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用gen1嗎
⑴ vivo X80 Pro+的CPU是用天璣9000還是驍龍8Gen1網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若是指的X80 Pro,處理器及系統參數:
系統:基於Android 12開發的OriginOS Ocean
CPU型號:第一代驍龍8/天璣 9000
CPU核心數:八核
CPU主頻:驍龍版:1*3.0GHz + 3*2.5GHz + 4*1.8GHz;天璣版:3.05Ghz*1+2.85GHz*3+1.8GHz*4
CPU位數:64位
CPU製程:4nm
GPU型號:驍龍版:Adreno730;天璣版:Arm Mali-G710
⑵ 請問SSD能當移動硬碟用嗎還是只能接到電腦里用
可以,但不安全。因為插在電腦上的移動硬碟一直都是處於和主機數據交換的狀態,如果突然松動usb連接線,很容易會造成移動硬碟上數據的損壞,畢竟自帶的硬碟是通過SATA匯流排連接的。
USB介面在傳輸速度上不如主板上原生的SATA介面,當然也是遠遠比不上目前採用PCI-E通道的SSD速度。
移動硬碟是放在外面的,很容易被誤碰。所以,長時間使用一定要注意安全,你這種需求可以買塊硬碟,使用比較重的外掛底座,這樣就比較適合長期使用。
奧睿科(ORICO)硬碟盒底座2.5/3.5英寸
京東
¥ 139.00
去購買
使用移動硬碟,要盡量減少插拔移動硬碟的次數,因為如果插拔得太頻繁,容易造成usb介面接觸不良等故障。而且在每一次用完移動硬碟後,都要安全刪除硬碟後才拔掉usb介面
1.為什麼買移動硬碟
先普及一下所謂的容量大小:1T=1024G 1G=1024MB 1MB=1024KB
1.1電腦硬碟空間不足的人,現在一般的筆記本或者上網本硬碟容量根本不夠用,所以需要一個移動硬碟來緩解電腦壓力。
1.2各類資源收集控,比如影視愛好者,喜歡收集高清電影,平均每部電影8G,1TB撐死也就裝120部1080p的電影。游戲愛好者,現在一款單機游戲平均10G以上。無損音樂愛好者,一首無損flac的音樂文件都要50M,一張專輯500M起步...
1.3特定行業需求,比如我自己作為一個影視民工,一般拍攝的照片都是RAW格式的,一張照片20M以上,一次少說幾百張。視頻就更別提了,拍攝4K視頻的話,動輒就幾百G了。
2.移動硬碟的分類
SSD硬碟也就是固態硬碟,是一種通過電子訊號讀寫數據的存儲設備。
HDD硬碟就是我們所說的機械硬碟,是一種通過碟片旋轉、磁頭讀寫的機械式存儲設備。
如果按照尺寸大小來看的話,移動硬碟常見的尺寸有三種(對角線長度):3.5英寸、2.5英寸、小於2.5英寸
3.5英寸:147mm(長)*102mm(寬)*26mm(厚)
2.5英寸:70mm(寬)*100mm(長)* 9.5mm或7mm(厚)
台式機一般用的是3.5英寸硬碟,2.5英寸是機械移動硬碟使用范圍最廣的尺寸, 如果追求顏值和便攜,可以考慮小於2.5英寸的移動硬碟。
3.5英寸
2.5英寸
3.如何選購移動硬碟
3.1選多大容量
一般來說機械硬碟是500G起步,固態硬碟是256G起步。當然容量大小肯定要根據個人需求,從性價比角度來看,移動硬碟比較推薦1T及以上的容量,這里要注意的是有個可用容量比的概念,一般來說,硬碟的實際容量都會比標稱容量要小一點。
3.2讀寫速度
顧名思義,把文件從電腦拷貝到移動硬碟叫「寫」,在移動硬碟中打開文件叫「讀」,這里又有以下概念:
順序讀:在移動硬碟中打開大文件的速度/從移動硬碟中拷貝大文件到電腦上的速度。
順序寫:從電腦上拷貝大文件到移動硬碟上的速度。
隨機讀:在移動硬碟中隨機打開小文件的速度/從移動硬碟中隨機拷貝小文件到電腦上的速度。
隨機寫:從電腦文件夾隨機拷貝小文件到移動硬碟里的速度。
3.3選什麼介面
什麼樣的介面是和讀寫速度息息相關的,也是硬碟選購的關鍵。這里又包括了介面類型和介面協議。我們知道數據線都是分兩頭的,一般而言,移動硬碟插到電腦電腦那一頭的介面類型基本上是type-A和type-C的。
Type-A
Type-B
Type-C
插在移動硬碟這一頭比較常見的是MicroUSB和type-C的,個人用下來覺得MicroUSB介面比較容易壞,而且很多MicroUSB介面的移動硬碟為了讓硬碟的體積更小,就直接把介面集成到硬碟上的,造成的後果就是介面損壞後,數據也很難修復。因此推薦移動硬碟這頭的介面選擇Type-C的。
至於USB介面協議,這個有點復雜,這都要怪制定這個USB標準的組織,叫作USB-IF。先說下各介面協議的理論傳輸速率(實際應用並不能達到)
USB2.0理論帶寬為480Mbps=60MB/s;
USB3.0理論帶寬為5Gbps=640MB/s;
USB3.1 Gen1理論帶寬為5Gbps=640MB/s;(其實就是USB3.0)
USB3.1 Gen2理論帶寬為10Gbps=1.25GB/s;
USB3.2 Gen2x2理論帶寬為20Gbps=2.5GB/s;
2013年USB3.1發布後,USB-IF開始搞事情,把UBS3.0叫作USB3.1 GEN1 ,把UBS3.1叫作USB3.1 GEN2,新的標准里已經沒有了USB3.0的叫法,所以這里不排除有賣家說的USB3.1介面就是原來的USB3.0
各標准下的最大傳輸速率
其實有一個直觀的分辨方法,如果你的USB插口是黑色的,基本上是USB2.0介面,藍色的基本上就是USB3.1 GEN1介面,如果是紅色的,那就是USB3.1 GEN2介面。
USB2.0介面
⑶ 請問usb3.0u盤能在2.0的介面上使用嗎
電腦USB2.0的介面正常來說是可以用USB3.0的U盤的,操作系統內核都集成了USB2.0常見驅動,由於USB3.0是比較新的標准,在支持上難免有所缺失,所以,一般筆記本USB3.0介面無法識別u盤,一般USB3.0的U盤是可以使用在USB2.0的介面上的。
一、故障原因
1、問題出在電壓上,usb3.0電壓要高些。
2、問題出在驅動上,USB3.0是向下兼容的設計,xp只有安裝和升級了usb的協議才能完全使用usb3.0。
電腦常見故障檢修
故障現象:硬碟壞道
1、定期清理系統垃圾,電腦使用時間久了,會產生大量的系統垃圾,以及卸載殘留物,如果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會發現筆記本越來越卡。
解決方法:通過電腦管家全面檢測清理垃圾,以及把不必要的後台運行程序程序給禁用。養成定期清理的習慣。
2、使用筆記本電腦免不了磁碟直接的數據轉移,時間一長硬碟可能存在大量的碎片,也會導致硬碟出現壞道的哦。
解決方法:找到磁碟清理,然後把不必要的勾選上,確定清理即可。
3、很多時候對桌面的文件隨意擺放,沒有對其進行文件整理,時間一長會佔用系統盤的空間,直接導致筆記本變卡,同時會影響開機速度。
解決方法:定期整理桌面文件,放到其他磁碟上面,不必要的文件進行清理。
⑷ 難道PCIEx4和PCIEx16差不多嗎PCIE2.0的x4口不是只相當於1.0的x8嗎高手解釋下。
PCIEx4和PCIEx16差距大
1、PCIEx4
PCI-E x4插槽的長度為39mm,同樣是在PCI-E x16插槽的基礎上,以減少數據針腳的方式實現,主要用於PCI-E SSD固態硬碟,或者是通過PCI-E轉接卡安裝的M.2 SSD固態硬碟。
PCI-E x4插槽通常由主板晶元擴展而來,不過隨著cpu內部PCI-E通道數的增多,現在有部分高端主板可以開始提供直連CPU的PCI-E x4插槽,用於安裝PCI-E SSD固態硬碟。
2、PCIEx16
PCI-E x16插槽全長89mm,有164根針腳,靠主板外側端有一卡口,將16x分為前後兩組,較短的插槽有22根針腳,主要用於供電,較長的插槽142根,主要用於數據傳輸,具有16通道所帶來的高帶寬。
PCI-E x16插槽,主要用於顯卡以及RAID陣列卡等,這個插槽擁有優良的兼容性,可以向下兼容x1/x4/x8級別的設備。可以說是PCI-E x16插槽是PCI-E的萬能插槽。
由於PCI-E x16插槽常用於顯卡,與cpu處理器直接相通,在物理位置上直接靠近cpu,這樣顯卡與處理器之間的數據交換就可以減少延遲,讓系統的性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
不過與PCI-E x8插槽一樣,PCI-E x4插槽為了兼容性,現在多數也是做成PCI-E x16插槽的形式,或是擴展為M.2介面,用於安裝M.2 SSD、M.2無線網卡或者其它M.2介面設備,其餘擴展卡則留給PCI-E x1插槽負責。
(4)挖礦用gen1嗎擴展閱讀:
PCI-E x1
PCI-E x1插槽的長度是最短的,僅有25mm,相比PCI-E x16插槽,其數據針腳是大幅度減少至14個。
PCI-E x1插槽的帶寬通常由主板晶元提供,主要用途是獨立網卡、獨立音效卡、USB 3.0/3.1擴展卡等都會用到PCI-E x1插槽,甚至可以通過轉接線給PCI-E x1插槽裝上顯卡,用來挖礦或者實現多屏輸出。
X1是用來替代原來的PCI設備的。
⑸ usb3.1 Gen2使用Gen1或2.0的usb線,傳輸速度是否一樣,接收設備是否需要支持usb
看情況,如果設備都是3.1GEN2,則線會決定速度上限,用USB2.0的線,無法實現3.1的速度。usb3.1 Gen2設備用usb3.1 Gen1的Type C線可以上10的速度
⑹ 輕NAS丨何為「輕」老玩家談談海康G1 Master使用感受
大家好,我是加勒比考斯。
在微信擬推出聊天記錄付費雲存儲服務這個消息時,筆者首先想到的是NAS又要迎來新機遇。公有雲曾多次辜負大眾的信任,NAS私有雲才趁勢來到大家面前。但是由於NAS上手復雜,成本過高,也一直普及不理想。現如今微信這個動作無疑又是給私有雲崛起機會。
1、NAS,到底帶給你什麼
2、黑裙、DIY NAS能上嗎
3、尋蹤覓源,看真實需求
4、海康威視G1 Master 記憶大師開箱體驗
5、「輕」NAS,何為「輕」?
6、總結
在聽聞消息而後不幾天,筆者收到了海康威視旗下存儲子品牌海康存儲HIKSEMI寄來新NAS——G1 Master記憶大師。這一款產品定位為「輕NAS」,它只有一個3.5英寸盤位,搭載的是Realtek RTD1296 四核1.4Ghz處理器,內存為1GB DDR4。值得一提的是,它支持AI照片識別,所以該NAS同時也配置了聯詠Novatek NT98520 0.75TOPS(7500億次運算)算力AI協處理器和 512MB DDR3 AI內存,可以為各類應用及AI演算法提供本地算力。目前正在小米有品眾籌,無盤版499元,還有酷狼硬碟套裝可以選擇。感興趣的小夥伴不妨了解一下。
海康威視G1 Master記憶大師機身採用了鋁合金材質,硬碟插槽採用黃色托架,配置了一個千兆網口,一個USB3.2 Gen1 Type-A 5Gbps介面,一個Type-C 5Gbps介面。
接下來,咱們圍繞它來談談人們對於NAS的真實需求以及「輕」NAS的概念。
網路雲盤、阿里雲盤、天翼雲盤等公有雲大家都已耳熟能詳,那麼私有雲概念想必根據名字已經能猜想出來。NAS作為私有雲,中文名字是網路附加存儲,按字面簡單說就是連接在網路上,具備資料存儲功能的設備,因此也稱為「網路存儲器」。
NAS私有雲具有以下幾個常見功能:
1、私人網盤(存儲內容不受監管),隨時隨地存儲,文件共享方便,傳輸速度十分快。
2、根據選購硬碟來增加存儲容量,高可靠性,如RAID 磁碟陣列、快照、多端備份。
3、支持多種協議,如SMB/CIFS、WebDAV、NFS、FTP、DLNA等等。
4、支持多平台訪問,比如Android、iOS、Windows、MacOS、Linux都行。
5、還可以作為下載機、影音中心、虛擬機、軟路由、 游戲 機等。
以上的功能點需要再加上等等兩個字,因為太多大神能夠開發太多的玩法了,比如影音 娛樂 、搭建遠程磁碟、架設伺服器、架設網站論壇、當 DNS 伺服器、代碼倉庫、中轉代理、跑虛擬機、跑腳本、挖礦等等。
從前在某個論壇看到了一個鄙視鏈,大家且當一個笑談來看。用白裙、白威聯通的玩家鄙視黑裙、黑威聯通用戶;黑裙、黑威聯通用戶鄙視用Windows做samba的;而這些人一起鄙視用路由器插U盤的。咱們拋開這些笑談且不說,這次來聊聊DIY NAS、黑裙,抑或黑威聯通可以上車嗎?
首先大家手動選擇有以下5種:
1、自己動手組裝TrueNAS( FreeNAS)、unraid、EasyNAS、nas4free、openmediavault、openfiler 等等開源或閉源系統的NAS。
2、自己動手黑裙、黑威聯通;
3、用 Windows 做遠程;
4、路由器插 U 盤;
5、用 MacOS 裝 Homebrew。
接下來咱們分析這幾種玩法對於一般玩家的可能性。
針對於1,5選項,上手則需要一定的技術基礎,對於普通玩家而言,這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查詢教程,上手測試,才能最終得到想要的結果,這個選項暫且pass。
針對於3,4選項,這大概是最簡單的方法,但是路由器插 U 盤只能通過FTP連接,而且安全性沒有保障;Windows 做遠程就回歸到NAS是否有必要這個爭論上去了,暫且也不考慮。
針對於2選項,黑威聯通需要一定的技術基礎,一般玩家很難操作成功;黑裙稍微簡單一些,但是也需要技術基礎,需要選購相匹配的硬體,當然也有很多直接賣的成品黑裙,這個也適當降低難度。
現在的黑裙、黑威聯通系統已經做得很不錯,無論是數據存儲,外網連接,性價比以及多端備份,一般需要的功能都有,與白裙、白威聯通相比較來說感覺也不是遜色,但是後續用久了就感覺機器顏值、功耗、噪音、穩定性等各方面終究會感覺弱了一些,而且在消費慾望的支配下,大概率都會轉正。可能個別擁有很高技術的玩家是真正組建為家庭和辦公存儲伺服器來使用,但這種另當別論。
所以綜合認為,黑裙、黑威聯通以及DIY NAS用戶大多是用時間、精力作為代價換取高性價比。
對於年輕時候而言,筆者更愛折騰,比如虛擬機、軟路由、Kodi、emby、Plex、Jellyfin、qBittorrent、Transmission以及各種Docker,但是年紀稍大後,筆者覺得還是一個穩定成品NAS更加省心。
所以現在綜合以上的折騰歷程,尋蹤覓源,就會發現一個人對於NAS的真實需求。
1、基本的存儲功能(照片備份、電影留存、資料備份)
家庭玩家的照片備份是大頭,很多玩家孩子出生了,想把孩子的照片從小到大的都留存下來,那麼NAS是個十分好的選擇。其次就是很多玩家對於高碼率高解析度電影或許小姐姐資源,這種資源要佔據龐大的空間,最後一點就是重要資料備份,包括很多重要工具包,學習資料,工作文件等等。
2、隨時隨地取用、分享功能
這個功能與雲盤一致,就是為了在關鍵時刻擁有查找,分享便利。
3、下載功能
有很多玩家還是鍾情4K影片的,筆者也是其中之一。空閑時候,筆者是5點半下班,會每天夜晚關掉燈溫習一部電影,只找一些經典IMDB TOP250高分電影,一部一部的來追,那段時期還是挺充實的。隨著工作的漸漸繁忙,我會在工作之餘就把偶爾刷到的優秀資源扔到NAS裡面下載,等回到家就可以看了。但是所謂下片如山倒,看片如抽絲。沒時間慢慢追了,但是NAS中還是存了不少好電影的。
4、虛擬機
這個功能我也在疑惑大家會用來做什麼?畢竟我只是看到有些玩家會在虛擬機裡面搭建一些辦公系統。
所以仔細分析而來,才發現人們的真實需求其實很少,就幾個實用的功能會常用,還有很多玩家並沒有實際需求,他們只是感興趣!所以對於NAS的要求會很高嗎?也不高,這么看來,海康威視新推出的G1 Master 記憶大師或許已經全方面滿足大家的需求。
接下來,咱們來開看看海康威視G1 Master 記憶大師的表現如何?
看完海康威視G1 Master 記憶大師的整體使用體驗,接下來咱們又要論述一個新的話題,什麼是「輕」NAS?筆者之前一直在NAS領域創作,聽到的玩家最多吐槽的點就是群暉、威聯通這兩家好用是好用,但是對於新手而言還是有些復雜,其他廠商怎麼還不出能直接上手使用的NAS啊!
之前對於玩家吐槽的那種NAS一直沒有具體概念,但是當海康威視G1 Master 記憶大師上手之後,我覺得這可能就是新手玩家想要的那種上手就能用的NAS,而且它擁有NAS基礎的功能,十分方便使用,而且玩家如果不滿足基礎功能,那麼拓展插件只需要輕輕一點就可以安裝。
這一類NAS目前都有一個新的稱呼,叫做「輕」NAS,總結下來,輕NAS具有以下幾點特徵:
1、便宜。
2、APP界面設計好看簡單,上手就能用。
3、擁有NAS的基礎功能,滿足普通用戶的使用。
4、可以輕松拓展數量有限的高級玩法。
5、不用操心外網訪問問題。
以上是筆者個人的總結,大家如果還有觀點也歡迎補充。
海康威視G1 Master 記憶大師外觀設計另闢蹊徑,與市面上絕大多數NAS全然不同,擁有自己的獨特風格,此外鋁合金材質增加機身重量,從而保證硬碟運行的時候也不會因為硬碟震動而引起晃動或共振。
無論是AI處理器還是硬碟,在全力運轉的時候都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海康威視做了2個舉措來散熱,一是全金屬機身,二是一側的風扇與散熱孔全速吹風降熱。
海康威視G1 Master 記憶大師背部是一些介面,分別包括有電源介面,千兆網口,USB3.2 Gen1介面,Type-C介面以及最後一個reset重置按鍵。
下面黃色區域是一個硬碟插槽,可以取出安裝硬碟,也可以看海康威視G1 Master 記憶大師這一面的設計還是柵格樣式,為了使左右通透,利於散熱。
硬碟安裝十分方便,通過硬碟槽位兩側的的卡條即可把硬碟固定,不用擔心晃動。而且需要知道的是,海康威視G1 Master 記憶大師最高支持8TB 機械/固態硬碟,所以硬碟運轉時候的晃動一般也不會太大。
安裝好硬碟,直接像抽屜一樣插入即可,接下來開機。
海康威視G1 Master 記憶大師使用體驗
如果要使用海康威視G1 Master 記憶大師,手機需要安裝一個海康智存APP,打開之後就可搜尋到區域網內的NAS,然後通過手機號注冊進入。
頁面十分整潔,可以看到照片和視頻放在主位置。中間是文件空間,隨時查看各種文件。左側是我的包括各種設置之類。
海康威視G1 Master 記憶大師關於相冊設計也是隨著主流設計,通過時光軸呈現。同時它支持AI照片識別,可以快速識別照片裡面的人物,並尋找出該人物所有照片,對於家庭用戶而言也是一個十分方便的功能點。
另外,海康威視G1 Master 記憶大師原生支持H.265格式,可以查看HEVC、Live Photo等照片,也可以直接播放H.265格式的視頻電影。
在滿足玩家所需基礎功能之後,海康威視G1 Master 記憶大師又提供了多種拓展功能,比如網路網盤、視頻監控、玩物下載、離線下載與大鵬提速。
網路網盤: 可登錄自己的網路雲盤賬號,可以互相同步。
視頻監控 :可直接添加家中區域網攝像頭,隨時隨地遠程查看。由於筆者家中剛好使用的海康威視攝像頭,顯示效果非常好,而且存儲容量可以任意設置。
首先咱們需要在海康智存APP裡面進行存儲空間的設置。稍後點擊視頻監控就會直接跳轉到螢石雲APP,就可以查看監控錄像,而且現在不需要開通會員就可以隨時回播存儲的視頻了,簡直不要太方便。
離線下載 :類似各個品牌NAS的Download station,可以直接下載PT、BT。
大鵬提速 :如果沒有公網IP,又想提升外網訪問速度,可以考慮付費提速。
海康威視G1 Master 記憶大師還支持3種協議,分別為SMB、AFP、DLNA。接下來我分別介紹一下。
SMB(Server Message Block)通信協議是微軟和英特爾在 1987 年制定的協議,主要是作為 Microsoft 網路的通訊協議,它是當今世上網路文件系統協議兩極之一的存在。
SMB 使用了 NetBIOS 的應用程序介面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簡稱 API)。另外,它是一個開放性的協議,允許了協議擴展——使得它變得更大而且復雜;大約有65個最上層的作業,而每個作業都超過120個函數,甚至Windows NT也沒有全部支持到,最近微軟又把 SMB 改名為 CIFS(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並且加入了許多新的特色。
簡單而言,SMB 協議是在區域網上用於伺服器文件訪問和列印的協議。
直接在手機APP「區域網共享」裡面打開即可。
然後在「我的電腦」輸入NAS的IP地址,輸入賬號密碼即可進入後台可以當做本地文件夾使用,十分方便。
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數字生活網路聯盟) 其前身是 DHWG (Digital Home Working Group,數字家庭工作組),成立於 2003 年 6 月 24 日, 是由索尼 、 英特爾 、 微軟等發起成立的一個非營利性的、合作性質的商業組織。
DLNA 旨在解決個人 PC ,消費電器,移動設備在內的無線網路和有線網路的互聯互通,使得數字媒體和內容服務的無限制的共享和增長成為可能。DLNA 的口號是 Enjoy your music, photos and videos, anywhere anytime。
DLNA 並不是創造技術,而是形成一種解決的方案,一種大家可以遵守的規范。所以,其選擇的各種技術和協議都是當前所應用很廣泛的技術和協議。
DLNA 將其整個應用規定成 5 個功能組件。從下到上依次為:網路互連,網路協議,媒體傳輸,設備的發現控制和管理,媒體格式。
2017 年 2 月 20 日,DLNA 在其官網宣布:本組織的使命已經完成,已於 2017 年 1 月 5 日正式解散,相關的認證將移交給 SpireSpark 公司,未來不會再更新 DLNA 標准。
我們直接在直接在手機APP「區域網共享」裡面打開,設置好共享空間,這時候只要家中支持 DLNA 的設備就可以任意打開關於 NAS 中允許訪問的文件夾中的文件。
AFP是蘋果設備上的傳輸協議,和Windows上面的SMB協議類似使用,由於筆者沒有蘋果設備,暫且不多說。
大家好,我是加勒比考斯,又到了總結時間。
海康威視G1 Master 記憶大師作為新手入門級輕NAS,499元起步的價格對於很多玩家來說可以說是入手門檻相當低廉,而它能夠給與新手嘗試一個新品類的機會,而且基礎功能就沒有缺失,折騰的玩法也都在插件裡面給到。如果讀者朋友想要了解NAS這個新品類,海康威視G1 Master 記憶大師也不妨可以一試。
⑺ usb3.1可以用3.0介面嗎
可以,USB介面是向下兼容的,usb3.1的設備可以插到usb3.0的介面上使用,只是速度是按照usb3.0來計算的。
USB 3.1 Gen2是最新的USB規范,該規范由英特爾等公司發起。數據傳輸速度提升可至速度10Gbps。與USB 3.0(即USB 3.1 Gen1)技術相比。
新USB技術使用一個更高效的數據編碼系統,並提供一倍以上的有效數據吞吐率。它完全向下兼容現有的USB連接器與線纜。
USB 3.1 Gen2兼容現有的USB 3.0(即USB 3.1 Gen1)軟體堆棧和設備協議、5Gbps的集線器與設備、USB 2.0產品。
(7)挖礦用gen1嗎擴展閱讀:
USB 3.1 Gen1就是USB 3.0。而USB 3.1 Gen2才是真正的USB3.1。USB 2.0的最大傳輸帶寬為480Mbps(即60MB/s)。
USB 3.0(即USB 3.1 Gen1)的最大傳輸帶寬5.0Gbps(500MB/s),USB 3.1 Gen2的最大傳輸帶寬為10.0Gbps。
(雖然USB 3.1標稱的介面理論速率是10Gbps,但是其還保留了部分帶寬用以支持其他功能,因此其實際的有效帶寬大約為7.2Gbps)。USB 2.0為四針介面,USB 3.0和USB 3.1為九針介面。
USB 3.1是最新的USB規范,該規范由英特爾等大公司發起。與現有的USB技術相比,新USB技術使用一個更高效的數據編碼系統,並提供一倍以上的有效數據吞吐率(USB IF協會)。它完全向下兼容現有的USB連接器與線纜。
USB 3.1兼容現有的USB3.0軟體堆棧和設備。協議、5Gbps的集線器與設備、USB 2.0產品。
擁有Thunderbolt技術的英特爾也歡迎USB 3.1標準的成形。USB 3.1包含了USB 3.0的大部分特性。USB 3.1作為下一代的USB傳輸規格,通常被稱為「SuperSpeed+」,將在未來替代USB 3.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USB3.1
⑻ 驍龍8gen1是64位處理器嗎
是的。
驍龍8 Gen1採用三星4nm工藝,CPU部分採用1個Cortex-X2超大核,頻率3.0GHz,3個Cortex-A710大核,頻率2.5GHz,4個Cortex-A510小核,頻率1.8GHz,也就是全部基於ARM v9純64位指令集打造的8核Kryo。
驍龍 8 Gen 1(官方中文名:全新一代驍龍8移動平台),是高通推出的一款晶元。是高通首款使用ARM最新Armv9架構的晶元。
驍龍 8 Gen 1 內置八核 Kryo CPU,其中包括一個基於 Cortex-X2 的 3.0 GHz 內核,三個基於 Cortex-A710 的 2.5GHz 高性能內核,以及四個基於Cortex-A510的1.8GHz高效內核。
驍龍8 Gen 1晶元的製程工藝從驍龍888的三星5nm製程工藝升級到三星4nm製程工藝。
具體而言,新的八核 Kryo CPU 將配備基於 Cortex-X2 的主核,頻率為 3.0GHz,同時還有三個基於 Cortex-A710 的性能核,頻率為 2.5GHz,以及四個基於 Cortex-A510 設計的能效核,頻率為 1.8GHz。
此外,新晶元從驍龍 888所採用的 5nm 工藝升級到了 4nm 工藝。
參數包括 1 個 Cortex-X2 3.0GHz 1M L2 緩存,3 個 Cortex-A710 2.5GHz 512K L2 緩存,4 個 Cortex-A510 1.8GHz,6M L3 緩存,支持 LPDDR5 3200MHz。
作為高通公司的第四代5G數據機,它建立在現有的毫米波和 sub-6GHz 的兼容性之上,增加了對高達 10Gbps 速度和最新 3GPP Release 16 規范的支持,在 5G 上行鏈路速率上首次實現 3.5Gbps 的速率。
驍龍 8 Gen 1 還支持Wi-Fi 6和 Wi-Fi 6E、藍牙LE 音頻(高通公司的首創),以及該公司的驍龍音效技術,以實現 AptX 無損無線音頻。
相較於驍龍 888, CPU 性能提升 20%,能效提升 30%,它所承諾的是在與人工智慧相關的任務方面有更快的性能。驍龍 8 Gen 1 還具有新的第七代人工智慧引擎,速度快 4 倍。
驍龍 8 Gen 1 還支持 aptX 無損藍牙編解碼器,可以提供高達 16bit 的 44.1kHz 的 CD 質量音頻流。
⑼ usb 3.1 gen1 能使用普通的u盤嗎
你好,
1,Usb的高速介面與Usb2.0以下是兼容的。
2,2.0的介面也兼容2.0及以上的。
3,但是,速度會降回使用U盤的速度。如果3.0的U盤到2.0介面會降至2.0的速度,3.0的介面接2.0的U盤也會降為2.0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