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h挖礦時設置區塊信息
與所有區塊鏈技術一樣,以太坊使用基於激勵的安全模型。聲稱是網路中的礦工的任何節點都可以嘗試創建並阻止驗證區。世界各地的許多礦工正在同時創建和驗證區塊。
一、以太坊采礦的基本原則
1、與所有區塊鏈技術一樣,以太坊使用基於激勵的安全模型。聲稱是網路中的礦工的任何節點都可以嘗試創建並阻止驗證區。世界各地的許多礦工正在同時創建和驗證區塊。每個礦工通過向塊鏈發送塊來提供數學機制的「證據」。此測試類似於保證:如果此測試存在,則此塊必須有效。
2、對於要添加到主鏈的塊,礦工必須比其他礦工更快地提供此「測試」。通過礦工提供的數學機制的「證明」,每個區塊的確認過程稱為工作測試。經證實,新區塊內的礦工將獲得一定的獎勵。什麼是獎勵?以太坊使用內在數字代幣 - 以太作為獎勵。每次礦工嘗試新的塊時,都會生成一個新的以太坊並將其提供給礦工。
第二、以太坊和比特幣的區別
1、同點:比特幣和以太坊都是成功的區塊鏈技術應用。人們通過比特幣認識區塊鏈技術。通過以太坊,人們意識到區塊鏈可以是獨立的。所有這些都基於區塊鏈,其中交易是公開記錄的,貨幣和資產交易更方便和讓步,並且消除了繁瑣的中間人。
2、差異:比特幣是一種分散的點對點數字支付系統,類似於全球清算銀行。而且這家銀行不是一個集中式組織的成員,它沒有CEO,它沒有管理員,只有代碼的基本原則和共識。從同行轉移價值,沒有其他第三方或信託機構。
3、比特幣總量為2100W。對於每生成21W的塊,塊生成的比特幣數量減少一半,每10分鍾生成一個塊。一般而言,它是一種通貨緊縮的電子貨幣。以太坊的定義是一個分散的點對點虛擬機,可以理解為使用代幣執行價值分配並吸引所有各方建立生態系統的平台。以太坊的總量沒有上限。
三、智能合約和協議ERC20
1、智能合約首先是合同,它以代碼的形式規定交易執行的雙方,並規定了執行合同的某些激活條件。一旦這些條件被激活,商定的交易就會自動執行,通常是一些交易。這些交易將由礦工挖掘出來,並最終合並到公共鏈中,這是不可否認的,不可逆轉。
2、以太坊中的智能合約基本上是互聯網上的開源。任何用戶都可以看到相關介面的定義和激活時間。如果沒有統一的標准,許多智能合約將使每個人都難以理解,這份智能合約究竟做了什麼?此時,ERC20協議已啟動。
3、開發人員可以通過查看其他智能合約然後調用自己的合同輕鬆了解相關界面的角色。標准化是非常有益的,這意味著這些資產可以在不同的平台和項目中使用,否則它們只能在特定情況下使用。
四、為什麼以太坊可以用來發送硬幣
因為智能合同的存在的,合同可以被用來安排貨幣集資最後存入帳戶的用戶,並且因為0x7D0使用相同的標准ERC20如直接交換0x7D0和FAD支持以太坊生態系統這將更容易。
五、以太坊貿易限制
1、對於每筆交易,交易的發起人必須設定交易的Gas限價和Gas價格。不同的操作將產生不同的Gas,Gas成本當礦工完成後,礦工將停止運行並且用過的Gas將被獎勵給礦工。
2、如果某些氣體仍然存在,如果用戶聲明限制值太低或者中間的帳號Eth不足以支付Gas消耗,它將返回到交易的發起人或智能合約的創建者,由於Gas不足,協議將被取消,用於計算的Gas將不會退回賬戶。
六、網路計算能力為太坊全
乙太網中所有當前采礦機器的總計算能力,當前采礦集群是根據該值計算的當前塊的難度。
七、以太坊提取難度
塊的難度用於提高塊驗證區的一致性。 Genesis塊的難度是131,072,並且有一個特殊的公式用於計算之後每個塊的難度。如果檢查塊比前一個塊更快,則以太坊協議將增加塊的難度。通過調整塊的難度,您可以調整驗證區塊所需的時間,即突發速度。檢查時間的自我調整以繼續以恆定速率生成新快。
8、單張卡的計算能力與采礦收入之間的關系
單張卡的計算能力越大,可以進行的檢查越多,獲得公式結果的概率是,情況越大,如果使用地雷組,所提供的股份數量越大,采礦業的收入就越大。
㈡ 以太坊多節點私有鏈部署
假設兩台電腦A和B
要求:
1、兩台電腦要在一個網路中,能ping通
2、兩個節點使用相同的創世區塊文件
3、禁用ipc;同時使用參數--nodiscover
4、networkid要相同,埠號可以不同
1.4 搭建私有鏈
1.4.1 創建目錄和genesis.json文件
創建私有鏈根目錄./testnet
創建數據存儲目錄./testnet/data0
創建創世區塊配置文件./testnet/genesis.json
1.4.2 初始化操作
cd ./eth_test
geth --datadir data0 init genesis.json
1.4.3 啟動私有節點
1.4.4 創建賬號
personal.newAccount()
1.4.5 查看賬號
eth.accounts
1.4.6 查看賬號余額
eth.getBalance(eth.accounts[0])
1.4.7 啟動&停止挖礦
啟動挖礦:
miner.start(1)
其中 start 的參數表示挖礦使用的線程數。第一次啟動挖礦會先生成挖礦所需的 DAG 文件,這個過程有點慢,等進度達到 100% 後,就會開始挖礦,此時屏幕會被挖礦信息刷屏。
停止挖礦,在 console 中輸入:
miner.stop()
挖到一個區塊會獎勵5個以太幣,挖礦所得的獎勵會進入礦工的賬戶,這個賬戶叫做 coinbase,默認情況下 coinbase 是本地賬戶中的第一個賬戶,可以通過 miner.setEtherbase() 將其他賬戶設置成 coinbase。
1.4.8 轉賬
目前,賬戶 0 已經挖到了 3 個塊的獎勵,賬戶 1 的余額還是0:
我們要從賬戶 0 向賬戶 1 轉賬,所以要先解鎖賬戶 0,才能發起交易:
發送交易,賬戶 0 -> 賬戶 1:
需要輸入密碼 123456
此時如果沒有挖礦,用 txpool.status 命令可以看到本地交易池中有一個待確認的交易,可以使用 eth.getBlock("pending", true).transactions 查看當前待確認交易。
使用 miner.start() 命令開始挖礦:
miner.start(1);admin.sleepBlocks(1);miner.stop();
新區塊挖出後,挖礦結束,查看賬戶 1 的余額,已經收到了賬戶 0 的以太幣:
web3.fromWei(eth.getBalance(eth.accounts[1]),'ether')
用同樣的genesis.json初始化操作
cd ./eth_test
geth --datadir data1 init genesis.json
啟動私有節點一,修改 rpcport 和port
可以通過 admin.addPeer() 方法連接到其他節點,兩個節點要要指定相同的 chainID。
假設有兩個節點:節點一和節點二,chainID 都是 1024,通過下面的步驟就可以從節點二連接到節點一。
首先要知道節點一的 enode 信息,在節點一的 JavaScript console 中執行下面的命令查看 enode 信息:
admin.nodeInfo.enode
" enode://@[::]:30303 "
然後在節點二的 JavaScript console 中執行 admin.addPeer(),就可以連接到節點一:
addPeer() 的參數就是節點一的 enode 信息,注意要把 enode 中的 [::] 替換成節點一的 IP 地址。連接成功後,節點一就會開始同步節點二的區塊,同步完成後,任意一個節點開始挖礦,另一個節點會自動同步區塊,向任意一個節點發送交易,另一個節點也會收到該筆交易。
通過 admin.peers 可以查看連接到的其他節點信息,通過 net.peerCount 可以查看已連接到的節點數量。
除了上面的方法,也可以在啟動節點的時候指定 --bootnodes 選項連接到其他節點。 bootnode 是一個輕量級的引導節點,方便聯盟鏈的搭建 下一節講 通過 bootnode 自動找到節點
參考: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332424
㈢ eth挖礦是什麼原理
凡是涉及到幣,就一定離不開挖礦。以太坊網路中,想要獲得以太坊,也要通過挖礦來實現。說到挖礦,就一定離不開共識機制。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比特幣的共識機制是什麼嗎?比特幣的共識機制是 PoW (這是英文 Proof of Work 的縮寫,意思是「工作量證明機制」)。簡單來說,就是多勞多得,你付出的計算工作越高,那麼你就越有可能第一個找到正確的哈希值,就越有可能得到比特幣獎勵。
但是,比特幣的PoW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就是它處理交易的速度太慢,礦工們需要不斷地通過計算來碰撞哈希值,這是勞民傷財且效率低下的。對區塊鏈知識有涉獵的朋友們應該看到這樣一種說法:
以太坊為了彌補比特幣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共識機制,名叫 PoS(這是英文的縮寫,意思是「權益證明」,也有翻譯成「股權證明」的)。
PoS 簡單來講,其實就跟它的字面意思一樣:權益嘛,股權嘛,你持有的幣越多相當於你的股權越多,你的權益越高。
以太坊的PoS就是說:你持幣越多,你持有幣的時間越久,你的計算難度就會降低,挖礦會容易一些。
在以太坊最初的設定中,以太坊希望能夠通過階段性的升級,在前期依舊採用PoW來構建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之後逐漸採用 PoW+PoS,最後完全過渡到 PoS。所以,說以太坊的共識機制是PoS,沒錯,但是PoS只是以太坊發布之初的一個計劃或者說目標,目前以太坊還沒有過渡到 PoS,以太坊採用的共識機制仍是 PoW,就是比特幣那個 PoW,但是又和比特幣的PoW稍稍不同。
這里的信息量有點大,
第一個信息點是:以太坊目前採用的共識機制也是PoW,但是和比特幣的PoW稍稍不同。那麼,和比特幣的PoW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簡單來說,就是以太坊挖礦難度可以調節,比特幣挖礦難度不能調節。就好比咱們高考,因為各個省份的教學情況、生源人數都不一樣,所以高考分為全國卷和各省自主命題。
以太坊說我贊成這樣分地區出題,比特幣說:不行,必須全國同一卷,大家難度都一樣!
通俗解釋,就是,比特幣是利用計算機算力做大量的哈希碰撞,列舉出各種可能性,來找到一個正確哈希值。而以太坊系統呢,它有一個特殊的公式用來計算之後的每個塊的難度。如果某個區塊比前一個區塊驗證的更快,以太坊協議就會增加區塊的難度。通過調整區塊難度,就可以調整驗證區塊所需的時間。
以太坊協議規定,難度的動態調整方式是使全網創建新區塊的時間間隔為 15 秒,網路用 15 秒時間創建區塊鏈,這樣一來,因為時間太快,系統的同步性就大大提升,惡意參與者很難在如此短的時間發動51%(也就是半數以上)的算力去修改歷史數據。
第二個信息點是:以太坊最初的設定中,希望通過階段性升級來最終實現由 PoW 向
PoS過渡的。
時間追溯到 2014 年,在以太坊發布之初,團隊宣布將項目的發布分為四個階段,即 Froniter(前沿)、Homestead(家園)、Metropolis(大都會)和 Serenity(寧靜)。前三個階段共識機制採用 PoW(工作量證明機制),第四個階段切換到 PoS(權益證明機制)。
2015年7月30號,以太坊第一個階段「前沿」正式發布,這個階段只適用於開發者使用,開發人員可於在以太坊網路上編寫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序 DAPP,礦工開始進入以太坊網路維護網路安全並挖礦得到以太幣。前沿版本類似於測試版,證明以太坊網路到底是不是可靠的。
2016年3月14日,以太坊進入到第二個階段「家園」,這一階段,以太坊提供了錢包功能,讓普通用戶也可以方便體驗和使用以太坊。其他方面沒有什麼明顯的技術提升,只是表明以太坊網路已經可以平穩運行。
2017 年 9 月,以太坊已經進行到第三個階段「大都會」。「大都會」由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兩次升級組成,這個階段的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引入 PoW 和 PoS 的混合鏈模式,為 PoW向PoS的順滑過渡做准備。最近比較熱門的「以太坊君士坦丁堡升級」升級的就是這個,在君士坦丁堡升級中呢,以太坊將對底層協議和演算法做一些改變,來為實現 PoW 和
PoS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太坊挖礦會得到對多少獎勵呢?贏得區塊創建競爭成功的礦工會得到這么幾項收入:
1、 靜態獎勵,5個以太坊;
2、 區塊內所花費的燃料成本,也就是Gas,這部分我們上一期內容講過;
3、 作為區塊組成部分,包含「叔區塊」的額外獎勵,叔就是叔叔的叔,每個叔區塊可以得到挖礦報酬的1/32作為獎勵,也就是5乘以1/32,等於0.15625 個以太坊。這里我們簡單解釋一下「叔區塊」,「叔區塊」這個概念是以太坊提出來的,為什麼要引進叔塊的概念?這還要從比特幣說起。在比特幣協議中,最長的鏈被認為是絕對的正確。如果一個塊不是最長鏈的一部分,那麼它被稱為是「孤塊」。一個孤立的塊是一個塊,它也是合法的,但是可能發現的稍晚,或者是網路傳輸稍慢,而沒有能成為最長的鏈的一部分。在比特幣中,孤塊沒有意義,隨後將被拋棄掉,發現這個孤塊的礦工也拿不到采礦相關的獎勵。
但是,以太坊不認為孤塊是沒有價值的,以太坊系統也會給與發現孤塊的礦工回報。在以太坊中,孤塊被稱為「叔塊」(uncle block),它們可以為主鏈的安全作出貢獻。 以太坊十幾秒的出塊間隔太快了,會降低安全性,通過鼓勵引用叔塊,使引用主鏈獲得更多的安全保證(因為孤塊本身也是合法的) ,而且,支付報酬給叔塊,還能激發礦工積極挖礦,積極引用叔塊,所以,以太坊認為,它是有價值的。
㈣ 什麼是gETH和gBZZ
gEth是goerli測試區塊鏈上的本地令牌。gBZZ也是goerli測試區塊鏈上的BZZ令牌。您從goerli龍頭中獲得了gETH,這是部署支票簿合同(僅一次),將gBZZ存入支票簿以及兌現支票存款所必需的。gBZZ是Bee貨幣,收集或支付以用於在網路中傳輸數據以及在發行郵票時進行存儲。行業領先bzz技術商;優質礦機商挖畝神算免費送gbzz和geth。
㈤ 礦工挖到以太坊的區塊後,能得到多少以太幣的獎勵
就目前而言,挖礦的模式可以大致分為PPLNS、PPS、PPS+這三種模式,但是想要挖礦獲得穩定的一個收益,推薦首選PPS模式的挖礦軟體。
礦工們在挖礦的時候,想要知道你獲得的多少以太幣的獎勵,你可以使用哈魚礦工看看,能清楚的每天的挖礦收益。
哈魚礦工顯示收益統一顯示為BTC,方便查看,而且支持提現到支付寶錢包,和比特幣錢包。
㈥ 以太坊 一個區塊 計算時間長
平均出塊時間在12到14秒之間。
區塊時間指的是開采一個新區塊所需的時間。在以太坊中,平均出塊時間在12到14秒之間,並在每個區塊挖出後再進行評估。預期區塊時間在協議層面被設定為一個常數,當礦工增加計算能力時,用於保護網路的安全。
㈦ 區塊鏈入門108個知識點
1、什麼是區塊鏈
把多筆交易的信息以及表明該區塊的信息打包放在一起,經驗證後的這個包就是區塊。
每個區塊里保存了上一個區塊的hash值,使區塊之間產生關系,也就是說的鏈了。合起來就叫區塊鏈。
2.什麼是比特幣
比特幣概念是2009年中本聰提出的,總量是2100萬個。比特幣鏈大約每10分鍾產生一個區塊,這個區塊是礦工挖了10分鍾挖出來的。作為給礦工獎勵,一定數量的比特幣會發給礦工們,但是這個一定數量是每四年減半一次。現在是12.5個。照這樣下去2040年全部的比特幣問世。
3.什麼是以太坊
以太坊與比特幣最大的區別是有了智能合約。使得開發者在上邊可以開發,運行各種應用。
4.分布式賬本
它是一種在網路成員之間共享,復制和同步的資料庫。直白說,在區塊鏈上的所有用戶都有記賬功能,而且內容一致,這樣保證了數據不可篡改性。
5.什麼是准匿名性
相信大家都有錢包,發送交易都用的錢包地址(一串字元串)這就是准匿名。
6.什麼是開放透明性/可追溯
區塊鏈存儲了從 歷史 到現在的所有數據,任何人都可以查看,而且還可以查看到 歷史 上的任何數據。
7.什麼是不可篡改
歷史 數據和當前交易的數據不可篡改。數據被存在鏈上的區塊上,有一個hash值,如果修改該區塊信息,那麼它的 hash值也變了,它後邊的所有區塊的hash值也必須修改,使成為新的鏈。同時主鏈還在進行交易產生區塊。修改後鏈也必須一直和主鏈同步產生區塊,保證鏈的長度一樣。代價太大了,只為修改一條數據。
8.什麼是抗ddos攻擊
ddos:黑客通過控制許多人的電腦或者手機,讓他們同時訪問一個網站,由於伺服器的寬頻是有限的,大量流量的湧入可能會使得網站可能無法正常工作,從而遭受損失。但區塊鏈是分布式的,不存在一個中心伺服器,一個節點出現故障,其他節點不受影響。理論上是超過51%的節點遭受攻擊,會出現問題。
9.主鏈的定義
以比特幣為例,某個時間點一個區塊讓2個礦工同時挖出來,然後接下來最先產生6個區塊的鏈就是主鏈
10.單鏈/多鏈
單鏈指的是一條鏈上處理所有事物的數據結構。多鏈結構,其核心本質是公有鏈+N個子鏈構成。只有一條,子鏈理論上可以有無數條,每一個子鏈都可以運行一個或多個DAPP系統
11.公有鏈/聯盟鏈/私有鏈
公有鏈: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區塊鏈
聯盟鏈:只允許聯盟成員參與記賬和查詢
私有鏈:寫入和查看的許可權只掌握在一個組織手裡。
12.共識層數據層等
區塊鏈整體結構有六個:數據層,網路層,共識層,激勵層,合約層,應用層。數據層:記錄數據的一層,屬於底層技術;網路層:構建區塊鏈網路的一種架構,它決定了用戶與用戶之間通過何種方式組織起來。共識層:提供了一套規則,讓大家接收和存儲的信息達成一致。激勵層:設計激勵政策,鼓勵用戶參與到區塊鏈生態中;合約層:一般指「智能合約」,它是一套可以自動執行,根據自己需求編寫的合約體系。應用層:區塊鏈上的應用程序,與手機的app類似前分布式存儲研發中心
13.時間戳
時間戳是指從1970年1月1日0時0分0秒0...到現在的當前時間的總秒數,或者總納秒數等等很大的數字。每個區塊生成時都有一個時間戳,表明生成區塊的時間。
14.區塊/區塊頭/區塊體
區塊是區塊鏈的基本單元,區塊頭和區塊體是區塊鏈的組成部分。區塊頭裡麵包含的信息有上一個區塊的hash,本區塊的hash,時間戳等等。區塊體就是區塊里的詳細數據。
15.Merkle樹
Merkle樹,也叫二叉樹,是存儲數據的一種數據結構,最底層是所有區塊包含的原始數據,上一層是每個區塊的hash值,這一層的hash兩兩組合產生新的hash值,形成新的一層,然後一層層往上,-直到產生一個hash值。這樣的結構可以用於快速比較大量的數據,不需要下載全部的數據就可以快速的查找你想要的最底層的 歷史 數據。
16什麼是擴容
比特幣的一個區塊大小大約是1M左右,可以保存4000筆交易記錄。擴容就是想把區塊變大,能保存更多的數據。
17.什麼是鏈
每個區塊都會保存上一個區塊的 hash,使區塊之間產生關系,這個關系就是鏈。通過這個鏈把區塊交易記錄以及狀態變化等的數據存儲起來。
18.區塊高度
這個不是距離上說的高度,它指是該區塊與所在鏈上第一個區塊之間相差的區塊總個數。這個高度說明了就是第幾個區塊,只是標識作用。
19.分叉
同一時間內產生了兩個區塊(區塊里的交易信息是一樣的,只是區塊的hash值不一樣),之後在這兩個區塊上分叉出來兩條鏈,這兩條鏈接下來誰先生成6個區塊,誰就是主鏈,另外的一條鏈丟棄。
20.幽靈協議
算力高的礦池很容易比算力低的礦機產生區塊速度快,導致區塊鏈上大部分區塊由這些算力高的礦池產生的。而算力低的礦機產生的區塊因為慢,沒有存儲到鏈上,這些區塊將會作廢。
幽靈協議使得本來應該作廢的區塊,也可以短暫的留在鏈上,而且也可以作為
工作量證明的一部分。這樣一來,小算力
的礦工,對主鏈的貢獻比重就增大了,大型礦池就無法獨家壟斷對新區塊的確認。
21.孤塊
之前說過分叉,孤塊就是同一時間產生的區塊,有一個形成了鏈,另一個後邊沒有形成鏈。那麼這個沒形成鏈的塊就叫
孤塊。
22.叔塊
上邊說的孤塊,通過幽靈協議,使它成為工作量證明的一部分,那它就不會被丟棄,會保存在主鏈上。這個區塊就是下
23重放攻擊
就是黑客把已經發送給伺服器的消息,重新又發了一遍,有時候這樣可以騙取伺服器的多次響應。
24.有向無環圖
也叫數據集合DAG(有向非循環圖),DAG是一種理想的多鏈數據結構。現在說的區塊鏈大都是單鏈,也就是一個區塊連一個區塊,DAG是多個區塊相連。好處是可以同時生成好幾個區塊,於是網路可以同時處理大量交易,吞吐量肯定就上升了。但是缺點很多,目前屬於研究階段。
25.什麼是挖礦
挖礦過程就是對以上這六個欄位進行一系列的轉換、連接和哈希運算,並隨著不斷一個一個試要尋找的隨機數,最後成功找到一個隨機數滿足條件:經過哈希運算後的值,比預設難度值的哈希值小,那麼,就挖礦成功了,節點可以向鄰近節點進行廣播該區塊,鄰近節點收到該區塊對以上六個欄位進行同樣的運算,驗證合規,再向其它結點轉播,其它結點也用同樣的演算法進行驗證,如果全網有51%的結點都驗證成功,這個區塊就算真正地「挖礦」成功了,每個結點都把這個區塊加在上一個區塊的後面,並把區塊中與自己記錄相同的列表刪除,再次復生上述過程。另外要說的是,不管挖礦成不成功每個節點都預先把獎勵的比特幣50個、所有交易的手續費(總輸入-總輸出)記在交易列表的第一項了(這是「挖礦」最根本的目的,也是保證區塊鏈能長期穩定運行的根本原因),輸出地址就是本結點的地址,但如果挖礦不成功,這筆交易就作廢了,沒有任何獎勵。而且這筆叫作「生產交易」的交易不參與「挖礦」計算。
26.礦機/礦場
礦機就是各種配置的計算機,算力是他們的最大差距。礦機集中在一個地的地方就是礦場
27.礦池
就是礦工們聯合起來一起組成一個團隊,這個團隊下的計算機群就是礦池。挖礦獎勵,是根據自己的算力貢獻度分發。
28.挖礦難度和算力
挖礦難度是為了保證產生區塊的間隔時間穩定在某個時間短內,如比特幣10分鍾出
塊1個。算力就是礦機的配置。
29.驗證
當區塊鏈里的驗證是對交易合法性的一種確認,交易消息在節點之間傳播時每個節點都會驗證一次這筆交易是否合法。比如驗證交易的語法是否正確,交易的金額是否大於0,輸入的交易金額是否合理,等等。驗證通過後打包,交給礦工挖礦。
30.交易廣播
就是該節點給其他節點通過網路發送信息。
31.礦工費
區塊鏈要像永動機一樣不停的工作,需要礦工一直維護著這個系統。所以要給礦工們好處費,才能持久。
32.交易確認
當交易發生時,記錄該筆交易的區塊將進行第一次確認,並在該區塊之後的鏈上的每一個區塊進行再次確認:當確認數達到6個及以上時,通常認為這筆交易比較安全並難以篡改。
33.雙重交易
就是我有10塊錢,我用這10塊錢買了一包煙,然後瞬間操作用這還沒到付的10塊錢又買了杯咖啡。所以驗證交易的時候,要確認這10塊錢是否已花費。
34.UTXO未花費的交易輸出
它是一個包含交易數據和執行代碼的數據結構,可以理解為存在但尚未消費的數字貨幣。
35.每秒交易數量TPS
也就是吞吐量,tps指系統每秒能處理的交易數量。
36.錢包
與支付寶類似,用來存儲數字貨幣的,用區塊鏈技術更加安全。
37.冷錢包/熱錢包
冷錢包就是離線錢包,原理是儲存在本地,運用二維碼通信讓私鑰永不觸網。熱錢包就是在線錢包,原理是將私鑰加密後存儲在伺服器上,當需要使用時再從伺服器上下載下來,並在瀏覽器端進行解密。
38.軟體錢包/硬體錢包
軟體錢包是一種計算機程序。一般而言,軟體錢包是與區塊鏈交互的程序,可以讓用戶接收、存儲和發送數字貨幣,可以存儲多個密鑰。硬體錢包是專門處理數字貨幣的智能設備。
39.空投
項目方把數字貨幣發送給各個用戶錢包地址。
40.映射
映射跟區塊鏈貨幣的發行相關,是鏈與鏈之間的映射。比如有一些區塊鏈公司,前期沒有完成鏈的開發,它就依託於以太坊發行自己的貨幣,前期貨幣的發行、交易等都在以太坊上進行操作。隨著公司的發展,公司自己的鏈開發完成了公司想要把之前在以太坊上的信息全部對應到自己的鏈上,這個過程就是映射。
41.倉位
指投資人實有投資和實際投資資金的比例
42.全倉
全部資金買入比特幣
43.減倉
把部分比特幣賣出,但不全部賣出
44.重倉
資金和比特幣相比,比特幣份額佔多
45.輕倉
資金和比特幣相比,資金份額佔多
46.空倉
把手裡所持比特幣全部賣出,全部轉為資金
47.止盈
獲得一定收益後,將所持比特幣賣出以保住盈利
48.止損
虧損到一定程度後,將所持比特幣賣出以防止虧損進一步擴大
49.牛市
價格持續上升,前景樂觀
50.熊市
價格持續下跌,前景黯淡
51.多頭(做多)
買方,認為幣價未來會上漲,買入幣,待幣價上漲後,高價賣出獲利了結
52.空頭(做空)
賣方,認為幣價未來會下跌,將手中持有的幣(或向交易平台借幣)賣出,待幣價下跌後,低價買入獲利了結
53.建倉
買入比特幣等虛擬貨幣
54.補倉
分批買入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如:先買入1BTC,之後再買入1BTC
55.全倉
將所有資金一次性全部買入某一種虛擬幣
56.反彈
幣價下跌時,因下跌過快而價格回升調整
57.盤整(橫盤)
價格波動幅度較小,幣價穩定
58.陰跌
幣價緩慢下滑
59.跳水(瀑布)
幣價快速下跌,幅度很大
60.割肉
買入比特幣後,幣價下跌,為避免虧損擴大而賠本賣出比特幣。或借幣做空後,幣價上漲,賠本買入比特幣
61.套牢
預期幣價上漲,不料買入後幣價卻下跌;或預期幣價下跌,不料賣出後,幣價卻上漲
62.解套
買入比特幣後幣價下跌造成暫時的賬面損失,但之後幣價回升,扭虧為盈
63.踏空
因看淡後市賣出比特幣後,幣價卻一路上漲,未能及時買入,因此未能賺得利潤
64.超買
幣價持續上升到一定高度,買方力量基本用盡,幣價即將下跌
65.超賣
幣價持續下跌到一定低點,賣方力量基本用盡,幣價即將回升
66.誘多
幣價盤整已久,下跌可能性較大,空頭大多已賣出比特幣,突然空方將幣價拉高,誘使多方以為幣價將會上漲,紛紛買入,結果空方打壓幣價,使多方套牢
67.誘空
多頭買入比特幣後,故意打壓幣價,使空頭以為幣價將會下跌,紛紛拋出,結果誤入多頭的陷阱
68.什麼是NFT
NFT全稱「Non-Fungible Tokens」 即非同質化代幣,簡單來說,即區塊鏈上一種無法分割的版權證明,主要作用數字資產確權,轉移,與數字貨幣區別在於,它獨一無二,不可分割,本質上,是一種獨特的數字資產。
69.什麼是元宇宙
元宇宙是一個虛擬時空間的集合, 由一系列的增強現實(AR), 虛擬現實(VR) 和互聯網(Internet)所組成,其中數字貨幣承載著這個世界中價值轉移的功能。
70.什麼是DeFi
DeFi,全稱為Decentralized Finance,即「去中心化金融」或者「分布式金融」。「去中心化金融」,與傳統中心化金融相對,指建立在開放的去中心化網路中的各類金融領域的應用,目標是建立一個多層面的金融系統,以區塊鏈技術和密碼貨幣為基礎,重新創造並完善已有的金融體系
71.誰是中本聰?
72.比特幣和Q幣不一樣
比特幣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數字資產,沒有發行主體。Q幣是由騰訊公司發行的電子貨幣,類似於電子積分,其實不是貨幣。Q幣需要有中心化的發行機構,Q幣因為騰訊公司的信用背書,才能被認可和使用。使用范圍也局限在騰訊的 游戲 和服務中,Q幣的價值完全基於人們對騰訊公司的信任。
比特幣不通過中心化機構發行,但卻能夠得到全球的廣泛認可,是因為比特幣可以自證其信,比特幣的發行和流通由全網礦工共同記賬,不需要中心機構也能確保任何人都無法竄改賬本。
73.礦機是什麼?
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礦機就是通過運行大量計算爭奪記賬權從而獲得新生比特幣獎勵的專業設備,一般由挖礦晶元、散熱片和風扇組成,只執行單一的計算程序,耗電量較大。挖礦實際是礦工之間比拼算力,擁有較多算力的礦工挖到比特幣的概率更大。隨著全網算力上漲,用傳統的設備(CPU、GPU)挖到比特的難度越來越大,人們開發出專門用來挖礦的晶元。晶元是礦機最核心的零件。晶元運轉的過程會產生大量的熱,為了散熱降溫,比特幣礦機一般配有散熱片和風扇。用戶在電腦上下載比特幣挖礦軟體,用該軟體分配好每台礦機的任務,就可以開始挖礦了。每種幣的演算法不同,所需要的礦機也各不相同。
74.量化交易是什麼?
量化交易,有時候也稱自動化交易,是指以先進的數學模型替代人為的主觀判斷,極大地減少了投資者情緒波動的影響,避免在市場極度狂熱或悲觀的情況下做出非理性的投資決策。量化交易有很多種,包括跨平台搬磚、趨勢交易、對沖等。跨平台搬磚是指,當不同目標平台價差達到一定金額,在價高的平台賣出,在價低的平台買入。
75.區塊鏈資產場外交易
場外交易也叫OTC交易。用戶需要自己尋找交易對手,不通過撮合成交,成交價格由交易雙方協商確定,交易雙方可以藉助當面協商或者電話通訊等方式充分溝通。
76.時間戳是什麼?
區塊鏈通過時間戳保證每個區塊依次順序相連。時間戳使區塊鏈上每一筆數據都具有時間標記。簡單來說,時間戳證明了區塊鏈上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且任何人無法篡改。
77.區塊鏈分叉是什麼?
在中心化系統中升級軟體十分簡單,在應用商店點擊「升級」即可。但是在區塊鏈等去中心化系統中,「升級」並不是那麼簡單,甚至可能一言不合造成區塊鏈分叉。簡單說,分叉是指區塊鏈在進行「升級」時發生了意見分歧,從而導致區塊鏈分叉。因為沒有中心化機構,比特幣等數字資產每次代碼升級都需要獲得比特幣社區的一致認可,如果比特幣社區無法達成一致,區塊鏈很可能形成分叉。
78.軟分叉和硬分叉
硬分叉,是指當比特幣代碼發生改變後,舊節點拒絕接受由新節點創造的區塊。不符合原規則的區塊將被忽略,礦工會按照原規則,在他們最後驗證的區塊之後創建新的區塊。軟分叉是指舊的節點並不會意識到比特幣代碼發生改變,並繼續接受由新節點創造的區塊。礦工們可能會在他們完全沒有理解,或者驗證過的區塊上進行工作。軟分叉和硬分叉都"向後兼容",這樣才能保證新節點可以從頭驗證區塊鏈。向後兼容是指新軟體接受由舊軟體所產生的數據或者代碼,比如說Windows 10可以運行Windows XP的應用。而軟分叉還可以"向前兼容"。
79.區塊鏈項目分類和應用
從目前主流的區塊鏈項目來看,區塊鏈項目主要為四類:第一類:幣類;第二類:平台類;第三類:應用類;第四類:資產代幣化。
80.對標美元的USDT
USDT是Tether公司推出的對標美元(USD)的代幣Tether USD。1USDT=1美元,用戶可以隨時使用USDT與USD進行1:1兌換。Tether公司執行1:1准備金保證制度,即每個USDT代幣,都會有1美元的准備金保障,對USDT價格的恆定形成支撐。某個數字資產單價是多少USDT,也就相當於是它的單價是多少美元(USD)。
81.山寨幣和競爭幣
山寨幣是指以比特幣代碼為模板,對其底層技術區塊鏈進行了一些修改的區塊鏈資產,其中有技術性創新或改進的又稱為競爭幣。因為比特幣代碼開源,導致比特幣的抄襲成本很低,甚至只需復制比特幣的代碼,修改一些參數,便可以生成一條全新的區塊鏈。
82.三大交易所
幣安:https://accounts.binancezh.ac/zh-CN
Okex: https://www.ouyi.top/
火幣:https://www.huobi.af/zh-cn
83.行情軟體
Mytoken:http://www.mytoken.com/
非小號:https://www.feixiaohao.co/
84.資訊網站
巴比特:https://www.8btc.cn
金色 財經 :http://www.jinse.com/
幣世界快訊:http://www.bishijie.com
85.區塊鏈瀏覽器
BTC:https://btc.com/
ETH:https://etherscan.io/
BCH:https://blockchair.com/bitcoin-cash/blocks
LTC:http://www.qukuai.com/search/ltc
ETC:https://gastracker.io/
86.錢包
Imtoken:https://imatoken.net/
比特派:https://bitpie.com/
87. 去中心化交易所
uniswap: https://uniswap.org
88. NFT交易所
Opensea:https://opensea.io
Super Rare:https://superrare.com/
89. 梯子
自備,購買靠譜梯子
90. 平台幣
平台發行的數字貨幣,用於抵扣手續費,交易等
91. 牛市、熊市
牛市:上漲行情
熊市:下跌行情
92. 區塊鏈1.0
基於分布式賬本的貨幣交易體系,代表為比特幣
93. 區塊鏈2.0
以太坊(智能合約)為代表的合同區塊鏈技術為2.0
94. 區塊鏈3.0
智能化物聯網時代,超出金融領域,為各種行業提供去中心化解決方案
95. 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是一種旨在以信息化方式傳播、驗證或執行合同的計算機協議,簡單說,提前定好電子合約,一旦雙方確認,合同自動執行。
96. 什麼是通證?
通證經濟就是以Token為唯一參考標準的經濟體系,也就是說相當於通行證,你擁有Token ,就擁有權益,就擁有發言權。
大數據是生產資料,AI是新的生產力,區塊鏈是新的生產關系。大數據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簡單理解為,大數據就是長期積累的海量數據,短期無法獲取。區塊鏈可以作為大數據的獲取方式,但無法取代大數據。大數據只是作為在區塊鏈運行的介質,沒有絕對的技術性能,所以兩者不能混淆。(生產關系簡單理解就是勞動交換和消費關系,核心在於生產力,生產力核心在於生產工具)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 首次公開代幣發行,就是區塊鏈數字貨幣行業中的眾籌。是2017最為熱門的話題和投資趨勢,國家9.4出台監管方案。說到ICO,人們會想到IPO,兩者有著本質不同。
99. 數字貨幣五個特徵
第一個特徵:去中心化
第二個特徵:有開源代碼
第三個特徵:有獨立的電子錢包
第四個特徵:恆量發行的
第五個特徵:可以全球流通
100.什麼叫去中心化?
沒有發行方,不屬於任何機構或國家,由互聯網網路專家設計、開發並存放於互聯網上,公開發行的幣種。
100. 什麼叫衡量(稀缺性)?
發行總量一旦設定,永久固定,不能更改,不能隨意超發,可接受全球互聯網監督。因挖掘和開釆難度雖時間數量變化,時間越長,開采難度越大,所開釆的幣就越少,因此具有稀缺性。
101. 什麼叫開源代碼?
用字母數字組成的存放在互聯網上,任何人都可以查出其設計的源代碼,所有人都可以參與,可以挖掘,全球公開化。
102. 什麼叫匿名交易? 專有錢包私密?
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注冊下載錢包,無需實名認證,完全由加密數字代碼組成,全球即時點對點發送、交易,無需藉助銀行和任何機構,非本人授權任何人都無法追蹤、查詢。
合約交易是指買賣雙方對約定未來某個時間按指定價格接收一定數量的某種資產的協議進行交易。合約交易的買賣對象是由交易所統一制定的標准化合約,交易所規定了其商品種類,交易時間,數量等標准化信息。合約代表了買賣雙方所擁有的權利和義務。
105.數字貨幣產業鏈
晶元廠家 礦機廠商 礦機代理 挖礦 出礦到交易所 散戶炒幣
106.二本是誰?
二本:數字貨幣價值投資者
投資風格:穩健
建立社群:二本雜談(高質量價投社群)
107.二本投資策略
長短結合,價投為主,不碰合約,不玩短線
合理布局,科學操作,穩健保守,掙周期錢
108.二本?
歡迎幣友,共謀發展
㈧ 搭建geth私有鏈和聯盟鏈網路
操作系統:linux或Mac OS
安裝geth執行以下命令:
linux:sudo apt-get install ethereum
Mac OS:brew install ethereum
直接創建兩個geth的工作目錄,用於之後的組建聯盟鏈的使用:
mkdir eth-private1
mkdir eth-private2
首先 cd eth-private1 進入節點1的工作目錄該目錄下執行下面命令
geth --datadir data --nodiscover console (data是之後geth節點的數據目錄,可自行修改)
使用geth自帶的工具 puppeth 用於生成創世區塊,過程如下:
puppeth
+-----------------------------------------------------------+
| Welcome to puppeth, your Ethereum private network manager |
| |
| This tool lets you create a new Ethereum network down to |
| the genesis block, bootnodes, miners and ethstats servers |
| without the hassle that it would normally entail. |
| |
| Puppeth uses SSH to dial in to remote servers, and builds |
| its network components out of Docker containers using the |
| docker-compose toolset. |
+-----------------------------------------------------------+
Please specify a network name to administer (no spaces, please)
輸入私鏈名稱後,會出現二級菜單,現在2:配置一個新的創世快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default = stats)
再次出現二級菜單,讓你選擇共識機制(這里採用poa共識)
Which consensus engine to use? (default = clique)
Ethash - proof-of-work(PoW) :工作量證明,通過算力達成共識 (以太坊就是使用這種方式)
Clique - proof-of-authority(PoA): 權威證明、通過預先設定的權威節點來負責達成共識 (不消耗算力,一般用於私有鏈測試開發)
如果選擇Pow的共識方法,直接輸入1,回車即可。
如果選擇PoA的共識方法,輸入2後會提示讓你選擇處快的間隔時間,一般測試開發使用可以設置相對的將處快時間設置較少5秒即可,然後會讓你選擇哪個賬戶來作為權威生成區塊(至少有一個,輸入剛才創建的賬戶,若只是單節點就輸入那個節點目錄生成的地址,若想組建聯盟鏈就填寫生成的兩個地址)
How many seconds should blocks take? (default = 15)
選擇好共識機制後會讓你指定給那些賬號初始化ether(至少有一個),輸入我們剛才創建的賬戶地址回車即可。
Which accounts should be pre-funded? (advisable at least one)
選擇輸入私有鏈的網路ID,任意數字即可(不能為1,1是公鏈),也可以不輸入會給定一個隨機數作為私有鏈的網路ID
Specify your chain/network ID if you want an explicit one (default = random)
選擇導出創世區塊配置文件
選擇導出創世區塊配置文件的保存路徑,可以保存到當前目錄,直接按回車即可
Which file to save the genesis into? (default = my-private-chain.json)
INFO [02-09|14:56:33] Exported existing genesis block
這樣就完成了創世區塊文件的配置了,直接退出puppeth即可。
輸入命令 geth --datadir data init private.json 其中data自己制定,private.json就是剛才生成的創世區塊
若出現如圖錯誤:
輸入命令:
geth --datadir data --syncmode full --port 2001 --networkid 1234 --rpc --rpcport "8545" --rpccorsdomain "*" --rpcaddr "0.0.0.0" --rpcapi "db,eth,net,web3,personal,admin,clique" --nodiscover console 進入控制台
--datadir data:節點的數據目錄
--syncmode full:塊同步的方式(若只是單節點可不填)
--port 2001: 網卡監聽埠
--networkid 1234:網路標識符
--rpc:開啟rpc服務
--rpcport "8545":rpc服務的埠
--rpccorsdomain "*":允許跨域請求的域名列表(逗號分隔)(瀏覽器強制)
--rpcaddr "0.0.0.0" :HTTP-RPC伺服器介面地址(默認值:「localhost」)
--rpcapi "db,eth,net,web3,personal,admin,clique":基於HTTP-RPC介面提供的API(私有鏈可以任意開發,公有鏈需要謹慎)
--nodiscover:不允許節點自動加入
若想搭建聯盟鏈,必須保證創世區塊一致,進入到剛才創建的eth-private2的目錄
將之前生成的創世區塊拷貝過來,初始化創世區塊,然後使用啟動命令啟動分別啟動兩個節點,進入控制台,使用 admin.nodeInfo 命令獲取節點的信息
總結:
兩個伺服器部署兩個節點是可以聯通的,但是只能使用兩個節點對應的地址進行挖礦,所以只能是兩個節點對應兩個地址進行挖礦,使用poa共識,當一個節點掛掉,挖礦停止,因為poa共識挖礦必須超過50%的節點進行錢增,現在只是兩個節點,掛掉一個節點挖礦就會停止等待另一個節點的確認,停掉的節點可以通過正常運作的節點信息重新連接到網路中。
問題:
同步塊有可能報錯情況:
1:Synchronisation failed "retrieved hash chain is invalid" 解決目前找到的方法是removedb 數據目錄 ,重新init創世區塊
2:內存溢出初步確認為開啟rpc服務造成的,有可能伺服器惡意被黑,暴力破解密碼,佔有內存,解決,將伺服器的ip設置一條防火牆
若存在問題可給本人留言或訪問本人的github: https://github.com/qi-shuo/geth-document 記錄了一些本人搭建使用的命令
㈨ 以太坊私有鏈搭建(2)--修改挖礦難度
官放解釋就不多說了,Difficulty值越大,越難出區塊,意味著交易不容易確認,默認的機制是難度越來越大,對私有鏈一般是不可接受的,當然這個值也不是越小越好,這樣的話也會讓機器的很卡,所以這個值要根據項目自己確定。
創世區塊中的的難度能影響整體的挖礦速度,但是並不能改變難度上升這個趨勢,所以在自己的項目中,僅僅在創世區塊中指定難度是不夠的。
當前geth版本 1.7 unstable
源文件 consensus/ethash/consensus.go 行290
好了,這里也不多想怎麼實現了,我也看不懂,簡單改下返回難度為恆定值就會~~
將這個函數改為
重新make geth,試試看出塊難度是不是恆定了。
㈩ 以太坊技術系列-以太坊共識機制
區塊鏈的特點之一是去中心化。也就是節點會分布在各個地方組成分布式系統。各個節點需要對1個問題達成一致,理想情況下,只需要同步狀態即可。
如上圖所示 B節點將a=1=> a=2的狀態同步給 ACDE四個節點,這時系統中狀態變為a=2, 但如果其中有惡意節點 AE 收到通知後把a=1=>a=3修改為錯誤的節點,這個時候大家的狀態就不一致了,此時需要共識機制使系統中得到1個唯一正確的狀態。
如上面說到分布式系統存在惡意節點導致系統中狀態不一致的情況有1個比較著名的虛擬問題-拜占庭將軍問題。
拜占庭將軍問題是指,N個將軍去攻打一座城堡,如果大於一定數量的將軍同時進攻則可以攻打成功,如果小於則進攻失敗。將軍中可能存在叛徒。
這個時候有2種情況
1.如果2個叛徒都在BCDE中,那麼共識演算法需要讓其餘2個將軍聽從A的正確決策進攻城堡。
2.如果A是1個叛徒,共識演算法需要讓BCDE中剩餘的3個忠誠將軍保持一致。
這個問題有很多種解法,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查閱(推薦學習PBFT),我們重點來看看以太坊中目前正在使用的Nakamoto 共識和將要使用的 Casper Friendly Finality Gadget共識是如何解決拜占庭將軍問題的。
說到Nakamoto共識和Casper Friendly Finality Gadget共識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他們的部分組成應該都比較熟悉-POW(工作量證明)和POS(權益證明)。
POW或POS稱之為Sybil抗性機制,為什麼需要Sybil抗性機制呢,剛剛我們說到拜占庭將軍問題,應該很容易看出惡意節點越多,達成正確共識的難度也就越大,Sybil攻擊就是指1個攻擊者可以偽裝出大量節點來進行攻擊,Sybil抗性是指抵禦這種攻擊能力。
POW通過讓礦工或驗證者投入算力,POS通過讓驗證者質押以太坊,如果攻擊者要偽裝多個節點攻擊則必將投入大量的算力或資產,會導致攻擊成本高於收益。在以太坊中保障的安全性是除非攻擊者拿到整個系統51%算力或資產否則不可能進攻成功。
在解決完Sybil攻擊後,通過選取系統中的最長鏈作為大家達成共識的鏈。
很多人平時為了簡化將pow和pos認為是共識機制,這不夠准確,但也說明了其重要作用,我們接下來分析pow和pos。
通過hash不可逆的特性,要求各個礦工不停地計算出某個值的hash符合某一特徵,比如前多少位是000000,由於這個過程只能依賴不停的試錯計算hash,所以是工作量證明。計算完成後其他節點驗證的值符合hash特徵非常容易驗證。驗證通過則成為成為合法區塊(不一定是共識區塊,需要在最長鏈中)。
以太坊中的挖礦演算法用到2個數據集,1個小數據集cache,1個大數據集DAG。這2個數據集會隨著區塊鏈中區塊增多慢慢變大,初始大小cache為16M DAG為1G。
我們先來看這2個數據集的生成過程
cache生成規則為有1個種子隨機數seed,cache中第1個元素對seed取hash,後面數組中每個元素都是前1個元素取hash獲得。
DAG生成規則為 找到cache中對應的元素後 根據元素中的值計算出下次要尋找的下標,循環256次後獲得cache中最終需要的元素值進行hash計算得到DAG中元素的值。
然後我們再看看礦工如何進行挖礦以及輕節點如何驗證
礦工挖礦的過程為,選擇Nonce值映射到DAG中的1個item,通過item中的值計算出下次要找的下標,循環64次,得到最終item,將item中的值hash計算得到結果,結果和target比較,符合條件
則證明挖到區塊,如果不符合則更換nonce繼續挖礦。礦工在挖礦過程中需要將1G的DAG讀取到內存中。
輕節點驗證過程和礦工挖礦過程基本一致,
將塊頭裡面的Nonce值映射到DAG中的1個item,然後通過cache數組計算出該item的值,通過item中的值計算出下次要找的下標,循環64次,得到最終item,將item中的值hash計算得到結果,結果和target比較,符合條件則驗證通過。輕節點在驗證過程中不需要將1G的DAG讀取到內存中。每次用到DAG的item值都使用cache進行計算。
以太坊為什麼需要這2個不同大小的數組進行輔助hash運算呢,直接進行hash運算會有什麼問題?
如果只是進行重復計算會導致挖礦設備專業化,減少去中心化程度。因為我們日常使用的計算機內存和計算力是都需要的,如果挖礦只需要hash運算,挖礦設備則會設計地擁有超高算力,但對內存可以縮小到很小甚至沒有。所以我們選用1G的大內存增加對內存訪問的頻率,增加挖礦設備對內存訪問需求,從而更接近於我們日常使用的計算機。
我們看看在Nakamoto共識是如何解決拜占庭將軍問題的。首先看看區塊鏈中的拜占庭將軍問題是什麼?
區塊鏈中需要達成一致的是哪條鏈為主鏈,雖然採用了最長鏈原則,但由於分叉問題,還是會帶來拜占庭將軍問題。
本來以太坊pow目標是抵抗51%以下的攻擊,但如上圖如果惡意節點沿著自己挖出的區塊不斷挖礦,由於主鏈上有分叉存在,惡意節點不需要達到51%算力就可以超過主鏈進而成為新的主鏈,為此以太坊使用了ghost協議給上圖中的B1和C1也分配出塊獎勵,盡快合並到主鏈中,這樣主鏈長度(按照合並後的總長度算,長度只是抽象概念,以太坊中按照區塊權重累加)還是大於惡意節點自己挖礦的。
網路中的用戶通過質押一定數量的以太坊成為驗證者。每次系統從這些驗證者從隨機選擇出區塊創建者,其餘驗證者去驗證創建出的區塊是否合法。驗證者會獲得出塊獎勵,沒有被選中的區塊不進行驗證則會被扣除一定質押幣,如果進行錯誤驗證則會被扣除全部質押幣。
如上圖,權益證明在每隔一定區塊的地方設置一個檢查點,對前面的區塊進行驗證,2/3驗證者通過則驗證通過,驗證通過則該區塊所在鏈成為最長合法鏈(不能被回滾)。
我們簡化地只分析了權益證明本身,在以太坊中權益證明較為復雜的點在於和分片機制結合在一起時的運行流程,這部分會在後面單獨將分片機制的一篇文章中詳述。
本篇文章主要討論了共識機制是解決分布式系統中的拜占庭將軍問題,以及分析了以太坊中的共識機制一般包括最長鏈選擇和一種sybil抗性機制(pow或pos)。重點分析了pow和pos的流程以及設計思想。後續將開始重點討論智能合約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