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读后感50字
⑴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读后感27——早是不是决定性因素
作者提出,知识的时间价值如同钱的时间价值(利息),是天然存在的。他又认为大部分知识的时间价值不一定可以用来直接赚钱,而有一些可以,越早知道越受益,这受益部分就是知识的利息。
在我看来既然知识的时间价值,按作者所说是天然存在的,那不能用来赚钱的那部分知识也是有利息的。我想把这种利息称为内隐利息,而通过知识能直接获利的利息,我称之为外显利息。
作者文章中主要说的是关于外显利息的三个例子。1. 比特币。是否早知道早好?2. 风投作为一级市场,最早知道投资行情,它们是否就收益最高?3. 创业投资是否早进场早好?
对于三个例子,作者的回答是:1. 比特币早知道早持有,在没有对其本身价值充分认识的情况下,也许早就抛售;或者迟迟不敢入场。2. 数据表明将近95%的风投机构十年长期业绩是亏钱,即使它们在“早知道”上占有先机。3. 时机和运气有时候也很重要。
作者结论,早知道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要看长期。
⑵ 数字货币读后感
数字货币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数字货币让世界变的更小,交流更加通畅。就以比特币为例子,比特币是一个共识网络,促成了一个全新的支付系统和一种完全数字化的货币。它是第一个去中心化的对等支付网络,由其用户自己掌控而无须中央管理机构或中间人。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比特币很像互联网的现金。比特币也可以看作是目前最杰出的三式簿记系统。
比特币具有价值是因为它作为货币形式的一种是有用的。比特币具有货币的数学特性(持久性,可携带性,可互换性,稀缺性,可分割性和易识别性)而非依赖于物理特性(比如黄金和白银)或中央权力机构的信任(比如法定货币)。简而言之,比特币是由数学支持的。有了这些特性,一种货币形式要具有价值所需要的就是信任和使用。对比特币而言,这可以从它日益增长的用户,商家和初创企业基数上得到体现。同所有货币一样,比特币的价值直接来自于愿意接受它作为支付方式的人们,这也是唯一的来源。
⑶ 《叙事经济学》读后感
《叙事经济学》是诺奖得主罗伯特·希勒讲述病毒般传播的故事如何影响经济走势和个人决策的书籍。
为什么叙事能够像病毒一样传播?
每天我们都在听大量的故事,或是别人的叙事,从而产生一些判断或是决策。但是从来没有在这些事上留心,也没有联想到一些大的历史事件是否也有相同的逻辑。
这本书中讲述了多个叙事,比如比特币,比如二战爆发的原因,比如拉弗曲线,通过诸多重大事件的回顾,辅以数据分析,展示了流行叙事对历史进程及其中的个体人生的深刻影响,表明对这些流行叙事的经济学思考,可以提高对金融危机、衰退、萧条和其他经济事件的预测能力,帮助我们未雨绸缪,将各种负面冲击的危害降到更低。
为什么这些叙事能够有这么大的传播能力。我总结了两个小的因素:每一个叙事都有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这个话题很能使大家共情,进而发生行为共振。
作者相信,很多事情都是在重复发生。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一件事在一段时间内都是大家共同关注的,且关注度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行为共振,那么这件事就能迅速扩散。
比如疫情期间河南做的疫情防控措施,当第一个人通过新媒体发布之后,朋友圈疯狂转发。还有美国的大选,各种话题热度都很高。很多人会通过自己看到的信息而做出自己的决策,比如在那个时期能不能回河南,大选之后自己的股票选择要朝哪个方向。
我个人的感觉就是这些叙事能够迅速占领听者的心智,让人们思想、行为跟着叙事走。和营销广告有点相似。
比如海飞丝的广告:去屑实力派,当然海飞丝。广告是更精炼的叙事,当你正好头疼自己的头屑,拿它没办法时,看到这个广告,或是听到这个广告词,会有立即想去尝试的感觉。
叙事本身是具有思想色彩的,会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区别的。比如一些叙事会激发恐惧,像早些年说的2012年地球末日之类的事,有人开始造诺亚方舟,这就是叙事强大到促生显著情绪产生的强烈反应。
积极的影响如疫情初期钟南山院士不顾自己安危以人民的生命为重,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去。成为全国人民的定心丸。让钟南山这个名字再一次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叙事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人类简史中就说过,人类语言的进化是为了更好的社交,闲聊八卦。每个人都想了解一些自己不知道的内容,打听一些有趣的事,这是好奇心所致,叙事正好满足人的这项需求。
如何理解叙事本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需要自己运用多种思维去判断。至少是做到一定程度上不盲目。当然也会产生群体免疫,共同盲目地行动,也有这种可能。
如果自己有一个经过多方测试和验证非常好的英语提分类产品,那么就要学习书中所讲的叙事的能力,让自己的产品信息广泛传播,最好能像病毒一样传播。
比如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就是大家关注度最高的方向——提分
产品有很好的故事——自己原来怎么怎么不爱学英语,现在如何如何厉害
定位消费群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朋友们
整个过程就是建立心智模式的过程。
⑷ 《图说区块链》读后感500字
《图说区块链》读后感500字
《图说区块链》是入门区块链的最佳读物。概念清晰,图文并茂,案例丰富,故事幽默诙谐,读起来没有一点压力,理解起来很轻松。
书中说到两段历史。一段关于账本的历史,从远古时期的画图、结绳记事到现在的分布式账本。一段关于比特币的简史,从比特币之父中本聪的出生直到2017年6月份关于比特币的重大事件。为什么要用比较大的篇幅介绍这两段历史,借用一段话说明: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历史的演变过程,向来不是偶尔的,齿轮下主线构造的巧合,在命运勾勒下是必然的结局。
当然,区块链离不开技术,作者在第2章用大篇幅解释了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如何运作的以及区块链的原理。如果没有看过书,肯定会觉得很难理解且枯燥,但是作者通过精彩的故事和图片结合,本来枯燥的技术,理解起来觉得也没那么难,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当然限于篇幅,只能是大概说明,细节还需要我们去深究。
我在刚开始学习区块链的时候,很困惑的一件事是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是什么?想了很久也没有得到答案。看完本书后立刻明朗起来,那就是需要解决信任问题和价值传递的场景都可以使用区块链。另外本书在第4章应用篇介绍了大量区块链的应用领域。如果需要详细了解区块链的应用,可以参考《区块链社会:解码区块链全球应用与投资案例》一书。
限于篇幅,所描述的问题有限,还需要我们多看,多思考,多参与,多学习。
⑸ 《人的行为》读后感
暑假的深度阅读:米塞斯的《人的行为》
在这个炎炎夏日,我有幸探索了经济学大师米塞斯的力作——《人的行为》,尽管它厚重如砖,但只读了三分之二,我却收获了丰富的思想火花。最终,我选择了夏道平的翻译本,开启了一段探索人性与经济的旅程。
行为科学的基石:人的欲望与决策
1.行为的基石:个体决定社会
当我们谈论宏观经济的术语时,往往会忽视个体的重要性。事实上,正是个人在环境中的行为互动,构建了我们社会的多元面貌。每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各不相同,决策过程充满了主观色彩,但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是大脑通过控制身体来实现其内在目的的手段。手段尽管主观,但目标导向清晰,即使手段可能不保证成功,但人们坚信它们能带来预期的满足。
欲望驱动的行为模式
2.欲望与决策:主观评估与快乐递减
人的所有行为,其根本目标是为了消除不适或追求欲望。在行动之前,人们会权衡欲望的满足带来的快乐与付出的代价。如果代价过高,即使不满,人们也可能选择忍受。这揭示了决策中的主观性,快乐的获取并非简单的量化,而是一个无法精确比较的过程。
边际效用:欲望满足的递减规律
随着欲望的渐次满足,每一步带来的快乐感受会逐渐减弱,这正是边际效用递减的理论基础。米塞斯认为,这正是自由市场经济的逻辑,因为它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感受顺序满足欲望,而计划经济的束缚无法适应这种主观多变性。
理论与现实的碰撞
3.批判与反思:经济学的主观边界
尽管《人的行为》试图建立一门基于个体行为的社会科学,但米塞斯的理论倾向明显,他倾向于支持无政府的自由市场经济,对其他经济学流派持批判态度。然而,这种强调主观性的极端立场导致他排斥量化工具,这在提出具体建议时显得力不从心,只能倡导“任由其自然”的理念。
个人体验与经济学的启示
我从对比特币的疑惑出发,开始深入经济学的海洋。供求理论对于比特币市场的解释并不充分,因为比特币的稀缺性与中心化交易的存在都带来了复杂性。然而,我逐渐理解,比特币价格的高涨并非简单供求问题,而是市场参与者主观价值的体现,即只要双方愿意,任何交易皆可成立。
通过阅读《人的行为》,我认识到,理解人的行为和决策过程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这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洞察经济现象,尽管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