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挖礦平台
① 什麼是微公益
微公益是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詞彙,它所強調的是全民參與並創造價值。它充分利用了互聯網自上而下的大眾性、草根性、迅速傳播性,真正實現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態化。「微公益」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它不僅推動了平民公益事業的發展,更傳遞了一種人人公益的理念。
微公益(weigongyi)顧名思義就是從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著手、強調積少成多。雖然你沒有億萬的身價、也沒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但是這並不妨礙你從事公益事業,微公益給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將人們的微不足道的愛心匯集起來就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
聯想在7月開始的微公益大賽上對微公益的理念有三個闡述:1、聯想鼓勵大家發掘身邊微小的社會需求,並把愛心付諸行動;2、聯想鼓勵大家藉助微博這樣創新的平台,吸引更多人關注身邊的公益;3、微公益貴在行動,貴在人人參與,聯想鼎力支持微公益實干者,讓他們的公益行動更有力量。
從2008年起,百勝旗下肯德基、必勝客等餐廳與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共同發起「捐一元·獻愛心·送營養」項目。每年利用兩周左右,邀請消費者捐出一元錢,為中國貧困地區兒童提供營養加餐。一元錢——低門檻的公益行為,讓每個人參與慈善和公益成為可能,力所能及地為貧困地區兒童的健康成長伸出援助之手。「勿以善小而不為」,項目培養和激發了更多人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推動「人人可公益」的慈善理念,對推動全社會公益意識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② 微公益有哪些優點
1、可以鼓勵大家發掘身邊微小的社會需求,並把愛心付諸行動;
2、大家藉助微公益這樣創新的平台,吸引更多人關注身邊的公益;
3、微公益貴在行動,貴在人人參與,讓公益行動更有力量。
微公益從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著手、強調積少成多將人們的微不足道的愛心匯集起來就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
讓每個人參與慈善和公益成為可能,力所能及地為貧困地區兒童的健康成長伸出援助之手。項目培養和激發了更多人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對推動全社會公益意識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微公益挖礦平台擴展閱讀:
微公益的慈善主體不是國家機構,也不是大企業家,它甚至沒有過去大慈善者那種「行俠仗義」、「扶貧濟困」的遠大抱負,取而代之的是舉手之勞的、輕松的甚至是寓慈善於樂的參與方式。
然而,正是這種點滴之善,見證著中國公民社會的發展,推動著慈善事業的進步。「微公益」所倡導的重在參與、自我管理的理念,也為現實社會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微公益具有很強的利他性。關注農村信息網路建設,如鄉村門戶網站的建設,讓城鄉共享信息,共創幸福生活;關注生物保護和低碳,參與宣傳物種保護的知識,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遍布世界。
③ 微公益官網賣什麼東西
「個人救助、品牌捐、微拍賣、轉發捐助」四款產品。微公益成立於2012年,是具備傳播和籌款功能的社會化公益平台。微公益擁有「個人救助、品牌捐、微拍賣、轉發捐助」四款產品。
④ 微公益是什麼意思
微公益的由來 公益事業被認為是人類社會文明與進步的標志之一。從1889年鋼鐵大王卡耐基發表《財富的福音》以來,我們似乎已經默認了這樣一個事實:所謂公益、慈善只是財富在「社會團體」內的再分配。所以,我們一邊指責富豪們捐錢太少,一邊自己照樣與公益「絕緣」。 隨著社會的進步,目前的公益正從傳統的企業型公益、事業型公益向平民公益轉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加入並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於是一個平民的草根公益應運而生,它就是「微公益」。 微公益的理念 微公益顧名思義就是從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著手、強調積少成多。雖然你沒有億萬的身價、也沒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但是這並不妨礙你從事公益事業,微公益給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將人們的微不足道的愛心匯集起來就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 聯想在7月開始的微公益大賽上對微公益的理念有三個闡述:1、聯想鼓勵大家發掘身邊微小的社會需求,並把愛心付諸行動;2、聯想鼓勵大家藉助微博這樣創新的平台,吸引更多人關注身邊的公益;3、微公益貴在行動,貴在人人參與,聯想鼎力支持微公益實干者,讓他們的公益行動更有力量。 微公益的渠道 國外的微公益網站有FreeRice等,目前從事微公益的渠道在國內還並不是很多 ,主要有茶缸兒等。雖說走進公益創業的時代,但別以為戴上公益的帽子,靠著人民群眾的一點「惻隱之心」,就能讓你的組織持續運轉!如果你的模式不夠吸引力,照樣沒人為你埋單!所以如何能將微公益與可持續發展中尋求切合點至關重要。 微公益的本質是希望通過各種活動,讓大家產生公益意識,用公益的思維去生活,這樣才能起到公益所追求的「公眾付出、公眾受益」的效果。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媒體在宣傳公益活動的同時,應該更注意提醒大家關注公益的本質,建立公益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用公益的思維去生活,生活處處皆公益。
微公益的利他性
微公益具有很強的利他性。關注農村信息網路建設,如鄉村門戶網站的建設,讓城鄉共享信息,共創幸福生活;關注生物保護和低碳,參與宣傳物種保護的知識,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遍布世界;關注教育,如向邊遠山區捐書,讓每個人共享教育權利,讓知識改變命運;關注社區發展,參與社區的志願活動,大家共建和諧社區,讓歡笑灑滿人間。 微公益的慈善主體 微公益的慈善主體不是國家機構,也不是大企業家,它甚至沒有過去大慈善者那種「行俠仗義」、「扶貧濟困」的遠大抱負,取而代之的是舉手之勞的、輕松的甚至是寓慈善於樂的參與方式。然而,正是這種點滴之善,見證著中國公民社會的發展,推動著慈善事業的進步。「微公益」所倡導的重在參與、自我管理的理念,也為現實社會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專欄作家張兵武在新作《公益之癢——商業社會中如何做公益》中指出:「新公益時代更注重參與、執行,為每個人創造參與公益的『方便法門』」。正如作家張兵武所說,常見的企業公益行為已經逐步走向社會公益,而社會公益也已經漸漸深入民心。在這些優秀企業的帶動下,千千萬萬的網民成了參與公益慈善活動的主體。也只有當人人都參與到微公益活動當中,公益的力量才得以最大化。 在「微公益*愛心助學」微群中,加多寶集團組織的「一堂課」支教的公益活動就得到了網友的積極響應。在加多寶的帶動下,參與微博活動的網民便成了踐行公益的主體。已經有很多支教志願者在「微公益*愛心助學」微群中分享自己支教的照片:革命老區孩子們一張張稚氣的面孔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支教志願者們在那兒曬得黝黑,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加寶集團發起的這項公益活動,不僅僅踐行著「人人公益、全民助學」的理念,號召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踐行公益助學當中,同時也豐富著這些大學生的人生體驗,在他們的心靈中播下公益的種子。 公益助學不是少數人的事業,我們已經進入全民公益的新時代。我們奉獻自己的愛心、進行公益活動時,最重要的並不是捐出多少錢,也許就是微博中的140個字,也許就是一個評論轉發,愛心就將在你我心中流淌,公益就將在互聯網上傳播,這種流動與傳播將永不直歇,一直流傳下去。
十大公益關鍵詞——微公益
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微公益」,強調的是全民參與並創造價值。它充分利用了互聯網自上而下的大眾性、草根性、迅速傳播性,真正實現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態化。「微公益」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它不僅推動了平民公益事業的發展,更傳遞了一種人人公益的理念。[1] 微公益和傳統的機構型公益形態對比 可以發現,前者依賴分散的網民,匯聚的是草根的「微力量」;後者依賴企業或有較大經濟實力的個人。但這並不意味著兩者沒有交集。現實中,傳統公益機構紛紛上網,為公民參與公益提供網路渠道;另一方面,近來興起的「微公益」組織者也意識到,單純利用網路,缺乏機構的規范管理,活動將難以持續。現今針對「微公益」的部分質疑,亦與專業化不足的現狀有關。從這個角度說,傳統公益形態與「微公益」並非涇渭分明,「微公益」不會取代前者,只有互相補充,新生力量才可能獲得更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