台上,委内瑞拉的交易量仅次于俄罗斯,排在全球第二。但比特币并不只是在极端条件下可以用来保护财富。总的来说,比特币也是投资组合多元化的一个极佳选择,它应该被视为全面财富保值战略的一部分。
❽ 关于比特币的500字的论述
比特币是一个共识网络,促成了一个全新的支付系统和一种完全数字化的货币。它是第一个去中心化的对等支付网络,由其用户自己掌控而无须中央管理机构或中间人。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比特币很像互联网的现金。比特币也可以看作是目前最杰出的三式簿记系统。
比特币是由挖矿产生的,挖矿是消耗计算资源来处理交易,确保网络安全以及保持网络中每个人的信息同步的过程。它可以理解为是比特币的数据中心,区别在于其完全去中心化的设计,矿工在世界各国进行操作,没有人可以对网络具有控制权。这个过程因为同淘金类似而被称为“挖矿”,因为它也是一种用于发行新比特币的临时机制。然而,与淘金不同的是,比特币挖矿对那些确保安全支付网络运行的服务提供奖励。在最后一个比特币发行之后,挖矿仍然是必须的。
比特币的总数为2100万个,目前已经开采出1300多点,比特币是由一个叫中本聪的人或组织在2009年发明创造。目前,中本聪已经消失了,是一个神秘的人物,谁也不知道他是谁。
❾ 比特币是如何去中心化的
比特币白皮书《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中,中本聪详细地解释了他是如何设计这个系统的。在其中,他确立了此后所有区块链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
一个真正的点对点电子现金应该允许从发起方直接在线支付给对方,而不需要通过第三方的金融机构。
现有的数字签名技术虽然提供了部分解决方案,但如果还需要经过一个可信的第三方机构来防止(电子现金的)“双重支付”,那就丧失了(电子现金带来的)主要好处。
针对电子现金会出现的“双重支付”问题,我们用点对点的网络技术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该网络给交易记录打上时间戳(timestamp),对交易记录进行哈希散列处理后,将之并入一个不断增长的链条中,这个链条由哈希散列过的工作量证明(hash-based proof-of-work)组成,如果不重做工作量证明,以此形成的记录无法被改变。
最长的链条不仅仅是作为被观察到的事件序列的证明,并且证明它是由最大的CPU处理能力池产生的。只要掌控多数CPU处理能力的计算机节点不(与攻击者)联合起来攻击网络本身,它们将生成最长的链条,把攻击者甩在后面。
这个网络本身仅需要最简单的结构。信息尽最大努力在全网广播即可。节点可以随时离开和重新加入网络,只需(在重新加入时)将最长的工作量证明链条作为在该节点离线期间发生的交易的证明即可。
链乔教育在线旗下学硕创新区块链技术工作站是中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开展的“智慧学习工场2020-学硕创新工作站 ”唯一获准的“区块链技术专业”试点工作站。专业站立足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