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挖礦知識 » 念佛挖礦今天咋個回事

念佛挖礦今天咋個回事

發布時間: 2022-09-16 21:30:18

1. 最近念佛不得力呀,念經也被障礙。

嗯,朋友你好,是這樣的。
類似這種情況很多,真得應該說一下:
首先你的老公殺生你不該煩惱,你的母親有病你也不應該煩惱。
這都是典型的「我」執。
作為一個正信佛教的佛弟子,依教奉行,傳播正法正理使眾生解脫是我們的責任。
末法時代,修行人多,成就人少,很多人往往越修越偏,這都是走入了學佛的誤區。
我們學佛,不能執著學佛,學佛貴在做人,佛法不離世間,通過學佛使家庭更加美好,這是每個居士應該做到的,這樣才能夠自利利他。
但是我們一定要正信佛法,佛法是心法,佛陀講經說法四十九年,無非說得就是眾生的一顆心,要學會用心,善用其心,方能解決目前生活中的一切問題。
在生活中學習,可以看看唐朝六祖慧能大師,大師去五祖求法,五祖讓他去柴房砍柴沓米,六祖就這樣從事著我們平常人所難以忍受的最下等的工作,而且常常被人欺負,在這樣的環境下,六祖能夠一心不亂,忍別人所不能忍,行別人所不能行,這是多麼的偉大!
外在的一切環境都是自己的內心顯現出來的,像內觀照自己,不要見世間過,真正的懺悔,真正的念經是真誠心、願力心、慈悲心、清凈心、菩提心起作用的誦經念佛懺悔方能事半功倍,對於「我」的執著要放下,破除「我」執才不起煩惱,念經學佛是為誰而學,身體不好了,有病了,想起念經了,這樣是得不到佛法的真實意,念經有迴向文,是為了虛空法界眾生的解脫而誦經,不為自己,念念為眾生,沒有「我」了,「我」空了,哪裡還會有痛苦煩惱呢?
一定要有正知正見,學佛是為了解脫,更是為了普度眾生,這是我們的事業,把心放大,以願克業,多聞正法,把佛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學習,看到別人的痛苦,造作罪業,馬上生氣慈悲心,菩提心,心中發願:願一切虛空眾生都能夠早日消除業障,皈依自性三寶,信願念佛,同生極樂!阿彌陀佛 發完此願後再讀誦地藏經。誦完經後要為一切眾生迴向,希望他們都能解脫。
這么講你可以接受嗎?如果哪方面有疑問隨時問我。
阿彌陀佛

2. 念佛為什麼那麼痛苦

正常現象。
因為普通人平時散亂慣了自己不覺得,收心要有個過程。也就是逐步養成另一種習慣。你現在覺得的痛苦其實是一種不習慣。類似於吸煙的人戒煙剛開始。
一般初學者不論念佛、持咒、觀想、安般,開始都以少量多次為宜。每次不超過20分鍾,每天多了可以做4-6次。每次修持不是一開始就上座念修,先要調整身體、調整發心,然後按照儀軌逐步進入所修的正行,儀軌有長有短。以後熟練可以做到一座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一天一萬聲佛號個把小時就念完了,一座就夠,並不難達到。
大概你修行還沒有好老師,所以修法的竅訣都不知道。建議你先去找合格的老師,在老師指導下先系統聞法,知道為什麼修、如何修、每一步每個階段分別要修什麼、要達到什麼目的、竅訣是什麼,這樣才不會走冤枉路。好老師的標准自己在網上搜一下,不是有名、很多人擁護就是好老師,要看他和擁護他的人是否都有過系統的聞法,有沒有清凈的傳承,懂不懂修持竅訣,是過來人還是以盲引盲或想當然。

3. 念佛念咒還破財是怎麼回事

財富的因就是布施,布施有幾種:
1、財物布施;
2、無畏布施;
3、法布施;
果報成熟有其規律。異熟果,就是異時而成熟的果。不一定能夠馬上成熟,比如我們種莊稼一樣,哪裡有今天種,明天馬上就結果的事呢?所以,您念佛念咒和您破財沒有直接的關系,而是往昔果報成熟的顯現而已。所以,請不要喪失信心,繼續念就好!

4. 為什麼念佛號念久了就哭起來了

凈空法師---有些人聽經、念佛的時候,會感動得流眼淚?佛給我們說出來,是念佛的音聲觸動他的善根。甚至會有寒毛直豎的現象出現,遇到這個情形,不要害怕,這也是觸動善根。

1 有些人聽經、念佛的時候,會感動得流眼淚,這是什麼原因?佛給我們說出來,是念佛的音聲觸動他的善根。

2 他會有這個現象,證明他過去生中是學佛的,而且學得很不錯。為什麼今天流淚?他前一生修持功夫還差了一點,沒去得了;這一生很幸運又遇到了,他才會有這個感動。

3 有的時候,我們讀經、念佛,甚至會有寒毛直豎的現象出現,遇到這個情形,不要害怕,這也是觸動善根。

4 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他寫《無量壽經》註解時,不但會痛哭流涕,寒毛直豎的情形就有很多次——不是一次。

5 痛哭流涕、寒毛直豎,真正用功,次數多寡,各人不同,會有這個情形,會遇到的。

6 我們讀經文,突然之間心開意解,忽然明白了,明白的時候就會「寒毛直豎」,或者感動地流淚。這種情形是你前世「曾作佛道」,你過去生中曾經是修行人,曾經修學過這個念佛法門,所以你不是凡人。

7 凡人是普通的人,普通人過去生中沒有學過,他沒有善根;有善根的人,過去生中修學的這個善根、這個種子會被觸動。這個種子被觸動,就會起現行、起作用。起什麼作用?對於凈土法門能信、能願、肯念佛往生。

8 佛告訴我們,「念佛的音聲,能觸動我們的善根」,我們今生遇到凈土法門,第一殊勝的法門,的確是希有難逢,只要我們肯認真努力學習,在這一生就能成就,就能永脫輪回,到極樂世界去作佛。

5. 鏈上茶是不是騙子什麼是鏈上茶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之前的幾個胎死腹中的平台,還記得拍拍樂上線,引來了諸多仿盤的出現,什麼加加樂,加樂購;還記得鏈購的上線,一樣也是如此的境況。最後主平台因為伺服器問題都死了,山寨的最近圈了一筆也跑了,兩敗俱傷最後死心的還是廣大用戶。

所以這次的茶葉項目並不是一個可以看好的東西,現在的三個平台茶鏈中國最次,屬於成本較低型,就是普通的認籌礦機類模式,茶鏈之家已經上線,界面很好,屬於模仿占據先機型,是模仿的念佛挖礦,界面也行,但是搶的是茶葉的先機,茶鏈世界還沒上線,屬於後知後覺型,提出了這個概念但是先機被搶,到時候伺服器還不行的話,那就玩完了。現在扎堆效應太快,還沒火爆,就被玩壞了!

本來小編想注冊一下茶鏈之家的。念佛挖礦的模式,念佛運營的還是不錯的。實名1元。送算力挖茶鑽。不巧注冊後,軟體因為違規,被應用分發平台刪除。茶鏈中國不行,茶鏈世界內測界面看了下,不怎麼好。
我認為應該不是一個人開的,但是絕對是出來圈錢的,因為不管哪個裡面都在進行私募眾籌。年底了,騙局如此之多,那麼更應該留住手中的RMB了。

6. 念佛人頭頭頂發麻是怎麼回事啊

南無阿彌陀佛

下面是和你類似的問題,祖師大德的講解


問:「我專誦《無量壽經》,讀經的時候嘴麻木。第二個問題:眼睛常出光圈,身體常常打哆嗦。」

凈空法師答:這是業障,非常明顯的業障,要真心去求懺悔。懺悔的方法,就是反省自己的過失。要認真反省,找出自己的過失,把自己的過失認真改過來,這叫做真懺悔。同修要記住,不是在菩薩面前禱告:「我做了好多錯事,請佛菩薩原諒我。」佛菩薩今天原諒了,明天再干,幹了晚上再禱告,這個沒用處的,這是錯誤的。自己要認真去反省,把毛病找出來,然後消除自己的毛病,改過向善,這叫真懺悔,你這個業障可以消除。

7. 近幾個月念佛號心亂的很有時候都念不下去了怎麼回事呀

阿彌陀佛

可能是業障現前的表現,可以加上聽凈空法師講經說法和每日拜佛來消業障

凈空法師---對業障深重的人,那就要用勞力,最常用的叫你拜佛。一天拜三千拜,一拜不能少

簡單就是清凈。我們學佛頭一個就希望清凈心現前,簡單的生活,清凈心就現前。《無量壽經》的經題好,「清凈平等覺」。先修清凈心,清凈心裡頭沒有染污。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財色名食睡不能染污你,色聲香味觸法也不能染污你;換句話說,用中國人來講,名跟利都不能染污你,你都放下了,你都看破了,你就得清凈心。清凈心就是三昧,清凈心就是禪定,清凈心生智慧不生煩惱。你看事情,你看得比別人深,看得比別人廣,看得比別人清楚,你不會做錯事。那你是節節向上提升,你不會墮落,這是學佛真實的利益,不學怎麼行!我們今天也要想得到這樣的成就,怎麼辦?世尊教導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話對誰說的?不是對我們說,是對將要入門的人說的。我們距離這個門還有很遠的距離,我們今天需要的,要把這個門找到。怎麼找到?那你就要曉得,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講經四十九年,一天都不中斷?只有天天聽,天天讀誦經典,一部經典聽百遍、千遍,有一點悟處,那個悟處里頭,慢慢把路找到了,把門找到了。所以古大德教人,都是告訴你三千遍,你得下這個功夫。對哪些人?對業障輕的人,三千遍他會開悟。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有大徹大悟,層次不一樣。對業障深重的人,那就要用勞力,為什麼?你的心太亂了,你的妄念太多,你沒有辦法收心,聽一千遍、一萬遍伏不住你的妄想。怎麼辦?

辦法很多,最常用的叫你拜佛。怎麼拜?一天拜三千拜,一拜不能少,三千拜。一個小時拜三百拜,要十個小時,十個小時連著拜很困難,拜兩個小時可以休息半個小時,那你一天拜佛的時間差不多要十五個小時,十五個小時都在拜佛。拜佛的時候什麼都不要想,恭恭敬敬的拜,消業障消得最快!這對業障深重的人。如果這樣拜三年,有很多開悟了,古人的例子很多。

一般初學佛的人,老師教我們拜佛,沒有要求我們拜三千拜。我初學佛,跟懺雲法師,在埔里住茅蓬,懺雲法師對我們的要求是一天拜八百拜。早晨三百拜,晚上三百拜,中午吃飯之後經行,經行半小時,拜二百拜,這是茅蓬里最重要的功課,天天不能間斷。我在茅蓬住五個月半,拜了十幾萬拜,消業障!讓你把妄想全拜掉。這是最少的。當時我們住茅蓬,菩妙法師也在,我們老同參。有個達宗法師,達宗法師每天拜一千二百拜,他也是分三次,每一次四百拜。方法絕妙!所以這個法門可不能打妄想,一打妄想就全盤都敗了,我們對佛法就是結緣,跟釋迦牟尼佛、跟諸佛菩薩結個緣,來生接著再干,來生後世,這一生不能成就。這一生想成就,那你得真用功,真的不怕苦,勇猛精進。功課非常簡單。

8. 時念佛號,但出現奇怪的現象,怎麼回事兒

凈空法師---瑞相現前,見到了你完全不理會,是好境界,如果你理會它,你就著相,那就叫魔境界。

日日常念,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也不要去要求,天天想著佛怎麼還不來,我念這么久了?那叫打閑岔,那叫做妄念,念佛里頭夾雜著妄念,佛就不會現前;一個妄念沒有,偶然真的見到佛。見到佛也別歡喜,也別到處宣揚,「你看我的功夫不錯,我見佛了」,別人還沒見到,好像我比別人高一點,這錯了!那不是見佛,那是見魔,他已經把你的正念破壞了。佛現前的時候,你根本不起念頭,這叫正念,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也不覺得這是稀奇。在傳記里頭,我們看到慧遠大師,我們凈土宗初祖,第一代祖師。東晉時代在江西廬山建第一個念佛堂,中國第一個念佛堂,東林念佛堂,邀集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個人,在那邊專修念佛法門。那時候就一部經,就《無量壽經》,一句佛號,真正做到不夾雜。他老人家往生的時候告訴大家,往生的時候才說,往生之前沒說過,他在念佛的定中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過去有三次,都沒說。告訴大家,今天我又見到了,我要往生了,這才跟大家宣布。這是祖師大德們示現給我們看的,心中真是有定,這是感應。

《楞嚴經》上佛教導我們,這些瑞相現前,見到了你完全不理會,是好境界,如果你理會它,你就著相,那就叫魔境界。所以是佛是魔不在外面,在你的心,你心不動是佛,你心動了就是魔。你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若無其事,不去想它,不去理它,這是好境界,這就是佛境界;如果你見到很歡喜,到處跟人宣揚我自己功夫不錯,那是魔境界,為什麼?已經把你的清凈心破壞掉了。所以為什麼佛菩薩不現相,道理在此地,現相你受不了,現相對你沒好處,讓你胡思亂想。佛菩薩慈悲,不現相給你看。你真的像慧遠大師那種定功,佛就會現相。你看佛現三次他都不動心,第四次他往生了,才跟大家宣布,這些都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日日常念,無有廢忘」,這兩句話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心裡頭常想佛,心裡頭真有佛,口裡頭念佛,心想口念都不能中斷,決定得生。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一一集)

9. 為什麼要念佛

佛教之中的念佛,聽起來它是一個宗教行為,當然不信佛的人覺得我也不必要念,但是我們仔細地研究過、體會過之後呢,發現它是一個修行的方法,是對我們的身體、心靈能帶來很大幫助的方法。在進入誦念之前呢,其實可能很多人並不太了解我為什麼念佛,也許很朦朧的會想:我想健康啊、我想長壽啊,或者是我有某些願望企圖實現吶,這樣我念念佛,是不是佛就幫我實現我的願望?這個朦朧的感覺也是對的。那有沒有一個更加合理、更加科學的解釋,我們為什麼念佛呢?我想今天在這里跟大家討論一下。那我這兩天也在理一下我的這些感覺,這些想法,也做了一些准備來給大家交流,如果我正在講的時候,你不懂你可以先不提問,因為你要聽我慢慢地道來。我想今天我們花一天的時間把它講清楚,行不行?(眾:好!)(掌聲)一聽這個就沒人想鼓掌了,我要在這坐一天,怎麼受得了啊?所以為了讓大家高興呢,我希望在兩個小時左右把它講完,但是我實在不能再縮短了,時間再縮短的話,恐怕真的是你沒有聽懂,你就不會好好念的。甚至是乃至一些佛教的老同修也並沒有弄得很清楚,說我,其實是在一種朦朧的宗教意識之中來誦念的。好,今天我們就先了解一下我所想的,我是怎麼理解的。在大禪師,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他當年覺悟之後,教授了當時有緣的弟子很多種他理解到的知識和概念,其中講到這個人生是苦的。那我們來傳授、來教授這個道理,來傳授這些修行的方法就是為了離苦,也就是消除苦。那有哪些苦呢?釋迦牟尼佛他很智慧,他將苦大約分了八個類別,我們稱之為人生八苦,八是一個數字,八種苦惱。生、老、病、死,就是出生的時候苦,年老之後苦,有病時苦,死亡時更苦。有沒有人覺得生老病死是挺快樂的?有沒有請舉手。病的時候覺得,哇好開心啊,我終於病了,哈哈。有沒有這樣子的?有,那是精神病。但是你清醒過來知道自己在得病的時候,也是很苦的呀。精神之中的病,那是更苦。就是在一種極痛苦的精神錯覺之中,還不以為苦反而為樂的話,那是真苦。對,人生不容易。這是前四苦。那麼後四苦呢?前面我講的這四種苦,就是生老病死,這四種苦是指肉體生命的整體性。後面四種苦,我們看是什麼苦:愛、怨、求和五蘊,這一下大家聽不懂。愛是什麼呢?愛別離;怨憎會,怨是怨氣的怨,埋怨,怨憎會,憎,可能有憎恨這個意思;求不得這是第七個苦,是求不得;第八,也就是最後一個叫五蘊熾,在經文里頭講到五蘊皆空的那個五蘊。一會兒我們慢慢道來,慢慢分析一下。也就是後面這四種苦,叫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這四種幾乎屬於精神部份。前面的四苦,生老病死,好像是生理部份,整個生命可感受的這個肉體的苦,那後面這四種就是精神的。雖然不是很正確,我們這樣有一個分類,我們再學習的時候就容易了。我們現在講課的目的,是想討論一下我們為什麼念佛,所以我講到這個和我們,是有著必然的關系。好,後面四種精神的苦,我們是可以通過學習佛陀乃至聖人的某些開示、某些講演、某些言論使我們開悟,減少這些苦。但是一開始的這四種苦,我們很難通過學習來解決的,就是生老病死。有沒有說一個哲學家很開悟,他就不死了呢?有沒有?今天有沒有活到兩百歲的人在這里坐著呢?我們各個道場今天在聽課的人,應該沒有超過兩百歲的,兩千歲的更沒有。所以無論是什麼人,死是必然的。我們討論分析一下,生、老、病、死。那麼生,一個人、一個生命被生下來的時候,如果說是我吧,我被媽媽生下來我是很無奈的——他們有意無意之中生了我,我也沒有辦法,我現在我抗議,我不要生下我來。抗議無效。就把你生了。所以我們是被動的生下來的。我們生的時候那種苦,到今天成為一個成年人的時候是忘記的,但是母親苦啊。那父親會不會苦呢?也可能苦啊。如果一個貧窮的父親,一個貧窮的家庭,在古代時期,也沒有辦法,就是現在也一樣,一個貧窮的父親,孩子要出生了,從妻子懷孕就開始憂心忡忡:我怎麼養活我的孩子呀?我怎樣教育我的孩子呀?我怎樣把我的愛來給我的孩子呢?沒有錢,乃至沒有飯,更不要說給他得到很好的教育了,擔憂!經濟的壓力、精神的壓力真的很苦。母親就更苦了,除了精神上有這些壓力,生理上、身體上,壓力太大了。從這個胎兒一有了、一懷孕開始,作為母親就開始呵護他,照顧他。平時自己捨不得吃的東西,這個時候也要買著吃,不是為自己,為肚子里的胎兒,為你未來的孩子。本來可以發脾氣發火的,現在為了孩子健康,我不發火。明明過去,到夏天了可以去游泳,我現在小心,不要游泳,我要保護孩子……好多的行為,我們都會開始約制自己、保護孩子。到生下孩子的這個過程之中,我們都知道母親是很苦的,生下來之後母親苦不苦呢?極度的疲勞。天天不能睡一個整宿的覺,伺候孩子。可能過去沒有生孩子之前,睡覺的時候你那個動作像龍像鳳一樣,想怎麼樣怎麼樣,甚至把腿翹牆上去,對,是很自在的。等有了孩子呢,你要謹小慎微去呵護他——哎,不要壓到孩子喲;自己可以不蓋被子,給孩子要蓋好、保暖;夏天不要給孩子太熱;要吃好、穿好、用好。哇,好多好多的照顧。所以很多女士在生孩子之前呢,可以當個姑娘稱呼,自己還嬌氣著呢。有了孩子才變成女人,才變成真正的母親。那時候這個母親這種博愛啊、寬容啊、呵護啊,就懂得去照顧別人了。所以生孩子這過程是很苦,生下來,母親很苦。但是生下來這個人本身苦不苦呢?可能也很苦。多少孩子夭折啊!在古代,醫學並不發達的時候,這個母親不斷地生育,存活率平均只有一半,生十個死五個,至少死三個。很少說生了十三個孩子,十三個都能活著的,很難。有的生多又養不起,養得起的話,你的身體狀況、疾病,就可能隨時將一個幼兒的生命奪走。所以生——苦,很苦,很痛,這也是我們沒有辦法的。第二個就是老。我們沒有辦法控制這個時光的流動,沒有辦法讓地球停下來。有一首歌嘛,「讓地球忘記了轉動」,不可能的,地球很聰明,從來不會忘記,它一直在轉啊轉啊轉。如果地球真忘記了轉動的話,呵呵,恐怕全世界的人離死也不遠了就。所以這個時光、這個自然規律還必須往前發展,人類阻止不了的是老化。真到了年老之後,各種功能、各種能力,從思想意識到內臟到整個身體都老化了、都退化了,行動又不方便,天天吃葯打針,要叫人伺候,好多好多的問題,所以年老之後的苦啊又是不可逃避的。老,我們也沒有辦法,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老去。病,這個人只要從生下來到死亡,整個這個過程之中,沒有一個人不得病的,都會得病。凡是得病就會痛苦,甚至是由得病讓我們早死。有很多人是得病死亡的,就是不到老年期,從嬰兒到青年乃至到中年,在正常的人生一個大好時光的時候,突然間得病死亡。對,所以病本身讓人活得很痛苦,病還能使我們早早的死亡。第四種苦是死。這個都不用說了,死的過程,我目前沒死過,沒體會過,但是我相信死是很痛苦的。不管有沒有人發明某種東西、某種葯物使人死的時候並不痛苦,你肉體上不痛苦,但是你的心理上是痛苦到一個極致的程度。凡是活著的人沒有不想活的,都是想活,都不想死。但是如果因為某種原因,你必須要面對死亡,和你最愛的人、最疼愛的孩子、最恭敬疼愛的父母親,要永遠的分離了,哪怕你的肉體上並不痛,但是那個心理上,那種精神上的折磨,實在太苦。好,生老病死,沒一個是好受的。後面那四種是精神境界、精神認知的一些東西,通過學習能夠減輕一些苦。但是前面這個生老病死,我們怎麼樣去入手,能夠解決一些問題呢?長話短說,我覺得就是生老病死這四項之中,只有一個地方我們可以當做一個穴位、當做一個通道走進去,才能改變一些事情。就是病,生老病死第三項,病,由病可以入手進去,才能給人生帶來一些可能的改變。我們沒法從死入手,因為死,最基本的來說,它除了病和時光,時光的流動所造成的一個必然的結果,人類總是要死的。上天給人類設定的年齡大約是一百歲,因為各種的疾病、各種的原因、各種的不完美造成的,通常都是提前死亡。那這個「病」,從病入手,怎樣入手呢?因此呢我就思考了這個疾病的成因,也就是說這些疾病是怎麼來的?就像醫生一樣啊,我們要想給你根治你的疾病,要了解你這個病因,你這個疾病是怎麼產生的呢?第一大原因,疾病產生的原因,第一大原因是行為。這個行為都有哪些?可以說幾乎所有的行為:飲食啊,你的居住和生活環境啊,工作的環境,工作的類別狀況啊,還有你的生活作息的習慣啊,乃至長期的疲勞……等等很多叫行為性的東西,可以看得到的叫生理性行為的,這些都是得病的原因。那有人說,飲食還會得病嗎?能,亂吃飯不就得病嗎?亂吃飯首先知道得胃病對不對?如果亂吃東西,還可能會中毒,是不是?亂吃海鮮還容易過敏,亂吃河豚可能隨時中毒死亡。那也有人說,那我吃素的,我沒有毒了吧,是很健康的!對不對?那吃素得不得病啊,請大家告訴我?一樣得。植物這個大類別之中,它就和整個世界是一模一樣的。你如果不認識它,吃了同樣是中毒死亡,同樣會過敏。比如說稍稍有點過敏症的人,冬天的時候吃西瓜就一定會過敏。稍稍敏感一點的人吃螃蟹,非過敏不可。也就是人人都會過敏,但是會根據你的身體狀況、嚴重程度,有的是能不能感覺到,有的時候你感覺到了,但不知道是過敏。對,所以光從飲食一個問題來說,就有好多好多細節的。今天我們不是要討論這個細節,是我們知道是由這些行為所造成的疾病。所以光飲食就是這樣,那生活習慣里頭包含著所有的我們的行為啊,我還故意在習慣之中增加了個懶惰,懶惰也會得病啊。我們家鄉有個懶媳婦,她老公呢出門去打工。這懶媳婦特別懶,老公因為了解這老婆是什麼樣的人,所以老公很疼愛她。但是因為生活的必需,所以必須出外打工,大概三五個月才回來。在走之前給她烙一張大餅,好大好大的餅,中間挖一個洞,餅烙熟以後套在她脖子上。等回來之後,她餓死了,一看只吃了眼前那一塊兒,她都懶得轉一下。所以在我們老家特別出名,在我們村口上就塑了一尊這個懶婆娘的像,套一個大餅,前面咬掉一塊。你說懶惰會不會得病啊?會,還要命呢。該運動的時候不運動,是不是啊?該吃菜不吃菜,該洗臉不洗臉,該洗澡不洗澡。就是好多與我們正常生活,與勤快相關的事情他都沒有,所以得病啊。對,所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去注意才行,所有的方面都會造成疾病。行為之中分兩大類,我們剛才講的屬於叫生理行為,也可以簡稱叫身體行為,第二個類別是精神的行為。精神行為就是思維、思考。精神行為之中,正是佛陀所說的八苦的後四苦。這後四苦我們再重復一遍。「愛別離」,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簡單地回答大家,就是「貪愛」。「怨憎會」,這是後四苦之中的第二項,怨憎會,我們簡稱為叫「嗔」,就是有憎恨的行為。憎恨有很多行為,很多種不同的心理行為產生憎恨,譬如說嫉妒啊、仇殺啊,所以嫉妒是最容易產生怨恨的。分別心啊,當然還包括得不到啊(會產生怨恨)。接下來就講得不到了,這里講的「求不得」,也就是第七項,按後四項之中的叫第三項,精神部份的第三項,「求不得」,這個很簡單,大家聽得懂。求不得是屬於什麼苦呢?屬於貪婪。那麼最後一項,也是最難解釋的就是「五蘊熾」,五蘊皆空和五蘊熾,這個「熾」是指非常強烈的、很旺盛的,那麼最最簡短地解釋一下什麼叫「五蘊」啊。我相信講這個部分的時候,我們翻譯很困難,很不容易。五蘊就是個詞了,五是五個方面。我也不想把這最復雜的給大家聽,但是這是佛所講的,是人生八苦,無論多麼困難,我們如果理解了,我們就與脫離苦就不遠了。只要我們理解一點,那麼就離「苦」本身離開了很遠。只要理解一點點,我們離苦就很遠很遠,所以還是值得學習的。佛說五蘊是色、受、想、行、識。那「色」是指什麼呢?也可以說一切的有,一切的物質的世界。我們現在這個物質的世界包括光、燈、聲音、思考,一切這些房子、肉體、衣服、眼鏡、手錶、戒指、寶石、紙張,這「一切有」。這個「一切有」之中呢,其中還涵蓋了類似精神的部份,就是財色名利也算是,財色名利。你貪官、貪財、貪色、貪吃、貪音樂、貪小寵物、貪一個美麗的發型、貪化妝品,包括說我貪婪健康,我整天去登山去。特別執著於登山,也是貪。說我為了美麗,我一定要減肥。當極度減肥也是貪,因為極度減肥之後,使人就變得不健康了。適當的減肥,保持適當的身段是健康的。當過分了就是貪執的,貪執就會產生新的苦。明白哈?所以中間怎樣衡量這個最准確的位置呢?怎樣把握這個最佳的程度呢?這需要我們有智慧來思考它。受,色受想行識的受,受是感受、感覺。感覺之中,我們通常講有八觸,十二觸,三十二觸,這個「觸」是指什麼呢?感覺。你看我們人之間握手,還有孩子希望母親、父親去觸摸他的皮膚,有人說這叫肌膚的渴望。到了青春期希望去找對象,希望男女異性之間一種皮膚的接觸,這也是。好,還有我們的五官的感受。我看到我喜歡的顏色我就要多看;我看到一個非常喜歡的景色,我很喜歡;我聽到很好聽、很美妙的聲音,我要執著於去聽;我聞到很芳香的、讓自己感到很好感覺的味道,我就會去得到這個香味;我用嘴巴品嘗到很好喝的某種液體,我要去得到更多;我嘗到有很好吃的飯,我去得到更多來吃。甚至是我從心理上(我們剛才說的這幾種感覺,由五官而生的感受,純粹是由五官的,但是它會進行一種深度的變化),當我有了這種美好的感受之後,我的心裡頭產生了一種快樂的感覺、享受的感覺,就是將這個感覺再升華了,而產生執著、產生貪執、產生一個新的要求和數量,這就是將原來的五官的感受又升華了,對,這都稱為受的部份。「你覺得這個人怎樣?」「我感覺他很好啊。」這(感覺)是一種綜合的東西,是綜合的。絕不僅僅說「看」到很美,不是,是綜合的:走路的姿態啊、衣服的顏色啊、衣服的款式啊、合體性啊,他走過的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味道啊、表情的感覺啊、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氣味呀、還有談吐的知識面吶、語言的聲音吶、禮節呀……是綜合的。所以通常有人交新朋友之後,你的家人就會問你:「哎,感覺這人怎樣呢?」「嗯,感覺還不錯,」或者是:「我很反感他。」對,是綜合的這個感受,在我們的精神世界將它提升之後,給它一個總結、一個答案,所以這個「感受」是綜合的。那麼感受僅僅是由五官和心理嗎?還要超越。我剛才講過了,有八觸,十二觸,十六觸,乃至到三十二觸,就是很細微、很深度的某種感覺,這些感覺都在影響著人類的健康、乃至到情緒、乃至決定。這是五蘊之中的第二,就是色、受、想、行、識的受。大家在聽我聊這些部份的時候,我們坐得怎樣舒服就怎樣坐,只要能坐盡量不要躺著。正常的姿勢坐好之後,雖然我們講的這個部份,你不是正在正規地坐禪,但是對我們的身心靈一定是有好處的。所以你的心放鬆下來,身體靜靜地靜坐下來,我相信對我們的健康、快樂和覺悟應該是有所幫助的。五蘊之中的第三項是想,想是思維、思考。在古人、古代的東西方都將這個想歸為「心」。說你這個人不錯,說你心地不錯,東西方都是用這個語言的,你的「心」不錯。所以想很重要,這個思維。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由想而定的,或者叫幾乎所有的行為,都是由想來決定的。尤其是苦惱、快樂,就是明顯情緒的變化是由想來決定的,所以想是很重要的。因為它這么重要,又產生一切復雜的現象,所以我們反而變得不好解釋了,就是我們能夠理解就好了。行就是行為,你一切的行為,我們剛才講到有叫生理行為、身體行為。我今天做了什麼事情、吃了什麼東西、聽了什麼音樂,這是叫做生理行為。那心理行為呢,剛才就說到「想」這個部份。我思念一個老同學,我想念父母親,我想今天去吃什麼飯,我想找一個好工作,我想禮拜天約朋友們一起聊聊天,我想去健身,我想來禪修……對,都是由「想」來決定一切的行為。所以這個「想」的部份也分了兩個層次,「想」能生出生理行為,「想」又能生出新的心理行為。最後一個是「識」。這個識是知識的識這個字。我把這個識呢定為兩個字,叫「認知」,嗯,認知。今天你覺得這個人還不錯(還不錯的概念就是好感),如果有機會的話,你就可能會和他增加了一點接觸,這就是認知啊。覺得這家餐館的飯不太好吃,你吃了一次之後,有了這樣一個認知、一個定位之後,以後我花同等的價錢,我會選擇其它的餐館,我不會選擇它了。為什麼有這個決定呢?就是認知,就是五蘊之中最後一個識的部份,也可以稱為識別、確定。當然這個裡面不光是好壞,因為好壞的概念是比較明顯的、確定的一個感覺。對,他去認知確定著很多、乃至世間一切的行為,包括價值觀、喜悅感、好與壞、多與少等等的各種狀況。那麼這個五蘊就是組成了人與世界之間生存的所有的行為,這個五蘊叫必然,是生命中必然的。比如說物質,我們不認識它怎麼行呢?你不認識物質,你可能都不喜歡穿衣服。對於這個「色」的部分,對於「一切有」的這些一切的物質,乃至到精神體,我們都有必然的需求。所以我們應該去認識環境啊,有一定的生活的知識啊,謀生的知識即技術啊,生存之道啊,飲食之道啊,健康之道啊,這些就是生命基本的知識,包括對一切的認知,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包括精神里的,我們都需要去認識,它可以統稱為叫「色」,就是「一切有」。這個很難理解的啊,什麼叫「一切有」呢?就是叫「存在」,一切存在的,我們都需要認知。所以我們當研究這個五蘊呢,它不是說我們可以隨便拋棄的,它是必然和我們每一刻的存在感都有著必然的關系,它是不可以排斥掉的。比如說我不喜歡做高官,我去經商;我不喜歡做老闆,我做工人;是兩回事。包括你喜歡與不喜歡,都是五蘊之中的必然現象,那都屬於五蘊。那麼五蘊熾是什麼?叫五蘊強烈,對整個生命的感受很強烈。我對一切物質世界感覺很強烈,我特別喜歡這個音樂,這也是叫五蘊熾之一,對音樂的感受強烈;我很喜歡這個人,就是對這一個人的感受強烈、或者需求強烈。當然包括奉獻本身也叫做五蘊熾之一,對物質和一切存在的感受是強烈的。從佛教的概念說,對這個「感覺」這些東西要再淡化一點。他說熾是指強烈,強烈就會得病。為什麼講到有五蘊這個概念呢?就是八苦之中最後一個部份,就是總結人生的所有的感覺和世界的認知,而「強烈」將生出疾病,太強烈了之後你就有苦啊。比如說我今天非要做這個官不可,我今天有一個很高的理想,比如說我今天是學生,我希望我將來做一個大學的校長,你就會為了這一個人生的目的你可能要拚命地工作、拚命地工作。無論你得到還是得不到,這個中間過程可能有苦有樂,甚至是為這個事情提早地喪命。因為在佛陀,他認為他認識到了組成這個世界的一個根本的成因,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有」和「沒有」同時存在的,一切世界的存在都是由四大元素組成。有哪四大呢?很多人都知道的,地、水、火、風。在後來的佛教之中,尤其是傳到藏地之後,就是地、火、水、風、識(叫認知,剛才講的有識,認知)。就是由四大或者是五大來組成的這個世界。嗯,這是五大個類別,我們去細分的話說有好多好多種元素啊。今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認識地球,空氣中、水中、乃至地球的這個土壤和石頭之中,有多少種物質的存在呢?請大家告訴我好嗎?大約都行啊,有沒有一萬種啊?有沒有達到一萬種?大家都不知道啊?我也不知道。哪怕是三萬種,哪怕是二十萬種,它畢竟是有限的這些若干種細分的物質。那佛陀所說的這四大,是分了物質世界的四大類別,來組成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當中,在自然環境之中,山和山的這個形狀也不一樣。就是中國人黃皮膚,每一個人細看,你的臉相、手相都不一樣,哪怕有個細致上的差別,它畢竟還是差別,是不相同的,為什麼呢?佛陀釋迦牟尼這樣說,他說一切有形世界都是由這四大組成,但是因緣聚會、因緣聚合,因緣這個字當中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因果和傳承來組成了這個你。因緣確定說是因果,由因果的組成,所以你就是你,是獨一無二的。不管說你的名字是不是有重復的,比如說這個人同一天、同一個時辰、同樣一秒、起的也是同樣的名字、在同一個醫院出生,這兩人會不會一樣的命運呢?不一樣,各有各的命。就是雙胞胎長得很像,他們的心靈很容易溝通,但是他們的命運也是不同的。因為這一個人生下來,來到這個世上,他自然有他的因果,這個因果由哪些內容組成呢?啊,實在這叫千絲萬縷,很難訴說。我們一會兒會講到這個部份啊,一會兒再深說它。所以我們執著於「色」,就是「一切有形的追求」,將最終還是一場空啊!為什麼佛陀還講到要慈悲、博愛、不傷害呢?他說這一切,尤其是生命、有流血的生命來說,還是由這四大組成的,因緣聚合組成的。今天你是人、今天你是母親、是父親,你生了這個孩子,或者是兩個人結合等等,這些都是多種的因緣訊息組成了你們倆要結合的必然性。今天你生了這個孩子,這個孩子和你之間有一種必然的母子和父子關系的必然性,有哪些呢?因緣。我們還會再細說的。在佛陀時代的時候,記錄了有一個故事,有一天,有一位母親,年輕的母親,抱著死亡的孩子,孩子很小,死了,很痛苦,找到佛陀,找到釋迦摩尼佛,說:「聽說你很有智慧、法力無邊,你看我這孩子死了,你能不能幫我讓孩子復活?」佛陀就很智慧地說:「好吧,你到這幾個村子裡去,去要一些米來,我就能把他醫好。但是有條件的,就是說,他們家歷代沒死過人的,在這樣的人家去要一些米來,你只要能要來我就能給他醫好。」她就去問:「哎,你們家死過人嗎?」廢話,死過啊!我爸爸剛死啦,我爺爺早死啦,我老爺爺死了很多年了,我都沒見過。啊,死過,到每一家問問,最後都死過。最後見到佛陀,沒要來米。「為什麼呢?」說:「這些人家都死過人。」那佛就說:「人人家都死人,你們家就不能死啊?」「不是,我特別愛我的孩子。」「這誰家的親人之間那都是非常地親愛的,你愛你的孩子,人家也是愛啊。但是死亡和愛不愛沒有關系,愛也死,不愛也死。對,所以你不要執著說我的孩子已經死啦,你確實很心痛,但是你要面對這個現實。」其實佛告訴她,就是讓她到沒有死過人的家裡去要米,這個過程就是讓她覺悟:面對這個真實的、不可改變的自然規律吧。人有生則有死。人是這樣,其它的生命會不會也是這個規律呢?大家想一想。有很多人喜歡那小寵物,養一隻小狗,有的人養過之後,小狗因為某種原因病死了或者老死了,最後「我不養了」。說「過去養寵物,你現在怎麼不養了?」「哇,讓人很心痛,不養了。養一個小狗狗,有一天什麼原因它死了,讓我很心痛。」對,世界間的一切,包括我們今天存在的地球,它曾經有產生的那一剎那,將來有一天一定會滅亡。人類是這樣,一切只要有產生的過程,它最終有一個滅掉的過程啊。滅掉之後就永遠滅嗎?還有再生,再生。所以今天我們有很多的物質,你看紙張、塑料、玻璃、石頭、水泥、布料,這些東西臟了、舊了、壞了,我們回收回去,很多人重新製作是怕麻煩,其實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能回收再加工。過去這張紙在這里是這樣的紙,只是回收再加工之後,就不一定等於原來這張紙了,但是它還能產生紙的這個作用,它不是原來這個,它還能再生的。所以世界上沒有絕對永久的滅和絕對的滅,沒有絕對的死。當然人或者是生命有靈魂之說,所以我們今天這個肉體呢是個因緣聚合的假象。今天你成了人,來世你可能是一隻小狗,或者一隻小綿羊,或者一隻大灰狼,大白狼也可能啊,哈哈。對,就是說你前世是人,不一定來世還是不是人,前一世你是張三的爸爸老張三,在來世的時候說不定是小張三的孫子,這有可能啊。哎,我們慢慢理解啊。所以這個世界由地、水、火、風,再加上識或者叫空識這個概念(就是精神靈魂部份),組成了這個世界,又根據時空、因果這個概念今天成了你,明天成了他,這個轉化,所以我們對這個五蘊之中講到的色、受、想、行、識,別太執著,太執著或者過於強盛容易產生苦啊、容易產生苦。所以有時候就是要淡化對一切名利和感受的執著。修禪的人、修佛的人說,我一定要成佛。這個概念也都還是五蘊之中的一個部份,對不對?至少這屬於想,對不對?想太甚,又會出現新的苦。想得太甚,會不會得病呢?想的本身會不會得病啊?我們大家已經知道的「想」而產生的疾病有哪些,請告訴我?我們第一個想到就是相思病,是不是?難道僅僅是相思病嗎?想,再來解釋什麼是想呢?叫思考。想絕不是僅僅叫想念,應該「想」確定為叫「思考」。嫉妒是不是思考產生的呀?恨會不會由思考產生的呢?對呀,對!所以想能殺人,想能讓自己滅亡,想能讓你去購買,想能讓你付出更多,想能讓自己滅亡,想能毀掉這個世界。當年的二次大戰的其中一個罪魁禍首希特勒,他不就是由想而生出那些惡劣的行為嗎?他就企圖吞並世界,滅掉猶太這個種族啊,殺了多少人?你說這一個想,能產生多大的一個因果罪過呀?所以,為什麼這個五蘊熾,五蘊強烈的感覺之後會生出痛苦、煩惱啊?我們理解了哈。我們順便就講到,怎樣讓自己的精神提升,超越五蘊之中這些「想」。就是認識它。宏觀地我們知道像佛所說的,這一切是因緣聚合的一個「相」,這個「相」就有點像海市蜃樓一樣。你看我剛來溫哥華的時候,我們現在呆的這個城市,一個很大的院子,大概一萬尺,加一個房子,多少錢呢?三到四十萬。到今天呢,同樣這個房子,一百萬。有的說,漲價了,趕快買!買了還會漲,買了

10. 手機挖礦到底是什麼

前幾天,小川一篇《如今最火的無疑是區塊鏈技術,不談它的我們就out了嗎》下面炸開了一堆評論,可把小川高興壞了,難得一片文章引來了這么多評論,開心的小川迫不及待點開一看,結果也是驚呆了,下面一大波驗證碼是個什麼鬼?憂傷了小川好一小會,嗚嗚——

你們覺得呢?

熱點內容
泰達幣比特幣如何兌換 發布:2025-04-23 02:02:04 瀏覽:325
幣圈資金費率越大 發布:2025-04-23 01:53:46 瀏覽:405
比特幣錢包對接 發布:2025-04-23 01:41:58 瀏覽:949
巴西怎麼購買比特幣 發布:2025-04-23 01:36:25 瀏覽:201
區塊鏈對生活影響 發布:2025-04-23 01:36:25 瀏覽:81
pi幣沒有建立安全圈會怎麼樣 發布:2025-04-23 01:29:44 瀏覽:418
比特幣真的能夠賺錢 發布:2025-04-23 00:48:52 瀏覽:141
美股幣圈行情 發布:2025-04-23 00:47:42 瀏覽:183
eth挖礦需要帶寬 發布:2025-04-23 00:37:10 瀏覽:424
mchain礦池等級 發布:2025-04-23 00:23:02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