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強北賣挖礦機
比特幣挖礦機騙局就是通過租賃或者賣挖礦機賺錢。
所謂的「挖礦機」,指的是安裝和運行特定軟體和演算法的電腦。眾所周知的是,比特幣必須通過電腦長期運行演算法才能夠獲取,總量有限,因此一些廠商推出了專門設計和優化的電腦產品,被稱為「挖礦機」。
2018年一月份,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一款名為「柯達KashMiner」的挖礦電腦出現在會場上,引發了人們的關注,不過現在批評人士指出,這個礦機計劃其實是一個騙局,獲取利潤的宣傳也都是虛假內容。
注意事項:
1、比特幣用家用的普通電腦配置是達不到比特幣礦機的要求的,挖一天的電費成本都難賺回來。
2、如果非要使用比特幣的挖礦機進行挖幣,建議選擇靠譜的合法的平台會走得更穩一些。在合法的平台挖礦,每天收益都可見,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以提現。
② 一枚比特幣30多萬,家用電腦24小時挖礦,多久才能挖到一枚
消耗40萬的電費,就挖出來了
只要功夫深,挖礦挖到瘋,為何不見幣,許是電腦殘
現在就別想用家用電腦挖礦了,在五六年前也許還可以,現在你挖出一枚來估計連你的電費都不夠支付。
很多朋友可能覺得比特幣這么貴,怎麼說挖出來了還覆蓋不了用電成本呢?那是因為你不知道你的競爭對手正在怎麼做。大家都知道挖礦的主要成本就是電費,很多挖礦企業都把自己的機房修在小水電站的旁邊。水電站發電其實變動成本幾乎為0,而固定投資可能以前已經收回了。現在只要有水,發出來那就是利潤,又不需要上網,運輸距離也短,因此價格特別便宜。
你在家裡挖礦,一度電的成本大概要6毛錢吧,這些水電站旁邊的大型挖礦公司的電費成本可能不到2毛甚至更低。根據去年比特幣減半前了解的行情,挖一個幣的成本大概在3500美元,減半後成本就更貴了,假設是7000美元,你的電費成本是別人的4倍,說明你挖出一個的成本是30000美元左右。
當然按現在的價格,你還是有賺的。但是,你想過沒有,你的電腦一天24小時運作,就算用5度電,一天才花3元錢,你要70000天才能挖出一個,也就是20年。這還搞啥啊?而別人都用的大型機器,一天耗電量巨大,運行速度超級快。
所以,回答題主的問題,你可能需要20年才能挖出一枚來。這個賺錢的想法就此打住吧[偷笑]
這樣告訴你,家用電腦,即使你用目前 的主流配置,100年也挖不到。
比特幣,最早的時候,就是用普通電腦挖的,但不是用CPU,而是用GPU,也是就顯卡的計算力來挖的。
後來大概到2011年的時候,就已經有成熟的專用礦機出現了。因為,那時候比特幣值錢了。後來一發不可收拾。礦機變得成期貨了,都需要預訂。
當時挖礦的不知道賺沒賺錢,賣礦機的做成上市公司了。礦機一天一個價,幾個月出一代新品,貴州的水電站和內蒙的火電站都被承包一來。
當時,買了一個二手礦機來玩,因為電費便宜,最後勉強回本。計息了一下,挖了快一年,也就挖了一個幣,用了大概1000度電。只是當時一個幣5000人民幣,現在50000美刀。不挖的原因是,挖不到了。當時,普通礦機相比專業礦機,算力相差幾萬倍。
普通電腦在專業礦機出現後就挖不到幣了,相比專業礦機,普通電腦的那種算力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不要白費力氣了。現在看比特幣值錢了,想來挖?比特幣已經淪為暗網交易和洗錢的工具。挖幣,還不如炒幣,或許,還能賠的傾家盪產。
這台家用電腦可以傳代的話,你的家族應該枝繁葉茂[捂臉],雖然挖不倒幣,但可以見證你的後代在什麼時候斷代了
基本上一輩子都挖不到,不過如果你運氣牛到天了,比如天天都有純金的隕石落到你家院子里那種運氣,也許也是能挖到的。
挖礦是無數次比賽,而且是混戰,每次比賽也就十分鍾左右,誰先進球誰就贏了,然後比分清零開始下一次比賽。你是一個肌肉萎縮的宅男,然後球場上你的對手有梅西,羅納爾多,貝克漢姆,齊達內,等等等等,你覺得你能不能踢進去一個球?
換個更接近真實情況的說法:
挖礦就是做題,比如當前十分鍾內要用下面的九個數字通過加減乘除次方開方來組成一個算式,讓算式的值等於377284,每個數字只能用一次且必須出現在算式里
23,54,66,10,5,5,87,54,13
來,你來告訴我這個算式是什麼樣的?曠工們怎麼辦啊?大家都沒法,只能硬著頭皮試了唄。先試試全部乘起來,再試試13乘以23然後加上66再接著各種試。如果結果不對,那就重新再試。這個不斷嘗試的過程就叫挖礦了。
然後別人有三萬台機器所有機器一起不停地嘗試,你就有一台電腦慢慢試,你覺得你有機會在這個十分鍾內比別人提前找到正確的算式不?在你還在嘗試的時候,只要別人任何一台機器找到了答案,這個比賽就結束了,然後他公布他找到的答案,大家一驗算,哎喲,還真是對的,那這場比賽結束,換一組數字開始下一場比賽。
因為題都變了,你到此為止做的所有工作就全部作廢了,只能開始新的一輪比賽。但是你還覺得你在新的一輪比賽里能用自己一台電腦比別人三萬台機器更早的算出答案?是不是覺得你一輩子也沒得機會挖到礦了?
順便公布一下上面那個題的答案
23*54 + 66 - 5 + 13的5次方 - 10 + 87*54=377284
但是不要慌,你自己挖礦挖不到幣,賺不到大錢,但是你可以給別人打工賺點渣渣錢啊。別個有三萬台機器了,但是人怎麼可能會滿足呢,他還想著更多,想要五萬台,八萬台,二十萬台機器呢。
你去給他說,我把我的機器提供給你,幫你算,怎麼樣?我就相當於給你提供計算力了嘛,你就相當於有三萬零一台機器了,這樣你下次挖到礦了怎麼也有我一份功勞,我就算沒算出正確答案但是幫你排除了錯誤答案啊,你把挖到的礦折成錢分給我三萬零一分之一就好了!
對方這時候肯定會罵你有病,你算力佔三萬零一分之一,我就把對應算力的錢給你,這樣算下來我是做慈善的?給你提供機會給你平台,但是我一分都拿不到?我在送溫暖的?這樣吧,挖到的礦折成錢,我要先佔30%,剩下的部分我再分給你三萬零一分之一,給你口湯喝,你同意就干,不同意就拉倒。
你想想也是,我不加進他的隊伍里一分都拿不到,加進去還能有口湯喝,哎,那就只能同意了吧。於是你加入了他的「礦池」,開始有湯喝了。
好了,現在你不光知道了自己一台機器能不能挖到礦,還知道了新的概念「礦池」,雖然加入礦池比直接挖出礦收入少了不知道少了多少倍,但是對本來就挖不到礦的你還是相當於賺了。只要幣持續高價,喝口湯也不錯嘛。
最後,再說一個,如果你是天才,找到了快速解出上面那個算式題的辦法,比如不管題咋查通過你的辦法都能一秒鍾就得出結果,那這個幣也就完蛋了,別人再也挖不到了,所有的礦都會被你挖走,這個幣也就廢了。當然,目前全世界都沒人能找到這個快速解法,都還是只能用笨辦法一個一個的試,所以各種幣依然安然無憂。而且我們整個互聯網安全也是建立在這個相同算式的基礎上的,如果這個演算法被破解了,出現了快速解法,我們的互聯網安全,啥子銀行轉賬啊,支付寶啊,微信啊都會全面崩潰。
前年有朋友在四川深山挖礦,設備在深圳華強北買,家用電腦配置不行,用電量較大,聽說一年只能挖幾個,現在好像轉移到伊朗去了。都不會給我們講實話,做的生意不一樣
現在比特幣已經不能用家用電腦挖了,得買專用礦機。
現在去做礦機挖礦已經是給別人接盤了。不能盲目入場。金融本質就是拉高出貨
樓主沒搞清楚比特幣是什麼東西,還挖比特幣。比特幣實際上是電腦運力的一個結果。家用電腦一輩子都挖不出來。因為一停電電腦運算就從新開始了。本來算力就不行,在加上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停電,死機。用家用電腦不要想
③ 礦機挖幣是騙局嗎
礦機挖幣不是騙局,能成為騙局的是礦機和礦池,通過誇大礦機的算力騙取投資者購買,也就是說只要選擇正規的礦機和礦池,那麼,礦機挖幣就不是騙局,首先挖礦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比如說比特幣挖礦機,裡面部署了挖比特幣的演算法,是用來挖比特幣的,挖礦機的算力越高,挖到比特幣的數量越多。
現在挖幣的小平台有很多,花幾百元就可以注冊一個網站弄一套制度就可以開始了,等加入的人多了,投入的錢多了,到一定時候平台就會卷錢跑人。 挖礦機一般都是騙人的特別是要充值VIP會員才能提現的,或者說一天賺一兩百的,這些都是假的。 比特幣用家用的普通電腦配置是達不到比特幣礦機的要求的。挖一天的電費成本都難賺回來。
拓展資料:
1、 算力暴漲: 算力暴漲是挖礦投資最大的風險,算力增加導致挖礦難度增加,導致收益減少,但由於自由市場中,無法避免競爭,算力增加的風險是可以被接受的。
2、 幣價下跌: 當幣價下跌到一定程度時,挖礦的產出收益小於產生的電費時,就會出現虧損。不過根據測算,電費 5 毛,幣價 6000 以下才可能虧本,現在的幣價接近 40000.除非有特殊原因短期內幣價下跌到 6000 的可能微乎其微。比如監管。
3、 系統風險: 系統風險在比特幣這個裡面非常常見,最常見的當屬於分叉。分叉會導致幣價下跌,挖礦收益銳減。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分叉反而讓礦工收益,分叉出來的競爭幣也需要礦工的算力來完成鑄幣和交易的過程,為了爭取更多的礦工,競爭幣會提供更多的區塊獎勵及手續費來吸引礦工。風險反而成就了礦工。
4、政策風險: 早期13年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到如今的《七部委聯合公告》都昭示了數字貨幣的政策風險,目前國內的政策並不明朗,但比特幣是世界的,所以大部分的礦場都認為風險影響不大
④ 華強電子市場年後顯卡已漲價4次,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趨勢
目前,全球高端顯卡溢價嚴重且貨源緊缺,走訪深圳華強電子市場發現,年後顯卡已經漲價4次,有店家表示“有錢也不一定有貨”。
一、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趨勢?
因為虛擬幣大漲,大批人跟風湧入礦場,導致顯卡溢價嚴重,黃牛囤貨高價賣,受害的還是普通用戶。 因為比特幣挖礦的演算法規則用的就是顯卡的算力進行挖礦,比特幣暴漲至50000美元,所有比特幣礦場都在掃貨顯卡裝礦機,現在的顯卡不光是溢價,而是根本沒貨,現在有錢都很難買到。顯卡市場佔有更多,這次顯卡缺貨漲價主要還是晶元產能不足+挖礦需求所導致的問題。
⑤ 挖礦機是什麼
礦機是挖比特幣的設備。挖礦的過程就相當於全網礦工共同計算一道題,但沒有固定的演算法,只能靠計算機隨機的哈希碰撞,哈希碰撞就是解題的演算法,誰最先找到正確的解,誰就會得到比特幣獎勵。這個過程是挖礦,而那台解題的機器就是礦機。
⑥ 華強北比特幣礦機價格翻倍仍供不應求,你對這個了解多少
最近比特幣可以說是又火了一把,從前年的6000美元1枚到現在的25000美元一枚,曾經最高到了35000美元一枚,可以說比特幣比坐了火箭還要誇張,在元旦的時候1天就漲了10000美元,試想一下如果自己有10枚,那……不做夢了,對於比特幣我還是有所了解的,下面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看法與想法,僅供大家參考討論。
問題總結
對於這種投資,奉勸那些想要入坑的朋友,不要去思考了,原因有兩方面:
比特幣:對於比特幣買與賣都需要大資金的支持,如果你只有幾千塊人民幣,還是看看就好了;
礦機:對於想買礦機的朋友們,如果你家裡電費花錢並且你家裡地方也不大,就算了,人家都是用倉庫來操作的;
其實無論從比特幣還是礦機,都不是工薪階層可以玩的投資項目,不要讓本身不富裕的家庭失去更多,以上就是我的個人看法與想法,僅供參考討論。
⑦ 數字貨幣挖礦風雲如何
「一幣一別墅」的財富神話依然在幣圈裡廣為流傳,不斷有新的投資者躍躍欲試。但其實,從礦機廠商到大礦場主,再到礦池,這個小圈子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權力結構。
制售礦機、挖礦、建礦場、搭礦池,「礦圈」成為區塊鏈世界裡另外一條發財之路,礦機也成為一門鮮為人知的「大生意」。
按照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的設想,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去中心化」的,算力分散在全球各地。但是,與去中心化背道而馳,礦池是絕對的中心化,越來越多的礦機接入到礦池裡。
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
「如果說炒幣是一條不歸路,那麼投資礦機就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回收成本只是時間問題。」深圳愛播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鍾熙算了一筆賬,一台礦機每天200元收益,120天可以回本,之後就是利潤了。
2017年10月,鍾熙在主業之餘,加入了挖礦大軍,並迅速成為礦圈大佬,他在江西、四川、貴州等地運營著多個大礦場。
其實這個「穩賺不賠」的生意仍然依賴於幣價的持續高漲。過去兩個月時間,比特幣幣價從15000美元跌到了10000美元左右,甚至一度跌破6000美元,使得礦機回本周期延長,如果一直跌下去,盈利也就遙遙無期了。
在比特幣問世4年之後,也就是2012年,可以量產的礦機才出現。在此之前,挖礦主要是私人行為,家用電腦就可完成。「那時,家用電腦就是印鈔機,每天都能挖出不少比特幣。」資深數字貨幣玩家、早年賣過礦機的黃世亮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
礦機出現後,挖礦開始「社會化」,出現了礦場和礦池,挖礦成為一件集體工作。單獨的礦機被礦場託管,就像生產線上的工人,只要擺在那裡,就可以每天領薪水。
制售礦機、挖礦、建礦場、搭礦池,「礦圈」成為區塊鏈世界裡另外一條發財之路,礦機也成為一門鮮為人知的「大生意」。
中國則成為全球最大的礦機生產地。從2012年開始,在中國誕生了一批礦機生產商,如生產烤貓礦機的深圳比特泉有限公司,還有現在赫赫有名的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通信。在深圳華強北,到處也都可以看到外國人帶著翻譯詢問礦機價格。
近期,比特大陸CEO詹克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這個成立僅4年的創業公司,2017年的營收規模約25億美元。比特大陸號稱全球最大的礦機生產商,他們的螞蟻礦機一直都是幣圈和礦工世界的硬通貨。
與幣圈一樣,礦圈也需要信仰——要堅信礦機每天機械地數學運算能夠創造巨大財富。
不過,與比特幣所宣揚的「去中心化」背道而馳,礦工的世界正在走向「中心化」。礦機銷售商自己建礦場,投資者買完礦機之後,又被銷售商託管;而生產商則自己建礦池,又將礦場給管起來。
這種「中心化」的過程,使得礦圈的財富被少數人攫取,鍾熙要想進入到核心圈子,也並不容易。
算力「中心化」
礦場的主要作用,是給分散的礦機提供一個運轉的地方。但真正起到整合作用的則是「礦池」。
所謂「礦池」,可以簡單理解為「合作挖礦」。礦工和礦場們,把算力交給礦池,由礦池作為唯一的地址,來接入數字貨幣網路進行挖礦,再按照礦機的算力,給礦工分發紅利。
礦池的歷史要比礦機更悠久。2010年11月,名為Slush的礦池出現,它的官網在今天還寫著是「世界上首個礦池「,這個稱號也被幣圈所公認。與礦場相比,礦池的搭建需要一定的技術,門檻相對更高。
國內一家知名礦池的負責人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礦池的原理。他把挖礦比作買彩票,一個人挖,中獎的概率很不穩定,可能今天中了10萬,以後半年都不中。
「把買彩票的人聚到一起,統一買,無論誰中,根據出錢比例來分成。在幣圈,礦池就發揮這個作用。」該負責人說。
礦機連接礦池並不復雜,根據各大礦池的操作指南,一般只要幾步就可完成,然後就根據自己提供的算力,從礦池獲得收益。礦機就像一個站在生產線上的工人,每天領取固定的薪水。
掌握巨大算力和眾多礦機的礦池,在幣圈和礦圈都有著絕對的發言權。比如,如果要發行新的數字貨幣,或者要主導比特幣分叉,一般要獲得礦池的支持,沒有礦池的支持,新幣種沒人挖,也就沒有了意義。
此外,當一個搶手的新幣面世時,礦池也可以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礦工,快速打包,在這些新幣的搶購中佔得先機。
2017年6月份,SNT和EOS兩大代幣發行時,南方周末記者就見證了礦池搶購代幣的場景。由於投資者太多,很多個人投資者無法將資金打入到指定位置,但一家礦池的負責人,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完成這一操作。
按照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的設想,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去中心化」的,算力分散在全球各地。但是,與去中心化背道而馳,礦池是絕對的中心化,越來越多的礦機接入到礦池裡。
2018年1月18日,康奈爾大學計算機教授埃敏·允·西拉什等5人合著一篇論文,直指兩大數字貨幣比特幣和以太坊背後存在隱性的權力結構,挖礦過於集中,其中比特幣50%的算力被四大礦池所控制。
其實,這個問題一直存在。4年前,以太坊創始人Vtalik在寫以太坊白皮書時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寫道:「這個問題可以說很嚴重,在本文寫作時,最大的兩個礦池,間接地控制了大約全網50%的算力。」
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也沒能解決。一位以太坊白皮書的早期翻譯者向南方周末記者無奈地表示:「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的問題。」
5
隱性的權力結構
在礦圈,食物鏈頂層就是礦機生產商。目前,公認的三大礦機生產商均位於中國。他們通過生產銷售礦機,獲得大量的利潤,同時也涉足礦場和礦池的建設,布局在整個幣圈的話語權。
螞蟻礦池是全球排名前二的大礦池,它的算力占據全網算力的17%,但根據工商資料,該礦池是由比特大陸一手創辦;嘉楠耘智的幾位投資人,同時也是杭州礦池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資人,後者有自己的礦池Hash和挖礦平台,不過礦池已於2017年底停止運營。
億邦通信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烏海市,新疆准東經濟開發區成立了三家區塊鏈公司。億邦通信的一位銷售人員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他們在這三地都有礦場和挖礦業務,但這些礦場也已全負荷運轉,沒有機位可以託管新的礦機了。
「我們正在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搭建新礦場,那裡電費低很多,新礦機可以在那裡託管。」該人士說。
在礦機廠商之上,則是晶元巨頭的收割。「礦機的核心技術在晶元上,誰有礦機晶元,誰就可以生產更多礦機。」丁楊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晶元主要掌握在幾家巨頭廠商手中,如台積電、英偉達、AMD等。
從2015年開始,台積電一直都是嘉楠耘智的最大晶元供應商。2015年,嘉楠耘智從台積電采購的晶元,占據嘉楠耘智所有采購量的69.62%,此後這個數據一直維持在60%左右。嘉楠耘智的大部分利潤,均被台積電賺走。
2018年1月18日,在台積電第四季度財報的說明會上,董事長張忠謀就稱,雖然今年的移動業務前景較弱,但公司的營收依然會增長10%—15%,關鍵因素之一就是持續穩健的加密貨幣開采對晶元的需求。
在礦機廠商之下,則隱藏著另外一種權力結構。嘉楠耘智2017年的招股書上,透露了這個秘密。2017年前4個月,嘉楠耘智的前五大客戶中,有四大客戶屬於「個人」。而根據公開資料,其中有三人均是幣圈鼎鼎大名的「腕兒」。
第一大客戶吳鋼是最早的一批礦工,後來創辦了Haobtc,該公司擁有一個全球前十的礦池;第二大客戶林志鵬是小強礦機的創始人,很早便從事礦機的生產銷售,其與第六大客戶謝維欽,一直是合作關系;第三大客戶王晉創辦了幣圈資訊網站比特幫。
這些大客戶均不是單純的礦工,他們都在幣圈擁有著自己的影響力。機械運轉的礦機給他們帶來收益的同時,也帶來了話語權。
據比特大陸一位內部人士介紹,比特大陸的大客戶中,也多為幣圈的大佬。不過,比特大陸官方婉拒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該公司公關部回應稱,由於與客戶簽署了保密協議,該方面內容不方便透露。
「一幣一別墅」的財富神話依然在幣圈裡廣為流傳,不斷有新的投資者躍躍欲試。但其實,從礦機廠商到大礦場主,再到礦池,這個小圈子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權力結構。
新入局者,大多隻能做被收割的「韭菜」
⑧ 螞蟻算力平台靠譜嗎
螞蟻算力平台不靠譜。螞蟻算力平台是一個算力挖礦平台,類似挖算力的螞蟻礦池那種,星際資本軟體聚集大家的,注冊實名後會贈送50積分,相當於50元,可以用來買礦機,不能直接提現,然後每天簽到會送1.5積分,買完礦機之後會在三天後開挖,這個不用每天上去收取幣,不過能每天簽到也是可以,每天都有積分算力一起挖。
一、螞蟻算力平台是騙子
回顧2017年數字貨幣大牛市,比特幣從1000美元暴漲接近20000美元,比特幣礦機被稱為「下金蛋的雞」自然水漲船高,不少老礦工表示當時深圳華強北的電子廣場從販賣電子器材全部改為礦機,螞蟻礦機S9在當時從1萬多的價格飆升至2萬,沒有現貨,只能先買期貨。通過api系統把傳統的業務平台對接進入區塊鏈支付平台,傳統業務用戶支付則直接匹配相應的承兌商。
二、比特幣本質是一個點對點的支付賬本
不受任何機構控制,持有比特幣的人可匿名在網路中轉賬,而發行比特幣的數量是恆定的2100萬枚。挖礦是通過電腦不斷運作破解哈希值演算法數學難題的過程,成功破解可獲得比特幣作為獎勵,此過程需要消耗電力與CPU,被稱為挖礦。
綜上所述,與目前交易所的價格交易相比,挖礦可以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比特幣。2017年,中國礦山的計算能力佔全球比特幣計算能力的70%,礦用機械研發的核心在於晶元技術,更高速度的CPU和更低功耗的礦機可以降低礦機的運行成本,由於產能和銷售策略等原因,礦機廠商往往在礦機上市前就向經銷商出售期貨,在官網購買的份額很小。
⑨ 曾經誕生無數富翁的華強北現在是什麼模樣
華強北一度靠低價取得優勢,而現在房租上漲,網購興起,華強北的生意並不好做,加上現在沒有了低價優勢,其興旺程度已遠不如以前。
⑩ 華強北——摘下了「一夜暴富」的光環,但榮光從未離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造富神話。 我們放眼 歷史 長河就會發現,中世紀時,小工場主和商人發了財;大航海時代開啟,販賣黑奴和土地者變成暴富;工業時代到來,大工廠主和大銀行家掌控經濟命脈;二次工業革命,石油和 汽車 行業涌現富豪;世界大戰,金融家、政客從中大肆斂財;戰後五十年,高新技術產業遍地巨鱷;二十一世紀以來,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領域又蓄勢待發......
我們國內何嘗不是,改革開放以後,無數商人、企業主、金融家賺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品嘗到了品質生活的快樂和前路可期的喜悅,即便其中過程坎坷挫折、幽微隱秘,但一代一代的造富神話可謂層出不窮、令人垂涎。
在發達富饒的珠三角地區,深圳華強北就曾是這樣一個批量生產造富神話的地方:一夜暴富、空手起家到身價過億、打工仔翻身做大老闆這種例子曾經不斷誕生。
1979年,生產軍用無線電半導體的 粵北軍工廠 感覺搬遷勢在必行,便上書請示領導,結果很快得到批准,省領導大手一揮,兵工廠的三個廠子便從粵北的清遠一下子搬家到了 深圳福田區 。
那時,兵工廠的地界還是一片的荒田雜草、廢棄廠房,基本是房屋寥落人馬稀。走在寬敞的大土路上,放眼望去,都沒有什麼遮擋視野的建築物,這邊一眼看見山,那邊一眼望到水。當然,輝煌和騰飛總是始於一片平地, 歷史 告訴我們,荒蕪反而意味著無限的可能性。
兵工廠搬遷之後開始了 軍轉民 的工作,改做民用家電,並且更名為 "華強" ,寓意為"中華強大"。
次年, 深圳特區 成立了,一大片荒蕪平凡的地塊都大有騰飛雄起之志,政府特將華強公司附近一條路命名為 "華強路" 。在華強的北邊,大量的廠房開始被建造起來,這一片地區被命名為"上步輕工業區", 主要經營電子加工的業務 。
因為該工業區位於華強公司北側,便被人們稱之為"華強北"。
1981年,華強北的"靈魂建築"—— 深圳電子大廈 開始動工,落成之後,這座20層高的建築物顯得鶴立雞群,有些孤零零的,但格外引人注目。
深圳電子大廈就像雨後第一棵春筍,從這片未來的經濟沃土上拔地而起,隨之而來的便是日益壯大的華強北,兩年不到的時間里,華強北已經新建了 五十多家工廠 。
1984年主席視察華強北時,說下了那句 "電腦要從娃娃抓起" ,華強北從此名氣越來越大。
一轉眼來到八十年代中期,電子工業部考慮到把眾多小企業合並成大企業可以打造規模優勢,把內部競爭轉化為內部有機協作,因此決定整合百餘家分散的小型電子企業,成立了 深圳電子集團 ,而深圳電子集團也就是後來的深圳賽格集團公司。
1988年,深圳電子集團在之前建立的深圳電子大廈開立出一個電子元器件交易市場,結果實在太過火爆,只好在1996年將原來的大廈推平,又建了一座摩天大樓—— 賽格廣場大廈 。
1998年,市區政府及時把握住轉變的契機,開始對華強北商業街進行改造,使這里變成了深圳最傳統、最具人氣的商業旺地之一。
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瘋狂的年代。當時在華強北流傳著 "一米櫃台"的吸金故事 ,親歷者不斷講述著他們所見證的景象:"六萬平米的商鋪招租,三個小時就一搶而空"、"一個鋪位的申請登記表,下樓拿到街上就能轉手賣五萬塊"、"那個時候只要不是傻子,人人進華強北都能賺錢。"
只要拿到櫃台,無論成本多少,都能在很短的時間收回,人們逐漸變得不計成本,兩三萬的商鋪,轉讓費能炒到大幾十萬。
畢竟,一米二的櫃台+一台計算器+一部手機=創造幾百上千萬的財富,這是當時華強北人們所堅信的財富密碼。
一時間,華強北湧入了四萬多家電子公司和幾十萬電子從業者。造富神話吸引著一批又一批青年人來到此地,有人原本是工廠小妹,憑借著代銷手機麥克風發家致富;有人身無分文來到這里,靠著組裝電腦賺得一塌糊塗。
最典型的還是 "山寨手機王子" 的例子,16歲的陳金淩空手隨親戚來到華強北打拚,當他看到山寨機市場生意火爆時,逐漸萌生了整合市場,做一位大代理商的想法。
有了目標以後,陳金淩一邊和叔叔打工,一邊不斷了解市場積攢經驗,幾年後,他終於攢夠人脈和本錢,拿到了代理商的資格,由於為人誠信,供貨足,陳金淩的生意越做越大, 最後身家過億,最輝煌時一天流水超過百萬。
不少商界大佬都曾於此發家,例如華強北賽格 科技 創業園的一棟老樓,那就是馬化騰與騰訊夢開始的地方。
華強北經濟騰飛的背後是 九十年代初期的大潮流 :珠三角的製造業開始逐漸拓展海外市場,將電子產品銷往日韓、東南亞乃至歐美各地。 可以說,八九十年代是一個黃金時代,國內的一切都在野蠻生長。
華強北商業區作為全國首批購物放心一條街於2000年獲得國家工商局授牌,並在2008年第十屆高交會華強北分會場開幕儀式上獲得 "中國電子第一街" 榮譽稱號,這標志著行內確認了 華強北商業街在全國電子商業界的龍頭地位。
直到現在,華強北在很多人記憶中占據的位置,是"中國電子第一街",但這"第一街"的名號背後卻帶有幾絲諷刺意味,這要從世紀之初的山寨機風潮說起。
2003年以前,華強北什麼都能造,但造不了手機,因為手機畢竟是高 科技 產品,是集成了多項精密技術的高壁壘產品。
但這一壁壘在2003年被台灣聯發科的技術創新推平——單個晶元,就具備手機所需要的多個模塊,從此華強北的生產廠家只需要加裝幾個部件就可以出產品了。具備了完整產業鏈的那一刻,便是華強北走上山寨機不歸路的開始。
"山寨手機王子"的發家就始於這個階段。在當時,華強北山寨機在售價上有著碾壓性的優勢,正品賣一千,它可以只賣三百,這已經是獲利豐厚的售價;超大容量電池、超大音量、四卡四待......
華強北各種魔改又為手機增添了不少別致而實用的功能。 逐漸地,已經是亞洲最大電子元器件交易中心的華強北又進而成就了亞洲最大的手機交易中心。
攤位的炒作情況有增無減,商鋪租金兩到三萬,但是轉讓費有時被炒到將近百萬。山寨機的種類開始琳琅滿目,全國上下充斥著數百個山寨品牌之多,但都是換湯不換葯,同質化問題嚴重。
要知道,同質化嚴重、供給充足的市場總是面臨著過度飽和的風險,你的產品我的產品都一樣,那靠什麼競爭?只有拼成本。
於是這種過度飽和又缺乏管制的市場漸漸滋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行為:包裝、印標、封裝、檢測,一個完整的造假鏈條從狹縫中逐漸滋生。
華強北逐漸在界內外積累下了廣泛的惡評,迫於輿論壓力, 政府開展了高強度清查,甚至深圳副市長親自帶隊出馬,2011那年,華強北又來了一次徹底的"大掃盪"。
經過高壓集中整治,華強商業圈出現 "關、停、並、轉" 潮,一些依靠違法手段經營的商戶失去生存土壤,華強北手機專業市場3575個商戶主動退場,2012年10月份,因為地鐵7號線建設開工,主幹道被封閉三年,華強北自此人氣日漸冷落。
當然,巴菲特老先生曾經說過:"等到潮水退去,才知道誰沒穿泳褲",有些華強北人是獲利抽身,有些則是被傾倒的財富大廈砸得粉身碎骨。 比如"山寨機小王子",在海水退潮後,妻子離開自己,合作夥伴抽身,大批貨物囤在手裡,還每天被人討債催款,最後精神失常,衣衫襤褸地混跡在華強北的大街小巷裡。
世紀之交的華強北,總讓人聯想起十八世紀的紐約,十九世紀的倫敦:野蠻生長,到處是混亂、無序,到處是機遇、潛力。
但這種無序的日子是無法長久的,一些華強北的從業者早早預見到這一天,完成財富積累之後便將精力付諸於轉型,不過更多人則是帶著全副身家,和華強北山寨帝國陪了葬。
從無序到有序,從熵增到熵減,這是人類 社會 發展的規律,小小的華強北概莫能外。紅利期的浪潮褪去之後,華強北真正沒落了嗎?不盡然。
有人離場就有人入場,鐵打的地界,流水的從業者,如今確實缺少那種一夜暴富的神話了,不過從業大軍還在,華強北人的經營內容只不過從山寨機變成了 正品機、化妝品、區塊鏈礦機。
相關數據顯示,華強北商業區佔地面積僅有1.45平方公里,卻有企業約2.5萬家,個體工商戶2萬余戶,從業人員近23萬人。
華強北仍然是那個"打個噴嚏全國電子產業都要抖三抖"的地方,全國大部分TWS耳機、區塊鏈挖礦用的礦機仍然來自這里,而且近些年,替人購置手機、完善售後的背包客群體逐漸壯大,良幣驅逐劣幣,那些靠信譽、服務、效率積攢下人脈的背包客們逐漸有了不菲的收入。
前些日子,這里才剛剛舉辦了第三屆華強北 科技 藝術節和第二十二屆高交會, 科技 + 時尚 +藝術成了華強北的新標簽。
可以說,被時代淘洗沉澱過的華強北,確實已經摘下了"一夜暴富"的光環,但榮光從未遠離這里,而是在這片依然充滿活力和生機的地方上空徘徊,等待著有朝一日榮光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