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bios時序看不到
『壹』 請教BIOS 內存設置顯示時序數值
如果是兩條不一樣的
內存條
,一般是就低原則的,也就是安最低的跑。其實不需要自己設置的,主板的BIOS能夠自動調節好的。一般不要手動調的。在說一個小問題,400MHz不是
內存時序
,是內存的頻率,內存時序指的是CL-tRCD-tRP-tRAS
『貳』 挖礦板的核心功能是什麼竟是BIOS
Phoenix是BIOS晶元1.Phoenix菲尼克斯(美國城市)2.phoenixn.鳳凰,長生鳥,完人,完美之物1.BIOS的分類目前市面上較流行的主板BIOS主要有AwardBIOS、AMIBIOS、PhoenixBIOS三種類型。AwardBIOS是由AwardSoftware公司開發的BIOS產品,在目前的主板中使用最為廣泛。AwardBIOS功能較為齊全,支持許多新硬體,目前市面上多數主機板都採用了這種BIOS。AMIBIOS是AMI公司出品的BIOS系統軟體,開發於80年代中期,早期的286、386大多採用AMIBIOS,它對各種軟、硬體的適應性好,能保證系統性能的穩定,到90年代後,綠色節能電腦開始普及,AMI卻沒能及時推出新版本來適應市場,使得AwardBIOS佔領了大半壁江山。當然現在的ami也有非常不錯的表現,新推出的版本依然功能強勁。PhoenixBIOS是Phoenix公司產品,Phoenix意為鳳凰或埃及神話中的長生鳥,有完美之物的含義。PhoenixBIOS多用於高檔的586原裝品牌機和筆記本電腦上,其畫面簡潔,便於操作。2.主板BIOS版本的確定方法要想升級BIOS,前提是主板上的BIOS必須是FlashBIOS(快閃記憶體),普通的BIOS是不能用軟體方法升級的。識別其是否是FlashBIOS可查看電腦主板的使用手冊(一般的主板都採用了FlashBIOS),還可根據主板的品牌及型號,到主板生產公司的網頁上查看有無該型號主板的BIOS新版本,如有,當然就可判斷其為FlashBIOS。如果是原裝機,應到生產整機的廠商主頁去查看有無該機型的BIOS升級軟體。確定了主板BIOS可升級後,還應確定其目前的版本號,具體方法如下:重新啟動機器,我們可看到如下幾種開機畫面(不能貼圖算了,就在屏幕的左下腳或者按del鍵進入察看)。如需仔細查看,可在顯示這些畫面時按下鍵盤右上角的「Pause」鍵。
『叄』 主板bios怎麼設置啊找不到.我是采鳥
如果不是很必要 不要去動裡面的設置 或者拿著主板說明書慢慢研究
大多數是開機按DEL 有的是F1 有的是F2
『肆』 進入BIOS 怎麼看機子配置和序列號謝謝詳細點
【Chipset Features Setup】晶元組參數設定:
本選項主要是經由晶元組的參數設定,來調整硬體文件的性能.若對這些設定內容不甚了解建議您採用默認值。
AutoConfiguration(自動設定,默認值為60nsDRAM)
您可依照您所使用的內存來選取60MDRAMor70NSDRAM選項,BIOS會根據您的設定自動調整第2到9選項。若選擇「disable」(取消),則第2至第9選項可自行調整。
SDRAMCAS#Latency(默認值為3T)
若您使用較快SDRAM模塊,則可設為2T來獲得更快的存取速度。否則請設為默認值3T,或洽詢您的經銷商有關DIMM的規格。
SDRAMSpeculativeRead(默認值為Disable)
PassiveRelease(默認值Enable)
RelayTransaction(默認值為Disable)
16-bitI/ORecoveryTime(16位的I/O恢復時間,默認值為1BUSCLK)
定義為16-bitISA卡I/O的恢復時間。
8-bitI/ORecoveryTime(8位的I/O恢復時間,默認值為1BUSCLK)
定義為8-bitISA卡I/O的恢復時間。
VIDEOBIOSCacheable(視訊快取功能,默認值為Disable)
Enable:啟用快取功能以加快顯示速度。
Disable:取消此功能。
MemoryHoleatAddress(默認值為None)
一些ISA卡會要求使用14-16MB或15-16MB的記憶地址空間,若選取14MB-16MB或
15MB-16MB,系統將無法使用這部份的內存空間。您可選取None來取消此功能。
OnboardFDCSwapA:BA,B盤互換,默認值為NoSwap)
當啟用(enable)本項功能時則A,B盤互換。亦即原先A盤被指定成B盤,B盤被指定為A盤。
OnboardSerialPort1默認值為3F8H/IRQ4)
設定主機板上串列埠1的地址及IRQ
OnboardSerialPort2默認值為2F8H/IRQ3)
設定主機板上串列埠2的地址及IRQ
OnboardParallelPort默認值為378H/IRQ7)
設定主機板上並列埠的地址及IRQ。
ParallelPortMode(並列埠模式,默認值為ECP+EPP)
設定並列埠的操作模式,有下列選項:
Normal:一般速度單向執行。
EPP:最高速度雙向執行。
ECP:超高速雙自執行。
ECP+EPP:ECP與EPP二種模式並用。
ECPDMASelect(ECPDMA信道選擇,默認值為3)
若在ECP模式下操作時,則提供DMA通道選擇有1,3,Disable三種設定。
UART2UseInfrared(默認值為Disable)
本項功能用來支持紅外線(IR)傳輸功能。
Enable:則設定第二串列埠UART支持紅外線傳輸功能。
Disable:則設定第二串列埠UART支持COM2。
OnboardPCIIDEEnable(主機板IDE信道,默認值為Both)
用來啟用內建IDE通道。選項有:
PrimaryIDEChannel
SecondaryIDEChannel
Both(二者均啟用)
Disable(取消)。
IDE0Master/SlaveMode,IDE1Master/SlaveMode(硬碟時序模式設定,默認值為Auto)
預設為Auto時,系統會自動檢測四個IDE裝置的時序模式以確保以最佳速度運行。您也可以自行設定時序模式為(0,1,2,3,4)。
【Power Management Setup】電源管理設定
VideoOFFOption(關閉屏幕省電設定,默認值為Susp,Stby->Off)
本選項用來設定屏幕省電管理模式中啟用「屏幕關閉」的時機。可選用的項目說明如下:
Susp,Stby->Off:只在待機(Standby)或暫停(Suspend)的省電模式下才關閉屏幕。
Suspend->Off:只在暫停(Suspend)模式下才關閉屏幕顯示。
Alwayson:在任何模式下均不關閉屏幕顯示。
Allmodes->Off:在任何省電模式下均關閉屏幕顯示。
VideoOFFMethod(屏幕關閉方式,默認值為V/HSYNC+Blank)
用來選擇屏幕關閉的模式。但若無法順利關閉屏幕,則設定為"Blank"若顯示卡支持 DPMS功能,則設定為"DPMS"。
PWRButton<4secs(按住電源開關鍵少於4秒,默認值為SoftOff)
本功能設定當壓住電源按鍵時間少於4秒的情況下,系統的操作模式。
SoftOff:執行ATX電源軟體關機。
Suspend:系統進入暫停(Suspend)模式。
NOFunction:取消任何有關ATX開關的功能。
[請注意]:一旦PWR壓住超過4秒,則不論如何設定,系統均會關機。
PWRUpOnModemAct(數據機動作時開機,默認值為Enable)
ACPWRLossRestart(默認值為Disable)
--PMTimers--
HDDPowerDown:
當系統在選定的時間內未對硬碟進行存取動作,則進入省電模式。省電模式依耗電量大小依序為DozeMode(睡眠模式),Standbymode(待機模式)及SuspendMode(暫停模式)。若硬碟在各模式選定的時間內尚無動作,則依序進入下一個更省電模式。
FanMonitor(XXXXRPM)
主機板內建監控裝置能檢測風扇轉速(轉/秒),若無安裝支持此功能的風扇,則選取 Ignore(忽略),以免產生錯誤訊息。
ThermalMonitor(xxxC/xxxF)
主機板內建監控裝置能檢測CPU及主機板的溫度。若選取Ignore則當CPU及主機板溫度異常時,將不顯示錯誤訊息。
VoltageMonitor(xx.xV)
主機板內建監控裝置能檢測系統的電壓值。若選取Ignore則當系統電壓異常時,將不顯示錯誤訊息。
【PNP/PCI Setup】即插即用與PCI的設定
PNPOSInstalled(是否安裝PNP操作系統,默認值為No)
當您使用的是具有即插即用(PNP)功能的操作系統時(如Windows98),您可選擇 Yes。
SlotXIRQ(PCI插槽的中斷值,默認值為Auto)
用來設定每一個PCI插槽的IRQ值,項目有NA,9,10,11,12,13,14,15,及Auto(即由BIOS自動設定)。
PCILatencyTimer(默認值為32PCIClock)
採用「32PCIClock」將可使主機板的PCI速度最快。
IRQXXUsedByISA(默認值為No/ICU)
用來保留特定IRQ給non-PnP的ISA卡。
DMAXXUsedByISA(默認值為No/ICU)
用來保留特定DMA通道給non-PnP的ISA卡。
ISAMEMBlockBASE(默認值為No/ICU)
用來保留給ISA卡的內存的區塊大小與地址。
SYMBIOSSCSIBIOS(默認值為Auto)
本項功能可選用Auto來啟用內建NCRSCSIBIOS,您可選取Disable來取消此項功能。
USBFunction(萬用埠功能設定,默認值為Disable)
本項功能用來啟用USB的功能,主機板可支持萬用串列埠(USB),採用默認值為(disable)。
【Load BIOS Default】(載入BIOS參數默認值)
當系統安裝後不太穩定,則可選用本功能。此時系統將會取消一些高效能的操作模式設定,而處在最保守狀態下。如此,使用者便可順利開機並進而找出問題。當選擇本項時,主畫面會出現下列訊息:
LoadBIOSDefaults(Y/N)?
鍵入Y並按Enter即可執行本項功能。
[注意]:本項設定不會影響CMOS內儲存的設定值。
【Load Setup Defaults】載入設定默認值
此為BIOS出廠設定值。此時系統會以最佳化的模式運作。選擇此功能時,主畫面會出現下列訊息:
LoadSETUPDefaults(Y/N)?
鍵入Y並按Enter即可執行本項功能。
『伍』 BIOS里無法修改內存時序
因為內存時序要配合內存頻率的,如果你的設置的內存頻率太高,你設置過低的內存時序也不行,你要用這麼低的內存時序,就要把內存頻率設置低一點
『陸』 挖礦bios設置
近期,比特幣的價格一直在上漲,上周單個價格還突破了人民幣 2 萬的大關。相對於炒幣,讓人更為興奮的是自給自足的挖礦。組裝挖礦機也就此水漲船高,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
為迎合目前挖礦熱潮,各大廠商都發布相應的挖礦主板,以此來搶占市場。什麼可以插 13 塊顯卡的妖板、超穩定供電等等。在狂堆配置的同時,很容易忽視了主板 BIOS 這一點。雖然目前挖礦已經經歷了幾年的磨練,但是目前大家組裝礦機時,還是需要自己去折騰 BIOS,才可以正常的使用多卡來提升挖礦的性能。對於大多數礦友來說,刷 BIOS 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刷好了不說,要是刷壞了,整塊板都報廢了。各大廠商在提升相應配置的同時,卻很少在 BIOS 上投入過多的研發。原因是礦機的 BIOS 難開發,研發時間太長,回本慢。所以,相比於投入研發專用礦機的 BIOS,還不如提升主板配置的利潤來的快。
市面上能找到的挖礦主板很多,但是能有專門為挖礦設置好 BIOS 的主板,是少之又少。梅捷近期為全新升級的專業挖礦主板 SY-B85-BTC 開發了挖礦專用的智能 BIOS。這款主板的 BIOS 能夠智能識別 6 張顯卡。省去各位礦友折騰 BIOS 的時間,即插即使用,方便又快捷,挖礦不再等待。都知道近期 AMD 的挖礦顯卡都賣瘋了,NVIDIA 那邊肯定坐不住了。有消息稱,NVIDIA 將會推出專業的礦卡 GTX1060,此版本是無顯示輸出介面的。具有先見之明的梅捷,為挖礦 BIOS 默認設置了集顯輸出。之後對於 NVIDIA 的 GTX1060 也是可以完美適配的,綽綽有餘。
梅捷 SY-B85-BTC 是基於挖礦業多年驗證的方案設計,也延續了梅捷高效率、低價格的礦板特點,作為一款 ATX 大板,梅捷為其配了 7 相豪華供電,全固黑金電容,PCI-E 穩壓電容設計,保障能穩定、安全的挖礦。
梅捷 SY-B85-BTC 採用 B85 晶元設計,支持 LGA1150 介面的 4 代、5 代 CPU,同時也能支持支持 LGA115x 和 LGA775 兩種舊款散熱器。方便礦友在升級主板的同時,也可以使用舊 CPU 與散熱器。當然,專門為挖礦打造的主板,6 條 PCI-E 插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 3 條是 PCI-EX16 插槽,3 條是 PCI-EX1 插槽,最高可以支持 6 卡挖礦。梅捷 SY-B85-BTC 還支持 7*24 小時全天候挖礦,雷擊保護,過流保護,過壓保護,高溫保護等。如此犀利的神器,怎能不讓各位礦友心動呢?
『柒』 怎樣在BIOS中設置內存條的CL(時序)
FSB與內存頻率的關系
首先請大家看看FSB(Front Side Bus:前端匯流排)和內存比率與內存實際運行頻率的關系。
FSB/MEM比率 實際運行頻率
1/1 200MHz
1/2 100MHz
2/3 133MHz
3/4 150MHz
3/05 120MHz
5/6 166MHz
7/10 140MHz
9/10 180MHz
對於大多數玩家來說,FSB和內存同步,即1:1是使性能最佳的選擇。而其他的設置都是非同步的。同步後,內存的實際運行頻率是FSBx2,所以,DDR400的內存和200MHz的FSB正好同步。如果你的FSB為240MHz,則同步後,內存的實際運行頻率為240MHz x 2 = 480MHz。
FSB與不同速度的DDR內存之間正確的設置關系
強烈建議採用1:1的FSB與內存同步的設置,這樣可以完全發揮內存帶寬的優勢。
內存時序設置
內存參數的設置正確與否,將極大地影響系統的整體性能。下面我們將針對內存關於時序設置參數逐一解釋,以求能讓大家在內存參數設置中能有清晰的思路,提高電腦系統的性能。
涉及到的參數分別為:
CPC : Command Per Clock
tCL : CAS Latency Control
tRCD : RAS to CAS Delay
tRAS : Min RAS Active Timing
tRP : Row Precharge Timing
tRC : Row Cycle Time
tRFC : Row Refresh Cycle Time
tRRD : Row to Row Delay(RAS to RAS delay)
tWR : Write Recovery Time
……及其他參數的設置
CPC : Command Per Clock
可選的設置:Auto,Enable(1T),Disable(2T)。
Command Per Clock(CPC:指令比率,也有翻譯為:首命令延遲),一般還被描述為DRAM Command Rate、CMD Rate等。由於目前的DDR內存的定址,先要進行P-Bank的選擇(通過DIMM上CS片選信號進行),然後才是L-Bank/行激活與列地址的選擇。這個參數的含義就是指在P-Bank選擇完之後多少時間可以發出具體的定址的L-Bank/行激活命令,單位是時鍾周期。
顯然,CPC越短越好。但當隨著主板上內存模組的增多,控制晶元組的負載也隨之增加,過短的命令間隔可能會影響穩定性。因此當你的內存插得很多而出現不太穩定的時間,才需要將此參數調長。目前的大部分主板都會自動設置這個參數。
該參數的默認值為Disable(2T),如果玩家的內存質量很好,則可以將其設置為Enable(1T)。
tCL : CAS Latency Control(tCL)
可選的設置:Auto,1,1.5,2,2.5,3,3.5,4,4.5。
一般我們在查閱內存的時序參數時,如「3-4-4-8」這一類的數字序列,上述數字序列分別對應的參數是「CL-tRCD-tRP-tRAS」。這個3就是第1個參數,即CL參數。
CAS Latency Control(也被描述為tCL、CL、CAS Latency Time、CAS Timing Delay),CAS latency是「內存讀寫操作前列地址控制器的潛伏時間」。CAS控制從接受一個指令到執行指令之間的時間。因為CAS主要控制十六進制的地址,或者說是內存矩陣中的列地址,所以它是最為重要的參數,在穩定的前提下應該盡可能設低。
內存是根據行和列定址的,當請求觸發後,最初是tRAS(Activeto Precharge Delay),預充電後,內存才真正開始初始化RAS。一旦tRAS激活後,RAS(Row Address Strobe )開始進行需要數據的定址。首先是行地址,然後初始化tRCD,周期結束,接著通過CAS訪問所需數據的精確十六進制地址。期間從CAS開始到CAS結束就是CAS延遲。所以CAS是找到數據的最後一個步驟,也是內存參數中最重要的。
這個參數控制內存接收到一條數據讀取指令後要等待多少個時鍾周期才實際執行該指令。同時該參數也決定了在一次內存突發傳送過程中完成第一部分傳送所需要的時鍾周期數。這個參數越小,則內存的速度越快。必須注意部分內存不能運行在較低的延遲,可能會丟失數據,因此在提醒大家把CAS延遲設為2或2.5的同時,如果不穩定就只有進一步提高它了。而且提高延遲能使內存運行在更高的頻率,所以需要對內存超頻時,應該試著提高CAS延遲。
該參數對內存性能的影響最大,在保證系統穩定性的前提下,CAS值越低,則會導致更快的內存讀寫操作。CL值為2為會獲得最佳的性能,而CL值為3可以提高系統的穩定性。注意,WinbondBH-5/6晶元可能無法設為3。
tRCD : RAS to CAS Delay
可選的設置:Auto,0,1,2,3,4,5,6,7。
該值就是「3-4-4-8」內存時序參數中的第2個參數,即第1個4。RAS to CAS Delay(也被描述為:tRCD、RAS to CAS Delay、Active to CMD),表示"行定址到列定址延遲時間",數值越小,性能越好。對內存進行讀、寫或刷新操作時,需要在這兩種脈沖信號之間插入延遲時鍾周期。在JEDEC規范中,它是排在第二的參數,降低此延時,可以提高系統性能。建議該值設置為3或2,但如果該值設置太低,同樣會導致系統不穩定。該值為4時,系統將處於最穩定的狀態,而該值為5,則太保守。
如果你的內存的超頻性能不佳,則可將此值設為內存的默認值或嘗試提高tRCD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