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挖礦
1. 國家發改委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虛擬貨幣「挖礦」行為有哪些危害
虛擬貨幣挖危害如下:
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存在極其嚴重的危害。
首先虛擬貨幣「挖礦」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對產業發展、科技進步不具有積極的帶動作用,其次虛擬貨幣生產、交易環節衍生的風險越發突出,其盲目無序發展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節能減排帶來嚴重不利影響。
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對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推動節能減排、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整治挖礦行為:
2021年,江蘇省通信管理局全面排查江蘇省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監測發現江蘇省開展虛擬貨幣活動的礦池出口流量達136.77mbps,參與「挖礦」的互聯網IP地址總數4502個,消耗算力資源超10ph/s,耗能26萬度/天。
以省內虛擬貨幣「挖礦」活動較多的以太坊和比特幣為例,「挖礦」較多的地市有蘇州、徐州、南京。從IP地址歸屬和性質看,歸屬黨政機關、高校、企業被入侵利用開展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的佔比約21%。
江蘇省通信管理局持續開展虛擬貨幣「挖礦」態勢分析,進一步聯合各相關部門,形成「多維度、多層次」的處置體系,依法處置相關網站和移動應用程序,配合做好違法虛擬貨幣交易的溯源與打擊。
2. 南京大學大學生男朋友說要去挖礦 什麼意思
男朋友說要去挖礦,
意思就是要打工賺錢啊
畢竟家裡沒礦,只能去挖礦了
如果還不明白,你就去問一下他吧
3. 電信查挖礦是省里嗎
是的。
通信管理局高度重視,全面排查我省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監測發現我省開展虛擬貨幣活動的礦池出口流量達136.77Mbps,參與「挖礦」的互聯網IP地址總數4502個,消耗算力資源超10PH/s,耗能26萬度/天。以省內虛擬貨幣「挖礦」活動較多的以太坊和比特幣為例,「挖礦」較多的地市有蘇州、徐州、南京。從IP地址歸屬和性質看,歸屬黨政機關、高校、企業被入侵利用開展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的佔比約21%。
挖礦是將一段時間內比特幣系統中發生的交易進行確認,並記錄在區塊鏈上形成新區塊的過程。
4. 明知金陵城「王氣已泄」,孫中山為何還是執意定都南京
無論是封建社會還是現代國家,首都的選擇都是十分重要的。首都的設置對於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政治平穩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毫不誇張地說一個王朝存在時間的長短與其首都的設置有著極其重要的聯系。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伴隨著封建王朝的發展,中國形成了獨特的風水倫理。大到首都的設置,皇帝陵寢的選擇,小到平民百姓的房屋布局其中都有體現中國傳統的風水文化。
從中國的歷史來看,大多數朝代對於都城的選擇都是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地方,孫中山在創立民國後也面臨了都城選擇的問題。
眾所周知,民國初期的都城是南京,南京是一所歷史文化名城,但是關於它的歷史卻算不得輝煌,南京相繼做過孫吳、東晉、劉宋、南唐、太平天國等多個政權的都城,但是時間都不長,因此很多人就會把南京與“短命王朝”聯系在一起。相信孫中山在選擇首都前不會不知道這一問題,那麼他為何要把首都定在南京呢?
12月25日孫中山從國外歸來看到這一形勢,他放棄了武昌這個第一選擇,在北京和南京之間,他選擇支持南京,但是參議院大多數代表都反對,定都南京經過孫中山等人的多次勸說,參議院決定建都南京。
很多人對於孫中山放棄北京選擇南京表示不理解,其實這恰恰體現了孫中山先生的高瞻遠矚,當時袁世凱已經實際控制了清王朝的軍政大權,他的老巢恰恰就在北京。如果選擇定都北京的話,那麼新政府極有可能被袁世凱所控制。
定都南京之後,孫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凱肯擁護共和,就願意讓出總統職位,袁世凱擔任總統的話必然是要到新首都南京的,這樣一來無異於引蛇出洞。
可惜袁世凱看出了孫中山先生的意圖,在南京政府多次要求袁世凱南下就職時,他多次推諉拒絕,甚至明確表示不能南下。2月21日,臨時政府派出專使團去請袁世凱南下就職,袁世凱表面答應了,其實背地裡挑唆社會各界人士反對定都南京。1912年4月2日,不夠成熟的革命黨人做出了讓步,決定將新政府遷到北京。
就這樣,孫中山先生的一番苦心付之東流,不過從大局面來看北京的政治意義是遠遠超過南京的。現實是最好的答案,時至今日,新中國的首都北京已經發展的越來越好,周邊地區也在北京的帶動之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5. 江蘇率先全面排查虛擬貨幣挖礦全省用時26天全部排查完畢,是怎麼做到的
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人們賺錢的手段也是越來越多,很多人通過投資虛擬貨幣賺得盆滿缽滿,但是很多炒幣的人也是從高樓上面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由此可以看出虛擬貨幣是存在著巨大的風險的,這一次江蘇率先全面排查虛擬貨幣挖礦,全省用時26天全部排查完畢,也是非常的大快人心的,從相關的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一次主要的調查方式是從IP地址來進行調查的,而且以省內虛擬貨幣挖礦活動較多的以太坊和比特幣為例,挖礦較多的城市有蘇州,徐州,南京,當地警方也是立即介入了調查。
3、下一步我國將展開怎樣的調查
從相關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出,下一步江蘇省通信管理局將持續開展虛擬貨幣挖礦態勢分析,一定會嚴厲打擊挖礦形式的,希望每一名動了歪心思的人都能夠引以為戒。
6. 中國數字貨幣有哪些
一般優秀的數字貨幣多為舶來品,例如比特幣、萊特幣、以太幣等等。但國內的元寶幣、瑞泰幣、比特元以及歐陸眾籌不同眾籌項目的代幣都是優秀的數字貨幣。
拓展資料
數碼貨幣(英語:Digital currency,又譯為數字貨幣)是電子貨幣形式的替代貨幣。目前,任何政府的中央銀行都沒有表示要發行數碼貨幣,數碼貨幣也不一定要有基準貨幣和中央銀行。
它不同於虛擬世界中的虛擬貨幣,因為它能被用於真實的商品和服務交易,而不局限在網路游戲中。早期的數碼貨幣(數字黃金貨幣)是一種以黃金重量命名的電子貨幣形式。現在的數碼貨幣,比如比特幣、萊特幣和PPCoin是依靠校驗和密碼技術來創建、發行和流通的電子貨幣。
7. 三七之鄉的三七之鄉——歷史淵源
據老人們回憶,這里曾是一個巨大的商業集市。問題是在這個偏僻的村鎮,修築這么大的一個集市,他們當年在這里交易什麼呢?原來,鎮上有一個獨門生意已經持續了幾百年,直到今天仍然非常紅火。
小小的三七能營造出大市場,關鍵在於它的習性。三七,又名田七、南國神草,是一味珍貴葯材,和人參同屬於同一個科。關於它的葯性,清朝葯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這樣描述:「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皆為中葯中之最珍貴者。」
至於三七為什麼叫做「三七」,說法很多,有人說三七的苗是3個枝杈,每個枝杈7片葉子;有人說它三分喜光,7分喜陰。古人則說它的性能很像山裡的山漆樹,取其諧音而已。
如此特別的一味葯物,為什麼單單和平壩鎮結了緣呢?平壩人出身的雷紹武多年以來也在考察同一個問題。他現在已經是州三七局的局長。
事實上,平壩鎮上所有的房子海拔都在1800米左右,那麼1800米是一個什麼數字呢?它跟三七有什麼關聯嗎?除了海拔1800米以外,北回歸線也剛好從鎮中心穿過。1800米再加上北緯23.5度,這不是巧合,它剛好符合三七生長對環境的苛刻要求,那就是低緯度和高海拔。
包括平壩在內的文山州大部分地區,都位於雲貴高原東南部,由於同時滿足低緯度、高海拔以及光照、濕度、溫度、土壤酸鹼度等一系列苛刻條件,從而成為世界上最適合於種三七的地方,全世界90%的三七產自文山,被國家確認為「中國三七之鄉」,號稱「三七花開的地方」。中國只有2個特產局,一個是吉林的人參特產局,另一個就是文山的三七特產局。
平壩鎮幾百年以來一直充當文山三七大本營的謎團或許能就此解開!可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一個商業中心的形成,它的周圍必須存在一個足夠的市場來刺激它,那麼文山三七最早的買方是在哪裡呢?它又是如何催生一個新產業誕生的呢?
300年前的古代礦井,究竟埋藏著什麼秘密?但是真正解決通風,現在我們覺得,也沒有辦法說明它,小鎮做起了大生意,有錢人也有煩惱,「人背著真槍實彈在那裡守,是這樣子的。
這里是距離平壩大約10公里的小街下廠銀礦,來這里挖礦的三水礦業集團的職工昨晚突然報告,他們在挖掘勘探的過程中,跟古人開采過的一個礦洞對接上了。
我們查閱《文山縣志》,在平壩附近確實曾經存在過一個極大的銀礦,由於銀礦的暴利,來這里開礦的大多數是全國各地來的囚徒和盜賊,最興盛的時候,曾經有2萬多人在這里同時開采,從礦洞遺址來看,古人深挖到了地平面以下300多米,考慮到古人的技術水平,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深度,因為通風的問題解決不了。
他們解決通風的問題,現在我覺得一方面 它有兩個洞子同時下來,有一個洞子多少可以產生一點循環風,但是真正解決通風,現在我們覺得,也沒有辦法說明 它為什麼能把這個通風條件解決得很好。
崔秀明博士,他在長期研究後發現,服用當地土產的三七,能幫助古人解決缺氧問題。當你服用三七以後呢,一方面它能減少你的心肌的耗氧量,第二方面它能夠擴大 增加你的冠狀動脈流量,就是增加你的輸出,血液的輸出,它主要是從這兩個方面來產生它的耐缺氧的作用。
當你們胸悶的時候怎麼辦呢?如果我們胸悶的話,這個地方特產這個三七嘛,我們去吃點三七粉啊,或者吃點三七以後,就解決了頭昏或者胸悶問題,那麼你們覺得古人會不會也用這種辦法呢?啊,這個地方是三七的故鄉,應該老古人也會用三七來解決這個頭昏發悶的那個症狀吧。
原來,今人能想到的,古人竟然都想到了!這批古礦洞遺址所處位置叫老君山,老君山橫亘在中越邊境,正是世界野生三七的發源地。遙想當年,幾萬人分布在老君山各個山頭,奮力開采。當他們感到胸悶和氣喘的時候,就嚼幾片三七。據當地老人講,一年下來,最少需要幾萬斤三七才能滿足龐大的需求!野生的三七根本 不夠用,就這樣,因為采礦,一個巨大的買方市場竟然在這個大山溝里產生了。
這樣完美的商機,來自於南京的精明的漢人當然不會錯過。他們通過仔細的考察,終於選定了平壩這一片條件最好的山坡,開始人工種植三七,然後高價賣給開銀礦的工人,據《文山縣志》記載,當時平壩鎮三七賣給礦工的平均價格是1斤三七等於1000斤大米,真是名副其實的金不換,而換回來的則是礦區剛剛生產出來的雪花白銀。
但這僅僅是一個開頭!三七生意只做了十幾年,一次巨大的礦洞滲水,將幾萬礦工埋葬在幾百米深的地下。銀礦遭此挫折,幾乎一蹶不振。後來雖然多次努力,最後也沒有恢復到當年的規模。剛剛建立起來的三七基地,有瓦解的危險。平壩鎮上數以萬斤的三七,必須迅速找到一個新的市場。
1587年,廣南府的兩名軍官千里迢迢捎了幾棵三七到北京,請當時的大葯物學家李時珍來鑒別一下。因為這個葯最近作為金瘡葯在士兵中秘密流傳,據說功效如神,卻搞不清它的葯理。「此葯近時出於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葯,雲有奇功。」
「那麼三七通過現代研究以後呢,它作為止血的話呢,它裡面是有一種叫做三七素的物質,這種物質它在一般情況下表現為,就是如果你有創傷的時候,它表現出一種止血的活性,非常靈敏,一點點點它就能把你的血就止住了,能夠促進血小板凝結。」
李時珍對這種久聞其名的神葯研究得很細,他特意在自己手臂上弄出傷口,然後敷上三七,結果很快就癒合,他又放到官府剛受過刑的犯人身上去試驗,效果也好得出奇。李時珍激動極了,他謹慎地把他的發現記錄下來:「受刑的時候如果被打得鮮血淋漓,只要把三七嚼爛敷上,很快就止血了;要是受刑前預先服一二錢的話,就能保證血不沖擊心臟。大概這個葯能促進陽氣振作和陰血暢通,所以能治療一切血病。」
李時珍對三七的最大功勞,在於把三七正式確認為一種金瘡葯,從而把三七廣泛推介給日夜與傷病打交道的軍隊。加上它的止血效果確實很神,首先就在雲南籍的軍隊裡面大舉流行起來。
依託軍隊這樣一個天大的市場,平壩鎮的三七種植象吹氣球一樣膨脹起來,三七的價格也一漲再漲,以至於平壩何家的老祖先當年種三七的時候,不得不採取措施層層保護起來。
1908年,一位叫曲煥章的年輕人把三七加工成半成品的葯粉賣給軍隊,更加受歡迎。當時的軍醫療傷,要用紗布塞填,換葯時要把紗布拉出來,傷員痛苦不堪,叫聲凄厲。曲煥章的治法則一點也不痛苦,只將傷口洗凈,撒上白色的葯粉,一個月就好。這些灰白色的葯粉,曲煥章把它起名為「雲南白葯」,很快就聲名鵲起,而雲南白葯的主要成分,正是三七。
1938年3月,徐州附近的台兒庄前線,曲煥章捐贈給雲南籍的第60軍500箱雲南白葯,在戰斗中第60軍奮勇沖鋒,死戰不退,日本報紙驚呼:「滇軍打不死!自從九一八與華軍開戰以來,遇到滇軍猛烈沖鋒,實為罕見。」 日本兵在日記中寫道,滇軍外敷和內服一種白色葯粉,這種神秘葯粉甚至連動脈破裂都能迅速修復。從而重新上陣。1950年,曲煥章的遺孀把白葯的配方獻給共和國,從此,雲南白葯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財富。
雲南白葯的成功在平壩鎮引起很大的反響,觸動了許多平壩鎮人的神經。過去只知道種三七賣三七,從來沒有想到過要把三七做一做加工,看來該變一變了。當時平壩有一個重要人物叫蕭光漢,他是第一個把三七專賣店從平壩開到昆明的人,他賣的三七,就取名叫「白葯之母」。
自從三七被賣到了中原,三七的貿易就一發而不可收,這是根據古籍復原出來的3條古代三七商道的大致路線圖。
——每年幾十萬斤的三七從平壩出發,經過蒙自、昆明中轉,賣到中原;或從平壩經西疇、百色進入兩廣,最後也賣到中原;或者經馬關通過越南河內進入東南亞各國,甚至遠銷歐美。這三條古道有一個共同的軸心,那就是平壩鎮;而文山最早的外貿,竟然就是三七。
——幾百年來,馱滿三七的馬幫日夜穿越中越邊境的崇山峻嶺,由於是軍隊自己做生意,全副武裝押運,一路上始終暢通無阻。
——這里是越南首都河內,河內市區總共有36條街道,其中竟然有一條已經持續了200多年的專門的三七街,行走在大街上,映入眼簾的都是三七。
對國內外的貿易持續了上百年,平壩人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今天,當我們穿行在平壩鎮這條古老的街道上時,也許很難想像這些磚牆、木門的後面,發生過一些鮮為人知的財富故事,一些曾經富甲一方的三七商人把總部就設在這些宅院之中。錢來得太快了!他們常常在深夜盤點著白花花的銀元,心裡擔驚受怕,以至於全鎮的人都想到一起去了,要修建一條暗道,萬一敵人來搶奪小鎮的財富時,全鎮的人都可以從容地從暗道撤退出去。所以,那條一人多高的下水道決不只是下水道,它同時也是一條軍用地道。
直到今天,三七依然是文山州的第一支柱產業,而支撐文山三七產業的依然是平壩人。今天散布到文山州各個縣去種三七的七農,有70%是平壩人。據說文山州政府各個機關,幾乎每一個部門都有平壩人在裡面當幹部。
而三七作為金瘡葯的歷史雖然已成為過去,但三七獨特的疏導血管、擴張冠狀動脈的功能,使它在治療高血脂、高血壓和偏頭疼等現代病方面一枝獨秀,成為了一種超級保健品。國內一些著名廠家如雲南白葯、片仔黃和麗珠葯業等許多葯廠,都在悄悄使用三七作為原料。
位於文山市中心區的沙壩南路,號稱平壩人一條街,這些房子的主人是100多名來自平壩的三七種植大戶,他們一擲萬金,蓋起了連片的住宅,大戶們則坐在這些廳堂之上,輕松調度著上百萬公斤三七的周轉,有人曾戲言:他們的一舉手一投足,很可能會造成千里之外、某些知名企業股價的波動。
三七三年一熟!每年8到9月份的時候,文山州的大小山坡上,就會不約而同地出現一道壯麗的景觀——「三年滿園紅」!經過三年的細心耕耘、照顧、培育,當紅彤彤的三七花開,表明三七果實已經成熟,可以採摘賣錢了。
這是激動人心的紅色,它象徵幸福,象徵豐收,是整個文山州最歡騰的節日。
1946年,在平壩當過區長的段鵬起老先生決定去南京去尋一尋根,他要搞清楚「高石坎柳樹灣」究竟在哪裡?自己的祖先究竟從何而來?
原來,平壩的居民很可能是600多年前明朝遠征軍的後代,史書記載:1381年,朱元璋的大將沐英率兵33萬遠征雲南,而高石坎柳樹灣正是當年的閱兵台。許多年以後,他們中間的一支小部隊來到文山的平壩,開創了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
從此,幾代南京人就隱居在這座大山裡秘密發財,並不停地招徠老鄉過來居住,再擴散到文山各地,他們開山開田、興修水利,繁衍生息,逐漸在原來的開化府、廣南府的基礎上,開發出一個南京籍人佔到90%的移民大縣,後來,小小的平壩鎮已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於是平壩的人口被有計劃地分批遷移到20公里以外的盤龍河河谷地區,到清朝雍正8年正式定名為 「文山」。
這是高高矗立在縣城東側山頭的文筆塔,是平壩商人於明朝嘉靖年間修建的。塔高20米,七層,從地形上看,三條山峰交叉拱衛著文山縣城,形成一個「文」字,而文筆塔剛好象徵著文字頭上的那一點。
事後,人們得知平壩人修建文筆塔的決定,並不是一時沖動,他們認認真真地反思自己,平壩人清一色都是當兵的,骨子裡有一個遺憾的就是沒有文化!不能讓後代再吃這個虧了。 於是三七商人們先後捐款,在文山建立開化書院、普陽書院以及規模巨大的孔廟,把中原文化大舉引入文山,要讓文明的光芒普照這一片紅色的高原!這正是文山這個名字的由來和深刻含義。
如今,平壩鎮上那些古老的三七商號,像舞台上已經謝幕的演員,靜靜地側身於歷史的帷幕之後。只有文筆塔安靜地佇立在文山的最高峰,俯瞰著這片三七花開的地方,這一看就是600年。
三七生長的地域性很強。文山是三七的原產地和主產地,生產性栽培三七已有近500年的歷史,種植面積和產量佔全國的90%以上,質量居全國之冠。文山三七,天下第一。而在文山州,三七也不是隨處可種,三七種植的最適宜區和適宜區主要分布在文山、硯山、馬關三個縣的一部分鄉(鎮)。經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專業委員會認定:文山縣、硯山縣分別為「中國三七之鄉」。