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比特币问答 » 比特币密码穷举

比特币密码穷举

发布时间: 2024-10-03 11:44:00

1. 比特币以太坊与IPFS挖矿的区别

比特币和以太坊是pow算力挖矿。ipfs是存储即挖矿,新型模式。

2. 挖矿到底在计算什么

比特币挖矿到底在计算什么?如何看待比特币挖矿,比特币的挖矿对于不同的矿工而言是一种竞争记账权的合作记账行为,在合作的大框架下有序地竞争。也就是利用电脑硬件计算出比特币的位置并获取的过程称之为挖矿。挖矿既能生产比特币,又能保障交易信息,下面来具体解释挖矿。

比特币在2017年底暴涨至将近20万人民币一枚,不仅火了数字货币行业,更是火爆了区块链行业,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想方设法去挖矿,获取比特币来实现自己的财富自己,首先,”比特币“挖矿是怎挖的,比特币是一中虚拟货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区块链的区块比作一个个的账本,那么”挖矿“就是“打包”过去十分钟整个区块链网络的交易,把这些交易写入新的区块,那么就“打包”完成,那就是完成了“挖矿”旅搭誉。完成了挖矿之后就获得了系统分发给你的比特币。这就是比特币“挖矿”比较简化的说法,当中的原理和运行还是相当复杂的。

如何分配“打包权”

比特币的价格超过2w元一个,每一次获得“打包权”,完成工作就会获得12.5个比特币(会随时间递减),获利可谓相当丰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只要有利润的地方就有人。网络上矿工众多,那么如何确定应该分配给哪个矿工去做这事呢?

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采用这种方法:采用一种叫“工作证明(Proof Of Work,简称POW)机制,即工作量的证明。

这种方法通常来说只能从结果证明,因为监测工作过程通常是繁琐与低效的。这是用来确认你做过一定量的工作,但是监测工作的整个过程极为低效,而通过对工作的结果进行认证来证明完成了相应的工作量,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

我们可以比喻成,要证明您会开车技术好,企业不可能给您几天时间,跟着您在市区上走。但是,你可以提供驾驶证和之前在公交车公司当公交车司机的工作证明, 来说明您得能力。你要获得这个能力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企业验证却非常简单。

比特币这种加密系统所使用工作量证明机制的证明是哈希现金,需要算出对应的哈希函数。哈希现金是一种工作量证明机制,它是亚当·贝克在1997年发明的,主要用于抵抗邮件的拒绝服务攻击及垃圾邮件网关滥用。在比特币之前,哈希现金被用于垃圾邮件的过滤,也被微软用于hotmail等产品中。

对于比特币这种加密系统所使用的哈希函数,它需要具备以下的性质:

1. 免碰撞,即不会出现输入x≠y,但是H(x)=H(y)

2. 隐匿性,也就是说,对于一个给定的输出结果H(x),想要逆推出输入x,在计算上是不可能的。

3. 不存在比穷举更好的方法,可以使哈希结果H(x)落在特定的范围。

比特币在区块链的生枝锋成过程中使用了POW机制,一个符合要求的区块哈希函数由N个前导零构成,零的个数取决于网络的拆段难度值。

要得到合理的区块哈希码需要经过大量尝试计算。当某个节点提供出一个合理的区块哈希值,那就是说明该节点确实经过了大量的尝试计算,那么系统就把”打包权“分配给该节点(矿工)

当然这不能得出计算次数的绝对值,因为寻找合理hash是一个概率事件,所以当节点(矿工)拥有占全网n%的算力时,该节点基本上就是有n/100的概率找到区块哈希。那就是意思上说比拼算力。

当能不能记住前面几个0,然后可以使用呢?不能的,因为难度值不一样, 0的数量就不一样。而且要证明的数是一个哈希码,而且需要验证的工作量证明非常庞大,基本上无法造假。只存在一个方法:穷举!

那么意味着,你不仅要算出你的哈希值,还需要对比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继续算。

所以需要大量的显卡进行大量的并行运算,获取哈希值。让我们来看看,矿场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这些矿场都是用很贵的显卡来算,他们的算里是人工的N倍。如果单靠人力,算十年都没有它们工作一小时的工作量大。

比特币和传统货币不同,美元和英镑这种法币由央行和金融机构管理,进行转账交易时这些机构也同时参与,而比特币只在分布式账本中进行交易,每一项交易就储存在比特币的全球网络节点中,不可复制,不可篡改。所以每个储存数据的节点都会有相应的奖励,目前已经开采的节点有1700万个,比特币总量只有2100万个,意味着还有400万个比特币待开采。

3. 为什么说虚拟币是区块链存在的唯一意义

为什么说虚拟币是区块链存在的唯一意义
区块链已经是一个世人皆知的名词了,有人甚至断言,未来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将以区块链为基石。但若问区块链究竟是个什么技术,各路“专家”的解释可谓语焉不详:有些堆砌常人不可理解的术语,有些大谈其潜在应用,有些干脆冠之以“第四次工业革命”——至于区块链的本质,大家终究还是不甚了了。
之所以闪烁其词,原因并不难猜。就功能而言,区块链无非是一个特殊方式加密的公共数据库,这种毫不性感的概念是没法用来炒作的。当然,区块链吸睛如斯,其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如其功能般缺乏营养。要把它讲清楚,我们需要了解大量技术本体以外的信息,而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币。
区块链的痛点
放在五年前,世上并无太多人知道什么是区块链。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这个系统以数据块(block)的形式进行传输,并以末端追加的方式将数据块连成链状(chain),因而得名区块链(blockchain)。从技术层面看,区块链和之前存在的IT技术之间没有显著的壁垒,并无革新性的进步;但从价值观层面看,它们则有根本性的不同——以前所有的技术都旨在提高效率,而区块链是反其道而行之的。
鉴于比特币是区块链标志性的存在,我们不妨拿它作为样本。
比特币体系内的每一笔交易记账都在全网范围内由无数个用户验证,验证通过后,该次交易才能成立。而第一个成功记账的用户可以得到一定量的比特币奖励。这个信息处理过程俗称“挖矿”。目前比特币系统的活跃用户数约500万人,2017年全年处理量约3000万笔交易。3000万笔是个什么体量呢?2017年11月11日这一天时间里支付宝完成了14.8亿笔交易,约为比特币全年交易量的50倍。
这个差距并不说明太大问题。毕竟比特币的用户数远低于支付宝,应用场景也远少于支付宝,所以交易量有数量级的差别并不奇怪。真正说明问题的,是支持这3000万笔交易所消耗的电量:外媒Digiconomist公布,2017年比特币系统消耗的电能达到了300亿度,占全球耗电量的0.13%,超过数十个国家的全国年用电量。换言之,处理一笔交易,比特币系统平均需要消耗1000度电;以我国居民电价计,相当于每个活跃用户人均承担电费3000元。如此匪夷所思的耗电量意味着巨大的算力配置,这与其渺小的处理功能形成了强烈反差。
去中心化”的低效,不只体现在算力,还体现在数据存储。
继续以比特币为例,众所周知,比特币(区块链技术)要求用户分布式储存公共账本。其背后的逻辑很奇葩:“去中心化”理念认为中心账本的管理者会作假,故账本的存储必须公共化。目前完整的比特币公共账本大小已经超过150GB,并以每年数十GB的速度快速递增——仅仅为了支持500万用户每年3000万笔交易。如果有朝一日其处理量与目前的支付宝比肩,那每年比特币账本的大小将增加超过500TB。这相当于把支付宝服务器的存储数据在所有用户的个人电脑上进行备份,其荒谬性是显而易见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比特币系统现在允许用户存储不完整的公共账本,即“轻钱包”,但其交易验证仍然依赖网络上其他人的完整账本。我们试想,当公共账本大到绝大多数人都无力完整存储的时候,仅剩的那些完整用户节点不就又成了中心账本吗?
把视野延伸到虚拟币以外的区块链应用(如果存在的话),公共账本需要记录的将不仅仅是纯数字的交易金额,还可能是每一辆车的保险信息、每一个人的信用信息,这些多维度的数据若也要“去中心化”存储在每个用户的终端上,那我们需要的将是天文数字级的存储空间。短时间内,这将是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难题。
从哲学高度讲,科学的本质是怀疑,宗教的本质是相信。区块链作为科技范畴内的概念,是如何让众人无视诸多悖论、沦为其信徒的呢?答案当然也离不开比特币,这个现世的造富奇迹。
比特币的哲学
不知从何时起,大佬们开始刻意把比特币和区块链作为两个概念割裂开来,众口一词称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应用之一。
其中的动机是多样的。
但凡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比特币不可能成为正常经济体的通行货币。它自带通缩属性,无视货币政策,与现代经济理论八字不合。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所挑战的信用货币,实在是过于强大了。全世界除了少数几个失败国家,清一色都是基于政府信用发行货币的。信用货币之所以也被称为法币,是因为绝大多数国家都用法律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为国内流通领域“必须接受”的一般等价物。通过这种方式,国家确保信用货币不被拒绝,也同时保证了货币持有人的权利不受侵害。换言之,信用货币并不是凭空发行的,它背后有政府信用背书,有国家机器撑腰。
而比特币的发行机制(也就是挖矿),其用意就是把政府的货币集权“去中心化”,背后则是对政府存在之合理性的质疑。
前面已经提到过,“去中心化”的逻辑出发点是对中心化机构的不信任。比特币原教旨信徒之所以选择用“机器共识”来代替“制度共识”,根本上的理由是认为政府主导的货币发行制度无法体现公平正义——通胀、贫富不均——这些比特币试图解决的问题,无不指向建制。从这个角度看,比特币低效的共识机制也就有了“效率换公平”的哲学意义。
如果技术的进步终将让损失的效率忽略不计,那是否意味着“不值得信任的”中心化机构就无需存在呢?
这是一个危险的问题,好在我们暂时不必作答——因为比特币的“公平化”尝试已经基本失败了。
比特币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比特币参与者在同一时期能大致机会均等地获得比特币。为此设计了一个相当精巧而理想化的区块链算法,也就是所谓的PoW(ProofofWork,工作量证明)机制。通过穷举随机数变量,第一个得到特定要求哈希函数值(Hash)的用户将有权记账该轮交易,并获得对应的比特币奖励。基于PoW机制,每个用户获得比特币的概率直接由他贡献的算力决定,投入越多,回报越多,看似合情合理。
当然,事情没那么简单。
一方面,比特币的PoW是极其耗能的,每次生成随机数获得特定要求哈希值的预期概率是1/62^18(不到亿亿亿亿分之一),所以全体设备需要海量的穷举运算才能决出记账权。比特币高昂的运行成本极大程度上应归功于这个“公平”的激励机制。
另一方面,比特币设计者对算力分布做出了严重误判。他本以为用户会老老实实用CPU运行挖矿程序,而受限于CPU的核心个数和成本,单一用户不太可能集中太多算力。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已经了解了,从GPU到矿机,再到大型矿坑,一个旨在去中心化的系统已经近乎寡头化。
比特币之所以会严重背离其理念,原因其实并不偶然。
规模化的生产给“矿业巨头”带来了诸多好处:更强的电费议价能力,更高的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更低的综合人力成本,更薄的研发摊销成本。即便是比特币这样的虚拟产品,其生产过程终究还是符合边际成本递减这一朴素的经济学规律,这便是中心化存在的必然性。从自然科学角度看,类似的结论同样成立:一盘散沙的个体是熵值最高的状态,而高熵意味着无能。
有些人认为,是PoW扭曲了比特币理念,降低了效率,诱发了算力竞争,把它废止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于是他们设计了PoS、DPoS等新的激励机制。依我愚见,这些努力是不会有结果的,因为在“效率”和“公平”这个跷跷板上,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甚至不可能满足大多数人。
说得再玄一点:任何一种虚拟币激励机制都是一套经济制度——“死的制度”不可能保证一个动态经济体系稳定运转,只有“活的人”可以。
脱币化的困境
由于比特币的种种问题,圈内的有识之士意识到,继续把区块链和比特币绑定在一起,必将一损俱损,以“技术无罪”的名义切割关系已是当务之急。这不单是应时势,更是遂人愿:比特币的影响已经过于深远,若不把区块链解放出来,后来者的致富空间将被压榨殆尽。
然而,区块链真的可能脱币化吗?
很多不明真相的普通人,甚至一些知名投资者都觉得“真实,不可篡改”的区块链单凭技术本身便存在无限的价值。
对此我要说,这中间误会太大了。
比如银行间结算,即便区块链系统成功完成了记账操作,但某无赖银行拒绝对外打款,区块链能代替法律、保证对手银行权利不受侵害吗?再如产品防伪,即便二维码全程无误,但卖家第一时间在盒子里装的就是次品,区块链能施展魔法、让顾客顺利收到正品吗?事实上,区块链的“真实,不可篡改”,充其量只能作用于虚拟信息,它的触角根本伸不到现实世界。
然而,现在这些概念正被有意无意地滥用。负责任地说,大部分号称前景远大的区块链应用,完全是基于“真实,不可篡改”字面意思的臆想,提出这些应用的人并不理解区块链技术本身,他们找到的只是一些以“真实性”为痛点的应用场景而已——而此类场景当然是无处不在的。然而,最后所有人都会发现,即便克服了低效冗余安全性等众多难题,想象中的区块链需求依旧不会出现。
因为这很大程度上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个经济问题。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设计意味着系统运行成本会被分摊到每个用户头上,但理性人的天性从来都不是共享和奉献,而是搭便车。以比特币为例,且不讲矿机之类的硬件投资,仅是电费一项,活跃用户人均就要支付每年3000元人民币。如果区块链应用不产生切实的个体收益,就不会有自发的参与者,即便勉强参与了,其可靠性亦会存疑。所以,区块链的商业应用断不能和激励机制脱钩。
说得更深入点,区块链的共识,并不单单是技术上的公共账本共识,更是对区块链价值介质的共识。比如在比特币系统里,如果没有激励机制,抑或比特币一文不值,那就不会有人提供算力,就不会有人提供存储空间,就不会有人传教布道——比特币本身就是系统的价值,理念和技术都只是美好的故事。
现在媒体报道的各种区块链应用,总结起来无非两种:要么就是借题材炒作,在中心化机构的交易中强行套用区块链算法;要么就是纯粹的“展望”,丝毫不考虑实现的方式和难度。出于某些原因,这些媒体在鼓吹区块链的过程中达成了奇妙的默契,绝口不提虚拟币,这对大家产生了严重误导,以为区块链只是一个纯粹的网络技术。事实上,如果确有名副其实的区块链生态出现,那白皮书最后图穷匕见的,必定是虚拟币。
据此,我们不妨重新审视下虚拟币和区块链的关系。
圈内有个说法,称“区块链为本,虚拟币为用”,此话的真伪甚是难辨。
挑明了说,区块链的本质是虚拟币为了建立“公平激励机制”而创造的特定算法,所谓的“区块链为本,虚拟币为用”无异于买椟还珠。在此我们大可断言,一旦失去虚拟币这个灵魂,区块链就不存在价值。
这个论点或让人一时难以接受,但逻辑上并无太多不妥。
所谓“产生价值”,无非三个标准:创造需求,降低成本,重塑公平。从成本看,区块链之于中心化可谓毫无优势;从公平看,宏大的比特币社会实验已然揭开分晓。那么唯一留有悬念的,就是区块链是否“创造需求”了。
这时候币圈人可以跳出来斩钉截铁说,当然有需求,你看这风起云涌的ICO!
ICO的狂欢
ICO,全称InitialCoinOffering,即首次代币发行。简而言之就是把早期项目的特定虚拟币,以比特币等通用虚拟币作价,向公众发售份额的众筹融资行为。所谓的“早期项目”有多早呢?组一个团队再写一个白皮书就够了。如果有闲工夫,顺便做个PPT那算是相当勤奋了。至于尽职调查、财务分析,那都完全不需要,因为大部分项目一分钱营业收入都没有。
“特定虚拟币”这个称呼略有点不专业,在币圈通行的叫法应是token,高雅点的翻译叫“通证”。在白皮书里,项目团队会画出各种大饼,告诉你将来自家通证会有多大“价值”。但你若想知道通证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不好意思,区块链圈子有一个优良传统,叫“语焉不详”。
出于某些意味深长的原因,大部分ICO的法律文书(LegalDocuments)都是纯英文的,而通证的真实定义其实就藏在其中。几乎所有ICO都在法律文书里作了类似如下的规定:“通证不授予白皮书所规定回报以外的任何权利,且仅在项目成功时方能生效。众筹投资者对项目发展和管理不可施予任何影响。通证不代表投资者对项目拥有任何形式的所有权,亦不可凭此获得项目相关的未来收入和知识产权。”
这段让人瞠目结舌的文字,说白了就是:虽然你出了钱,但你什么都不是。ICO众筹并不是我们过去知道的那个众筹,投资者花钱买到的不是股份,而是筹码,什么时候庄家不玩了,筹码就归为空气——且不讲大多数庄家根本玩不起来。
没有底层资产,没有主体信用,没有商业模式,没有法律保障,这样的虚拟币,卖得出去吗?答案竟然是肯定的。
这一切看似荒谬绝伦,但背后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很多人通过ICO赚了钱。
建团队写白皮书是ICO产业链的第一环,紧接着要拉大佬站台,到境外“交易所”发币,虚拟币上线了还要操纵币价吸引更多炒家入场,最后看准时机套现离场就算走完了全程。有人在这个游戏中直接实现了财务自由;有些虽然没吃到肉,但也喝到了汤。
面对门槛如此低的造富奇迹,任谁都要心动一下。
但是,如果项目本身无法盈利,那不管如何包装美化,ICO终究还是个零和游戏——如果有人赚得盆满钵满,那肯定有人赔得底裤不剩。这就像我们熟知的传销,所有人都知道接最后一棒会死,但都觉得自己不会接到最后一棒。
那区块链在ICO大潮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众所周知,去中心化、去信用化和公平公正,这些都是区块链标榜的理念。我们反观ICO:若要上线发币,就必须向中心化的交易所支付巨额“上币费”,这是何等的“去中心化”?项目团队欺诈横行、币圈媒体刻意误导、交易账户频遭黑客,这是何等的“去信用化”?庄家大鳄肆意哄抬价格,牟取暴利,倾轧韭菜,这是何等的“公平公正”?事实上,除了提供虚拟币和噱头,区块链在币圈什么都不是。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很多ICO发行的虚拟币甚至都没有基于区块链技术。
所以,ICO不是区块链创造的需求,而是区块链之耻。
链和币的未来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虚拟币是区块链存在的唯一价值,那么对于区块链未来的分析也就有了大致的思路。
法定货币充分电子化的当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币在正常社会生活中并无太多实用价值。但置于特殊场景,虚拟币却有一个电子法币不可复制的优点,那就是隐私性。
但凡以银行作为支付通道的交易,都是能被监管的,如果当局愿意,他们可以知道你把钱给了谁,这笔交易的背景,发生的时点,一切的一切。所以在比特币问世之前,绝大多数见不得人的交易都是用现金完成的。你只见过黑帮片里提着一大箱子现金去买毒品,绝对看不到带着一个POS机过去的。
而比特币的横空出世,革新了洗钱、贩毒和黑市军火买卖。有了这种完全匿名的货币,不法分子再也不必为一箱箱现金提心吊胆,再也不必为连号的美元支付折价了——比特币就是便携的黄金,正如它的设计理念一样。
所以,比特币及其替代品是不可能被彻底消灭的,因为逃脱监管的需求将永远存在。
只要虚拟币不死,区块链经济就一定有生存的空间,因为虚拟币代表的价值必然需要兑现的途径,而这个途径不可能永远是法币。
这里要插一句,最近区块链和中心化账本的妥协产物,比如雷电网络等,正逐渐露出头角。原理上中心账本能大幅提高处理效率,适应大规模高频次应用,但如果虚拟币核心用户的主要诉求是脱离监管,那么这个功能可能并不会受欢迎。结果如何,不久便知。
另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是:风起云涌的ICO会导致虚拟币大爆发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虚拟币不受法律强制保护,所以其公众接受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价值和前途。在接受法币支付时,我们默认自己得到的法币,别人也同样会接受,其面值在流通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折价,具有100%的流动性。虚拟币的场合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缺乏流动性量化指标,我们只能根据公众对其接受度的笼统判断,决定是否接受该种虚拟币支付。这种判断方式会形成强大的马太效应,因为公众的选择会迅速趋同。
另一方面,公众自发接受的货币种类也是有上限的。拿共享单车打个比方,我们会给摩拜充押金,会给OFO充押金,心很大的还会给Bluegogo充押金,敢问同时给4种以上共享单车充过押金的人有多少?通常情况下,大众对于同质化功能的接受上限仅有“三个”。在货币的场合,法币第一的位置无法动摇,第二多半是比特币,第三是以太坊——所以很不幸,不出意外其他所有虚拟币都长不大。
有人会说,这是基于公链的判断,我们还有私链和联盟链。
在这里,我们要旗帜鲜明地站定立场:私链就是个中心账本,和区块链理念一点关系都没有。至于联盟链,相关的误解就更多些。比方说,现在很多联盟链的构想是没有token成分的,这便是最大的误解。如之前分析,若没有激励机制,高频应用会变成低频应用搭便车的工具,更差的情况甚至连价值传输的介质都会缺失。另外,如果不同应用间token价值的兑现方式存在区别,联盟内部的套利也将不可避免。总之,联盟链和公链相比,除了隐私性略有提高外,问题只多不少。Token泛用性的差距意味着它只能在公链的阴影下靠底层资产价值苟延残喘。
综上,我们对于未来区块链的应用范围也就有了基本的认识:大部分自然生长的区块链经济,都将基于比特币和以太坊存在。这里说的自然生长,特指与中心化机构强行附会的伪区块链进行区别。无论是银行间结算、产品防伪还是其他任何场景,如果参与主体间的共识和信任早已存在,那所谓的区块链应用充其量只是个数据库,而且不会是最优设计的数据库。
最后一个问题:区块链的热潮什么时候会退去呢?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过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在一个时间愚弄所有人,也可以永远愚弄一个人,但不可能永远愚弄所有人。

4. 非对称加密算法 (RSA、DSA、ECC、DH)

非对称加密需要两个密钥:公钥(publickey) 和私钥 (privatekey)。公钥和私钥是一对,如果用公钥对数据加密,那么只能用对应的私钥解密。如果用私钥对数据加密,只能用对应的公钥进行解密。因为加密和解密用的是不同的密钥,所以称为非对称加密。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保密性好,它消除了最终用户交换密钥的需要。但是加解密速度要远远慢于对称加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能比对称加密慢上1000倍。

算法强度复杂、安全性依赖于算法与密钥但是由于其算法复杂,而使得加密解密速度没有对称加密解密的速度快。对称密码体制中只有一种密钥,并且是非公开的,如果要解密就得让对方知道密钥。所以保证其安全性就是保证密钥的安全,而非对称密钥体制有两种密钥,其中一个是公开的,这样就可以不需要像对称密码那样传输对方的密钥了。这样安全性就大了很多。

RSA、Elgamal、背包算法、Rabin、D-H、ECC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使用最广泛的是 RSA 算法,Elgamal 是另一种常用的非对称加密算法。

收信者是唯一能够解开加密信息的人,因此收信者手里的必须是私钥。发信者手里的是公钥,其它人知道公钥没有关系,因为其它人发来的信息对收信者没有意义。

客户端需要将认证标识传送给服务器,此认证标识 (可能是一个随机数) 其它客户端可以知道,因此需要用私钥加密,客户端保存的是私钥。服务器端保存的是公钥,其它服务器知道公钥没有关系,因为客户端不需要登录其它服务器。

数字签名是为了表明信息没有受到伪造,确实是信息拥有者发出来的,附在信息原文的后面。就像手写的签名一样,具有不可抵赖性和简洁性。

简洁性:对信息原文做哈希运算,得到消息摘要,信息越短加密的耗时越少。

不可抵赖性:信息拥有者要保证签名的唯一性,必须是唯一能够加密消息摘要的人,因此必须用私钥加密 (就像字迹他人无法学会一样),得到签名。如果用公钥,那每个人都可以伪造签名了。

问题起源:对1和3,发信者怎么知道从网上获取的公钥就是真的?没有遭受中间人攻击?

这样就需要第三方机构来保证公钥的合法性,这个第三方机构就是 CA (Certificate Authority),证书中心。

CA 用自己的私钥对信息原文所有者发布的公钥和相关信息进行加密,得出的内容就是数字证书。

信息原文的所有者以后发布信息时,除了带上自己的签名,还带上数字证书,就可以保证信息不被篡改了。信息的接收者先用 CA给的公钥解出信息所有者的公钥,这样可以保证信息所有者的公钥是真正的公钥,然后就能通过该公钥证明数字签名是否真实了。

RSA 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公钥加密算法,该算法基于一个十分简单的数论事实:将两个大素数相乘十分容易,但想要对其乘积进行因式分解却极其困难,因此可以将乘积公开作为加密密钥,即公钥,而两个大素数组合成私钥。公钥是可发布的供任何人使用,私钥则为自己所有,供解密之用。

A 要把信息发给 B 为例,确定角色:A 为加密者,B 为解密者。首先由 B 随机确定一个 KEY,称之为私钥,将这个 KEY 始终保存在机器 B 中而不发出来;然后,由这个 KEY 计算出另一个 KEY,称之为公钥。这个公钥的特性是几乎不可能通过它自身计算出生成它的私钥。接下来通过网络把这个公钥传给 A,A 收到公钥后,利用公钥对信息加密,并把密文通过网络发送到 B,最后 B 利用已知的私钥,就能对密文进行解码了。以上就是 RSA 算法的工作流程。

由于进行的都是大数计算,使得 RSA 最快的情况也比 DES 慢上好几倍,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实现。速度一直是 RSA 的缺陷。一般来说只用于少量数据加密。RSA 的速度是对应同样安全级别的对称密码算法的1/1000左右。

比起 DES 和其它对称算法来说,RSA 要慢得多。实际上一般使用一种对称算法来加密信息,然后用 RSA 来加密比较短的公钥,然后将用 RSA 加密的公钥和用对称算法加密的消息发送给接收方。

这样一来对随机数的要求就更高了,尤其对产生对称密码的要求非常高,否则的话可以越过 RSA 来直接攻击对称密码。

和其它加密过程一样,对 RSA 来说分配公钥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分配公钥的过程必须能够抵挡中间人攻击。假设 A 交给 B 一个公钥,并使 B 相信这是A 的公钥,并且 C 可以截下 A 和 B 之间的信息传递,那么 C 可以将自己的公钥传给 B,B 以为这是 A 的公钥。C 可以将所有 B 传递给 A 的消息截下来,将这个消息用自己的密钥解密,读这个消息,然后将这个消息再用 A 的公钥加密后传给 A。理论上 A 和 B 都不会发现 C 在偷听它们的消息,今天人们一般用数字认证来防止这样的攻击。

(1) 针对 RSA 最流行的攻击一般是基于大数因数分解。1999年,RSA-155 (512 bits) 被成功分解,花了五个月时间(约8000 MIPS 年)和224 CPU hours 在一台有3.2G 中央内存的 Cray C916计算机上完成。

RSA-158 表示如下:

2009年12月12日,编号为 RSA-768 (768 bits, 232 digits) 数也被成功分解。这一事件威胁了现通行的1024-bit 密钥的安全性,普遍认为用户应尽快升级到2048-bit 或以上。

RSA-768表示如下:

(2) 秀尔算法
量子计算里的秀尔算法能使穷举的效率大大的提高。由于 RSA 算法是基于大数分解 (无法抵抗穷举攻击),因此在未来量子计算能对 RSA 算法构成较大的威胁。一个拥有 N 量子位的量子计算机,每次可进行2^N 次运算,理论上讲,密钥为1024位长的 RSA 算法,用一台512量子比特位的量子计算机在1秒内即可破解。

DSA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 是 Schnorr 和 ElGamal 签名算法的变种,被美国 NIST 作为 DSS (DigitalSignature Standard)。 DSA 是基于整数有限域离散对数难题的。

简单的说,这是一种更高级的验证方式,用作数字签名。不单单只有公钥、私钥,还有数字签名。私钥加密生成数字签名,公钥验证数据及签名,如果数据和签名不匹配则认为验证失败。数字签名的作用就是校验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修改,数字签名,是单向加密的升级。

椭圆加密算法(ECC)是一种公钥加密算法,最初由 Koblitz 和 Miller 两人于1985年提出,其数学基础是利用椭圆曲线上的有理点构成 Abel 加法群上椭圆离散对数的计算困难性。公钥密码体制根据其所依据的难题一般分为三类:大整数分解问题类、离散对数问题类、椭圆曲线类。有时也把椭圆曲线类归为离散对数类。

ECC 的主要优势是在某些情况下它比其他的方法使用更小的密钥 (比如 RSA),提供相当的或更高等级的安全。ECC 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定义群之间的双线性映射,基于 Weil 对或是 Tate 对;双线性映射已经在密码学中发现了大量的应用,例如基于身份的加密。不过一个缺点是加密和解密操作的实现比其他机制花费的时间长。

ECC 被广泛认为是在给定密钥长度的情况下,最强大的非对称算法,因此在对带宽要求十分紧的连接中会十分有用。

比特币钱包公钥的生成使用了椭圆曲线算法,通过椭圆曲线乘法可以从私钥计算得到公钥, 这是不可逆转的过程。

https://github.com/esxgx/easy-ecc

Java 中 Chipher、Signature、KeyPairGenerator、KeyAgreement、SecretKey 均不支持 ECC 算法。

https://www.jianshu.com/p/58c1750c6f22

DH,全称为"Diffie-Hellman",它是一种确保共享 KEY 安全穿越不安全网络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密钥一致协议。由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奠基人 Diffie 和 Hellman 所提出的一种思想。简单的说就是允许两名用户在公开媒体上交换信息以生成"一致"的、可以共享的密钥。也就是由甲方产出一对密钥 (公钥、私钥),乙方依照甲方公钥产生乙方密钥对 (公钥、私钥)。

以此为基线,作为数据传输保密基础,同时双方使用同一种对称加密算法构建本地密钥 (SecretKey) 对数据加密。这样,在互通了本地密钥 (SecretKey) 算法后,甲乙双方公开自己的公钥,使用对方的公钥和刚才产生的私钥加密数据,同时可以使用对方的公钥和自己的私钥对数据解密。不单单是甲乙双方两方,可以扩展为多方共享数据通讯,这样就完成了网络交互数据的安全通讯。

具体例子可以移步到这篇文章: 非对称密码之DH密钥交换算法

参考:
https://blog.csdn.net/u014294681/article/details/86705999

https://www.cnblogs.com/wangzxblog/p/13667634.html

https://www.cnblogs.com/taoxw/p/15837729.html

https://www.cnblogs.com/fangfan/p/4086662.html

https://www.cnblogs.com/utank/p/7877761.html

https://blog.csdn.net/m0_59133441/article/details/122686815

https://www.cnblogs.com/muliu/p/10875633.html

https://www.cnblogs.com/wf-zhang/p/14923279.html

https://www.jianshu.com/p/7a927db713e4

https://blog.csdn.net/ljx1400052550/article/details/79587133

https://blog.csdn.net/yuanjian0814/article/details/109815473

5. 为什么说量子计算机可轻易破解比特币,究竟怎么

摘要:在位于纽约市以北约50英里处僻静乡村中的一个小型实验室内,天花板下缠绕着错综复杂的管线和电子设备。这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的设备是一台计算机。它与世界上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有所不同,而是一个即将开创历史的里程碑式设备---量子计算机。

2017年5月3日,科技界的一则重磅消息: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这个“世界首台”是货真价实的“中国造”,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等,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教授研究组攻关突破的成果。
如果现在传统计算机的速度是自行车,量子计算机的速度就好比飞机。在过去的几个月里,IBM和英特尔已经宣布他们已经分别制造了50和49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有专家指出,在十年之内,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就可能赶超当前的超级计算机。

2018年3月5日在洛杉矶举行的美国物理学年会上,谷歌量子AI实验室研究科学家Julian Kelly报告了,带领谷歌团队正测试一台72量子比特通用量子计算机。然而,这还是仅仅是72量子比特而已。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很快量子计算机的神通,将强劲得让人恐惧。
那么,为什么说量子计算机可轻易破解比特币,究竟怎么回事?
要破解现在常用的一个RSA密码系统,用当前最大、最好超级计算机需要花60万年,但用一个有相当储存功能的量子计算机,则只需花上不到3个小时!也就是说,从电子计算机飞跃到量子计算机,整个人类计算能力、处理大数据的能力,就将出现上千上万乃至上亿次的提升。在量子计算机面前,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传统电子计算机,就相当于以前的算盘,显得笨重又古老!

虽然比特币协议使用的是不对称的加密货币,用相应的公钥验证私钥签署的交易,以确保比特币只能被合法所有人使用。使用当前可用计算机强制私钥与公钥保持一致不可行,但量子计算机却可以解决不对称加密货币的问题。
另外,比特币的规定是处理得更多的那个区块加入区块链,另一个区块则作废。举个例子,这就像于在一个账簿里有51个人说你在银行存了100块钱,而49个人说你存了50块钱,这种情况下,区块链算法少数服从多数,银行认为你存了100块钱是真,存了50块钱是假。所以一旦一位矿工拥有51%的算力,其他后续矿工将无法继续获得比特币。

Andersen Cheng,英国一家网络安全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他表示在量子计算机投入使用的那一天,比特币就会终结。你觉得呢?

6. 比特币因为什么可以被称为主流币

拜占庭将军问题

在讨论比特币为什么会被称为主流币之前先看一个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名字叫做拜占庭将军问题。

这个问题是由莱斯利·兰伯特提出的点对点通信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会被称为拜占庭将军问题呢?有两大历史渊源。

一、拜占庭位于如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由于罗马帝国当时土地辽阔,每个军队都相隔较远,信息传递全靠信差。而在战争时拜占庭的所有将军必须达成是否攻击的共识,这样才能赢得战争。但是因为有叛徒和间谍的存在就会扰乱秩序,使得难以形成正确的共识。拜占庭将军问题就这样形成了。

二、Leslie Lamport(2013 年的图灵讲得主)用来为描述分布式系统一致性问题(Distributed Consensus)在论文中抽象出来一个著名的例子。

Leslie Lamport在20页的文章中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描述什么是拜占庭将军问题,拜占庭排出了10支部队去围攻一个城池,10支部队由10个将军带领,分布在城池的四周靠通信兵传递信息,由于敌人实力强悍,必须要6队或以上的人马同时发起进攻才能赢得战争。如何保证至少6支军队可以同时发起进攻。

从字面上看起来似乎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其实际解决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在中本聪提出比特币网络概念之前这个问题一直就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为什么这么难解决呢?

因为信息传递是分散的,并且其中还可能存在间谍叛徒捣乱。

先不考虑有叛徒和间谍的情况,光10个将军想要统一一个发动进攻的时间都很难,举例:每一个将军都有着自己的进攻想法,想要统一一个进攻时间就要将自己的想法让通信兵传达给剩余的9位将军,并询问是否同意在这个时间发起进攻,又由于路途远近的不同,收到的提议的时间都不同,这样就很容易形成一个混乱的局面。

如果再加上叛徒和间谍就更可怕了,叛徒和间谍可以向不同的将军发出不同的提案,或者同意多个将军的进攻提案。

这样来看这个问题是不是就极其复杂了。

其实拜占庭将军问题,就是要解决分散的人们在没有一个中心化指挥时,如何达成共识的问题。

那中本聪如何成功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的呢?

POW工作量证明

中本聪提出用工作量证明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POW工作量证明通过增加信息发送的成本,降低节点发送信息的速率,保证在一个时间只有很少的节点进行信息的传递,并且信息的传递附上签名的办法很好的解决了拜占庭将军问题。

那工作量证明是什么呢?其实际就是一个散列函数,当你输入一个任意值X进入这个函数进行运算,会对应得到H(X)的结果,但当你稍微变动一下X,H(X)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 也就是说理论上你无法在得知H(X)的情况下反推出X的结果,想要算出X唯一的办法就是穷举运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一个带进去试 。 由于这个运算量很大,而运算的过程就是工作的过程。

哈希函数

前面说到的散列函数实际上就是哈希函数,只是翻译不同哈希是Hash的音译。

其实在比特币网络的整体架构中,哈希函数到处都有体现,整个网络的运行就是围绕中哈希函数展开的。

比特币在记账时,使用哈希函数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哈希,数据哈希可以带来一下好处,首先信息变短并且原始信息被隐藏,其次有了标识和验证信息的办法。

下面用一个大概流程进行展示。

区块链在记账时先把正常的信息进行Hash,会得到一个Hash值。

1.Hash(序号0、记账时间、交易记录) = 123456ABC

账页的信息和Hash值组合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块。

在记下一页账时,将上一个区块的Hash值和当前的账页信息一同Hash。

2.Hash(上一个Hash值、序号1、记账时间、交易记录) = 654321CBA

这样第二个区块不仅包含自己区块的信息还间接包含了前一个区块的信息。

矿工在挖矿时,实际上就是在计算Hash函数。之后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讲解挖矿的过程。

在确定数字货币所有权方面,其实也是经过两次Hash从私钥得到了地址,这个地址平常我们打币使用的地址。谁拥有私钥谁就可以进行交易,私钥就是你唯一的资产凭证,所以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私钥。

为什么比特币可以被称为主流币呢?不是因为它涨幅有多么惊人,市值有多高,而是因为它的出现解决了许多问题,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点对点电子分布式网络架构。

7. 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即通过去中心化和消除信任的途径共同维护可靠数据库的技术。四个关键词可以用来描述区块链技术:,减少信任、去中心化、集体维护和可靠的数据库。

当我们谈及“区块链”这一概念时,比特币必然是个不会忽略的话题。近年来比特币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尤其2017年几乎是持续全年的疯涨,让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一新兴事物。

区块链实际上是一种比特币的基层技术。比特币能够存在的原因在于,互联网上彼此不认识的人可以通过比特币网络转移和交易数字货币。 而这正是靠区块链技术驱动的。 所有的比特币交易都在区块链的账本上记录着。某种程度上,在比特币的运用中,区块链扮演者银行交易系统的底层数据库的角色。 两者都是为了“记账”。 尽管将区块链直接称为“数据库”并不是非常谨慎,但为了便于理解,暂时称之为去中心化、共享且加密的数据库。如果用专业术语来描述,区块链就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

区块链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公开区块链。任何人都可以访问公开区块链上的数据,人人都能发出交易等待被写入区块链。共识过程的参与者(对应的时间比特币中的矿工)通过密码学技术以及内建的经济激励维护数据库的安全。

2、协作区块链。参与区块链的节点是预先选择好的,节点间很可能是有很好的网络连接。这样的区块链上可以采用非工作量证明的其他共识算法,比如有一百家金融机构之间建立了某个区块链,规定必须达到三分之二以上的机构同意才算达成共识。这样的区块链上的数据既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这些节点参与者内部共享。

3、私有区块链。参与的节点只有用户个人,数据的访问和使用有严格的权限管理。近期部分金融机构公布的内部使用的区块链技术大都语焉不详,很可能属于这个范围。

区块链是一个公开账本,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何人均可自动验证账本的真假并轻易发现账本是否被他人篡改。

一句话, 区块链是一个可供人人验证的公开账本。

人人均可验证这一概念对区块链至关重要。

比特币就是使用区块链来记录所有的交易,所以任何人都知道每个账户上的比特币数量。

那么,作为一个可公开验证的账本,区块链有哪些使用实例?

其实可以想到的使用实例有很多,区块链适用于任何可以记录在公开账本上的数据。下面举4个例子:

1、去中心化的域名服务器,即域币。域名服务器实际是一个专门记录域名的账本。

2、去信任化的公钥加密,如抛开那些不靠谱的认证授权机构的https。

3、所有权记录,如实记录物品与其对应的所有人。

4、合同与履约保证,账本如实记录合同各方并保存合同文本。

但不要忘了,区块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使用区块链技术记录的账本会一直更新。新的数据如交易、域名输入、记录和合同等,会被哈希算法换算成同等长度的哈希值加以保存。然而哈希算法不但不免费反而还很昂贵。

因此,账本本身需要有一个认可体系,对输入区块哈希值的人予以认可。

在比特币中这一体系被称作挖矿,根植于比特币的协议中。比特币矿工将等待验证的交易运用哈希算法换算成散列的哈希值,并收取一定的比特币作为服务费。

因此,对于非货币类的使用实例,区块链需要找到一个方式来承担哈希算法的高昂费用。

提醒大家注意一点,我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区块链技术可能运用在哪些使用实例中,并没有涵盖区块链的方方面面,如哈希算法为什么这么贵。我相信网上肯定能找到很多关于比特币和其他区块链应用的详细资料。

补充

虽然区块链技术有诸多优点,但还是有一些不那么称心如意的使用实例。比方说,比特币没有办法换算成任何一国货币;一个有着数十亿条数据输入的账本既占空间又不实用。

比特币已经向世人展示区块链技术在原则上是可行的,而且人们也在尝试解决这些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如对比特币进行技术改造或引入一种完全不同的区块链技术。我认为以下两种方法倒是值得一试:一是根据一定标准如付款方地址对账本进行拆分,二是引入一个主区块链对子区块链进行验证。区块链技术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说不定已经有人在进行这样的尝试也未为可知。但比特币仍是世界上第一个出现的货币类区块链,即是其他人口中所说的加密货币。


无论在 科技 圈还是金融圈,区块链俨然成了最热的词汇,没有之一。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去信任等核心优点,可以完美地解决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陌生人信任等难题,使得“个体经济”成为可能。基于此,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 科技 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

在此背景下, 社会 中诞生了一股区块链热,大家一边倒地对其大唱赞歌。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缺陷,看到事物的正反两面才能理性决策。 所以本文中,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洪言微语)就重点给区块链泼点冷水。

| 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英文Blockchain,名字带有相当神秘的 科技 气息,可简单分解为“数据块”和“链接”。每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的系统全部信息交流数据,并用密码学的方法予以了加密;链接是指每一个区块与下一个区块存在链接关系,从而构成了区块链。

一般认为,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和去信任两大特征,简要介绍如下:

由于每个区块都含有特定时间内系统全部信息交流数据,因而每个区块都是平等的,且单一区块的损害不影响系统整体的安全性,所以区块链具有 去中心特征 。

同样,由于每个区块含有系统所有信息,使得信息的真实性是可以交叉验证的,只有攻破超过51%的节点才能篡改信息,在一个足够大的区块链系统中,成本极高,可以认为区块链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所以区块链具有 去信任特征 。

大多数人对区块链的认识始于比特币,二者的关系是,区块链是底层技术和理念,比特币仅是区块链目前最火的一个应用而已。

也许上面说的还不够通俗,最后再总结一下,你认为区块链是什么?是一项颠覆式的新技术吗?NO!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洪言微语)看来, 与其说区块链是一项新技术,不如说是一种新的思想理念 。区块链中包含的信息加密等技术早已有之,更多地还是理念上的革新,这也是区块链之所以影响巨大的原因所在。新技术迟早会被超越,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年;而革新性的理念才有足够的能量影响到经济 社会 的方方面面。

| 区块链有望改变金融系统底层规则

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中,区块链将改变交易流程和记录保存的方式,从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显著提升效率,被认为在 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与清算、票据交易、证券发行与交易、产权交易、客户征信与反欺诈、反洗钱 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市场环境。

这么好的技术,自然是人人追捧。和很多传统金融人士一样,洪言微语一开始也是抗拒的,认为这东西哪有那么神,并没有专门去做研究。后来随着对金融 科技 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区块链是绕不过去的坎,因为无论是智能投顾、大数据风控还是在线借贷,都只是金融业务层面和风控层面的技术创新,并未深入金融体系的底层。 金融系统的底层是什么?自然是支付清算、交易规则和系统交互,区块链改变的恰恰是底层规则。

所以,纵观国际国内,金融机构对区块链的研究最为积极,没别的,是真的怕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特征充分发挥后,还要金融机构的中介做什么呢?估计这也是很多对区块链有了初步了解的人的第一感觉。

本篇文章中,洪言微语就重点对这种观点泼泼冷水。

| 颠覆金融体系,区块链仍面临两座大山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都有两面,优点越突出,缺陷也就越明显,只是角度不同罢了。区块链颠覆金融体系的 两大难题恰恰出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两大优点上 。

首先讲讲去中心化。 先要明确一个道理,中心化必然代表着低效率吗?自然不是的。在特定的范围内,中心化带来的资源集中是可以大大提升效率的,这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从个体到村落到部落再到国家的原因。就以银联为例,银联是国内银行业清结算的中心,银联成立后,每家银行只需要和银联对接即可实现和所有银行的交易,若去中心化呢,没有银联,每家银行需要和所有的交易对手去对接,效率孰高孰低?所以,没有必要对中心化一棍子打死,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注定只能在特定领域(即不适合中心化的领域)发挥作用,怎么可能颠覆一切呢?

再者,就是去信任问题 。去信任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其背后的技术逻辑有很大的缺陷。区块链实现去信任靠的是全民记账,即在每个区块上保留所有的交易信息,以供系统交叉验证,辨真伪。问题来了,每个区块保留所有交易信息,在小的区块链上是没有问题的,但随着越来越多信息的加入,必然导致交易信息的爆发式增长,也会带来信息存储成本的急剧上升。同时,信息量越大,交叉验证所需的时间越长,效率也会越低下。 所以,区块链解决了信任问题,但带来了成本的上升和效率的下降 。

世上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区块链也是如此。

作为结语,洪言微语想要阐明的是,区块链作为一种理念的创新,的确有很大的价值,在特定领域也可以产生颠覆式的影响。但当前对区块链一边倒的思维是有问题的,东方智慧告诉我们,“极高明而道中庸”,面对任何事物,保持中庸之道才是最明智的。

(文/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微信公众号:洪言微语)

早在几年前,“挖矿”这个词就随着比特币的大火而广为人知,很多人是先知道比特币而后才知道的区块链,甚至至今不知道区块链。从定义来说,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我不是计算机技术专家,以下对区块链的介绍来自阅读和专家朋友的评论,仅供参考。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解释区块链,那就是:分布式记账。

要理解一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就需要先理解,传统的记账都是有一个中心的。比如银行,你从银行存款取款,通过银行借钱给别人,都是以银行为中心,所有这些交易都建立在银行的信用之上。那如果银行耍赖呢?或者更严重,国家耍赖呢?国民党在统治中国大陆的末期滥发金圆券,以及魏玛德国和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货膨胀,搞得货币没有卫生纸值钱,都是非常著名的例子。

金圆券

区块链针对的,就是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去中心化的记账才是不可修改,不可抵赖的。怎么实现去中心化记账?基本的思想是,所有的用户都存储下所有的交易记录,通过数学方法,让非法修改账本变得非常困难。这样一来,就保证了账本的可靠性。

具体而言,所有用户通过穷举随机数变量,第一个得到特定要求哈希函数值(Hash)的用户将有权记账该轮交易,并获得对应的比特币奖励。以数据块(block)的形式进行传输,并以末端追加的方式将数据块连成链状(chain),因而叫做区块链(block chain)。

听了介绍,你也许会感到这种思想很有意思,但并不像宣传得那样激动人心,那样有革命性。你的感觉是对的。实际上,区块链的基本逻辑就有些绕不过去的问题。

例如,目前完整的比特币公共账本大小已经超过150 G,并以每年数十G的速度快速递增——仅仅为了支持500万用户每年3000万笔交易。如果有朝一日其处理量与目前的支付宝比肩,那每年比特币账本的大小将增加超过500 T。这相当于把支付宝服务器的存储数据在所有用户的个人电脑上进行备份,——你会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吗?

又如,在传统的银行体系中,如果你把密码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向系统及时申报就是了,你的财富不会消失。但在区块链体系中,如果你把密码丢了,那么这就是个巨大的麻烦,你的货币就找不回来了。开不开心?意不意外?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通俗点将,就是打麻将,四个人都可以轮流当庄,彼此放炮自摸四个人都有各自账本记录,但如果你想修改账本必须掌握50%以上的修改权限,所以你在账本上作弊的成本非常大。

将来区块链更多的将用于金融方面可以打击洗钱,诈骗,因为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追溯,文化方面可以用于版权保护等等

我看了很多人对区块链的解释都是官方话术,有些可能连解释的人自己都不清楚,我下面用白话文来解释区块链,保证让大家都能看得懂。

区块链是什么?我打个比方,在50年后,你可以从超市中买一台电风扇,这台电风扇在扇风的时候会帮你自动挖币,你一边用电风扇可以一边自动化挖币,当你这台电风扇坏了的时候,你可以用挖来的币进行电风扇的维修,当然也可以用挖来的币购买一台新的电风扇。很多人一想不对啊!那这样商家的盈利不就少了吗?我给大家说某个品牌,这个品牌的商品卖给你的时候,本身商品甚至可能是亏钱卖给你的,但是一旦用户数量大了,用户粘性大了,可以通过会员费或者服务费之类的小额费用或者其它方式来盈利。如同这个道理,挖来的币可以购买和维修,这样虽然商家的盈利可能减少了,但是商家获得了更多的用户和更大的用户粘性,到这个时候商家想赚钱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并且你买来的这台电风扇相当于给你上链了,什么叫上链呢?假如现在把你家里的电风扇放到大街上,有10个人来抢这台电风扇,你是没有办法证明这台电风扇的所有权就是你的,而你一旦上链了以后,相当于就和你绑定了,你就可以证明了。

所以说,区块链的本质就是在帮助把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了,相当于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变得更加安全更加便捷,这就是区块链!就是这么简单。

区块链的安全体现在它的不可逆性,不可以篡改数据。我们都知道在现在的 社会 中,任何数据都是可以通过黑客进行修改攻克的,但是区块链中的数据是不可能更改的,一旦生成就不可以修改,除非区块链中所有的用户一起同意修改数据,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目前区块链还是非常不成熟的,就如同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一样,等泡沫破了就会孵化出真正有价值的区块链互联网公司。

历史 的车轮是不会倒退的,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区块链,就像在20年前告诉你网上可以进行购物,这都是一样荒唐的事情,时间终将证明。

1. 区块链的主要作用是储存信息。任何需要保存的信息,都可以写入区块链,也可以从里面读取,所以它是数据库。

2. 任何人都可以架设服务器,加入区块链网络,成为一个节点。区块链的世界里面,没有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都保存着整个数据库。你可以向任何一个节点,写入/读取数据,因为所有节点最后都会同步,保证区块链一致。

3. 每个人都在同一条区块链上工作,每个人都公开分享区块链的当前状态,每个人都同意新数据提交的规则并且篡改区块链的行为在算力上是难以操作的。

如果我们把数据库假设成一本账本,读写数据库就是一种记账行为:

任何人都可以对这个公共账本进行核查,但不存在一个单一的用户可以对它进行控制。在区块链系统中的参与者们,会共同维持账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严格的规则和共识来进行修改,这背后有非常精妙的设计。

(1)记账,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找出记账最快最好的人、由这个人来记账,然后将账本的这一页信息广播给全网其他每个节点,这也就相当于改变数据库记录;(共识机制,密码学)

(2)核对,全网其他有效节点核对该区块记账的正确性,并且盖上时间戳,确认区块合法;(时间戳,数学)

(3)形成单链,即在上一合法区块之后竞争下一个区块;(智能合约,加密技术)

(4)存储,账簿是分区块存储的,随着交易的增加,新的数据块会附加到已存在的链上,形成链状结构;(分布式结构,信息技术)

(5)备份,每一个参与交易者都是区块网络的节点,每个节点都有一份完整的公共账簿备份,也就是分布式账本。

特点

1. 区块链没有管理员,它是彻底无中心的。正是因为无法管理,区块链才能做到无法被控制。没有了管理员,人人都可以往里面写入数据,为了保证数据可信:区块链的技术使得其数据一旦写入,就无法被篡改。

2. 接近于零的信任成本。

互联网企业构建其信用需要的周期时间极长,比如淘宝建立信用往往需要数年时间。在区块链里,大家信任的是代码、算法和规则,所以信任成本降到极低。

3. 构造和交易资产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传统的资产想用于交易,需要大量依赖第三方,要投行、银行、证券所等来包装、背书等,而且费用和门槛极高。有了区块链,这些都不会是问题,而且成本极低。

区块链的价值传递属性还天然解决了支付的问题,而且有支持全球支付的基因。

区块链,简单来说,就是支持ICO(虚拟货币)的底层技术。而爆红的比特币则是ICO的一种应用。也就是说,区块链的内涵更加丰富,主要特点为:

1、区块链相当于数字信托,交易双方可以自主订立数字合约,提供区块链服务的公司相当于数字信托公司;

2、区块链的存在目的和特点是“3去”——去中介、去货币、去主权; 可以

3、比特币是区块链的一种应用,比特币是一种加密货币,所有区块链都应用数字加密技术;

4、“3去”特征针对于金融业,只有在需要高频交易的金融领域才需要区块链;

5、有用户基础的大平台更适合应用区块链,小公司参与的价值不大,所以扎克伯格的2018新年愿望就包含了研究数字加密货币。柯达公司也推出了数字货币,并促使其股价暴涨。

此外,谈及比特币,其可以用来兑现,可以兑换成大多数国家的货币。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币购买一些虚拟物品,也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在此种意义上,比特币类似于世界货币,趋近于黄金。

PayPal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Facebook早期投资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认为,比特币被人们“低估”了,并将其比做黄金。他说:“如果哪天比特币成了黄金的线上等价物,那么它还将有升值空间。”

但1月3日,《人民日报》发文称,“无论是从涨幅还是从币值本身看,比特币价格存在泡沫,这已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资料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比特币暴涨暴跌:一年之内价格暴涨约20倍,一日之内深跌逾40%。

的确,比特币存在风险。但是,内涵更加丰富的区块链显然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昨晚,网上爆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在内部群鼓励拥抱区块链革命的截图。在他看来,区块链革命确确实实已经到来。“我在内部强烈鼓励大家拥抱区块链革命、学习区块链技术,是我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得出的认知,我感到有责任告诉我们的创业者。我不希望我对区块链的看法被人误解为是对ICO的观点。”

不过,在互联网公司和投资机构集体进场的背景下,政府必将有所举措。

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此表现出了担忧,搁置了两家美国公司推出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提议。

其实,这也算是迟早之事。因为区块链的“3去”特征本来就与政府集权相矛盾。

8. 国家允许hnt挖矿吗

目前国内全面禁止挖矿,大面积矿场清退,传统高耗能虚拟币“挖矿”面临更大力度清理。挖矿是比特币系统中一个形象化的表达;它背后真正的名称是POW算法,也就是工作量证明算法;工作量证明,是1993年由两个经济学家提出来的一种策略,防止对服务滥用或者资源滥用,而采取的一种有效阻断的经济策略。所谓挖矿,就是计算机通过穷举的办法,不断去找Nonce值、算Hash值的过程;谁先找到,谁就成功得到BTC奖励。
在区块链世界中,共识一般是通过特定的数学算法来实现的。POW 机制具有去中心化和高安全性的优点,但会造成资源浪费,因为挖矿需要大量的哈希运算、电力和各种计算资源,网络性能太低,不适合商业使用。与比特币挖矿POW机制不同,Helium独创的POC共识机制,即覆盖证明,可以有效验证热点的实际运行情况和网络覆盖情况。通过激励机制鼓励矿工稳定运营和维护网关,提供无线网络覆盖。使用热点挖掘 hNT 是通过无线电技术完成的,而不是昂贵或浪费的 GPU。
1、hnt旨在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矿工部署热点,提供无线网络覆盖,为物联网设备提供低功耗、广覆盖的无线网络接入。所以氦矿机机箱的功耗很小,一个灯泡5W的功耗。每月电费不会超过1美元,而且不会消耗WiFi流量,通过连接WiFi传输lorawan信号,类似于收音机的频率。目前,已有数百家公司和数千名开发者建立了氦人网络,这将是世界上最大、发展最快的lorawan网络。 HNT挖矿未来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聚链云作为专业的hNT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技术创新建立专业的集群管理和运营解决方案。标准化仓储管理系统,7*24小时实时监控;完善的仓储供应商管理和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该平台享有很高的声誉。专业的团队提供存储管理安全,得到更多用户的信赖,满足全球用户的存储需求。树莓派4b/rom4gb/sd32gb等多款hNT矿机盒的超高配置,成熟的硬件方案,最大化用户收益,更好地满足hNT矿机投资者的需求。
2、Helium是为低能耗物联网设备与互联网互联而建立的点对点无线网络,作为热点等物联网设备的数据传输者,网络维护人员可以使用覆盖证明,证明他们对网络的贡献并获得 hNT 代币奖励的挑战。 HNT 代币可以生成数据信用支付信息和代币传输费用。是为低能耗物联网设备与互联网互联而建立的点对点平台,无线网络,使用热点等物联网设备的数据传输器,网络维护人员可以使用证明,覆盖挑战以证明他们对网络的贡献并获得 hNT 代币奖励。 HNT 代币可以生成数据,Credits,用于支付信息和代币传输费用。区块链和代币氦为这个网络开发了一个新的密码系统。知识机制为网络扩展和维护提供激励。 Helium 提供了一种将您的网络扩展到特定地理区域的实用方法。

9. 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个公开账本,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何人均可自动验证账本的真假并轻易发现账本是否被他人篡改。

一句话, 区块链是一个可供人人验证的公开账本。

人人均可验证这一概念对区块链至关重要。

比特币就是使用区块链来记录所有的交易,所以任何人都知道每个账户上的比特币数量。

那么,作为一个可公开验证的账本,区块链有哪些使用实例?

其实可以想到的使用实例有很多,区块链适用于任何可以记录在公开账本上的数据。下面举4个例子:

1、去中心化的域名服务器,即域币。域名服务器实际是一个专门记录域名的账本。

2、去信任化的公钥加密,如抛开那些不靠谱的认证授权机构的https。

3、所有权记录,如实记录物品与其对应的所有人。

4、合同与履约保证,账本如实记录合同各方并保存合同文本。

但不要忘了,区块链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使用区块链技术记录的账本会一直更新。新的数据如交易、域名输入、记录和合同等,会被哈希算法换算成同等长度的哈希值加以保存。然而哈希算法不但不免费反而还很昂贵。

因此,账本本身需要有一个认可体系,对输入区块哈希值的人予以认可。

在比特币中这一体系被称作挖矿,根植于比特币的协议中。比特币矿工将等待验证的交易运用哈希算法换算成散列的哈希值,并收取一定的比特币作为服务费。

因此,对于非货币类的使用实例,区块链需要找到一个方式来承担哈希算法的高昂费用。

提醒大家注意一点,我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区块链技术可能运用在哪些使用实例中,并没有涵盖区块链的方方面面,如哈希算法为什么这么贵。我相信网上肯定能找到很多关于比特币和其他区块链应用的详细资料。

补充

虽然区块链技术有诸多优点,但还是有一些不那么称心如意的使用实例。比方说,比特币没有办法换算成任何一国货币;一个有着数十亿条数据输入的账本既占空间又不实用。

比特币已经向世人展示区块链技术在原则上是可行的,而且人们也在尝试解决这些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如对比特币进行技术改造或引入一种完全不同的区块链技术。我认为以下两种方法倒是值得一试:一是根据一定标准如付款方地址对账本进行拆分,二是引入一个主区块链对子区块链进行验证。区块链技术变化多端,让人眼花缭乱,说不定已经有人在进行这样的尝试也未为可知。但比特币仍是世界上第一个出现的货币类区块链,即是其他人口中所说的加密货币。


无论在 科技 圈还是金融圈,区块链俨然成了最热的词汇,没有之一。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去信任等核心优点,可以完美地解决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陌生人信任等难题,使得“个体经济”成为可能。基于此,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 科技 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术。

在此背景下, 社会 中诞生了一股区块链热,大家一边倒地对其大唱赞歌。 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缺陷,看到事物的正反两面才能理性决策。 所以本文中,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洪言微语)就重点给区块链泼点冷水。

| 什么是区块链

区块链,英文Blockchain,名字带有相当神秘的 科技 气息,可简单分解为“数据块”和“链接”。每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的系统全部信息交流数据,并用密码学的方法予以了加密;链接是指每一个区块与下一个区块存在链接关系,从而构成了区块链。

一般认为,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和去信任两大特征,简要介绍如下:

由于每个区块都含有特定时间内系统全部信息交流数据,因而每个区块都是平等的,且单一区块的损害不影响系统整体的安全性,所以区块链具有 去中心特征 。

同样,由于每个区块含有系统所有信息,使得信息的真实性是可以交叉验证的,只有攻破超过51%的节点才能篡改信息,在一个足够大的区块链系统中,成本极高,可以认为区块链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所以区块链具有 去信任特征 。

大多数人对区块链的认识始于比特币,二者的关系是,区块链是底层技术和理念,比特币仅是区块链目前最火的一个应用而已。

也许上面说的还不够通俗,最后再总结一下,你认为区块链是什么?是一项颠覆式的新技术吗?NO!在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洪言微语)看来, 与其说区块链是一项新技术,不如说是一种新的思想理念 。区块链中包含的信息加密等技术早已有之,更多地还是理念上的革新,这也是区块链之所以影响巨大的原因所在。新技术迟早会被超越,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年;而革新性的理念才有足够的能量影响到经济 社会 的方方面面。

| 区块链有望改变金融系统底层规则

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中,区块链将改变交易流程和记录保存的方式,从而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显著提升效率,被认为在 数字货币、跨境支付与清算、票据交易、证券发行与交易、产权交易、客户征信与反欺诈、反洗钱 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市场环境。

这么好的技术,自然是人人追捧。和很多传统金融人士一样,洪言微语一开始也是抗拒的,认为这东西哪有那么神,并没有专门去做研究。后来随着对金融 科技 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区块链是绕不过去的坎,因为无论是智能投顾、大数据风控还是在线借贷,都只是金融业务层面和风控层面的技术创新,并未深入金融体系的底层。 金融系统的底层是什么?自然是支付清算、交易规则和系统交互,区块链改变的恰恰是底层规则。

所以,纵观国际国内,金融机构对区块链的研究最为积极,没别的,是真的怕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特征充分发挥后,还要金融机构的中介做什么呢?估计这也是很多对区块链有了初步了解的人的第一感觉。

本篇文章中,洪言微语就重点对这种观点泼泼冷水。

| 颠覆金融体系,区块链仍面临两座大山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凡事都有两面,优点越突出,缺陷也就越明显,只是角度不同罢了。区块链颠覆金融体系的 两大难题恰恰出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两大优点上 。

首先讲讲去中心化。 先要明确一个道理,中心化必然代表着低效率吗?自然不是的。在特定的范围内,中心化带来的资源集中是可以大大提升效率的,这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从个体到村落到部落再到国家的原因。就以银联为例,银联是国内银行业清结算的中心,银联成立后,每家银行只需要和银联对接即可实现和所有银行的交易,若去中心化呢,没有银联,每家银行需要和所有的交易对手去对接,效率孰高孰低?所以,没有必要对中心化一棍子打死,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注定只能在特定领域(即不适合中心化的领域)发挥作用,怎么可能颠覆一切呢?

再者,就是去信任问题 。去信任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其背后的技术逻辑有很大的缺陷。区块链实现去信任靠的是全民记账,即在每个区块上保留所有的交易信息,以供系统交叉验证,辨真伪。问题来了,每个区块保留所有交易信息,在小的区块链上是没有问题的,但随着越来越多信息的加入,必然导致交易信息的爆发式增长,也会带来信息存储成本的急剧上升。同时,信息量越大,交叉验证所需的时间越长,效率也会越低下。 所以,区块链解决了信任问题,但带来了成本的上升和效率的下降 。

世上原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区块链也是如此。

作为结语,洪言微语想要阐明的是,区块链作为一种理念的创新,的确有很大的价值,在特定领域也可以产生颠覆式的影响。但当前对区块链一边倒的思维是有问题的,东方智慧告诉我们,“极高明而道中庸”,面对任何事物,保持中庸之道才是最明智的。

(文/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微信公众号:洪言微语)

早在几年前,“挖矿”这个词就随着比特币的大火而广为人知,很多人是先知道比特币而后才知道的区块链,甚至至今不知道区块链。从定义来说,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区块链是互联网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人与人,物与物,万物互联,是当今信息最先进的技术平台,我个人认为用银行业,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先说坏的一面,银行为储户服务的,简单地说它是一个渠道,通过银行流通货币,人们为什么有钱要去瑞士银行存,关健为储户保密,如果把所有的储户公开谁敢在银行存款,银行没有人存款赚不钱破产,优点节省印钞的成本,防伪钞,方便,快捷,我个人认为只能试行,但每个人的信息不能公开绝对为储户保密,人民银行才能做强做大o

我不是计算机技术专家,以下对区块链的介绍来自阅读和专家朋友的评论,仅供参考。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解释区块链,那就是:分布式记账。

要理解一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就需要先理解,传统的记账都是有一个中心的。比如银行,你从银行存款取款,通过银行借钱给别人,都是以银行为中心,所有这些交易都建立在银行的信用之上。那如果银行耍赖呢?或者更严重,国家耍赖呢?国民党在统治中国大陆的末期滥发金圆券,以及魏玛德国和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货膨胀,搞得货币没有卫生纸值钱,都是非常著名的例子。

金圆券

区块链针对的,就是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去中心化的记账才是不可修改,不可抵赖的。怎么实现去中心化记账?基本的思想是,所有的用户都存储下所有的交易记录,通过数学方法,让非法修改账本变得非常困难。这样一来,就保证了账本的可靠性。

具体而言,所有用户通过穷举随机数变量,第一个得到特定要求哈希函数值(Hash)的用户将有权记账该轮交易,并获得对应的比特币奖励。以数据块(block)的形式进行传输,并以末端追加的方式将数据块连成链状(chain),因而叫做区块链(block chain)。

听了介绍,你也许会感到这种思想很有意思,但并不像宣传得那样激动人心,那样有革命性。你的感觉是对的。实际上,区块链的基本逻辑就有些绕不过去的问题。

例如,目前完整的比特币公共账本大小已经超过150 G,并以每年数十G的速度快速递增——仅仅为了支持500万用户每年3000万笔交易。如果有朝一日其处理量与目前的支付宝比肩,那每年比特币账本的大小将增加超过500 T。这相当于把支付宝服务器的存储数据在所有用户的个人电脑上进行备份,——你会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吗?

又如,在传统的银行体系中,如果你把密码丢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向系统及时申报就是了,你的财富不会消失。但在区块链体系中,如果你把密码丢了,那么这就是个巨大的麻烦,你的货币就找不回来了。开不开心?意不意外?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通俗点将,就是打麻将,四个人都可以轮流当庄,彼此放炮自摸四个人都有各自账本记录,但如果你想修改账本必须掌握50%以上的修改权限,所以你在账本上作弊的成本非常大。

将来区块链更多的将用于金融方面可以打击洗钱,诈骗,因为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追溯,文化方面可以用于版权保护等等

1. 区块链的主要作用是储存信息。任何需要保存的信息,都可以写入区块链,也可以从里面读取,所以它是数据库。

2. 任何人都可以架设服务器,加入区块链网络,成为一个节点。区块链的世界里面,没有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都保存着整个数据库。你可以向任何一个节点,写入/读取数据,因为所有节点最后都会同步,保证区块链一致。

3. 每个人都在同一条区块链上工作,每个人都公开分享区块链的当前状态,每个人都同意新数据提交的规则并且篡改区块链的行为在算力上是难以操作的。

如果我们把数据库假设成一本账本,读写数据库就是一种记账行为:

任何人都可以对这个公共账本进行核查,但不存在一个单一的用户可以对它进行控制。在区块链系统中的参与者们,会共同维持账本的更新:它只能按照严格的规则和共识来进行修改,这背后有非常精妙的设计。

(1)记账,系统在一段时间内找出记账最快最好的人、由这个人来记账,然后将账本的这一页信息广播给全网其他每个节点,这也就相当于改变数据库记录;(共识机制,密码学)

(2)核对,全网其他有效节点核对该区块记账的正确性,并且盖上时间戳,确认区块合法;(时间戳,数学)

(3)形成单链,即在上一合法区块之后竞争下一个区块;(智能合约,加密技术)

(4)存储,账簿是分区块存储的,随着交易的增加,新的数据块会附加到已存在的链上,形成链状结构;(分布式结构,信息技术)

(5)备份,每一个参与交易者都是区块网络的节点,每个节点都有一份完整的公共账簿备份,也就是分布式账本。

特点

1. 区块链没有管理员,它是彻底无中心的。正是因为无法管理,区块链才能做到无法被控制。没有了管理员,人人都可以往里面写入数据,为了保证数据可信:区块链的技术使得其数据一旦写入,就无法被篡改。

2. 接近于零的信任成本。

互联网企业构建其信用需要的周期时间极长,比如淘宝建立信用往往需要数年时间。在区块链里,大家信任的是代码、算法和规则,所以信任成本降到极低。

3. 构造和交易资产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传统的资产想用于交易,需要大量依赖第三方,要投行、银行、证券所等来包装、背书等,而且费用和门槛极高。有了区块链,这些都不会是问题,而且成本极低。

区块链的价值传递属性还天然解决了支付的问题,而且有支持全球支付的基因。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区块链技术的火热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2017年比特币的火热。相信大家都知道,比特币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诞生的,但原理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讲讲。

首先,比特币不是由任何国家发明的一种数字货币,但现在却具有了交易的属性。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没有任何国家对比特币负责,那比特币的交易谁来记录呢?

这里就用到了区块链技术,众所周知,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和“不该篡改性”。而比特币交易就是使用了区块链技术。

我们以比特币的交易举例子,众所周知,法币的交易都是由银行记录的。例如张三用支付宝给李四转100块钱,这时支付宝会通知央行,张三给李四转了100,央行就记录了这笔转账,这就是所谓的“中心化”。但是比特币不是,交易时节点会记录这次转账,然后传给下一个节点,一传十十传百,直至所有节点都记录了这笔转账,这就叫“去中心化”。

怎么理解节点呢?其实可以理解为一段代码,你交易后代码就记录在你的电脑上,然后代码会自动传输给下一台电脑,直到全世界所有的电脑上都存上了这段代码为止。

还有重要的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记录你交易的这段“代码”不会被任何人所篡改。所以所有的传播都是安全的,并不能作假,这就解决了比特币的安全性。

通过以上叙述,不知道你对区块链有大概的了解了吗?

区块链,简单来说,就是支持ICO(虚拟货币)的底层技术。而爆红的比特币则是ICO的一种应用。也就是说,区块链的内涵更加丰富,主要特点为:

1、区块链相当于数字信托,交易双方可以自主订立数字合约,提供区块链服务的公司相当于数字信托公司;

2、区块链的存在目的和特点是“3去”——去中介、去货币、去主权; 可以

3、比特币是区块链的一种应用,比特币是一种加密货币,所有区块链都应用数字加密技术;

4、“3去”特征针对于金融业,只有在需要高频交易的金融领域才需要区块链;

5、有用户基础的大平台更适合应用区块链,小公司参与的价值不大,所以扎克伯格的2018新年愿望就包含了研究数字加密货币。柯达公司也推出了数字货币,并促使其股价暴涨。

此外,谈及比特币,其可以用来兑现,可以兑换成大多数国家的货币。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币购买一些虚拟物品,也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在此种意义上,比特币类似于世界货币,趋近于黄金。

PayPal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Facebook早期投资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认为,比特币被人们“低估”了,并将其比做黄金。他说:“如果哪天比特币成了黄金的线上等价物,那么它还将有升值空间。”

但1月3日,《人民日报》发文称,“无论是从涨幅还是从币值本身看,比特币价格存在泡沫,这已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资料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比特币暴涨暴跌:一年之内价格暴涨约20倍,一日之内深跌逾40%。

的确,比特币存在风险。但是,内涵更加丰富的区块链显然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昨晚,网上爆出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在内部群鼓励拥抱区块链革命的截图。在他看来,区块链革命确确实实已经到来。“我在内部强烈鼓励大家拥抱区块链革命、学习区块链技术,是我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得出的认知,我感到有责任告诉我们的创业者。我不希望我对区块链的看法被人误解为是对ICO的观点。”

不过,在互联网公司和投资机构集体进场的背景下,政府必将有所举措。

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此表现出了担忧,搁置了两家美国公司推出比特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提议。

其实,这也算是迟早之事。因为区块链的“3去”特征本来就与政府集权相矛盾。

热点内容
比特币密码穷举 发布:2024-10-03 11:44:00 浏览:588
日本比特币外汇 发布:2024-10-03 11:30:39 浏览:458
深圳井通区块链技术有限公司 发布:2024-10-03 11:18:48 浏览:117
挖比特币怎么换钱 发布:2024-10-03 11:08:48 浏览:265
比特币扩展密钥 发布:2024-10-03 09:34:12 浏览:959
币圈sbf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4-10-03 09:34:10 浏览:311
2018比特币分叉 发布:2024-10-03 09:33:34 浏览:66
区块链招聘腾讯 发布:2024-10-03 09:19:05 浏览:669
国际结算货币比特币 发布:2024-10-03 09:16:31 浏览:781
小晓复制挖矿法迷你世界 发布:2024-10-03 08:57:06 浏览: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