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利亞挖礦
⑴ 東亞不再是加密世界的中心了嗎
2020年,加密分析公司Chainalysis把東亞列為"世界上最大的加密市場",31%的加密貨幣交易發生在東亞,同時,僅中國就佔了比特幣全網算力的三分之二。
與此同時,富達數字資產(Fidelity Digital Assets)的調查也證實了這一說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間,富達數字資產調查了位於美國(408家)、歐洲(393家)和亞洲(299家)的共計1,100家機構投資者。調查顯示,亞洲的加密資產採用率(71%)遠遠高於歐洲(56%)和美國(33%)。
2021年3月,Statista對全球74個國家進行了加密貨幣的持幣和使用情況調查,亞洲國家越南和菲律賓分別排名全球第二和第三位。
但過去並不代表未來的序章,誰也無法保證未來的東亞仍是加密世界的中心,中國的監管環境還存在不確定性,同時中國即將推出的數字人民幣可能會在整個地區引起反響。
事實上,與全球的其他地區相比,東亞的加密採用率正在大幅下降。6個月前,中國的加密活動開始減少,今年5月開始,中國多地相繼出台加密貨幣挖礦和交易禁令,各大交易所紛紛關停衍生品交易。盡管一部分衍生品活動遷移到了DeFi市場,但這部分市場規模並不足以彌補衍生品市場流失的交易量。
當我們在談論亞洲市場時,我們會自動將注意力集中在中國上,中國在比特幣挖礦領域的主導地位使其自然成為一個龐大的加密市場,但隨著中國監管收緊,眾多中國的比特幣礦工紛紛出海,將業務轉移到加拿大、哈薩克、俄羅斯和美國。
中國的數字人民幣也很可能會對東亞產生重大影響,其他亞洲國家將會復制數字人民幣模式,很可能會限制或打壓加密資產市場,以保障本國的央行數字貨幣能夠迅速發展,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加密採用的中心將會轉移到其他地方,以下是一些將有可能填補這一空白的地區。
北美洲
在過去的12個月內,美國的加密採用率一直在穩步上升,美國頭部傳統銀行,包括摩根大通銀行、花旗銀行、高盛銀行、美國道富銀行都進軍了加密市場。
在礦業方面,早在中國5月份針對礦業的監管打壓之前,美國就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礦業國家。2019年9月,中國佔比特幣全網算力的75.53%,但最近,這一比例已經下降到46.04%,而美國的份額則擴大到16.85%。
美國已經成為加密領域勢頭最強的國家之一,政策法規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和散戶為加密市場帶來了大規模的增量資金。
與此同時,北美的另一個國家,加拿大也開始了在加密領域的創新,加拿大於今年2月推出的比特幣ETF,這是北美首個加密交易所交易基金,隨後又在4月推出了以太坊ETF。
此外,加拿大擁有豐富的水電資源,隨著越來越多的礦工開始在全球尋求可再生能源,許多人認為,加拿大成為礦業大戶只是時間問題。
拉丁美洲
拉美地區已經成為了加密採用的一大熱點,今年6月,薩爾瓦多發布比特幣法,宣布比特幣將成為該國的法定貨幣。
匯款是拉美經濟的一大支柱,這些海外打工者匯回家的錢占薩爾瓦多國內生產總值的23%。在宏都拉斯,匯款額也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的20%。在墨西哥,匯款雖然僅佔GDP的3%,但其總額卻不少——429億美元,這個數字僅次於中國和印度。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可以為海外打工者提供一個更有效的跨境支付方式。
同時,拉丁美洲還有許多人沒有銀行賬戶,加密貨幣為這些人創造了一種成本很低的金融產品,這能大大促進金融服務的普及。
薩爾瓦多的戲劇性行動也鼓勵了該區域的其他國家制定自己的加密戰略。例如,巴拉圭立法者已經在7月向國會提出了一項加密貨幣法案。
該地區政府對央行數字貨幣也沒有太多熱情,這意味著政府不太可能因為與央行數字貨幣形成競爭關系的原因,而打壓加密貨幣。拉美國家對數字貨幣監管持比較開放的態度,許多金融機構與加密資產公司達成合作,通過加密資產來促進自身更好地運營。
委內瑞拉在全球加密貨幣採用指數涵蓋的154個國家中排名第三,這充分說明經濟環境的不穩定性將推動加密貨幣的採用。委內瑞拉的法定貨幣體系很脆弱,極易受到市場變化的影響,並爆發瘋狂的通脹,當法幣因通脹而貶值時,越來越多的委內瑞拉人轉向使用加密貨幣以保護自己的積蓄,相同的模式也出現在了拉丁美洲的其他國家。
歐 洲
與北美一樣,歐洲機構對加密市場的興趣也在增長。如今,近80%的歐洲機構投資者認為加密資產應該成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歐盟委員會提議的加密資產市場(MiCA)監管方案正在歐洲議會上進行第一輪審議,該方案將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加密資產市場,這無疑將吸引更多大型的機構投資者,包括對沖基金、養老基金等。出於政策的擔憂,這些機構此前一直對投資加密市場保持警惕。
一旦MiCA生效,獲得歐盟27個國家中任一國家授權的加密公司將能夠在所有其他歐盟國家提供服務,這將能大大促進加密資產在歐洲的主流採用。
非 洲
在那些公眾對法定貨幣不信任的國家裡,越來越多能夠上網的年輕人開始轉向使用加密貨幣,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進步。
三個非洲國家——肯亞、奈及利亞和南非在全球加密貨幣採用指數中名列前十,匯款是這些發展中國家加密經濟的早期用例,因為非洲的許多國家都飽受嚴重貨幣貶值和經濟不穩定的困擾,這也是為什麼當地居民更青睞比特幣的原因,因為比特幣供應量固定,能夠抗通脹。
這些地區里誰將占據上風?有些人認為應該是拉丁美洲或非洲,因為那裡的需求很迫切,而且似乎已經有了可行的方案,不過這也只是他們的猜測。
#比特幣[超話]# #歐易OKEx# #數字貨幣#
⑵ 世界盃目前賽況
南非1-1墨西哥
第54分鍾,南非隊8號查巴拉拉左路高速斜插入禁區形成單刀,他左肋15碼處左腳大力射門,球碰右門柱和橫梁的交界處彈入墨西哥隊球門,南非1-0。
第79分鍾,多斯桑托斯左路傳中,南非造越位失誤禁區里有3名墨西哥球員面對門將,4號馬克斯拿球後6碼處右腳抽射打入近角,墨西哥扳平比分,1-1
第一張紅牌
第81分鍾,烏拉圭替補上場的羅代洛在中場一個非常危險的鏟球放倒薩尼亞,結果吃到個人第二張黃牌被紅牌罰下,此時距離他出場只有18分鍾,這也是本屆世界盃上第一張紅牌。
韓國2:0希臘
第6分鍾,韓國隊7號朴智星在左側底線附近被放倒,寄誠庸開出任意球,查理斯特亞斯前點冒頂,後門柱跟進的李正秀將球推進空門!韓國隊1-0領先希臘。
第51分鍾,希臘隊的文特拉後場停球失誤,朴智星斷球突入禁區靠住塞塔里迪斯後趟過帕帕多普洛斯的鏟搶,在出擊的佐瓦斯身前左腳推球門遠角破門,韓國2-0領先希臘!這是朴智星在韓國隊的第13個進球,他也因此連續3屆世界盃決賽圈都有進球。
阿根廷1-0奈及利亞
上半時第5分鍾,梅西在禁區前沿左腳射門,被對方門將恩耶馬撲出底線。阿根廷隊正是利用這次角球機會取得領先,貝隆右路開出角球至點球點附近,無人防守的6號海因策頭槌沖頂直掛死角,阿根廷取得1-0!
英格蘭1-1美國
第4分鍾,英格蘭隊4號傑拉德突入禁區在點球點附近右腳外腳背彈射破門,這也是他為英格蘭隊攻入的第17個進球,同時也是他在世界盃上的第3個進球,英格蘭1-0領先於美國。
第40分鍾,美國隊8號鄧普西在禁區弧附近的左腳遠射本來軟綿無力,但格林出現低級失誤,居然脫手讓皮球滾進球門,1-1,美國隊扳平比分,這是鄧普西為美國隊攻入的第19球,也是他在世界盃上的第2個進球。
斯洛維尼亞1-0阿爾及利亞
第79分鍾,斯洛維尼亞隊科爾姆傳球,8號科倫禁區前沿右腳弧線球射門,阿爾及利亞門將16號查奧斯撲球動作明顯走形,球從他手邊滾入右下角,斯洛維尼亞1-0。
塞爾維亞 0-1 迦納
第84分鍾,庫茲曼諾維奇本方禁區內手球犯規,裁判向他出示黃牌並判罰點球,迦納前鋒3號吉安主罰,將球踢向進球門左上角,迦納1-0取得領先。
德國 4-0 澳大利亞
第8分鍾,10號波多爾斯基為德國隊首開紀錄,穆勒反越位突入禁區後回傳跟上的波多爾斯基,後者13碼外大力抽射,施瓦澤雖然撲到皮球,但還是未能阻止皮球入網,這粒進球也幫助德國隊1-0領先。
26分鍾,11號克洛澤終於將功贖罪,拉姆右路45度斜傳球吊入禁區,克洛澤搶在施瓦澤之前將球頂進球門,幫助德國隊將比分擴大為2-0。
68分鍾,13號穆勒他接波多爾斯基妙傳,在禁區弧頂處假動作扣過奇佩菲爾德,隨後15碼外右腳推射,皮球擊中右側立柱彈入網窩,幫助德國隊3-0領先。
69分鍾,德國隊用卡考換下克洛澤。70分鍾,19號卡考擴大比分,厄齊爾左路突入禁區回敲中路,卡考跟上輕松包抄破網,將比分擴大為4-0。
⑶ 想問下有中國人去非洲挖礦嗎說是一年掙10萬
兄弟一年10萬,在國內挖礦都不止這個價錢,何況來非洲。10萬工資太低了,而且在非洲安全沒有保障,施工安全、醫療方面都很差,建議不要來挖礦。
是中國人來非洲,至少10萬以上;挖礦給50萬才開始考慮吧
⑷ 創世區塊鏈獎勵多少,創世紀boss獎勵
比特幣什麼時候再減半?上次減半是什麼時候?btc每四年限產一次,每一次遞減都是會令它從挫折擺脫,鳳凰涅粲,涅盤重生。每一次遞減都是會給btc都會帶來巨大的上漲幅度。預估這次的遞減會到5月底,伴隨著全網算力再次提升,遞減時長很有可能會提前,對於實際提早是多少,不太好猜想。算率持續增加,遞減也會提前。相反算率降低,遞減往往會延遲。現階段BTC全網算力一-直在持續增加,5月底的遞減時長很有可能推前1-2個星期。BTC在2020年即將迎來第三次生產量遞減。自2009年1月3日BTC創世區塊被挖到,50個BTC作為獎勵送出去至今,共產生過兩次獎勵減半。
第一次在2012年11月28日,每10min挖出來一個區域的獎品由50個BTC降低到25個比特幣;第二次在2016年7月10日,挖出來一個區域的獎品由25個BTC降低到12.5個BTC;BTC每4年遞減,那下一次遞減將會是在2020年,獎賞從12.5個BTC到6.25個。比特幣現金的總產量和BTC一樣是2100個,都是4年遞減。比特幣現金在2017年8月1日通過對BTC進行一次硬分叉產生的,依照BTC1:1的比例開展的發放。比特幣現金的優化演算法,挖幣體制,總產量以及其它一些基礎信息和BTC是一樣的,並沒有太大的更改,唯一改變的是區塊鏈的大小,比特幣現金刪除了防護認證,把區塊鏈擴充到8M。
挖礦每過十分鍾就會在BTC在網路上挖出來一個新區塊鏈。當新區塊鏈被挖出來時,挖礦會獲得相應的區塊鏈獎賞。區塊鏈獎賞每4年就會減少一半。當前的區塊鏈獎賞為12.5枚BTC,本次遞減結束後,每10分鍾的生產量將變成6.25BTC。BTC問世之時,為操縱BTC通貨膨脹,量子鏈給出了簡單而有效的辦法——獎勵減半體制(Halving)。即BTC基礎理論總產量為2100千個,派發完畢之後不會再有新的BTC形成。根據獎勵減半體制,BTC能夠有效遏制自身的通貨膨脹。
當代貸幣擺脫金本位後,實際上是一種個人信用,這一個人信用的本質是擁有貨幣的經濟發展對社會經濟的索要支配權,比如我擁有100w美金,核心是意味著我還在當前的消費水平下對社會上產品/服務項目/資產的索取權,假如貨幣是固定不動金額,很顯然我只想要擁有貸幣發送給後代子孫,大概過幾十代人,大家大家族就能成為世界最富有些大家族,哪怕只擁有隻是1萬元rmb現錢。
比特幣創世區塊的系統獎勵是多少個比特幣?
區塊鏈由多個相連的區塊構成,每個區塊記錄了一段時間內網路中比特幣的交易情況,可以將區塊視為賬簿中的帳頁。
第一個被最早構建的區塊稱為創世塊,擁有一個唯一的ID標識號。
除創世塊外,每個後續建立的區塊均包含兩個ID號,一個是該區塊自身的ID號,另一個是前序區塊的ID號,通過ID號間的前後指向關系,所有區塊按序相連就構成了區塊鏈。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9-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比特幣到底浪費了多少能源?實際情況是,挖礦的人把礦機搬到山區,小型的水電站,發電站等地方,直接買他們的電。在這里給大家科普一下。國家電網和發電單位是分開的,國家電網是傳輸網路。發電單位是乙方,供應商。我們家用電,工業用電都是國家電網通過把發電供應商的電倒賣出來的,而且正常用電必須通過國家電網才行,壟斷。所以說國網在裡面吃差價,賺了巨額利潤的同時還把企業做虧,起碼賬面上不好看,用以維持運行。
而一些小的發電企業,為了上國家電網,是要有很多關系,很多流程的,因為人家是買家,且是唯一買家。之前也有發電企業自給自足的電力運行,但是最終都是因為各種不合格,不規范等原因,要麼關閉,要麼就賣給國網(要讓你停,很簡單的事情),國網原則上不希望其他個體不通過他來私自買賣電力,因為這樣就動了他的乳酪啦。
最後比特幣挖礦的人之前在四川的小山溝裡面,依附小型發電企業,讓發電企業的電發出來直接賣給礦工,持續了1年左右,雖然發電企業所有資質齊全,可以賣電,但是國網還是不允許這種行為發生,所以透過政府,環保等手段,說在那種鳥都沒有幾個的小山區,發電企業雜訊污染嚴重,關停。本來挖礦可以帶動小型電力企業存活,但是國網太強大,無奈礦工只有搬走,另外找地方買高價電。
所以各位覺得它浪費能源了么?本來就是產能過剩,賣不出去東西了,經濟拉不動了,無奈還是窮地方繼續窮,因為被巨型國企打壓,民營經濟是斗不過國企的。
作為一個礦工我要說一下我們是汛期找水電站合作我們也是給水電站電費的就算這些水不用也是流走你們以為那些比特幣是莫名其妙就來的是我們從正規廠家買的機器我們又沒有偷電總是說我們浪費能源無知的噴子噴我吧
不僅沒有浪費能源,反而充分利用能源。比特幣礦場都建在電力成本低、偏遠地區。如果放在城市附近,電費都抵不上挖礦所得。比特幣礦場一般選擇在偏遠的水電站,這些地方發電不僅用不完還輸送不出去,有些甚至連電網都上不去,白白浪費。投資水電無論個人還是地方政府都很樂於礦場進駐。拋開比特幣本身性質,礦場的出現對當地百利而無一害。
比特幣有幾個致命的問題得不到答案就無法成為貨幣。一:全世界有哪個國家替比特幣背書擔保承認比特幣是法定貨幣?如果沒有國家承認,出了問題誰出面承擔責任?美國和日本現在能不能確認比特幣與美元日元的比價匯率是多少?二:全世界每一個國家的印鈔量都是有一定的額度來對應實際貨物商品,比特幣有沒有額度,如果沒有額度的限制監管,誰來保證比特幣的真實有效性,幕後操縱者會不會在裡面添砂子加水份稀釋玩家的財富。三:比特幣作為世界性的虛擬貨幣,它的總部在哪裡,由什麼公司掌握運營,公司機構的真實性必須要明確,現在為止有沒有哪家運營機構出來承認?如果上述最基本的三樣條件都沒有,那就是一個三無產品,最後的血本無歸只能是自認倒霉了。
很多人講中國挖了比特幣賣到美國相當於出口電力但是事實情況呢?地下錢庄利用資金把比特幣炒高然後轉到美國換成美元買單的是中國人最後錢存在美國花如果任由它發展下去和賣國有何區別
每年耗費能源約170億千瓦時。2016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59198億千瓦時,三峽發電量935億千瓦時。相當於三峽電站每年近五分之一的電都用來挖比特幣了。
一個非常不錯的問題,現在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比特幣的暴漲以及所謂的挖礦,但是卻很少知道比特幣也屬於高耗能產業之一。
援引自比特幣消耗指數最新的能源消耗數據顯示,目前的比特幣全球挖礦產業,一年消耗的電量達350億度。雖然有部分抗議者批評他們將數據誇大了1.15倍,但這個數字同樣是非常令人驚訝的。
比特幣到底有多耗能?
簡單舉個例子,就拿市面上功耗較小的螞蟻s9的礦機來說算力是13.5t,功耗是1400w礦機在二十四小時運行的情況下:1.4千瓦*24=33.6度。
很多人對這個數字不太有概念。其實大概就相當於比較節能的空調的用電量,但是比特幣礦機是需要二十四小時不間斷運行的,一年算下來就單台機器耗電量就是非常大的,家用電的階梯電價成本太高,在行情不好的時候甚至可能收益不夠電費支出的,所以目前挖礦都會選擇在礦場託管,可以拿到便宜電。
一年350億度的電這是非常龐大的一個數據,即使是誇大了一倍有餘也是175億度電量。但是真實的數據肯定遠遠比這大,大概是目前的世界消耗電量的3%-5%。
比特幣的挖礦成本80%來自於電力價格,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理解比特幣的成本為何會如此之高,加上每周以6%的難度激增這一用電量還會持續上漲。
說浪費,其實也不一定是浪費,這個是有爭議的。
很多人對於挖礦的過程其實並不了解,這里的許多回答也沒有介紹,我覺得有必要再說一說。
比特幣系統是一個電子賬本,每一個礦工最主要的工作是記賬,為了防止這些礦工亂記賬,擾亂正常的系統運作,所以出了一道題,這道題有無數個解,誰算出一個,就可以記上去,並且獲得一定的獎勵。
舉個簡單的例子,100可以等於50+50,也可以等於1+99,如果題目是,求出兩個數,這兩個數加起來是100,那麼就可以有很多個解,比特幣的挖礦就是算類似的一道題,但是這道題比我上面列出來的難多了,只有機器才能解,配置越好的機器,解的越快,解的越快,就越有可能獲得獎勵,也就是挖出的礦就越多,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礦機,這些礦機又為什麼要耗這么多電的原因。
那麼,用這么多電,是浪費嗎?毫無疑問,比特幣系統消耗了大量的電力,但問題是,礦場不會開在你家旁邊吧,很簡單的道理,電費是成本,而收益是基本固定的,那麼,電費只有越便宜,這件事才賺錢,所以,人們只會在電最便宜的地方開礦場。
為什麼電費在有些地方更便宜呢?因為電的運輸是一個麻煩事情,同樣的電,從北京運到上海,在高壓電線上就得消耗一半,所以遠距離傳輸電力,這個是非常浪費的,在一些欠發達地區,因為地熱,風力,河流,可能電的資源很豐富,但是也運不出去,所以只能低價處理,甚至白白浪費,比特幣把這個電用起來了,所以並不一定是浪費
最近幾年,隨著比特幣價格一路飛漲,比特幣挖礦的耗電量急劇上升。在全球范圍內,越來越多高耗能的礦機被用於比特幣挖礦。一項統計顯示,截至去年11月,比特幣礦工年耗電達到29萬億瓦時,這相當於全球總用電量的0.13%,比愛爾蘭和奈及利亞的耗電量還多,奈及利亞有1.86億人口。即便是在用電大國美國,比特幣礦工消耗的電力也可滿足數百萬戶美國家庭的需求。
隨著時間的推移,比特幣產生數量將越來越少。2009年「創世區塊」給予礦工的獎勵是50枚比特幣;而今天挖出新區快的礦工酬勞已經降至12.5枚比特幣。未來「開采」新的比特幣區塊,對礦機的算力要求越來越高,設備也越來越昂貴,作為成本大頭維持礦場運作的電費也愈來愈高。今年1月,比特幣挖礦的預計年耗電量達到39.84太瓦時,短短的一個月後,這一數字攀升至48.37太瓦時。
甚至有分析預計,如果繼續按這樣的速度增長下去,到2020年時,比特幣挖礦將消耗掉世界上的所有電力。
除了浪費電能,比特幣挖礦導致的另一問題是碳排放。就是碳排放量。根據地處蒙古的一個靠燃煤發電驅動的比特幣礦場數據估算,該比特幣礦場每挖掘一塊比特幣,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8000-13000千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4000-40000千克/時。
挖礦損耗了大量的電能,碳排放則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比特幣挖礦遭到外界不少質疑與批評。
先說答案:基本沒有浪費能源,實際上還解決了一部分棄電問題。
談浪費能源,主要指比特幣等挖礦行為
區塊鏈技術在保證各個節點數據一致性時,採用了各種共識機制,其中最早使用(比特幣)也最被為廣泛驗證為真正安全的共識演算法叫做Pow(工作量證明)。
這種共識演算法需要依賴大量的算力去確保整個分布式網路數據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由於這種共識演算法對「去中心化」被認為是最安全有效的,所以社區廣泛接受在此過程中消耗一部分能源的理念。
為什麼會被稱浪費能源
因為早期確實有很多的礦場是黑礦場。
所謂的黑礦場就是在很多發電站(國家不允許私賣)附近盜接電纜進行偷電行為。接入的這些電都是當地消耗不了又輸送不出去的。發電站低價賣給礦場俗稱「灰電」,完全盜接稱「黑電」。
到後來,隨著礦場的規模日漸擴大,挖礦消耗的電量劇增。面臨這樣的問題,礦場不得不去和地方政府合作。
但實際上,這些地方政府(比較貧窮)通常十分歡迎大型的比特幣礦場到他們當地落地生產。
因為當地有海量的過剩電力消耗不掉,或者是不便於輸出,那麼比特幣礦場就可以把這部分電用掉,給當地政府帶來部分經濟收入。
所以說,從經濟角度,挖礦行為是利大於弊的。
而挖礦生產出來的比特幣,只需要通過網路就可以把這個價值輸送到全世界各地。這樣一種生產輸出價值的方式,實際上是比較環保的。
從能源角度來看,挖礦行為對電力使用是不存在浪費現象的。
結論觀點
比特幣挖礦消耗的電不是浪費,挖礦用的電力都有著清晰產權。
這部分電力來源,都是由礦場合法購買,所以不存在法律風險。
同時挖礦生產很大程度上是解決了棄電和電力產能過剩的問題,應該叫高效利用電力資源,幫助當地社會解決了一些問題。
而我認為:比特幣的價值一部分來源恰好體現在能源消耗帶來的轉移增值,所以整個比特幣網路的市值增長也是合乎情理的。
filecoin代幣分配原則是什麼,怎麼分配的?Filecoin的代幣為FIL,總量恆定為2,000,000,000枚,稱為FIL_BASE。在Filecoin創世區塊中分配10%用於籌款,其中的7.5%在2017年融資中出售,其餘2.5%用於生態系統發展和潛在的未來融資。15%的FIL_BASE分配給協議實驗室(包括4.5%的PL團隊和貢獻者),還有5%分配給FilecoinFoundation。剩餘的70%代幣分配給礦工,作為采礦獎勵,用於提供數據存儲服務、維護區塊鏈、分發數據、運行合約等。
分配給礦工的70%,其中的78.6%(約占總量的55%)分配給存儲采礦,這主要包括區塊獎勵、區塊鏈維護、參與者代碼運行以及補貼可靠和可用的存儲。同時,還將用於早期存儲采礦的獎勵,如SpaceRace競賽中的獎勵,以及其他可能的存儲礦工初始化類型,如水龍頭。
分配給礦工的70%,其中的21.4%(約占總量的15%)用於采礦儲備。Filecoin生態系統必須確保對所有類型的礦工,都存在激勵措施,以支持強勁的經濟。為了確保網路可以為其他類型的礦工提供激勵,這部分已被留作采礦儲備。未來將由社區決定如何通過Filecoin改進建議(FIP)或類似的分散決策流程分配這些代幣。
比特幣是怎麼起源的?有什麼屬性?比特幣最開始起源於互聯網的一篇文章《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貨幣體系》。在2008年正值全球經濟危機的時刻,美國的次貸危機席捲全球,導致全球的經濟衰退。在同年11月,在互聯網上一個匿名為中本聰的人發表了他對於電子貨幣的構想,並首次提出比特幣這個概念,試圖通過藉助於區塊鏈技術構建一個支付網路,以期實現支付去中心化的功能。基於中本聰的理念,在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正式誕生。
比特幣屬於一種虛擬加密數字幣,根據中本聰對於比特幣的設計理念,在最初的時候,「礦工」每挖出一個創世區塊就可以得到50個比特幣的獎勵。但是獎勵的比特幣數量並不是恆定的,中本聰在設計的比特幣的時候還規定了:每隔四年每區塊產生的比特幣獎勵將會減半。也就是說根據他設計機制,比特幣的數量是恆定的。
不管「礦工」怎麼挖掘,全世界最多隻有2100萬枚比特幣。目前全世界已挖掘的比特幣大概為1000多萬枚,而在2140年比特幣會達到峰值,此後將不會再有比特幣產生。
除此之外,比特幣還有一個重要的屬性:去中心化。所謂的去中心化,舉個例子就像是微信支付,你通過微信掃碼支付出去的每一筆款看上去像是從你的賬戶直接到了收款人賬戶,但實際上每一筆交易,都存在你和收款人的存款發生改變以及你支付出去相對應的數值金額在市場上流通轉讓。在交易過程中,微信相當於一個中介協助你們完成交易,這種形式就被稱為「中心化」。
而所謂的去中心化,就是貨幣交易的全過程里,包括從發行貨幣到貨幣在市場上的流通的過程中,不存在第三方,直接實現點對點的傳輸,即付款者的款項直接到收款方的交易流程,完全繞開了有關政府部門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