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挖礦知識 » 挖礦第一章楊

挖礦第一章楊

發布時間: 2023-01-05 14:50:57

A. 比特幣分叉往事補遺

互聯網是有記憶的。

最近比特幣屢創新高,華爾街機構紛紛入場囤幣,連馬斯克都忍不住公開喊單,得到了主流媒體和金融機構的認可,大家都對比特幣系統的安全性沒有任何質疑。


不過,很多人可能想像不到,就在三年前,比特幣還面臨過誕生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差點被 BCH 集團奪權篡位,甚至連「比特幣」這個名字都差點不保。


比特幣分叉都是上一個牛市的陳年舊事了,本來不想多說,但是最近又有一些無聊的人,抹黑中傷幣信,我們不說話,讓一些不明真相的朋友還真以為幣信十惡不赦,成了反派的代名詞,還是簡單說一說當年的幣信為保護比特幣網路做的一些事情吧。


這些事情都已經過去好多年,這些年來一直沒對外提,也不求什麼名利,只求大家知曉真相,去偽存真,同時也在茶餘飯後,多一些談資。


BCH 分叉黨為什麼仇視幣信?


很多人覺得當年「比特幣分叉」這件事並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這種現象現在在加密數字貨幣社區很常見,可能一個程序員用不了幾天就能成功將一個幣種分叉。


但是在當年,分叉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牽扯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牽扯到諸多信仰和利益,簡直和「佛道之爭」不遑多讓,簡直已經達到你死我活,兵戎相見的地步。


這並不誇張說辭,而是事實。


現實中很多關系非常好的朋友,合作夥伴,因為比特幣分叉這件事而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


很多人無法理解,為什麼 BCH 分叉集團對比特幣支持者、對幣信恨之入骨?天天懟天懟地各種造謠?而且有時候為了讓自己的謠言看上去邏輯完備,往往不惜花大量時間去搜集各種資料,然後移花接木,張冠李戴,讓眾多不明群眾看了覺得「資料詳實」,大呼過癮。


原因就在於,幣信斷了 BCH 分叉集團的財路。


正所謂「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幣信在瓦解 BCH 集團分叉s行動的過程中,做了許多工作,甚至在關鍵時期守護了比特幣兩周時間,成功瓦解了BCH(之前叫 BCC ) 篡權奪位的陰謀。


不得不說,BCH 集團真的是知行合一,他們也有信仰,他們真的相信 BCH 肯定會成功,能夠打敗比特幣,所以他們把手頭的比特幣基本上都換成了 BCH ,要是被他們篡權成功,其回報之豐厚絕對難以想像。


結果這一切都被幣信在關鍵時刻給毀了,你說他們恨不恨?


幣信和比特大陸的恩怨


有關比特幣分叉的文章有很多,我這里就不再多說,感興趣的朋友看一下虎撲的文章《比特幣分叉往事》或者搜索其他文章了解。


這里主要說說在分叉大戰整個過程中,幣信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因為這個事情遭受了怎樣的損失。


可能很多朋友在 2018 年的時候,看到過比特大陸因專利的事情狀告幣信礦業公司的新聞,其中的被告還有深圳比特微(神馬礦機)和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礦場方)。


當時很多人看到這個新聞其實挺震驚的,因為幣信星空和比特大陸吳忌寒兩人的關系其實一向都非常好,私底下經常一起約飯。


他們怎麼突然就對簿公堂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那個官司中,涉及到的專利叫做串聯供電技術。


說起串聯供電技術,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技術宅男——瓦西里。


瓦西里早年是俄羅斯的 Bitfury 公司(2013 年就已經開始做比特幣礦機公司)的工程師。從 Bitfury 出來之後,2014 年,瓦西里被一個名叫 Yuri 的俄羅斯人忽悠到了中國,因為 Yuri 跟他說他聯繫到了中國的烤貓,能夠拿到他們的晶元做礦機,可以發大財。


那個時候,烤貓公司剛剛宣布,他們不再自己做礦機,而是直接轉型成為晶元提供商,歡迎大家采購晶元。

Yuri 是個典型的商人,由於當時烤貓最新晶元礦機方案不成熟,在嘗試幾次做礦機方案不成功之後,他轉而向烤貓兜售他的「串聯供電」技術。


這項技術早就存在,但是瓦西里受其啟發,第一次成果將其用在礦機主板上。


有了這項技術,礦機可以不用昂貴的電源控制晶元,直接對挖礦晶元供電,這樣不但可以節省大量成本,還可以不受電源晶元貨源的制約。(當時比特大陸將市場上的電源晶元一掃而空,不但沒貨還抬升了價格)


這項技術說起來簡單,實現也簡單,但研發卻非常困難,因為沒有電源晶元控制,電流無法穩定輸出,很容易造成電流均衡而燒毀晶元。


烤貓對這項技術非常感興趣,於是和 Yuri 談了很多次,但是 Yuri 的條件太苛刻,後來烤貓得知這項技術的實際擁有者並不是 Yuri 而是瓦西里,於是直接找到瓦西里,購買了他的技術,並且還將瓦西里招到了公司當硬體開發工程師。


後來,楊作興從 RockMiner 離開,加入了烤貓礦機( ASICMiner )研發團隊,和瓦西里成為同事,一起研發礦機和晶元。


2015 年,烤貓突然人間蒸發,烤貓公司也原地解散,所有技術封存。後來道楊作興在比特大陸兼職了一段時間,順便將串聯電源技術帶到了比特大陸。


到了 2016 年 ,楊作興有了創業的想法,首先是找吳忌寒聊,得到了吳忌寒的單方面的支持,然後吳讓他去找詹聊一下,卻遭到了詹克團的當面否決,甚至詹還當面將楊作興的商業計劃書直接用碎紙機碎成碎片。


於是,楊作興創辦了神馬礦機,從此和比特大陸打擂台。


自然,神馬礦機也順理成章地用上了串聯電源技術。


值得說一下的是,楊作興創業之前曾多次找到星空聊創業的事情,在詹之後,楊再次找到星空,確認楊下決心要做礦機晶元後,星空聯合其他幾位朋友一起投了,成為了神馬礦機的大股東之一。


星空投資神馬礦機的邏輯很簡單——由於烤貓失蹤,烤貓礦機徹底退出 歷史 舞台,當時比特大陸的螞蟻礦機一家獨大,基本處於壟斷地位,這對比特幣網路並不好,很容易出大問題。(事實證明這個判斷是非常正確的)


當時一起投資神馬礦機的,還有魚池的神魚和王純,大家的想法都非常一致,不能讓比特大陸再這樣搞下去。


要知道,為了能夠成功分叉比特幣,比特大陸很早就開始布局,他們在那段時間,將大量礦機優先賣給支持分叉的人,支持比特幣的人反而很難拿到貨。


並且,大區塊的支持者甚至只需要支付 10% 的貨款,這相當於是給他們做了一個五倍杠桿,只需要支付一份算力的錢,就能獲得五份算力。


很多人因此而發家致富,因此也對比特大陸更加忠心耿耿,在支持分叉的岐途上一路走到黑。


幸運地是,神馬礦機研發順利,並且迅速成長成為能夠和比特大陸一較高下的礦機廠商。


幣信礦業當時是比特大陸的超級客戶,為了支持神馬礦機的發展,也采購了大量的神馬礦機。


在分叉大戰期間,當 BCH 集團意識到是幣信在暗中保護比特幣網路的時候,他們採用了圍魏救趙的方式,將神馬公司和幣信礦業公司,以侵犯專利為由,一起告上了法庭。


雖然最終這個官司比特大陸輸了,但是他們卻達到了預期目的——礦場場地方為了避免風險,要求幣信的礦機限時從礦場中搬離,幣信算力因此暫時消失,這場較量才告一段落。


經此一戰,幣信損失慘重。


一方面,幣信用自有算力去阻止 BCH 算力暴擊(後文有解釋),每天就有將近 100 個比特幣的損失(持續了一個難度周期,即 14 日)。


另外一方面,因為礦場被迫搬離,這其中又耽誤了很長時間無法挖礦,中間也有不小的損耗,幣信也遭受了巨大虧損。


不過,這個時候,BCH 集團針對比特幣精心策劃地採用的緊急難度調整演算法(EDA)已經失去了最佳作用時間,他們原本想用這個方式來偷襲比特幣網路的陰謀也徹底破產。


如果當時沒有幣信算力的狙擊,BCH 真的有可能已經成功篡位,不但算力超過比特幣,可能連比特幣這個名字都被其搶走,比特幣可能成長到今天的規模和地位。


因為這件事情,星空和吳忌寒這兩個原來的好兄弟,也因此反目成仇,斷了往來。幣信從此也成為了 BCH 利益相關者的肉中刺,眼中釘,欲處之而後快。


幣信為什麼不支持 BCH ?


眾所周知,其實無論是幣信也好,還是魚池也好,當年和比特大陸的關系其實都不錯,包括香港共識和紐約共識大會,大家都坐在一起談,一起討論。


目的當然是共贏,希望比特幣發展得更好。


但是,這一切在 2017 年之後事情開始有了變化,吳忌寒逐漸有了要分叉的想法,並且他在 2017 年 8 月將這個想法付諸實踐。


在這個過程中,BCH 陣營的做法一直相當具有攻擊性,一副我就要乾死你的架勢。其實分叉就分叉吧,各自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但是 BCH 從一開始就打算好了,要踩比特幣上位。


其實說來很諷刺,原來的比特幣佈道者,卻搖身一變成為了比特幣最堅定的反對力量,攻訐比特幣也最賣力。

他們說「BCH 才是真正的比特幣」,號召大家把比特幣賣了買 BCH。不知道多少人信了他們的謊言,將自己幸苦囤的比特幣換成了 BCH,因此而損失慘重,最終不得不徹底離開了這個行業。請問,這種行為和詐騙有什麼區別?


他們說比特幣區塊小,無法處理太多交易,鏈上非常堵。結果大家發現比特幣沒他們說的那麼堵,於是他們就發起「粉塵攻擊」,短時間內發送大量的小額垃圾交易,造成比特幣網路擁堵的假象。然後他們鼓吹大區塊,造謠說比特幣最終會因擁堵而消亡。(事實上,比特幣至今還活得很好,並且越來越健壯。)


記得當年殺毒軟體是如何作惡的嗎?為了賣出他們的軟體,有些無良公司會自己炮製病毒,等用戶中毒之後,再去兜售產品。他們的行為簡直如出一轍。


當時澳本聰站出來支持分叉,於是他們與其一拍即合,請來了澳本聰為 BCH 站台,寫文章,開發布會,一頓騷操作猛如虎,風光得不可一世。


當時他們萬萬沒想到,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澳本聰這個詐騙犯可不是易與之輩。僅僅是三個月之後,澳本聰就反手給了 BCH 致命 一刀,掀起了差點將 BCH 徹底毀滅的分叉大戰。


沒錯,BCH 分叉比特幣,澳本聰又來分叉 BCH,另外分出個 BSV,真是一出好戲!


幣信一直都是比特幣的信徒,或許 BCH 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後續的推進過程中,幣信自然非常不認可他們所採取的各種作惡手段。


也許這些手段在政治斗爭中非常常見,摸黑陷害競爭對手都是常用伎倆,但這是比特幣社區,寄託了無數人的期望和信仰,最初的信仰者就是一小撮理想主義者,變成這個樣子,肯定是大家所不願看到的。


並且,BCH 背後主要推手是比特大陸,無論是開發人員,還是社區中的意見領袖,大部分都是比特大陸資助的,BCH 儼然就是一個公司幣,過於中心化,想要取比特幣而代之,顯然是不合適的。


並不是說公司幣不行,例如 BNB 這樣的平台幣就做得非常好,但是如果這個公司幣想要干翻比特幣自己上位,那就有點定位不清了。


總之,BCH 集團的很多行為都透露出他們的極其不靠譜,要是將比特幣的未來寄希望在這樣一群人身上,那比特幣遲早玩完,這是所有比特幣社區的人不願看到的。


於是,在關鍵時刻,幣信決定出手干預。


幣信是如何保護比特幣網路的?


不得不承認,BCH 為了贏得這場分叉之戰,的確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准備,在很久之前就開始聘請社區內的一些意見領袖開始造勢,不停地寫文章,有些文章寫得還挺有深度,看上去有理有據,邏輯完備。(後來澳本聰也採用了同樣的套路,忽悠了一大批死忠粉)


除了輿論戰,在技術和未來願景方面,BCH 集團也畫了很多大餅,看上去讓人神往,由於大區塊的特性,的確有很多比特幣無法實現的功能,這讓很多人對其充滿了期待。


如果這些還只是常規操作,那麼有一點不得不讓人驚艷,那就是—— BCH 的緊急難度調整機制(EDA)。

因為 BCH 使用和比特幣同樣的演算法,按正常的思路,BCH 要想分叉成功,並且持續保持出塊,就必須擁有龐大的算力支撐,因為分叉的時候,比特幣網路的難度已經非常大了,小算力根本爆不出塊。


所以,他們想出了一個緊急難度調整機制:如果當前區塊的前6個區塊出塊時間大於12小時,則難度自動下調20%,如果當前區塊的 MTP 時間和從當前塊往前數第6個塊的 MTP 時間相差大於12個小時,就應急降低20%難度。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一定時間內不出塊,就會自動下調20%難度,再不出塊就繼續下調 20%,直到出塊為止。這樣就算只有很小的算力,也能保證能夠出塊。


這個機制乍一看像是防守機制,純粹是為了自保,為了自己能夠生存下去而已,但是各位別被其表象所迷惑了,這實際上是一個極具有攻擊性的機制,因為難度只有下調,沒有上調。


設計這套機制的人,深諳人性之道,他們懂得,礦工其實是趨利的,只要哪裡有錢賺,就會用腳投票,直接把算力切到哪裡。


當 BCH 的難度降低了,擁有同樣的算力,那礦工就能夠挖到更多的幣,只要所得到的利潤大於比特幣,那麼礦工的算力就會被吸引過來。


這樣,就算 BCH 的價格比比特幣低,只要難度夠低,礦工就能賺更多錢,算力就會過來。


而 BCH 的算力和比特幣的算力是互斥的,挖 BCH 就不能挖 BTC,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一旦比特幣算力都遷移到 BCH 網路,再配合拉漲幣價,在當時的環境下,還真有可能會被 BCH 篡位成功。


要知道,當時很多中立方都表示過,哪個網路的算力大就支持哪個幣是真正的比特幣。


不得不承認,緊急難度調整機制的設計的確非常天才,所以,這種機制也被人稱為針對比特幣的「算力暴擊」。


BCH 集團醞釀多時,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籌備分叉,他們准備在分叉之後,立刻對比特幣展開「算力暴擊」,即分叉完成之後,就把自己的算力從 BCH 網路撤出,讓難度大幅下降,同時大幅度拉漲幣價,這樣就可以吸引大部分的礦工算力過來,比特幣網路的算力就會暴降,讓比特幣網路因擁堵不出塊而無法運轉,最終一舉奠定勝局。


這個計劃近乎完美。


這簡直就是針對比特幣的陽謀,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但是就是沒辦法去破解,因為當時 BCH 集團控制了一半以上的比特幣算力,只要吸引 10%左右的算力過來,比特幣網路就可能運轉不了了。


當時除了 BCH 集團控制的算力和礦池,就只有三個礦池佔比比較大,分別是魚池魚池、國池(比特幣中國礦池)、和幣信礦池。


礦池就算想要支持比特幣,那也得礦工答應,礦池是無法控制用戶的算力的,不然礦工肯定會用腳投票直接走人。


所以,BCH 集團當時覺得勝券在握了,估計他們連慶祝酒會都已經准備好了。


但是,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等分叉完畢,BCH 出了幾個塊,當他們將自有算力從 BCH 網路撤出,靜靜等待不出塊而難度自動下降之時,意外卻出現了——有神秘算力突然接入了 BCH 網路,爆塊繼續。


由於有持續爆塊,BCH 的緊急難度調整機制就無法生效,因為這樣難度一直降不下來(出塊間隔時間小於 12 小時)。


並且,為了防止神秘算力針對 BCH 網路發動 51%攻擊,他們又不得不很尷尬地重新將自己的算力切回來,持續挖著。


這些神秘算力隱藏了 Coinbase 和地址,一時間所有人都搞不清其來路。


突然出現的神秘算力打亂了「算力暴擊計劃」的節奏,本來等難度降低後,他們准備了大量的資金要配合拉盤,一時間拉盤計劃也無法繼續推進,生生卡住了。


這種情形,就彷彿一個刺客,針對刺殺目標發動了致命一擊,然後突然出現了一股神秘力量,將這致命一擊給擋住了,並且持續守護著目標,導致刺客後續的一系列攻擊都無法實施。


BCH集團非常費解:這股神秘力量到底從哪裡來的?


前面說過,除了 BCH 集團自己控制的算力,另外擁有比較大的算力的,就只剩下魚池、國池和幣信礦池這三方。


魚池和國池都是散戶的算力,他們根本無法動用,只有幣信礦池基本都是自己的算力,也就是說只有幣信有這個條件做這件事。


答案呼之欲出:幣信!


是的,這股神秘算力就是幣信的自有算力。


幣信在 BCH 集團准備針對比特幣發動第一次也是最強的一次算力暴擊的時候,出手了。


其他人沒辦法做這件事情,只有幣信有這個條件,只有幣信能做,那就由幣信來做!


為了比特幣的未來,舍我其誰?


要知道,當時難度沒降下來,礦工挖 BCH 肯定是不劃算的,幣信礦業頂著每天幾十甚至上百比特幣的巨額虧損,硬生生守護了比特幣一個難度周期!(即兩周時間)


BCH 集團也很快反應過來,知道這肯定是幣信乾的好事,但是沒辦法,在技術上他們是無法拒絕幣信的算力的,只能乾瞪眼。



通過這個方式,他們終於將幣信算力趕出了 BCH 網路,這才得以對比特幣實施算力暴擊。


幣信礦場剛停機,他們就迫不及待開始拉盤了,BCH 開始大漲,但那個時候已經他們無力回天了,因為最佳狙擊時機已過,他們已經失去了「天時」,效果大打折扣。


盡管後面 BCH 針對比特幣多次算力暴擊,導致比特幣網路算力經常不穩定,但勝負已定,已經無關緊要,不影響大局。


經此一役,幣信損失慘重,不但損失了十幾天的比特幣挖礦收益,礦場也不得不搬離,損失的比特幣在現在看來,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但是,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幣信為守護了比特幣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幫比特幣擋住了致命一擊,做了比特幣信仰者該做的事情。


雖然幣信因為這件事幾乎將以前所有挖礦賺到的利潤都一次性虧了出去,但長期來看,幣信肯是受益的。


後記


這些往事封存已久,很多人其實並不清楚其中的細節,也不知道幣信當年做的事情,這其實也沒什麼,幣信一直都活得很好。


但是這么多年來,幣信一直被一些別有用心者抹黑造謠,實在心累,想想還是寫點文字,將事實公布,免得無辜吃瓜群眾被其誤導。


分叉風波已經過去多年,比特幣依然還是那個比特幣,比特幣社區也比以前更加健壯,這是我們這些比特幣信仰者最大的幸福。


Long Bitcoin, Short the world!

#歐易OKEx# #比特幣[超話]# #數字貨幣#

B. 10年後,到天上采礦去 | 甲子光年

據說是未來最有錢途的職業,就像從前的煤老闆一樣。


作者 | 劉景豐 李智穎

編輯 | 楊楊


1903 年,俄國科學家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了一個在當時震驚世人的想法—— 探索 小行星。這位後來成為蘇聯火箭之父的科學家,第一次激發了人們對太空資源的嚮往。


但真正挖到第一鏟太空資源的卻是美國人——1969年7月21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代表人類第一次登上了月球。當時,站在月球上的阿姆斯特朗,除了踩下一個大腳印,說了一句「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外,還收集了月球土壤和岩石帶回地球。


這是人類第一次從外太空採集礦產。


阿波羅11號登月後宇航員走出艙外取土


阿姆斯特朗不會想到,這些從月球帶回來的土壤,除了一部分被用於科研外,還有一些日後被拍出了天價——一克月壤420多萬美元,堪比世界上最稀有的緬甸紅寶石的價格。


這比在地球上苦苦挖礦尋寶要誘人得多——紅寶石數量稀少,極難獲取,而外太空的礦產則取之無盡,前提是能把采礦設備送到太空並安全帶回礦產。


難怪有人說,未來最有錢途的職業將是太空采礦——就像幾十年前的「煤老闆」。


巨大的誘惑吸引著數量眾多的商業冒險家。從2012年行星資源公司 (Planetary Resources) 公開其太空采礦計劃後,一群群超級富豪、天文學家爭先恐後地撲向太空采礦。


盡管2019年的一波行業低潮讓部分太空采礦公司夢想破滅,但挺過低潮的「倖存者」又加快了步伐。今年3月,日本初創公司Astroscale在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首顆用磁鐵清理太空垃圾的衛星ELSA-d;今年4月底,中國商業航天初創公司起源太空也將發射一顆名為NEO-01的太空采礦機器人原型機,並計劃在2025年實現首次小行星商業開採行為;而歐洲ClearSpace公司則計劃2025年承接ESA (歐空局) 的一項太空垃圾清理項目。


從名字上看,清理太空垃圾和太空采礦並非一回事,但實際上這是一種技術的兩種應用,太空采礦技術的初級應用便是清理太空垃圾。


在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 探索 小行星近百年之後,太空采礦正在由想像變成現實,而且已經走到了商業化的邊緣。


不過在投身這場新造富運動前,有必要了解下太空挖礦的以下現實:





太空采礦熱幾年前就在上演。


2012年4月24日,一家名為行星資源的公司,在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以幾顆小行星為目標,對其水資源和貴重金屬進行勘探和開采。公司宣稱,這項開發將為地球創造「數以億計的GDP」。


行星資源公司成立於2009年,這時候它已經隱身運作了三年。


盡管如此,行星資源的太空采礦消息一出,還是讓眾人驚訝。第一次聽這樣的計劃,相信很多人會以為這簡直天方夜譚,甚至還會把它當作「騙子項目」。


但公司背後的股東名單可能會讓人更震驚:既有谷歌首席執行官拉里·佩奇與董事會主席埃里克·施密特,Word之父、微軟前首席軟體架構師查爾斯·西蒙尼,Sherpalo創建者、谷歌董事局成員西姆亞姆,佩羅集團董事局主席羅斯·佩洛特等身家億萬的企業名流,也有科幻片《阿凡達》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阿凡達》上映時行星資源公司剛成立), 還有一群前NASA科學家……


這群富可敵國、頭腦精明的精英領袖們,會為了行騙而編出這樣的故事嗎?答案可能是另外一種—— 太空挖礦是一場更大的造富運動


現代工業對資源消耗量越來越大,一些資源已日趨枯竭。BBC曾做過一份報告,地球上的銦是ITO靶材、半導體材料的重要元素,但地殼剩餘開采年限只剩十幾年;鉑是重要的催化劑,但地殼中極為稀少,剩餘開采年限也不到20年;就連人們常見的銀剩餘開采年限也只有20餘年。


從更宏大的視角看,過去百年的工業革命依靠的是煤、鐵等地表資源,而新一代 科技 發展依賴的稀有重金屬則主要沉澱到地心,開采難度極大。但天上就不同了,那裡資源極其豐富:小行星富含大量的金屬資源,甚至有預測某些星球幾乎遍布黃金、鑽石……完美解決地球資源稀缺的問題。地球上目前開採的鉑金屬就是在億萬年的地球演化史中被小行星「砸」下來的。


換句話說,如果能夠大量獲取太空資源,很可能會顛覆地球現有的工業體系,重塑 科技 實力。這或許說明了,為什麼越是 科技 富豪越對外太空感興趣。


在行星資源後,陸續有十餘家新興公司加入到「太空采礦天團」中。其中包括開發出3D列印機的3DSystems公司、深空工業公司,日本的Astroscale在中國成立的起源太空。


公司一擁而入,資本也跟著進來了。行星資源獲得了接近5000萬美元的融資,日本月球 探索 初創公司ispace先後融資超過1.2億美金,Astroscale共融資超過1.9億美金,中國的起源太空也在成立後不久獲得5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第一波太空挖礦熱,就這樣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即使是這波熱潮,距離阿姆斯特朗踏足月球也已經過去了40多年。在人類取回月壤和岩石後,為什麼沒有將目光從月球轉向更多的小行星?


所謂太空挖礦,主要是在月球和小行星上開采礦產資源。完成太空資源採集,要分成五個階段:找礦-探礦-落礦-采礦-用礦。每個階段都有對應的航空航天技術。


太空采礦,首先需要的是可對小行星地質材料進行分析的望遠鏡;其次需要有能夠捕捉、控制天體的能力。比如外太空沒有引力,當一個機器人去捕捉一個天體時,很可能自己先被彈開;且高速飛行的星體如同一顆炮彈,如何使采礦機器人既能不被天體擊中又能改變其運行軌跡,這需要很多工程化的開發和驗證。而這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技術發展需要一個進程,也導致了很長一段時間內,航天活動的成本極高。


1969年阿波羅11號搭載三名宇航員完成登月計劃,光鮮的背後,是這項太空活動准備了近8年、總耗資為400多億美元。僅為這次載人登月准備的測試活動就有數十次 (其中包括阿波羅1~10號的10次測試) 。


即使後來的太空梭,平均每次的發射成本也高達15億美元。而且太空采礦還有對礦產價值的鑒定等問題,這可不是一個普通公司和富豪會輕易去做的嘗試。因為哪怕一次失敗,就有可能使其陷入破產的境地。


2010年之後,隨著美國商業航天進入黃金時期,這一狀況已大幅度改變。NASA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開始與波音、SpaceX、藍色起源、內華達山脈等商業航天公司合作,並通過輸送訂單扶持創業公司。


商業航天的最大優勢,就是大大降低了往返太空的成本。以SpaceX的可重復使用的重型火箭獵鷹9號為例,其單次 (首次) 發射的價格為6200萬美元,多次復用的發射價甚至低至3500萬美元/次,這比同樣可重復使用的太空梭的發射成本低了95%。


這為日後商業開發太空資源奠定了基礎。 太空采礦熱之所以不是40年前發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40年前這個夢想並沒有市場。 實際上人們對地球資源環境的擔憂也是最近二十年多的事,在資源環境尚不短缺的時候,太空挖礦是一個十足的瘋子想法。





但太空采礦,真的很容易嗎?


要知道,這項誘人的計劃,目前尚沒有一家商業航天創業公司完成了太空采礦的技術和商業驗證。


會有公司撞牆,這是預料中的事情。只是沒想到,太空采礦公司的失敗會來得如此迅速,其中最吸引人的案例,就是股東背景華麗的行星資源。


2016年,行星資源公司為其Arkyd太空望遠鏡發起的眾籌項目未能成功。該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hris Lewicki當時表示,他們非常不幸地發現,Arkyd項目並沒有像預期中那樣得到更多企業及政府部門後續的資金支持。


「不幸」還不止這些。2018年該公司在發射第三顆衛星時因融資失敗陷入資金困境,最終導致其被一家區塊鏈公司收購。


兩個月後,曾和NASA簽署兩份小行星采礦商業化和工業性 探索 合同的深空工業公司,被Bradford Space收購。第一代小行星采礦公司大多數止步於此。


如果回到故事原點,宇宙中有無窮盡的資源,只要搶先一步就能免費占為己有,相比地球上資源正在枯竭,這的確是個好主意。但為什麼有的公司就講不下去了呢?行星資源和深空工業未能堅持下來的很大原因,是「他們鋪的攤子太大了」。


「太空采礦的技術是可行的,行星資源和NASA都論證過,技術原理不是障礙。」起源太空副總裁楊成文告訴「甲子光年」。太空挖礦聽起來炫酷,但其背後還是基於現有的航空航天技術。


問題是商業化開采不僅要求有技術,還要求能獲利。


盡管這兩家企業背後有NASA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但由於長期燒錢做基礎性研發,缺乏里程碑性的進展,最終耗光了投資人的耐心。


太空 探索 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燒錢活動。業內人士說,僅僅是建一座航天器測試實驗室,光基礎設施投入就要數千萬元人民幣。


每一階段,都有不同的技術要求,且需要大量持續的資金投入。


2012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曾做過一項研究,2025年左右將一顆500噸重的小行星拖到月球軌道,成本需要26億美元。


但從繞月軌道到地球,仍有不小地難度。


因為周期漫長、投入巨大,短期難以商業化落地,過去的太空采礦公司活下去並不是個容易的事。即使曾一度引領太空采礦產業的行星資源也在2015年承認,小行星開采仍需20年左右的時間進行前期 探索 和實踐。





前人踩過的坑,成為後人的經驗。


為了活下去,太空采礦公司首先要學會的就是如何節流。在吸取了前行者的教訓和經驗後,為了控製成本,後來的太空采礦公司開始嘗試輕資產運營。起源太空副總裁楊成文對「甲子光年」說,前期起源太空不自建航天器測試實驗室,而是以合作的方式使用基礎設施,盡量把資金用到項目上。


其次還在嘗試開源。這就需要太空采礦公司在不同的階段有對應的商業模式,形成規模化收入。


在「找礦-探礦」階段,需要通過發射多譜段的空間探測衛星,形成小行星資源資料庫。這一步起源太空已經慢慢在實現了。2020年7月25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將包括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在內的三顆衛星成功送入軌道。


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配備了自主研發的龍蝦眼聚焦X射線探測器與高精度小型載荷平台,將完成若乾重要的空間X射線探測實驗。該項目由起源太空公司和南京大學合作發起。


起源太空新的望遠鏡「仰望一號空間光學/紫外望遠鏡」也將在今年上半年發射。楊成文稱,這將是我國首個可見光與紫外波段的太空望遠鏡,預計實現百米級近地小行星觀測及資源探測,「不光能發現新的小行星,還能夠分析小行星風化及成分。」


而在此之前,依靠之前多個探測衛星的相關數據等服務,2020年起源太空已實現數百萬的收入。但這一商業模式仍有待考驗。


下一步是「落礦」。目前這一環節已進入技術驗證階段。比如起源太空將在今年4月底發射一枚代號為「NEO-01」的太空采礦機器人原型機,為開展小行星采礦做技術驗證。與此前日本發射的用磁鐵清理太空垃圾的衛星ELSA-d不同,「NEO-01」通過自帶的一個網狀捕手,在太空模擬小天體捕獲控制、智能飛行器識別與控制。完成該步驟後,機器人通過自帶電推進系統,帶著捕獲的模擬小天體目標在大氣層中一起燒毀。


總裝前後的起源太空NEO-01太空采礦機器人


簡單來說,「NEO-01」要在太空完成相關技術的驗證,為後續真實采礦做准備。


太空采礦模擬圖


這項能力在當下可用於太空垃圾清理。聽上去清理垃圾一點也不炫酷,但這卻是一項回報豐厚的任務。此前2018年,歐空局曾出資1520萬歐元支持英國薩里大學一項對空間碎片主動清理技術的項目;2020年底,歐空局又豪擲8600萬歐元 (約合 6.8億人民幣) ,購買了瑞士初創公司 ClearSpace (清潔太空) 的一項特殊服務——從軌道上清理一塊太空垃圾。


太空中的垃圾如果擋在正在運行衛星的軌道上,一旦兩者相撞不僅會損毀該衛星使其無法繼續工作,還會影響地面各種應用甚至國家安全。因此這些衛星運營主體在碰到類似情況時,一般都會斥巨資清理太空垃圾保護衛星正常運行。


隨著商業航天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衛星被送入太空,這些衛星的安全運行和達到使用壽命或損毀後的處理,給太空垃圾清理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對太空采礦公司來說,清理太空垃圾只是目前為了活下去的「副業」,更大的夢想還是誘人的太空采礦。





一個新的問題又產生了。太空采礦或許是未來,但現階段的日子顯然沒那麼好過,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公司、機構爭前恐後地踏上冒險之旅?


在商業化機構的競爭背後,是一股濃濃的焦慮:誰能在未來更多佔有太空資源?


一場太空資源的爭奪戰,已經先行打響。


少有人知道的是,人們針對太空有一部「空間憲法」——1966年,美蘇兩國分別向聯合國大會提出訂立《外層空間條約》 (OST) 的建議,於次年10月生效並開放簽字。



但這部條約僅僅約束了主權國家的行為,對商業公司開采、開發天體的行為卻並未約束。也因為國際法規存在漏洞,有些國家在內部已經用法律鼓勵商業公司開發利用太空資源。


2015年,美國實施《商業航天發射競爭力法》,確認美國公民擁有從小行星上獲取資源的所有權,並鼓勵小行星資源的商業開發與利用。美國成為世界上首個明確認可私人擁有月球及其他天體上礦產權的國家。


2017年,盧森堡通過了《 探索 與利用空間資源法》,明確太空資源可以為盧森堡注冊實體所擁有。



所以,NASA早早就開始將目光瞄準太空資源 探索 ,如2014年NASA與深空工業和行星資源公司的合作,並已在2020年10月實現登陸小行星「貝努 (Bennu) 」的計劃,探測器按計劃成功採集塵土樣本後,預定在2023年9月24日返抵地球。


此外很多成立不久的商業太空挖礦公司紛紛推出了太空資源採集計劃——行星資源公司提出2020年前,在近地軌道上建立推進劑倉庫,從地球附近的小行星提取水冰資源;深空工業提出在2015年發射一隊小行星攔截飛船,用來在附近的小行星上尋找資源。由於此後這兩家公司被收購,項目無疾而終。


而作為歐洲第一個籌備「太空礦業」相關法律和監管條例的國家,盧森堡則針對境內合法注冊的十家太空采礦公司,給與2.23億美元的資金扶持。


盡管中國目前還沒有針對太空資源的相關法案,但也已經有商業公司行動起來了。比如起源太空,其計劃在2025年實現首次小行星商業開採行為。


然而,過去數百年的地球資源開采經驗告訴人們:人類每一次資源的開采,必然伴隨著利益的再分配、產業和話語權的重構。太空采礦顯示出,人類的資源爭奪已經從地球延伸到太空。


科幻劇《蒼穹浩瀚》 (The Expanse) 的大背景,是200年後,地球、火星和小行星帶爭奪著水、空氣等,它們是比黃金更貴的資源。對比之下,太空采礦就像這個場景的預兆,未來比想像來得更快。

C. 和標准鏈兩位博士一起聊天是什麼感覺

其實,和兩位名校博士一起聊天的感覺(兩位博士都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客座教授)......就像和兩位小哥哥聊天的感覺一樣,哈哈。

和兩位博士的采訪就在標准鏈杭州分部舉行,從照片來看有種高級會所的感覺,一個優雅幽靜的喝茶聊天的地方。其實杭州分部真的是辦公場地,且租金比杭州大部分寫字樓都要低。

兩位博士在采訪中透露,標准鏈完整配套的主網,以及挖礦(共享計算)的功能都即將在近期上線,可以期待一下!

采訪完,張磊博士就去辦公室接著搞研究了。兩位博士都在全職為標准鏈工作。真的,團隊在做事!

小龜:張博士是什麼時候回國的?

張磊: 上個月18號。

小龜:李博士是什麼時候回來的?

李崇: 我是上個月28號到的上海。

小龜:我看你們最近辦了好多高校活動。

張磊: 對,還要繼續。

小龜:你們之前來中國辦過這種活動嗎?

李崇: 沒有,這是第一次。

張磊: 這是我第一次來杭州。

小龜:李博士、張博士和金總是怎麼認識的?

張磊: 通過楊博士認識的,楊博士是我們以前在高通的同事。

李崇:楊博士給我們洗的腦。

張磊: 培植信仰。

小龜:對,你們這次回國覺得國內的區塊鏈跟國外區塊鏈有什麼區別?

張磊: 最大的印象是這邊炒幣的比國外更多一些。

小龜:你們在哥倫比亞大學還有開區塊鏈的課程?

張磊: 對,我們一起教這門課程。一年兩學期,一學期教人工智慧,另外一學期教區塊鏈。 去年9月份剛開設的,哥倫比亞大學第一門區塊鏈的課程。

小龜:在學校受歡迎程度高嗎?

張磊: 人還是蠻多的,我們這個課大概將近90個人。這在一般的研究生課程里邊算是很多了。

李崇: 一般美國的研究生課程,二三十個人的算比較正常,還有一些可能十幾個人,甚至還有個位數。

張磊: 我們主要還是從理論出發,把區塊鏈的技術特點及技術本質,傳授給學生。

小龜:張博士擅長的領域是共識機制?

張磊: 在我們標准里邊,我主要負責共識機制這一塊。

小龜:共識機制是包括?

張磊: 我們常說的區塊鏈,其實就是分布式賬本技術。分布式系統的靈魂就是共識。這么多人在系統里邊,本來互不信任的。但最後,大家可以互相協作,把這個系統變成一個相互信任的系統。這個就需要靠共識。

PoW、PoS、DPoS這些都是共識。 我們標准鏈用的是基於DAG結構的共識的演算法。

小龜:李博士擅長的是哪塊?我看介紹是分布式,我不懂是什麼。

李崇: 分布式計算或者共享計算,也是我們現在基於標准鏈底層結構做的偏應用的產品,再過一兩個月就要上線了。

你可以理解它為像共享單車一樣的共享經濟。共享經濟的核心,就是把大家閑置的資源進一步優化給需要的人用。我們想把這個概念拓展到計算領域。

我們家裡都有電腦或者是筆記本,它們大部分時候是閑置的。現在很多人需要計算算力的時候都會去使用如阿里雲、亞馬遜這樣的雲服務,但是這個成本非常高。

一方面是大家對大算力有需求,以及昂貴的雲計算服務,但另一方面是,全球每時每刻都有無數的算力資源都是閑置的。

所以,我們建立了一個這樣的平台,把全球范圍內所有閑置的計算算力都匯聚在一起,把幾千萬甚至是上億的機器放在一起,但是成本可以做到很低很低。

把這個平台搭建起來就需要用到分布式計算技術。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可以解決系統安全問題以及跨境轉賬等問題。 而在標准鏈這個平台上,大家可以租任何電腦,支付給提供計算能力的人CZR。

小龜:你們好像還有另外一個博士。

李崇: 楊博士還在美國堅守陣地。

小龜:大家好像都是做不同的方向,但是怎麼配合呢?

張磊: 我們大概的分工是,我負責底層的共識,共識是區塊鏈的靈魂。標准鏈最後的核心是構造一個虛擬的超級計算機。

李博士現在做的是超級計算機里最大的應用,就是計算,怎麼把一個人的計算分配給其他人使用。

楊博士應該就算提綱掣領吧,從生態的角度,從項目的進度,來管理標准鏈。

小龜:哦,楊博士是領導。

李崇+張磊: 對,楊博士是領導。

小龜:兩位博士好像都不怎麼關心外界幣價的變化,但真的是這樣嗎?

李崇: 我要天天關心幣價的變化,我變成炒幣的了。首先炒幣不是我的人生追求。

小龜:那你的人生追求是什麼?

李崇: 做點好東西出來,不是賺錢。 我要想賺錢,也不會去搞學術了。搞學術的人都不賺錢,搞學術的人就追求一些自己覺得比較有意義的東西。當然前提要解決溫飽。

第二個,我覺得現在關注幣價太早了,因為現在它沒有支撐,大家都在畫大餅,炒來炒去,完全沒有意義。

我覺得踏踏實實先做技術,有了技術支撐了,幣價自然而然就起來了。

小龜:現在市場漸漸有點起色了,再往前幾個月的熊市對你們真的沒有影響嗎?

李崇: 沒有,對金總有點影響。

小龜:你們為什麼會選擇標准鏈呢?

李崇: 你得問楊博士,楊博士天天給我們洗腦。

小龜:楊博士洗腦成功了。

李崇: 光看數字貨幣,我們一點興趣都沒有。我們想研究技術,標准鏈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所以我們就跟著楊博士一起,三個人從高通一起退出來做這個事情。

張磊: 當時楊博士也給我們介紹了國內杭州團隊的情況。我覺得我們的出發點都是一樣的,就是把事情做好。道同了就可以一起安心地做點事情。

小龜:你們現在美國團隊有多少人?

李崇: 加在一起六七個,有一些做運營做市場。

小龜:技術主要是你們三個嗎?

張磊: 對,技術除了我們三個之外,還有杭州的同事。我們也會和一些大學合作,特別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和學生,暑期也會有學生來實習。

小龜:我想跟張博士聊一下共識的問題。先講一下,標准鏈到底是做什麼的?

張磊: 我們的想法是把具有一定智能的物聯網設備連接起來,構成一個龐大的超級計算機。比如,算力分享平台就是其中的一個應用。這也是我們當時做標准鏈的初衷,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

小龜:你們一開始做的標准鏈和現在標准鏈有什麼變化嗎?

張磊: 變化肯定有,但是初衷沒有變,初衷是通過更有效更安全的方式實現萬物互聯。

小龜:張博士認為DAG不是區塊鏈?

張磊: DAG是區塊鏈,我不認同這樣的說法。DAG它叫有向無環圖,本質就是一種數據結構。

李崇: 區塊鏈本身也是一個數據結構。它們兩個是不同的數據結構,是並列的關系,並不是誰屬於誰,完全是A和B 的關系。

小龜:好像做DAG的還有IOTA等。

張磊: IOTA是針對物聯網的第一個項目,我覺得它蠻成功的,不管從想法還是從實現方法來看,都是一個很不錯的項目。

但是它有自己的局限性,我在哥倫比亞大學跟學生上課的時候也講過這個項目。

小龜:它有什麼局限性?

張磊: 現在這個系統它是一種基於PoW的共識......

小龜:為什麼它是基於PoW的?

張磊: 它每發一個交易,都需要引用前面兩筆交易,發送的時候還是需要做工作量證明,才能把交易放到DAG結構中去。但是它的PoW跟比特幣的區塊鏈相比,工作量沒那麼大。

小龜:它要非同步傳輸和確認,是嗎?

張磊: 非同步傳輸和確認?

小龜:不是像比特幣一樣,十分鍾打包,然後一起再確認。

李崇: 沒有,它是隨時的,來了就連上。

張磊: 它是無區塊的DAG,它把交易連起來,沒有區塊的概念。

小龜:標准鏈的DAG是什麼?

張磊: 我們也是無區塊的DAG,我們也把交易連起來,但是我們的交易不是像IOTA這么做的。共識演算法是有區別的,IOTA它相當於是把區塊鏈裡面的區塊變成交易,然後把所有的量級變小。IOTA是一個基於交易的DAG,沒有區塊的概念。

但它的局限性是,難度很難設置。 如果難度設置得太難,一個很小的感測器如果想發交易,電池一會兒就用光了。但如果設置得太小,安全性就有問題。

有人通過計算和分析,現在購買七台螞蟻礦機就可以攻擊IOTA網路。

小龜:現在就可以?

張磊: 現在就可以。因為它網路里沒有那麼多設備,所以它的算力不是很強。如果你有7台螞蟻礦機,你的算力就比它強。

小龜:我想起來了,好像使用它的人越多,安全性才越高,所以起點的時候,如果比較少人用就比較容易被攻擊。

張磊: 你說的很准確。

POW的機制,它有一定的問題,因為它沒有交易費,純靠PoW來發交易。作惡的人可以無成本地發無數的交易,把你網路堵塞掉。PoW的難度很難設置,不能設太難,也不能太簡單。

第二個問題,網路在增長的過程中,怎麼讓網路用戶越來越多。在開始,安全性會有隱患,IOTA現在有網路協調員,這被很多人詬病。我認為也是它局限性之一。

網路協調員認為是對的東西,它就永遠是對的,不可能把它撤掉。別人就覺得你是中心化的。當然IOTA,它們現在也想把這個東西拿掉。

這是我認為它兩個比較大的局限性。

李崇:再一個它現在不支持智能合約,是吧?

張磊: 它現在暫時還不支持智能合約,但是他們的研究方向里包含對智能合約的研究。

李崇: 標准鏈上線之後支持智能合約的。

張磊: 對,我們是支持智能合約的。

小龜:標准鏈的DAG結構跟他們有什麼區別?

張磊: 我們是屬於同一類的,是基於交易的DAG結構。

對於物聯網來說,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選擇。因為如果有區塊,就需要打包收交易費。物聯網設備,不管是數據的傳輸,還是交易的傳輸,可能額度都很小,多屬高頻小額交易。

一旦你付不起交易費,就沒人會把你的交易打包進去,這就很存在很多問題了。

所以最好不要有礦工這樣的概念出現。沒有礦工,支付少額甚至0交易費,你的交易發到網路里可以被其他節點收到且確認。

我們不是通過挖礦這種機制來確認交易的,我們的共識方法是一種叫R-DAG的結構。我們的DAG結構有一定的規則的,不像IOTA從每個交易出發,看上去都是一樣的,每個交易連兩個交易。我們的整個DAG結構是有一定的規則的。

小龜:有一定規則的隨機的?

張磊: 有隨機在里邊,但是它有一定的規則。

李崇: 不是完全隨機的,給你一定的規則,你要按照那個規則去做一些隨機,你可以大概這么理解。

張磊: 具體而言就是我們把網路給整個分層了,一是交易層,一是共識層。在共識層,EOS及很多項目都有見證人的概念。比如我們有一批見證人,通過這些見證人在共識層進行虛擬的協商達成一種共識,然後共識可以應用到下面的數據層或者叫交易層。

那麼,你在裡面的交易也會一筆一筆的確認,見證人也可以不停地輪換。

小龜:好像聽說你們也可以挖礦,還有礦機?

張磊: 不,我們的挖礦最後是想把所有的設備都連起來,變成一個大的計算機。變成大的計算機之後,挖礦就可以理解為提供服務。

李崇: 生態搭起來之後,相當於一個社會一樣,人類社會有需求,就有提供服務的。提供服務的那些人,我們就可以把他稱為礦工,因為他提供了服務,就會收到CZR。

小龜:你們挖礦是怎麼玩的?是專門設計有礦機嗎?還是任意設備都可以?

李崇: 基於不同的應用和服務。假設你現在把你的筆記本算力提供出來,你就可以被認為是我們生態里的一個礦工,假如有人使用你的筆記本算力,就可以會收到對應的CZR作為獎勵。

小龜:目前標准鏈的網路可以提供哪些服務?

李崇: 現在我們自己在做的服務是共享算力,之後我們還要做分布式存儲,整個生態做大了之後,萬物互聯的場景比如智能家居等都可以成為標准鏈的應用場景。

張磊: 比如車聯網中的司機,可以把他的駕駛行為以及所有的數據都集中起來,放到區塊鏈上。如果有人對司機的數據感興趣,他可以從區塊鏈上把司機的數據買過去,而司機作為數據提供方,可以得到相應的報酬。這其實也是挖礦,通過提供的服務,得到對應鏈上代幣的回報,這就是廣義的挖礦概念。

小龜:可以給標准鏈挖礦的設備,不是專有的設備。

張磊: 對,不是專有設備。

李崇: 你的筆記本就可以作為礦機貢獻出來。

小龜:它不會像比特幣一樣發展成軍備競賽。

李崇: 不會。我們這個嚴格來說不叫挖礦,只不過因為大家都知道礦工挖礦這個概念,我們就沿用這個概念而已,但本質已經不是挖礦了。

小龜:普通人可以通過這個賺錢嗎?

張磊: 可以啊。

李崇: 就像我剛才說的,你把你家裡閑置的電腦貢獻出來,如果有人用你的電腦,你就會收到對應的獎勵。

小龜:比如一台普通性能的電腦,它可以一天挖多少幣?

李崇: 這個現在不好說,由市場決定。

小龜:這個功能已經推出了嗎?

李崇: 現在demo已經有了,再過一兩個月就能正式上線了,到時候也歡迎你把你的電腦貢獻出來,賺一些CZR。

小龜:我看到有一個說是PoP共識演算法,這個是什麼意思?

李崇: Proof of Participation.

張磊: 就參與度。嚴格上來說不能叫共識演算法,應該叫激勵機制。

我們主要看貢獻度,我可以貢獻我的計算能力幫別人解決計算上的問題。你也可以把你的硬碟貢獻出來幫別人做分布式存儲。

PoP就是看你貢獻了多少,貢獻了多少就拿到多少回報。它是一種基於參與度,基於貢獻度的激勵機制。

小龜:我理解了,那標准鏈在接下來的計劃是什麼?在開發方面的計劃。

張磊: 我們的主鏈一直在內測。

小龜:主鏈還沒上線。

張磊: 我們其實已經上了,但是沒有公開。

李崇: 我們年初的時候上的,但它不是一個whole package。所謂的whole package,就是對應的錢包、瀏覽器、API、SDK等都有。有人要在我們上面開發東西,你得給他提供開發環境。大概再過個把月可以上線。

張磊: 就這個月底好像。

小龜:接下來呢?

李崇: 不斷完善技術,把配套的基礎設施建好,激發Developer參與生態。

小龜:那你們在公鏈的架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李崇: 我們不想做一個one solution for all。我們主要集中intelligent IOT,智能硬體這個領域,在這個領域我們要做到最好!

小龜:物聯網本身發展的進展是什麼狀態?

李崇: 它也處於一個發展的早期。

張磊: 其實物聯網這個概念提出......

李崇: 有年頭了,但技術上發展……

小龜:我記得我讀書的時候就有這個概念。

李崇: 對,它概念很早,但這個體系太大了,它不是一項技術就能解決的,要好多技術堆在一起才能建立起物聯網。5G也是為了建立這樣的物聯網,但5G 只是所有物聯網裡面其中一項技術。

小龜:那感覺標准鏈還要再做很久啊。

李崇: 就是要一直做下去的啊,蘋果做智能手機做了十幾二十年了,不還在做嗎?

張磊: 這個東西不可能現在提出就完了。

李崇: 一直是一種進化,要越做越好,就像你現在用的蘋果手機,第一個蘋果手機最早十年前出來的,你現在看看第一代蘋果手機和現在的蘋果手機差距有多大!其實標准鏈也是一樣的。

小龜:在應用的拓展方面是不是還挺難的?

李崇: 起步肯定是很難的。

小龜:你們現在有合作夥伴了嗎?

張磊: 有一些。

小龜:那舉個例子唄!

李崇: 反正我們有一些合作夥伴,時機合適的時候可以說。

小龜:兩位博士有什麼特別想跟社區里的同學說的嗎?

張磊: 大家可以關注一下CZR。

小龜:那你們自己有囤嗎?

李崇: 有的啊,我的錢包現在只有一種幣,就是CZR。真的,你不信我可以給你看看。

張磊: 可以多關注一下標准鏈,這個項目還是很有前途的。

小龜:為什麼這么有信心呢?

李崇: 因為我們在做這個事情。

張磊: 我們對我們自己做的事情都沒有信心,那還做什麼。

小龜:你們平常花在標准鏈上的精力大概是多少?

李崇: 現在是百分百啊,這就是我們的工作。

張磊: 我現在每天十六個小時工作。基本上從早上九點到凌晨兩點,除了吃飯睡覺外都在工作。

小龜:那你比我努力多了,我現在睡的晚,起的也稍微晚一點。

D. 冒險與挖礦主角到底有多重要

冒險與挖礦主角到底有多重要主角介紹,在冒險與挖礦手游中主角到底有多重要咧,小編向大家介紹下主角的重要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滿了25人開始,基本進入了後期。這個時候已經開了一部分寶具了,屬性又有了大幅提升。最後3把宿命武器也可以獲得了。

宿命勇氣之劍(12先攻):和13防禦感覺差不多,如果一定要從中選擇一個的話,我只能說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這兩者之一吧。另外,這把武器的一個大用處是打大地天使(小黃人179級之後)。這個boss需要你有150先攻來先手秒殺掉。這是如果你不是暴擊流的話拿它湊先攻還是很不錯的。

勝利契約之槍(戰斗回合高於6時,50%概率觸發一次純粹攻擊,這個攻擊無法閃避也無法減少傷害):這把武器唯一的用途就是打礦區吧,如果礦隊的純粹攻擊不夠的話可以考慮帶上。

還有一把宿命冠軍巨斧,我只能說,沒什麼卵用。

從主角強化滿10級開始,真正意義上達到了成長的巔峰。的確,低成長是硬傷。但是你們難道不會疑惑嗎,這個低成長渣渣是怎麼有這么高戰力的呢?!

這里科普下:所有額外獲得的戰力都是加在主角身上的!那些過關的、使用道具的、成就獎勵的、礦區雜兵的額外提升全部是算在你自己身上的!好吧,說了這么多,到這里其實主角還是很一般。多出來的戰力很有限,後期拼陣容的事實告訴了每一個仍然使用主角的玩家:帶主角不是白痴嗎?

整體35級後,戰力成長大幅降低,每天靠掛經驗也只能加2-3W經驗,如果整體成長低的話只有1.5W左右。而圖與圖之間的收益基本相當,早期靠戰力打下的優勢不復存在了。大家看一下43困難和48困難的掛機收益對比:

43困難 金幣1370/s 經驗1321/s

48困難 金幣1486/s 經驗1428/s

那麼都成這樣了,還有帶主角的必要嗎?

其實,我們先算另外一筆賬。那就是礦區打小黃人的戰力獲取:後面的小黃人只會出戰力或者雕像,每個戰力可以加100,根據我的估計,大概有20%-30%的概率出戰力。算上150%的加成,那麼一次就可以增長250戰力。而一個高級魘魔更是有180×2.5=450之多。我現在正是通刷400雜兵和20魘魔(當然前提是你得有一個打得過的礦隊,對於暴擊流來說這是很難做到的),我的礦隊如下(某些將只是利用寶具):

PS:一個誤區就是許多人以為每個龍馬每盤只可以發動5次技能,實際是4次喲,帶6個是為了打20魘魔更容易一些。王者的話也僅僅為了打20魘魔才堆到快100,否則可以降下去換成防禦和閃避。打時間使者的陣容會另作調整的。嗯,就這么多吧,不然就跑題了。

好了回到正題,那麼如果一個人能把一天絕大部分礦鎬拿來打雜兵和魘魔的話呢?初步估計能有3500-6000以上的戰力增加。一個月有10-18W。其實吧,這個數字還是很一般,而且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做繁復單調的工作。但是果真如此嗎?

以8m為例。一個每天堅持下來挖戰力並使用主角的玩家戰力到了8m的時候,另一個換掉主角的玩家戰力估計只有7.5m甚至更低。PS:這個估計是比較籠統的,對於大土豪的高強化高成長陣容而言不可能有這么大差距,我說的僅僅是針對一般玩家。這兩人對打的話,根據納茲古王(某高wan)開發的小工具的計算,對勝率的影響是很大的,一般影響了10%-30%左右。其實直觀上也可以感受到的!

可以看出,真正的英雄,真正的王者就是主角啊!!我們來分析下對於不同玩家群體的可行性。

首先,如果你們沒有時間堅持挖礦,並且有不錯的卡可以替代主角的話,那就果斷把主角換了吧。如果你有耐心堅持下去,請往下看:

對於0氪/月卡/小R玩家而言,你和相同層次玩家拉開差距的一個好方式就是挖戰力。不過前提是你的礦鎬要開到240(8小時回復滿)以上,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增加一小時的上限需要600血鑽)。而且由於碎片不多,滿突破的時間會相對晚,湊齊一個好礦隊的時間也會比較晚,大概要5個多月才能初顯效果吧!能不能堅持下來就看你的心態和毅力了。另外,真要到了需要找可以替換主角的傭兵還是不容易的吧。所以我的總體建議是帶上主角。

對於中R而言,開到240礦鎬並不難,和你同層次的玩家進度也會相對較快,不出意外2個月即可正式進入挖戰力模式,大概4-6個月可以體現出效果。所以我的建議是最好帶上主角。

對於大R而言,游戲進度條遠超普通玩家,到7m並不需要多長時間。之後一部分選擇了棄坑,少數一部分能堅持下去。如果你拚命挖礦(甚至無限開礦包),效果的提升將會非常顯著。具體例子參考楊大牛!!前提是傭兵的強化不能落下吧。我的建議是:准備肝戰力就帶主角,不準備的話可以不用帶。

談了這么多,相信大家已經對主角的戰力成長潛力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希望你們能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定位,理性選擇是否帶上主角到最後吧!

在這個看臉的游戲里,大家要認識到靠肝是可以改變些什麼的!

E. ipfs挖礦是不是合法的

法律分析:是合法的。根據中國國務院《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國務院令第737號),非法和欺詐性的集資活動將受到行政和刑事處罰。經中國的法律顧問研究分析,新法規並沒有特別針對區塊鏈或加密通證。

法律依據:《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國務院令第737號)第一章 第一條 為了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保護社會公眾合法權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制定本條例。

F. 華夏免費版斧戰(加點)以及升級路線.在線等!!!高分!!!

槍斧戰士攻略

作為戰士高攻的分支,槍斧戰士不同於刀劍戰士,有明顯的技能階段行選擇,本系的10個技能完全可以全部學習。首先分析下兩個角色的特點。

斧戰士:擁有戰士練級最實用的技能風卷殘雲,在30級以後有著其他戰士不能比擬的練級速度;因為所有裝備都沒有特別的敏捷要求,所以在裝備的更換上要領先一步,和同級戰相比,有著防禦上的優勢。練級、防禦、高HP可以說是斧戰士最顯著的優勢。但,因為沒有敏捷的保證,在命中、躲閃方面,斧戰士要稍遜一籌。

槍戰士:介於刀戰與斧戰士之間,較平均型的戰士,在屬性方面沒有突出之處,但是卻有著可以和法師、獵人相媲美的攻擊距離,30級技能百鳥朝鳳的練級效果要較風卷殘雲弱,又較月明九霄強,相對中庸的角色,但中庸並不意味平凡,槍戰士憑借攻擊距離的優勢, 槍戰士經常在PK場上有著出色的表現。

1~10級

槍斧戰士在修煉的路線上與其他戰士相比並不會有太多的不同,出生後,可完成一系列的新人任務,換取一些初期的裝備、物品獎勵,並熟悉下地圖,此階段的任務主要有以下幾個:

智者新人任務,承接葯師(少量葯品)、武器商(屬性厚背刀)、防具商(屬性防具)、首飾商(火紋項鏈、玄烏戒指各一)、鐵匠(銅礦2個)、倉庫管理員(200經驗)

幫助葯師-需要耳鼠精皮(還靈水、活血水各10個)

幫助武器商-需殺死獵獵獲得精製聚鋒油(屬性厚背刀)

幫助鐵匠-需殺死5隻耳鼠獲得鐵匠的鐵錘(200經驗)

幫助防具商-找華夏長老(屬性牛皮鎧)

幫助首飾商-需殺死3隻朱蛾獲得精製寒星粉(沐光項鏈)

幫助倉庫管理員-找華夏小二(金錢800)

因為選擇路線不同,武器商的任務可以不接,裝備初期的裝備,出城殺耳鼠,此時技能選擇沒有任何分支,將本系技能全部加滿既可。戰斗時候會獲得一些耳鼠掉落的殘骸,可用來完成華夏當鋪老闆任務,換取一些金錢,耳鼠精皮可用於完成眾多後續任務,要特別留意收集。

初期的技能並沒有太強的攻擊增強效果,完全可以不用,使用普通攻擊既可。

5級左右可回城更換裝備,完成以前接到的新手任務,並接到後續任務:

學習精練-與鐵匠多次對話,可獲得一些精練材料與一本相當關鍵的精練技能書。

換裝後,可前往百毒谷,除了會獲得更多的經驗外,更會得到不少在將來會用到的極品裝備,對於其他職業比較重要的朱蛾蜜粉、獵獵精皮對於槍斧戰士來說沒有太多的意義,其他任務物品除收集聚鋒油與寒星粉各一個外,其餘的也可全部出售。

9級時候自動習得第一個輔助技能――擺攤,可以將自己不用的裝備物品擺攤出售。(擺攤任務1級升2級需要與倉庫管理員對話後用鋤頭、寒星粉、聚鋒油、金剛牙、熔金骨、閻王令向華夏防具商交換華夏物品價格單,將價格單與5萬現金交給倉庫管理員即可升級,可同時出售10樣商品;繼續與倉庫管理員對話後,將九鳳丹與10萬現金交給倉庫管理員,擺攤技能由2級升為3級,不再有出售商品數限制,並可實現擺攤收購。)

此階段另一個較好的選擇是前往新手村,畢竟新手村面積較小,而怪物的密度相當大。

10~15級

10級更換裝備後,最好的去處莫過於黑風嶺、摘星原兩處,對於以防禦見長的戰士來說,無論狂徒還是邪劍都不會構成太大的威脅,因為戰士近身攻擊的方式,也不會有特別的操作技巧,只需要配合反彈傷害技能荊棘密布一個個的攻擊既可,當面對大量大量怪物時,可用一級技毒蠱玄兵每個怪物攻擊一下,依靠技能獨有的毒素持續傷害以及荊棘密布的反彈傷害來加快殺怪速度,槍戰士在引怪時,可使用毒蠱玄兵攻擊一次,然後引怪,當怪物較密集後,依靠疾風猛襲的群攻效果加快練級的速度。這些方法在將來相當長的時間也將會被經常使用。

此時斧戰士因更換防具的需要,可完成受辱的獵人任務:與華夏皇宮門前的流浪獵人對話後,可用5個菌人靈液交換到一件屬性冷月鎧,附帶屬性多為法術防禦。

15~21級

15級後,戰士的防禦優勢將更加明顯,3級荊棘密布的反彈效果也更加明顯,此時最好的練級地點莫過於朝歌山,前兩層的百民、馬面、蝙蝠還是相當容易殺死的。

練級期間掉落的怪物殘骸除個別可用於精練裝備外,可直接用於完成當鋪任務以換取金錢,需要特別留蝙蝠掉落的金剛牙一個用於完成擺攤升級任務。

此階段可選擇完成的任務為金山換糧山任務,與華夏城賈金山對話後,跑軒轅城一趟,勸說城中的財主錢萬兩用一半的糧食換賈金山一半的家產,完成後賈金山會給你一些武器供挑選根據自己的加點方案可以選擇領取一把寒霜劍或鬼魄刀,領取的武器是商店所買不到,並且附加有攻擊屬性的。

21~29級

滿級的力斬千鈞(疾風猛襲)的攻擊效果配合更換的裝備將得到最好湯谷無疑是此時最好的去處,因為等級增長在此時開始變慢,最好完成一系列經驗任務,度過這個階段:

猛將應龍-與華夏老鐵匠交談後到軒轅城找到應龍,應他的要求殺死毛民,將獲得的毛民手諭交給應龍,獲得2萬經驗。

謀臣常先-與軒轅城衣匠交談後找到建木附近的常先,並幫助他找到避火玉佩(殺死嬰如獲得),獲得2萬經驗。

猛將大鴻-於軒轅城軒轅守衛交談後找到城市南門外的大鴻,並按要求殺死屏蓬,將得到的屏蓬手諭交給他,獲得2萬經驗。

因為此時仍然依靠2級可修煉的技能,練級方式仍然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隨級別的增長,選擇不同的練級地點而已。

26級之前,主要修煉場所為湯谷1~3層,注意不要隨便進入4層,蛾皇的攻擊力是相當恐怖的。

26級後開始轉戰女媧廟,物理攻擊的怪物此時不會對戰士造成太大的傷害,28級因為經驗衰減,最好前往伏羲陵,需要注意,伏羲陵的怪物幾乎都是法術攻擊,需要格外注意裝備的法術抵抗。

30~33級

30級槍斧戰士終極技能終於出現,無論斧戰士的風卷殘雲還是槍戰士的百鳥朝鳳,在PK、練級中都會有相當的效果,雖然技能的優勢開始體現,但相對高級場景較低的防禦力卻限制了這個等級戰士對練級地點的選擇,此時對於防禦較高的斧戰士可前往伏羲陵5層、瑤池或軒轅台,但都不可過於深入,防禦較弱的槍戰士最好還是在伏羲陵5層度過這個階段,技能的優勢並不會讓這個階段維持很長時間。

此階段可完成謀臣風後任務:與軒轅長老交談後找到軒轅台附近的風後,交談後將與嬰如戰斗獲得的10隻嬰如銅角交給風後,她會贈送一對附加10~20命中屬性的青龍護腕。

劇情任務的第二章,第一章的任務比較容易完成,沒有特別的物品需要,只需要與華夏城的一系列NPC對話便可完成,完成第二章的要求稍高,需要每樣10個葯材交給軒轅葯師,獎勵是屬性地靈甲與屬性永恆項鏈,屬性一般是增加防禦的,比較實用。

33級再次更換裝備,並且可以學習2級的風卷殘雲(百鳥朝鳳),在攻防都上了一個台階後,幾乎所有的高級場景也都向戰士敞開了大門,去盡情的展示展示的風采吧。

槍斧戰士在技能上幾乎無需選擇,全部技能都可修煉至滿級,屬性點的分配也較簡單,主要的方針便是優先的更換防具、武器.
http://www.365ng.com/textsup/2007/10/03/f66951.htm

熱點內容
做泰達幣usdt搬磚 發布:2025-04-24 16:35:56 瀏覽:612
情侶三年合約怎麼寫 發布:2025-04-24 16:35:48 瀏覽:273
電信合約扣費不合理怎麼辦 發布:2025-04-24 16:35:02 瀏覽:275
合約怎麼開子賬號 發布:2025-04-24 16:17:58 瀏覽:849
eth收款錢包 發布:2025-04-24 16:09:04 瀏覽:563
btc填寫文字 發布:2025-04-24 15:55:23 瀏覽:818
元宇宙殺陣 發布:2025-04-24 15:50:16 瀏覽:358
如何知道電腦是否成為礦機 發布:2025-04-24 15:20:42 瀏覽:823
TRC20和TRX啥區別 發布:2025-04-24 15:14:31 瀏覽:930
礦機開機運行風扇轉速大 發布:2025-04-24 15:00:14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