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容器漏洞挖礦
❶ 新電腦病毒來襲:中招電腦會偷偷的挖礦給黑客賺錢
據華爾街日報消息,一種名為Adylkuzz的病毒正在蔓延,和近日在全球爆發的WannaCry勒索病毒不同的是,該病毒不會鎖定用戶的屏幕,也不會對用戶的電腦進行加密,但它能夠在用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悄然占據電腦處理器資源,偷偷生產一種類似於比特幣的數字貨幣。
據美國知名網路安全公司Proofpoint披露,該病毒早就在兩星期以前就開始傳播了,截至本周三已在全球感染了超過15萬台的計算機,在一次攻擊案例中,該病毒已經為黑客賺取了2.2萬美元的非法獲利。
實在做不到以上幾點的話,用戶可以先斷網再開機,就是先拔掉網線然後開機,這樣一來基本能夠避免被勒索病毒感染,同時注意備份重要數據,不要打開不明鏈接、文件和郵件,盡量想辦法給自己的電腦打上安全補丁。
原創聲明:本文(不含圖片)由文棟說自媒體網站原創,享有獨立版權,如需轉載敬請帶上本段版權,本站對一切轉載不保留版權的行為追究法律責任!
❷ 求助伺服器被挖礦程序入侵,如何排查
新客戶於最近向我們SINE安全公司咨詢,說他的伺服器經常卡的網站無法打開,遠程連接
伺服器的慢的要命,有時候PING值都達到300-500之間,還經常掉包,聽客戶這么一說,一般
會判斷為受到了CC+DDOS混合流量攻擊,再具體一問,說是機房那面沒有受到流量攻擊,這
就有點奇怪了,不是流量攻擊,還導致伺服器卡,網站無法打開,這是什麼攻擊?為了解決客
戶伺服器卡的問題,我們隨即安排安全工程師對他的Linux伺服器進行了安全檢測與安全部署。
挖礦木馬還設計了挖礦進程如果被客戶強制停止後,會自動啟動繼續挖礦,達到不間斷的挖礦,
仔細檢查發現是通過設置了每個小時執行任務計劃,遠程下載shell挖礦木馬,然後執行,檢查
當前進程是否存在,不存在就啟動挖礦木馬,進行挖礦。
對客戶的linux伺服器進行詳細了安全檢測發現幸虧沒有加密伺服器的數據,以及感染蠕蟲的病
毒,如果數據被加密那損失大了,客戶是做平台的,裡面的客戶數據很重要,找出挖礦木馬後,
客戶需要知道伺服器到底是如何被攻擊的? 被上傳挖礦木馬的? 防止後期再出現這樣的攻擊
狀況。
通過我們安全工程師的安全檢測與分析,發現該伺服器使用的是apache tomcat環境,平台的開
發架構是JSP+oracle資料庫,apache tomcat使用的是2016年的版本,導致該apache存在嚴重
的遠程執行命令漏洞,入侵者可以通過該漏洞直接入侵伺服器,拿到伺服器的管理員許可權,
SINE安全工程師立即對apache 漏洞進行修復,並清除木馬,至此問題得以解決,客戶伺服器
一切穩定運行,網站打開正常。
❸ 金融行業中容器技術被泛接受和使用,容器安全將要面臨哪些問題
容器有多安全?
很多人認為,容器比虛擬機安全性更低,因為如果容器主機內核存在漏洞,那麼它可以提供一種進入共享它的容器的方法。管理程序也是如此,但由於管理程序提供遠遠少於Linux內核(通常實現文件系統,網路,應用程序進程式控制制等)的功能,因此它的攻擊面更小。
但是在過去的幾年裡,為了增強容器的安全性開發了大量的軟體。
例如,Docker(和其它容器系統)現在包括一個簽名的基礎架構,允許管理員簽署容器鏡像,以防止不可信的容器被部署。
然而,可信任的簽名容器不一定可以安全運行,因為在簽名後容器中的一些軟體可能會被發現漏洞。因此,Docker和其它容器提供容器安全掃描方案,可以就容器鏡像是否有任何可被利用的漏洞而通知管理員。
更專業的容器安全軟體也被開發出來了。比如Twistlock,它提供的軟體可以配置容器的預期行為和「白名單」進程,網路活動(如源和目標IP地址和埠),甚至是某些存儲實踐,以便可以標記任何惡意的或意外的行為。
另一家專業的容器安全公司Polyverse採用了不同的方法。它利用了這樣一個事實,容器可以在幾分之一秒內啟動,以便每隔幾秒在已知的良好狀態中重新啟動容器化應用程序,將黑客必須利用在容器中運行的應用程序的時間最小化。
哪一個Linux發行版適合用作容器主機?
如果Linux發行版的預期用途只是充當容器主機來運行容器,那麼它們大多數都是功能上臃腫的。因此,很多Linux發行版本被設計為專門用於運行容器。
一些例子包括:
·Container Linux(以前的CoreOS Linux)—為容器而構建的第一個輕量級容器操作系統之一。
·RancherOS –由容器構建的簡化的Linux發行版,專門用於運行容器。
·Photon OS - 最小的Linux容器主機,被優化在VMware平台上運行。
·Project Atomic Host - Red Hat的輕量級容器操作系統擁有基於CentOS和Fedora的版本,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中還有一個下游企業版本。
·Ubuntu Core - 最小的Ubuntu版本,Ubuntu Core被設計為用於物聯網設備和大規模雲端容器部署的主機操作系統
如果是Windows環境會怎麼樣?
除了在任何運行3.10(或更高版本)的Linux內核的Linux發行版上運行,Docker還可以在Windows上運行。
這是因為在2016年,微軟在Windows Server 2016和Windows 10中引入了運行Windows容器的能力。這些是為Windows設計的Docker容器,並且它們可以在任何Docker客戶端或微軟的PowerShell中進行管理。
(微軟還引入了Hyper-V容器,這些容器是運行在Hyper-V虛擬機中的Windows容器,用於增加隔離度。)
Windows容器可以部署在Windows Server 2016的標准安裝中,精簡的Server Core安裝或Nano Server安裝選項,專門用於在容器或虛擬機中運行應用程序。
除了Linux和Windows之外,Docker還在流行的雲平台上運行,包括亞馬遜的EC2,谷歌的 Compute Engine,微軟的Azure和Rackspace。
容器最終會取代全面的伺服器虛擬化嗎?
由於一些重要的原因,這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太可能。
首先,仍然有廣泛的意見認為虛擬機比容器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因為它們提供了增強的隔離級別。
其次,可用於編排大量容器的管理工具還不如管理虛擬化基礎架構的軟體(如VMware的 vCenter或微軟的System Center)全面。對這類軟體進行了大量投資的公司在沒有充分理由的情況下不太可能放棄他們的虛擬化基礎架構。
也許更重要的是,虛擬化和容器也開始被視為互補技術而不是敵對技術。這是因為容器可以在輕量級虛擬機中運行,以增加隔離度,進而提高安全性,並且因為硬體虛擬化可以更輕松地管理支持容器所需的硬體基礎架構(網路、伺服器和存儲)。
VMware鼓勵投資虛擬機管理基礎架構的客戶在其輕量級虛擬機上的Photon OS容器Linux發行版上運行容器,而這些輕量級的虛擬機可以在vCenter進行管理。這是VMware的「VM中的容器」策略。
但是,VMware還引入了所謂的vSphere集成容器(vSphere Integrated Containers ,VIC)。這些容器可以被直接部署到獨立的ESXi主機,也可以像虛擬機一樣被部署到vCenter Server。這是VMware的「容器作為虛擬機」策略。
這兩種方法都有其優點,但重要的是,能夠在虛擬化基礎架構中使用容器而不是替換虛擬機,這往往是很有用的。
❹ 蔚來的員工被曝利用伺服器挖礦,這是否會影響到蔚來的經營
蔚來汽車為何又被曝出不良事件?
員工被曝光出利用公司的電腦挖礦,這會對公司產生不良的影響。
既然此件事情已經報告出來,蔚來公司一定會寄出一個合理的答復。我們也希望這個回復可以越快越好,畢竟作為一個國內知名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他們已經在公眾的心目當中有了一個公信度,在如此關鍵的成長階段出現這么不好的負面新聞,稍微處理不善就有可能將其品牌的公信度大大減少,並且影響到今後的新品汽車發售以及銷售問題。也希望官方能夠注意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從公司的內部進行一次徹徹底底的大審查,爭取杜絕今後再在企業內部發生這樣的事情。
❺ 如何通過雲計算伺服器實現比特幣挖礦
各公有雲廠商都明確要求不允許使用雲伺服器進行挖礦,否則會被封禁的;
挖礦主要使用的是GPU,目前各公有雲廠商提供的GPU伺服器都比較貴的,從性價比上來說不劃算,還不如用專用晶元;
當然,有黑客通過漏洞入侵伺服器,在上面植入挖礦程序和腳本,進行挖礦操作,但這個本身是不合法的行為。
❻ 防火牆怎麼配置防挖礦
針對挖礦蠕蟲對SSH/RDP等進行暴力破解的攻擊方式,雲防火牆的基礎防禦支持常規的暴力破解檢測方式,如登錄或試錯頻次閾值計算,對超過試錯閾值的行為進行IP限制,還支持在用戶的訪問習慣、訪問頻率基線的基礎上,結合行為模型在保證用戶正常訪問不被攔截的同時對異常登錄進行限制。
針對一些通用的漏洞利用方式(如利用Redis寫Crontab執行命令、資料庫UDF進行命令執行等),雲防火牆的基礎防禦基於阿里雲的大數據優勢,利用阿里雲安全在雲上攻防對抗中積累的大量惡意攻擊樣本,可以形成精準的防禦規則,具有極高的准確性。
若您需要開啟雲防火牆的基礎防禦,只需要在安全策略->入侵防禦->基礎防禦配置欄勾選基礎規則即可,當基礎防禦開啟後,在網路流量分析->IPS阻斷分析中可以看到詳細的攔截日誌。
❼ 挖礦木馬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挖礦木馬是依賴漏洞、外掛程序、網頁掛馬、弱口令等途徑進行傳播的,騰訊電腦管家的2017年網路安全報告有說這個問題。
❽ 在IT項目建設中,如何保證資料庫安全性
#雲原生背景#
雲計算是信息技術發展和服務模式創新的集中體現,是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變革和必然趨勢。隨著「新基建」加速布局,以及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逐步深入,如何深化用雲進一步提升雲計算使用效能成為現階段雲計算發展的重點。雲原生以其高效穩定、快速響應的特點極大地釋放了雲計算效能,成為企業數字業務應用創新的原動力,雲原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就像集裝箱加速貿易全球化進程一樣,雲原生技術正在助力雲計算普及和企業數字化轉型。
雲原生計算基金會(CNCF)對雲原生的定義是:雲原生技術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運行可彈性擴展的應用。雲原生的代表技術包括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不可變基礎設施和聲明式編程API。
#雲安全時代市場發展#
雲安全幾乎是伴隨著雲計算市場而發展起來的,雲基礎設施投資的快速增長,無疑為雲安全發展提供土壤。根據 IDC 數據,2020 年全球雲安全支出占雲 IT 支出比例僅為 1.1%,說明目前雲安全支出遠遠不夠,假設這一比例提升至 5%,那麼2020 年全球雲安全市場空間可達 53.2 億美元,2023 年可達 108.9 億美元。
海外雲安全市場:技術創新與兼並整合活躍。整體來看,海外雲安全市場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技術創新活躍,兼並整合頻繁。一方面,雲安全技術創新活躍,並呈現融合發展趨勢。例如,綜合型安全公司 PaloAlto 的 Prisma 產品線將 CWPP、CSPM 和 CASB 三個雲安全技術產品統一融合,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及 SASE、容器安全、微隔離等一系列雲上安全能力。另一方面,新興的雲安全企業快速發展,同時,傳統安全供應商也通過自研+兼並的方式加強雲安全布局。
國內雲安全市場:市場空間廣闊,尚處於技術追隨階段。市場規模上,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2019 年我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 1334.5億元,增速 38.6%。預計 2020-2022 年仍將處於快速增長階段,到 2023 年市場規模將超過 3754.2 億元。中性假設下,安全投入占雲計算市場規模的 3%-5%,那麼 2023 年中國雲安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112.6 億-187.7 億元。技術發展上,中國在雲計算的發展階段和雲原生技術的程度上與海外市場還有一定差距。國內 CWPP 技術應用較為廣泛,對於 CASB、CSPM 一些新興的雲安全技術應用較少。但隨著國內公有雲市場的加速發展,雲原生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我們認為CASB、SCPM、SASE 等新興技術在國內的應用也將越來越廣泛。
#雲上安全呈原生化發展趨勢#
雲原生技術逐漸成為雲計算市場新趨勢,所帶來的安全問題更為復雜。以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等為代表的雲原生技術,正在影響各行各業的 IT 基礎設施、平台和應用系統,也在滲透到如 IT/OT 融合的工業互聯網、IT/CT 融合的 5G、邊緣計算等新型基礎設施中。隨著雲原生越來越多的落地應用,其相關的安全風險與威脅也不斷的顯現出來。Docker/Kubernetes 等服務暴露問題、特斯拉 Kubernetes 集群挖礦事件、Docker Hub 中的容器鏡像被「投毒」注入挖礦程序、微軟 Azure 安全中心檢測到大規模 Kubernetes 挖礦事件、Graboid 蠕蟲挖礦傳播事件等一系列針對雲原生的安全攻擊事件層出不窮。
從各種各樣的安全風險中可以一窺雲原生技術的安全態勢,雲原生環境仍然存在許多安全問題亟待解決。在雲原生技術的落地過程中,安全是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雲原生安全的定義#
國內外各組織、企業對雲原生安全理念的解釋略有差異,結合我國產業現狀與痛點,雲原生與雲計算安全相似,雲原生安全也包含兩層含義:「面向雲原生環境的安全」和「具有雲原生特徵的安全」。
面向雲原生環境的安全,其目標是防護雲原生環境中的基礎設施、編排系統和微服務的安全。這類安全機制,不一定具備雲原生的特性(比如容器化、可編排),它們可以是傳統模式部署的,甚至是硬體設備,但其作用是保護日益普及的雲原生環境。
具有雲原生特徵的安全,是指具有雲原生的彈性敏捷、輕量級、可編排等特性的各類安全機制。雲原生是一種理念上的創新,通過容器化、資源編排和微服務重構了傳統的開發運營體系,加速業務上線和變更的速度,因而,雲原生系統的種種優良特性同樣會給安全廠商帶來很大的啟發,重構安全產品、平台,改變其交付、更新模式。
#雲原生安全理念構建#
為緩解傳統安全防護建設中存在的痛點,促進雲計算成為更加安全可信的信息基礎設施,助力雲客戶更加安全的使用雲計算,雲原生安全理念興起,國內外第三方組織、服務商紛紛提出以原生為核心構建和發展雲安全。
Gartner提倡以雲原生思維建設雲安全體系
基於雲原生思維,Gartner提出的雲安全體系覆蓋八方面。其中,基礎設施配置、身份和訪問管理兩部分由雲服務商作為基礎能力提供,其它六部分,包括持續的雲安全態勢管理,全方位的可視化、日誌、審計和評估,工作負載安全,應用、PaaS 和 API 安全,擴展的數據保護,雲威脅檢測,客戶需基於安全產品實現。
Forrester評估公有雲平台原生安全能力
Forrester認為公有雲平台原生安全(Public cloud platform native security, PCPNS)應從三大類、37 個方面去衡量。從已提供的產品和功能,以及未來戰略規劃可以看出,一是考察雲服務商自身的安全能力和建設情況,如數據中心安全、內部人員等,二是雲平台具備的基礎安全功能,如幫助和文檔、授權和認證等,三是為用戶提供的原生安全產品,如容器安全、數據安全等。
安全狗以4項工作防護體系建設雲原生安全
(1)結合雲原生技術的具體落地情況開展並落實最小許可權、縱深防禦工作,對於雲原生環境中的各種組成部分,均可貫徹落實「安全左移」的原則,進行安全基線配置,防範於未然。而對於微服務架構Web應用以及Serverless應用的防護而言,其重點是應用安全問題。
(2)圍繞雲原生應用的生命周期來進行DevSecOps建設,以當前的雲原生環境的關鍵技術棧「K8S + Docker」舉例進行分析。應該在容器的全生命周期注重「配置安全」,在項目構建時注重「鏡像安全」,在項目部署時注重「容器准入」,在容器的運行環境注重雲計算的三要素「計算」「網路」以及「存儲」等方面的安全問題。
(3)圍繞攻擊前、中、後的安全實施准則進行構建,可依據安全實施准則對攻擊前、中、後這三個階段開展檢測與防禦工作。
(4)改造並綜合運用現有雲安全技術,不應將「雲原生安全」視為一個獨立的命題,為雲原生環境提供更多支持的主機安全、微隔離等技術可賦能於雲原生安全。
#雲原生安全新型風險#
雲原生架構的安全風險包含雲原生基礎設施自身的安全風險,以及上層應用雲原生化改造後新增和擴大的安全風險。雲原生環境面臨著嚴峻的安全風險問題。攻擊者可能利用的重要攻擊麵包括但不限於:容器安全、編排系統、軟體供應鏈等。下面對重要的攻擊面安全風險問題進行梳理。
#雲原生安全問題梳理#
問題1:容器安全問題
在雲原生應用和服務平台的構建過程中,容器技術憑借高彈性、敏捷的特性,成為雲原生應用場景下的重要技術支撐,因而容器安全也是雲原生安全的重要基石。
(1)容器鏡像不安全
Sysdig的報告中提到,在用戶的生產環境中,會將公開的鏡像倉庫作為軟體源,如最大的容器鏡像倉庫Docker Hub。一方面,很多開源軟體會在Docker Hub上發布容器鏡像。另一方面,開發者通常會直接下載公開倉庫中的容器鏡像,或者基於這些基礎鏡像定製自己的鏡像,整個過程非常方便、高效。然而,Docker Hub上的鏡像安全並不理想,有大量的官方鏡像存在高危漏洞,如果使用了這些帶高危漏洞的鏡像,就會極大的增加容器和主機的入侵風險。目前容器鏡像的安全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
1.不安全的第三方組件
在實際的容器化應用開發過程當中,很少從零開始構建鏡像,而是在基礎鏡像之上增加自己的程序和代碼,然後統一打包最終的業務鏡像並上線運行,這導致許多開發者根本不知道基礎鏡像中包含多少組件,以及包含哪些組件,包含的組件越多,可能存在的漏洞就越多。
2.惡意鏡像
公共鏡像倉庫中可能存在第三方上傳的惡意鏡像,如果使用了這些惡意鏡像來創建容器後,將會影響容器和應用程序的安全
3.敏感信息泄露
為了開發和調試的方便,開發者將敏感信息存在配置文件中,例如資料庫密碼、證書和密鑰等內容,在構建鏡像時,這些敏感信息跟隨配置文件一並打包進鏡像,從而造成敏感信息泄露
(2)容器生命周期的時間短
雲原生技術以其敏捷、可靠的特點驅動引領企業的業務發展,成為企業數字業務應用創新的原動力。在容器環境下,一部分容器是以docker的命令啟動和管理的,還有大量的容器是通過Kubernetes容器編排系統啟動和管理,帶來了容器在構建、部署、運行,快速敏捷的特點,大量容器生命周期短於1小時,這樣一來容器的生命周期防護較傳統虛擬化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容器的全生命周期防護存在很大變數。對防守者而言,需要採用傳統異常檢測和行為分析相結合的方式,來適應短容器生命周期的場景。
傳統的異常檢測採用WAF、IDS等設備,其規則庫已經很完善,通過這種檢測方法能夠直觀的展示出存在的威脅,在容器環境下,這種方法仍然適用。
傳統的異常檢測能夠快速、精確地發現已知威脅,但大多數未知威脅是無法通過規則庫匹配到的,因而需要通過行為分析機制來從大量模式中將異常模式分析出來。一般來說,一段生產運營時間內的業務模式是相對固定的,這意味著,業務行為是可以預測的,無論啟動多少個容器,容器內部的行為總是相似的。通過機器學習、採集進程行為,自動構建出合理的基線,利用這些基線對容器內的未知威脅進行檢測。
(3)容器運行時安全
容器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往往會忽略容器運行時的安全加固,由於容器的生命周期短、輕量級的特性,傳統在宿主機或虛擬機上安裝殺毒軟體來對一個運行一兩個進程的容器進行防護,顯示費時費力且消耗資源,但在黑客眼裡容器和裸奔沒有什麼區別。容器運行時安全主要關注點:
1.不安全的容器應用
與傳統的Web安全類似,容器環境下也會存在SQL注入、XSS、RCE、XXE等漏洞,容器在對外提供服務的同時,就有可能被攻擊者利用,從而導致容器被入侵
2.容器DDOS攻擊
默認情況下,docker並不會對容器的資源使用進行限制,默認情況下可以無限使用CPU、內存、硬碟資源,造成不同層面的DDOS攻擊
(4)容器微隔離
在容器環境中,與傳統網路相比,容器的生命周期變得短了很多,其變化頻率也快很多。容器之間有著復雜的訪問關系,尤其是當容器數量達到一定規模以後,這種訪問關系帶來的東西向流量,將會變得異常的龐大和復雜。因此,在容器環境中,網路的隔離需求已經不僅僅是物理網路的隔離,而是變成了容器與容器之間、容器組與宿主機之間、宿主機與宿主機之間的隔離。
問題2:雲原生等保合規問題
等級保護2.0中,針對雲計算等新技術、新應用領域的個性安全保護需求提出安全擴展要求,形成新的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標准。雖然編寫了雲計算的安全擴展要求,但是由於編寫周期很長,編寫時主流還是虛擬化場景,而沒有考慮到容器化、微服務、無服務等雲原生場景,等級保護2.0中的所有標准不能完全保證適用於目前雲原生環境;
通過安全狗在雲安全領域的經驗和具體實踐,對於雲計算安全擴展要求中訪問控制的控制點,需要檢測主機賬號安全,設置不同賬號對不同容器的訪問許可權,保證容器在構建、部署、運行時訪問控制策略隨其遷移;
對於入侵防範制的控制點,需要可視化管理,繪制業務拓撲圖,對主機入侵進行全方位的防範,控制業務流量訪問,檢測惡意代碼感染及蔓延的情況;
鏡像和快照保護的控制的,需要對鏡像和快照進行保護,保障容器鏡像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問題3:宿主機安全
容器與宿主機共享操作系統內核,因此宿主機的配置對容器運行的安全有著重要的影響,比如宿主機安裝了有漏洞的軟體可能會導致任意代碼執行風險,埠無限制開放可能會導致任意用戶訪問的風險。通過部署主機入侵監測及安全防護系統,提供主機資產管理、主機安全加固、風險漏洞識別、防範入侵行為、問題主機隔離等功能,各個功能之間進行聯動,建立採集、檢測、監測、防禦、捕獲一體化的安全閉環管理系統,對主機進行全方位的安全防護,協助用戶及時定位已經失陷的主機,響應已知、未知威脅風險,避免內部大面積主機安全事件的發生。
問題4:編排系統問題
編排系統支撐著諸多雲原生應用,如無服務、服務網格等,這些新型的微服務體系也同樣存在著安全問題。例如攻擊者編寫一段代碼獲得容器的shell許可權,進而對容器網路進行滲透橫移,造成巨大損失。
Kubernetes架構設計的復雜性,啟動一個Pod資源需要涉及API Server、Controller、Manager、Scheler等組件,因而每個組件自身的安全能力顯的尤為重要。API Server組件提供的認證授權、准入控制,進行細粒度訪問控制、Secret資源提供密鑰管理及Pod自身提供安全策略和網路策略,合理使用這些機制可以有效實現Kubernetes的安全加固。
問題5:軟體供應鏈安全問題
通常一個項目中會使用大量的開源軟體,根據Gartner統計至少有95%的企業會在關鍵IT產品中使用開源軟體,這些來自互聯網的開源軟體可能本身就帶有病毒、這些開源軟體中使用了哪些組件也不了解,導致當開源軟體中存在0day或Nday漏洞,我們根本無法獲悉。
開源軟體漏洞無法根治,容器自身的安全問題可能會給開發階段帶的各個過程帶來風險,我們能做的是根據SDL原則,從開發階段就開始對軟體安全性進行合理的評估和控制,來提升整個供應鏈的質量。
問題6:安全運營成本問題
雖然容器的生命周期很短,但是包羅萬象。對容器的全生命周期防護時,會對容器構建、部署、運行時進行異常檢測和安全防護,隨之而來的就是高成本的投入,對成千上萬容器中的進程行為進程檢測和分析,會消耗宿主機處理器和內存資源,日誌傳輸會佔用網路帶寬,行為檢測會消耗計算資源,當環境中容器數量巨大時,對應的安全運營成本就會急劇增加。
問題7:如何提升安全防護效果
關於安全運營成本問題中,我們了解到容器安全運營成本較高,我們該如何降低安全運營成本的同時,提升安全防護效果呢?這就引入一個業界比較流行的詞「安全左移」,將軟體生命周期從左到右展開,即開發、測試、集成、部署、運行,安全左移的含義就是將安全防護從傳統運營轉向開發側,開發側主要設計開發軟體、軟體供應鏈安全和鏡像安全。
因此,想要降低雲原生場景下的安全運營成本,提升運營效率,那麼首先就要進行「安全左移」,也就是從運營安全轉向開發安全,主要考慮開發安全、軟體供應鏈安全、鏡像安全和配置核查:
開發安全
需要團隊關注代碼漏洞,比如使用進行代碼審計,找到因缺少安全意識造成的漏洞和因邏輯問題造成的代碼邏輯漏洞。
供應鏈安全
可以使用代碼檢查工具進行持續性的安全評估。
鏡像安全
使用鏡像漏洞掃描工具持續對自由倉庫中的鏡像進行持續評估,對存在風險的鏡像進行及時更新。
配置核查
核查包括暴露面、宿主機加固、資產管理等,來提升攻擊者利用漏洞的難度。
問題8:安全配置和密鑰憑證管理問題
安全配置不規范、密鑰憑證不理想也是雲原生的一大風險點。雲原生應用會存在大量與中間件、後端服務的交互,為了簡便,很多開發者將訪問憑證、密鑰文件直接存放在代碼中,或者將一些線上資源的訪問憑證設置為弱口令,導致攻擊者很容易獲得訪問敏感數據的許可權。
#雲原生安全未來展望#
從日益新增的新型攻擊威脅來看,雲原生的安全將成為今後網路安全防護的關鍵。伴隨著ATT&CK的不斷積累和相關技術的日益完善,ATT&CK也已增加了容器矩陣的內容。ATT&CK是對抗戰術、技術和常識(Adversarial Tactics, Techniques, and Common Knowledge)的縮寫,是一個攻擊行為知識庫和威脅建模模型,它包含眾多威脅組織及其使用的工具和攻擊技術。這一開源的對抗戰術和技術的知識庫已經對安全行業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雲原生安全的備受關注,使ATTACK Matrix for Container on Cloud的出現恰合時宜。ATT&CK讓我們從行為的視角來看待攻擊者和防禦措施,讓相對抽象的容器攻擊技術和工具變得有跡可循。結合ATT&CK框架進行模擬紅藍對抗,評估企業目前的安全能力,對提升企業安全防護能力是很好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