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挖礦知識 » 康德拉季耶夫挖礦

康德拉季耶夫挖礦

發布時間: 2021-05-17 14:54:46

『壹』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的方法

康德拉季耶夫的理論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確定了長周期的長短,從經驗上描述了每個周期中上升和下降階段的表現。不過,雖然康德拉季耶夫猜測長波的存在與科技革命浪潮有關,但對長波出現的原因卻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使用新數據和新技巧的計量經濟學研究無法確定長波是否真的存在,這使長波理論帶有顯著的經驗假說性質。非常有意思的是,世界上有許多人試圖解釋長周期存在的原因,提出的猜想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例如,有人認為長周期的存在和太陽黑子活動的周期有關,有人則認為跟人的世代交替有關,還有人認為跟廠房和設備的更新周期有關,人們還可以猜想長周期跟專利保護的年限有關,從理論上講,宏觀范圍內的任何周期都對長周期有或多或少的影響。熊彼特曾試圖用他的創新理論對長周期給出了一個系統的解釋,但創新理論無法解釋為什麼一個周期是55年而不是75年。

『貳』 《第六次浪潮》使用康德拉季耶夫長波理論來解讀我們眼前的世界。我在哪裡買得到正版的書呢

就在新發書店買

『叄』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的簡介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前蘇聯學者康德拉季耶夫提出,在資本主義經濟生活中存在著45~60年的長期波動。這種長期波動被人們稱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這里把科學技術體系劃分為科學原理、技術原理和應用技術三個層次。在這三個層次的關繫上,科學原理的發展決定技術原理的發展,技術原理的發展不可能超越科學原理決定的限度;同樣地,技術原理的發展決定應用技術的發展,而應用技術的發展又受到技術原理的限制。在科學原理的發展促進技術原理的發展、技術原理的發展促進應用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技術原理和應用技術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科學原理的發展。一定的技術原理在它的潛力基本得到發揮、轉化為應用技術並物化為生產力以後,這一定的技術原理就會面臨突破。技術原理的突破是以它轉化的應用技術及物化的生產力為基礎、並以一定的科學原理為前提的。同樣地,科學原理的發展也是這樣一個過程。一定的科學原理在它的潛力基本發揮並轉化為技術原理、應用技術和物化為生產力以後,也會面臨突破,這種突破也是以它轉化的技術原理、應用技術和物化的生產力為基礎的。 因此,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一個辯證地自我否定的過程。這種自我否定的力量是在它的發展過程中蓄積起來的,是一個由弱到強、再由強到弱的過程。德國學者傑哈德·門施「在70年代研究了110種技術創新,通過統計創新時間(最初商業化時間),畫出了創新發生時間——創新頻率曲線,結果曲線呈波浪形的長期波動趨勢。曲線表明18世紀60年代,,1825年、1885年和1925年這4個技術創新的高峰時刻正是世界性經濟蕭條的中期。因此,他得出結論,經濟蕭條是技術創新迸發的前提,技術創新的結果是表現為經濟增長。」英國學者弗利曼根據1920~1970年62項創新的發明時間和大規模商業應用時間得出結論:技術創新是按技術體系進行的,新技術體系中的各項技術在各自產業中的份額按S形曲線增長。所以,整個新技術體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表現各種技術的S形曲線的迭加⑧。他們的研究結論從應用技術和物化生產力方面反映了科學技術體系的辯證發展過程。

『肆』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什麼

長周期或長波是1926年俄國經濟學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種為期50-60年的經濟周期。

該周期理論認為,從18世紀末期以後,經歷了三個長周期。

第一個長周期從1789年到1849 年,上升部分為25年,下降部分35 年,共60年。

第二個長周期從1849年到1896 年,上升部分為24年,下降部分為23 年,共47年。

第三個長周期從1896年起,上升部分為24年,1920年以後進入下降期。

強調用資本主義經濟的內在原因而非外來得偶發因素解釋長波起因,將經濟長波歸因於主要固定資本產品的更新換代引起的經濟平衡的破壞與恢復。

(4)康德拉季耶夫挖礦擴展閱讀:

影響

新古典經濟學家多半不承認長波理論,然而長波是許多非正統經濟學理論的基石,華勒斯坦的世界體系理論亦奠基於此。即使在認可長波的經濟學家中,對長波的起因、開始年代、及各次長波的劃分問題,都沒有定論。一些批評者因此認為:所謂「長波」只是強加於大量統計資料上的概念。

不過多數長波理論學者同意:自工業革命以後,已經歷了五個長波,而第六個長波即將展開。在熊彼得的理論框架下,這五個長波分別是:

1、工業革命(1771年)

2、蒸汽機與鐵路時代(1829年)

3、鋼鐵、電力與重工程時代(1875年)

4、石油、汽車與量產時代(1908年)

5、資訊與通信時代(1971年)

『伍』 康德拉季耶夫經濟周期和熊彼特經濟周期的不同點

沒有熊彼得經濟周期這個概念。
一般認為熊彼得認同康的長波周期,但他提出了不同的周期推動力。
熊彼得認為是創新推動。

『陸』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的提出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是考察資本主義經濟中歷時50-60年的周期性波動的理論。
1925年前蘇聯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在美國發表的《經濟生活中的長波》一文中首先提出。
他對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國家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100多年的批發價格水平、利率、工資、對外貿易等36個系列統計項目的加工分析,認為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過程可能存在3個長波:
(1)從1789年到1849年,上升部分為25年,下降部分35年,共60年;
(2)從1849年到1896年,上升為24年,下降為23年,共47年;
(3)從1896年起,上升24年,1920年以後是下降趨勢。全過程為140年,包括了兩個半的長周期,顯示出經濟發展中平均為50-60年一個周期的長期波動。
康德拉季耶夫認為,生產技術的變革、戰爭和革命、新市場的開發、金礦的發現、黃金產量和儲量的增加等因素都不是導致長波運動的根本原因。例如,新市場的擴大一般不會引起長時期的經濟高漲,相反,經濟高漲會使擴大新市場成為可能和必要。技術的新發現一般出現在長周期的下降階段,這些新發現只會在下一個大的上升階段開始時被大規模地應用。由於長周期的上升階段在擴大經濟實力方面引起高度緊張的局勢,因此,它又是挑起戰爭和革命的主要因素。康德拉季耶夫認為,長波產生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經濟實質固有的那些東西,尤其與資本積累密切相關。

『柒』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的影響

在康德拉季耶夫以前,人們已經注意到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時段的繁榮與蕭條的交替存在著某種規律性。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經濟學家已經提出過長周期的設想。康德拉季耶夫的貢獻在於用大量經驗統計數據檢驗了長周期的設想,從而使之成為了一種比較系統的周期理論。因此,1939年經由熊彼特提議,世界經濟學界都接受了用「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這一術語指稱經濟成長過程中長時段的波動。

『捌』 什麼是康德拉季耶夫長周期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論:是考察資本主義經濟中歷時50- 60年的周期性波動的理論。 1925年前蘇聯經濟學家 康德拉季耶夫 在美國發表的《 經濟生活中的長波》一文中首先提出。

『玖』 請問什麼叫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在本世紀二十年代,前蘇聯學者康德拉季耶夫提出,在資本主義經濟生活中存在著45~60年的長期波動。這種長期波動被人們稱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從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發展的動力來看,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是生產力發展的周期。這種生產力發展的周期是由科學技術發展的周期決定的。下面我們對此進行分析。

科學技術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對這個體系進行適當的劃分是分析的出發點。這里把科學技術體系劃分為科學原理、技術原理和應用技術三個層次。在這三個層次的關繫上,科學原理的發展決定技術原理的發展,技術原理的發展不可能超越科學原理決定的限度;同樣地,技術原理的發展決定應用技術的發展,而應用技術的發展又受到技術原理的限制。在科學原理的發展促進技術原理的發展、技術原理的發展促進應用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技術原理和應用技術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科學原理的發展。一定的技術原理在它的潛力基本得到發揮、轉化為應用技術並物化為生產力以後,這一定的技術原理就會面臨突破。技術原理的突破是以它轉化的應用技術及物化的生產力為基礎、並以一定的科學原理為前提的。同樣地,科學原理的發展也是這樣一個過程。一定的科學原理在它的潛力基本發揮並轉化為技術原理、應用技術和物化為生產力以後,也會面臨突破,這種突破也是以它轉化的技術原理、應用技術和物化的生產力為基礎的。

因此,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一個辯證地自我否定的過程。這種自我否定的力量是在它的發展過程中蓄積起來的,是一個由弱到強、再由強到弱的過程。德國學者傑哈德•門施「在70年代研究了110種技術創新,通過統計創新時間(最初商業化時間),畫出了創新發生時間——創新頻率曲線,結果曲線呈波浪形的長期波動趨勢。曲線表明18世紀60年代,,1825年、1885年和1925年這4個技術創新的高峰時刻正是世界性經濟蕭條的中期。因此,他得出結論,經濟蕭條是技術創新迸發的前提,技術創新的結果是表現為經濟增長。」英國學者弗利曼根據1920 ~ 1970年62項創新的發明時間和大規模商業應用時間得出結論:技術創新是按技術體系進行的,新技術體系中的各項技術在各自產業中的份額按S形曲線增長。所以,整個新技術體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表現各種技術的S形曲線的迭加⑧。他們的研究結論從應用技術和物化生產力方面反映了科學技術體系的辯證發展過程。

我們從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發展的動力上確認長期波動是生產力發展的周期,並且否認長期波動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必然聯系。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所特有的經濟周期是私有制下社會再生產實際平衡點周期性地偏離客觀平衡點所造成的,是在長期波動上展開的波動。

我們在前面已經講過,社會再生產客觀平衡點決定的用於擴大再生產的那部分價值與運行中的資本的比構成資本的平均利潤率。這個平均利潤率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受科學技術發展速度的支配。在長期波動的上升支,新技術頻率較強,新技術的物化要求有較多的新創造的價值投入再生產,要求生產力運行中轉化出的價值有較大的份額分配給資本,也就是說維持社會再生產良性循環的客觀平衡點決定的平均利潤率在長期波動的上升支是趨於上升的,相反地,在長期波動的下降支是趨於下降的。

這里講的平均利潤率是經濟規律決定的客觀平均利潤率,它不同於實際經濟生活中的平均利潤率。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形成的平均利潤率是實際平均利潤率。實際平均利潤率的運動總是受到理論上講的那個客觀平均利潤率的支配,就像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那樣,實際平均利潤率是以客觀平均利潤率為中心波動的。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社會再生產實際平衡點周期性偏離客觀平衡點,主要表現為實際平均利潤率周期性地高於客觀平均利潤率,造成社會有效需求相對不足,達到一定程度就爆發經濟危機。

在長期波動的上升支,新技術不斷涌現,導致新的產業不斷出現,而體現新技術的產業和首先採用新技術的企業一般都能得到超額利潤。較強的新技術頻率使較多的企業得到超額利潤,從而使實際平均利潤率趨於上升。實際平均利潤率的上升本來會加劇社會有效需求的不足,使經濟危機更加嚴重。但是,長期波動上升支的客觀平均利潤率也是趨於上升的,並且上升的幅度大於實際平均利潤率的上升幅度,因而,經濟危機不是趨於加劇,而是趨於緩和。

在長期波動的下降支,情況正好相反。新技術出現的頻率變弱,體現新技術的新產業較少出現,社會上相對地較少的企業得到超額利潤,因而,實際平均利潤率在這一時期趨於下降。實際平均利潤率的下降本來會緩和社會有效需求的不足,從而緩和經濟危機。但是,在長期波動的下降支,客觀平均利潤率也是趨於下降的,並且下降的幅度大於實際平均利潤率下降的幅度。所以,在長期波動的下降支,經濟危機不是趨於緩和,而是趨於加劇。

從資本主義經濟生活的分析中引出長期波動,並不能說明長期波動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有著必然的聯系,這是因為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主要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取得的。這就決定了長期波動的典型形式只能存在於資本主義經濟生活中。

熱點內容
比特幣獲取地址 發布:2024-11-19 23:00:31 瀏覽:219
2021區塊鏈app 發布:2024-11-19 22:52:32 瀏覽:639
區塊鏈與自動駕駛 發布:2024-11-19 22:44:12 瀏覽:348
普通電腦挖礦算力多少錢 發布:2024-11-19 22:43:17 瀏覽:67
阿里tps秒殺eth 發布:2024-11-19 22:35:02 瀏覽:208
區塊鏈溯源電商 發布:2024-11-19 22:33:32 瀏覽:644
幣圈交流信息 發布:2024-11-19 22:22:06 瀏覽:83
迪肯中國區塊鏈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2024-11-19 21:54:21 瀏覽:772
區塊鏈與樂普醫療 發布:2024-11-19 21:39:26 瀏覽:865
比特幣挖礦機進口有限制嗎 發布:2024-11-19 21:37:35 瀏覽: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