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子比特币脑洞
❶ 比特币真的只有2100万个吗
回答是,虽然不是一直发发发直到20999999.97690000个就直接停止那么简单粗暴(顺便,引用小数点后那么多位是因为比特币的划分单位为聪,就是中本聪的聪,1聪是0.00000001个比特币),但大体上就是这样。
比特币的产生方式是挖矿,也就是矿工通过解答加密学问题争夺记账权,完成记账的矿工将得到系统给予的比特币奖励。
格林尼治时间2009年1月3日18点15分05秒,中本聪挖出了比特币网络的第一个区块,也就是编号为0的创世区块。
从创世区块到第20999个区块为阶段1,在这个阶段里矿工每完成一个区块的记账,可以得到50个比特币的奖励,也就是比特币网络中每生成一个新区快,比特币的数量就增加50。
出于某些原因,中本聪认为比特币产生的速度应该递减。于是从第21000个区块(该区块产生于2012年)开始,称为阶段2,每生成一个新区块只增加25个比特币。
这样继续下去,每生成21000个区块,比特币就进入下一个阶段,每个新区块带来的新比特币数量减半。直到第33次减半时,每个块产生的新比特币从0.0021个直接减为0个。
这样算一下,总共产生的比特币就是20999999.97690000个。
说某个超智慧文明终于造出了一部超级电脑 Deep Thought(深思)——按现在的说法应该叫超级AI。这个AI刚启动就宣布,我是宇宙所有时间里第二强大的电脑。于是这些智慧生物兴奋啊,就问了它,请告诉我们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生命、宇宙和一切的答案)吧。AI 听了,思考了一会,回答说,这个问题太复杂,我需要用800万年才能计算出结果。
于是经过准备,AI 进入了漫长的计算中,仿佛冬眠一般。智慧生物们一直等待着它,并准备了盛大的庆祝典礼来欢迎这个终极答案。当时间终于到来的时候,三个当年问问题的生物的后人带着紧张和兴奋来见AI,发现 AI 已经醒了。于是他们立刻问,答案是什么?
AI 却奇怪地犹豫了一下,问,你们确定真的要知道答案吗?他们说,当然啊!于是 AI 叹了口气,说好吧,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is ... 42.
智慧生物们目瞪口呆。后续我们这里先不谈。这个经典的段落后来成为科幻史上的一个梗,曾经Google搜索有个彩蛋(大家还记得大明湖畔的 Google 吧),如果你搜索上面那段英文,Google就会告诉你,答案是42~
然后回到我们的正题,21 million的21是什么?回答:是42的一半。
❷ 最近网络上最流行的词语有哪些
小猪佩奇身上纹
掌声送给社会人
那个家喻户晓的粉色吹风机小猪,成为了社会人的代言,这个反差当真有点大。这个梗最开始是从快手上传开的,后来借助抖音之力,流行于网络。民间还有传唱“手带小猪佩奇手表,身披小猪佩奇纹身”。
确认过眼神
确认过眼神,是如今的万能吐槽神句。它完美的继承了互联网时代神转折的精神,在后面接上你想吐槽的话。
这句话最早出现在林俊杰2008年发行的《醉赤壁》中。原歌词为“确认过眼神,我遇上对的人”。
恐怕林俊杰自己也不会想到,十年后自己的一句歌词却爆红于网络。
肥宅快乐水
传说中的肥宅快乐水就是可口可乐,原因是因为可乐糖分高+喝着爽,一天两瓶快乐水,生活快似活神仙~
该词最早出现于2018年三月份,最先走红是由于微博网友@腊鸡哥哥发布的一个段子:既然喝水都胖,那为什么不喝可乐。就有网友评论可乐为肥宅快乐水,快乐快乐就好。
皮一下,很开心
此处的皮是指调皮的意思,完整的说法应该是,“皮这么一下你很快乐吗?”,用于吐槽某人很调皮。这句话最早源自于方言,走红于游戏解说,后来范围逐步扩大,成为网络流行语。
万能杠律
杠界定理,指杠精们只要想杠,就没有他们港不出的角度。
万能杠律--例题一
A:刚刚balabala哈哈哈哈哈
杠精一:他笑啥?
杠精二:我不知道笑点在哪。
杠精三:只有我一人觉得不好笑?
杠精四:不觉得好笑,也不知道笑的人是什么心态。
复兴号
2017年6月26日,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正式投入运营。复兴号试验速度可达时速400公里及以上,与和谐号相比,复兴号设计寿命更长,设施更齐全。然而,网友一向都是脑洞大开的,作为老家族成员--和谐号也被人拿出来调侃
❸ 对你帮助最大的书是什么
1.古典-《跃迁》
我接触的第一本关于心智模式的书是古典的《拆掉思维的墙》,那个时候我还在读大四,是在课堂上偷着读完的这本书,对我的影响空前的大,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古典成了我男神级别的人物,书中的很多观点对我找工作和之后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并且我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的,今年我古男神又出新书了,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道术器兼具的好书,告诉你如何成为一名当今时代的高手,内容丰富,案例精彩,强烈推荐还没有看过这本书的朋友们去看。
2.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这本书是公认的关于心智模式的教材级书之一,作者是一名非常杰出的心理医生,他通过案例/实证,用心理咨询的方式追踪和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思路,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挺长,量也非常大,是我二刷过的书之一。
3.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本书是我刚工作的时候一位新东方的老师朋友推荐给我的,已经再版过很多次,最近的一版应该是罗辑思维的定制版,我买过最出版,4年后又买了这本定制版,可想而知这本书在我心中的份量,里面提到了很多概念和践行的方式,属于那种你必须沉下心定下来去做才会有变化的心法级书,虽然大家对李笑来的定义最近成了“中国比特币首富”和“得到最畅专栏销作者”,但他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知行统一,从底层做起获得成功的榜样,“7年就是一辈子”,你会喜欢上这个愣头青的,同样推荐他的其他书~
4.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成功,动机与目标》
这本书是偏向于方法论的经典教材,虽然名字看起来就很鸡汤,但全书都是对于常规鸡汤成功学的反驳和实践,作者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告诉你,如何管理自己的行为达到目标,作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博士,顺便说一句,这本书也是非常好的关于个人管理与社会心理学的教科书之一。
5.陈虎平-《打破自我的标签》
这本书是我2016年读到过最好的关于心智模式和方法论的书,来自于一名美国留学生的推荐,作者同样是一名前新东方老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后续你会发现很多新东方出来的老师所出的书都非常对我的胃口,书中偏向于认知科学和演化论,特别理工科思维,读起来稍有些枯燥,虽然有些观点会有点偏执,但却是一本特别诚恳的个人进化书籍~
6.一群智慧的人-《追时间的人》
去年的5星推荐书之一,名字里同样有时间二字,但不是纯粹的时间管理书籍。这本书是阳志平的开智学堂大会中各个领域大咖的分享总和,书中从各个领域的最前沿告诉你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以及博弈方式,让你体会站在时间源头的世界体验,和一群信息源头的智者一同共舞~
7.罗伯特·B·西奥迪尼-《影响力》
1986年出版以来最畅销,最具有影响力的书籍,虽然书中内容偏向于社会心理学,但其实用性和对人性洞察延展性让这本书经久不衰,让你读完马上就能用起来,这也是这本书为什么那么畅销的原因,内容量较大,适合分节慢慢阅读~
8.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这是商界最经典、最畅销的培训书籍,是世界500强企业必读书籍之一,作者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毕业,培训了无数拖延、懒惰和低效的职场人士,是非常实用的个人心智开发到管理的培训类书籍之一,如果你觉得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还可以再是一把劲,这本书绝对是不二之选。
9.辉格-《自私的皮球》
虽然是一本2012年的老书,但其中的观点现在看起来一点也不老套,他的副标题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是这样过的”,书中的观点偏向于经济学思维,内容思路清晰,案例丰富,足以颠覆你的三观,更为难得的是,他可以把问题解释得那么有趣,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国内精品~
10.彼得·考夫曼-《穷查理宝典》
查理老爷子镇楼应该没人敢说不同意了吧?这本书是我大学时候读不懂,现在越读越觉得有用的书籍之一了,很多现在的畅销书中的理念来自于此书,什么叫知识的源头?看了之后你就懂了,再加上前段时间罗胖的推波助澜,这本书现在在国内也是火上加火,如果你想看一本终极宝典,那么就是这本书了~
❹ 财务自由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
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求财务自由。可财务自由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我想大部分人都想过这个问题。他们的答案可能是完成一些梦想,做一些以前没条件做的事之类的。我想这类答案类似于两个樵夫讨论有钱以后干什么一样,日上三竿,吃两个大白馍,拿着金斧头去砍柴。我不知道我的答案是什么,所以我曾经试着去寻找了答案。
首先是找我认识的人观察。在我的生活中,靠自身努力实现财务自由的人真的很少。但有一批人,依靠福利实现了财务自由。那就是退休人员。这类人有稳定的可观的收入来源。但我认识的这类人,大多都是悠闲的过着罗胖说的60岁已死,80岁才埋的日子。他们的日子悠然自在,含饴弄孙,走家串户。其实想想也没啥不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日子。其实大多数人下班以后的日子也差不多是这样的琐碎的日子。
我认识的退休人员中只有一个人是另类。他开始了创业。组织了几个人,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继续一些因为自己退休而没有做完的事,实现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这种人始终都是少数人。其实他们是否实现财务自由都是这样的生活。财务自由并没有改变这些人的生活。
我认识的人中不是通过福利实现财务自由还有一对夫妻。财务自由一般都不是个人实现,而是家庭实现。他们主要通过自己的积累加房产投资实现的。他们通过非常的眼光,用自己的积累投资了几套小门面。随着租金的上涨,实现了财务自由。但这种财务自由也不稳定,最近租金下降了,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另外,他们感觉自己在落后,落后于社会,地位和尊严也在下降。他们又重新开始了工作。这类人只是被动收入大于了生活支出,并不算真正的财务自由。因为他们的心没有自由。他们还是想为钱而工作,想追求自己的一些虚荣,想追求一种安全感。
我在网络上知道的财富自由的人真名真姓的就只有李笑来了。他主要靠出书和投资比特币来实现财务自由的。我知道的他目前的情况是在“得到”上开了一个财富自由的专栏。这是“得到”里订阅最多的栏目。这个栏目的产值超过2000万。但他对这笔收入的处置是建立一个奖学金。他是真的自由了。因为不再为钱而工作,并给自己的工作赋予了一个很高大上的目的。财务问题已经不再能束缚他了。我不知道他财务自由以前的状态,也无法判断他财务自由前后的生活变化。
从这些可以推断财务自由可以靠投资或者变现能力很强的无形资产实现。财务自由以后的生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会发生变异式的大变化。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以后一般也会过普通的生活。有梦想的人,是否实现财务自由都在追求自己的梦想。至于像李笑来那样的高人财务自由的生活,我想也不在我们考虑的范围之类,考虑了也做不来。
对于我们生活来说,如果你有梦想,有想要做的,不要等财务自由以后才去干。同样如果你有什么事情觉得要等到财务自由以后再干的,那你现在就可以逐渐尝试。因为财务自由前后的生活大概率不会发生断层式的变化,更确切的说是只发生很小的变化。我们只能逐步的改变我们的生活。
❺ 现实社会对人真的是全方面的折磨啊,你光勤劳奋斗是没有用的,还要有定力有情商有耐心等等等等
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只要勤奋上进,就会成功。
但你的勤奋真的用对了地方吗?其实勤奋也是分层级的,最低级的勤奋不但很累,还没有回报。
最好的勤奋是在用力前进行自我评估,看看自己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适合怎样的勤奋方法,有策略有套路的勤奋,才能事半功倍。
如果说讲战略的勤奋是最高层次的勤奋,讲方法论的勤奋是第二层次的勤奋,那拼体力的勤奋就是最低层次的勤奋。
绝大多数人的勤奋往往是廉价的,付出的汗水和回报往往不成正比。
- 01 -单纯拼体力的勤奋
很多人的勤奋都是低层次的勤奋,他们的勤奋有个显著的特征:不动脑子,只甩膀子。
我年初参加新榜大会,听到樊登老师讲了一个例子:有本书叫《反脆弱》,告诉我们要想致富,饭店这种业务千万不能碰。
饭店盈利的上限是可以看到的,一般的饭店一天也就中午和晚上两个流量高峰,加上饭店的接待能力是固定的,收入天花板是很明显的。
但是饭店盈利的下限却摸不到底,如果一家饭店不好吃或者不被用户接受,那真是投多少钱赔多少钱,而且还是一开门就赔的那种。
一个收入有上限,赔钱没下限的业务,你愿意干么?
我们往往对此一无所知,更不会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只会觉得有的饭店很赚钱,我也能干,只要我努力,那也能挣钱。
那些做事之前不动脑子的人,往往是被行业的隐性门槛挡在门外的。他们既不研究规律,也不思考方法,更不知道人生战略,更喜欢埋头苦干。
劳力者治于人,说的就是这种人。
在浴缸里练了十年狗刨,连真正的泳池都没摸到边,更不知道什么叫自由泳。这种勤奋流了很多汗水,九成都是没价值的。
- 02 -讲方法论的勤奋。但不要为了努力而努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讲方法论了,总体上是件好事儿。
你会发现讲方法论的人落地能力特别强,整体工作效率也很高,工作交到他们手上你可以很放心。
这些人更愿意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更愿意想办法向别人学习,来获得成长。
就像古典老师说的,你一定要相信,你今天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经历过,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式。你所要做的,只是学习。
但是也有很多人中了方法论的毒,贪多嚼不烂。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要更高水平的勤奋。
- 03 -最高层次的勤奋是战略勤奋,不同阶段的战略是不一样的
战略并不是大而空的,包含了长期愿景、中期目标和短期发展路径的综合方案,让你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
愿意花时间规划战略的人往往目标性更明确,他们做的无用功更少,效率更高,在自己位置上作出的成绩要比一般人大得多。
但现在常见的情况是:
年轻人愿意谈战略,但实际上对战略一无所知,既提不出真正有效的战略,也不会规划战略;
上了年纪的人不愿意谈战略,因为既定的思维框架太多,而且产生了惰性,大脑里很少有时间思考战略。
不同的阶段战略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年轻人应该谈战略,要充分了解自身的资源、条件,以及外部环境比如企业战略、岗位对自己的要求,要把战略建立在充分认知上。
这些年轻人很多是被雷布斯那句“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打了鸡血。但雷军说出这句话是在经历了在金山十六年天天到凌晨的加班,却发现金山上市后市值还不到七亿才有感而发的。
后来雷军痛定思痛,带领小米在短短几年跻身中国一线智能机制造商,直至最近上市估值千亿美元。
所以年轻人思考战略不要大而无当,更不要白口空谈,还是要踏下心来,多学多看。
而年纪大点的员工则不会这么干,他们往往不愿意谈,或者脑子里在自动回避战略这个词。
因为绝大多数老员工,每天处理的都是日常工作,繁重的重复劳动和琐碎的家庭生活,让他们不愿意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
做好手上的活儿当然非常重要,但是然后呢?
绝大多数老员工只是做好手上的活,但是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只是有模糊的概念,并不知道自己具体想要什么,也不能预期未来是什么样子,那就更别说改变世界了。
不同阶段的人应该怎么规划战略呢,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
刚入行的年轻人,最应该关注岗位需要你做什么;
入行五到十年的部门负责人,最应该关注公司需要你做什么,比如做出更好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协调不同部门的资源等等。
公司负责人,更应该关注市场需要你做什么,比如为公司选择赛道,构建高效的商业模式以及人才队伍等等。
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生活中需要思考战略的地方远远不止工作这一个部分。
- 04 -怎么才能做到战略层次的勤奋?
真正的战略勤奋,并不是大而空的高谈阔论,而是要建立在充分认知现状的基础上,既要甩开膀子,又要策略勤奋,既要有长期的战略定力,又要有短期的高效执行力。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到战略勤奋呢?
1)不断扩展认知边界,跟更牛的人学习
战略层次上的勤奋,首先是认知上的勤奋。
你必须搞清楚现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机会和短板是什么,以及哪些是战略问题,哪些只是战术层面的问题。
但很多时候只靠你一个人,以来现有的经验和知识,以及你的思维定势,你是很难看清楚问题全貌的,也很容易掉进坑里。
这个时候就要不断的跨领域学习,同时要向更牛的人取经。
1997年,任正非带领的华为走到了发展瓶颈,在战略层次一片迷茫。于是他亲赴美国向把IBM带出泥潭的郭士纳请教。
彼时任正非53岁,郭士纳55岁;华为销售额40亿人民币,6000名员工,而IBM则是销售额600多亿美元,27万员工的庞然大物。
跟郭士纳的闭门交流结束后,任正非深受触动,回国就召开了全体动员大会:我们只学最好的,那就是IBM。
1998年,任正非斥资上千万美元请IBM作为企业顾问,改造企业流程、发展新兴业务、砍掉没有前途的业务。
相比每年30亿的销售额,每年上亿人民币的咨询费可谓是夸张了。但是结果大家也看到了,短短二十年,华为的销售额增长到了6000亿人民币。
不断突破认知边界,向更优秀的高手学习,就是战略勤奋的重要基础。
2)时刻保持战略定力: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
所谓的战略勤奋,就是抱定长远目标,所有的工作都为这个终极的战略目标而努力,时刻提醒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永远只有一件,任何与之无关的事情都必须放弃。
在战略上勤奋的人一定是焦虑的,因为他很可能不知道自己坚持的这件事情是不是正确的,加上战略的行为往往是长期的。如果长期做一件前途未卜的事情,那么问题就来了:你到底能坚持多久?
这个时候就要通过上一条,尽可能的确定自己的这条赛道是正确的,然后聚焦,all in。
据说,罗辑思维CEO脱不花三岁的小女儿都能说得出来妈妈的工作:妈妈要加班,妈妈要卖专栏。
聚焦到这种程度,加上罗胖和脱不花超强的能力、勤奋,罗辑思维想不成功也难。
当然他们并不是没走过弯路,有一段时间他们什么都卖,月饼、柳桃、会员,卖得都不错,但后来毅然决然的全砍了。
他们还原价卖掉了很多投资项目。因为靠非核心能力赚钱,会损害企业的核心能力。
找到你最擅长的那件事情,反复的做到最好,时刻保持定力,你离成功就很近了。
3)不要顽固的捍卫过去:别用已知判断未知
IBMCEO罗睿兰有一句很牛的话:“不要尝试捍卫过去。”
我总结了很多经验,发现这句话太对了,我就是一直被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死死地束缚着,做了很多错误判断。
战略层面的勤奋,需要你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做深入思考,不要用成见来束缚自己,本能性的追逐或者拒绝新生事物。
2004年,有人向我介绍阿里刚推出的支付宝,我嗤之以鼻:这项业务肯定发展不起来,用户怎么会放心把钱交到你的手上呢?
2011年微信推出来的时候,我觉得微信不会成功,毕竟已经有了QQ了,干嘛还需要一个替代性的产品呢,多此一举。
2013年,我当时的老板大开脑洞,说要用比特币给我们发工资。当时比特币也就几百块,我们一个月能拿十个比特币。当时我们无情的拒绝了老板,觉得老板把我们当傻逼。现在比特币六万多一个了,我们觉得自己确实是傻逼。
绝大多数人可能也跟我一样,要么对潮流熟视无睹,要么认为潮流根本就是骗人的,但是普通人的想法,往往被证明是错的。
所以我现在的心态越来越开放,面对新事物,第一反应不是给它定性,更不是脑子一热就去跟潮流,而是放平心态,持支持的态度,看它怎么发展,考虑怎么把新生事物融合到自己的战略发展当中来。
4)真正的战略勤奋:抬头望大事,埋头干小事
真正战略上勤奋的人,就是那种抬头望大事,努力思考战略,学习策略的人,同时又能够踏下心来,专心把小事做好。
这也要求你在现阶段分清对自己来说,什么是战略,什么是战术,什么是单纯的体力付出。
千千万万不要让这三者错位,特别是战略和战术的错位。
比如很多人会把买房、买车、结婚生子认为是战略层面的目标,但实际上这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个小节点,解决的也都是你人生中的几个小问题。
毕竟有没有房子和车,有没有女朋友,远远到不了决定人生胜负的层面。
而能够决定人生长远胜负的才算是战略问题。
好了,最后在提醒大家一句,真正聪明的人,往往会聚焦长远价值,因为这才是决定人生胜负的核心,毕竟人生不止短短两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